记金华的双龙洞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35张PPT)
奇
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 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 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 颜色各异,即使 不比作什么,也 很值得观赏。
强调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形态万千,色 彩各异,值得欣赏。
避水金针
“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从以 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1)船大小的描写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
设问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设问,具体说明了小船之小。“刚合适”“再 没法容第三个人”以船的小来突出表现孔隙的小。
游双龙洞——浙江金华
山——盘曲而上
沿途
花——显得精神 树——或浓或淡
一片明艳
溪流——时而……
记
时而……
金 外洞 很宽 很大 仿佛大会堂
华
的 双
孔隙
龙
两人并排仰卧 挤压 撞破 擦伤
窄小难行
洞 內洞 黄龙 青龙
值得观赏
出洞
石钟乳 石笋
欲洞 览中 泉有 源洞 卧洞 小中 船泉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 什么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 映山红 • 沙土 • 油桐 • 新绿 • 溪流
品析感悟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 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 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欣赏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 ,那儿一簇,很不少。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眼前一片明艳。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双龙洞。
四月十八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我和妈妈躺在船上,爸爸和船夫在外面拉绳子,小船慢慢地移动进洞。
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
幸好,一会儿就进了洞内。
洞内宽广而奇特,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欣赏着洞内的奇景。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河水凉爽宜人。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结束了这次奇妙的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赏析: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作品,通过对双龙洞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这些细节描绘出洞口的狭窄和进入洞内的惊险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惊奇。
其次,作者对洞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洞内的奇异景象,同时也揭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最后,作者通过对整个旅程的叙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到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其其0由分享时间:2021-07-25 15:39:32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欢迎阅读!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
• 那么,你知道浙江的哪些城市?能说出 它们的主要特点吗? • 杭州,西湖美名扬天下!
⑴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
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 记。
金华双龙洞简介
• 双龙洞在浙江省金华市,距市区约15公里, 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洞穴分 列三层,以朝真洞最高,冰壶洞居中,底 层的双龙洞这最有名。双龙洞分内外两洞。 • 原来金华北山是一座石灰岩构成的山体, 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解,经过几万几十万年 的山顶渗透下来的水的侵蚀溶解,形成了 现在的溶洞。
想像: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不仅 形状变化多端,而且颜色各异。看,像 _________________ ___。妙趣横生的景观,使人目不暇 接,眼花缭乱,宛若置身于水晶龙宫中。
感觉金华的双龙洞怎样?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 船里,出了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 金华双龙洞 的经过。课文按照 游览顺序 ,依次写了 金华双龙洞的路上 、游 外洞 去 、由 外洞 进 入 内洞 、 游内洞 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 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 的景色、欢唱 的 溪流 ,外洞的 宽敞 ,内外洞连接处 黑 奇 孔隙的窄小 、内洞的“ 、 、大 ”。 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 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详 孔隙 内洞 略得当,详写了 、 风貌,突出了双龙 洞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 山。 •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 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 是外洞。 •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 的孔隙流出。 • 大约行了二三丈 的行程吧,就登陆了。这就是 内洞。 •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 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 洞似的,很宽。走进去, 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 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 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 是高高的石顶, 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 或是八百人开个会, 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 拥挤。 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 这是外洞。 流。这是外洞。
眼前昏暗,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 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 挤压 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 稍微 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 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 准会撞破额角, 点儿,准会 伤鼻子。 伤鼻子。
、“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 孔隙”的特点是“
"。
(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 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 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 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 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船就慢慢 移动。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 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 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双龙洞,位于金华北山西北麓,离城约 公里 海拔520米。 公里, 双龙洞,位于金华北山西北麓,离城约13公里,海拔 米 它的特点是“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它的特点是“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百年来 人们誉为“水石奇观” 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 人们誉为“水石奇观”。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外洞面积 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洞中常年温度约在 摄氏度左右。 平方米, 摄氏度左右。 平方米 可容千人,洞中常年温度约在15摄氏度左右 一进洞口可见宋代书法家吴琳手书的“洞天”二字。 一进洞口可见宋代书法家吴琳手书的“洞天”二字。洞口两侧 上端悬有两个钟乳石“龙头” 形象逼真。 上端悬有两个钟乳石“龙头”,形象逼真。
语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然后写内洞,最后出洞。
现将《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整理如下,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双龙洞的美好风光!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u)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
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
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
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
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二、多音字转zhuàn 绕一转zhuǎn 转弯调diào 调子tiáo 调节三、词语杜鹃移动额角登陆石钟乳石笋气势聚集拥挤心情脚跟昏暗挤压宽广观赏浙江罗列窄小浓郁肩膀臀部变化多端源泉四、词语解释盘曲而上: 曲折环绕地向上走。
本文指公路在山中盘旋地绕着圈儿通向山上。
明艳:鲜艳明丽。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气势:本文形容山高大雄伟的样子。
一团漆黑: 形容光线非常暗。
蜿蜒: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
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游览的先后顺序2.“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排比。
记金华的双龙洞(完整稿)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 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 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我能体会到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已足够吸引人 了,更突显出美。
海龟探险
五彩图
擎天柱
小桥流水
避水金针
寿星捧仙桃
黄龙
青龙
内洞2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 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 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 黑的石洞里。
1、请找出这句话中的两对反义词。
宽——窄
急——缓
2、从“时而…时而…时而……”能体会到什么? 我能体会到溪流蜿蜒曲折。
洞口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双龙洞 很宽?用横线画出来。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 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 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 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 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 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 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 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 伤鼻子。
从“稍微”“一点儿”,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能体会到孔隙很小。
内洞有什么特点?
内洞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 内洞
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
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
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浙江
油桐
一簇
臀部
上源
孔隙 石钟乳
稍微
额角 突兀森郁
杜鹃花
擦伤
蜿蜒
或浓或淡
油桐
映山红
映山红
油桐 油桐
或浓或淡
明艳
时而 突兀森郁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故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名胜古迹——双龙洞。
四月十六日,我和朋友们一起去了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拉绳子,船就进去了,出来时也是这样。
进了洞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石厅,高高的石顶上垂挂着许多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莲花,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再往里走,就到了双龙洞的核心部分。
这里有两条巨大的石龙,一条仰头向上,一条低头向下,仿佛在守护着这个神秘的洞穴。
这两条石龙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双龙洞深处还有许多其他的奇观,比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参观完双龙洞,我深深被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所震撼。
我想,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好这些自然遗产。
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一篇游记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双龙洞的独特风貌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兴奋和惊奇。
作者对双龙洞的描述既有宏观的全景展示,又有微观的细节刻画,使得双龙洞的形象鲜明而立体。
在文章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静态的石头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例如,将钟乳石和石笋比喻为狮子、大象和莲花,既形象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此外,课文还融入了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也是一篇启发人们珍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性文章。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能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 方的孔隙流出。 (孔隙)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 了内洞。 (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出洞)
作者的游览线路
外洞 双龙洞口
孔隙
内洞 (出洞)
入山 五公里 五公里 罗 店 迎着溪流
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
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洞口)(外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
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 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长得茂盛繁密。
外洞 双龙洞口
孔隙
内洞 (出洞)
五公里 五公里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给你怎样的 感觉?
• 我排除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读准下面的字词:
•浙江 油桐 一簇 浓淡 臀部 稍微 额头 擦伤 蜿蜒 石钟乳 源头 •盘曲而上 突兀森郁 颜色各异 走了一转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 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 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 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 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 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 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 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
金华双龙洞简介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 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 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 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 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 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 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 入洞一身凉”之感。
记金华双龙洞(作文6篇)
记金华双龙洞(作文6篇)傅郑骁我听说金华双龙洞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了。
果然,耳闻不如眼见。
这个星期的周五,我跟着小桔灯一起去了金华双龙洞。
我们坐在旅游车上,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看着蜿蜒的公路,开过九九八十一弯,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来到双龙洞门口,“啊!这里是多少的壮观!”我们不停的赞叹道。
双龙洞口有两条威武的长龙守护,一条是黄龙,还有一条是青龙。
双龙洞因此得名。
宽广的洞口,冒出一股凉风习习,令人神清气爽的空气,我们站在洞口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进洞。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船入。
”我说道。
快轮到我的时候,我心里紧张的双手不听使唤地握紧拳头,等六人躺满的时候,船缓缓的向前行驶,在我眼睛一拳头的上面,有一块巨大的岩石。
我心里想难怪,毛主席来金华双龙洞的时候为什么不进去。
正当我想着的时候,船已经驶入洞内了。
进入洞内,光线幽暗,灯火微弱,地面潮湿,洞顶不停滴水,洞内的灯光五颜六色的,把双龙洞装扮成一个仙境。
洞内的钟乳石形态各异、奇形怪状。
一位导游姐姐带领我们去看双龙洞著名钟乳石。
我们看见了一块钟乳石,它像一个老寿星,那个老寿星披着一条斗篷,脸上满是皱纹,下吧上长着长胡子,就像真的一样!我们看见了金华的特产金华火腿,它在我的头顶上,有一只像吃完一半的人腿,有一只是完整的,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们越往前面,气温就越低,水流声就越大,原来,我们已经到了冰壶洞。
突然,一个庞大的瀑布映入眼帘,空中溅起水花,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荷花……我们快出洞了,一缕缕阳光照进来。
金华双龙洞真是名不虚传,金华双龙洞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指导老师:周老师点评:哇塞,看到了小作者的文章令人有种身临其境,一同游览的感觉,文章按照游览顺序将双龙洞有名的地方都做了介绍,棒!记金华双龙洞应孜轩今天,我和小桔灯的同学们一起去了我梦寐以求的金华双龙洞,经过半小时的盘山公路,九九八十一弯,我们来到了金华双龙洞。
我一来到洞口,就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凉风,也看到了守护在洞口的两条龙,一条是青龙,一条是黄龙,所以双龙洞才因此得名。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28张PPT)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采用作比较的手法,写出了 作者对内洞和外洞的不同感 受。
出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写乘船出洞。
路上:“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理清线索: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开头
四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时间 ) (人物) (地点)(事件)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的意思是明亮艳丽,写出了 路上所见之景多姿多彩,惹人喜爱。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 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11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 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 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 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 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12
入口
洞口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 像桥洞似的,很宽。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口比作桥洞,形象地说明了洞口是拱形的。
外洞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造句。 A.虽然……但是…… B. 即使……也…… C.因为……所以…… D.无论……都 ……
(1)野生的映山红,( )花朵和叶子,( )比 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D )
(2)(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 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A )
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
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
摘要:
1.概述双龙洞的位置和形成
2.介绍双龙洞的入口和洞内景观
3.描述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和感受
4.总结双龙洞的特点和印象
正文:
在我国浙江省金华市,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双龙洞。
这个景点位于金华山脚下,是经过数千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的。
双龙洞因其独特的地貌和神奇的传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秘。
双龙洞的入口非常奇特,是由两块巨大的岩石构成的。
这两块岩石相互依偎,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洞口。
传说古时候,这两块岩石上是两条龙的化身,它们守护着洞内的宝藏。
人们为了纪念这两条龙,便将这个洞命名为“双龙洞”。
走进洞口,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洞内空间宽敞,岩石奇特,色彩斑斓。
在灯光的映照下,洞内的景色显得更加神秘和美丽。
双龙洞内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它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在游览过程中,你会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能创造出如此神奇的景观。
游览双龙洞的过程也是充满了趣味。
在洞内,你需要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不时地要低头、弯腰、侧身,才能顺利通过。
这种探险般的体验,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挑战。
总的来说,双龙洞是一个集地貌、传说、探险和美景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精选1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精选18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1大家一定都听过双龙洞吧!对!就是那一条青龙,一条黄龙的洞穴。
而双龙洞就位于浙江金华。
它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洞形成于约一亿年前,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海拔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酷似龙头,故名“双龙洞”。
外洞宽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驻足。
而今天,老师就带领我们一起去领略了一下双龙洞的美景。
整篇课文把双龙洞说得惟妙惟肖,从金华到罗店,再从罗店上山到外洞,然后从外洞找到流出泉水的孔隙,最后从孔隙进去就到了内洞。
这一路看过来,可真是饱满了眼福呢!而内洞更是美不胜收。
不仅形状变化多端,颜色还是各种各样的。
很值得我们去欣赏。
而在这个路程中,我最喜欢的,也是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寻找泉水流出孔隙的过程和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这整个过程都使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孔隙很小,但是还是可以让平躺着仰卧两个人宽度的小船自由进出。
再也无法容下第三个人了。
而且船的两头都会系着绳子。
工人随意拉动绳子,小船就可以自由地进进出出,不用担心。
不过在从外洞进入内洞或者是从内洞出去外洞的过程中你都会感觉到上下左右的山石朝你挤压过来。
还会感觉只要乱动,就会碰伤擦伤哪里。
不过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就抵达岸上了,就可以进入内洞了!这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小片段。
相信你也和我有同感吧!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2一路郁郁葱葱,不时有几只鸟儿哼着欢快的曲调儿迎接我们的到来。
山上映山红都谢了,只留下几棵色彩各异的灌木丛。
沙土也不再是粉红色,而是棕色,我们大为失望,因为这和叶老作家写的路上的景色真是天差地别。
来到双龙风景区人口,迎面扑来的是一块大岩石,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仔细一看,哇!原来是叶老作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再往里走,气温越来越低,和外面艳阳高照比,里面像掉进了一个冰洞,似乎血液都要被凝固了。
这冷气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随着冷气,向前大约走了10来米,就来到双龙洞口,洞口有一左一右两条龙,导游说:“左手这条酷似龙的石头是有生命的,它还会不停的生长,还会不停地滴圣水,而右边的这条石龙,它已经死了,所以它不会再死滴圣水了。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24张PPT)
整体感知
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
1
2—3
4
5
6—7
8
路上 (洞口) (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作者按照( 游览顺序 )描述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 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 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 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 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 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 “明艳”一词,写出了金华 一带山区鲜明艳丽的春色。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 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 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 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选词填空。 明艳 鲜艳 明丽
(1)小女孩身着(明艳)的少数民族服饰从我身旁经过。 (2)我的家乡山川(明丽),物产丰富,百姓和乐。 (3)(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来了。
按照游览顺序写。 抓住景物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感谢观赏!
不行。因为“贴”字更能形象地表达出作者 与船底的距离之近,衬托出孔隙的小。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其 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强 调,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须再比作什么了。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 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 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对比 突出内洞大
一起来总结:
路上:生机盎然 溪流形美声美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漆黑 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 比外洞大
记金华的双龙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 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 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 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 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 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头的 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 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 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 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 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 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 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 到了内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 突兀(wù)森郁,很有气势。洞口 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 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 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 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 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 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 突兀(wù)森郁,很有气势。洞口 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 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 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 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 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 往外流,这是外洞。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 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 样小的小船。
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 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 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 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 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 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 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 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 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 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 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课文除了以游览的顺 序作为本文的线索, 还有没有其他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常熟市任阳中心小学曹卫星第一部分:教学提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双龙洞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作者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和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与想象结合,感悟与体验融合,在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基础上,感受旅游情趣,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浙江金华双龙洞的相关信息资料(文字介绍、图片、旅游录像片等),了解溶洞知识;教师:制作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文字、图片课件。
第二部分: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物镜头: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插入flash:联系生活,谈一谈)2、看来,有不少同学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
置身名山大川,有的让你沉醉于她的瑰丽迷人,有的让你流连于她的山清水秀,有的则让你惊叹于她的磅礴气势。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令人感到神秘奇妙。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爷爷去趟浙江,去领略那里双龙洞的奇景。
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幻灯片镜头:[记金华的双龙洞]二、初读课文人物镜头:1、通过预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生字读正确了,谁有信心来读。
幻灯片镜头:[甸鹃桐臀漆笋 ]这些字在读或写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字要提醒同学注意的?提醒:甸,单独读的时候读第四声,用在叠词中,如“沉甸甸”,这里的“甸”要读第一声,属普通话中的变调。
“漆”不要读成“膝盖”的“膝”,“臀”字的笔画比较多,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笔画的比例,笔画间要注意避让。
人物镜头: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钢笔认真地描红,注意写字的姿势,不仅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美观。
(插入flash:认真描红)2、生字读正确了,那么词语有没有信心读正确。
幻灯片镜头:[罗甸杜鹃油桐臀部漆黑石笋或浓或淡突兀森郁变化多端颜色各异]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还理解,可以提出来。
[点击突兀森郁,变色]“突兀森郁”意思是山峰、岩石高耸,山上的树木长得很茂密。
[点击杜鹃,变色]这里的“杜鹃”指的就是文章中说的映山红。
人物镜头:3、生字词语都能读正确了,那么课文能够读正确读通顺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读完之后,再幻灯片镜头:[想一想: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根据作者的叙述,从课文中圈划出作者游览的景点,然后试着画一幅景点游览图。
]人物镜头:刚才同学们都从课文中圈画出了作者游览的景点,而且试着画了游览图,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老师画的景点游览图:幻灯片镜头:从这一幅图上我们知道作者是先从浙江金华出发的,大约经过5公里就来到了罗甸,接着渐渐上山,一路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然后作者来到了双龙洞的洞口,游览了外洞,游完外洞后又顺着孔隙来到了内洞,最后又顺着相反的方向出洞。
[教师边讲述边点击景点,变色]人物镜头:这篇课文作者也正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来写的,条理十分清晰。
我们写游记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一样,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来写,移步换景,就能使文章条理清晰。
三、精读理解人物镜头:1、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题,从这个课题上你知道课文重点是写什么的?对了,从课题中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重点是写双龙洞的。
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独特景致吧。
2、我们先来游览双龙洞的外洞。
幻灯片镜头:[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体会到了外洞的什么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外洞的特点写出来的?]人物镜头: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双龙洞的洞口和外洞宽、大的特点。
作者主要是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来写。
幻灯片镜头:[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部分词语变色)首先作者把洞口和宽大的桥洞作了比较,接着把外洞和大会堂作了比较,用上了“一千或是八百人”这样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外洞的宽和大。
人物镜头:(2)、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大约能够容纳多少人呢?你能不能也用上列数字的方法,并和我们的教室来作个比较,说明外洞很大?幻灯片镜头:[外洞可真大, ]人物镜头:(3)、除了作比较、列数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外洞大,我们还可以通过朗读来感受,谁来读一读,读出外洞的宽和大。
[再次出示这一段幻灯片]幻灯片镜头:[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人物镜头:(4)、小结:同学们,双龙洞是著名的地下景观,一路上作者伴着明艳的春光来到洞口,赫然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溶洞,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奇特啊!幻灯片镜头:[出示刚才的游览图,点击后,在外洞部分呈现一个“奇”字]人物镜头:3、游完了外洞,我们现在迫不及待地想到内洞去游览一番,不过要进内洞必须要经过一个通道——孔隙,这是一个怎样的孔隙呢?幻灯片镜头:[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孔隙的句子,你从中读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孔隙?]人物镜头:这一段话中直接描写孔隙的是这一段话:幻灯片镜头:[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又窄又小的孔隙,尤其是这段话中的“刚合适,再没法”更能让我们产生这样的体会。
[点击:刚合适,再没法,变色]人物镜头:同学们,想看看这样孔隙以及孔隙可以容纳的小船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幻灯片镜头:[出示图片]人物镜头:欣赏了图片后,你一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孔隙的窄、小了,那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一点呢?幻灯片镜头:[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人物镜头:(2)、那么这么窄小的孔隙,我们怎么进出的呢?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幻灯片镜头:[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①同学们,这一段话中有几个词语写得很精彩,如“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挤压、稍微、准会”[点击变色]从这几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物镜头:这几个词语都是写作者进孔隙时的感觉,从这几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隙的低窄和进洞时那惊险刺激的奇妙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种感觉其实来源于两点:第一是当时的环境十分昏暗,第二是孔隙非常的低窄,两边和上方都是巨大的山石,而小船在这中间前进,自然而然就有一种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的感觉。
同学们,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老师给它做了些修改,我们来读一读。
幻灯片镜头:[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你觉得修改后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人物镜头:修改后的句子虽然也通顺,也能让我们感觉到孔隙的低窄,但是不如书上的句子好。
幻灯片镜头:书上的句子通过“挤压、稍微、准会”[点击添加]这三个词语更能准确逼真地描述出孔隙的低和窄以及作者进洞时那种有惊无险的感觉。
人物镜头:②这一段话中还有几处地方也能让我们感觉到孔隙的低窄,你能找出来吗?(插入flash:读一读,找一找)对了,从进洞和出洞的方式需要靠两边的工人来拉,我们也能体会到这真是一个又低又窄的孔隙。
③下面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闭上眼,想象自己就仰卧在这样一条小船上,开始进洞,体会那种奇妙的感觉。
幻灯片镜头:[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人物镜头:感受到那种奇妙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捧起书本,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读这段话。
(插入flash:有感情地朗读)④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若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
无论是与外洞的宽大相比还是这种独特的进洞方式孔隙都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奇妙”。
幻灯片镜头:[再次出示游览图,在孔隙部分点击,呈现一个略大一点的“奇”字]人物镜头:④同学们,作者在描写外洞时主要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写的,那么在这一段中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的呢?(插入flash:议一议)这一段作者主要是通过描述自己的感觉来突出孔隙低窄的特点和进洞时的奇妙的。
这告诉我们,我们写游记不仅要写所见、所闻,还要写上自己的所感,这样文章会更加生动传神。
4、经过这一段奇妙的水程,我们便来到了内洞。
幻灯片镜头:[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内洞的什么特点?]人物镜头:(1)、读了这段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内洞的三个特点:第一是黑、第二是大,第三是美。
(2)、我们重点来欣赏一下内洞的美。
请同学们细细地品味这一段话。
幻灯片镜头:[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①请同学们关注一下这几个变色的词语“再加上、即使……也……”,从这几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人物镜头:这句话用上了这些词告诉我们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形状变化多端,就已经很值得观赏了,现在再加上它们颜色各异,把他们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用就更值得观赏了。
②同学们,读书不光要能读懂意思,还要能从语言文字中读出画面来,这样你就会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一段文字来张开想象的彩翼。
我们先来读读这段文字介绍:由这些名字你想到了什么情景呢,大家可以任选一个景点张开想象的翅膀来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你还想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呢,你能给它取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吗?(插入flash:想象情境)人物镜头:③听了同学们精彩的交流,我们仿佛乘着想象的彩翼,一下子就飞到了双龙洞,享受了一顿丰盛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