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教育中应重视贵州洞穴文化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一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一贵州电大文科部第一章省情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如何认识贵州省情3、了解贵州省情的认识过程4、重点掌握贵州省情基本特点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第一节认识省情的目的和意义一、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按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只有从调查研究入手,全面认识省情,才能为制定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省之间差异明显,发展不平衡,这就要求必须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照套。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的方针政策比较符合省情,什么时候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
二、是培训各级干部和教育各族人民的需要贵州的各级干部是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只有当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贯彻省委和省政府的各项决策,率领贵州人民投身于贵州的现代化建设。
贵州各族人民是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只有让他们正确地认识了贵州,才能正确地理解中央和贵州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地接受和完成各自的具体工作和任务,并为贵州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才能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三、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过去,贵州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留下“夜郎自大”的典故。
解放后虽然增加了与外界的交往,但是封闭状态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不仅贵州对外界知之甚少,而且外界对贵州也了解不多。
因此要扩大贵州的对内对外开放,就必须去了解世界,也必须让外界认识贵州,把贵州介绍给世界。
第二节如何认识省情一、要用正确的观点去研究和认识省情1、要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
因为省情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只有全方位地考察它的自然、经济、民族、文化等各个要素,才能认识其基本特点、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贵州省情 第二章教案
从贵州考古的这些重要发现,表明云贵高原可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之一。过去不仅外界不了解,我们自己也不了解。我想在学习这个知识之前,我们也就只是从课本里知道周口店文化而以。贵州历史不为人知的地方太多。虽然我们不可能向考古的专业人事那样对贵州的历史研究得这么透彻,但至少应该像中国人知道周口店那样,作为一个贵州人也应该知道黔西观音洞等等古文化吧。
所谓“羁縻州”,即由朝廷指派归附的地方土著首领统治,子孙世袭,土著首领在其统治范围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与朝廷保持比较松散的羁縻关系。
所谓“藩国”,是指中央王朝对其统属关系比较松散的地方政权。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是中央王朝对其统属关系比较松散的地方政权。
五、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
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贵州”,相当于今贵阳地区,因州南有水方如矩(今贵阳四方河),故名矩州。
它不仅是我国长江以南材料最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而且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个重要类型之一,它与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侯度文化三足鼎立。
中期:有桐梓岩灰洞文化遗址(见图),是南方少见的遗址之一,20世纪70-80年代,科学家又对桐梓岩灰洞进行发掘,发现古人类牙化石7枚,考证距今约20.6万年,还发现了炭屑和烧过的碎骨化石,这是华南地区古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是长江以南地区最先用火的地方。
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在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我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度时期。党在这个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中,逐步完成“三大改造””。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以贵州织金洞为例摘要:溶洞是地质遗迹的结晶、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这项不可再生的风景旅游资源比生态旅游的保护更为艰巨,是危及子孙后代永续利用的大课题。
如何开发?怎样保护?如何管理?怎样利用?给溶洞建设管理者提出了持久的挑战,探索实施贵州织金洞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深远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永不停留的科研项目。
贵州织金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中国最美的地方旅游洞穴第一名、中国自然遗产单位。
织金洞位于贵州西部的织金县境内,景区总面积307平方公里,由一个中心片区和一个独立景区组成,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下溶洞景区是旅游的中心景区。
织金洞已勘察长12.1公里,洞腔最宽跨度175米,相对高差150米,一般高度均在60——100米之间,洞内总面积70余万平方米。
岩溶堆积物的种类达120多种,囊括了世界所有溶洞的的各种形态和类别。
织金洞地质遗迹的构造形成,在两亿多年前三叠系处于潜海环境中,沉积了大量石灰岩。
由于构造运动,地壳不断抬升,海水逐渐退去。
2300万年以来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地壳大面积总体隆升,水流被地表、地下岩石的侵蚀、溶蚀,形成了以织金洞为代表的典型喀斯特溶洞、峡谷、天生桥、地下河、天坑等地质遗迹景观。
织金洞的发育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首先,水流沿石灰岩裂隙层面渗入地下,对岩层不断溶蚀、侵蚀形成织金洞的雏形。
随着洞腔的不断扩大,洞顶发生大面积坍塌。
距今35万年至10万年,进入洞中的水量充沛,沉积了大量粗大石笋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
10万年以来,由于洞顶滴水量减少,沉积了以细长的杆状石笋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
整个洞体分为四层洞道,星罗棋布的景观气象万千,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傲立挺拔的“雪压青松”;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际的“寂静群山”;神妙莫测的“灵霄殿”;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纤细玲珑的“卷曲石”;深奥难穷的“广寒宫”;珠光玑点的“霸王盔”;气势辉煌、延绵起伏长两百余米的“大壁画”;举世无双、豪壮、秀逸、精巧的“银雨树”;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晶莹剔透、亭亭玉立的“姊妹树”、“螺旋树”;波光粼粼的边石坝;琴弦分明的琵琶;群峰巍峨、丛林众生的“十万大山”……。
贵州喀斯特洞穴文化特征及其旅游开发建议
的中心 , 然堪 称 “ 山必 有洞 ”但 由于 洞 穴旅 游 开 发 水 平 较 低 , 游 的开 发 主要 以 自然 观 光 为 主 , 虽 逢 , 旅 开
发前期科学调查与研究不足 , 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等 , 使得大部分喀斯特旅游洞穴 生命周期短 , 衰 落快 , 始终无法让洞穴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究其原因 , 洞穴开发缺乏文化内涵是主要
黔南 民族师范学 院学报 化 特 征 及 其 旅 游 开 发 建 议
廖婧琳
( 州财 经 学院 旅 游学 院 , 阳 50 0 ) 贵 贵 50 4
摘 要: 喀斯特 洞穴是一种旅游价值很 高的资源 , 喀斯 特地 区一种遍 在性 资源 , 贵州喀斯 特 文化 的重要组 成 也是 是
部分。但 由于其在开发前科 学调查与研 究不足 , 缺乏整体规 划与开发 设计 , 缺乏 文化 内涵, 缺乏科 学性 与 艺术性 。所 以
大部分喀斯特洞 穴在 开放 不久后很 快进入 衰落阶段 。使得 洞穴旅 游资 源的资 源优 势始终无 法向经 济优 势转换 , 造成 资
源的极大浪 费。本文在对贵州洞 穴实际调查 的基础上 总结 了喀 斯特洞 穴文化 的特 征 , 并对其旅游 开发提 出建议 。
原因, 以, 所 构建 喀斯 特地 区洞 穴文 化体 系 , 握 喀斯 特洞 穴 文 化 的特 征 , 掘 喀斯 特洞 穴 的文 化 内涵 , 把 挖
是喀斯特地 区洞穴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前提条件 。
喀斯 特 洞 穴 文 化 及 其 特 征
1 洞 穴 文 化 .
洞 穴文 化 “ 的是 人类 在其 社会 实 践 的过 程 中 , 对 洞 穴 的 利用 过 程 中所 创 造 的 物质 文 化 及精 神 指 在
贵州喀斯特洞穴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
a d t x l ia i n i Guiho n is e p ot to n z u GAO n — a Ho g y n,XI ONG n — i Ka g nng
( e ate t f eorea dE vrn e t G i o o a U i r t, uyn , uzo 50 , hn ) D p r n o suc n ni m n , uz uN r l nv sy G i g G i u5 0 0 C ia m R o h m ei a h 1
c nt a l t a tv fc v o rs . o i nu ly a t ci e o a e t u im r .
Ke o d y w r s: Ka tc v s r a e;c lu e;t u im e o r e;t u im x lia o Gu z o utr o rs rs u c o rs e p ot t n, ih u. i
r e—ta e fc v sa d t h r ie c c e I s n c s a y t x l r h u t r a t r r v lo a e n he s o tlf y l . t i e e s r o e p o e t e c lu a f co s,t a s t l o r ie is c lu a a t n o de i n d v r i e o itp o u t o me tt e d ma f ma k t i r e o k e u t r lt se a d t sg i e f d turs r d c s t e e nd o r e n o d r t e p si h
低。
史 长 河 中 , 州 高原 被 大 自然雕 凿 成形 态 万 千 的喀 贵 斯 特 世 界 , 贵州 旅 游发 展 提供 了物质 基 础 。贵 州 为 已发 现溶 洞 上 千个 , 称 “ 山必 有 洞 ” 洞 内岩 溶 堪 逢 , 景 观 造 型奇 特 , 极具 吸引 力 的旅 游 资源 。 是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期末复习指南答案
2013年7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一、填空题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丘陵 )。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 41.5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二、判断题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对)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错)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
(错)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
贵州省情题目及答案
贵州省情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山地)和(丘陵)。
4.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5.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6.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 )个地区和(88 )个县级单位。
7、(黔东南州)的重晶石储量居全省第一,具有“中国重晶石之乡”的美称。
8、贵阳市的市树为樟树和(竹子)9、(息烽集中营)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
10、贵阳市被称为(森林之城),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超过34%,有长70千米的环城林带,林木苍翠,成为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11、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
12、遵义市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大致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
13、(娄山关)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14、(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
15、六盘水市,即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特区字头而得名。
16、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因其境内煤矿资源丰富,素有(西南煤海)之称。
17、气象学家对六盘水市夏季气候特点进行科学分析,认为六盘水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可称(凉都)。
18、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 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19、贵州省现有的四个地级市分别是(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安顺市)。
贵州史前洞穴文化遗址价值的初步研究
贵州史前洞穴文化遗址价值的初步研究作者:周儒凤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09期摘要:贵州作为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区,有众多天然洞穴,自旧石器时期开始被人类作为居所进行利用,保留了大量的洞穴遗址,对目前解决早期人类起源、现代人类起源、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等众多学术热点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文章旨在对贵州省洞穴遗址的价值作初步研究,提出浅显思考。
关键词:洞穴遗址;价值贵州是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区,有众多天然洞穴。
那些高度、湿度、洞口朝向适宜古人类居住的喀斯特洞穴在人类还未掌握房屋建造技术的远古时代,是古人类能够选择的最佳避居之所。
自旧石器时代开始,洞穴便被贵州古人类作为居所进行利用。
这种穴居的生存策略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有些地区一直延续到商周时期,甚至更晚。
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贵州的史前人类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类开发、利用洞穴的穴居史。
贵州的史前文明主要是在洞穴中创造的,留存至今的贵州史前古人类遗址在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均有较高学术研究地位。
贵州洞穴遗址对解决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如早期人类起源扩散传播、古人类在喀斯特山区的适应生存策略、现代人类起源、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陶器起源、骨角器起源等问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一环。
现就贵州史前洞穴遗址的价值作初步研究,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 贵州洞穴遗址在热门学术问题中的作用贵州洞穴遗址对探讨东亚古人类起源、现代人类起源、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热门学术问题起到推动作用。
伴随着云南禄丰古猿等古灵长类动物的发现,结合之前元谋盆地的发现,曾有学者提出东亚地区是否也存在一个由猿到人的进化系统。
依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可以确认的人类遗存除了1.7Ma前的元谋人化石,年代可以早至中更新世的只有黔西观音洞和盘县大洞的古人类遗址。
而在北方地区,人类进入洞穴的年代却要早得多,北京人遗址和庙后山都证明人类在0.7~0.8Ma前就已经开始进入洞穴生活。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贵州省情是指贵州省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以及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为了推进贵州省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和质量提升,贵州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将贵州省情纳入中小学课程。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改革,旨在促进贵州中小学生对本省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以及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弘扬贵州水乡文化、龙舟文化、锦绣山水文化、侗寨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1、促进学生对本省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以及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2、传承中华文化,弘扬贵州水乡文化、龙舟文化、锦绣山水文化、侗寨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其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4、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1、课程设置:将贵州省情作为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历史、政治、文化艺术、生物等学科内容中渗透贵州省情元素,构建系统、完整的贵州省情知识体系;2、教材建设:编写符合贵州省情特色的中小学教材,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文化的创新,鼓励学生爱护本土文化,追求文化多元化;3、课程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推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知识合作、自我发展”的学习模式;4、评价体系:建立符合贵州省情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克服学生的弱点,不断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
1、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贵州省情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2、体验式教学:通过实地参观、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贵州省情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亲身感受;3、项目式教学:通过选题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团队协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4、情感式教学:通过诗歌、歌曲、绘画等文艺作品,引导学生对贵州省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0XX年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练习题——判断[修改版]
第一篇: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练习题——判断判断1.贵州经济平稳发展,其国内生产总值在2011年突破5000大关。
错误2.贵州煤炭资源的储量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正确3.贵州黔西县观音洞由于出土的石器加工工艺特殊、文化特点突出,而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
正确4.贵州的季风气候夏天主要吹来自于海洋的东南风和西南风,温暖湿润。
正确5.小提琴家马思聪曾经在贵州逗留期间担任贵州省立艺术馆第二任馆长。
正确6.贵州向北的旅游路线是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
正确7.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旅客周转量以铁路为主。
错误8.“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
错误9.加快转型是贵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迫。
正确10.贵州荣获国内油制辣椒产品唯一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是老干妈风味辣椒。
正确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表现了贵州的立体气候特征。
正确12.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正确13.997—2011年贵州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已连续1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经济发展已经摆脱了相对落后的地位。
错误14.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6支红军在贵州活动。
从1930年4—5月,率领红七军进入贵州荔波、黎平县境内的是贺. 错15.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乌蒙山。
错误16.现在贵州的屯堡人仍然穿着清朝的服饰。
错误17.贵州有一个原始森林茂密,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秃杉、红豆杉等多种国家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的地方是雷公山。
正确18.贵州具有岩溶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自然特征。
正确19.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省情教育中应重视贵州洞穴文化
省情教育中应重视贵州洞穴文化摘要:贵州的岩溶洞穴里埋藏着第四纪以来的宝贵科学资料,它们在科学和学术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贵州省省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洞穴文化教育教学不失为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洞穴文化区域特色教学思考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尤其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自主而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整个课程体系更具开放性、知识性和专题性,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特点,在某一领域进行深人的学习,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吸取历史智慧,从而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贵州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碳酸盐类岩石的分布的面积达到13万公里,境内群山环抱、孤峰林立、奇异山洞星罗棋布,贵州的岩溶洞穴里埋藏着第四纪以来的宝贵科学资料,它们在科学和学术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洞穴文化教育教学不失为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早在距今为止的340年历史的明朝时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就己是贵州岩溶洞穴的第一个探究学者,其研究早于欧洲洞穴考察时间150多年。
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曾对贵州许多洞穴、地形、地貌、流水等自然现象作了细致精辟的描述,此后一些历史文人亦对贵州岩溶地形在诗词中有所描述。
贵州的洞穴文化与众不同,区域特点突出,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情况和理解接受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使课程富有更新的意义。
贵州洞穴文化教育教学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在洞穴中有大量的古人类化石。
洞穴是人类之家,洞穴是化石的堆藏所,洞穴是古文化的宝库。
据统计,从1977~1986年间,在省科委岩溶科研课题推动下,挖掘的10个洞穴中,7个山洞中寻找到古人类文化。
在贵州的洞穴中人类化石有桐梓人、水城人、兴义人、穿洞人、桃花洞人等。
古文化则有观音洞文化、硝灰洞文化、猫猫洞文化、穿洞化等。
以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南143公里的普定县以北6公里的穿洞(105°45?e 28°18?n)为例,该洞于1978年春末发现,1981年7月采集发掘,获得旧石器3000余件,骨器400余件,这样的遗地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中是罕见的。
贵州,山上有“文化”美景在地下
鸟 裙和 水 族 的银 项 圈 。在北 京 潘 家 园 民 间艺术
贵州应该告别 “ 现 代化 ” 和“ 国内生产总值” 崇拜 ,
落后”也是一种优势 , 从 “ 落 后”越过 “ 现 品市场 ,活跃着一批贵州卖刺绣和银饰的苗族、 认识到 “ 侗 族 人 ,他们 是 靠 贵 州独 特 的少 数 民 族的 文 化 代 ”进入 “ 后现代 ” ,这或许是 贵州的希望所在。
鸟 居 龙藏 就 把 苗族 分 为 黑 苗、红 苗 、 白苗 ……
因 为落 后 ,贵 州有 一 种后 发 优 势 ,这 种 优 势
这 仅 是 根 据 服 装 颜 色 划 分 的 ,根据 其 他标 准 , 就是 可 以省去 “ 试错 ”的过程 , 借 鉴先 行者 的 经验 。 我们 知 道的还 有长 角 苗 、短 裙 苗等 。 譬 如 ,沿 海 地 区 乡镇 企 业 的大 发 展是 以牺 牲 环境
生存在北京的。贵州还有珍贵的东西在地下,
( 选摘 自 《 中 国国 家地理》2 0 0 4年 ,是 中国的 一块 珍宝 。 贵 州完 全不 必在 “ 现 代化 ” 和“ 先进 ” 面前 自卑 。
分布着不 同的民族。贵州少数 民族的丰富性令
人 叹 为观 止 。按 照现在 划 分 的少 数 民 族 ,贵 州 其 实 人 类的 许 多 活动 无 论 是搞 现 代 化 还是 发 展 经 的 少数 民族 种 类少 于 云南 。但 少 数 民族 的 划分 济 都 是 一个 “ 试错 ”的 过 程 ,现 在西 方 对 现 代化
因此 山地 的 经济 和社 会 发 展缓 慢 是一 个 普遍 的 有欣 赏地 下 洞 穴和 洞 穴 探 险 的传 统 , 因此 中 国人 世 界现 象 。 如果 用 所谓 现 代化 的 各 种标 准 ,如 不 了解 自己 的地 下 世界 之 美 丽 。我们 给 名 山排名 国民生 产 总 值 、人 均收 入 等 看贵 州 ,那 么 贵 州 次 ,有 三 山五 岳 、十 大 名 山 ,但我 们 不 了解地 下
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发展研究
序号(学号): 031141023长春大学学年论文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发展研究┊┊┊┊┊┊┊┊┊┊┊┊┊装┊┊┊┊┊订┊┊┊┊┊线┊┊┊┊┊┊┊┊┊┊┊┊┊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发展研究[摘要]喀斯特洞穴(又称溶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一种在非常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貌形态,它的特征是岩石的溶解性,所以岩石和水是喀斯特洞穴形成的条件。
喀斯特洞穴以其幽深、虚幻、神秘的特点对旅游者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喀斯特洞穴在贵州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资源,是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品牌之一,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是贵州省喀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对贵州省喀斯特洞穴进行大量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总结了喀斯特洞穴开发存在问题,由于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在开发前没有进行充足的科学调查和研究,缺乏整体规划和开发设计,加之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致使大多数珍贵的地下资源宝库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大部分喀斯特洞穴都是单纯的以旅游观光为主,旅游项目比较单一很多都洞穴在开放不久后很快进入衰落阶段,出现了重游率不断下降,生命周期变短的现象。
使得洞穴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无法向经济优势转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还对其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做到旅游资源整合、改善旅游设施;多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区域的联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旅游网络系统,从各个方面加大洞穴保护力度等。
[关键词]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旅游发展┊┊┊┊┊┊┊┊┊┊┊┊┊装┊┊┊┊┊订┊┊┊┊┊线┊┊┊┊┊┊┊┊┊┊┊┊┊Research for the Tourism Resource and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Karst Cave in Guizhou Province[Abstract] Karst cave, (also known as the cav)is a kind of important tourism resources, a very special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orpholog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olubility of the rock, so the rock and water are the conditions of the karst cave formation. Karst cave with its deep, illusory, mysterious characteristics have great attraction for tourists. Karst caves in guizhou province is a kind of common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bra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uizhou, are of great value,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uizhou karst culture. In guizhou karst caves in karst caves a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data collection development existence question, because most karst cav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mer does not have sufficient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lack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the most precious treasure underground resources by unprecedented destruction. Most karst caves are pur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ourism, tourism projects is single many caves in open soon soon enter the decline phase, the revisit rate is declining, the phenomenon of shorter life cycle. The cave resources advantage to economic advantage transform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cause the waste of resourc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of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proposals,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do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improve tourism facilities; Comprehensive, multi-channel financing; Must intensify propaganda, strengthen the joint to form a whole and regional tourism network system, intensify protection of caves from all aspects and so on.[Key words] Guizhou Province;Karst cave;Cave Tourism;Tourism development┊┊┊┊┊┊┊┊┊┊┊┊┊装┊┊┊┊┊订┊┊┊┊┊线┊┊┊┊┊┊┊┊┊┊┊┊┊目录引言 (1)一、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发展现状 (1)(一) 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现状 (1)(二) 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发展现状 (1)二、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价值分析 (2)(一) 历史与文化价值 (2)(二) 科研教育价值 (2)(三) 艺术观赏价值 (3)(四) 娱乐探险价值 (3)(五) 医疗保健价值 (4)(六) 其它利用价值 (4)三、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一) 地理区位不好,游客可进入性差 (4)(二) 盲目开发投资,竞争严重 (5)(三) 经济发展水平低,探测技术水平有限 (5)(四) 以自然观光为主,旅游项目单一 (5)(五) 旅游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环境的破坏严重 (6)1、对洞穴气温的影响 (6)2、对洞穴湿度的影响 (6)3、对洞穴CO₂含量的影响 (6)4、对洞穴风力的影响 (7)5、对洞穴生物的影响 (7)(六) 缺乏良好的保护意识和科学的保护措施 (7)四、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发展建议 (7)(一) 旅游资源整合与改善旅游设施 (8)(二) 讲究时序、地序和层序,发展时突出重点 (8)(三) 多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 (8)(四) 旅游项目开发由单纯观光型向参与型发展 (9)(五) 加大对旅游洞穴的保护力度 (9)1、调控湿度 (9)2、控制CO₂含量 (9)3、控制灯光 (9)4、处理灯光植物 (9)┊┊┊┊┊┊┊┊┊┊┊┊┊装┊┊┊┊┊订┊┊┊┊┊线┊┊┊┊┊┊┊┊┊┊┊┊┊5、景观破损重建 (10)(六) 提高旅游者、管理者环保意识,加强法规建设 (10)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装┊┊┊┊┊订┊┊┊┊┊线┊┊┊┊┊┊┊┊┊┊┊┊┊引言作为我国旅游特色之一的喀斯特洞穴旅游,在我国的旅游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于贵州喀斯特洞穴文化特征及旅游开发建议
关于贵州喀斯特洞穴文化特征及旅游开发建议论文关键词:喀斯特洞穴文化特征旅游开发论文摘要:喀斯特洞穴是一种旅游价值很高的资源,也是喀斯特地区一种遍在性资源,是贵州喀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其在开发前科学调查与研究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缺乏文化内涵,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所以大部分在开放不久后很快便进入衰落阶段,使得洞穴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始终无法向经济优势转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本文在对贵州洞穴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喀斯特洞穴文化的特征,并对其旅游开发提出建议。
多年来贵州作为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东亚片区的中心,虽然堪称“逢山必有洞”,但由于洞穴旅游开发水平较低,旅游开发主要以自然观光为主,开发前期科学调查与研究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等,使得大部分喀斯特旅游洞穴生命周期短,衰落快,始终无法让洞穴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究其原因,洞穴开发缺乏文化内涵是主要原因。
所以,挖掘喀斯特洞穴的文化内涵,构建喀斯特地区洞穴文化体系,把握喀斯特洞穴文化的特征,是喀斯特地区洞穴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的前提条件。
一、喀斯特洞穴文化及其特征1.洞穴文化洞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其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对溶洞的利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总和。
它包含三个方面:表层的物质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层的制度文化或行为文化。
”贵州的洞穴文化是发育在特殊地域由很多因素组成的一类独特的文化,包涵了史前山洞文化、民族洞葬文化、洞穴艺术文化洞穴宗教文化、洞穴建筑文化、洞穴军工文化、洞穴探险文化等方面。
2.洞穴文化的特征喀斯特洞穴文化的地域性。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淀积,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上凝聚形成的。
在文化中,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可以看到自然环境的痕迹(胡兆亮,2001)。
洞穴文化的产生有非常明确的地域范围,它的产生与喀斯特的分布有很大关系,与洞穴的分布更是直接相关,没有洞穴作为载体及生存的环境,洞穴文化就无从说起。
贵州旅游如何探索神秘的自然洞穴奇观
贵州旅游如何探索神秘的自然洞穴奇观贵州,这片充满神奇与魅力的土地,拥有着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洞穴奇观。
对于热爱探险和追求自然之美的游客来说,贵州的洞穴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目的地。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探索这些神秘的洞穴呢?在出发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了解贵州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所以要准备好适合潮湿环境的衣物和装备。
其次,对所要探索的洞穴进行详细的了解。
可以通过互联网、旅游书籍或者向当地的旅游部门咨询,获取关于洞穴的基本信息,如洞穴的位置、规模、难度级别以及是否需要特殊的许可等。
选择合适的时间前往也是至关重要的。
尽量避开雨季,因为在雨季,洞穴内可能会有积水,增加探索的难度和风险。
此外,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可能会导致游客过多,影响探索的体验,所以可以选择在非高峰时段前往。
当准备工作就绪,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的洞穴。
贵州有许多著名的洞穴,如织金洞、龙宫等。
织金洞被誉为“中国溶洞之王”,洞内景观琳琅满目,石笋、石柱、石幔等形态各异,令人目不暇接。
龙宫则以其丰富的地下河景观和独特的水上溶洞而闻名。
对于初次探索洞穴的游客,可以选择这些开发较为完善、安全设施齐全的洞穴。
而对于有一定经验和探险精神的游客,则可以考虑一些未被完全开发的洞穴,但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进行。
在探索洞穴的过程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一定要佩戴合适的装备,如头盔、头灯、防滑鞋等。
头盔可以保护头部免受掉落的石块伤害,头灯能提供照明,防滑鞋则能保证在湿滑的洞穴地面上行走的安全。
如果是深入洞穴探险,还需要携带绳索、安全带等专业装备。
同时,要遵循导游或专业人士的指导。
他们对洞穴的情况非常熟悉,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正确的引导。
在洞穴内不要随意触摸和破坏钟乳石等地质景观,这些都是经过漫长岁月形成的珍贵自然遗产。
探索洞穴时,还需要注意身体的状况。
由于洞穴内的空气流通相对较差,湿度较大,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
贵州亟需加强史前文化遗址保护
《中国国情国力》2020年第10期贵州亟需加强史前文化遗址保护◎陈政摘要:贵州史前文化洞穴遗址具有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初期等阶段的文化特征,为研究远古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和科学依据。
本文梳理了贵州史前文化洞穴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指出存在着资源破坏严重、利用形式单一、资金支持缺乏等问题,提出制定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保护宣传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贵州;史前文化洞穴遗址;保护与利用;建议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贵州处于高海拔、低纬度、温湿季风区和亚热带气候区,山地复杂多样,气候宜人,加之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众多天然洞穴,为以采集、狩猎为生的古人类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场所,具有丰富的史前文化洞穴遗址资源。
这些遗址特色突出,在国内同期文化遗址中独树一帜,富有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初期等阶段文化特点。
早期文化代表——黔西观音洞遗址,距今24万年左右,学术界视其为我国长江以南同期文化标杆,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的美誉。
中期文化代表——盘县大洞遗址,距今10万-20万年左右,文化材料丰富、新颖,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晚期文化代表——普定穿洞遗址,距今1.5万年左右,出土骨角器精致、类型多样,数量超出当时我国各地发现骨角器的总和;出土骨针体现遗址自身的特点与亮点,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出土两具较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在我国同期文化遗址中绝无仅有。
现状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是一个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山区省,石灰岩及碳酸盐岩石裸露面积占总体的70%左右,灰岩溶洞、岩厦、裂隙随处可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进了以洞穴遗址为主体的史前文化风貌的形成。
贵州史前文化洞穴遗址保护可分为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1996年国家公布的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贵州境内共有9处,其中有2处为史前文化遗址——普定穿洞遗址、盘县大洞遗址,它们分别于1988年、1996年被公布为第三批、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的新石器与飞虎山洞穴遗址
作者: 李衍垣
出版物刊名: 贵州社会科学
页码: 66-71页
主题词: 新石器时代文化;洞穴遗址;新石器文化;贵州高原;旧石器时代文化;旧石器文化;五十年代;考古工作;原始社会;原始文化
摘要: <正>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山区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层峦叠嶂,遍布炭酸盐类岩石。
在变幻奇特的溶洞中,先后发现了10多个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
这些洞穴的考察,对于贵州原始社会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里的问题是,贵州旧石器时代蕃衍的古人类,以后是否消声匿迹了呢?自五十年代初,我省征集到一批新石器以来,贵州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长期局限于实物标本的采集,对该时代文化的分布和。
洞穴人家的生活方式——对贵州省紫云县中洞苗族人家的调查
洞穴人家的生活方式——对贵州省紫云县中洞苗族人家的调
查
申雯清
【期刊名称】《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被誉为亚洲最后一个洞穴部落的中洞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本次调查主要
以居住在洞穴里的苗族人民的生计方式为切入点对中洞人家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
从中发现山地种植、山地养殖、旅游服务和外出务工是其基本的生计方式。
通过对其生计方式的调查还可窥见中洞人家不愿搬迁的真正原因,其间主要运用了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和问卷法,旨在对中洞的生计方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性描述并从中
发现新问题。
【总页数】15页(P48-62)
【作者】申雯清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4
【相关文献】
1.贵州省紫云县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调查分析
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状况研究——基于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村卫生室的调查
3.贵州省紫云县
农民工矽肺患病及死亡情况调查4.散杂居背景下苗族的人格结构分析——基于贵
州省大方县八堡彝族苗族乡的调查5.贵州省贫困地区医疗设备和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分析——以紫云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情教育中应重视贵州洞穴文化
作者:刘葵萍
来源:《科教创新》2012年第11期
摘要:贵州的岩溶洞穴里埋藏着第四纪以来的宝贵科学资料,它们在科学和学术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贵州省省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洞穴文化教育教学不失为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洞穴文化区域特色教学思考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尤其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自主而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整个课程体系更具开放性、知识性和专题性,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特点,在某一领域进行深人的学习,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吸取历史智慧,从而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贵州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碳酸盐类岩石的分布的面积达到13万公里,境内群山环抱、孤峰林立、奇异山洞星罗棋布,贵州的岩溶洞穴里埋藏着第四纪以来的宝贵科学资料,它们在科学和学术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洞穴文化教育教学不失为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早在距今为止的340年历史的明朝时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就己是贵州岩溶洞穴的第一个探究学者,其研究早于欧洲洞穴考察时间150多年。
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曾对贵州许多洞穴、地形、地貌、流水等自然现象作了细致精辟的描述,此后一些历史文人亦对贵州岩溶地形在诗词中有所描述。
贵州的洞穴文化与众不同,区域特点突出,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情况和理解接受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使课程富有更新的意义。
贵州洞穴文化教育教学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在洞穴中有大量的古人类化石。
洞穴是人类之家,洞穴是化石的堆藏所,洞穴是古文化的宝库。
据统计,从1977~1986年间,在省科委岩溶科研课题推动下,挖掘的10个洞穴中,7个山洞中寻找到古人类文化。
在贵州的洞穴中人类化石有桐梓人、水城人、兴义人、穿洞人、桃花洞人等。
古文化则有观音洞文化、硝灰洞文化、猫猫洞文化、穿洞化等。
以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南143公里的普定县以北6公里的穿洞(105°45?E 28°18?N)为例,该洞于1978年春末发现,1981年7月采集发掘,获得旧石器3000余件,骨器400余件,这样的遗地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中是罕见的。
不仅增加了我国古文化和人类化石的新地点,还丰富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宝库。
这些洞穴与众不同的是材料丰富而集中,种类齐全,每个遗址洞穴均可断代。
贵州有如此众多的洞穴遗址实乃极其少见。
其次,贵州洞穴文化还别具一格。
贵州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的文化独具特色,有着浓郁的区域性特点1)打片方法:以位于贵州省水城西北25公里处的水城硝灰洞
(105°56″E 26°24″N)为例,该洞于1971年发现,在硝灰洞遗址中发现的“锐棱撞击法”,与我国已发现的“锤击法”、“砸击法”、“碰战法”三种打片方法一起成为我国的四种原始工业方法。
2)石器的修理技术:早期石器加工是采用锤击法,向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修理;中期时石器加工主要向背面,刃缘承袭了陡向加工,增加了斜向修理;晚期则主要采用锐棱砸击法,第二步向破裂面进行石器加工,以猫猫洞为例,向破裂面加工的石器占全部工具的85%,锐棱砸击石片占79.5%,成为我国旧石器遗址中的唯一。
3)加工的石器很精致,特别是其中的单凸刃刮削器和尖状器,刃缘匀称、刃口薄锐、类型稳定、造型精美,其修理技术水平之高超,在我国华南找不出任何处相同的遗址或地点,只有在山西的蒲县,内蒙的清水河、准格尔旗等地出土的石器,才有相媲美的同类产品,但他们的方法多是砸击法,没有贵州的锐棱砸击法,因此,概括起来无论是类型、加工方式方法均具有区域性独特风格。
再者,以骨制工具来说,远古人类利用猝猎动物的骨酷、兽角制造出许多种类的工具。
1975年在位于贵阳西南351公里兴义的猫猫洞(105°E 25°12″N)遗址出土的6件骨器已相当于当时全国半个世纪数量的总和。
所有洞穴中发掘的青制工具类型别致、加工独特、精美鲜明,无论是膏桂、膏铲、骨针、骨叉都无与伦比。
此外,再从装饰品来看,我国山顶洞人使用的装饰品有钻孔石坠、石珠、兽牙、鱼骨、骨营等,极为丰富,山西峙峪遗址里仅有石坠,而贵州的洞穴中发现的装饰品除有相同的穿空兽牙外,还尚有穿空蚌壳、蜗牛等,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最后,贵州洞穴文化还为我国台湾省远古文化之源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台东县长滨乡樟原村附近的八仙姑洞穴群中找到的远古文化遗址一长滨文化"中的石片与贵州硝灰洞、猫猫洞、穿洞和桃花洞等遗址石片完全相同。
台湾省的"长滨文化"最老的距今5340年左右,贵州洞穴最晚的穿洞距今10000年左右,较老的猫猫洞距今14000年左右,硝灰洞距今52000年左右,这三个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的年代都比"长滨文化"要早,虽不说是“长滨文化”的直接祖先,可以说为寻找台湾省远古文化之源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尽管硝灰洞形成于距今5万年前,猫猫洞、穿洞均在距今1万年前,但还不是贵州最古老的原始文化,更古老的文化还埋藏在洞穴里,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在大面积分布着石灰岩的贵州,近年来在黔东、黔东北、黔西南的广大地域,迄今为止洞穴文化有所发现,但尚未进行科学发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洞穴文化教育教学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为弘扬贵州洞穴文化做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贵州《科技信息》1986第3期.
[2]曹泽田著.《贵州|洞穴考古概论》
[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