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写作背景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陶渊明时年57岁。

当时正处于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生灵涂炭,陶渊明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虚构出一个与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二:作者简介1名: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2时:东晋(约365—427)3地: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

4评: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

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田园诗人”。

5作: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三:字音字形遂(suì)邑人(yì)间隔(jiànɡé)语云(yù)俨然(yǎn)阡陌(qiānmò)垂髫(tiá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舍船(shě)屋舍(shè)怡然(yí)豁然开朗(huò)便要还家(yāo)四:文章节奏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五:文章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归纳:作者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归纳: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归纳:理解背诵(1)*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归纳:思考(1)*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写的一篇散文。

讲的是一个渔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这个地方与世隔绝,居民生活美好宁静,渔人离开后再去找就找不到了。

②重要程度:在初中语文里挺重要的。

它是文言文的经典篇章,能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像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啥的,也能锻炼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③前置知识:要先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像“之”“而”“其”这些词常见的意思得了解,还有文言文的句式。

④应用价值:能提升大家对文言文的理解,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表达,在写作文描绘美好地方的时候可以借鉴。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体系里,是经典的精读课文,和其他描写古代社会景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文言文相关。

②关联知识:和古代文化里的隐逸文化、农耕文化有关,还和其他文学作品里的理想乡概念有联系,像《格列佛游记》里的慧骃国也有点类似世外桃源那种感觉。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文言文功底要求高一些,有些实词的生僻用法不好理解,像“阡陌交通”里的“交通”古今异义,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交通工具那些,而是交错相通的意思。

- 关键点:理解作者表达的那种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归隐田园的思想。

④考点分析:在中考中很重要,考查方式有字词解释,像解释“便扶向路”的“扶”(沿着、顺着);句子翻译,比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要准确翻译;主题思想的理解。

三、详细讲解- 【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乱世,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他对这种现实不满,但又无力改变,就创作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是他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世界。

就像我们现在压力大的时候也会幻想一个没有压力惬意的地方一样。

②内容赏析:- 文本解读:从开头渔人忘路之远近,到发现桃花源,进入后看到里面的田园风光、安居乐业的居民,再到离开后找不到路,整体故事充满奇幻色彩。

- 主题分析:主题就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知识梳理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知识梳理人教版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

1.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其中的名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文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

著有《陶渊明集》。

2.选自《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本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3、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主题(写作目的):作者虚构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对立的美好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三、行文思路: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渔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拜访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组织起来。

四、理解性默写:1、描绘桃林美景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风尚的语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最能突出桃源人生活幸福美满、恬淡自足的语句是(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表现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五、简答题:10、第一自然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全文描绘了一个幻想中的理想社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桃花源记》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一、《桃花源记》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道士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位文学家、政治家和道家学者,他在写作这篇文章时,正处于政治挫折和生活困顿的阶段。

因此,他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二、《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一个偶然发现的桃花源中。

一位渔夫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山林中的小溪,顺着溪水一路向上,最终发现了一个宛如仙境般的桃花源。

这个桃花源中住着一群世外高人,他们过着平和自由的生活,与外界毫无联系。

三、《桃花源记》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想社会的设想、追求心灵的净土等。

通过描述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陶渊明传达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并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四、《桃花源记》的文学价值《桃花源记》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优秀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它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桃花源,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深刻表达了人们的心灵诉求。

五、《桃花源记》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心灵净土和理想社会的向往依然存在。

《桃花源记》提供了一种理想社会的设想,为人们思考现实社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启示。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解读,我们或许能够找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路径。

以上就是对《桃花源记》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桃花源记》虽然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但它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理想主义精神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探讨。

愿我们在追求理想社会的道路上,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帮助。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i me a n dAl gs e i ri n g《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1、通假字:便要还家2、一词多义:(1)①便舍船,从口入 动词,舍弃 (2) ①处处志之 动词,做记号②屋舍俨然 名词,房屋②寻向所志 名词,(所作的)记号(5(①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第一个乃是竟然的意思.第二个是于是的意思(6) 为 (7)之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当做,作为 ①忘路之远近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让、给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把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指这件事.3、一义多词: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悉,全. 咸,全. 皆,都缘溪行——便扶向路 沿着,顺着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请4、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今义鲜美交通妻子绝境无论不足仿佛b ei n g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多指味道鲜美 ②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③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指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④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关联词语,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5、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2.省略句:(1)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2)( )便舍船,从口入。

(3)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4)(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所从来。

( )具答之。

( )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7、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序,依次写了:1.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垂髫:指小孩要:同“邀”邀请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惋:惊讶、惊奇2.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3.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

《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作品简介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希望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

自二十九岁起,曾先后担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污浊。

四十一岁最后一次出任彭泽(今属江西)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仅八十多天就辞官回家。

从此寄身田园,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一生不慕荣华,热爱自然,归隐后写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意境平和、静穆、深远,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有味。

具有独特的风格。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桃花愿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篇。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当时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文,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二、字音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间隔(jiàn) 垂髫(tiáo)语云(yù) 平旷(kuàng) 诣(yì) 遣(qiǎn)要(yāo) 刘子骥(jì) 郡下(jùn)三、节奏划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

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二、故事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二)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今义:似乎,好像。

3.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5.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6.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7.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8.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

9.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绝不通音信。

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三)一词多义1.出不复出焉(动词,出去)皆出酒食(动词,拿出)2.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3.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处处志之(助词,不译)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4.舍便舍船(离开,动词)屋舍俨然(房屋,名词)5.为捕鱼为业(作为,动词)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四)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最新)-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最新)-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 诣.yì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三、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武陵人 /捕鱼为业。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7.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3.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5.悉.如外人悉:都。

6.具.答之具:详尽,详细。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8.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向:先前的,原来的。

9.及.郡下,诣.太守及:到。

诣:拜见。

10.处处志.之志:动词,做标记。

11.寻向所志..所志:所做的标记。

(所+动词=名词)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15.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而明亮。

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16.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17.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18.黄发垂髫....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五、重点字词归纳:(一)一词多义1.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2.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离开)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3.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4.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桃花源记》全解析

《桃花源记》全解析

《桃花源记》全解析《桃花源记》:作家作品+翻译注解+问题简答+文言知识归类一、作家作品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

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

有《陶渊明集》。

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人人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层层设疑和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及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二、翻译注解第1段:写渔人捕渔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以及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

1、【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打渔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原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3、【原文】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奇,又继续向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注解】①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m髫tiáo诣yì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二一、疏通文意1、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人物的?原因:时间:人物:2、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 ”生活情景:“ ”3、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4、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不复出”?5、桃花源人与渔人交谈后,为什么“皆叹惋”?6、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段写刘子骥是否多余?7、在本文中怎样描写了自己所向往的社会?8、描写的自己所向往的社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此____________的幸福美好社会。

17、本文主旨: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作品背景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同时,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义熙元年(405 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 81 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抒情、议论、说明。

它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3、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2)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屋)(3)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2)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3)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4)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三、重点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2、一词多义:
(1)①便舍船,从口入(2)①处处志之
②屋舍俨然②寻向所志
(3)①寻向所志(4)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未果,寻病终②既出,得其船
(5)①乃大惊
②乃不知有汉
(6)①武陵人捕鱼为业(7)①忘路之远近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渔人甚异之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3、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缘溪行——便扶向路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5、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便舍船,从口入。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7、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
本文以为线索,以为序,依次写了:。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
一、背景知识:
1.故事背景:唐朝时期,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二、文学特点:
1.优美的语言:《桃花源记》运用了流畅自然的文字,美丽的景色词藻,揭示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政治现实的失望。

2.描写的对象:《桃花源记》描写了庄园、房屋、田亩、村落、村人及他们的生活,以及桃源的自然景色等。

三、主要内容:
1.世外桃源的寻找:主人公在狩猎时迷失了方向,偶然发现了一片美丽的山谷,决定留下来居住。

2.桃源的美景:在桃源中,有繁茂的山林、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各种野果,还有村落和村民的房屋。

3.村人的生活:桃花源中人民和睦相处,习俗纯朴,不受朝廷征税和管辖,自由自在。

4.桃花源与现实的对比:主人公在桃源度过了很长时间,不再关心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但是最终还是要离开这个世外桃源。

四、思想内涵:
1.对现实的失望:作者通过描写唐朝的黑暗腐败和政治动荡,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反映现实问题:《桃花源记》通过对唐朝社会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动荡。

1.对现实的思考:《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思考。

2.对退隐生活的思考:主人公选择留在桃源,放弃了现实社会的利益和名利,是对退隐生活和个人追求的思考和追求。

以上是《桃花源记》必考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作品,并能够运用到阅读理解和作文中。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在平时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1一、重点句子翻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渔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见。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小孩全都安适舒畅,自得其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村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了酒杀了鸡做了饭(来款待他)。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给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去之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到处做了记号。

1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不能再找到原来的路。

二、词语解释缘:沿着,顺着行:行船。

文言文学习宝典:《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原卷版)

文言文学习宝典:《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原卷版)

专题01 《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注意古今异义现象,疏通文意。

2.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虚实结合、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受桃花源幽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认识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文本解读】一、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美好世界。

题目明确了记述的主要内容。

2.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长于诗文辞赋。

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喻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代表作有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闲情赋》。

有《陶渊明集》。

3.写作背景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

写作年代大约是421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田园16年了。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

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

4.知识链接记“记”是记载、描写事物的文字。

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主要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三种。

碑记是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是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二、基础知识(一)通假字(二)词类活用(三)古今异义(四)一词多义。

(五)重点虚词。

(五)特殊句式三、主题思想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和平宁静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东晋的黑暗统治和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及对理想社会的无比向往,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桃花源记借助于笔墨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词多义出:(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向:(1)寻向所志:从前多词一义(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古今异义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路,探访。

《桃花源记》的文言常识

《桃花源记》的文言常识

《桃花源记》文言常识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000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000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杰出的文学家,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篇,通过文章,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重点字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向:先前(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三、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词。

(1)率妻子...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走投无路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五、知识内容1.出自本课的成语。

(1)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

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 1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2、一词多义:
(1)①便舍船,从口入(2)①处处志之
②屋舍俨然②寻向所志
(3)①寻向所志(4)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未果,寻病终②既出,得其船
(5)①乃大惊
②乃不知有汉
(6)①武陵人捕鱼为业(7)①忘路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渔人甚异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欣然规往
3、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缘溪行——便扶向路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4、古今异义词:
5、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便舍船,从口入。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7、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
本文以为线索,以为序,依次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