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尽情绽放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将德育理念
和原则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实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
的效果,还能够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德性。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通过语文教材来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是德育的有力润滑剂,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通过教材中学生易感
性的课文内容可以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中对生命、对真理、对美的内容,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教师可以在语文作业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内容,比如通过阅读的作业,要求学生体会社
会职业、是怎样需要好的德行来坚持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的真正含义,加强对德育教育的体会。
语文口语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让他们在
交流过程中学会尊重、爱护别人,并且不断增强自己的德性修养,从而实现将德育教育与
语文教学的融合。
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是学生理解、接受语文教育的关键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
引导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价值,从而积极的接受和阐述课文中的德
育内容,进一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传递德育理念,让学生
全面发展。
通过营造德性青春校园的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德性修养,进一步实现语文教
育与德育教育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受益终身。
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中
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中
曾新平
【期刊名称】《读写算(教研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挖掘的文化资源,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并在教学
中适时地、恰当地、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有用之材。
【总页数】2页(P205-206)
【作者】曾新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大湖中学广东河源 5171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
【相关文献】
1.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的沃土之上r——浅谈语文教学发挥德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2.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上
3.让德育之花盛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4.开在初中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之花5.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中学语文德育教育探究
242018.05[摘 要]人无德,不可立于世。
我简要论述了几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德育 中学语文 故事 写作 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只是帮助我们通往目的地的手段,而道德则是我们方向的指引,如果方向错了,掌握越多的知识,也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学校从来都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
当今社会存在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让人们重拾道德信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理应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而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的学科,自然责无旁贷。
本文谨分享几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在讲故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故事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吸引人的也不仅仅是故事本身的起承转合、离奇曲折,或者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纠葛。
一个好的故事是通过以上这些去传达正确的思想、情感,是用蕴含其中的强大的情感力量和精神力量去感染人、教育人。
我国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先生在颁奖礼上所做的演讲的题目就是“讲故事的人”。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要是一名合格的“讲故事的人”,在绘声绘色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对学生完成德育的教育。
比如,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这一课,毛泽东同志在文中高度肯定白求恩同志对于中国解放事业做出的学生发展指导Xueshengfazhanzhidao巨大贡献,热情赞扬了其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作为一个医生所具有的专业精神。
文章从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入手,使读者对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为全篇论述他的革命精神提出事实根据。
为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白求恩同志高尚的道德,从细节中去感受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教师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白求恩同志的小故事——在一次伏击战中,他来到离火线只有两三公里的手术室,一到那儿就开始为伤员动手术。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课程。
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班级教学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常规教育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系常规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德育渗透是在常规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语文教学的形式和方式来体现和展开德育的内容与目标。
因此,常规教育教学是德育渗透的基础,德育渗透是常规教育教学深度拓展和拓宽的关键和原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常规教育教学与德育渗透的良好衔接,才能达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升。
二、如何进行德育渗透1. 以班级文化为载体,营造和谐团队氛围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活动中所传递和营造的一种团队风气,它是班级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加强学生知情权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与团队沟通交流,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感知到美与善,养成自尊、自信、自爱和自醒的美好品德和良好习惯。
2. 以阅读教学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学生的生命线。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文艺名篇,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激发情感、提升素质。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让学生感知美、感悟善、领悟道德,渐渐积累良好品德与深厚文化底蕴,这对学生的德育素养提高具有极高的作用。
因此,阅读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
3. 以语文竞赛为手段,彰显学生个性小学语文竞赛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并开始肩负起竞争和贡献的双重使命。
竞赛中,学生要考验知识,但同时更要展示品德和个性。
语文竞赛可以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发扬学生自立、自主、自信、自律的积极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均衡发展。
4. 以讨论教学为平台,展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主题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文明修养和健康心理,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讲述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等。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故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长辈,培养孝敬师长的美德。
案例二:利用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欣赏诗词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教学《小时候的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时的快乐与美好,培养对纯真、快乐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些课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案例三: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事件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倡节约资源,保护自然。
在教学《一粒种子的力量》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美德,并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行为。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情感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及思考
闻乐 见的书信形式来 呈现。 事先 准备 了四个信封 , 每个信封 里
各 装一 个案例 , 分发 给 各小组 , 让他 们 代老师 回信释 解这些 困惑 , 这 极大地调 动 了学生 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 , 为小组合
播放《 众人划桨 开大船》 , 在极具感
染力 的歌 曲中 , 学生拼 图制作 本班的祝
( 1 ) 仅仅 依 靠 景海 鹏 、 刘 旺、 刘 洋 的个 人力量 , 能托起 “ 神九 ” 进驻天 宫吗 ?为 什么 ? ( 2 ) 脱离开 景海鹏 、 刘旺、 刘 洋 的
作探 究 解决 问题创 设 了浓厚 的课 堂 学
习氛围。然后引导各小组在规定时间
内对 书信 中的困惑进行争论 , 让不 同的 价值 观念相互 碰撞 , 激起个体 的内心价
愿树 , 带着 “ 我是集体 一员” 的强烈归属 感和 责任感 , 带 着对集体 的美好期待 和 祝愿 , 本课 落下 了帷幕 。
以初 中生逐 步扩展 的生活为基础 ,
“ 神 九” 三 人飞 行组享 受一 次美 妙惬 意 的太空之旅 , 然后 出示 参与“ 神九” 发射 的八 大系 统资 料 , 学生 进行 自主探 究 :
值冲突, 从 而产生 思想 学 , 课堂
设计力 求触 动学生 的心灵之弦 , 问题设
计力求缜密 、 高效, 富 有启迪性 , 这必 定
会 唤起 学生深层 的情感体验 , 开启学 生
个人 力量 , “ 神九 ” 问天任 务能取得 圆满
以此调动学 生思维 的积极性 , 引发
学 生对责任 的深层思考 , 体会 团结的重 要性, 同时 自然 引出本课主题—— 承担
的真 实事 例 , 设计了 四个 集体 利益与个 人利 益发生冲突 的情境 案例 , 以学生喜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教学中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教学中[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理想的人格、塑造良好的个性。
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德为素质之基,为人之本。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也是最永恒的话题。
德育作为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起着灵魂和核心的作用,是“照亮一切的光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那么,如何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这片沃土,让德育之花尽情地绽放呢?一、钻研教材,适时播洒德育之种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都能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那些课文无不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德育因素,使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得到心灵的净化、品德的教益、情操的陶冶。
如:《我们爱你啊——中国》、《九寨沟》、《庐山的云雾》这类课文,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风光秀丽,使学生不但受到美育熏陶及情操陶冶,而且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对祖国热爱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再如《军神》、《歌唱二小放牛郎》、《泸沟桥烽火》这类课文,讴歌革命前辈英勇顽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读为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愿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快乐校园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快乐校园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积极心态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一个快乐的校园里,让德育之花绽放,是每一位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德育之花在快乐校园中绽放。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让德育之花绽放的关键。
在快乐校园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涵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开展主题班会、举办德育教育活动、组织道德讲堂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品质。
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让他们做到知耻而后勇、知错能改,这样才能真正让德育之花在快乐校园中绽放。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让德育之花绽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快乐校园中,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载体,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学校应该以文化建设为龙头,以培育学生德行为宗旨,打造出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学生的德育道德素养得到了提升,他们在快乐校园中能够展现出更多的风采和潜力,让德育之花在校园中开出绚丽的花朵。
教师队伍建设也是让德育之花绽放的关键。
在快乐校园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过硬、道德情操过硬的教师队伍。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快乐校园中展现出自己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让德育之花在校园中不断地绽放。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让德育之花绽放的重要保障。
快乐校园的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德育指导、监督和督促的保障机制。
学校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德育评价和奖惩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样的体系中获得适当的引导和监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茁壮成长,最终让德育之花开遍整个校园。
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
”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现简单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德育“触”发点。
语文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它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情感“触”发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从而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1、识字、写字讲授中结合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渗透。
在传统的语文讲授中,很大一局部老师往往把识字讲授看着是老师在前面一遍一遍地教字,学生在上面一次又一次地读字、记字,把写字讲授看着是学生对着讲义一次又一次的抄字,老师只把学生看着是识字写字的“机器”,全然不顾学生自身的需求,不顾学生进修乐趣及能力的造就,只是一味地把这些字“灌”进学生的脑海中,违背了一般的教育讲授规律,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造就。
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形体优美,而且结构讲究对称又富于变化,同时寻求严整又不失灵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因此,在识字、写字讲授中,我们可以结合汉字本身的笔画、结构和形体等特点渗透德育,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所学汉字的特点,再让其在讨论交换中分析这些汉字与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讲授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笔画、结构等,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连合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德育之花绽放语文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之花绽放语文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布时间:2021-03-18T14:05:25.1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作者:陈伟才[导读] 初中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既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陈伟才广东省德庆县凤村中学广东省肇庆市 526637摘要初中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既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有蕴含的许多做人的道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载体之一。
身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德育教育,力求德育与语文教学同步发展,在语文课堂绽放德育之花。
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语文学科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升华学生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正确认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将学科教育作为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促进德育教育的深化改革。
在语文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引导学生用理性的观点去看待德育问题,加强自律性,自觉地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塑造。
以讲解鲁迅先生的小说为例,有的教师放弃文学本质,作为政治例文来讲解;有的教师生搬硬套,将书中人物硬搬到现实社会当中,阶级观点浓厚,将负面人数讲述成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讽刺,讲解过于僵化、主观。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避免这种讲述方式的使用,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通过师生探讨与合作的方式,共同关注德育问题,从而获得最佳德育教育效果。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语文教材本文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教材中的课文无一不是经过了专家的精心筛选,蕴含思想积极健康向上,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有孝老敬亲的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
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把德育思想系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例如树立民族自豪感、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道德思想的传播。
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场所应放在课堂教育上。
(1)充分讲究情感调动。
小学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加入知识背景的情感资料,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叙述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小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热爱祖国的课程中,可先在班内插上小红旗,同时播放歌颂祖国的相关乐曲,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小学生更能深刻的了解热爱祖国的教育意义。
(2)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
这个先进人物可以是文中的大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先进表演者。
日常事务中的德育,更便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
比如有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
老师可以号召同学们学习这位同学从不赔钱的精神。
(3)小学教师讲解课文要细致、全面、多方面。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对一些事件的看法还没有形成,所以不能轻易理解和掌握课文。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传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解释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意思,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基础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
2.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小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第二场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道德熏陶。
做好小学生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课外活动针对性表现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尚未成熟的自我思维,善于模仿他人的特点,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寻找一些正面人物作为榜样,鼓励小学生学习。
比如课外活动的分层次表现:老师讲完了课堂上关于助人为乐的课文体裁后,在接下来的课外语文活动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和孤寡老人聊天,讲笑话。
这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理解做人的意义。
3.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其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语文课堂应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应注重情感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自古以来对为人师者职责的最好诠释,也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人的优良品性。
语文课堂,就是和学生一起在美文中徜徉,玩味古今中外名人先哲的思想、智慧和情感,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穷尽一生追逐“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之目的。
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美文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成长为知识渊博、身心健康、志存高远、情趣高尚的人。
何谓“情感”?“情感”即一个人当前面临的事物常常与自己已形成的思想意识(包括需要、态度、观念、信念、习惯等)之间发生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切身体验或反映。
“情感”是一种态度体验。
它的核心意义是作为一种心理过程,这种过程是反映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
同时,个体通过反映客观事物与人自己需要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态度体验而形成自己的各种特征,如态度、价值观、意志品质等。
研究表明,情感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态度,称情感态度。
作为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发展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借用网络信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爱国情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就有机会对其进行品德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我常利用“激趣”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一次语文课堂上,我结合网上的一些关于汉语学习的相关信息,给学生谈起当今世界学习汉语的现状。
“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超过2500万,35个国家的87个城市设有140个汉语水平考点,已有33万外国人参加此项考试。
在2008年我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中,有6万人专门学汉语。
而今,孔子学说已经走向五大洲,我国已与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23个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韩国未来3年内将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日本和法国都有400多所中学开有汉语课……”当时,学生们认真地听着,有些学生似有所悟,频频点头。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
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
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
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例如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
《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
《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创作心态。
课堂应该充满生命活力
六、活力课堂推动分享
活力课堂要努力分享学生独特的见解、思考的过程、成长的体验、 思想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分享,相互分享,在分享中培养团队精 神,分享成长的智慧。
一、活力课堂必须进行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的意义
学情分析不仅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实现由教向学的转换,也决定着 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实现多元化、个性化。
美国学者费朗斯·富勒等人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任前关注阶段、 早期求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等四个阶段。 只有当教师发展到关注学生阶段,把学生作为关注的中心,关注学 生的学习、需要、情感等因素,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 实现成长时.教师的专业水平才算是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一、活力课堂必须进行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的意义
学情分析不仅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实现由教向学的转换,也决定着 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实现多元化、个性化。
第三,学情分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 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 “关于学生的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学生“三动三问三会”指动脑想、动嘴讲、动手练;问自己、 问同学、问教师;会思考、会表达、会实践。
教师“三动三问三善”指课堂生动、学生调动、师生互动;提 问有序、设问启思、解问易懂;善于观察、善于沟通、善于反馈。
二、活力课堂讲究互动
(二)、“个性、互动”。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
第一,克服形式上的互动,减少垄断式的互动。 第二,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 第三,尊重学生,关注学习体验。 第四,实现开放式课堂、开放式教学。 第五,教与学动态发展评价的原则。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悄然绽放
小 学 生 的心智 还 不 成熟 ,他们
对 于 社 会 事 物 的认 识 还 不 够透 彻 ,
孩子 们 积极 主 动地 去探 寻 知识 , 自 愿 自觉 地受 到 感情 陶 冶 ,不知 不 觉
与社会 生 活联 系 不够 紧 密 ,辨 别是 非 能力 有 限 ,因 而教 材 文本 成 为 了
化地 培 养 了高 尚情 操 ,从 而进 一 步
地 再现 出来 ,使学 生 有 身临 其 境 之 感 ,真 切地 感 受 到课 文所 要 表 达 的
真 挚情 感 。课 堂教 学 要 注重 情感 熏 陶法 。这就 要 求教 师 在讲 授 课 文 的
提 高 了 自身 的 思 想 觉 悟 和 道 德 品 质 。 例 如 ,学 习 《 你 一 定 会 听 见 的》 这 篇课 文 前 ,我 在 网上搜 集 了 大量 课件 ,根据 教 学 实际 和学 生 情 况加 以修 改 整合 。上课 伊 始 ,我 打
… …
切 结合 起来 ,德育 教 学便 如 春风 化 雨 般潜 移 默化 ,德 育 之 花在 学 生 中 也 悄然 开放 。
总 之 ,小 学语 文 学科 作 为 一 门 具 有 强 烈 思 想 性 、工具 性 的学 科 , 不 仅可 以为学 生传 授 知识 ,更 可 以
兼 顾 到一 些思 想 道德 品 质方 面 的 教
2 0 1 4. O 3文 学 麓 育
...
.....
...
....
厂
让德 育之 花在 语文课 堂悄然绽放
内容摘 要 : “ 文 以载道 ,德 以载人” ,语 文学科是传情达 意的工具 ,而语文教材就是 我们挖掘 德育教 育 内涵 的主要 阵地 ,如何在语文课 堂上渗透德 育教 育是 本文介绍的重点。
让德育之花绽放语文课堂
让德育之花绽放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
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教育,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
如何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现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1.知、情、美合一,德育熏陶。
教书是为了育人,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真诚善良美好的人,即发展人性中的真善美,抑制人性中的假恶丑。
为此,我认真分析现行教材的特点,以现行教材为载体,在上课中注意采用知、情、美合一的授课结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树立远大的理想。
比如我上《荷塘月色》时,明确地向学生提出,为写景而写景的作品是少有的,它们大都寄托着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描写荷塘与月色之美是表,而阐发他对现实不满和忧愁才是里。
为加深学生对这一特殊心境的理解,就引导学生吟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的这首词的景色虽然静美,但情绪却是苦涩的;词的气氛虽宁静,但内心却极不平静——精忠报国一片心,却屡遭排挤、打击。
可见,词人半夜出游,哪里是在欣赏大自然的静谧呢?借景遣愁,以求解脱罢了。
两位作者,一位古人,一位今人,其作品的风格又大相径庭,然而在他们的心弦里却共同缠绕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情感。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发表时间:2020-12-10T12:11:46.32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5期作者:刘碧海[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小学教学中也在进行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刘碧海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新寮镇田头小学,广东湛江524134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小学教学中也在进行对传统教学的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个人素养的教育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宗旨,也是教师们对学生教育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格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养成。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德育体系,需要语文教师采用创新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身养成道德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教学情境引言:在小学教育进程中,语文教学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学科,语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还能够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学内容,学生的道德品格在小学阶段处于萌芽时期,培养完善的学生道德素质会对将来人格塑造提供帮助。
立德树人是德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指示方向,通过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塑造学生正向道德价值观,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体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需要教师创新性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情境、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多媒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水平,并将道德素养潜移默化到家庭教育中。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越来越枯燥,文化知识都是单向灌输在学生头脑中,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为了课程考试成绩,生搬硬套教学知识,让学生形成了固定的阅读理解方式,对于德育教育的成果却极其漠视。
这不仅仅是学校教学方面的缺失,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德育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学校课堂中,语文教师缺乏家庭与课堂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的思维。
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
. A雄ll雨来R》i一gh课t教s 学R中es,e教r师ve可d以.创设如下情境:在抗日
战争时期,有无数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机智勇 敢,有真挚的爱国情怀,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雨来这位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教 师要用语言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深度思 考,让他们“咀嚼”重点词句,感受小英雄雨来的形象。 教师还可以借助提问,引导学生探知和感受人物形 象,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輨 輮 訝 2021 年 8 月·第 23 期 (总第 687 期)
在精神。对此,教师要细化教学内容,在关键处深研内 容,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教师要紧扣题目,抓 住“题眼”进行分析,探索文章主旨。学生通过研读题 目能了解文本主题,引发强烈的阅读期待。如在《传统 节日》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如下导入:我国有 56 个民族,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汉族有哪 些节日?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特有节日?你了解火把 节吗?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火把节,让学生体会 彝族人民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美德。教师要着眼于 题目,引导学生探寻主题,让学生循着思路理解文本 内容、把握文本脉络。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学生通 过阅读文本语言可以感知人物的思想。因此,学生要 学会读懂词句、读透内容,把握文章的要点。如学习 《军神》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读刘伯承做手 术的过程,抓住“紧紧”“崭新”“抓破”等关键词,想象 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品读“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 下” “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以及沃克医生对 刘伯承的评价。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刘伯承巨大的 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课文中英雄人物的事迹及其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能带给学生榜样的力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英 雄人物的精神,让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尽情绽放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提升人格魅力的根本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特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形成均有重要影响。
因此,利用语文课堂实施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笔者作者对此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
为了使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转化成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知识,教师除了要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之外,还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预设一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境,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知识与才能。
一、在导入新课中开启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颇有一番道理,它告诉了我们应把好教学第一关。
对此,我们不妨大肆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
因此,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
如:在《颐和园》一文教学中,不妨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提问:“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
自豪,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在探究新知中渗透德育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
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小伙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这时,安东走到玛莎跟前,什么也没说,把夹着黄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把大一点儿的放到玛莎手里,说:‘赶快吃吧。
’”教师在教学这里时,应引导学生多读,且精读,把它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从而才能让学生了解安东那种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
(3)在重点词、句的讲解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
(4)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
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
再配之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
三、在反馈训练中强化教育
课堂练习能巩固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形成学生能力。
在反馈练习中我们可从抓住训练重点,在突破难点上下苦功夫,巧功夫,恰到好处的渗透德育。
如:在《好孩子》一文教学中,我在课堂巩固训练中实施了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分角色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并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就在表演中得到了升华,从而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认识到了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好行为、好品质,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京京做一个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谋利益的好孩子。
四、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
语文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依据。
对此,我们应在全课总结、延伸学习内容的时刻,巧妙地渗透总结性的德育教育。
如:在《一张珍贵的照片》一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小结,让学生知道周总理在困难时期深入农村,在让小花带路和桂花家做客的两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对农民的疾苦非常关心,从而引申教育孩子要学习周总理,做一个性格温和,品质优秀的人。
五、在学生习作中诱导德育
新课程教学建议对写作提出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
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可见学生习作要融进学生生活,与学生的行为习惯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写作感知做人道理,学会做人。
去年元旦前夕,我给学生留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元旦回家过节,一家人团聚吃饭时,你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盛饭、夹菜,看看他们有什么表现,你当时有什么感受,然后写在日记本上。
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是元旦节,妈妈为我们一家准备一顿丰盛的佳肴。
开饭了,一家人围坐一团,我先给他们发餐具,然后给爸妈盛饭,把他们俩爱吃的菜夹到他们的碗里,这时妈妈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说:“新年有新事,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的小皇帝懂得孝敬父母了。
”……一向都由父母侍奉的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
我想:妈妈为了供我上学,辛勤地工作,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活,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妈妈,帮妈妈做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
还有一位同学写道:……我给奶奶盛饭,爸爸却不高兴地说:“你自己盛给你自己吧,奶奶会自己盛饭,用不着你多此一举。
”听了,我满脸的笑容消失了。
心里想:难道我这样做错了吗?孝敬老人应从小事做起……。
由此可见,习作可以引
导学生如何做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传统美德。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特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立足课堂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祖国的明天才会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 王文霞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中小学电教:下》2012年第2期
2. 樊丽琴小学语文教学应加旨德育渗透《山西教育》2012年第3期
3. 王蕾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