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版五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得出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类比能力,从已有知识——面积单位引发思考,初步了解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质疑反思等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合作精神与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自主推算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积单位模型、彩泥、魔方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什么是物体的体积?问:体积有大有小,小胖和小巧运用所学知识搭积木、比体积。
哪个体积比较大?(生生交流)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揭示课题:体积单位)。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探寻学生已有知识:问:关于体积单位你已经了解了些什么?让我们先相互交流一下!(生生交流)(预设:知道常用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会用字母表示)【设计意图:教学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经验出发的,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二)建立1cm3、1dm3、1m3的空间观念1、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1)初步感知1cm3有多大:问:让我们先畅所欲言,你认为1c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 cm3?(课件展示)【设计意图:“你认为1cm3有多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1立方厘米的大小,或用身边的物体参照、或用手势比划,或对或错,形式不一的表达方式,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究竟1立方厘米有多大。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6:问题解决 第1课时
教案标题: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6:问题解决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数学题、实际案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和体会。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问题解决。
2.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三、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教师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等。
2. 学生通过例题,体会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
2. 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问题解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问题解决》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2.阅读教材第15页例题。
(1)实际用量是多少,列式是(
),得( )。
(2)7月份应缴天然气费多少元,列式是(
),结果为( )。
3.通过预习,我知道用(
)月读数减去( )月读数就是这个月天然气的实际 用量。
4.地球绕太阳转1圈要365.25天,绕太阳转4圈需要多少天?你知道为什么通常 “四年一闰”了吗?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交流的能力。考虑到本 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让学生 初步理解两指数相减等于距离的道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学习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技
巧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做出租车付费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提问:这个月的天然气费用是多少?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用“天然气用量×单价=费用”。分两步进行解决。 第1步,查看天然气表,算出天然气用量。 追问:这里有两个天然气表,我们用哪一个天然气表上的指数呢? 学生汇报:第一个表上的指数指的是这个月的开始计量时的起点。第二个表则是这个月结束 时的指数。两个指数间的差值是这个月的用量。 总结:图中显示的是两个天然气表的读数,分别叫做“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上月读 数是上月结束时的指数,但同时又是这个月开始计量时的起点。而本月读数则是这个月结束 时的终点,但同时又是下一月的起点,天然气表是用累积的方法来计量天然气用量的。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在解决问题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天天然气费用:先用本月读数-上月读 数=实际用量,再用实际用量×单价=应缴金额。在读题中,一定要分析 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5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2 列方程解决典型的问题
5.5.2 列方程解决典型的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7-90页“列方程解决典型的实际问题和两个未知量的应用问题”,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本节课是上节课的继续,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深入地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1.学习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典型的如“相遇问题”等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问题。
2.初步学习运用方程解决两个相同未知条件的应用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自主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学生自已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寻找数量关系,分析问题和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同时,还要提示学生在找关系、分析等量、书写格式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等量关系构建方程,解决较复杂的以及涉及两个未知条件的现实问题。
体验方程思想在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含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等)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比较法、设疑法、合作探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解决问题的优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根据等量关系构建方程,解决较复杂的以及涉及两个未知条件的现实问题。
难点能根据情境,找出稍复杂的(含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等)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笔、稿纸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旧知。
提问: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行程问题,哪里有哪几个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一种关系?学生回顾: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追问:像这样的数量关系,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引导学生汇报: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2.揭示课题。
3.5问题解决(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3.5问题解决(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3.5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使学生能够运用“3.5问题解决”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3.5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3.5问题解决”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3.5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介绍“3.5问题解决”的概念及方法。
(2)通过实际案例,讲解“3.5问题解决”的步骤。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2)各组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教师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3.5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3.5问题解决”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况,评价学生对“3.5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3.5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长方体正方体[1]
三、长方体正方体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用这样的正方形围成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厘米。
4、分一分, 填一填。
上图中, 平面图形有( ), 立体图形有( )。
【设问导读】阅读课本39页例3。
1.看一看, 填一填。
2.画法分析。
(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2)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也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正确解答。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自学检测】【巩固练习】1、 请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的图形。
123456798我从前面看。
根据下面的立体图形,指出从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相应图形,并填一填。
( ) ( ) ( )图1 图2 【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与3号面相对的是( )号面。
2.填表。
(单位:dm ) 图1 图2下面的面积(dm 2)后面的面积(dm 2)左面的面积(dm 2)教 师 课 后 反 思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课 型 新授课教学时间 1课时学习1.理解物体表面和表面积的含义, 以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4 32 165 6 42333【自学检测】1.在我们的生活中, 以c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d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m3作单位的物体有()。
2、说一说, 在生活中, 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m3, dm3, cm3作单位?\\3.在体积小于 1cm3 的物体下的方框里画“√”, 大于 1cm3 的方框里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问题解决(2)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步骤:阅读理解、分析问题、列式解答、检验结果。
2. 实际问题的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问题解决的步骤,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问题解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阅读理解、分析问题、列式解答、检验结果。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和作用。
3. 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以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等为例,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与拓展:总结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问题解决题目,并解答。
七、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3. 小组合作的表现。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辅导。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2. 辅导资料:练习册、问题解决题目汇编等。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 解方程教案 西师大版
解方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3会对具体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4会独立地解答一、二步方程。
5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教学准备】练习卡片一套,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填空,说出填数的理由①175-()=5②()×17=3 4③27÷()=9④a+b-()=a-c+b⑤2n=n+()⑥42-8=7×6-()⑦3x+8=8+x+()填完以后,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判,看有没有错误。
然后请小组长汇报填空的正确情况。
生:第1小题,××填的是17,错了,应该填125。
生:第3小题,××填的是3,错了,应该填03。
师:这两个错误是谁发现的?为什么认为是错误的?生:老师,我们可以验算。
把答案拿到括号里,重新算一遍,就知道了。
师:那你算给他们看看,是不是一个好办法呢?(生上台板演演算过程)生:第5小题,××填的是2。
生:第7小题,××填的是3。
师:有这些错误的同学举手,哦,不少呢!好,谁来一一纠正?(于是,有几个同学主动起来纠正错误,并说明依据等式的性质应该如何填写)师:对了,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会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否则你做得再多,错了也没有用,还耽误了许多时间。
有些可以计算的题,可以验算;有些不能直接算的题可以举例(任意拿一个数去做代表,试算一下),或者用性质、意义去衡量一下,总之,要学会回过头来检查、验算。
好,接着往下看,写出等式。
2看卡片写等式20加上x等于308a等于2b减去2112的3倍等于363y减去8等于13师:请同桌互相检查写好的等式,我请几个同学到展台上把他们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大家评判一下。
生:书写非常工整,只是有些同学的式子跟上面展示的不一样。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3.5.2 问题解决(二)》教案
3.5.2 问题解决(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3、第55页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0题,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提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综合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采取有序列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演算纸、面包车、小轿车卡片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准备。
(1)中心小学二(2)班有个小小图书角,原有图书52本,后又买来20本,当天被同学借去10本。
图书馆现有图书多少本?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你列式的理由。
(2)商店里每天卖出电脑30台,卖出的彩电比电脑少6台,3天卖出彩电多少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2、引入新课。
解决问题并不难,只要用心动脑,这节课继续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1、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课件播放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图片),瞧同学们玩的多开心。
【设计意图:播放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为新知探究作好铺垫。
】2、张老师买了10米长的绳子,准备给同学们做跳绳,可他不知道怎么做好了,你能帮帮他吗?(1)出示例3的情景图。
(2)观察情境图。
学生说说从图上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你准备做几根长绳?几根短绳?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小组的同学。
(4人1小组,组长做好记录)【设计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是科学课中比较倡行的理念之一,意思是学生再动手实验操作前,先动脑思考一下,这个实验需要用什么仪器?应该怎么做?应注意什么事项?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前,也有必要加上这一环节,一是让学生有个提前规划,避免盲目操作,二是学生动脑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问题思考的过程,能大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问题解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问题解决教材版本: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不畏惧、积极应对的态度。
教学内容:1. 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2.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3. 学会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1. 老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尝试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三、实践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对解决问题的认识。
五、作业1. 完成教材P56页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附:教材P56页练习题1. 小明有30元,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18元,他可以买几本书?2. 妈妈买了4个苹果,爸爸买了6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3. 小华有10个糖果,他给了小红3个,又给了小刚2个,他还剩几个糖果?4. 弟弟有5个气球,姐姐有7个气球,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气球?5. 小明家有3个人,妈妈买了8个橘子,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几个橘子?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环节中的学生尝试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 解决问题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 解决问题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教学用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巩固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五、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拓展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问题分析(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如:“小明有20元,他买了一本书花了15元,他还剩下多少钱?”2.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小明原来有多少钱,他花了多少钱,他还剩下多少钱。
四川省眉山市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册教材解决问题 汇总2
第十册教材重难点解决问题1.客车占全部汽车的4/7,货车占全部车的2/9,出租车占全部车的4/9。
客车、货车和出租车哪种车最多?那种车最少?2.你能找出大于5/7又小于6/7的分数吗?这样的分数你能找多少个?3.五年级1班有42人,2班有48人。
要求各班分组参加植树活动,如果两个班每组的人数必须相同,可以怎样分?每组最多多少人?4.一个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大36,这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后是2/11,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5.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21,化成小数后是0.4,这个分数原来是多少?6.一种电冰箱的包装箱是一个没底的长方体,长是55㎝,宽52㎝,高是140㎝。
做这个包装箱到少用多少纸板?7.小珂要做一个长20㎝,宽14㎝,高21㎝的书套,做这样一个书套至少需要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8.能把6个长9.5㎝,宽6㎝,高19㎝的饼干盒装入一个容积为6升的纸箱里吗?为什么?9.量杯中有水368毫升,取出3个棱长为4㎝的正方体橡皮后,杯中水的体积是多少?10.如果要在一个长25㎝,宽12㎝,高4㎝的长方体上截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最多可以截多少个这样的正方体?11.在一个长16㎝,宽10㎝,高20㎝的长方体玻璃缸中装入一个棱长为8㎝的正方体铅块,然后往缸中放一些水,使它完全淹没这个正方体铅块,当铅块从缸中取出时,缸中的水会下降多少厘米?12.有A、B两种型号的卡车,它们车厢里的长、宽、高分别为3米、1.7米、0.5米和3.2米、2米、0.6米。
一堆碎石全部用A型车运载,车厢内的平均高度为0.4米,如果将这堆碎石全部用B型车运载,车厢内碎石的平均高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3.“六一”才艺表演,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一、二等奖占获奖人数的1/2,二、三等奖占获奖人数的4/5,一、二、三等奖各占获奖人数的几分之几?14.2007年国家向西部地区投资19.2亿元,用于重点县“退牧还草”工程。
第一单元 第7课时 问题解决(1)(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
教案标题:第一单元第7课时问题解决(1)——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2.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含义,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要素。
(2)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检验结果。
(3)实际问题的解决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问题解决(1)2. 板书内容:(1)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2)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3)实际问题的解决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为同步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课堂练习
1.实际操作
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辅导。
2.判断
(1)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4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三、课堂小结
五(1)
备课教师
黄朝福
教学内容
体积与体积单位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2、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3、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和同伴间协作的能力。
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创设情境
六、课堂练习
七、第48页练习十四第1题。
可分组活动,先用1cm3的小正方体拼出一个和墨水瓶盒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估算一个墨水瓶盒的体积。再将小正方体装在墨水盒里,比较一下估算的结果。
七、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2~4题。
八、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
学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7 问题解决(二)
1.7 问题解决(二)⏹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的第4-10题;练习四的第8、9、12、13、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连乘或先除后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并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1.能够分清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已知条件是多余的。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练习题课件(ppt)学生准备: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题目。
(课件出示)(1)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枝,每枝12元。
一共花了多少钱?(2)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枝,一共用了360元。
平均每枝多少元?(学生独立完成)师:这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今天我们将在前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对比练习导入新课,唤起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好的为今天的练习课做铺垫。
练习课的设计,只有教师真正为学生导向知识要点,那就不难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探究新知:一、典题精练1.生独立解答教材第15页第4题,然后全班交流。
师:解答时,你是怎样写出答案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预设)生1:解答时我先读题,获取已知的信息有:游泳池长25m,小华游了6个来回,问题是小华游了多少米。
西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方程单元《问题解决(2)》教学PPT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进一步巩固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 2.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方程。写
出答案。
课后作业 课本第90页第4、5题
谢谢观看!
议一议:你能找出那些等量关系?
2天种植的棵数+80=计划种植的棵数 计划种植的棵数-2天种植的棵数=80 2天种植的棵数=计划种植的棵数-80
试一试,列出一个方程并解答。
2天种植的棵数+80=计划种植的棵数
解:设平均每天种植x棵。 2 x +80=350 2 x =270 x=135
答:平均每天种植135棵。
木本花卉的盆数×20-草本花卉的盆数=40
木本花卉的盆数×20=草本花卉的盆数+40 解:设木本花卉有x万盆。
20 x -40=140 20 x =180 x=9
答:木本花卉有9万盆。
试一试,你还能列出不同的方程吗?
木本花卉的盆数×20-草本花卉的盆数=40
20 x -140=40
木本花卉的盆数×20=草本花卉的盆数+40
问题解决(2)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方程
情境导入
这是2005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的现场。从1995 年开始举办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浓缩了云南 花卉产业发展史。通过花展可以看出云南的花 卉正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 解决一个和花卉有关的数学问题,好吗?
探究新知
草本花卉比木 本花卉的20倍 还多40万盆。
20 x =140+40
比一比,哪个等量关系式列出的方程更简单?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五下《问题解决》教案(公开课)
3.5 问题解决◆教学内容教材第53-55页“运用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本节课是问题解决课,在本节课里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一个粉刷墙壁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依据体积求物体质量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等积〞转化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现实考虑。
如粉刷墙壁,要考虑到地面是不用粉刷的,还有门窗和黑板等现实因素。
而等积转化,就是把正方体转化成长方体。
而转化的过程中,表达一个体积不变的道理。
要让学生多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发现或引导学生发现和明白现实中的求外表积的方法与求长方体外表积的异同,求形状改变而体积未变的转化的问题。
学会变通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稳固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外表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红薯、量杯,课件。
学生准备: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旧知铺垫。
提问: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鼓励学生自由答复。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设计意图:通过直接讲解并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做好必要的知识储藏。
〔二〕探究新知:1、运用外表积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第53页例1:要求粉刷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房间的外表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问题解决(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页例1。
教学目标
1
2
3
4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86页的主题图。
师:刘叔叔去加油站加汽油,工作人员给他加了一些后,可刘叔叔说还不够,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求出工作人员第二次加了多少升汽油吗?
生:能!
师:请在本子上试一试。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0-28=22(升)。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师:今天我们就要研究这类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列方程解决问题)
二、走进新课
1
师:从刘叔叔和工作人员的对话中可以知道:加了几次油?一共加了多少升?
生:加了两次,一共加了50L油。
师:请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出图上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
师:谁来展示?
指名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师:从图上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第1次加的油量+第2次加的油量=总的加油量
总的加油量-第2次加的油量=第1次加的油量
总的加油量-第1次加的油量=第2次加的油量
2
师:同学们真能干!找到了3个等量关系。
能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试一试,写完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根据巡视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名板演。
生1:28+x=50。
生2:28+a=50。
生3:28+b=50。
师:这些方程都是根据同一个等量关系列出,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表示第2次加油量的字母不同。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第二次加的油量没有告诉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
因此我们在列方程前必须要先告诉别人你是用哪一个字母来表示这个未知数。
格式可以这样写:(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解:设第二次加了xL。
列方程:28+x=50
x=22
答:第2次加了22L。
师:这道题做正确了吗?我们来验算一下:
28+22=50。
师:通过验算,我们发现第一次加的28L油加上第二次加的22L油和总的加油量50相等,符合题意,说明我们的计算正确,可以写上答语了。
板书:
答:第2次加了22L。
师小结:用方程解决问题,也要验算答案对不对。
验算时,应先检查方程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再检查“方程的解”是不是正确。
3
师:刚才我们列方程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
想一想,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分组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
(2)寻找等量关系。
(3)设未知数。
(4)列方程。
(5)解方程。
(6)检验并写答语。
三、尝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祝贺你们!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学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想试一试吗?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决“第二次加了多少升汽油”这个问题。
学生试做后,指名汇报,板书:
解:设第二次加了xL。
列方程:50-x=28
x=22
答:第2次加了22L油。
解:设第二次加了xL。
列方程:50-28=xx=22
答:第2次加了22升油。
让不同列法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师:我们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决了“第二次加了多少升汽油”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个方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个方程好一些,因为这个方程的等量关系更容易找。
生:第三个可以不用方程计算,直接用50-28就算出了第二次加的油量。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第三个方程的未知数没有参与计算,所以我们一般不列这样的方程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大家一起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