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
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
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
一、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对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救治水平,充分发挥多学科的协同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首诊负责制》等制定本制度。
二、门、急诊遇多发伤、复合伤病人应立即启动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
需要多部门协同实施抢救或需多部门配合的情况,由首诊医师电话邀请相关专业值班人员协助抢救,同时向医务科汇报病情及诊治进展。
医务科负责抢救、会诊工作的总协调和调度。
夜间和节假日由行政总值班负责协调、调度。
三、医务科接到急诊科汇报后,电话了解病人基本情况,拟定所需协作科室和专家名单并立即与相关专家联系,各相关专家尽快赶赴现场,与首诊医师共同实施进一步抢救。
四、病房遇到需要多科室协作诊疗的疑难病例时,可以将患者基本病情及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向医务科汇报,申请召开疑难病例讨论会。
医务科根据临床科室的申请,拟定专家名单并确定讨论会时间后向相关专家发出邀请。
会诊讨论时,医务科应派人参加。
五、通过医务科的协调,集全院之所能为多发伤、复合伤及疑难病例患者制定规范、合理的诊疗方案,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六、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多学科协作抢救 会诊制度
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指的是通过医务人员之间的专业合作与沟通,共同参与、协调和实施抢救工作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疑难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提高抢救效果和治疗成功率。
本文将探讨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意义、基本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意义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意义:1. 综合专业力量:通过多学科的参与,可以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充分整合,形成综合的抢救方案,提高诊疗水平。
2. 优化资源配置:会诊制度可以将医院内不同科室的医疗资源合理调配,尤其在疑难病例抢救中,可以及时调动各学科的专家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抢救能力。
3. 提高诊断准确率: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通过集思广益,可以避免个体医生可能存在的主观思维局限,减少误诊漏诊的概率,提高诊断准确率。
4. 促进经验互通: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医务人员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知识,相互学习借鉴,提高专业水平。
二、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基本流程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流程:1. 病例申报:当医生或患者家属遇到疑难病例时,首先需要向医院提出会诊申请,并提供相关的病历和检查资料。
2. 会诊讨论:根据会诊申请,医院将组织相应的专家进行会诊讨论。
专家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会议、电话或者网络会议等方式进行交流。
3. 报告撰写:根据会诊讨论的结果,主治医生或相关专家将撰写会诊报告,详细陈述疑难病例的情况、诊断意见以及治疗建议。
4. 报告传达:会诊报告将传达给主治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以便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
5. 沟通协作:如果会诊结果需要与其他科室共同协作进行治疗,相关的医务人员将根据会诊报告进行沟通和安排。
6. 随访和评估:根据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医务人员将跟踪随访疑难病例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估和调整。
三、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注意事项在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信息安全:在会诊过程中,涉及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数据,医务人员需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遵守相关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细节
1.5倍 以上 ,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lyFI,)为正常
值的1.5倍以上,纤维蛋白原 <0.8群L,凝血因子 水平为正常值 的 30% 以下,血小板 计数 <50x
109几。约90%的创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仅 ro%
的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凝血病。创伤后早期凝血病是 死亡的独立预测 因子。其发 生机制包括:(1)消耗 性凝血病。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持续的血小板和凝血 因子丢失所致。(2)稀释性凝血病。由于复苏所需 输入大量晶体 、胶体 ,包括不含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 浓缩红细胞,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稀释。(3) 血 小板功能障碍。接受大量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和 功能间常缺乏联系,即使血小板计数正常也仍需输 入血小板。(4)低体温。低体温引起温度依赖性血
器损伤,估计确定性手术时间>90mm。合理应用
DCS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但另一方面,DCS策略也
伴随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冈。故掌握
适应证是正确应用 DCS的第二个细节。
4 初次手术
对多 发 伤 行初次手术除遵循一般 DCS原则外,
应认识到某些 多发伤 的特殊性,要有强烈的时间控 制和二次打击损害控制观念,这是初次手术的要点, 也是正确应用 DCS的第三个细节。 4.1 腹部创伤
(4 ): 24 1一 24 3.
〔2] wetzelnc.Multipletraumainchildren:criticalcare overview·
Cri tC are M e d,2002,30(11):5468一弘77.
[3] McArthurBJ.Damagecontrolsu笔e卿forthepatientwhohasex- pe对 en ced m ul tipletraumaticinjuries.Aom J,2(X)6,84(6):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分析
科等 专科 医生 , 开展 相应 手术 , 有 C 能 且 T检查 设 备 的医院 。 当外伤 患 者被 送 到 医 院时 , 诊 医生 首 先 首 要快 速检 查病 人 , 速 做 出初 步 伤 情 鉴 别 , 速 处 迅 快 理致 命 伤 , 据 病 情 选 择 相 应 辅 助 检 查 措 施 , 要 根 必 时, 及时 通知 脑 外 科 医生 会 诊 , 到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遇
( 肝或/ 和脾损伤 ) 3例 (.5%) 脊柱或脊髓伤 8 38 ,
例 (0 3% )骨 盆 、 1. , 四肢损 伤 2 (O 8% )形 成 4例 3 . , 后腹 膜 血 肿 2例 ( .% ) 严 重 休 克 1 26 , 4例 (79 1.
% ) 。
14 诊治 步骤 .
①接诊病人 时, 快速鉴别伤情 , 根据 具体情况
学科 分 类代码 :3 0 2 2 2 .75
中图分 类号 :R 5 . 6 11
文献标 识码 :B
An ls n teT e t n fS v r a nu yw t lpeT a ma ayi o h rame t e e eHe d Ij r i Mut l r u s o h i
s e il tt ame t n CU c r . p ca i r t n d I a e s e a
K yw r s Ba jr ;M lpeijr s e o d : ri i u nn y ut l nui i e
多学科联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
0 . 0 5 ) 。 结 论 多学科联 合 治 疗 可 以提高 重 型颅 脑损 伤合 并 多发 伤 患者治 愈率 , 降低 患 者死 亡 以及致 残率 , 缩短住 院时间, 提高 患 者生存 质 量 。
【 关键 词】多学科联 合 治疗 ; 重型 颅脑 损伤 ; 多发 伤 【 中 图分 类号】R 6 5 1 . 1 + 5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 章 编号】1 6 7 4 — 4 7 2 1 ( 2 0 1 3 ) 1 0 ( a ) 一 0 0 5 0 — 0 2
g i v e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r e a t me n t ro f m J a n u a r y 2 0 0 8 t o De c e mb e r 2 0 0 9 we r e r e g a r d e d a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4 8 c a s e s wh o we r e
w i t h mu l t i p l e i n j u i r e s . Me t h o d s 9 6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e v e r e c r a n i o c e r e b r a l i n j u y r w i t h m u l t i p l e i n j u i r e s t r e a t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l a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0 8 t o D e c e mb e r 2 0 1 2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 4 8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h o w e r e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
K y o d : svr ha am ; lt l i uy e w r s eee edt u a m ui e n r r p j
重型颅脑 损伤合并 多发 伤致较 高的伤残 率和病
死率 , 且成 为致 死原 因 , 科 20 我 0 2年 1月 ~2 0 07
术前脑疝 形成 1 (4 5 ) 2例 5 . % 。肝 脾破 裂 腹腔 内出 血 6例 , 四肢长骨 多发性 粉碎性骨 折 7例 ( 中 5例 其
svr ed t u a eeeha r m .M eh d R t set e cnls n o h ra n f2 ut l i u a to s e opci o c i n tet t to 2 m lpe n r r v uo e me i jy
p t n s wi s v r h a ta ma Re uls a i t t e e e e d r u . e h s t Ac o d n o c r i g t GOS, 8 a in s a g o o to p te t h d o d u c me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 年第 5卷第 1 09 期
3 7
・
学பைடு நூலகம்术交 流 ・
重 型颅脑 损 伤合 并严 重 多 发伤 的临床 救治
姜 新建 , 任祖 东, 李明 , 荣权 , 戴 吕文革 , 朱庆 宝, 周夏
【 摘要 】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 伤合并严 重多发伤 的临床救治结果 。方 法
M a n h n 2 0 0 ,Ch n a s a 43 0 ia
Abtat O jci T vla er ut f l ia t a n f eeem lpei uywt s c : bet e oea t t slo i clr t t vr ut l n r i r v u e h e c n e me o s i j h
ICU护理中的多学科团队协作
ICU护理中的多学科团队协作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医院中专门负责重症患者护理的部门,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提供及时、精确的治疗和监护。
而在ICU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ICU护理中的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I. 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ICU中,患者的病情常常复杂多变,需要多学科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协助护理。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1. 综合性护理需求:ICU患者往往需要综合性的治疗与护理,例如呼吸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操作等。
而这些治疗和护理需要不同科室的专业力量来共同实施,只有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才能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综合护理。
2. 病情评估与监测:ICU中的患者病情敏感、反应迅速,需要随时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和监测。
这方面需要护士、医生、药师等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病情判断和监护。
3. 多重并发症处理:ICU患者常常伴随着多重并发症,例如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这些并发症的处理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与协作,以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
4. 心理支持与交流:ICU患者不仅身体上需要治疗和护理,更需要得到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多学科团队中的心理医生和社工等专业人员,可以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支持,缓解患者和家属的压力和焦虑,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II. 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影响多学科团队协作在ICU护理中的实践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整体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具体影响。
1.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能够综合各个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制定出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2. 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和信息传递的不准确,减少因专业边界而造成的错误和遗漏。
多学科协作急救机制
多学科协作急救机制
多学科协作急救机制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协作,以最快速度和最高效率救治患者。
这种机制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
在多学科协作急救机制中,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心理医生等不同专业的人员都会参与其中。
他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
例如,医生会负责诊断和治疗疾病,护士会负责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急救人员会负责将患者送往医院,心理医生会负责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等等。
这些专业人员之间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救治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多学科协作急救机制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充分利用不同专业人员的优势,提高救治效率。
例如,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医生会负责进行心肺复苏,护士会负责给予氧气和药物,急救人员会负责将患者送往医院,心理医生会负责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这些专业人员之间的协作,可以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提高生存率。
多学科协作急救机制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
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协作,可以避免因为专业知识不足而导致的错误。
例如,在手术中,医生会负责进行手术,护士会负责协助手术,麻醉师会负责给予麻醉,这些专业人员之间的协作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手术风险。
多学科协作急救机制是现代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专业人员的优势,提高救治效率和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
多发伤急救的MDT模式实战与思考
02
MDT模式的核心是跨学科合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和生存率。
03
MDT模式的目标是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 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MDT模式在多发伤急救中的重要性
01
提高救治成功率
MDT模式能够集合各学科专家的优势,针对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05 案例分享与实战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某患者因车祸导致多发骨折和内 脏损伤,通过mdt模式迅速确诊 并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得到及时 救治并康复。
成功案例二
某患者因高处坠落导致颅脑损伤 和多发骨折,mdt团队迅速响应 ,有效协调各科室资源,患者得 到及时救治并恢复良好。
实战经验总结与反思
A
快速评估
MDT团队需在短时间内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 确定伤情严重程度和优先处理顺序。
分类救治
根据伤情评估结果,将伤者分为轻度、中 度和重度,并分别给予相应救治措施。
B
C
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对于可能危及生命的损伤,如大出血、呼吸 衰竭等,应优先处理。
全程跟踪
MDT团队需对伤者进行全程跟踪,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确保救治效果。
启示三
加强跨科室、跨领域的合 作与交流,提高多发伤急 救的整体水平。
谢谢聆听
多发伤急救的mdt模 式实战与思考
目录
• MDT模式概述 • MDT模式在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 • MDT模式在多发伤急救中的挑战
与解决方案 • MDT模式在多发伤急救中的未来
展望 • 案例分享与实战经验总结
01 MDT模式概述
MDT模式的定义
多学科团队合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好
由于手术区域的敏感性和复杂性,神 经外科手术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并发症 和死亡率风险。
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知识
01
02
03
神经解剖学
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包括大脑、脊髓 和周围神经的解剖知识。
医学影像学
运用CT、MRI等影像技术 ,对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和 诊断。
神经生理学
掌握神经系统生理功能和 调控机制,以指导手术治 疗和术后康复。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多学科合作
神经外科手术需要神经外科医生、麻醉师、影像科医生、护士等多 学科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手术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信息共享与沟通
团队成员之间保持及时、准确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有助于制定更完 善的手术计划和应对突发情况。
提高手术效率与质量
通过团队协作,可以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同时降低手术并 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实时信息交流机制建立
1 2 3
术前讨论会
在手术前,多学科团队应召开讨论会,共同分析 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明确各自职责。
术中实时沟通
在手术过程中,团队成员应通过实时通讯工具保 持沟通,及时分享手术进展、患者生命体征等信 息。
术后总结反馈
手术完成后,团队应召开总结会议,对手术过程 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关注
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制定与实施
多学科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 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促进患者运动、感觉、认知等功能的恢复。
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团队成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促进患者心理康复。
急危重伤者的抢救协作机制
急危重伤者的抢救协作机制概述急危重伤者的抢救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各级医护人员协作配合,救治过程中的高效协作机制是提高抢救效果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急危重伤者的抢救协作机制并提出一些提高协作效率的策略。
抢救协作机制1. 多学科协作急危重伤者抢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外科、内科、麻醉科、放射科等。
多学科协作的机制应确保各学科人员及时参与到抢救工作中,共同制定和执行救治方案。
2. 角色分工在急危重伤者抢救中,每个参与者都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例如,主刀医生负责手术操作,护士负责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和药物管理,呼吸治疗师负责病人的呼吸支持等。
角色分工的明确可以避免责任不清而产生的混乱和错误。
4. 训练与演练为了确保各参与者熟练掌握抢救工作流程和协作机制,定期的训练与演练是必要的。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以提高协作效率和抢救质量。
提高协作效率的策略1. 建立指挥体系抢救现场应明确指挥者的角色和职责,确保抢救过程有序进行。
指挥者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协调能力,能够快速决策并指挥各参与者。
2. 强化沟通与协商沟通是协作的基础,各参与者之间应保持紧密的沟通联系,及时交流信息和意见。
在决策方面,应采取集思广益的方式,充分听取各方观点,形成共识。
3. 提供支持与反馈为了激励和支持参与者,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机制。
定期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向参与者展示他们的贡献和成果,以鼓励他们持续提高。
4. 不断改进和完善机制抢救协作机制应不断改进和完善,及时调整和优化配合方式。
对协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抢救效果和生存率。
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科学护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周志奇(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疆石河子 832099)摘要:目的:分析予以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68例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比较不同干预模式下两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评分(CN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
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CN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ICU;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CNS评分在临床上,重度颅脑损伤为常见的神经外科危急重症。
对于人体而言,大脑组织脆弱且精密,一旦受到颅内高压、外力重击等作用,极易发生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广泛性脑挫裂伤等严重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
而且重度颅脑损伤发生后极易并发肺部感染,加重病情,故针对该类患者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关键。
多学科护理模式则是一种结合经验化、个体化,并将其转化为多学科小组合作护理模式,进而促进护理工作的全面化、规范化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
对此,此次研究主要纳入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为例,分析实施多学科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68例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抢救
和 剖 腹手 术 , 以争 取 时 间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由 于 伤 者 颅 脑 及 其 他 部 位 伤 情 均 可 致
本组 6 5例 实 施 开 颅 血 肿 及 脑 挫 裂 命 , 救 时 矛 盾 重 重 , 有 不 慎 , 者 预 抢 稍 伤
11 一 般 资 料 : 组 男 6 . 本 7例 , 2 女 9例 ; 伤 清 除 并 行 大 骨 瓣 减 压 术 .其 中 同时 或 后将 明显 变 差 。
小 时 。 致 伤 原 因 : 交 通 事 故 伤 6 例 破 裂 修补 2例 , 肾切 除 3例 。 腔 闭式 则 对 伤 情 初 步 评 估 。如 发 现 由于 颅 底 骨 5 单 胸
(77 ) 坠 落 伤 l (77 ) 钝 器 锐 引 流 术 2 6 .% , 7例 1 . , % 8例 , 胸 肺 破 裂 修 补 、 间 动 折 致 口咽 部 大 量 出血 或 呕 吐 误 吸 致 气 道 剖 肋
维普资讯
浙 江 创 伤 外科 2 0 0 7年 2月 第 1 2卷 第 1 期 Z J ru ai.eray2 0 . o.2 N . H J Ta m t F b r 0 7 V 1 . o1 c u 1
・
23 ・
・
诊治分析 ・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 多发伤 的抢救
动 性 出 血 者 暂 时 加 压 包 扎 .发 现 并 发 休
本 组 根 据 格 拉 斯 哥 预 后 评 分 ( O ) 克 者 立 即 留 置 深 静 脉 通 道 进 行 输 液 输 G S 评 价 , 复 良好 3 恢 3例 , 3 -%: 占 44 中残 l 血 。 因 为颅 脑 损 伤 者 , 2 如有 缺血 缺氧 , 将
危重病患者护理中的多学科协作
总结词
成功改善患者预后
详细描述
某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了一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和康复师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加强病情监测和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案例分析二
总结词
提高患者满意度
详细描述
某医院的多学科协作团队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为一位危重癌症患者提供了全方 位的治疗和护理。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减少了患者及家属的焦虑 情绪,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 性,促进多学科协作的顺畅进行。
04
多学科协作的挑战与对策
沟通障碍
01
02
03
语言与文化差异
来自不同背景的医护人员 可能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 ,影响有效沟通。
信息传递失真
在多学科团队中,信息传 递的环节增多,可能导致 信息传递失真或遗漏。
传统的单学科护理模式已经难 以满足危重病患者的需求,多 学科协作成为必然趋势。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提高救治成功率
优化资源配置
多学科协作能够整合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护理 和治疗,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多学科协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医疗 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提升医护人员专业水平
鼓励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学术沙龙、研讨会等活动,为各学科护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机 会,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跨学科团队建设
组建跨学科护理团队
01
由来自不同学科的护理人员组成跨学科护理团队,共同负责危
重病患者的护理工作。
明确团队成员职责
多学科协作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多学科协作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和挑战。
多学科协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以提供更全面、准确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本文中,将探讨多学科协作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它对病人护理的影响。
首先,多学科协作可以促进医学知识的整合和交流。
医学涉及广泛的学科,包括内科、外科、放射学、病理学等等。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这些知识和技术相互之间并非孤立存在。
通过多学科协作,不同学科的医生和专家可以共同研究和讨论问题,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这有助于加深对疾病的理解,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并促进医学知识的跨学科整合。
其次,多学科协作可以提供全面的医疗解决方案。
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放射治疗以杀灭癌细胞,化疗药物来控制和阻止其进一步扩散。
如果只依赖单一学科的知识,可能无法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通过多学科协作,医生可以共同制定和执行综合性的治疗方案,确保病人得到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
此外,多学科协作可以提高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医疗团队通常由不同学科的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构成。
通过协同工作,医疗团队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减少沟通和协调方面的时间和困难。
每个成员都可以承担自己擅长的角色和责任,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这对于繁忙的医院环境和紧急情况下的抢救和治疗至关重要。
最后,多学科协作可以提升病人的整体护理体验和结果。
病人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他们需要全面的、个性化的和贴心的护理。
通过多学科协作,医生可以共同评估病人的情况和需求,并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各个学科的医生和护士可以共同关注病人的不同方面,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结果和护理体验。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促进了医学知识的整合和交流,提供了全面的医疗解决方案,提高了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提升了病人的整体护理体验和结果。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为了提高我院急救水平,确保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实现快速会诊,迅速转运和及时救治,保障患者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建立临床救治的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开展多学科写作,具体内容如下: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协调全院急危重患者的救治、会诊、转运等工作;一内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组长:成员:二外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组长:成员:三急诊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组长:成员:四妇产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组长:成员:五儿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组长:成员:六医技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组长:成员:二、职责一为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二当院内患者出现疑难危急重症时,经管科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专业组长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三加大多学科协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小组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四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启动急救绿色通道,院内急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协调多学科协作小组共同抢救;五与上级医院建立转诊机制;对不能处理的危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救治,首先与上级转诊医院沟通,由经治医师护送转诊;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转诊者,可实行就地、就近抢救的原则,必要时协调市级专家来院参与抢救;。
多学科协作抢救 会诊制度
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面对复杂的疾病和病情,单一学科的医生难以独立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意义、机制与实施。
一、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意义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是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提供患者全方位、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它能够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安全的医疗抢救措施。
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多学科协作,医生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共同分析患者的病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不同学科的医生可以相互补充,提供全面的诊断意见,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2. 优化治疗方案: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能够提供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学科的医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共同商讨最适宜的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3. 提升医疗质量: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能够有效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通过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4. 提高医疗效率: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能够更好地协调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同学科的医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进行会诊,避免了患者来回奔波的时间和精力浪费,提高了医疗效率。
二、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机制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实施需要一个清晰的机制和流程。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协作抢救会诊制度的机制:1. 首诊医生诊断:患者最初就诊时,首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进行初步诊断,并将患者转介给相关的多学科专家组。
2. 会诊组成员确定:会诊组由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会诊的学科范围和人员。
3. 会诊讨论和意见交流:会诊组成员通过面对面会议、电话或网络会议等方式进行讨论和意见交流。
多学科联合护理意义
多学科联合护理意义引言多学科联合护理是一种护理团队合作模式,通过多种专业领域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患者护理,实现全面、综合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多学科联合护理的意义及其在提高患者疗效、促进医患沟通和改善医疗质量方面的作用。
有效整合多学科专业知识1. 改善患者疗效多学科联合护理意味着多种专业领域的医护人员在患者的护理中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
例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中,心内科医生、心理医生、康复医生、营养师等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可以得到更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治疗效果。
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协作,能够促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获得各种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优化医疗流程多学科联合护理可以在治疗过程中避免因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或重复工作而造成的耽误和误解。
通过建立联合护理团队,医护人员可以更加紧密合作、分享信息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在患者转院需要复杂手术的情况下,联合护理团队可以提前规划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并及时与其他科室进行沟通,减少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手术延误。
提高医患沟通质量1. 促进信息共享多学科联合护理鼓励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信息的共享。
不同学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患者护理,可以通过有效沟通和信息分享减少信息的丢失和遗漏,提高医患之间的沟通质量。
例如,在患者的护理记录中,不同学科的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建议,使得护理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2. 加强医患信任多学科联合护理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互动和信任建立。
患者与多名医护人员接触,可以感受到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同努力,从而增强对整个护理团队的信任。
患者和家属的信任程度与其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息息相关,而多学科联合护理正是增加医患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有力方式。
促进医疗质量改善1. 综合评估患者需求多学科联合护理可以综合评估患者的身心需求,从而提供更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学科联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
作者:黄国兵李伯和曹盛生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常规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ADL、GCS评分以及死亡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89.36±15.33)分,GCS评分为(14.12±1.2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62.37±10.28)分,GCS评分为(9.89±1.58)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多学科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发伤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050-02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是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颅脑组织损伤的一种严重外伤,是造成患者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病死率远高于单纯的颅脑损伤患者[1]。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情复杂,致死、致残率高,缩短患者在事故现场转移到医院,及医院接受患者后采取针对性治疗的时间,是提高患者生存概率,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的关键,因此需要多学科协助救治[2]。
本院自2010年采取相应措施,整合多学科,建立联合治疗小组治疗重型颅脑合并多发伤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5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4~72岁,平均37.5岁;其中,交通事故伤62例,高空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11例,暴力击伤5例,挤压伤3例,跌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9 h,患者入院时符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重型分级标准(≤8分);患者合并伤:四肢、锁骨、骨盆骨折43例,肺挫伤、血气胸、肋骨骨折29例,上、下颌骨骨折15例,脊柱、脊髓损伤12例,腹腔脏器损伤5例,眼球破裂或损伤3例。
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常规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组建多学科联合治疗小组,在科主任统一领导下以神经外科为主,多学科协作;患者入院后,各专业小组采取协作处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制定相对合理的治疗计划。
①伤情评估:由于颅脑伤与合并伤同时发生,患者伤情复杂,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面色、呼吸节律,检查伤口、脊柱、四肢、胸腹部等情况,了解伤者呼吸、循环功能,快速判断出病情的紧急与危重程度。
②确定进一步检查、抢救或手术顺序:在优先解决影响伤者生命的紧急情况(如呼吸道梗阻、开放性气胸、活动性出血等)的同时,治疗组按轻重缓急安排必要而有重点的辅助检查;以尽快明确最应优先处理的危及生命的问题;如腹腔穿刺、头颅CT、床边B超等;然后合理安排手术。
③综合治疗:多发伤由于伤情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出现低氧血症、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治疗难度大,课题组各专业医师协同采取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努力控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治疗方式综合处理,无统一指挥,无多科室密切协作。
1.3 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共10个评定项目,主要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活动(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
意识障碍程度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进行评定,13~14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
分别于入院第1、2、3、4周末以及出院时进行上述指标评分。
治疗效果以出院时为观察终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DL、GC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ADL、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DL、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情危重且十分复杂,直接影响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胸腹腔脏器出血,盆骨、四肢多发骨折是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血气胸挤压肺部,使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机体缺氧,肺水肿加重,颅压升高[4-7]。
目前我国各医院颅脑损伤救治水平差距较大,且治疗方法也不够科学合理,因此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治疗需要一个统一的、有效的治疗规范,以便于统一临床操作。
多学科联合治疗强调提高急性期救治成功率的同时,更注重院前救治及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尽量保证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及独立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多学科合作治疗可充分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按照最适合的顺序安排,形成一整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诊断、评价、治疗、康复的标准流程。
多学科协作治疗方式是一个多元医疗模式,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ICU等多学科进行整合,形成专业的治疗小组,整合多种治疗手段,强调多学科合作[8],对患者早期进行及时评估、诊断,制订合理救治方案,将多学科诊疗观点充分融合,制订医疗流程与治疗指导,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诊疗体系。
所有的医疗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在统一的安排下,联合查房,会诊讨论,评价患者情况并制订可行性治疗方案,能够在第一时间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提供有效的抢救处理、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死、致残率。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由于失血、脏器损伤、骨折等,病情变化快,休克、胸腹腔脏器损伤、血气胸、脊髓损伤、四肢骨盆骨折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早期、准确发现合并伤以及快速、确切地救治特别重要。
本文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DL、GCS评分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良好。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治疗可以缩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诊治时间,优化治疗方案、流程,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tawicki SP,Brooks A,Bilski T.The concept of damage control:extending the paradigm to emergency general surgery[J].Injury,2008,39(1):93-101.
[2] 李次发,温德树,马莉琴,等.多学科组织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 2011,33(8):959-963.
[3] 谭浩,何奇元,姚元章,等.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19-21.
[4] 黄志盛.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65-66.
[5] 刘常权,黄金格,朱金华,等.通窍利水醒脑汤结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5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43-144.
[6] Timofeev I,Dahyot Fizelier C,Keong N.Ventriculostomy for control of raised ICP in acu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Acta Neurochir,2008,102(2):99-104.
[7] 王东玉.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63-64.
[8] 辜玉刚.178例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交通事故多发伤的救治体会[J].医学信息,2010,1(11):3071-3072.
(收稿日期:2013-07-11 本文编辑: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