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数学教学中学生懂了还不会做
能听懂课但不会做题
浅谈高中数学“能听懂课但不会做题”的原因高中数学老师最常听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上课都能听懂,可是怎么不会做题呢?”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想说的话很多,想告诉学生的原因也很多,想必每位数学老师在班会或者自习课上不止一次的和同学们分析过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但往往收效不尽如人意。
那么,面对高中生对数学的这种困惑和不解,如何打破“能听懂课但不会做题”的僵局,以下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一、主要原因通过对以往几界学生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导致学生数学课“能听懂课但不会做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初、高中知识衔接上的问题,使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高中的数学“忽然”很难,不知所措。
2.高中需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这是很多同学不具备的,时间久了便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觉得数学越学越不得要领。
3.有些学生想投机取巧,“前松后紧”的去“突击”学习,到时才发现,陌生知识已经积累成山。
4.对高中数学缺乏兴趣和动力,感到枯燥无味。
5.和教师有关的一些因素。
以上这些原因往往都跟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技巧、学习习惯及自学能力有很大关系,当然老师的因素也有很重要的影响,针对各种原因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加以详细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具体情况及因素分析(一)学生方面1.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由初中到高中,不论是知识的难度、广度和深度,理论的严密、紧凑性,还是内容上纷繁复杂的联系与统一,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让学生觉得力不从心。
初、高中知识的链接往往出现“断条”现象,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与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有关的基本知识,比如:求根公式、韦达定理、对称轴、顶点坐标、分解因式等等一些早在初中就应该掌握的知识,对一些同学来说竟然是盲区,这些内容在高中教学中没有设置独立的课时去讲解。
现行新课标教材将《函数》放在了首位,足以体现函数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明显看到,有一部分同学对二次函数的相关理论和性质感到十分陌生,使得在高一学习函数的过程中增加了很大的阻力,学习明显有些吃力。
“听得懂,不会做”的症结何在
I 【 专
题 】 I
责仟编辑 夏新宇
的症结何在 “ 听得懂 , 不会做 "
■ 缪 建 中
【 摘 要 】 当前数学课 堂教 学中, 学生“ 听得 懂, 不会做” 的主 因是 : 概念教 学“ 走过场” ; 定理 、 公式推导 与
证 明“ 一 带而 过 ” ; 教师过多“ 包 办代 替 ” ; 解题 教 学 中的题 型 化 、 程式化 , 只讲 解 题 过 程 和 结果 , 淡化 数 学解 题 思路 的发 现 ; 学 生 学 习套题 型 、 背套路 , 主 要 依 靠 大 量机 械 重 复 训 练 提 高考 试 成 绩 。
线” 这 一概 念 的本 质 “ 异 面 直线 ” 概念的建立 。 其 实 可 以让 学 生 先 回忆 初
中平面几何 中相交直线 、 平行直线 的例子 , 然 后 引 导 学 生 观 察一 些 “ 异面直线” 的例子 ( 暂 不 给 出“ 异面直线” 这
一
说 法) , 引起 学 生 的认 知 冲突 , 对 这 种 既 不 相 交 又 不 平
发 现 和 证 明过 程 中所 蕴 涵 的 数 学 思 想 , 全被教师“ 阉割 ”
线” 概念课 , 教师让学生 先看教材 , 然后依据 导学案 , 让 学生讨论空间直线有 哪些位 置关 系 ,学生对照教材 , 讲
出 了 异 面直 线 的概 念 。 表面上 , 课堂热热闹闹 , 好 像 体 现 了新 课 程理 念 , 课前预 习啊, 课堂学生讨论交流 啊 , 但 其 实很多学 生根本不理 解 “ 不 同在 任 何 一 个 平 面 的 两 直
式, 如 活 动单 导 学 、 导学案等 , 笔 者 在 教 学 实 践 中发 现 这 带 来 一 些 问题 . 比如 , 过分强调学 生每一堂课进 行预 习 并完成导学案 , 其实有很 多弊端 , 对 于 学 习能 力 中 等 以 下 的学 生 , 他 们 根 本 没 有 自学 能 力 , “ 预习 ” 在 他 们 那 里 就 变 成 了将 教 材 上 的 概 念 “ 抄” 上导学案 , 将定理 、 公 式 等证 明“ 搬” 上导学案 , 根 本就没有任何 效果 , 教 师 上 课 时 这部 分学 生 无 任 何 兴 趣 和 激 情 , 任你怎么引导 、 点拨 , 他 们 常无 动 于衷 。 不理不睬。 笔者 曾经 听过 一 节 随 堂 课 ( 即常 态 课 ) , 内容 是 球 的 表 面 积 和 球 体 积 公 式 的推 导 课 , 教师让学生先看教材 8 分钟 , 接 着提 问上 述 两 个 公 式 , 将两个公式板书到黑板 , 然 后 就 将 导 学 案 上 的 大 量 的题 目甚 至将 高 考 题 拿 来 练 习。 课后 , 与 该教 师交 流 , 教 师 自认 为 这 两个 公 式 太 难 讲 了, 而且 公 式 证 明高 考 是 不 会 考 的 。这 里 . 公式的探究 、
为什么上课听懂了却不会做题?
1、只是表面上听懂了,但是做题还是有不会的。
很多学生上课听讲的时候,总是感觉听懂了听会了,但是一到课后勤写作业的时候,却总是有习题做不对。
这只是表面现象,对于学生来讲,听懂了和能够正确应用还差一个做题训练的过程,只有把老师当天讲的解题思路通过真题演练,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才算是真正地学明白了。
2、平时测验基础题多,正式考试的时候题型较复杂。
平时的小测验,都是老师对当天或是本周内所讲的课程进行一下复习式的检验,基本上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题型的检测。
而到大型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不会再单纯地考查某节课的知识点,老师要考的是近二个月的知识点,所以题型综合程度比平时练习要高得多,所以会出现做不来的情况。
3、遗忘较多。
当天的检测和一周内的检测,学生刚刚学完的知识点,还没来得及遗忘,测验的时候自然能够很容易答好,但是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距离老师讲课的时间很长远了,学生肯定会忘记很多知识,因为遗忘考不好也算正常了。
4、没有注重得分的技巧。
学生平时测验的时候,只是感觉自己答得挺好,但是由于没有老师判卷,学生也不知道具体给能够得到多少,也不了解具体的给分规则,所以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就是认为会做就能得满分呢,于是在考试的时候因为答题技巧不会而丢分。
5、心理因素。
很多学生惧怕考试,小测验没有心理压力,可能会答得很好,但是一到正式考试的时候因为精神高度紧张而发挥失常也很多见。
降低考试紧张的方法很多,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时努力学习,把该会的知识都学会,到考试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紧张了。
6、不适应考试。
考试是有时间限制和老师监考的,平时练习是没有的。
很多学生平时练习心理比较放松,考试的时候却紧张,所以发挥不出来真实水平。
也有答不完卷子的情况。
7、马虎。
平时刚刚学完就练习或是小测验,学生心情放松,很少出现马虎的情况,但是考试的时候可能会急于答完试卷,肯定会出现马虎的情况而导致丢分,自然成绩不会太理想。
8、不会总结归纳。
为什么学生听懂了课却不会做题
为什么“学生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习题”,这种现象在一些生源比较差的中学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教师往往把这归结为学生没有真正的听懂课,“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因此就必然做不出习题,对于这样的结论我有不同的认识。
根据我自己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多年来对一些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双基差。
由于本课节中所学的知识与前面旧知识联系不大,学生也能听懂课,但习题中有涉及到一些本来没有掌握的旧知识,因此就做不出习题来;或者学生在做题时思考方向虽也正确,但由于基本技能差表达不出来,因而也做不出习题。
第二、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堂上讲了定理、公式、法则或例题,而往往在习题中出现的可能是学生所没有见过的新问题,并不能简单的模仿例题。
而是需要学生灵活的运用多种知识去创造性地思维才能解决为题,教师有时对于学生的认识过程不了解,对于习题的难度认识不足,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习题与例题比较,跳跃幅度太大,学生根本跟不上去,这也造成了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的现象。
第三、教学思想落后,教法陈腐。
课堂上只传授知识,不注重培养能力,教法上,为了使学生“听懂”、“听起来不费力”,把课本“嚼碎、嚼细”然后灌输给学生,其结果使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应有的开发,能力得不到有意识的培养。
有时教师还认为只要学生熟记公式、定理、法则和例题,记住题型就能学好数学,其结果是有的学生双基虽然较好,但缺乏创造力、想象力,一遇到“没见过”的题目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第四、学生缺乏勇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中也多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布置作业以后,有的学生把习题看一两遍,就开始做了;做不来!不会做!有的试着做了一两遍探索和思考,没有思考出来,也就不再努力了。
第五、教师布置作业缺乏针对性,使学生穷于应付完成。
通过以上分析。
我认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克服“听懂了课,做不出题”的现象,应注意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狠抓双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2、转变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学生“数学课听得懂,作业却不会做”现象解析word资料7页
学生“数学课听得懂,作业却不会做”现象解析一、原因分析常听到不少学生感叹,数学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也有的学生说,曾做过的题过了一段时间换一下条件、结论就不会做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先生说过:“学生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发现。
”此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习如果过分地依赖传授者,那么,尽管教师讲得很透彻,但学生所学到的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知识,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借助别人的点拨,依靠自己分析、归纳、总结、探索而获得的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且培养学习的能力。
出现以上问题,有些教师往往把原因归纳为学生没有听懂课、“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因此就必然做不出习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对一些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和分析,发现学生做不出习题的原因,似懂非懂有之,不懂装懂亦有之,但主要原因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分析。
1.教师方面第一,教师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
教师备课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使得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培养能力;只注重学生“学会”,不注重学生“会学”。
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听课不费力,把课本“嚼碎”灌给学生,一方面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内化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一遇到“没见过”的题目就感到不知所措。
而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尽管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学生就像听“天书”,教师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
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三,教师布置作业缺乏针对性。
有的教师认为,习题做得越多越好,越难越好,使得学生穷于应付,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
第四,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不强,管教不管学,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教师没有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上课时听懂了,课后不会做题
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听懂课,却不会解题。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归结起来,主要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一)教师方面调查表明: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
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
老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
二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
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
三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体来说: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
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首先是在老师的备课上。
调查显示,有38%的同学认为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
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
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
有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情况调查中写道: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
有时听课就像听"天书",老师只是"表演","唱独角戏",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
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上课能听懂课但就是不会做题?
为什么上课能听懂课但就是不会做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为什么上课能听懂课但就是不会做题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参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数学课都能听懂,就是不会解题”。
据调查这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既能听懂数学课又能解数学题,成了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研究“数学课都能听懂,就是不会解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学生的学在学习过程一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如上课被动听课,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
同时没有预习和课后反思习惯,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可以知道一节课重难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
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
根据遗忘规律可以知道,很多新知识如果不加以复习巩固,很快就会忘记。
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很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
因此,我们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要进行反复记忆,达到最佳熟练程度,解题水平自然会提高。
二、教师的教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结合,教师的教更多时候体现在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
如教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老师很用心地讲解解题步骤、思路,但学生被动地听,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自然不会解题。
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有一定了解,联系学生实际,不能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忽略了学生。
我们不能否认每一个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存在偏差。
浅谈如何避免学生“听懂了却不会做题”
浅谈如何避免学生“听懂了却不会做题”作者:李萍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13期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给学生讲完课后,问学生听懂了没,得到的答复是听懂了。
从学生的各方面反应来看,确实是听懂了,但一到做题,就发现很多学生看着题目不知如何下手。
为了找到这一现象的症结,我特意针对自己学校的师生展开深入调查,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听懂了却不会做题”不只是学生单方面出了状况,其中还有老师的问题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
现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一)老师教的问题1.教学单一灌输,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
老师讲课时,采取单一灌输的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解一道题的所有步骤和思路都讲出来了,中间并没有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和交流时间,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时候学生的所谓“听懂了”只是“听懂”了老师的具体解法,如果题目的条件或者结论一变就又一筹莫展了。
2.有些老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高。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在备课过程中,也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教学的艺术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加上很多老师上完课后就很难被找到,使课上留有问题的学生很难再有机会解决存在的疑问。
(二)学生学的问题1.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巩固。
预习能使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的内容,上课时可以带着问题听讲。
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就好。
但现实中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这就直接影响了听课的质量,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
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结果学得快忘得也快。
根据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
因此,课后的及时巩固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学生恰恰是没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几乎是学过即忘,课下不会做题也是必然的。
为什么学生听懂了就是不会做题?
极客数学课堂:为什么学生听懂了就是不会做题?解决方法一:学会顺向逆向的看待知识通过多年在“极客数学帮”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多数同学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很少很简单,课堂上也听懂了老师的讲解,但就是不会做题,面对具体的数学题时,手足无措,毫无头绪!估计这是困扰大部分同学以及家长的普遍问题,而对于学生和家长的疑问,很多老师除了反复强调多做题多做题以外,似乎也束手无策。
不可否认,刷题对于数学乃至理科的学习至关重要,但当基础的练习都举步维艰时,何来的时间、精力和心情刷题?针对这个长期令广大学子和家长困扰的问题,凭借我多年在“极客数学帮”的为师经验,在此对其进行分析并通过举例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助奋斗在前线的莘莘学子一臂之力! 当学生告诉我知识点挺简单就是不会做题时,我知道其实他们的问题之一在于“没有真正领会知识点的本质”,或者说看待知识点的方式太死,所谓的听懂了只是停留在浅显的层面。
那么具体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便是“学会顺向逆向的看待知识”!例证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在240b ac ∆=->的前提下,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12x x 、满足关系:1212b x x a c x x a ⎧+=-⎪⎪⎨⎪=-⎪⎩,这就是几乎所有同学都烂熟于心的韦达定理。
但是否所有同学都理解了它的本质?我们可以看到,韦达定理展示了两实数根的和与积与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之间的关系,但究竟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更清晰的认清它的实质?我们这样来看,因为0a ≠,所以2200b c ax bx c x x a a++=⇔++=,当将方程稍微进行一个简单的变形后,我们便能更深刻的理解韦达定理:两根之和是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是常数项,当然前提是二次项系数为正数1!有的同学就耐不住性子了,明明很简单的东西记得滚瓜烂熟的,干嘛还要如此“拐弯抹角”,不是没事找事吗?这样想的同学肯定就是听懂了不会做题的人了!为什么要“拐弯抹角”呢?我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已知实数,m n 满足2314m n mn ⎧+=⎪⎪⎨⎪=-⎪⎩,求,m n 的值或者关于,m n 的代数式的值。
为什么学生能听懂课,但不会解题
数学是一 门重要的学科 , 可在学生在学习 数学的过程 中总是困难重重 , 教师也常常愁眉 不展。尤其是 同一个类型题讲 过多遍 , 学生认 为 自己也听懂 、 听会了 , 教师也感觉讲 得够清 晰明了。可 当学生再遇到这种类 型题 时 , 解答 的结果还是让教师哭笑不得 , 学生 自己也是苦 恼不 已 , 明 明会 呀 , 怎 么 自 己做 题 时却 又 无 从 下手呢? 课 下 调 查学 生反 应 最 多是 “ 能 听 匿课 , 就是不会解题” 。这是 目前 中学数学教与学 中 存在的一个普遍 问题。 结合笔者 自己的教学就 此 原 因 进行 分 析 。
2 .教 师在 题 目分 析 和 解 题 的 指 导 上 不 到
住
题
老师在上课 、 解题时好像讲得 头头是道 , 可是没 有想到学生却听得头 昏脑涨 , 似是 而非 , 结果 只是能 听懂 , 一旦学生 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 有 时 学 生 听课 就 像 听 “ 天书 ” , 老 师上 课 在 “ 唱独 角 戏 ” 。 教师不站在学生 的角度 ,只拿 自己的观点去解 释和 理解问题 , 讲解例题 时分析不到位 , 使学生在学 习过 程 中“ 只知其然 , 而不知其所 以然 ” 。 3 . 老师 辅 导 不 到位 教师对 布置 的作业检查 落实不到位 ,训练题 的 针对性不强 , 不能起 到巩 固知识的作用 。
一
三、 其 他 方 面
有 的 老 师除 了上 课 外根 本 不 进 教 室辅 导学 生 的 学 习, 上完课就走了 ; 上课时总是说学生考学没有多 大 的希望 , 挫伤了学生 的积极性和 自信心 。
5 . 有 偏 向好 学 生的 现 象
1 . 课程设置得太多 , 学 生 学 习任 务 重 , 没 有 预 刊 和 复 习巩 固的 时 间 。
初中生数学听懂课不会做题怎么办
“我听课能听懂,但是不会做题,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样的同学大多数问题就出在这里:(1)你只听懂了浅层次的知识,没有深入,所掌握的东西达不到应用的高度;(2)有的同学浅尝辄止,会了一点就认为都会了,比如一个例题老师讲3种方法,他听懂一种就不再听其他解法了;(3)听懂了知识,但是没记住,或没弄明白怎么应用;(4)缺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还有些同学因为信心不足,认为数学很难,所以干脆不听,这样就失去了入门的过程,因此更没法深入。
我们都想学好数学,但“既然想学好,为什么没学好?”好习惯1.勤奋手勤:多记(课堂笔记、好题、好解法、错题本)、多做(练习)、多总结(知识总结、方法总结)。
眼勤:多看课本、课外书、笔记、错题本。
耳勤:听讲仔细。
嘴勤:多问,有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脑勤:多想,对知识、题目等不但要弄清楚是什么、怎样做,还要多想几个为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动手和动脑。
2.深入对所学的知识不但要记住,而且最好弄清楚是怎么来的?解题中怎么使用?对一些好的题目不要满足于会做,还要考虑解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哪种方法更好?“会”有不同的层次:知识:知道→理解→记住→会用→推广解题:会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灵活运用和创新3.严谨数学是最严谨的学科。
知识要严谨,解题要严谨。
不严谨,遇到题目不是不会做,就是解不完整,得分就不全。
4.其他a.戒掉恶习:网络、电视、手机等,要把它们变成学习工具。
b.不找借口:成绩不好时,要多找自身原因,不要怨天尤人。
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同学、一样的课本和参考书、一样的试卷,成绩却差别很大,因此主要原因在个人。
用借口掩盖真实原因,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忠告: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包办代替!家长、老师是厨师,只能把饭菜做得更好吃,更有营养,更好消化,但只有你爱吃才会有效果。
所以,作为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
好基础1.基础知识要扎实,想提分必须有本钱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就像经商,你投资1元钱,即使盈利100%,也就是1元的利润,但若投资1万元,哪怕只盈利10%,利润也有1000元。
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做——一道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做——一道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反思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灵活运用的学科,对学生来说,掌握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不仅需要理解数学知识,还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对于一道数学应用题依然不知所措,无法有效地解题。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对一道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探讨学生未能正确解题的原因。
这道数学应用题如下:某商场进行折扣促销活动,标价商品统一打九折,折后价格为120元。
若原价不打折,将会是多少元?首先,我们可以从数学知识出发,解答这道题目。
折后价为120元,所以打九折相当于原价的0.9倍。
设原价为x元,则有0.9x = 120,求解得原价 x = 120/0.9 = 133.33元。
所以,如果不打折,原价将会是133.33元。
然而,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却常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题目理解不准确。
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未能准确理解题意,从而导致解题方向错误。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可能未能理解"打九折"是指将原价的90%作为折后价,而将折后价的9/10作为原价。
第二,计算过程错误。
即使学生理解了题意,也可能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小数计算的运算规则不熟悉,或者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粗心错误。
第三,解题思路的局限性。
有些学生可能只会机械地按照公式计算,而缺乏对于问题背景的整体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对于这道题目,学生可能只会将折后价除以0.9得到原价,无法通过逻辑推理快速解答。
以上问题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有些教师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只是简单地解答题目,而未能深入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疑惑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不充分。
解决数学应用题需要反复练习和实践,而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堂时间内只完成了一两道例题,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掌握解题方法。
学生听懂但不会解题的原因
对策与建议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 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学习要有自主性,不要一味依赖老师, 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学习的功课多,学习任务重,所以时间 要合理地安排,善于挤和钻,不打乱仗。 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力争抽出一 点时间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为听 好老师讲课做好准备。
3.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 要手段
老师在讲课时,有的学生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没有仔细 思考、认真领会;对所学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课堂上练习 的时间太少,思考时间也有限,无法把很好的巩固课堂知 识。学生做作业基本都是急于完成任务,认识不到做好作 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往 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不重视解题的基本思路,解题的 步骤,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没有认 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这也是学生不会解 题的其中原因。
2.上课开小差,缺乏独立思考
听课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教材 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 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 数学题的基础。初中正是学生精力旺盛 的时期,比较好动,容易受到外界元素 的影响,导致有的学生上课不集中精神, 听到一半就开小差,到课后大脑一片空 白,什么都不记得,做作业的时候也就 什么都不懂了。
2.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 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问题就问,就算这个问题对大家来说都很简单,但你不 懂就要问,可能这种问题老师不会喜欢,但对你来说却很 重要。经常提问,还可以使自己从怕问、不会问到想问、 善于问。问老师、问同学、问懂这个问题的人等,总之, 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有一份收获,你就有一个进步,你 也会有一个好心情,你就会发现学数学原来是一件很愉快 的事,也会为自己学习数学种下"兴趣"的种子。
数学听懂了不会做题学生为何听懂数学课却不会做题?
数学听懂了不会做题学生为何听懂数学课却不会做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觉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津津乐道,切中要害,清楚是全面深刻理解了所学内容,但却不会做题,作业错误不断。
这是怎么回事呢?笔者经过走访调研、案例反思,发觉主要有如下几种状况。
一、学生似懂非懂,没有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其中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索,有老师的思路点拨,有学生间的相互启发,学生的思索即使不全面、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也会有一个修正的时机。
课堂上,有的学生发言看起来似乎已经懂了,实质上并没有完全理解,有的时候只是顺着老师或同学的思路表达,一旦离开了课堂,就不会思索或思索不全面了,不会做题也就缺乏为怪了。
案例:一件商品,按本钱价提高30%后出售。
后来因为季节缘由,又打八折出售,降价后每件商品卖104元。
这种商品本钱价多少元?〔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尝试解答,然后沟通汇报〕生1:这件商品打八折卖104元,说明104元占原价的80%,104÷80%=130(元)。
130元相当于本钱价提高30%,因此130元相当于本钱价的〔1+30%〕,本钱价就是130÷〔1+30%〕=101〔元〕。
〔生2把生1的方法重复了一遍,生2可能理解了,也可能不完全理解〕生3:我把本钱价看作单位“1”,售价相当于本钱价的〔1+30%〕,打八折以后相当于本钱价的〔1+30%〕×80%=104%,也就是说104元相当于本钱价的104%,本钱价就是104÷104%=101〔元〕。
〔生4把生3的方法重复了一遍,生4可能理解了,也可能不完全理解〕师:你们喜爱谁的方法?〔大多数学生表示喜爱生3的方法〕师:懂了吗?生〔齐〕:懂了。
出示题目:一件商品,按本钱价提高30%后出售。
后来因为季节缘由,又打八折出售,降价后每件商品赚4元。
这种商品本钱价多少元?〔结果全班有近30%左右的学生不会做〕反思:学生不会做或做错的缘由是不知道把谁看作单位“1”,或找不到赚4元占本钱价的百分之几。
为什么数学教学中学生懂了还不会做
为什么数学教学中学生懂了还不会做发表时间:2019-07-31T15:39:31.777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作者:杨渝川[导读] 在现在的教育中,很多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可以听懂,可以跟上老师的思路听课,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真正到自己做作业的时候反而不能很顺利的做出来,或者是同学指出自己的错误之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
在我国的教育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希望本篇文章给出了一些数学教学的建议。
杨渝川贵州省平塘县甘寨小学 558300【摘要】在现在的教育中,很多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可以听懂,可以跟上老师的思路听课,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真正到自己做作业的时候反而不能很顺利的做出来,或者是同学指出自己的错误之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
在我国的教育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希望本篇文章给出了一些数学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60-01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因此教师的地位也会相应的提升一些,同时,很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质量很重视,而教学质量的好坏跟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关联,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做题质量十分关注。
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就是因为做题的失误,才导致自己成绩的下降,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合格;而有些学生则是在学习时很认真,能够做到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老师讲课,很多这样的学生就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点,但在自己做题的时候却不会做。
本篇文章为数学教育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提升数学教育的水平。
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真正理解知识点从老师的教学方面来看,有些教师没有对教学方式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改进。
很多老师自己并不能够设计合理的授课方式来教给学生知识点,他们往往是因为仅仅用自己的想法来误认为是学生的想法,不能够充分理解学生在听自己的课时的感受,所以在教学生的时候就缺少一种合理的方式,他们只是把自己的独特见解讲述给学生,从而忽视了学生们自己的探究过程。
为什么数学教学中学生懂了还不会做
E OCCUPATION2012 07100探索XPLORATION为什么数学教学中学生懂了还不会做文/徐焕奎不少学生反映,在数学课堂上能听得懂,但一到自己做题时就是不会做;或以为自己做得对了,老师一改作业才知道错了。
这种现象很普遍,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懂了还不会做呢?一、是否真懂从“教”的方面看:有时教师本身没有对教学内容作深入的研究,或没有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内涵;有时教师以自己的思维代表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精辟分析代替学生的探索性尝试。
课堂上虽有启发,却是低效的启发,虽有师生配合,却是消极被动的配合。
教师的分析铺垫太多,问题设置缺乏挑战性与合理性,学生近乎于做“应声虫”式的回答,教师只是一味地展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流畅的思维过程,津津乐道地启发学生“应该怎样想”,却忽视了基于学生思维水平而“可能怎样想”的真实思维过程。
久而久之,学生即使能听懂数学,却还是缺乏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的方面看:学习者不求甚解,不能深入领悟所学知识,不重视对探索过程,发现过程的反思。
如在学习反函数时,原函数的定义域即为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即为反函数的定义域。
学生很快就听懂了,但真的“懂”了吗?给学生一道题:已知f (x )=3x +2,求f -1(0)很多学生都是先求出f (x )的反函数,再求f -1(0),这说明学生对反函数并没有真正理解。
二、怎样弄懂学生说:“课堂上听得懂。
”所谓懂,仅仅停留在“听”的层面上,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负主要责任。
为什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呢?为什么不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呢?教学过程应体现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逐渐增强,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起到“导”的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是积极创设情景,营造环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与分析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与分析(一)教员方面调查说明:先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缘由主要反响在教员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
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
教员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教员自动地讲,先生主动地听,教员把一切的步骤、思绪都讲出来了,其实先生基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先生所谓的〝听懂〞只是教员详细的解法,而不是笼统的解法,先生没有自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
二是教员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
教员不能公平地看待每一个先生,甚至偏爱局部先生。
三是教员没有教会先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育先生学习数学的兴味。
详细来说:1.备课不备先生,不了解先生详细状况。
对先生的基础与才干估量过高先生在学习进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缘由,首先是在教员的备课上。
调查显示,有38%的同窗以为教员在备课进程中,没有细心思索和仔细研讨剖析,没有联络先生实践,只是凭梦想象依照自己的思绪、想法备课,疏忽了备先生。
2.教员在讲课剖析和解题的指点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员和先生共同窗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
上课是完成教员的教和先生的学的主要途径。
有43%的先生以为教员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效果,局部先生在状况调查中写道:教员在上课、解题时似乎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教员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入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
有时听课就像听〝天书〞,教员只是〝扮演〞,〝唱独角戏〞,不站在先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念去解释和了解效果。
解说例题时剖析不到位,使我们在学习进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教员没有给先生施加压力,及时催促先生完成学习义务在学习的进程中,教员要给先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及时催促先生完成学习义务,否那么教学就不能失掉很好的落实,先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调查结果说明,有41%的同窗以为教员的教学催促反省落实不够、不及时,这是教员普遍存在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数学教学中学生懂了还不会做
不少学生反映,在数学课堂上能听得懂,但一到自己做题时就是不会做;或以为自己做得对了,老师一改作业才知道错了。
这种现象很普遍,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懂了还不会做呢?
一、是否真懂
从“教”的方面看:有时教师本身没有对教学内容作深入的研究,或没有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内涵;有时教师以自己的思维代表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精辟分析代替学生的探索性尝试。
课堂上虽有启发,却是低效的启发,虽有师生配合,却是消极被动的配合。
教师的分析铺垫太多,问题设置缺乏挑战性与合理性,学生近乎于做“应声虫”式的回答,教师只是一味地展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流畅的思维过程,津津乐道地启发学生“应该怎样想”,却忽视了基于学生思维水平而“可能怎样想”的真实思维过程。
久而久之,学生即使能听懂数学,却还是缺乏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的方面看:学习者不求甚解,不能深入领悟所学知识,不重视对探索过程,发现过程的反思。
如在学习反函数时,原函数的定义域即为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即为反函数的定义域。
学生很快就听懂了,但真的“懂”了吗?给学生一道题:
已知f(x)=3x+2,求
很多学生都是先求出f(x)的反函数,再求,这说明学生对反函数
并没有真正理解。
二、怎样弄懂
学生说:“课堂上听得懂。
”所谓懂,仅仅停留在“听”的层面上,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负主要责任。
为什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呢?为什么不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呢?教学过程应体现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逐渐增强,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起到“导”的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是积极创设情景,营造环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只有在比较、讨论、争论甚至失败中领会的东西才是真正懂。
一节课,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手段,一支粉笔也好,多媒体技术也罢,但课堂必须是活动的课堂。
活动课堂是自主课堂的必然要求,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自主可言。
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探索、发现,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欢乐。
教师不应该陶醉于个人的表演,而是应该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
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水平不断变换活动方式,将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
在此基础上建立“人人参与,个个展示,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用活动串联整个课堂,
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达到教学目标。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主要让学生自己体会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间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总结出δ>0,δ<0,δ=0这三种情况下不等式的不同解集,从而在解题过程中灵活、深入地理解知识。
三、懂得有深度,才能有创意
是表面上的懂,还是深刻的理解;是程式化地模仿,还是熟练地掌握,灵活地应用,其层次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真正地弄懂弄通知识,他们才会自觉地、创造性地应用。
如《概率》这部分教材中,计算公式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使用的,如果离开这些条件使用公式,极容易发生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公式的使用条件,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公式p(ab)=p(a)×p(b)的使用条件是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在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中,让学生求“其正面与反面同时向上”的概率,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概率应该是0。
但是有的学生利用乘法公式却得到了一个荒谬的结果,其概率是。
错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分析公式使用的条件,原来在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
中,“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并不是相互独立事件。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乐于钻研、自觉求知的精神。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只有两方面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的懂与会结合起来,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