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化学》课程内容总结-2012年1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胶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胶体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相互间无规则排列的微细颗粒组成。
这些颗粒通常处于介于分子和普通的宏观颗粒之间的规模范围内。
胶体是混合物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存在于液体、固体和气体中。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个关于胶体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胶体的形成是由于颗粒的分散行为。
当粒子的尺寸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时,它们会以悬浊液的形式存在。
这些颗粒被称为胶体颗粒,它们分散在连续相中。
连续相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胶体中,颗粒不会自行从连续相沉淀出来,这是与悬浊液和溶液的主要区别之一。
第二,胶体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它们表现出碳层状结构、散射光、Tyndall效应和布朗运动等特征。
其中,碳层状结构指的是胶体颗粒表面附着有一层分子层,在这层分子层上,分子的形态有各种可能,可以吸附其他分子、离子或电荷。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胶体具有吸附、吸附性能强、能助一些化学反应进行等特点。
第三,胶体的颗粒大小对其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当胶体颗粒的直径小于10纳米时,它们被称为胶小颗粒。
这些胶小颗粒在溶剂中遵循布朗运动,即呈现出一种随机不规则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是由于胶体颗粒与溶剂分子碰撞的结果,胶体颗粒受到分子撞击的推动而运动。
布朗运动是胶体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为研究胶体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最后,胶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胶体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等。
在生物学中,许多生物体内的重要组分和介质都是胶体。
在医学中,胶体被用作药品的载体,以便更好地递送药物到特定部位。
在工程学中,胶体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其成为涂料、液体制剂和油漆等工业产品中的重要成分。
在环境科学领域,胶体在污染物的吸附和分离中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了解胶体的形成机制、特性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化学和相关科学领域的原理和发展。
胶体界面化学知识点总结
胶体界面化学知识点总结胶体界面化学是研究在胶体系统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它涉及到界面的性质、结构和变化等方面。
胶体界面化学的研究对理解胶体系统的基本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胶体界面化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胶体概念胶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组成的复合系统,其中一个相是固体,另一个或另一些是液相或气相。
这些相都是微观分散的,且不易被重力沉淀的稳定性。
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系统,在胶体中,含有微粒的相称为分散相,微粒与溶剂形成的相称为连续相。
胶体颗粒的尺寸一般在1-1000nm之间。
根据分散相的性质不同,胶体又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乳胶等。
二、胶体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其分散相维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胶体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浓度、电解质的存在和浓度、电荷作用、范德华力等因素有关。
当表面活性剂存在时,会在分散相的表面形成一层物理吸附膜来减少表面能,改变表面性质,从而稳定胶体。
电解质的存在可以中和分散相表面的电荷,减少静电斥力,使胶体不稳定。
电荷作用和范德华力也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了解这些因素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对于胶体的应用和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界面活性剂界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的化合物,它们在液体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促进液体的分散和乳化,并有较强的渗透性和复合物形成性。
界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包括降低表面张力、增加分散性、稳定胶体、乳化和分散。
根据亲水性基团的不同,界面活性剂可以分为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界面活性剂。
界面活性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控制胶体的稳定性和调控乳液、泡沫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胶体的表面性质胶体的表面性质是指胶体颗粒的表面具有的润湿性、黏附性、表面能等物理化学性质。
胶体颗粒的表面性质与界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浓度、电解质的存在和浓度、溶剂的性质等有关。
表面性质的研究对于控制胶体的稳定性、界面活性剂的选择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一化学胶体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胶体的知识点归纳在高一化学学习中,胶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胶体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其中一种物质以微小颗粒的形式悬浮在另一种物质中。
下面将对胶体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介于溶液与悬浮液之间的一种混合体系。
它的特点是悬浮的微粒大于分子,但又小于机械混合物的粒径。
胶体的形成是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导致溶质不能完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微小颗粒悬浮在溶剂中,形成胶体。
二、胶体的性质1. 可见性:胶体的微粒大小在10-9到10-6m之间,透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2. 不稳定性:胶体由于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导致胶体不稳定,容易发生凝聚和沉淀现象。
3. 混浊性:胶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混浊状态,散射光使得胶体呈现浑浊的外观。
4. 过滤性:胶体可以通过一次普通滤纸进行过滤,不通过超微滤膜。
三、胶体的分类根据胶体的组成和性质,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三类。
1. 溶胶:溶胶是指胶体中溶质颗粒多分散且呈无定形结构的胶体,如烟雾、煤粉等。
2. 凝胶:凝胶是指胶体中溶质颗粒呈现有规律的立体结构的胶体,如明胶等。
3. 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指胶体中溶质颗粒保持在溶液中的胶体,如乳液、胶束等。
四、胶体的应用1. 工业上的应用:胶体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纺织、造纸、涂料、医药等行业中常用的乳液和胶束都是胶体的应用。
2.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胶体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重要的应用,如牙膏、洗洁精等产品中的凝胶胶体,以及乳化液体、奶粉等产品都是胶体的应用。
3.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胶体的特性使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胶束能够帮助清洁污染物,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高一化学中胶体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以及应用。
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具有可见性、不稳定性、混浊性以及过滤性等特点。
根据组成和性质的不同,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三类。
胶体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环境保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它通常由一个连续相和一个间隔相组成。
在化学中,胶体的研究属于胶体化学领域。
了解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对于理解胶体的本质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一种由微粒子组成的混合物,微粒子尺寸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
在胶体中,微粒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胶体中微粒子的大小通常在1到1000纳米之间。
二、胶体的分类根据连续相和间隔相的性质,胶体可以分为凝胶、溶胶和乳胶三种类型。
1. 凝胶:凝胶是一种胶体,连续相为液体,间隔相为固体。
凝胶中的微粒子形成网络结构,固体微粒子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吸附力。
凝胶在外力作用下会形成固体。
2. 溶胶:溶胶是一种胶体,连续相和间隔相均为液体。
溶胶中的微粒子大小非常小,无法通过过滤来分离。
溶胶可以通过稀释或加热来改变其浓度。
3. 乳胶:乳胶是一种胶体,连续相为液体,间隔相为液体或固体。
乳胶是由胶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
乳胶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乳制品、涂料等。
三、胶体的性质1. 分散性:胶体中的微粒子能够保持均匀分散状态而不沉淀。
2.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保持均匀分散状态的能力。
稳定的胶体会抵抗微粒子聚集并保持分散状态。
3. 光学性质:胶体可以表现出光学性质,如散射和波长依赖的吸收。
4. 电性质:胶体中的微粒子带电,可以表现出电性质,如静电吸附、电泳等。
5. 流变性质:胶体可以表现出特殊的流动性质,如膨胀、粘性和变形。
四、胶体的应用胶体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药、食品、化妆品、涂料等。
1. 医药:胶体可用于制备药物载体、药物缓释系统和生物传感器等。
2. 食品:胶体可用于制备食品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等。
3. 化妆品:胶体可用于制备化妆品的乳化剂、基础霜和稳定剂等。
4. 涂料:胶体可用于制备涂料的乳化剂、稳定剂和着色剂等。
总结:通过本文对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胶体化学总结
题型名词解释 10-15个填空题20-30个简答题6-8个计算题5-6个以下内容仅供参考1.相:体系中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2.界面:相与相的交界面3.表面:一相为气相的界面为表面4.比表面:单位体积或重量的物质所具有表面积的总和5.胶体化学:是研究胶体体系的科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的分支,随着胶体化学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6.表面化学:研究发生表面或界面上的一切物理和化学现象的一门学科7.胶体体系:分散相粒子半径在1-100nm的体系特点:1)分散度:1~100nm 2)多分散体系 3)热力学不稳定性8.制备胶体的一般条件:a分散相在介质中溶解度必须极小(必要条件) b稳定剂存在9.胶体制备方法:1)分解法:机械分散法、电分解法、超声波法、胶溶法;2)凝聚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还原法、水解法、氧化法、复分解法)10.凝聚法原理(填空)p911.溶胶的净化:溶胶中的粗粒子,可以通过过滤,沉降、离心或超滤的办法将其除去:过多的电解质,必须用渗析、电渗析、超过虑或渗透和反渗透的办法除去12.单分散溶胶:指在特定条件下制取的胶粒尺寸、形状和组成皆相同的溶胶13.单分散溶胶的爆发式成核理论:欲制备单分散溶胶,必须控制溶质的过饱和程度,使之略高于成核浓度,于是在短的时间内形成全部晶核,称为爆发式成核14.扩散:由于分子热运动和布朗运动,有浓度梯度存在下,观察到胶粒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定向迁移现象15.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粒子处于连续的、不规则的运动之中扩散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而布朗运动是扩散的微观形式16.测定扩散系数D的常用方法:孔片法、自由交界法、光子相关谱法17.丁道尔效应:以一束强烈的光线射入溶胶后,在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明亮的光带(是判断溶胶与分子溶液最简便的方法)本质:光本质是电磁波。
当光波作用到介质中小于光波波长的粒子上时,粒子中的电子被迫振动,成为二次波源,向各个方向发射电磁波,这就是散射光散。
胶体化学核心知识点
1.胶体的定义及分类胶体(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较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
分散质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按照分散剂状态不同分为:气溶胶——以气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液态或固态。
(如烟、雾等)液溶胶——以液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胶体)态或固态。
(如Fe(OH)3固溶胶——以固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如有色玻璃、烟水晶)按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如:烟,云,雾是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水晶是固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是液溶胶;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是分子胶体,土壤是粒子胶体。
2.胶体的不同表征方式胶体分散体系分为单分散体系和多分散体系。
单分散系表征可以用分散度、比表面积法(不规则形状包括单参数法,双参数法和多参数法)多分散体系可以用列表法、作图法,如粒子分布图,粒子累计分布图。
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胶体的稳定性一般用zeta电位来表征。
zeta电位为正,则胶粒带正电荷,zeta电位为负,则胶粒带负电荷。
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稳定性越好,分散度越好,一般绝对值>30mV说明分散程度很好。
胶体的流变性表征—黏度。
可用毛细管黏度计,转筒黏度计测定。
3.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比色计和浊度仪,分别说明它们的检测原理比色计它是一种测量材料彩色特征的仪器。
比色计主要用途是对所测材料的颜色、色调、色值进行测定及分析。
工作原理:仪器自身带有一套从淡色到深色,分为红黄蓝三个颜色系列的标准滤色片。
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颜色相减混合匹配原理。
罗维朋比色计目镜筒的光学系统将光线折射成90°并将观察视场分成可同时观察的左右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观察样品色的视场;另一部分是观察参比色(即罗维朋色度单位标准滤色片)的视场。
胶体课程总结
第一章、胶体的定义与研究范围1.胶体:胶体是胶体分散体系的简称,分散相颗粒尺寸在1-100nm之间的分散体系称为胶体分散体系。
“分散相颗粒尺寸”- -修改为:分散相物种在一维、或二维、或三维方向上的尺寸在1-100nm 之间的分散体系。
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胶体的分类:分子分散体系: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彼此混溶,是均匀的单相①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胶体分散体系: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粗分散体系: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胶体既不是分子分散的溶液体系,又不是大块固体,是一种分散相含有尺寸在1-100nm间的维数分散体系。
是具有两相的微不均匀分散体系。
气溶胶:分散介质为气体②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液溶胶:分散介质为液体固溶胶:分散介质为固体③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憎液溶胶:半径1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易聚沉,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
特点: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溶胶。
为不可逆体系,狭义胶体。
亲液溶胶:半径在胶体尺寸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一旦将溶剂蒸发,大分子化合物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
3.凝胶:当分散相胶体粒子(或者大分子)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网络;并将水包藏于其中时,便形成了凝胶(gel)。
4.胶体的特点:①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任何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晶体形式存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可以胶体形态存在。
②最大的比表面,重要的界面现象。
胶体颗粒是能够保持大块物体性质的最小尺寸,所以表面积最大。
特殊的光学效应:所有金属在纳米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
尺寸越小,颜色愈黑。
③强烈的尺寸效应特殊的热血效应:固态物质在大尺寸形态时,熔点固定,固体尺寸超细微化后其熔点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纳米量级时尤为显著。
胶体化学
胶体化学一、主要概念均相分散系统(溶液),胶体系统(亲液溶胶,憎液溶胶),粗分散系统,胶体的光学、动力和电性质,胶团结构,双电层DLVO理论,乳状液,纳米材料二、主要性质与公式1.胶体的性质:高度分散性、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
体现如下:(1)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胶体对光的散射现象。
散射光强度-雷利公式: (定性记忆)式中:I0及l分别为入射光强度和波长,V为每个分散相粒子的体积,c为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n及n0分别为分散相及介质的折射率,a为散射角,l为观察者与散射中心的距离。
此公式适用于粒子的尺寸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把粒子看成点光源;不考虑粒子散射光之间的相互干涉;粒子不导电。
应用解释:浊度计原理;超显微镜原理;早上、下午太阳红色,中午天空蓝色。
(2)动力性质i. 布郎运动:在超显微镜下,观察到胶粒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称为布郎运动。
ii. 扩散:在有浓度梯度存在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的现象。
iii. 沉降与沉降平衡:当扩散速率等于沉降速率时,粒子浓度c随高度h的分布。
(3) 电学性质i. 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ii. 电渗:在多孔膜(或毛细管)的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iii. 流动电势:在外力的作用下,液体通过多孔膜(或毛细管)定向流动时在多孔膜两端产生的电势差。
iv. 沉降电势: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
v.从电泳速率或电渗速率计算z 电势 (准确记忆)式中e为分散介质的介电常数,e=e r e0,e r为相对介电常数,e为真空介电常数。
E为电势梯度,h为介质粘度。
2.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根据扩散双电层理论,胶团结构由胶核、胶粒和滑动部分三个层次组成。
双电层由紧密层和扩散层组成,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滑动面。
具体如下:(1)胶核由固体微粒和选择性吸附的离子组成,该离子通常为构成固体微粒的离子,并且决定着胶粒所带的电荷,一般为溶液中过量物质(起着稳定剂的作用)的成核离子。
高一化学胶体知识点
高一化学胶体知识点胶体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高一化学中与胶体相关的知识点,包括胶体的定义、组成、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
1. 胶体的定义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与悬浮液之间的物质系统。
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组成,其中一个物质以微粒或团簇的形式分散在另一个物质中。
2. 胶体的组成胶体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分散相和连续相。
分散相是以微粒或团簇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的物质。
分散相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连续相通常是液体。
3. 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3.1 分散度:分散相的微粒大小决定了胶体的分散度。
分散度越大,胶体越稳定。
3.2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取决于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作用力。
常见的稳定剂有电解质、界面活性剂等。
3.3 光学性质:胶体具有散射或吸收光线的能力,因此呈现出独特的颜色。
3.4 过滤性:胶体不容易被普通的过滤器分离,可以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提取。
4. 胶体的分类胶体通常可以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物质性质进行分类。
4.1 溶胶:分散相为固体,连续相为液体的胶体。
溶胶中的微粒尺寸一般小于1纳米。
4.2 凝胶:分散相为固体,连续相为液体的胶体。
凝胶中的微粒尺寸一般大于1纳米。
4.3 乳胶:分散相为液体,连续相为液体的胶体。
乳胶常见于奶、油漆等。
4.4 气溶胶:分散相为液体或固体,连续相为气体的胶体。
气溶胶常见于雾、烟等。
5. 胶体的应用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1 食品工业:胶体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作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等。
例如乳制品中的乳胶、酸奶中的乳酸菌等。
5.2 医药领域:胶体在医药领域中常被用作药物的载体、吸附剂等,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吸收性。
5.3 环保领域:胶体可以被用于净化废水、净化空气等。
总结:本文介绍了高一化学中与胶体相关的知识点,包括胶体的定义、组成、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
胶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了解和掌握胶体的基本知识对于学习和应用化学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化学高一知识点归纳必修一胶体
化学高一知识点归纳必修一胶体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
它有着许多有趣且重要的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高一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关于胶体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等内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胶体的概念胶体是一种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物质是微细分散相,另一种物质是连续相。
微细分散相的粒径一般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呈现出浑浊或乳白色的外观。
二、胶体的分类根据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性质不同,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乳胶三种类型。
溶胶的连续相是液体,分散相是固体或液体。
凝胶的连续相是液体,分散相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
乳胶的连续相是液体,分散相是液体。
三、胶体的性质1. 稳定性:胶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分散或凝聚。
2. 色散性:胶体表现出良好的色散性,呈现出乳白色或其他颜色。
3. 光学性质:胶体具有散射和吸收光线的能力,导致光的路径改变和颜色变化。
4. 流动性:胶体可以流动,但粘度较高。
5. 过滤性:胶体不能通过常规过滤器进行分离。
6. 电性质:胶体具有电荷,可以表现出电泳现象。
四、胶体的制备胶体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如溶胶凝胶法、凝胶法、与化学反应法、共聚合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制备胶体的方法。
五、胶体的应用1. 医药领域:胶体在药物输送系统中起到载体的作用,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和疗效。
2. 日用品领域:胶体可以用于制作食品、化妆品和清洁产品等。
3. 材料科学领域:胶体可以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合成和涂层材料的制备。
4. 环境治理领域:胶体在水处理和废物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5. 生物技术领域:胶体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生物成像技术的开发等。
综上所述,胶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具有丰富多样的特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对于我们理解化学知识和应用化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掌握胶体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同时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打下基础。
胶体的定义高一化学知识点
胶体的定义高一化学知识点胶体的定义是高一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
在胶体中,微粒的大小介于溶液中的分子和悬浮液中的颗粒之间。
一、胶体的组成胶体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连续相和分散相。
连续相是胶体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物质,常为液体。
分散相是被分散在连续相中的微粒,常常是固体或液体。
二、胶体的分类根据连续相和分散相的不同,胶体可以分为凝胶、溶胶和乳胶三种基本类型。
1. 凝胶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胶体。
在凝胶中,连续相是液体,而分散相则形成了一个固体的网状结构。
凝胶的例子包括明胶、硅胶等。
溶胶是一种固体微粒分散在液体中的胶体。
在溶胶中,连续相是液体,而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常见的溶胶有胶体金溶液、银溶胶等。
3. 乳胶乳胶是液体微粒分散在液体中的胶体。
在乳胶中,连续相和分散相都是液体。
牛奶就是一个常见的乳胶。
三、胶体的特性胶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这些特性是由于其微粒大小和表面性质造成的。
1. 稳定性胶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即微粒不易沉淀或聚集。
这是由于胶体微粒的表面带有电荷,使得微粒之间发生排斥导致的。
当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微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相互斥力会阻止它们的聚集。
由于胶体微粒的尺寸与可见光波长相当,当光通过胶体时,会发生散射。
这种散射使胶体呈现出特殊的光学效应,如乳光现象。
3. 水合性许多胶体微粒表面带有亲水基团,使得它们与水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水合性使得胶体能够在水中稳定存在,并且能够吸附水分。
四、胶体的应用胶体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食品工业胶体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如明胶用于制作果冻、冻糕等食品,乳胶用于制作巧克力、奶油等。
2. 药物制剂许多药物制剂中含有胶体。
这是因为胶体能够保护药物分子,延长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3. 化妆品胶体在化妆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乳液、凝胶等化妆品中的胶体可以使得化妆品更易于使用和涂抹,并且对皮肤具有保湿作用。
高一化学第一课胶体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一课胶体知识点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
在胶体中,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这些微粒称为胶体颗粒,大小介于溶液中分子和悬浮液中颗粒之间。
胶体系统由两个基本部分构成:连续相和分散相。
连续相是指胶体颗粒所分散的介质,通常是液体。
分散相则是指胶体颗粒。
胶体的形成与胶体颗粒表面的特殊物理性质有关,这种物理性质被称为表面现象。
胶体系统中的胶体颗粒具有以下特征:1. 颗粒大小胶体颗粒的直径通常在1到1000纳米之间,比分子大而比可见颗粒小。
这种中间大小使得胶体颗粒对光的散射非常敏感,因此胶体常常呈现出乳白色或浑浊的外观。
2. 分散性胶体颗粒在连续相中均匀分散,不会自行沉降。
这是由于胶体颗粒表面带有电荷,相同电荷的颗粒会发生电荷的排斥,导致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小。
3.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阻止颗粒的沉降或聚集。
胶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添加稳定剂来增强,稳定剂可以改变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减少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4. 光学性质由于胶体颗粒大小接近光的波长,胶体对光的散射非常敏感。
这使得胶体呈现出乳白色或浑浊的外观,称为Tyndall效应。
5. 溶解性胶体颗粒通常不溶解于连续相中,与溶液中的分子不同。
它们的存在是在连续相中以离散的微粒形式存在。
胶体的分类主要根据胶体颗粒和连续相的性质来进行。
常见的胶体类型包括溶胶、胶体凝胶和乳液。
溶胶是指胶体颗粒分散在液体连续相中,颗粒的大小较小且分散均匀。
胶体凝胶则是指胶体连续相形成三维结构,胶体颗粒分散在连续相的空隙中。
乳液是指液体胶体颗粒分散在液体连续相中。
胶体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包括食品工业、药品制造、涂料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例如,乳胶是一种常用的胶体类型,广泛用于涂料和胶水制造。
胶体还在制备纳米材料、药物传递系统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物质状态,由胶体颗粒和连续相组成。
胶体与界面化学学习总结
膠體與介面化學學習總結膠體與介面化學是研究介面現象及除小分子分散體系以外的多相分散體系物理化學性質的科學,其內容涉及各種介面現象、表面層結構與性質,各種分散體系的形成與性質。
膠體是一種尺寸在1~100nm以至1000nm的分散體系。
膠體的分類可按以下幾方面分類:按分散相和介質之間的親和性分類可分為親液溶膠跟憎液溶膠;按分散相和介質聚集狀態分類可分為液溶膠、固溶膠以及氣溶膠,其中液溶膠又可分為液-固溶膠、液-液溶膠、液-氣溶膠,固溶膠可分為固-固溶膠、固-液溶膠以及固-氣溶膠,氣溶膠可分為氣-固溶膠、氣-液溶膠。
膠體粒子具有很強的表面能,膠體的特點-納米粒子的特點:巨大的比表面,最強烈的尺寸效應:例如熔點變化、力學性能、電學性質以及光學效應。
膠體具有以下基本性質:膠體的運動性質:膠體具有布朗運動,粒子越小,布朗運動越激烈。
其運動激烈的程度不隨時間而改變,但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真溶液與膠體溶液運動兩者運動的本質均是熱運動;不同的是真溶液是單個分子的熱運動,而膠體溶液中的膠粒的熱運動是多個分子熱運動的衝擊的結果。
多相分散系統中的物質粒子,由於受自身的重力作用而下沉的過程,稱之為沉降。
分散相中的粒子,受兩種作用的影響,一是重力場的作用,另一種則是布朗運動所產生的擴散作用,這是兩個相反的作用。
擴散與沉降綜合作用的結果,形成了下部濃、上部稀的濃度梯度,若擴散速率等於沉降速率,則系統達到沉降平衡,這是一種動態平衡。
此時,粒子可以上下移動,但粒子分佈的濃度梯度仍然不變。
2膠體的光學性質:Tyndall效應與光散射。
當一束光透過溶膠時,在與光束側面可以看到溶膠中有明亮的光線軌跡,這種現象稱為Tyndall效應或Tyndall現象。
其他分散體系也會產生一點散射光,但遠不如溶膠顯著。
Tyndall效應實際上已成為判別溶膠與分子溶液的最簡便的方法。
分子溶液十分均勻,這種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到散射光。
溶膠是多相不均勻體系,在膠粒和介質分子上產生的散射光不能完全抵消,因而能觀察到散射現象。
胶体化学总结
胶体化学总结
一、胶体系统的分类 胶体系统分散相粒子大小:1nm<d <l000nm(介于真溶 液与粗分散相之间)。 (1)溶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界 面能,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2)高分子溶液(亲液胶体):高分子是以分子形式溶于介 质中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没有相界面,是均相的热力 学稳定系统。 (3)缔合胶体(胶体电解质):分散相是由表面活性剂缔合 形成的胶束。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很好的亲和性,是均 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胶体系统主要的特征: 多相性、高度分散性、热力学的不稳定性。
第十二章 五、高分子溶液
1. 高分子溶液的主要特征
胶体化学总结
高分子溶液也叫亲液溶胶,是高度分散、均相的热力学 稳定系统。 2. 唐南平衡 大分子或大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小离子能 自由通过半透膜,为了保持电中性,达渗透平衡时膜两边的 电解质浓度不等,这样的平衡称为唐南平衡。 在不含大离子的一边加入较多量的中性盐,用测渗透压 的方法可以测定大分子的摩尔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第十二章 四、粗分散系统胶体化学总结
1. 乳状液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称 为乳状液。 乳状液的类型: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 其类型可用染色法、稀释法或导电法鉴别。 添加少量的乳化剂能使乳状液比较稳定的原因:乳化剂能 在分散相液滴的周围形成坚固的保护膜;降低界面张力;形 成扩散双电层。 2. 泡沫 气体分散在液体或固体中形成的分散系统称为泡沫。前 者为液体泡沫;后者为固体泡沫。 若要得到比较稳定的液体泡沫必须加入起泡剂。起泡剂一 般为表面活性剂。
三、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3. 溶胶的聚沉 溶胶中的分散相微粒互相聚结,颗粒变大,进而发生沉淀的 现象,称为聚沉。 (1)电解质对聚沉的影响 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而过量电解质的加入 会使溶胶发生聚沉。 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称为该电解质 的聚沉值。而聚沉值的倒数称为聚沉能力。 电解质对溶胶聚沉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反号离子的价数, 反离子价数越高,则聚沉能力越高。 (2)高分子化合物对聚沉的影响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种是保护 作用;一种是聚沉作用,包括搭桥效应、脱水效应和电中和效 应。 (3)溶胶的相互聚沉 两种电性不同的溶胶混合,可发生相互聚沉作用。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一、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 胶体的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胶体颗粒。
这些颗粒的直径范围在1~1000纳米之间,与溶液中的溶质颗粒直径相当。
2. 胶体的性质(1)悬浮性:胶体颗粒在溶剂中形成悬浮系统,不会很快沉淀下来。
(2)分散性:胶体颗粒的分散程度较高,不容易团聚。
(3)不可过滤性:胶体颗粒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相近,不容易通过过滤器。
(4)光学性质:胶体颗粒对光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显示出乳白或彩色。
(5)电性质:胶体颗粒可以带电,形成电性胶体。
(6)表面效应:胶体颗粒的表面活性较高,与外界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二、胶体的形成和稳定1. 胶体的形成胶体的形成是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常见的胶体形成方式包括:(1)机械法:通过机械方式混合两种或多种物质而形成的胶体。
(2)凝聚法:由于凝聚或凝聚抑制作用导致的胶体形成。
(3)化学法:由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胶体,如溶胶凝胶法。
2. 胶体的稳定胶体颗粒在溶液中往往会因为分散力和聚合力的作用而发生团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为了稳定胶体颗粒,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增加分散剂:通过增加分散剂的使用量来提高胶体颗粒的分散性。
(2)控制电荷:通过改变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来调控其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稳定性。
(3)控制溶液条件: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等条件来影响胶体颗粒的稳定性。
三、胶体的分类1. 根据分散介质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凝胶是指固体中形成的胶体,胶体溶液是指固体和液体相混合形成的胶体。
2. 根据胶体颗粒的大小,胶体可分为溶胶胶体(颗粒直径小于1纳米)、胶体(颗粒直径1~1000纳米)和胶束(颗粒直径大于1000纳米)。
3. 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互作用,胶体可分为溶胶性胶体和胶凝性胶体。
溶胶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弱,易于分散;胶凝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强,不容易分散。
胶体知识点总结
胶体知识点总结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溶液态体系,其中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稳定的悬浮体系。
在胶体中,分散相的粒子大小介于溶液和悬浮物之间,一般为1-1000纳米。
此外,胶体的分散相不会在溶剂中沉淀或沉降,而是形成了均匀的悬浮状态。
二、胶体的性质1. 蓬松性:胶体中的分散相颗粒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间隙,因此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这使得胶体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保水性。
2. 不透明性:由于胶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呈胶束状态或乳状分布,在光线照射时会散射光线,导致胶体呈乳白色或浑浊状态,因此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态。
3. 稳定性: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分散相颗粒之间存在着静电作用力、分子作用力或物理交联作用力等,这些力使分散相颗粒保持在溶剂中不沉淀、不融合,形成较长时间的稳定分散体系。
三、胶体的分类根据溶剂和分散相的性质,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气溶胶:1. 溶胶:指溶剂为液体,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
例如:银胶体、铁胶体等。
2. 凝胶:指溶剂为液体,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
例如:硅胶、胶凝体等。
3. 气溶胶:指溶剂为气体,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
例如:烟雾、大气悬浮颗粒等。
根据分散相颗粒的大小,胶体可以分为溶胶、胶凝体和胶束:1. 溶胶:分散相颗粒的大小在1-1000纳米左右,分散相颗粒保持在溶剂中分散,并不沉淀。
2. 凝胶:分散相颗粒的大小在1000纳米以上,分散相颗粒呈现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弹性。
3. 胶束:分散相颗粒的大小在1-100纳米左右,分散相颗粒在溶剂中形成聚集体,被表面活性剂包裹,形成微小胶束结构。
四、胶体的制备方法1. 沉淀法:通过溶剂中的化学反应,产生较小的固体颗粒,形成溶胶胶体体系。
2. 微乳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水/油界面上形成胶束结构,形成微乳液,再通过调节条件使小的胶束结构聚集形成凝胶体系。
3. 破碎法:通过超声波、搅拌等方式对块大颗粒进行破碎,形成分散相颗粒较小的胶体体系。
胶体知识点总结
胶体知识点总结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2、分散系的种类及其比较: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由于其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不同,从而导致某些性质的差异。
现将它们的比较如下:分散系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微粒直径小于1nm1nm—100nm大于100nm外观均一透明多数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分散质微粒组成单个分子或离子许多离子、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能否透过滤纸能能悬浊液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碘酒Fe(OH)3胶体、淀粉胶体泥水、牛奶二、胶体: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2、胶体的制备与提纯: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方法一般用凝聚法,利用盐类的水解或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来制备。
例如Fe(OH)3、Al(OH)3胶体就是利用盐类的水解方法来制得。
利用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分子能穿透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点,可用渗析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1)从胶体微粒大小,认识胶体的某些特征。
由于胶体微粒在1nm—100nm之间,它对光有一定的散射作用,因而胶体有特定的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也正是由于胶粒直径不大,所以胶体也有它的力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粒子较小,其表面积较大,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它选择吸附了某种离子,带有电荷,互相排斥,因而胶体具有相对稳定性,且显示胶体的电学性质——电泳现象。
(2)根据胶体的性质,理解胶体发生凝聚的几种方法。
正是由于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当加入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粒时,胶体会发生凝聚;加热胶体,胶粒吸附的离子受到影响,胶体也会凝聚。
如果胶粒和分散剂一起凝聚成不流动的冻状物,这便是凝胶。
(3)利用胶体的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溶液和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胶体化学概论1、按分散相粒子直径的大小,通常有三种分散系统:①分子分散系统——溶液,分子直径d<1 nm ,稳定、均匀、透明,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对光的散射弱。
②胶体分散系统——溶胶,高分子分散体系,分子直径d=1 nm~100 nm,较稳定,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其中高分子溶液是单相,对光的散射弱;溶胶是多相,对光的散射强。
③粗分散系统——悬浊液和乳状液,分子直径d>100 nm,多相,不稳定,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无光的散射。
2、憎液溶胶的特性:(1)特有的分散程度。
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和乳光现象。
(2)多相不均匀性。
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而且粒子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3)易聚结不稳定性。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总之高度分散的多相性,动力学稳定性和热力学不稳性是胶体体系的三大特性,也是胶体的其他特性的依据。
3、电位离子决定胶粒电性:(1)AgNO3+ KI → KNO3+ AgI↓ ,过量的AgNO3 作稳定剂,胶团的结构表达式为[(AgI)m n Ag+ (n-x)NO3–]x+x NO3–电位离子Ag+,胶粒带正电。
(2)AgNO3+ KI→KNO3+ AgI↓ 过量的KI 作稳定剂,胶团的结构表达式为[(AgI)m n I–(n-x)K+]x–x K+,电位离子I-,胶粒带负电4、溶胶类型:油漆、金溶胶、牙膏、AgI 溶胶属液-固溶胶;牛奶、人造黄油、石油原油等乳状液属液-液溶胶;洗衣液泡沫、奶酪、灭火泡沫属液-气溶胶;有色玻璃、照相胶片、不完全互溶的合金属固-固溶胶;珍珠,某些宝石属固-液溶胶;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属固-气溶胶;烟、含尘的空气属气-固溶胶;雾、云属气-液溶胶5、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任何一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制备成真溶液,而在另一条件下又可以制备成胶体溶液。
例如晶体氯化钠它在水中溶解成为真溶液。
若用适当的方法使它分散于苯或醚中,则形成胶体溶液。
同样,硫磺分散在乙醇中为真溶液,若分散在水中则成为硫磺水溶胶。
第二章胶体的基本性质1、胶体的动力学性质是什么?溶胶中的粒子分散在介质中呈显出连续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
粒子的热运动在微观上表现出来的是布朗运动,而在宏观性质上表现出来的是扩散和渗透。
布朗运动是本质.扩散与渗透是同一本质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现象。
布朗运动、扩散、渗透等问题都属于溶质的动力学性质。
2、扩散与渗透:(1)扩散上式中,D 为扩散系数,η为介质的粘度。
扩散系数D 受温度T 、粘度η及粒子大小r 的影响,粒子愈大扩散系数愈小。
一般η可查表得到,N A =6.02×1023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常数R=8.314kPa·L·mol -1·K -1。
用实验测得粒子的扩散系数D 便可求出其胶团质量M 。
(2)渗透:溶胶的渗透压可以借用稀溶液渗透压公式计算:M=mRT/(П·V) ,(ρ≈1.0 kg·L -1的稀溶液)但由于憎液溶胶不稳定,浓度不能太大,所以测出的渗透压及其它依数性质都很小。
此法测质量误差大;但是亲液溶胶或胶体的电解质溶液,可以配制高浓度溶液,用渗透压法可以求它们的摩尔质量。
3、沉降与沉降平衡:沉降平衡时也可以用下列关系式求分子量或胶团质量,其中dx/dt 为平衡时沉降速度。
4、胶体产生电动现象的原因:在固体表面的带电离子称为定位离子或电位离子,定位离子是使胶体产生电动现象的原因。
而固体表面上产生定位离子的原因:(1)吸附。
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某种离子,使胶粒带电。
(2)电离。
对于可能发生电离的大分子的溶胶而言,则胶粒带电主要是其本身发生电离引起的。
例如蛋白质分子,当它的羧基或胺基在水中离解时,整个大分子就带负电或正电荷。
(3)同晶置换。
黏土矿物中如高岭土,主要由铝氧四面体和硅氧四面体组成,而与周围4个氧的电荷不平衡,要由等正离子来平衡电荷。
而这些正离子在介质中会电离并扩散,所以使黏土微粒带负电。
(4)溶解量的不均衡。
离子型固体物质如AgI ,在水中会有微量的溶解,所以水中会有少量的银离子和碘离子。
5、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有许多羧基和胺基,在pH 较高的溶液中,离解生成P –COO -离子而带负电;在pH 较低的溶液中,生成P-NH 3+离子而带正电。
在某一特定的pH 条件下,生成的-COO -和-NH 3+数量相等,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这时的pH 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的移动已不受电场的影响,但它不稳定且易发生凝聚。
6、电动现象:电泳、电渗,流动电势和沉降电势均属于电动现象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相对于静止介质作定向移动的电动现象称电泳。
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相对于静止的带电固体表面作定向移动的电动现象 流动电势:在外力作用下,液体流过毛细管或多孔塞时,两端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流动电势。
沉降电势:在外力作用下,带电胶粒作相对于液相的运动时,两端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沉降电势。
7、溶胶的稳定与聚沉溶胶稳定性来源于:(1)动力学稳定性。
由于溶胶粒子小,Brown 运动激烈,在重力场中不易沉降,使溶胶具有动力稳定性;(2)聚结稳定性。
胶粒间因带同种电荷而产生静电排斥作用,有时将电位离子称为溶胶的稳定剂.溶胶的聚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着很大的分界面,胶粒有自动聚集减少表面能的倾向。
胶体粒子变大,分散度降低,最终都将转入沉淀,这个过程称为聚沉。
引起溶胶聚沉的主要因素:(1)加入强电解质以中和电位离子,破坏胶粒带电性;(2)带相34d ()63d xr g r t πρρπη-=粒子介质反电荷的溶胶按适当比例混合;(553)加热使胶核对电位离子的吸附能力下降,破坏胶粒带电性。
引起溶胶聚沉的其他因素:溶胶的浓度——溶胶浓度加大引起溶胶聚沉;非电解质的作用——如乙醇、丙酮、糖。
不过这些物质必须达到高浓度时才有聚沉效应;不规则聚沉——在溶胶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可以使溶胶聚沉,电解质浓度稍高,沉淀又重新分散而成溶胶、并使胶粒所带电荷改变符号。
如果电解质浓度再高,可以使新生成的溶胶再次沉淀,这种现象称为不规则聚沉。
8、聚沉值和价数规则聚沉值:一定量溶胶一定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聚沉值越大,聚沉能力越弱。
起聚沉作用的是电解质中与电位离子电性相反的离子。
Schulze-Hardy (舒尔茨——哈代)规则:异电性离子为一、二、三价的电解质,其聚沉值的比例约为:100 : 1.6 : 0.14 相当于(1/1)6: (1/2)6 : (1/3) 6,这表示聚沉值与异电性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
价数规则:电荷越高,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同价离子,离子水合半径越大,聚沉值越大,聚沉能力越弱。
例1:用0.08mol·L-1的KI和0.01 mol·L-1AgNO3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做成水溶胶。
是比较下述电解质对它的聚沉能力:CaCl2;Na2SO4;MgSO4.例2:在三个烧瓶里,各盛20mL氢氧化铁溶胶,分别加入1 mol·L-1的NaCl,0.01 mol·L-1的Na2SO4和0.001 mol·L-1的Na3PO4溶液,令其聚沉,其最少需要量依次为2.1mL、12.5mL 和7.4 mL。
试计算溶胶对上述三种电解质的聚沉值。
第三章表面化学1、表面张力: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这种力垂直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
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γ 或 表示。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①物质的本性。
极性分子(或内聚力大的)物质的表面张力比非极性分子(或内聚力小的)物质的大;②温度。
温度升高,表面张力降低;③压力。
压力增大,界面张力下降;④两相界面性质。
两个液相之间的界面张力,是两液体已相互饱和时两液体的表面张力之差,水的表面张力因加入溶质形成溶液而改变:①能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升高的溶质称为非表面活性物质。
如无机盐和不挥发的酸、碱等。
非表面活性物质在表面的浓度低于在本体的浓度。
②加入后能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降低的溶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这种物质通常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憎水的非极性碳链或碳环的有机化合物。
表面活性物质的表面浓度大于本体浓度,非极性成分愈大,表面活性也愈大。
2、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表面下的液体与平面不同,它受到一种附加的压力,附加压力的方向都指向曲面的圆心。
凸面上受的总压力大于平面上的压力,凹面上受的总压力小于平面上的压力3、毛细管现象:由于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而引起的管内液面与管外液面有高度差的现象称为毛细管现象。
把毛细管插入水中,管中的水柱表面会呈凹形曲面,致使水柱上升到一定高度。
当插入汞中时,管内汞面呈凸形,管内汞面下降。
4、溶液的表面吸附:溶液表面相的浓度与本体不同,把物质在表面上富集的现象称为表面吸附。
若加入的溶质能降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物质),则溶质力图浓集在表面层上,是正吸附;当溶质使表面张力升高(非表面活性物质)时,则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来得低,是负吸附。
5、界面张力与液体的铺展设液体1,2和气体间的界面张力分别为γ1,g, γ2,g和γ1,2,如果γ2,g>(γ1,g+γ1,2),则液体1能在液体2上铺展;反之,则液体1不能在液体2上铺展6、接触角与润湿性:在气、液、固三相交界点,气-液与液-固界面张力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通常用θ表示。
若接触角大于90°,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如汞在玻璃表面;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如水在洁净的玻璃表面。
接触角的大小可以用实验测量,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常见的液体是水,所以极性固体皆为亲水性固体。
不被液体所润湿者,称为憎液性的固体。
非极性固体大多为憎水性固体。
7、表面活性及表面活性剂:人们将有些物质所具有的能够显著降低界(表)面张力,使界面产生润湿和反润湿、起泡和消泡、乳化和破乳等一些重要特性称为表面活性,而这类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物质,8、表面活性剂分类通常采用按化学结构来分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中又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能离解,起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主要包括羧酸盐型RCOOM、磺酸盐型R—SO3M、硫酸酯盐型R—O—SO3M、磷酸酯盐型;(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能解离,起活性部分的是阳离子,主要有以下几种:铵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多乙稀多铵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