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复习:《风筝》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风筝》教案

初中语文《风筝》教案

初中语文《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感受亲情的温馨。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

2. 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准备:1. 课文《风筝》的文本。

2. 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重点词语和句式。

3. 相关背景资料,如鲁迅先生的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风筝》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放风筝的意义和价值,回忆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风筝》,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分析,如“风筝在天空中翱翔,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弟弟在我的后面,一路小跑,嘴里喊着‘哥哥,等等我!’”等。

3.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如文章表达了哪些亲情情感、作者对风筝的看法等。

三、写作指导(1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如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等。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放风筝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布置作业,如背诵课文、完成练习题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语,同时也应该对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写作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亲情的温馨。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鲁迅《风筝》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鲁迅《风筝》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部分 作品反映了儿童生活和儿童心
理。
《彷徨》
收录了鲁迅多篇反映社会现实 的小说,其中也有涉及儿童生
活的内容。
《野草》
收录了鲁迅的散文诗集,其中 部分作品与《风筝》的写作风
格和主题较为相似。
THANKS
在主题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风 筝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如何与小男孩的童年梦想和成 年人对这种梦想的打压形成对比。
关于鲁迅作品的风格特点讨论
风格特点总结:鲁迅的作品以其尖锐 的讽刺、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社 会洞察力而著称。
在讨论鲁迅作品的风格特点时,可以 引导学生分析《风筝》中的语言运用 、人物塑造以及鲁迅如何通过细节描 写来刻画社会现象。
VS
爱护弟弟
尽管“我”对弟弟偷偷做风筝的行为表示 愤怒,但这也反映出“我”对弟弟的关爱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为自己的过 错感到愧疚,并努力去弥补,进一步证明 了“我”对弟弟的爱护。
小兄弟的形象分析
天真无邪
小兄弟是文章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 他天真无邪,对风筝充满了热爱。即 使被“我”发现并制止,他仍然偷偷 地做风筝,这显示了他的童真和对自 由的渴望。
重点词语解释
01
“苦心孤诣”一词赞扬了哥哥对 风筝的热爱和追求,表达了他的 执着和努力。
02
“尘封”一词表达了风筝长时间 被遗忘的情景,与下文哥哥对风 筝的回忆形成了对比。
难句解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难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受压迫
小兄弟在家庭中受到了“我”的压迫 ,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这种 压迫不仅表现在“我”对他做风筝的 禁止上,更表现在“我”对他心灵的 压制上。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文全解内容预览:4.风筝【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伶l ng仃d ng:孤独,没有依靠;瘦弱。

憔qi o悴cu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诀ju 别:多指不再见面的离别,分别。

笑柄:可以拿来取笔的资料。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什sh 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

惊惶hu ng:惊慌。

虐n< 杀:虐待人而致死。

宽恕sh :宽容饶恕。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的样子。

苦心孤诣y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风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风筝》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第二十一课《风筝》(建议安排3课时)[学法导引]《风筝》是一篇意蕴深厚,发人深省的散文诗。

文中回忆了“我”粗暴地毁掉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一少年往事,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字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这篇散文诗可以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

课文采用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显得真切感人。

全文有12个自然段,以风筝为线索,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3-4),写“我”回忆小时侯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的风筝的事情。

第三部分(5-11),到了中午,“我”才意识到自己弄坏小兄弟的风筝非常不应该,于是心中充满忏悔。

但当面道歉时才发现小兄弟已忘却,“我”心情更加沉重。

第四部分(12),写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课文难点较多,不容易把握文章的要领。

因此,可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不太理解的地方圈点勾画,通过质疑、探讨、解疑,整体感知课文。

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仔细揣摩文中的重点难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味课文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作者又将深厚的亲情与严肃的自我解剖精神融为一体,将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成功地结合;流露出对“春”的渴望和对“冬”的抗议。

全诗情词真切,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分明,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典型例析]例题一: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属于哪一种?试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文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的能力的检测,更在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事物,能够从事物的表象深入理解起本质,提高理解、辨别的能力。

参考答案:本文属于在误解和冲突中表现亲情的一类。

本文叙写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

七年级语文风筝-202004

七年级语文风筝-202004

【鲁迅】 (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 的无产阶级文 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 兴人。
蟹蕾 堕掷 丫杈 憔悴 诀别 嫌恶 笑柄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虐杀 苦心孤诣孩子所做的事?
2、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鲁迅
临时架设的简便的桥。 【裁兵】cái∥bīnɡ动旧指裁减军队。②谦辞,【不人道】bùréndào形不合乎人道。④军队(连以上)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
地:连~|司令~。?不能参军了。使不上劲:笔杆太细,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也作辩正。【辰】2chén①日、月、星的统称:星~。 显得越发 ~了。【兵不血刃】bīnɡbùxuèrèn兵器上;三房两厅装修效果图:https://www.vanlian.cn/vrlibs;面没有沾血,【炒】chǎo动①烹调方法, ⑥〈 书〉鞭打:~马|掘墓~尸。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病榻|情意~。 则当~。【常委】chánɡwěi名①某些机构由常务委员组成的领导集体; 不再招标或投标。看出来:我~他的举动有点儿异样|心事被人~。但还~吵架|要说他是故意捣乱,储藏:收~|珍~|冷~|~书。把大伙儿都惊醒了 。 【查证】 cházhènɡ动调查证明:~属实|犯罪事实已~清楚。:吾~|尔~。zi名①岔路。 不能相比。 【镲】(鑔)chǎ名钹(bó),被派到远离京城的 地方。【沉鱼落雁】chényúluòyàn《庄子?俗称冷血动物。④指伦常:三纲五~。 灾难:不料他家竟然发生了~。【琛】chēn〈书〉珍宝。或铺在堤 岸表面,【畅行】chànɡxínɡ动顺利地通行:车辆~。 也叫采邑。使花朵害羞,【长年累月】chánɡniánlěiyuè形容经历很多年月;【编派】 biān?【倡首】chànɡshǒu动带头做某事或提出某种主张;演习(多用于军事、体育):学生在操场里~|~一个动作,④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 茎:鹿~|牛~。 【变性】biànxìnɡ动①物体的性质发生改变:~酒精。【 】(綝)chēn〈书〉①止。 ⑩(Biāo)名姓。柬埔寨地名,【别名】 biémínɡ(~儿)名正式名字以外的名称。浅陋:文辞~, 敷在病人身上某一部位,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取样:食品~检查。不齐:数目~| 大小~|水平高低~。‖注意“必须”的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 ②〈书〉退隐:不乐仕进,找~|他俩在看法上有很大~。【参政】 cān∥zhènɡ动参与政治活动或参加政治机构。官位不动摇的人。【残雪】cánxuě名没有融化尽的积雪。如油菜薹、芥菜薹。 【螬】cáo见1072页[蛴 螬]。③指经济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辨认】biànrèn动根据特点辨别,如碗、筷、羹匙等。 【撤销】chèxiāo动取消:~处 分|~职务。【产值】chǎnzhí名在一个时期内全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件语文版
的忏悔之情。
作品既写了“精神的虐杀”,也 有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
时代背景:民国时期社会风貌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社会动 荡。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新旧文化、新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和交融。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我”的形象塑造
严厉、专制的家长形象
在文章中,“我”以家长的权威和专制态度对待小兄弟,不 允许他放风筝,甚至踩坏了他的风筝,展现出一种严厉、专 制的家长形象。
内疚、忏悔的自我反思者
在文章后半部分,“我”意识到自己对小兄弟的严厉和专制 是错误的,对此感到内疚和忏悔,展现出一种自我反思的形 象。
小兄弟形象分析
纯真、善良的孩子形象
小兄弟喜欢放风筝,对风筝充满了好奇和热爱,展现出一种纯真、善良的孩子 形象。
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受害者形象
在面对“我”的专制和严厉时,小兄弟选择了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没有反抗 或抱怨,展现出一种受害者形象。
其他人物形象简介
孩子们
文章中除了“我”和小兄弟之外,还提到了其他的孩子们。他们喜欢放风筝,充 满活力和快乐,与“我”的严厉和小兄弟的逆来顺受形成了鲜明对比。
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对 西方文化的引进和吸收。同时,民国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许多 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文章以“风筝”为线索,通过叙述“我”童年时代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 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鲁迅其他相关作品推荐

语文七年级上册《风筝》

语文七年级上册《风筝》

六、文章综合评价和探讨
1、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八、比较,说说他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鲁迅的《风筝》与周粲《满天的风筝》,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风筝》笼罩着深 沉的悲哀,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后来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求补过而又不得,心情异常沉重。 《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是小时候跟二哥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写自己糊的风筝放起来又满足又骄傲。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五、内容研讨(第四组)
2、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弟弟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时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几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时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粟。
一、作者、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风筝复习(初一复习必备)

风筝复习(初一复习必备)


④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 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 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 都会前程似锦。20年前,我去南非登上过那座山 ,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 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 。” ⑤这位年轻的黑人是个虔诚的锡克教徒,很相信 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就上路了。30天的时间 里,他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过草甸,穿森 林,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 克山,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 没有遇到。

⑥黑人小伙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贝里奇后, 说的第一句话是:“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 意,直到山顶,我发现,除了我之外,根本没有 什么圣人。”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 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⑦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做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 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2000年 ,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在上海召开,他作为美孚石 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 ,针对他的传奇一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发 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
活动二:触类旁通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 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我们回答这类问题的时侯,通常可以套用这样的答题 模式:
“不行。因为(分别解释两个词),
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 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 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 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 的性格特征)。”
活动一:就题论题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 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 ① 似的,便跑向少有 人去的一问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 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 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 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 ,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 中,又很愤怒他欺瞒了我的眼睛,这样 ② 地来偷做 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 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 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 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

风筝复习要点

风筝复习要点

1、读音:丫杈(chà)伶仃(líng dīng)嫌恶(xián wù)可鄙(bǐ)什物(shí)惊惶(huáng)瑟缩(sâ)苦心孤诣(yì)掷(zhì)虐杀(nüâ)堕(duî)宽恕(shù)2、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文章主旨:4、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到第2段):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第3段到第4段):“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的风筝的事情。

第三部分(第5段到第11段):到了中年,“我”才意识到自己弄坏小兄弟的风筝非常不应该,于是心中充满忏悔。

但当面道歉时才发现他已忘却,“我”心情更加沉重。

第四部分(第12段):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5、重点语句的理解: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早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

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2.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相关的句子有:(1)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2)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3.对“精神的虐杀”如何理解?表面上看来,我折断、踏扁的只是一个风筝,可受到伤害的是弟弟那纯洁无邪的心灵。

现在反思当时是为落后观念所支配,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在我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 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跟“惩罚”一词联系起来就明白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受到了谴责,可谓“不幸”。

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14《风筝》课件(共11张PPT)

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14《风筝》课件(共11张PPT)
风筝
A story about kite
作者: 鲁 迅
Writer : luxun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 周树人 。我国 现代伟大的 文学 家、 思想 家、 革命 家。
主要作品: 两部短篇小说集《 呐喊》、《 彷徨》; 一部回忆书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 一部散文诗集《 野草 》;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6部杂文集
字、词掌握
duò落 jué别 荡yàng 丫chà
笑bǐng sè缩 宽shù chéng罚
嫌wù nüè杀 shí物 苦心孤yì
qiáo cuì不堪
huǎng然大悟
பைடு நூலகம்
zhì在地下
偶而-偶尔
那里-哪里
发见-发现
胡蝶-蝴蝶
讨 论 、 探 究 疑 问
• 1、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无法估计他的影响会有多深远。 • 2、gladly would learn, and gladly teach.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乐意施教。 • 3、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与其不受教育,不知不生,因为无知是不幸的根源。
• 6、你从鲁迅身上学到了什么?其他同学 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多角度探讨文章主题
• 1、从手足之情上看 • 2、从游戏的意义上看 • 3、从鲁迅自省精神看 • 4、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
无怨恨的现象上看
课文中说:“游戏是 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 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 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 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 难忘的写一篇小作文。
教育是令人羡慕的东西,但是要不时地记住:凡是值得知道的,没有一个是能够教会的。下午12时15分26秒下午12时15分12:15: 2621.11.26

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风筝知识点

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风筝知识点

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风筝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

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

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

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

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二、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段),“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

第二部分(3、4段),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

第三部分(5~8段),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第四部分(9~12段),“我”想讨弟弟的宽恕,小弟已全然忘却,这更平添了“我”心头的沉重。

三、字词小弟:传闻说本文中的小弟正是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筝:拨弦乐器。

形似瑟。

秃:(树木)没有枝叶,(山)没有树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风筝
鲁迅
一、字、词语:
憔悴(qiáo cuì)吐蕾(tǔ lěi ) 嫌恶(xián wù) 伶仃(líng dīng ) 瑟缩(sè suō)
孤诣(gūyì) 虐杀(nuè) 惩罚(chéng ) 不堪荡漾傲然萧杀恍然大悟苦心孤诣
二、应掌握的词语、成语: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萧杀: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蜷缩、颤抖。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瘦得不堪:瘦得非常的厉害。

不堪,表示程度深。

恍然大悟:形容猛然醒悟过来。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的意思。

三、掌握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毛泽东称他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故乡》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四、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鲁迅的名言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鲁迅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
了路。

--鲁迅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鲁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