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分析

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分析

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分析一、背景介绍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分析旨在对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发现潜在问题,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和辅导学生的参考。

二、数据收集1. 收集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数据,包括每位学生的成绩和相关信息。

2.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排除异常情况和错误数据。

三、数据分析1. 统计整体成绩情况,包括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以了解整体水平。

2. 分析成绩分布情况,绘制成绩分布图,以了解各分数段学生的人数占比。

3. 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的表现情况,找出薄弱环节。

4. 比较不同性别学生的成绩差异,了解性别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5. 比较不同班级学生的成绩差异,了解班级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6. 分析学习态度与成绩之间的关系,了解学习态度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四、问题发现与解决1.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较大困难。

2. 针对存在困难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 针对不同性别和班级的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五、评估和改进1. 对教学计划和辅导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辅导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 每学期进行一次成绩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六、结论通过八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和辅导。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中位数与众数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中位数与众数

课堂小结(3分钟)
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分
平均数 中位数
是否排序

是否在所给数据中 不一定
是否唯一
唯一
众数


不一定
一定在
唯一
不一定唯一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哪些特征?
平均数: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信息,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数据所
提供信息
众数:当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
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
当堂训练(15分钟)
1、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 3,6,3,2,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
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
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的重复数据大致相等时,众数没有意义。
2、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能是同一
个数吗?
可能
自学检测2(6分钟)
1、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
(万元/人.年)如下表所示:
部门
人数
利润
A
1
20
B
1
5
C
2
2.5
D
4
2.1
E
2
1.5
F
2
1.5
G
3
1.2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填空:
3.2万元
(1)、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中位数是
1.5万元和2.1万元
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________。

数学成绩分析怎么写初一

数学成绩分析怎么写初一

数学成绩分析怎么写初一
引言
初一是学生接触新课程的开始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成绩数据的收集、分析方法和结论推导等方面介绍如何写初一数学成绩分析报告。

数据收集
1.数据来源
可以向学校教务处或班主任等渠道获取初一数学成绩数据,包括期中考、期末考、月考等各种考试成绩。

2.数据分类
将学生的成绩按照考试日期、得分、题型等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分析。

分析方法
1.综合指标分析
按照考试的时间顺序,综合分析学生的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等指标,以了解整体的学习状况。

2.成绩分布分析
对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如高分段、低分段学生的比例,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分布。

3.知识点掌握情况
通过对错题分析或者知识点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在不同数学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

结论推导
1.总体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给出对整体学生数学成绩的总体评价,包括学生整体水平、优势和劣势等。

2.个体建议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个体化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练习题量增加等方面。

3.学科发展规划
根据数学成绩分析的结果,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包括强化训练、补充知识等方面。

结语
通过数学成绩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初一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本文对初一数学成绩分析有所启发,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指导。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和表达技巧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和表达技巧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和表达技巧2023年最新人教版初二数学专项训练一、概述初二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中考成绩至关重要。

本专项训练以最新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为基础,包含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数据的分析、整理和表达、概率初步知识、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函数图像的平移和变换等十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专项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成绩。

二、知识点讲解1.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其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即“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方法: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在解题时,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如“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三线合一”等。

2.勾股定理的应用概念: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满足其中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如测量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

解题时,需要仔细审题,挖掘出隐含的数学信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3.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概念:直角三角形是指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而锐角三角形是指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定理: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且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且任意两个内角之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是学生在掌握了统计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数据分析的章节。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处理方法的理解。

2.数据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数据分析的方法。

2.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准备教学PPT,进行课件的制作。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数据为例,提出如何分析这次考试的成绩分布,找出优秀的学生和需要改进的学生。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处理方法,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表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章。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有: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其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描述是数据分析的手段,分析是数据分析的目的。

本章节的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介绍,又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也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如PPT、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据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和提高。

5.总结提升: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数据的收集是数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在初中数学中,归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一、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指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的过程。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目的:在开始数据收集之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了解自己想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收集。

2.选择样本:在收集数据时,我们往往无法对整个人群或对象进行调查或观察,而是选择一个样本进行研究。

选择样本时,我们应该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尽量使其能够反映整体情况。

3.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想调查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如果我们想研究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来收集。

二、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是指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清理的过程。

在整理数据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分类归类: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类归类。

例如,如果我们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将其分为体育、音乐、艺术等不同的类别。

2.排序排列:根据需要,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排序排列,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例如,如果我们研究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3.清理数据: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或错误的数据,我们应该将其进行清理。

例如,如果我们发现某个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异常,我们可以将其排除在外。

三、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是指对整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处理,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结果。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数据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数据的计数、比较、计算等操作,我们可以得到更详细的结论。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学习技巧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学习技巧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学习技巧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学习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理解基本概念:首先,你需要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
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这些概念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对于理解数据特征和规律非常重要。

2.掌握计算方法:对于每个概念,你需要掌握其计算方法。

例如,平均数是所有数据总和除以数据数量,方差是每个数据点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等。

通过反复练习,你可以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3.学会数据解读:数据分析不仅仅是计算,更重要的是解读
数据。

你需要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背后的规律。

这需要对数据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4.实践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例如,你可以通过分析班级成绩、身高数据等来实践平均数、方差等概念的计算和解读。

5.利用图表辅助理解:图表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可以帮
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呈现数据。

你可以学习如何绘制条形
图、折线图、饼图等,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特征和规
律。

6.培养数据思维:数据分析需要一种数据思维,即通过观察
数据、分析数据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你需
要培养这种思维,学会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总之,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学习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培养数据思维和敏锐的数据洞察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你可以逐渐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据无处不在。

从考试成绩到购物消费,从天气预报到人口统计,数据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据的分析”这一板块就是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和理解这些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首先,我们来谈谈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比如说,一个班级里有 30 名学生,他们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分别是 80 分、90 分、70 分……把这 30 个成绩加起来,再除以 30,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个班级这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

平均数能够让我们对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但平均数也有它的局限性。

假设一个班级里有 5 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别是 50 分、60 分、70 分、80 分和 100 分。

计算平均数为 70 分。

可是,这个 70 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

比如成绩为 50 分和 100 分的学生,与平均成绩相差较大。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以上面那 5 名学生的成绩为例,从小到大排列为50 分、60 分、70 分、80 分、100 分,数据个数是奇数,中间的数 70 分就是中位数。

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中间水平。

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比如在一组数据 2、2、3、3、4、4、4 中,4 出现的次数最多,那么 4 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中哪个值最常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

比如在招聘员工时,如果想了解员工的平均工作能力,可能会关注平均数;如果想知道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水平,可能会看中众数;而在评估工资水平时,中位数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除了这些基本的统计量,方差也是数据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初中数学学科情况分析报告

初中数学学科情况分析报告

初中数学学科情况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初中数学学科的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学生在该学科上的表现和学习现状。

学生人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本校初中部共有800名学生。

教师数量初中数学学科共有10名教师负责教学工作。

教学设施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设施齐全,包括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成绩分布根据学生成绩统计,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布如下:- 优秀:20%- 良好:40%- 中等:30%- 不及格:10%学生反馈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一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反馈意见:- 数学题目较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解题技巧讲解。

- 希望老师能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数学知识。

- 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希望能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建议根据教师的观察和经验,他们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 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鼓励学生多做数学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初中数学学科的整体表现良好,学生成绩分布较为均衡。

- 学生普遍对数学学科的难度有一定反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解题技巧和生动性。

-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解决问题。

- 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成绩。

以上为初中数学学科情况分析报告。

感谢您的阅读!。

八年级数学成绩分析报告

八年级数学成绩分析报告

八年级数学成绩分析报告引言本文通过对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表现情况,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我们收集了八年级所有学生在最近一次数学考试中的成绩数据,共计200名学生。

这些数据包括每位学生的得分、平均得分、最高得分、最低得分等信息。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了平均分、标准差、及格率等指标。

成绩总体分布根据数据分析,八年级数学考试的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10分,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55分。

通过对成绩分布的直方图和箱线图分析,发现成绩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70-90分之间。

不同分数段学生表现分析1.90分以上的学生:有15%的学生获得90分以上的成绩,这部分学生表现突出,需要更多的挑战和激励,以保持学习动力。

2.80-89分的学生:占30%左右,成绩稳定,需要保持现状或进一步提升。

3.70-79分的学生:是总体人数最多的群体,约占40%,这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需要加强基础训练。

4.60-69分的学生:约占10%,这部分学生需要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5.60分以下的学生:占5%,这部分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和辅导资源,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总结与建议从本次数学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70-90分之间,整体表现尚可。

然而,还需要注意关注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空间和成绩较差学生的潜在问题,给予不同群体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额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共同努力提高整体数学学科水平。

以上是对八年级数学成绩的简要分析报告,希望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最新初中数学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教案

最新初中数学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教案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6.1 平均数 第1课时 平均数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重点)阅读课本P136~138,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如x 1,x 2,…,x n ,那么x =1n (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2.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数值的代表值,它刻画了这组数据整体的平均状态,对于这组数据的个体性质不能作出什么结论.3.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x 1w 1+x 2w 2+…+x n w nw 1+w 2+w 3+…+w n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4.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二)自学反馈1.一组数据由3,-5,-2,1,0组成,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D) A.34B .-34C.35D .-352.某校在一次书法比赛中,共有7个评委,学生最后得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数,某学生所得分数为9.6,9.4,9.6,9.7,9.7,9.5,9.6,那么这位学生的最后得分为9.6.活动1 小组讨论例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1)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解:(1)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则甲的平均成绩为85×3+83×3+78×2+75×23+3+2+2=81(分);乙的平均成绩为73×3+80×3+85×2+82×23+3+2+2=79.3(分).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2)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则甲的平均成绩为85×2+83×2+78×3+75×32+2+3+3=79.5(分);乙的平均成绩为73×2+80×2+85×3+82×32+2+3+3=80.7(分).显然乙的成绩比甲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乙. 活动2 跟踪训练1.若1,3,x ,5,6五个数的平均数为4,则x 的值为(D) A .3B .4C.92D .52.某班在一次物理测试中的成绩为:100分7人,90分14人,80分17人,70分8人,60分2人,50分2人,则该班此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A)A .82分B .62分C .64分D .75分3.在一次英语测试中,小明的听力成绩为90分,笔试成绩为95分,如果听力和笔试按1∶4计入总成绩,那么小明这次测试的成绩应为94分.4.下表中,若平均数为2,则x5.小红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理卫生7门学科的总成绩是644分,其中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总成绩是187分,求小红的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理卫生5门学科的平均成绩. 解:由题意可得,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理卫生5门学科的平均成绩x =644-1875=91.4(分).活动3 课堂小结1.平均数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注意公式不要记错.2.在计算加权平均数时,注意理解权值反映的是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1.会求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2.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阅读课本P139~140,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加权平均数: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x 1w 1+x 2w 2+…+x n w nw 1+w 2+w 3+…+w n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二)自学反馈1.某学校规定学生的数学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中考试成绩占20%,平时作业成绩占10%,李明上述三项成绩分别为85分、90分、80分,则他的数学成绩是(B) A .85分 B .85.5分 C .90分 D .80分2.某段时间,小明连续7天测得日最高温度如下表所示,那么这7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温度是26℃.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某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比赛打分包括以下几项: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每项满分 10 分)(1)若将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10%,20%,30%,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那么哪个班的成绩最高?(2)你认为上述四项中,哪一项更为重要?请你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评分方案.根据你的评分方案,哪一个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最高?与同伴进行交流.解:(1)一班的广播操成绩为9×10%+8×20%+9×30%+8×40%=8.4(分); 二班的广播操成绩为10×10%+9×20%+7×30%+8×40%=8.1(分); 三班的广播操成绩为8×10%+9×20%+8×30%+9×40%=8.6(分). 因此,三班的广播操成绩最高.(2)提示: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然后在全班交流体会.得出:以上四项所占的比例不同,即权有差异,得出的结果就会不同,也就是说权的差异对结果有影响.通过计算,自己设计方案和交流,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权”的重要性.例2 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支出为3 600元,教育支出为1 200元,其他支出为7 200元,小颖家今年的这三项支出依次比去年增长9%,30%,6%,小颖家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 以下是小明和小亮的两种解法,谁做得对?说说你的理由. 小明:13×(9%+30%+6%)= 15%;小亮:9%×3 600+30%×1 200+6%×7 2003 600+1 200+7 200=9.3%.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说明理由.解:由于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教育和其他三项支出金额不等,因此,饮食、教育和其他三项支出的增长率“地位”不同,它们对总支出增长率的“影响”不同,不能简单地用算术平均数计算总支出的增长率,而应将这三项支出金额3 600,1 200,7 200分别视为三项支出增长率的“权”,从而得出总支出的增长率.因此小亮的解法是对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平均”现象并非算术平均.由于多数情况下,各项的重要性不一定相同(即权数不同),所以应将其视为加权平均.活动2 跟踪训练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11人到校外采集植物标本,其中2人每人采集到6件,4人每人采集到3件,5人每人采集到4件,则这个兴趣小组平均每人采集标本(B)A.3件B.4件C.5件D.6件2.某居民小区开展节约用电活动,该小区100户家庭4月份的节电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4月份这100户家庭的节电量(单位:千瓦时)的平均数是(A)A.35 B.26 C.25 D.203.小明参加了某电视台招聘记者的三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采访写作70分,计算机操作60分,创意设计88分. 若采访写作、计算机操作和创意设计的成绩按4∶1∶3计算,则他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为75.5分.4.一个学校举行运动会,按年级设奖,每个项目的第一名得5分,第二名得3分,第三名得2分,第四名得1分.某班派8名同学参加比赛,共得2个第一名,1个第三名,4个第四名,则8名同学的平均得分为2分.5(1)分别计算王老师、张老师三个方面的平均分,并以此判断谁应评为优秀?(2)若工作态度、教学成绩、业务学习分别占20%、60%、20%,分别计算王老师、张老师三个方面的平均分,并以此判断谁应评为优秀?解:(1)王老师的平均分是98+95+963≈96.张老师的平均分是90+99+983≈95.7.王老师的平均分较高,评王老师为优秀.(2)王老师的平均分是98×20%+95×60%+96×20%20%+60%+20%=95.8,张老师的平均分为90×20%+99×60%+98×20%20%+60%+20%=97,张老师的得分高,评张老师为优秀.活动3 课堂小结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各项的权都相等的一种特殊情况,即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而加权平均数不一定是算术平均数.由于权的不同,导致结果不同,故权的差异对结果有影响.6.2 中位数与众数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重点)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难点)阅读课本P142~143,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3.中位数也是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 (二)自学反馈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 3.求下列各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①5 6 2 3 2②2 3 4 4 4 4 5 ③5 6 2 4 3 5 ④3 7 6 8 8 40解:①3,2;②4,4;③4.5,5;④7.5,8.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在一次马拉松长跑比赛中,获得其中12名选手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5 146 158 176 165 148(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分,他的成绩如何? 解:(1)先将样本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24、129、136、140、145、146、148、154、158、165、176、180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2×(146+148)=147.(2)由(1)中样本数据的结论,可以估计,在这次马拉松比赛的总体成绩中,约有一半的选手的成绩慢于147分,约有一半的选手的成绩快于147分,故成绩为142分钟的选手比一半以上选手的成绩要好. 探讨:1.当一组数据中多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最多时,这几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吗? (当一组数据中多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最多时,这几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的作用?(众数也常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量.)3.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吗?(一定) 例2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 700元. 职员C 说:我的工资是1 9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 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 800元.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解:用中位数1 900元或众数1 8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 70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活动2 跟踪训练1.某班开展1分钟仰卧起坐比赛活动,5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个):37,38,40,40,42,这组数据的众数是(C)A.37 B.38 C.40 D.422.皇冠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本地区几棵古树的生长年代,记录数据(单位:年)如下:200,240,220,200,2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B)A.200 B.210 C.220 D.2403这些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A.1.65,1.70 B.1.70,1.70C.1.70,1.65 D.3,44.某校八年级(2)班6为女生的体重(单位:千克)是:36,42,40,42,42,45,这组数据的众数为42千克.5.为调查七年级某班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在该班随机抽查了8名学生,他们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单位:min)分别为:60,55,75,55,55,43,65,40.(1)求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2)求这8名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如果按照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不能超过60 min,问该班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解:(1)在这8个数据中,55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即这组数据的众数是55;将这8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最中间的两个数据都是55,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5.(2)这8个数据的平均数为(60+55×3+75+43+65+40)÷8=56(min).所以这8名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为56 min.因为56<60,所以该班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符合学校的要求.活动3 课堂小结1.中位数、众数的求法.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6.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1.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2.会求不同情况下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重点)阅读课本P145~146,完成预习内容.自学反馈下图反映了初三(1)班、(2)班的体育成绩.(1)不计算,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判断哪个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吗?(2)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等级的“众数”吗?(3)如果依次将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记为55、65、75、85、95分,分别估算一下,两个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值大致是多少?算一算,看看你估计的结果怎么样?解:(1) 初三(2)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2)能.(3)甲班的平均成绩为75分,乙班的平均成绩为78分.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随机抽取了同种规格的面包10个,这10个面包的质量如图所示.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多少?你能估计出一个这样的面包的平均质量吗?你是怎样估计的?解:根据统计图可发现,在“100”这条线上的点最多,因此可以迅速得到众数是100 g.根据统计图还可以发现,其他7个点都在100 g附近,因此可以估计平均数也应在100 g附近.例2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图:(1)观察三幅图,你能从图中分别看出三支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吗?中位数呢?(2)根据图表,你能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么估计的?与同伴交流.(3)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上面的估计是否准确?解:(1)甲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20岁、20岁;乙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19岁、19岁;丙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21岁、21岁.(2)估计平均年龄,丙最大,甲次之,乙最小.估计的方法不唯一,合理即可.例如,甲队的图完全对称,中间值是20(柱子最高,表示人最多,因此众数是20岁),19岁和21岁的人一样多,18岁和22岁的人一样多,这样平均下来就是20岁;乙队的图向左偏了,说明乙队队员年龄的平均数要小一些;丙队的图向右偏了,说明丙队队员年龄的平均数要大一些.(3)甲、乙、丙三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依次是20岁、19.3岁、20.6岁.活动2 跟踪训练1.在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对九年级(1)班的40名学生进行了立定跳远项目的测试,测试所得分数及相应的人数如图所示,则这次测试的平均分为(B)A.53分 B.354分 C.403分 D.8分2.某射击小组有20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C)A.7,7 B.8,7.5C.7,7.5 D.8,63.在一次爱心捐款中,某班有40名学生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有捐5元、10元、20元、50元的,如图反映了不同捐款的人数比例,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6元.4.某校八年级(1)班班长统计去年1~8月“校园文化”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8.5.济南以“泉水”而闻名,为保护泉水,造福子孙后代,济南市积极开展“节水保泉”活动,宁宁利用课余时间对某小区300户居民的用水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5月份各户居民的用水量比4月份有所下降,宁宁将5月份各户居民的节水量统计整理如下统计图表:(1)300户居民5月份节水量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2.5_m,2.5_m;(2)扇形统计图中2.5 m3立方米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度;(3)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多少立方米?解:(50×1+80×1.5+2.5×100+3×70)÷300=2.1(m3),故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2.1 m3. 活动3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通过从统计图估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有什么认识,有什么经验?(学生交流,教师小结).6.4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1课时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1.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统计量:极差、方差和标准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重点) 2.经历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几个统计量的探索过程,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阅读课本P149~151,完成预习内容. 知识探究1.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2.方差是指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即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3.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活动1 小组讨论例 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75 g 的鸡腿.现有2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价格相同,鸡腿的品质也相近.质检员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 甲厂:75 74 74 76 73 75 77 77 74 74 75 75 76 73 76 73 78 77 72 76乙厂:75 78 72 77 74 75 73 79 72 75 80 71 76 77 73 78 71 76 73 75 把这些数据表示成下图:(1)你能从图中估计出甲、乙两厂抽取的鸡腿的平均质量吗?(2)从甲、乙两厂抽取的鸡腿的平均质量分别是多少?在图中画出纵坐标等于平均质量的直线; (3)从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又是多少?它们相差几克?乙厂呢? (4)如果只考虑鸡腿的规格,你认为外贸公司应买哪个厂的鸡腿?说明你的理由. 解:(1)75 g 左右. (2)都是75 g .图略.(3)甲厂:78 g ,72 g ,6 g ;乙厂:80 g ,71g ,9g.(4)外贸公司应购买甲厂的鸡腿,因为甲厂鸡腿质量的极差较小.变式 如果丙厂也参与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数据如图:(1)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分别是多少?(2)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的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其相应平均数的差距.(3)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的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什么?解:(1)可以大致估计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为75 g ,能从图中得到极差为79-72=7(g),经过计算平均数为75.1 g.(2)可分别用这20只鸡腿的质量与其平均数差的绝对值刻画;甲厂这20只鸡腿的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单位:g)依次为0 1 1 1 2 1 0 2 2 1 1 0 0 1 2 1 2 3 2 3 而丙厂相应的数据依次为0.1 1.1 2.1 2.9 3.1 0.9 1.1 0.9 1.1 0.1 1.1 3.1 2.1 3.1 2.9 0.9 1.9 1.9 1.9 3.9(3)甲厂的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这可以从统计图直观地看出,也可以用上面所说的差距的和来说明.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 s 2=1n[(x 1-x)2+(x 2-x)2+…+(x n -x)2]注:x 是这一组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s 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一般说来,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说明:标准差的单位与已知数据的单位相同,使用时应当标明单位;方差的单位是已知单位的平方,使用时可以不标明单位.变式 (1)分别计算从甲、丙两厂抽取的20只鸡腿质量的方差; (2)根据计算结果,你认为甲、丙两厂的产品哪个更符合规格? 解:(1)s 2甲=120×[(75-75)2+(74-75)2+…+(76-75)2]=2.5.s 2丙=120×[(75-75.1)2+(74-75.1)2+…+(79-75.1)2]=4.39.(2)因为2.5<4.39,所以甲厂的产品更符合要求. 活动2 跟踪训练1.一组数据2,3,2,3,5的极差是(B)A .6B .3C .1.2D .22.在方差计算公式s 2=110[(x 1-20)2+(x 2-20)2 +…+(x 10-20)2]中,数字10和20分别表示(C)A .数据的个数和方差B .平均数和数据的个数C .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D .数据的方差和平均数3.甲、乙两个样本,甲样本的方差是0.105,乙样本的方差是0.055,那么样本(A) A .甲的波动比乙大 B .乙的波动比甲大 C .甲、乙的波动一样大 D .甲、乙的波动无法确定4.在一次定点投篮训练中,五位同学投中的个数分别为3,4,4,6,8,则关于这组数据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平均数是5 B .中位数是6 C .众数是4 D .方差是3.25.绝对值不超过3的所有整数组成的一组数据的极差是6,方差是4.6.有一组数据如下:2,3,a ,5,6,它们的平均数是4 活动3 课堂小结1.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2.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s 2=1n[(x 1-x)2+(x 2-x)2+…+(x n -x)2]其中,x是x1,x2,…,x n的平均数,s2是方差.3.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数平均数.4.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第2课时 方差的应用1.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会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作出判断.(重点)2.经历对统计图中数据的读取与处理,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根据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大小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阅读课本P152~153,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统计中常采用考察一组数据与它的平均数之间的差别的方法,来反映这组数据的波动情况.2.设有n 个数据x 1,x 2,…,x n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 1-x)2,(x 2-x)2,…,(x n -x)2,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s 2=1n [(x 1-x)2+(x 2-x)2+…+(x n -x)2]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3.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就越小.4.若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则(1)数据x 1±b ,x 2±b ,…,x n ±b 的平均数为x ±b ,方差为s 2;(2)数据ax 1,ax 2,…,ax n 的平均数为ax ,方差为a 2s 2;(3)数据ax 1±b 、ax 2±b 、…、ax n ±b 的平均数为ax ±b ,方差为a 2s 2. (二)自学反馈如图是某一天A 、B 两地的气温变化图,请回答预习内容: (1)这一天A 、B 两地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2)A 地这一天气温的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B 地呢? (3)A 、B 两地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解:(1)A 地的平均气温是20.52 ℃,B 地的平均气温是21.41 ℃.(2)A 地的极差是9.5 ℃,方差是7.76,B 地的极差是6 ℃,方差是2.78. (3)A 、B 两地的平均气温相近,但A 地的日温差较大,B 地的日温差较小.活动1 小组讨论某校从甲、乙两名优秀选手中选一名选手参加全市中学生运动会跳远比赛,该校预先对这两名选手测试了10次,测试成绩如下表:(1)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甲、乙这10次比赛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3)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各有什么特点?(4)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596 cm就很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5)如果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610 cm就能打破记录,你认为为了打破记录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解:(1)甲的平均成绩是:601.6 cm,乙的平均成绩是599.3 cm.(2)甲的方差是65.84,乙的方差是284.21.(3)答案可多样化.(4)选甲参加.(5)选乙参加.该例旨在消除一种不正确的看法,方差并不是越小越好.要针对具体情况来分析方差对于问题的影响,体会数据的波动是广泛而有特点的.活动2 跟踪训练1.某村引进甲、乙两种水稻良种,各选6块条件相同的试验田,同时播种并核定亩产,结果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均为550 kg/亩,方差分别为s2甲=141.7,s2乙=433.3,则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B)A.甲、乙均可 B.甲C.乙 D.无法确定2.甲、乙、丙三个旅行团的游客人数都相等且每个团游客的平均年龄都是35岁,这三个团游客年龄的方差分别是s2甲=1.4,s2乙=18,s2丙=25.导游小姐最喜欢带游客年龄相近的团队,若在这三个团中选择一个,则她应选(A) A.甲队B.乙队C.丙队D.都可以3.为了考查两种小麦长势情况,从甲、乙两种小麦中分别抽取5株,测得苗高(单位:厘米)如下:甲:6,8,9,9,9;乙:10,7,7,7,9.则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整齐程度是(A)A.甲比乙整齐 B.乙比甲整齐C.甲、乙整齐程度一样 D.无法比较4.甲、乙两地9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如图所示,则甲、乙两地这10天日平均气温方差大小关系为s2甲>s2乙.(填“>”或“<”)活动3 课堂小结方差越小表示这组数据越稳定,但不是方差越小就表示这组数据越好,而是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教版苏科版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经典例题含答案)

人教版苏科版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经典例题含答案)

一、平均数(一)算数平均数据分析例题答案数例1.一组12个数据的平均数为28,其中一个数据为25.8,那么另外11个数据的平均数是.28.2例1.变式1.有m 个数的平均值是x ,n 个数的平均值是y ,则这m n +个数的平均值是.mx ny m n++例1.变式2.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C )A.30吨B.31吨C.32吨D.33吨例1.变式3.学校抽查了30名学生参加“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并根据数据绘成了条形统计图(如图),则30名学生参加活动的平均次数是(C)A .2B .2.8C .3D .3.3(二)加权平均数例2.某汽车配件厂在一个月(30天)中的零件产量如下:有2天是51件,3天是52件,5天是53件,9天是54件,6天是55件,4天是56件,1天是57件.则平均日产量是件.54例2.变式1.某班有50名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成绩为90分的有9人,84分的有12人,73分的有10人,65分的有13人,56分的有2人,45分的有4人,计算这个班学生的数学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保留小数点后第一位)()()190984127310651356245473.750x =⨯+⨯+⨯+⨯+⨯+⨯=分例2.变式2.再一次数学测试中,某班25名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6分,23名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2分,求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

(结果精确到0.01分)()8625822384.082523x ⨯+⨯=≈+分例2.变式3.某公司欲招聘一名推销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百分制)候选人面试笔试甲9087乙8494(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谁将被录取?()()90+872=88.5=84+942=89.x x =÷÷∴甲乙,乙会被录取(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推销员,面试成绩应该比笔试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906+87410=88.8=846+94410=88.x x =⨯⨯÷⨯⨯÷∴甲乙,甲会被录取(三)一组数据经过一定变化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例3.已知数据1210,,x x x 的平均数为a ,111230,,x x x 的平均数为b ,那么1230,,x x x 的平均数为.102030a b+例3.变式1.有3个数据的平均数为6,有7个数据的平均数是9,则这10个数的平均数是.例3.变式2.已知数据12345,,,,x x x x x 的平均数为a ,则数据123454,4,4,4,4x x x x x 的平均数为;1234542,42,42,42,42x x x x x -----的平均数为.8.1例3.变式3.已知数据x 1,x 2,x 3的平均数为a ,数据y 1,y 2,y 3的平均数是b ,则数据3x 1+y 1,3x 2+y 2,3x 3+y 3的平均数为(D )A .3+a +bB .3(a +b )C .a +bD .3a +b二、中位数与众数(一)中位数例4.学校团委组织“阳光助残”捐款活动,九年级(1)班学生捐款情况如下表:捐款金额/元5102050人数/人10131215则学生捐款金额的中位数是(D )A.13元B.12元C.10元D.20元例4.变式1.已知一组数据23,27,20,18,x ,12,若它们的中位数是21,那么数据x 是(B )A.23B.22C.21D.20例4.变式2.已知一组数据20,20,x ,15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D )A.15 B.17.5C.20D.20或17.5例4.变式3.已知数据a ,a ,b ,c ,d ,b ,c ,c ,且a <b <c <d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为(A )A .223,28b c a b c d++++B .223,28a c a b c d++++C .222,8a b c d c +++D .233,8a b c d a +++(二)众数例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可能是同一个数B.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C.数据中的中位数可能不唯一D.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例5.变式1.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则12名队员年龄的(D)年龄(岁)1819202122人数14322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例5.变式2.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20户家庭某月的用电量,如下表所示:则这20户家庭该月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A .180度,160度B .160度,180度C .160度,160度D .180度,180度例5.变式3.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班委会准备利用周日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事先做了“你最喜欢的球类活动”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如图所示,假如你是这个班级的体育委员,你会组织观看的比赛是(C)A.足球比赛B.篮球比赛C.排球比赛D.乒乓球比赛(三)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特征例6.某男子篮球队在10场比赛中,投球所得的分数分别为80,86,95,86,79,65,98,86,90,81,则该球队10场比赛得分数的众数为,中位数为.8686例6.变式1.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射靶10次,其中3次射中10环,5次射中9环,1次射中8环,1次射中7环,则平均每次射中环数为环,这次射击中环数的众数为环,这次射击中环数的中位数是环.999例6.变式2.为了了解中学生穿鞋的鞋号情况,对某中学七年级(2)班的20名女生所穿鞋号统计如下:那么由这20名女生的鞋号组成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鞋厂最感兴趣的是数.22.5522.523众例6.变式3.下表是食品营养成分表的一部分:(每100克食品中可食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蔬菜种类绿豆芽白菜油菜卷心菜菠菜韭菜胡萝卜(红)碳水化合物(克)4344247在表中提供的碳水化合物的克数所组成的数据中,中位数是克,平均数是克.44(四)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综合例7.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时,其中位数为4,如果这个数据组的唯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A)A.21B.22C.23D.24例7.变式1.10位学生分别购买如下尺码的鞋子:20,20,21,22,22,22,22,23,23,24(单位:cm),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指标中鞋店老板最喜欢的是.众数例7.变式2.已知一组数据:-2,-2,3,-2,x,-1.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5例7.变式3.如下图,反映了某校初中三年级甲、乙两班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1)不用计算,根据统计图,请判断哪个班级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2)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等级的“众数”吗?请写出来.(3)如果依次将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记为55分,65分,75分,85分,95分,请分别计算甲、乙两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值.(1)甲班;(2)中,中;(3)()()155+1065+207511858957850555+1065+207510855957550x x ⨯⨯⨯+⨯+⨯==⨯⨯⨯+⨯+⨯==甲乙分分三、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一)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例8.某射击小组有20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C )A.7,7B.8,7.55C.7,7.55D.8,6例8.变式1.对某校八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四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是(C)A.2.25B.2.5C.2.95D.3例8.变式2.如图是我市某景点6月份1-10日每天的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知该景点这10天的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26例8.变式3.同学们对戒烟方式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后分别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但均不完整.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调查中同学们一共调查了多少人?(2)请你把两种统计图补充完整(3)求以上五种戒烟方式人数的众数.(1)这次调查中同学们调查的总人数为20÷10%=200(人).(2)统计图如图(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3)以上五种戒烟方式人数的众数是20.四、数据的离散程度(一)极差、方差、标准差例9.数据2,3,3,5,7的极差是(D)A.2B.3C.4D.5 2.例9.变式1.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5 2例9.变式2.某校高一新生参加军训,一学生进行五次实弹射击的成绩(单位:环)如下:8,6,10,7,9,则这五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是环,方差为.82例9.变式3.甲、乙两台机床同时加工直径为100mm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的质量,从产品中各随机抽出6件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单位:mm)如下:甲机床:99,100,98,100,100,103;乙机床:99,100,102,99,100,100.(1)分别求出上述数据的平均数及方差;甲平均数为100mm,方差为7 3.乙平均数为100mm,方差为1.(2)根据(1)计算结果,说明哪一台机床加工这种零件更符合要求.因为甲乙平均数相同,乙的方差更小,所以乙机床加工这批零件更符合要求.(二)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进行综合评价例10.为了从甲、乙、丙三位同学中选一位或两位选手参加数学竞赛,下表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前五次数学测验的成绩(成绩满分100分):测验(次)12345甲(分)70819896100乙(分)6585858798丙(分)6070959798(1)请你填写甲、乙、丙三位同学前五次的数学成绩统计表(下表)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甲89135.2乙8485丙95251.6平均数:84,中位数:96,方差:113.6.(2)如果只选派一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你认为应该派谁?请说明理由;略.提示:根据甲、乙两学生的射击环数的平均数、众数、方差来进行合理评价,只要有道理即可例10.变式1.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两组学生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已经算得两个组的平均分都是80分,请根据学过的统计知识,进一步判断两个组在这次竞赛中的成绩谁优谁次,并说明理由.解:甲组成绩的众数90分,乙组成的众数为70分,从成绩的众数看,甲组成绩好些.s 2甲=1251013146+++++×[2×(50-80)2+5×(60-80)2+10×(70-80)2+13×(80-80)2+14×(90-80)2+6×(100-80)2]=150×(2×900+5×400+10×100+13×0+14×100+6×400)=172,s 2乙=150×(4×900+4×400+16×100+2×0+12×100+12×400)=256,因为s 2甲<s 2乙,所以甲组成绩较好.甲、乙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平均分都是80分,其中甲组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有33人,乙组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有26人,所以从这一角度看,甲组成绩较好.甲组成绩高于90(含90分)的有14+6=20(人),乙组成绩高于90(含90分)的有12+12=24(人),因为乙组成绩集中在高分段的人数多,同时乙组得满分的人数比甲组得满分的人数多6人,从这一角度看,乙组成绩较好.例10.变式2.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择一人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法律知识进行了10次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1)请填写下表:(2)利用(1)的信息,请你对甲、乙两个同学的成绩进行分析.解:(1)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填:84:14.4,第三行从左到右依次填:90;0.5.(2)甲、乙成绩的中位数、平均数都是84.①甲成绩的众数是84,乙成绩的众数是90,从成绩的众数看,乙的成绩好;②甲成绩的方差是14.4,乙成绩的方差是34,从成绩的方差看,甲的成绩相对稳定;③甲成绩85分以上(不含85分)的频率为0.3,乙成绩85分以上(不含85分)的频率为0.5,从85分以上的频率看,乙的成绩好.例10.变式3.随着某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改善,该市的旅游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某旅游公司对该市一企业个人旅游年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部分员工,记录每个人年消费金额,并将调查数据适当整理,绘制成尚不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如图).组别个人年消费金额x /元频数(人数)A x ≤200018B 2000<x ≤4000aC 4000<x ≤6000bD 6000<x ≤800024E x >800012合计120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a =________,b =________,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在这次调查中,个人年消费金额的中位数出现在________组;(3)若这个企业有3000名员工,请你估计个人旅游年消费金额在6000元以上的人数.解:(1)36;30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2)C (3)因为24120=0.2,12120=0.1,所以估计个人旅游年消费金额在6000以上的人数为3000×(0.2+0.1)=900(人)。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标题: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过程。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据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应用五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收集1.1 通过观察收集数据: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记录每天的气温、降雨量等数据。

1.2 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收集数据,如测量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速度。

1.3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学生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等信息。

二、数据的整理2.1 数据的分类: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将学生的身高数据按照男女分开。

2.2 数据的整理:对数据进行整理,如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

2.3 数据的呈现:将整理好的数据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出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

三、数据的分析3.1 数据的比较:通过对数据进行比较,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差异,如比较不同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

3.2 数据的关联: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如探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成绩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3.3 数据的预测:通过已有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如根据过去几年的降雨量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四、数据的解释4.1 解释数据的含义:对数据进行解释,说明数据背后的含义和规律,如解释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4.2 解释数据的原因:分析数据的原因,找出数据背后的影响因素,如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

4.3 解释数据的应用:探讨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数据分析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五、数据的应用5.1 数据的决策:通过数据分析来做出决策,如根据销售数据来确定产品的推广策略。

5.2 数据的预测:利用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如根据市场数据来预测未来的销售额。

5.3 数据的优化: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如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来优化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数据分析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初中数学中,数据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展开讨论。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首先,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收集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实际观察、调查问卷、实验等方式来获得。

以调查问卷为例,我们可以制定一份问卷来收集感兴趣的数据,比如收集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等信息。

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整理数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用的数据整理方式有:排序、制作频数表、绘制统计图表等。

二、数据的分析与解读1. 数据的统计量分析数据的统计量是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的指标。

在初中数学中,最常见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标准差等。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于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用于表示数据的中间值。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用于表示数据的典型值。

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用于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各个数据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用于表示数据的波动程度。

通过计算数据的统计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2. 数据的图表分析除了统计量分析,图表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绘制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常见的图表有: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条形图适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折线图适用于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饼图适用于表示不同类别数据在总体中的比例。

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

三、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除了在数学学科中应用,数据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商业领域中,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销售的热门产品,调整销售策略,提高销售额。

在医学研究中,通过对大量病例的数据分析,可以找出病情的规律,指导临床治疗。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引言概述:初中数学是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数据分析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采集、整理和解读数据,从而匡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

正文内容:1.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1.1 采集数据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采集数据。

观察可以匡助学生获得客观的数据,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调查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1.2 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学生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他们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工具将数据进行可视化,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2.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2.1 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学生可以使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

平均数可以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中位数可以反映数据的中间位置,众数可以反映数据的浮现频率最高的值。

2.2 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学生可以使用范围、方差和标准差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范围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方差和标准差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大小。

2.3 数据的比较与对照:学生可以使用比较运算符(如大于、小于、等于)和比例等指标来比较和对照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

3. 数据的应用与解读3.1 数据的应用:学生可以将数据分析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统计学生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分析商品的销售情况等。

通过数据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3.2 数据的解读:学生需要学会从数据中提取实用的信息和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他们可以使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总结:通过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数据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不仅可以学会如何采集、整理和解读数据,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数据分析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八年级数据分析初步知识点

八年级数据分析初步知识点

八年级数据分析初步知识点在当今社会中,数据分析已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对未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初步数据分析的知识点。

一、数据的基础概念在数据分析中,数据是最基本的概念。

数据可以指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例如,年龄和身高都是定量数据,而血型和性别则是定性数据。

数据的单位也有很多种类,常见的包括长度单位、体积单位和重量单位等。

二、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学是一种将事实数据转化为函数关系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统计学中,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

1.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所含信息进行总结和展示。

例如,通过平均数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通过标准差来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

2.推论统计推论统计则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数据进行推断,从而得到更广泛的结论。

例如,通过对样本平均数的估计,推断总体平均数的数值。

三、数据分析中的常见工具数据分析的工具可以有效地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并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分析工具:1.电子表格电子表格是最基本的数据分析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记录和处理数据。

通过电子表格,人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2.图表图表是另一个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它将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形式。

通过图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关系和趋势。

常见的图表有折线图、柱状图和饼图等。

3.数据挖掘软件数据挖掘软件则是用于分析大量数据的复杂工具。

通过数据挖掘软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数据,发现所需信息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

总之,数据分析对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在初步数据分析的知识点介绍之后,读者能够更好的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对未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中。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在初中数学中,数据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内容。

一、数据的收集1.1 实地观察收集数据: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收集数据,例如在学校操场上测量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1.2 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学生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同学们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例如收集同学们对于是否喜欢某个体育项目的数据。

1.3 网络调查收集数据: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收集大量的数据,例如通过问卷星等在线调查工具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观点。

二、数据的整理2.1 数据的分类整理: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将同学们的身高按照高、中、矮三个类别进行分类。

2.2 数据的排序整理:学生可以将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整理,例如将同学们的体重按照从轻到重进行排序。

2.3 数据的表格整理:学生可以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方便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将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整理成表格。

三、数据的分析3.1 数据的集中趋势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指标,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例如计算同学们身高的平均值,了解整体身高的情况。

3.2 数据的离散程度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等指标,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例如计算同学们体重的标准差,了解体重的变化情况。

3.3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相关系数,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分析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之间的相关性,了解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四、数据的解释4.1 数据的图表解释: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形式展示数据,例如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在初中数学中,数据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

一、数据收集:1.1 调查问卷:学生可以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喜好,然后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2 实地调查:学生可以组织实地调查,例如调查学校附近的交通状况、环境污染等,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1.3 网络调查: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调查,例如调查同龄人对某一话题的看法,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二、数据整理:2.1 数据分类: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例如按性别、年龄、地区等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2.2 数据排序:学生可以对数据进行排序,例如按照大小、时间等进行排序,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规律。

2.3 数据整理表格:学生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整理数据,例如制作频数表、柱状图、折线图等,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

三、数据分析方法:3.1 平均数:学生可以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

3.2 中位数:学生可以计算数据的中位数,以了解数据的中间位置。

3.3 极差和众数:学生可以计算数据的极差和众数,以了解数据的变异程度和出现频率。

四、数据应用:4.1 数据预测: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例如预测未来几年的人口增长趋势。

4.2 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将不同数据进行比较,例如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以了解其差异和相似之处。

4.3 数据解释: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现象进行解释,例如解释某一地区的人口增长原因。

五、数据伦理:5.1 数据隐私保护:学生在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时,应尊重他人的隐私权,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5.2 数据真实性:学生应确保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避免伪造数据或者误导性数据。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数据分析初步》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数据分析初步》教案、教学设计
b.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相应的图表。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3.撰写一篇关于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300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数据分布、概率等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5.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设计意图: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请各位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希望家长能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据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看待数据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以及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2.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制作相应的图表。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布置练习题,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方面。
4.具体内容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 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还有12个数的平均数是12,则这20个数的平均数是( )A. 11.6B. 232C. 23.2D. 11.52.小明与小华本学期都参加了5次数学考试(总分都为100分),数学老师想判断这两个同学的数学成绩谁更稳定,在做统计分析时,老师需要比较这两个人5次数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众数 D 中位数3.某鞋柜售货员为了了解市场的需求,需要知道所销售的鞋子码数的( )A 中位数B 众数C 平均数D 方差4.某个班级期末英语成绩的平均分是75分,方差为225分2,如果每个学生都多考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方差不变,平均分不变B 平均分变大,方差不变化C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D 平均分变大,方差变大5.一组数据的方差为2s ,将这组数据的每个数据都扩大三倍,所得到的一组新的数据的 方差为( )A 29sB 2sC 23sD 22s6.一个样本的方差是22221261[(5)(5)(5)]6s x x x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A 6 B 16 C 5 D 567.某班七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5,5,6,x ,7,7,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7 B .6 C .5.5 D .58.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2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定额,统计了 这2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公司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中位数是( ).A .400件B .350件C .300件D .360件9.某超市购进了一批不同价格的皮鞋,下表是该超市在近几年统计的平均数据.要使 该超市销售皮鞋收入最大,该超市应多购( )的皮鞋A .160元B .140元C .120元D .10010、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的上下波动数据为0.2,0.3,0.1,0.1,0,0.2,0.1,0.1,0, 0.1,则在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波动数据中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为0.12B.众数为0.1C.中位数为0.1D. 方差为0.0211、甲、乙、丙、丁四人的数学测验成绩分别为90分、90分、x分、80分,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100分 B.95分 C.90分 D.85分12、已知三年四班全班35人身高的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150厘米,但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身高登记错误,误将160厘米写成166厘米,正确的平均数为a厘米,中位数为b厘米关于平均数a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大于158B.小于158C.等于158D.无法确定13、在上题中关于中位数b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于158B.小于158C.等于158D.无法确定14、已知一组数据1、2、y的平均数为4,那么()A、 y=7 B.y=8 C.y=9 D.y=10二、填空题1、若一组数据a1,a2,…,a n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2a1,2a2,…,2a n的方差是。

2.某中学规定学期总评成绩评定标准为:平时30%,期中30%,期末40%,小明平时成绩为95分,期中成绩为85分,期末成绩为95分,则小明的学期总评成绩为分。

3.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如下: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 -1,3,5,8,9的中位数是;π-的中位数是。

0,5.一次英语口语测试中,1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90,50,80,70,80,70,90,80,90,80。

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中位数是。

6.一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打出的成绩是(单位:环):•7,8,9,8,6,8,10,7,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 _____.7.公园里有两群人在做游戏,两群人的年龄分别如下:甲群:13,13,15,17,15,18,12,19,11,20,17,20,14,23,25乙群:3, 4, 4, 5, 5, 6, 6, 6,54,57,48,36,38,58,34甲群游客的年龄众数是:,乙群游客的年龄众数是:。

-的极差是;8.数据7,1,-2,3,5,8,0,-3.5,2.6,π9. 已知一组数据1,0,x,1,-2的平均数是0,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10.一组数据1,2,3,x 的极差是6,则x 的值是 .11.甲、乙、丙三台包装机同时分装质量为400克的茶叶,从它们各自分装的茶叶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0盒,测得它们的实际质量的方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认为三台包装机中 包装机包装的茶叶质量最稳定。

12. 某“中学生暑假环保小组”的同学,随机调查了“幸福小区”10户家庭一周内使用环保方便袋的数量,数据如下(单位:只):6,5,7,8,7,5,8,10,5,9利用上述数据估计该小区2000户家庭一周内需要环保方便袋 只。

13、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鞋子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建议鞋店多进 码的鞋子。

14.已知一组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是x ,方差为2s ,则新的数据12,,,n ax b ax b ax+++b 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15.摩托车生产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品牌的摩托车畅销国内外,下表是摩托车厂今年1至5月份摩托车销售量的统计表:(单位:辆)则这5个月销售量的中位数是________辆.16.某公司对应聘者进行面试,按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给应聘者打分,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6:3:1,对应聘的王丽、•张瑛两人打分如下:如果两人中只录取一人,若你是人事主管,你会录用________.17、为了解我校八年级8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8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是个体;④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2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个。

18、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80==乙甲x x ,2402=甲s ,1802=乙s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班。

19、某地连续9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别是 、20、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

已知小明的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 _____21、在一次测验中,某学习小组的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68 、75、67、66、99这组成绩的平均分x = ,中位数M= ;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后的平均分'x = ;那么所求的x ,M ,'x 这三个数据中,你认为能描述该小组学生这次测验成绩的一般水平的数据是 .22、从一个班抽测了6名男生的身高,将测得的每一个数据(单位:cm )都减去165.0cm ,其结果如下:−1.2,0.1,−8.3,1.2,10.8,−7.0这6名男生中极差是 __ __ ;这6名男生的平均身高约为 ______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23、已知一个样本:1,3,5,x ,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24、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2526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右图是全班解题情况的统计,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 _________ 道题;做对题数的中位数为 ;众数为_________ ;27、现有A 、B 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试,每名参加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A 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 (分)对(1)由观察可知,______班的方差较大;(2)若两班合计共有60人及格,问参加者最少获______分才可以及格.三、计算题1、某工厂有220名员工,财务科要了解员工收入情况。

现在抽测了10名员工的本月收入,结果如下:(单位:元)。

1660 1540 1510 1670 1620 1580 1580 1600 1620 1620(1)全厂员工的月平均收入是多少? (2)平均每名员工的年薪是多少?(3)财务科本月应准备多少钱发工资? (4)一名本月收入为1570元的员工收入水平如何?2.为了解某班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时间,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对该班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有关数据如下表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班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应是多少小时? (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3.下表是某校初三(1)班20名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 (1)若这2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数为80分,求x 、y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设这20名学生本 次测验成绩 的众数为a ,中位数为b ,求a 、 •b 的值.4.小李通过对某地区1998年至2000年快餐公司发展情况的调查,制成了该地区快餐公司个数情况的条形图和快餐公司盒饭年销售的平均数的条形图,利用两图共同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1999年该地区销售盒饭共万盒;(2)该地区盒饭销售两最大的年份是年,这一年的年销售量是万盒;(3)这三年中该地区每年平均销售盒饭多少万盒?快餐公司盒饭年销售平均数情况图快餐公司个数情况5.(20分)某校为了了解全校400名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情况,随机对40•名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单位:分)40 21 35 24 40 38 23 52 35 6236 15 51 45 40 42 40 32 43 3634 53 38 40 39 32 45 40 42 4550 45 40 50 26 45 40 45 35 40(1)补全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2)填空: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由统计分析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9.35(分),众数是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3)如果描述该校400名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时间的总体情况,•你认为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中的哪一个比较合适?(4)估计这所学校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多于30分?6.在一次青年歌手演唱比赛中,评分方法采用10为评委现场打分,每位选手的最后得分为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的平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