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2、有的晶体是立方体,如:白糖、食盐、黄铜矿;有的是柱状的,如:味精、水晶;有的像一簇簇针,如:维生素C;雪花、石英、长石、云母、钻石等都是晶体,3、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如:将海水风干能够等到食盐晶体,将水蒸气骤然降温能够得到雪花。
四.怎样放得更大?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最早的能够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2、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能够组合起来,能够将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是因为第二个放大镜将第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象进一步放大了,其放大镜倍数是两个放大镜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是由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卡夹、反光镜、通光孔、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目镜、物镜、载玻片、盖玻片等组成。
4、光学显微镜是最大放大效果为1500倍,电子显微镜可放大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率为0.1纳米×0.01纳米。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调光装片调焦观察。
2、洋葱内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五个部分。
动物的卵(比如鸡蛋)也是一个细胞。
3、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其他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发表)。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不同的生物细胞的形状、结构是不一样的,同一种生物不同的器官上的细胞其形状、结构也是不同的。
比如:血液中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和细胞核,叶表皮的细胞形状是不规则的。
叶肉细胞中有大量的叶绿体)3;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等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来共同完成的。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三)1、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动物。
2、微生物是生物,因为微生物有生物的生命特征:A、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B、能吃食物或利用光合作用制造食物;C、能呼吸;D、对外界刺激有反应;E、有生殖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1. 动物的分类
-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 昆虫、鱼、鸟、哺乳动物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2. 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
- 生物与物种的关系
- 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的规律和适应的方式
3.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身体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 植物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根、茎、叶等)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以及变化规律
- 物质的熔化、凝固、蒸发、沉淀等常见变化过程
5. 物质的运动和力
-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及描述方法
- 力的概念和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 物体的受力和对力的图示
6. 火的利用和安全
- 火的产生方式(摩擦发热、化学发热等)
- 火的危害和安全的使用方法
7. 植物的繁殖和生活方式
-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和特点
- 植物的营养方式(光合作用、土壤养分的吸收等)
8. 环境污染与保护
-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 个人和社会应如何保护环境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需要,欢迎继续提问。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4. 放大镜的放大率与(镜片大小)和(材料)有关。
5. (昆虫)和(微小生物)在生活中常见,它们属于(微生物)世界。
6. (微生物)是生活在(微小)空间中的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7. 微生物的特点是(体积小)、(数量多)、(分布广)。
8. 借助放大镜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昆虫的(身体结构)、(器官)等肉眼无法看清的细节。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形态)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 物质的状态可以改变,但物质的化学性质无法改变。
3. 物质燃烧时会产生(新物质),例如木材燃烧后会产生(灰烬)。
4.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例如(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物)等。
5.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会产生新的物质,但物质的总量并没有改变。
6. 物质混合时,可以改变物质的(位置)、(数量)、(状态),但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7. 化学反应的产物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8. 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热能、光能或电能等能量。
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位于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中,太阳系是其中一部分。
2.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它们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公转周期为(一个月),自转周期为(一周)。
4. 月球表面有(环形山)、辐射纹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于推测出月球表面的形成原因。
5. 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其他天体,例如小行星、彗星等。
6. 恒星会发光和发热,例如太阳;行星不会发光和发热,例如地球。
7. 行星和卫星都受到重力作用,因此会绕着恒星或行星的中心天体旋转。
2018年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填空题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 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它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成像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这就是放大镜的作用)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公安人员、农业科技人员、考古工作者、仪器修理工等都会用到放大镜。
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树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 1 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
2、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其实这是扁平的细毛。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4、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
6、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名词解释晶体: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4、晶体的形状有立方体、金字塔、针状等。
2018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放大镜移动至眼前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形大而清楚)5、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
(×)正立、放大的6、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透明的7、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8、近视眼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A )有关。
A、凸度B、材料C、面积10、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 B )放大镜的看到的视野最大。
A、 B、 C、11、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越小。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放大镜能观察到昆虫的细节: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3、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蚕蛾的触角(羽状),蚂蚁的触角(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蝴蝶的触角(棒状)蝗虫、蟋蟀的触角(丝状)4.草蛉是蚜虫的天敌,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一样,都长在头部。
(×)6.下列动物中,()是蚜虫的天敌。
A.蜻蜓 B.苍蝇 C.草蛉7.()有复眼。
A.蟋蟀B.苍蝇 C.蝴蝶8.昆虫的触角具有的作用是()A.辨别方向B.分辨各种气味 C.装饰、美观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碱面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一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
不同地区的房屋特点与当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
2 .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
3 .一般而言,住房通常都有(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燃气系统)、(供暖系统)、(供电系统)、(电路系统)、(网络系统)等。
各个系统不仅有自身的作用,而且各部分之间还存在整体的相互作用。
4.住房的建造过程包括(选址)、(设计)、(建造)、(验收)、(改进)等环节。
5.房主建造过程中,哪些工作阶段最重要,为什么?答:房屋建造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阶段是设计。
因为设计是根据房屋选址情况,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做好通盘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和施工等过程的依据。
第二课:认识工程1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一座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
2 .一般工程建设都有哪些相似的步骤?答:(1)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2)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
(3)制作一个模型。
(4)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
(5)实施建设3 .限制工程建设的条件主要有哪些?答:限制工程建设的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 .说一说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工程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每一项工程建设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原理,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就不可能完成复杂的工程;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大量技术难题,这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5 .表格概括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遇到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1 .征集工程的设计方案,最终要通过(竞标)的方式来确定建设资格。
2 .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选址)、(人员分工)、(外观)(高度)、(材料)、(确保坚固)、(节省成本)等。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单元一:物质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变化:溶解、凝固、熔化、蒸发、沉淀-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单元二: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空气的重要作用:呼吸、燃烧、风单元三:水资源与保护- 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合理用水、不浪费水、保护水环境单元四:生活中的光-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的色散现象:折射角不同导致的彩虹现象- 光的利用:照明、光信号单元五:土壤- 土壤的组成和特点:矿粒、有机质、水分、空气- 土壤的作用:植物生长的基础、水的保存和过滤单元六:天体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四季的交替- 月亮的运动:月相变化、月食、日食- 星星的运动和分布:恒星、星座单元七:力和机械- 力的作用:推力、拉力、重力、弹力- 物体的平衡与不平衡:稳定平衡、静力学平衡、动力学平衡- 机械的概念和种类:简单机械、复杂机械单元八:声音-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引起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媒介、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性质和利用:高低音、音响、语音的传播单元九:电与磁- 静电与电流:物体带电的原因、导体和绝缘体、电流的概念和方向- 电路和电器:简单电路的组成、电器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磁铁和磁场:磁铁的特性、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单元十:生活中的化学-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化学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反应的特征- 酸和碱: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性质、指示剂的作用- 金属与非金属: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以上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整理,涵盖了各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 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4、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教科版本小学小学六年级的科学下册的总总结复习学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复习资料1、放大镜是(凸面镜),凸面镜拥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察看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色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沿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3、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4、很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会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构成。
5、自然界中的大多半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够放大近300 倍的金属构造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地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 万倍)。
7、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8、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理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构成。
9、大批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0、我们还能够利用(干草)培育细小生物。
11、(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2、经过察看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构成。
1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翻开了细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细小世界的重要察看工具。
微生物对人类并不是都是有害的,有很多微生物不单对人体有利,并且我们还离不开它。
杂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能够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进而使馒头、面包内部松散多孔。
14、人类探究细小世界的成就,促使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良。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结复习资料
教科版 2018 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渺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拥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 两边薄 ) 。
只要拥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方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拥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其中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视野)越小;放大镜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观察的范围(视野)越大。
4、培根发了然眼镜。
5、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一、眼睛和观察物体不动,放大镜上下来回运动。
二、眼睛和放大镜不动,观察物体上下来回运动。
共同特点:眼睛不动6、人的肉眼只能观察到(1/5 毫米)大小的渺小物体。
经过(放大镜)能观察电视机的屏幕是由( 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经过放大镜观察到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充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科学研究表示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7、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它在植物的嫩枝上吸取汁液,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8、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常有的晶体有:白糖、食盐、味精、碱面非晶体有:玻璃、松香、琥珀、珍珠9、晶体的特点:有规则几何外形固体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
晶体的大小:大的肉眼可见,小的则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晶系统作方法:降低温度和减少水分。
我们课堂上制作晶体是采用了(蒸发)10、常有昆虫的触角蝴蝶(棒状)天牛(鞭状)蚕蛾(羽状)蝗虫(丝状)蚂蚁(膝状)11 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经过观察一块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教科版本小学六年级的下册的科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汇总
第一单元:《细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察看工具之一。
)1、放大镜拥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察看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色是透明和中间厚(突出)、边沿薄。
只需拥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方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拥有相同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拥有的共同特色是中间突出,透明的,因此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结构: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相关系,和镜片的凸度相关。
放大镜的凸出发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测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察看到很多用肉眼察看不到的细节。
如经过放大镜能察看到更多对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充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示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样气味,比人的鼻子敏捷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有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 C 等四、如何放得更大1、两个凸面镜组合起来能够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 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腾,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细小世界的重要察看工具。
五、用显微镜察看身旁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置—对光—上片—调焦—察看。
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拥有不同的功能。
六、用显微镜察看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以前鲜为人知的巧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元微小世界一、填空:1、人把放大叫作凸透(沿薄、中厚、透明),它能把物体的像放大,早在一千多年前,人就明了放大。
放大在我的生活、工作、学中被广泛使用。
2、昆虫种繁多,分布很广,它有着和其他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
3、落在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能在上面爬行,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蟋蟀的耳在足的内。
蝴蝶的翅膀上布彩色小片,其是扁平的毛。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上的触角就是它的“ 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5、草蛉是蚜虫的天,七星瓢虫吃蚜虫,蜻蜓吃蚊子。
6、蚜虫是黄色的,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眼般大小,在 10 倍放大下我可以看清它的肢体。
7、食、白糖、碱面、味精的粒都是有几何外形的固体,人把的固体物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都是晶体或由晶体成。
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但都很有。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有的晶体大,肉眼可,有的小,要在放大或微下才能看。
9、在 17 世,人把两个凸透合起来明提高了放大能力,就是早期的微。
10、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 1632 年出生在荷,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300 倍的金属构的微。
他用自制的微了微生物。
11、微的明,是人世界的一大,把有入了一个新的微世界。
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又研制出了子微和描隧道微。
子微可把物体放大到200 万倍。
12、放大和微的明,大大展了我的野,我走微小世界,我看到了微生物和胞。
13、1663 年,英国科学家伯特 . 胡克用自制的复合微察一木薄片的构,它看上去像一方形的小房,就把它命名胞。
14、在微下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
物体必制成玻片本,才能在微下察它的精构。
15、在微下,我看到了叶胞中的叶体,看到了叶表皮上的气孔。
16、大量的研究事明生命体都是由胞成的,生物是由胞构成的。
我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胞数量超 10 万个。
17、胞学的建立被誉 19 世自然科学的三大之一。
18、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胞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只有一个胞,称胞生物。
如草履虫、形虫、菌等。
19、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育、繁殖、等生命活都是通胞行的。
20、在水中生活着我微生物,常的有草履虫、形虫、喇叭虫、眼虫、藻等。
21、血液中的胞好像运兵,运吸入的氧气和生的二氧化碳。
22、色植物的一些胞能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它好像是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二、答:1、放大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像呢?我注意到它的特点了?(P3)答:放大的中厚,薄,光在透放大会生折射,因此会把物像放大。
2、你知道哪些昆虫?答:如蚂蚁、蝗虫、蚕蛾、蚜虫、蟋蟀、蝉、蝴蝶、蜜蜂、七星瓢虫等。
3、我们在水中发现了什么微生物呢?(P18)答:我们在水中可发现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等。
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什么?答: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
②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③在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填空: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电灯、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成蓝色,这种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5、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生锈的原因。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7、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发现铁钉变红了。
8、我们把铁钉一半浸在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过几天我们发现铁钉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在水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9、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10、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11、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均匀混合物。
迄今为止,可以考证的最早的火药配方是“伏火矾法”。
二、问答:1、说说你身边物质变化的例子。
答:烧饭时米变成了饭;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下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
2、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P29)答:燃烧的蜡烛变得越来越短,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
3、你知道哪些化学变化的事例呢?举出几个例子。
答: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白糖加热等。
4、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答:可以,馒头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5、在咀嚼米饭过程中,米饭出现了甜味,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米饭不是甜的,但米饭含有淀粉,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6、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点?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7、将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P36)答:硫酸铜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取出铁钉后,发现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那部分变红了。
8、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答:水分和氧气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在铁制品表面涂上油漆或菜油,用完铁制品后擦干放在干燥的地方等。
第三单元宇宙一、填空: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2、1969 年 7 月,美国的“ 阿波罗 11 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3、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 ,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 ,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 1/49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
4、“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这句话是阿姆斯特朗说的。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而发生的。
它其实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球的明亮部分,上半月朝西,下半月朝东。
8、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农历一个月。
9、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
关于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撞击说”。
10、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的。
11、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在地球上的人就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12、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直径是千米。
13、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4、在太阳周围的八颗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5、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16、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可以借助大熊座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黑夜可以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17、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18、北斗七星构成勺形,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19、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人们称之为“ 夏季大三角”的是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
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20、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我们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
21、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目前人类已发现了超过100 亿个河外星系。
2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 30 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23、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早在距今 1700 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24、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长征四号” 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也已经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
25、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天文学家的“第三只眼”是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二、问答:1、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P49)答:月相从新月开始,然后是峨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峨眉月。
2、你知道日食的形成过程吗?答: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如果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便发生日食。
3、你知道月食的形成过程吗?答:当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如果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便发生月食。
4、如何借助大熊座找到北极星?( P58)5 倍远,处于此位置的那颗星就答:连接北斗七星勺形前端的两颗星,并将连线向勺口方延长约是北极星。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填空: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2、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或焚烧。
3、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出许多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6、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
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8、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