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四、结论与展望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只选取了 一个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未能涵盖不同年级的学生。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 拓展研究对象范围,以更全面地了解大单元教学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数 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大单元教学策略在数学课程中逐渐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演示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及其在 实践中的应用。
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 学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单元教学通过重新整合和拓展 延伸现有教材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以及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 使得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也培养了他们的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 值观。
实施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具体步骤 和要点
1、单元整体设计
1、单元整体设计
在单元整体设计阶段,教师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 点。同时,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学情,了解其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便更 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3、教学方法设计
3、教学方法设计
大单元教学方法设计应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师可采用项目式学习、 问题解决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评估标准设计
4、评估标准设计
大单元教学评估标准应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如作品 评定、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评估标准不仅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对 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数位
……万千百十个→计数单位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 Nhomakorabea,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老师: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学生学情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本单元教学内容丰富,将“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整合成一个单元,使知识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大数的认识”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2)计数单位的认识: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老师: 10个一千是多少
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满10向前一位进1,得出结果。)
教师用计数器表示:
②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 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
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4.几个不同数位的数组成一个新数,由高位向低位依次写下来。
板书设计
1.填空:
51200089这个数是个(8)位数,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由5个(一千万), 1个(一百万), 2个(十万),(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
2、最小的九位数是(100000000),最大的八位数是(99999999),它们相差(1)。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板书设计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学反思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而在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指标,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

因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育为例,针对核心素养进行探讨,并设计一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1.数学认知能力数学认知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析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例如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让学生迅速识别问题的难度和要点,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例:学生需要解决一个加减法问题。

老师给出一个简单的加法题,如:15+16=?。

然后老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教授学生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有多难?如何理解加法与减法?最好的策略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加法和减法,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

2.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通过运用不同的数学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事例:学生需要解决一个几何学问题。

老师给出一个图形,要求学生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这个问题有无数种解决方法,如分成几个部分来计算、将图形分成几个部分再计算、使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3.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将数学思想传达给他人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例如通过群体讨论和演示交流,以及教学现场的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事例:学生需要解决一个代数学问题。

老师给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画图,然后学生们互相检查彼此的解决方法,回答老师的提问并给出建议。

这样的训练可以启发学生们深入理解数学的概念,并沟通自己的想法,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我校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准备学习一个数学大单元,需要运用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喂完了小鸡,小明来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边,看到小河边有一棵高高的树,一群小鸟正在上面快乐地飞翔呢!(多媒体出示动态的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看了这幅图,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板演齐练)指名问:4+3+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小河边有高高的树,清澈的小河里,还有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游玩呢!(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一个连减算式吗?9-2-4表示什么意思?得数3表示?从9里面去掉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板书设计
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操作:(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我们学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了,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动手拼一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这样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印象深刻。
3.在学生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中,教师可适当指导。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三角形的面积》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数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6年
教学内容分析
,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难点: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之后,学生再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通过动手拼一拼,应用转化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
学生通过去探索、去发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印象深刻。

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基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课题:《长方形的面积》______研究内容分析:本节课的研究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研究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研究其他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空间观念。

说明本节课可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本节课可落实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应用和数学情感四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提高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小学生,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一,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深入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 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本教学设计,教师将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有效地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能够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内容3.1 数与代数-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的概念,包括自然数、分数、小数等;-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代数知识,包括字母表示数、解方程等。

3.2 空间与图形-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图形的性质,包括长度、面积、体积等;-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绘制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

3.3 统计与概率- 学生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与可能性相关的问题。

3.4 实践与综合应用- 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计划- 课时安排:本教学设计共安排20课时;-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进度,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3、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练习。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究新知,积极动手。
3、引导参与,探究新知,积极动手。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
利用多媒体ppt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激发学生兴趣。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归纳总结: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培养学生在探索除法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分数除法》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科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17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①根据分数、比、除法的关系验证。②根据比值验证。
1、明确:通过验证,刚才大家猜测的规律成立,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2、再次完善比的基本性质,强调0除外,并让学生讨论出产除外的原因。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在下列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21:144.0:3.010:307:25:242:25.147:8331:52
在学生大胆猜想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比值不变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但没有在学生的验证时让学生比较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和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微小区别,造成学生一定的概念上的混淆。
注重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教学后,还是发现基础差的同学还不能跟上多数同学的步伐。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设计意图:通过步步深入的学习交流活动,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探究更深入,理解更完善。最后的拓展性练习,使学生思维发散,联系实际,运用规律,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的欲望。)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例1:尝试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91643==
问:根据什么填的?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在新概念介绍结束以后,对概念进行应用迁移,以达到巩固提高。例题讲解是数学课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节课的例题就是对新概念的完美补充。教学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1、提问:在我们以前学习过程中,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处?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有什么用处?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1)分小组先讨论你们是怎么猜想的,意见一致后,请一个同学把文字叙述记录下来,其余同学想办法举例说明这一猜测是正确的。(此时老师巡视,主要指导学生如何举例证明自己的猜想。)(2)学生肯定能联想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分数,从而猜想到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是不是可以化简比?(3)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想。(4)问:我们化简分数是要把分数化成什么样的分数?(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互质)那么我们要把比化成什么样的比呢?(5)让学生猜想——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6)教师再次肯定学生的猜想。(7)板书:最简整数比。(8)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互为质数)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铁链需要几根柱子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
1、学生伸出小手反复把五指伸直、并拢、张开,来理解什么是“间隔”。
2、结合实际生活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让孩子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植树棵数间隔数
棵数-1=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原型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本节课上的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但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如果在探究两种栽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每一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教学反思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一课我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因此我设计了一道数字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没法解决。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而且,可以在这种与平常不一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1

作业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顺利落地,需要有“学科表达”和“教师理解”,只有找到“落脚点”,核心素养才能成活,才能有生长力。

无论是“学科表达”还是“教师理解”,最后都应聚焦在“课堂”,“课堂”才是实施核心素养的最佳“落脚点”,用课堂视角审视核心素养是实施核心素养最为有效的策略。

内容说明: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当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日趋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取向,根据所给模板完成1课时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⑵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圆的面积》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小学数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11年
教学内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弧长等有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难点: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弧长”无限的接近“线段”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课件出示复习题。
1.复习
(1)长方形面积公式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注重细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3、在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通过老师的提示,进一步猜出老师带的礼物是什么,体会“可能”、“一定”、“不可能”
学生猜测,教师引导。
通过老师的提示,逐一猜出三名同学抽到的是什么节目,进一步体会“可能”、“一定”、“不可能”。
学生思考并小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开展摸球游戏,并z在班级里汇报交流。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集体回忆,举手回答。
学生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我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教学中我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经历过程——体验算法。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和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结果的方法。
3.注重交流——理解算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了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交流、分享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第四种算法。
提问:上面四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
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引导学生讨论:
分组继续计算其他方案的总价,并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教师加入“总价”一栏,并把学生算出的其他三个方案的风筝总价填在表中。
感受计算过程。
理解算理,并计算出结果
理解算理,并计算出结果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使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很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小数乘法》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数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18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会正确计算。
3.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第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用未知数x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指名回答)
100+x
出示主题图(3)
请学生观察这副图里的两架天平,发现了什么?(不平衡)
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两架天平的状况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用>、<符号来表示哪一边重。(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主题图(1)
请学生说说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出示主题图(2)
请学生说说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问:你们知道一杯水有多重吗?(不知道)
如果要你现在表示这杯水有多重,你有办法吗?
(学生思考,可以讨论)
(学生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x,有的没有未知数x)
教师总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学生写一些方程)教师把学生写的在实物展示器展示出来。
三、实践应用
1、观察分类
①30+20=50②2x+50>100
③80<2x④3x=180⑤x÷11=5⑥100+2x=50×3
⑦x-18=24⑧60÷20=3
⑨100+20<100+50
2、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6+x=14
3+x
50÷2=25
6+x>23
51÷a=17
x+y=18
3、判断
1)等式都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3x=0也是方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素养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核心素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该针对核心素养设计合适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并开展实施。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活动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课件、教具等多种资源,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周长”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问题:“班上有一张用四条链条拼接起来的长圆形作业桌,每条链子的长度分别为0.5m,1m,1.5m和2m,请问这张作业桌的周长是多少?”教师可以提供反射镜等实物资源,放大桌面,并用链、卡尺等教具引导学生测量,进而求出周长。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数学概念和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测量的技能和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在加强学生协作能力的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可以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研究、讨论等活动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道旨在理解加法结合律的题目“1+2+3+4=”,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不同的策略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评选出最佳策略。

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交流和讨论,通过互相审查检查答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体现学生价值观的教学设计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

在设计与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体现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三副图片,分别是“手工艺品制作”、“机器生产”和“机器人制作”过程中的工作场景,在学生掌握相关数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制造方式进行思考并讨论,从中触发学生对社会、科技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体现学生的价值观。

以上三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都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完成练习,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完成练习,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
板书设计
二、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2、0.075×33=0.46×15=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生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步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预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
125×839×40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
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加之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得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评价方式单一,过分强调成绩。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和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将学习数学视为负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结果记忆,而忽视了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公式、定理的记忆,而未能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思想。

(2)题目训练过程中,教师追求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导致学生形成机械操作的解题模式,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课堂互动不足,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思维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不够透彻,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缺乏有效的概念辨析,学生难以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缺乏实际应用,学生未能将概念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导致在解决问题时难以运用。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之中。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如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并将这些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每一节课的设计中。

小学数学《口算乘法》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口算乘法》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到儿童游乐园游玩,有的玩旋转木马,有的玩碰碰车,玩得很开心。同学们,你能根据教材第56页中的主题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1.出示教材例1。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
(1)列出算式。板书:20×3=
(2)你是怎样算的?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口算作为运算的一种直接表现,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重视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坚持课前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多种训练方法,激发口算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口算正确率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口算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实施策略。
(2)12×3=36(元)
教师归纳:把两位数分成整十加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结果加起来。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0×3=60想:2个十乘3就是6个十,就是60。
12×3=36想:10×3=302×3=630+6=36
教学反思
1.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希望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讨论、表达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内容说明:根据所给模板完成1课时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顺利落地,需要有“学科表达”和“教师理解”,只有找到“落脚点”,核心素养才能成活,才能有生长力。

无论是“学科表达”还是“教师理解”,最后都应聚焦在“课堂”,“课堂”才是实施核心素养的最佳“落脚点”,用课堂视角审视核心素养是实施核心素养最为有效的策略。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模板来完成1课时的教学设计;
2. 内容原创,如有雷同,视为不合格;
3. 重点突出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在教学中的落实;
4. 请将完成的作业内容直接复制在答题框内。

《基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