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验之花在科学课堂中绽放
浇开艳丽“陶”花 让花香浸润科学课堂
![浇开艳丽“陶”花 让花香浸润科学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aafe8657e21af45b307a8f3.png)
浇开艳丽“陶”花让花香浸润科学课堂【关键字】生活;兴趣;探究;创新;应用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他的理念犹如一朵美丽的花,需要我们用心的灌浇才能让花香浸润我们的科学课堂。
那么怎么样在科学课堂中浇灌出“陶”花呢,就必须让生活走进科学,让科学扎根于生活。
1 走进生活,激发兴趣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
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
例如:春天到了,带幼儿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感受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去观察绽放的新绿、鲜艳的野花;秋天,带幼儿欣赏大雁南飞,落叶飘舞,去观察叶子的颜色和大小的不同。
散步时,也可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或用双臂合抱等方法来比较树的粗细和高矮……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学的素材,都可以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其次,我们还要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来作为科学教育内容进行研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科学的有趣和奇妙,真正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一次课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把自己家里带来的薯片筒、纸杯、茶叶筒、皮球等等,放在地上滚来滚去地玩儿,还有些幼儿互相比赛,有的说:“看,我的皮球比你的纸杯滚得快!”有的说:“我的这个还会转圈圈呢!”看见他们玩得兴高采烈,对“滚动”有浓厚的兴趣,于是设计《有趣的滚动》这一科学活动。
2 观察生活,引导探究科学探究离不开观察,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
因此我们应秉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搜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让幼儿观察、探究并发现秘密,真切地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让创新之花永绽放
![让创新之花永绽放](https://img.taocdn.com/s3/m/0c61fde0e009581b6bd9eb34.png)
语义 课堂上 ,老 师为 了追求表面 上的热 闹效应 ,利用 多媒体制作 大 量精 美的动画 、图片 、视频 、音 乐,学生 的注意力完 全被吸 引到 课 什… 真 I的语 言文字 的听、说 、读 、写训练 时间被挤 占了 。 L F i忌 “ 画蛇添 足 ” 。运用 信 息技 术是 以提 高课 堂 教学 效果 , 实施 教学 过程 最优 化 为 目的 的 ,因此 必须 在设 计教 学方 案 时,根 据 教材 内容 和 教 学 目标 ,合 理 选 择 教 学 媒 体和 信 息 技 术 手段 , 能有 效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效率 。而 在 一 些语 文 课 上 ,教 师为 了体 现现 代 教育 技术 的运 用 ,在 课件 制作 时无 的放 矢 ,把课 文 内容 、课后 词 语 、课后 习题 等 都录入 课件 ,课 堂上 , 学 生完 全丢 弃 了课 木 ,也儿 乎看 不 到老 师 的板书 。这 样 的信息 技 术 使用就 失去 了它应 有 的价值 和作 用 。 二 、恰 当地运 用信 息技 术 信息 技术 作 为一 种 教学 手段 ,在 语 文课 堂教 学 中只 能起到辅 一 助和 促进 作用 ,冈此 ,我 们在 使 用信 息技 术 时 ,应 遵循 适 时、适 度 、适量 的原则 。下面笔者 从几个方 面谈一下 自己的实 践体 会。 1 切 入时 设疑激 趣 . 兴趣 是调 动 学 生 积 极 思 维 、 探 求 知识 的 内在 动 力 。 夸 美纽 斯认 为 :兴 趣 是 创 造 ‘ 个快 乐和 光 明 的教 学环 境 的重 要 途 径之 而 多媒体 就 能在 直观 、形 象 、生 动 的画面 和轻 松 的音乐 所造 成 的氛 阁中激 起 学生 学 习的兴 趣 。如 教学 《 游到 了纸 上 》,在 鱼 课堂 的开 始 ,我先 以动 向 形式 出现 话题 :动 画 中 ,几 条鱼 在 水里 欢 快地 游着 ,游 着游 着 ,竞 游上 一 张 白纸 。这 时 ,画面打 出课 题 《 游 到 了纸 上》 。动 画 中 , 生动 的画 面 再 配 以有 趣 的音 鱼 乐 ,一 下子 吸 引学 生 的注 意 力 了 。这 时 ,我 便 向学生 宣布 : “ 今 了。 天 ,我 们学 习 一篇 新 的课文— — 《 游 到 了纸上 》 。 ”同学们 都 鱼 二忌 “ 本 逐 末 ” 。 阅读 ,倾 听 ,感 悟 , 揣摩 ,积 累 ,表 表现 出极人 的兴 趣 。读题 后 ,我 问学 生 : “ 舍 你想
让探究之花在科学课堂绽放——如何切实有效地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让探究之花在科学课堂绽放——如何切实有效地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探究式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a6cb77eb524de518964b7d1f.png)
2 提供材料 , 引发猜想 。 让学 生敢 于探究 科学课是一 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我们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 亲历科 学探究 的过程 , 而教师提供合适 的有结构 的探究材料无疑 是 学生进行探究学 习的基 础和关键 。[ 4 1 “ 所谓 有结构 的材料 ” 就 , 是教师精一 设计 的、 t L , 有着 丰富内在联系 的典型 的教学材料组合 。 这种材料 的组合 , 既要揭示 与教 学 内容有关 的一 系列现象 , 体现 教材的科学性 , 又要符合学 生年龄特征和认知 规律 , 近学生 的 贴 日常生活 , 还应从趣味性 、 基础性 、 实践性原则 出发 , 同时要尽量
条、 玻璃块 、 砖块 、 条状 石块 、 片等 )把它们 同时放 在 了有颜 色 竹 , 的水 中静 置几分钟 , 励学生观察细微 变化。终于三分钟后 , 鼓 当
孩 子们发现 水往布条 、 生纸 、 卫 木条 、 块 、 砖 条状石块 、 片上爬 竹
热情 和坚强 的意志参 与探究 。我们 面临 的学生年 龄小 , 他们好 动、 好奇 , 形象思维 占主要 地位 , 易于直接或间接地被 客观事物或
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 的主要途径 。 “ 探究式教学 ” 作为
小 学科 学课 的一 种教学 方式 , 在世 界很 多教 育成 功国家倍受 推 崇 。事实上 学生 的主动精神 、 创新精 神 、 实践能力 、 个性潜能的充
分 发挥 , 更多的是通过学生 自己的探究和体验 得来 的 , 如果 得不 到正确教育 引导 , 将会泯பைடு நூலகம் 孩子心 中的求 知欲望 , 去激 发孩子 失
放在水里 , 随即放上几片绿叶 , 大家认真观察现象 ,咦 , 让 “ 纸花 怎 么 开了? 再让大家说一说 纸花开的过程 , ” 学生说 : 水顺着花瓣 往 上爬 时花就 开 了。 “ 们愿意让 自己的花开放 吗? 教 师问 。 愿 ”你 ” “
让探究之花在科学课堂绽放——如何切实有效地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让探究之花在科学课堂绽放——如何切实有效地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探究式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c98ce23fa32d7375a41780b3.png)
动 眼t 一看 ” 多 动脑 ・ 一 想 ” 多 动 口“ 一 说 ” 多动 手 “ 一做 ” 让 学 生 勇 于 探 究、 于 探 究、 于 探 究 、 于 探 ・ 看 , ・ 想 , 说 , 做 , 敢 善 乐 究 、 于探 究 , 探 究 之 花 在科 学课 堂美 丽 绽 放 。 勤 让
科学 的主要 途径 “ 探究 式 教学 ” 作为 小学 科学 课 的
一
事物或 问题要 能 引起学 生 的兴趣 .这样 才能 使学 生 的思 维 尽 快 地 集 中到要 探 究 要 解 决 的 事 物或 问题
上 . 人到探 究活 动 中。 投
种 教学方 式 , 在世 界很 多教 育成 功 国家倍受 推崇
探 究为 主的学 习活动 , 发展 学生 对科 学本 质 的理 解 .
例如 , 在教学 《 细现象 》 毛 一课 前 , 我让学 生带 来
了手 工课 上 做 的纸 花 , 花 五 颜六 色 , 态 各 异 。 纸 形 我
从学 生桌 上拿起 了一 朵含苞 欲放 的纸荷 花 。 问大 家 :
习和生 活打好 基础 。 以下就科 学教 学 中如何 引导学 生 进行 有效探 究谈谈 自己 的探 索 和实践 。
的科 学 巨人 . 其思 维模式 是很 有创新 的。 成 功的关 其 键是 在于从 小能培 养正 确 的科 学态 度 、 学精 神 、 科 科 学兴趣 、 学方法 。 科 培养 学生 的“ 学素养 ” 素质教 科 是
— —
如 何切 实 有 效地 在 小 学科 学课 中进 行 探 究 式 学 习 唐 勇高 - , 冯 霞
第02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02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9d1e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f.png)
第02讲辨析并修改病句(基础题和拔高题)(2022新高考2卷)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公里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携手开讲,在近一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在现场演示,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向全球同步直播此次“天宫课堂”。
抛出去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降坠落,而是给人以沿着直线匀速运动的感觉,植物油与水在小瓶中混合后,不能自然分离,而用绳子拴住瓶子甩上一阵后,水与油成功分离……第三次“天宫课堂”这些①的瞬间启发很多学生不断思考、回味,兴趣盎然地追寻背后的科学道理。
“天宫课堂”开始于2013年6月20日。
彼时,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同伴的配合下,华丽转身为② 的科学课教师,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并和地面的学生进行了③ 的天地互动交流。
此后又于2021年和今年两度开课,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新高考I卷)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让生活之花在科学课堂上灿烂绽放
![让生活之花在科学课堂上灿烂绽放](https://img.taocdn.com/s3/m/c02c406c168884868762d64e.png)
让生活之花在科学课堂上灿烂绽放摘要生活是科学的本源与归宿。
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之中,是《科学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突出特点。
如何让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结合教材特点和《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科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主张,他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可见,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和动力。
因此我认为科学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经历“生活——科学——生活”这样一个科学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好生活这个大舞台,开展好科学教学。
一、内容来源生活,感受科学之宽我们不能呆板地把教学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应该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领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把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让教学内容更具体、更鲜活。
如:教学《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时,我发现教材只有几个问题和几幅图片,内容非常简单空洞。
要想让教学内容显得丰满而又形象,除了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别无他法。
于是,我在课前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交谈、上网等)去收集与“我是怎样出生的”有关的资料。
通过汇报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自己从父母交谈中了解到的自己出生和成长的情况,了解人类繁衍的浅显知识,拓宽教材的内容。
而在了解胎儿在子宫里的生长过程这一部分内容时,课文以五幅图片展现了胎儿在各个时期的生长情况显得比较抽象。
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从网上下载的“关于胎儿形成过程”的视频播放给孩子们看。
整个视频用了5分钟的时间把胎儿形成的整个过程,尤其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很清楚的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人的繁殖过程有正确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开放了科学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又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
《走进科学课》科学万花筒
![《走进科学课》科学万花筒](https://img.taocdn.com/s3/m/14ef443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02.png)
《走进科学课》科学万花筒科学,这个充满神秘和奇迹的领域,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人的探索和追求。
而科学课,就像是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进那无尽的知识宝库。
当我们踏入科学课的课堂,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乐园。
在这里,我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索者。
每一个实验、每一个问题、每一次讨论,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着我们对未知世界的认知。
科学课的魅力之一,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现象。
还记得那个简单却又神奇的电路实验吗?当我们将电池、导线、灯泡连接起来,看着灯泡瞬间亮起,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是对电流流动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理解。
通过亲手操作,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明白了那些看似复杂的原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科学课也注重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一片树叶的纹理、一只昆虫的形态、一颗星星的闪烁,都可能隐藏着无尽的科学奥秘。
老师会引导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平常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让我们学会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世界的微妙之处。
比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种子是如何破土而出,幼苗是怎样逐渐长大,花朵又是如何绽放。
这种细致的观察让我们对生命的奇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科学课还鼓励我们提出问题和假设。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这些看似天真的问题,却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老师会鼓励我们大胆地思考,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实验和研究去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依赖书本和老师的答案。
在科学课上,小组合作也是常见的学习方式。
同学们一起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共同为解决问题而努力。
这种合作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还让我们从同伴那里学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
科学课还会让我们了解到科学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高科技创新,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每一个科学成就的背后都有着无数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精神。
让创新之花在数学课堂上更加夺目
![让创新之花在数学课堂上更加夺目](https://img.taocdn.com/s3/m/5234166225c52cc58bd6be50.png)
让创新之花在数学课堂上更加夺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呼声。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那么,到底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浅谈一下拙见。
一、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数学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
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⒈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⒉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二、优化操作过程,促进学生创新习惯的养成1.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
”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是儿童的天性。
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 48可以看作20×50进行估算,一位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呢?”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争论,最后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花开放》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花开放》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4ff18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d.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花开放》含反思一、教学内容《纸花开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科学》,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探索纸花在水中开放的现象,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吸水性与展开性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花在水中的开放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纸花在水中开放的原因。
重点:观察纸花在水中开放的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花样品、水、盆子、计时器。
学具:剪刀、彩纸、胶棒、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制作纸花(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使用剪刀、彩纸、胶棒等材料制作纸花。
3. 纸花实验(10分钟)(2)记录纸花开放的时间,讨论纸花开放的原因。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幼儿理解纸花开放的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纸花,观察并记录纸花的开放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纸花开放实验材料:彩纸、水、盆子、剪刀、胶棒过程:制作纸花→放入水中→观察变化2. 纸花开放原因吸水性:纸花吸收水分后,花瓣展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纸花,观察并记录其在水中的开放过程。
2. 答案:(1)制作纸花:按照课堂上所学的方法制作纸花。
(2)观察记录:将纸花放入水中,记录纸花开放的时间及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纸花在水中的开放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要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纸张制作纸花,观察其吸水性和展开性的差异。
(2)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吸水性强的物品,如棉花、海绵等,了解它们的吸水原理。
在"做"中学习,让快乐走进科学课堂
![在"做"中学习,让快乐走进科学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a7c83324647d27284b73514a.png)
发他们的好奇心 , 培养他们对科学 的兴趣
和求知欲 , 引领 他 们 学 习与 周 围世 界 有 关
然 ,学生能在一个特殊的快乐课堂 中学会 主动观察、 主动思考 ,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
立思考 的能 力,不断挖掘 学生 的学 习潜 力。 游戏活动一般有 比赛、 表演、 角色扮演
二、 搬 课 堂 至 大 自然 , 让 学 生 从 生 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 我 们 不 能 只 重 视
课堂 。 《 小学科和环境 , 使 学生在学 身的探 索乐趣 、 良好的思维 习惯 和初步的
习中体验科学 的魅 力和乐趣 : 培 养学生终 中感 受 科 学
7 【 ) 豳鳓
L I H U A J I A O Y U
在“ 做’ ’ 中学 习 , 让快 乐走进 科 学课 堂
豳山西省祁县北谷丰小学 岳 宝
摘要: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 创造思维 , 收到了最好 的教学效果 。又如 质的主阵地 , 我们要在教学 中不断潜移默 教学《 变色 花》 时, 简便易行的喷洒 紫甘蓝 化地在 学生心灵上 播撒科 学和创 新的种 水使抹上 白醋的花瓣变红 , 使 抹上碱水 叶
子 。教 师 要 让 课 堂 活 跃 起 来 ,让 学 生 在 “ 做” 中学 。 关键 词 : 科 学课 堂 小 学生 “ 做” 中学 由学 生邀 请 家长 帮 忙 。例 如 , 在 教 学 六 年
级( 上) 第 6课《 生活中的真菌》 时, 提到食 用真 菌——银耳 、 灵 芝、 香菇 、 竹荪 、 金 针 么办呢7借助学生力量 , 效 果很好。所 以, 我们平时要懂得借 助外 界力量 , 发挥集体
学, 可 以 激 发 学 生 学 习科 学 的 兴 趣 , 帮 助 学生形成概 念 , 获得知识和 技能 , 培 养 观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精选8篇)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45b84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8.png)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篇1活动目标1、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1、绘图纸、手工纸制作花苞图示各一张,实验步骤规则图示,绘图纸、彩色手工纸、小花若干。
2、毛巾、装有水的水盆若干(分组摆放)。
重、难点重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难点: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探索兴趣。
(1)教师出示一张绘图纸,再出示花苞制作步骤图,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认识。
(2)教师示范讲解花苞制作方法:将每个花瓣都向中心折,压平,即做成花苞。
(3)教师提问:将花苞放在水里会怎样呢?请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4)观看实验规则图示,明确操作步骤方法。
实验规则图示:①每一名幼儿拿一朵纸花;②制作成花苞,放在水里;③不能用手碰。
2、操作感知,交流讨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试验情况。
(花瓣撑开,纸花绽放)(3)教师提问:为什么花苞放在水里会慢慢撑开?(4)小结:原来水跑到纸宝宝的身体里去了,花瓣就撑开了,这是因为水有吸水性3、对比实验结果,经验提升。
(1)教师出示手工纸制作花苞图示,请幼儿看看、说说。
(2)将不同的纸花放进水中进行观察,引导孩子发现会有点什么变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师幼一起修改实验规则。
修改为:①每名幼儿拿一朵手工纸花和一朵绘画纸花;②制作成花苞,放在水里;③不能用手碰;④两朵花同时放在水里。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验证实验结果,修正部分幼儿错误的预测结果。
4、提出新问题,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出新问题,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制作成花苞,放入水里,他们的开花速度会怎样呢?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操作实验。
让思维之花在科学活动中绽放——例谈课堂活动中的思维培养
![让思维之花在科学活动中绽放——例谈课堂活动中的思维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39deb004a7302768e993972.png)
2 0 1 3 - 0 5
让 维之 花在科 学话动 中绽放
— —
例 谈课堂活动中的思维培 养
文/ 汤丽芩
摘
要: 在科学课堂上, 让学生分 组实验 , 能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 提 高其 动手能力。锻 炼学 生的思维, 从而提 高课 堂效率。
关键 词 : 思维 ; 分组 实验 ; 课 堂效率
生 在活动的过程 中往往忙 于弄清各种不 同仪器 的操作注意事项 ,: 易被打断而显得凌乱。 如果我们能挖掘整合实验 , 将 同一器材 的作 : 用完全得 以发挥 , 就 能让课堂活动 中思维更专 注。
例: ( 浙教 版) 声音 的产生和传播活动 课本 实验 : 一
将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 中, 说 出你的感受。( 手 受到 一个向上 矿泉水瓶被压入 的过程 中, 随着深度的增加 , 你 的感受有什 么
声音的传播 : ( 1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两张桌子分别靠 紧和 : 物体 的重力 。
( 2 ) 声音是 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的。水槽 中加水 , 然后用铅笔轻触水 : 向上的力 的时候 , 拉力会减小 。
面观察 ; 蜡烛放在喇叭前 观察烛焰 的变化实验。
改进 : 实验一 : 打开 电铃 , 用手指尖触碰铃壳 , 感觉到铃壳在
实验三 : 把 土电话的一端罩住铃壳 , 另一端 紧贴着 耳朵 , 能否 : 乓球上 系一根 细线 , 然后悬挂一 个小石块 , 放入水中 , 我们可 以观
听到铃声 , 另一位学生捏着棉线 , 铃声能否听清 。该实验说 - 察到乒乓球将石块 向上拉 , 证 明浮力 的方向是向上的 , 是不是一定
一
,:
将钩码慢慢浸入水中 , 弹簧测 力计读数逐渐减小 , 说 明钩码受
小学科学教案:实践探究式教学法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教案:实践探究式教学法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68fe9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c.png)
小学科学教案:实践探究式教学法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引言科学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实践探究式教学法逐渐受到重视并应用于科学课堂中。
本文将讨论实践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并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实施教案的建议。
什么是实践探究式教学法?实践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
它起源于约翰·杜威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观察、实验、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和探究,学生可以主动地构建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探究式教学法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科学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流失。
而实践探究式教学法则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的方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做实验、观察现象,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求知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学科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教师的教导,而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而实践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际操作收集数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来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过程,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实践探究式教学法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主题和实践任务在应用实践探究式教学法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和实践任务。
三年级下人教版第四单元作文玫瑰花实验
![三年级下人教版第四单元作文玫瑰花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4ee790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f.png)
三年级下人教版第四单元作文玫瑰花实验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玫瑰花实验》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小的三年级学生。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就是种植玫瑰花的实验。
上个月,我们班老师宣布说要进行一次室内实验,让我们充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我们班同学们无比兴奋,因为这个实验听起来太酷了!老师说我们要种植一种非常漂亮的花朵——玫瑰花。
第二天,老师带来了四棵小小的玫瑰花苗,每个小组一棵。
我和小明、小红、小刚组成了一个小组。
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玫瑰花苗移植到一个透明的花盆里,盖上干净的土壤。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步骤了,老师让我们设计不同的生长条件。
我们小组决定把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每天浇一次水。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一些营养液,定期喷洒在叶子上面。
实验开始后的第一周,除了绿油油的叶子之外,什么也没发生。
我有点失望,以为这株玫瑰花苗不会长大了。
但老师安慰我们说,植物生长需要时间和耐心。
第二周的时候,情况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化!我们发现花盆里冒出了几根嫩绿的小芽,好像在向我们招手一样。
我们小组的同学们都高兴极了,说这就证明我们的照料方法是正确的。
又过了一周,那些嫩芽长得更高更粗壮了。
有的芽上甚至开始长出了小绿叶!我每天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来到教室,想看看我们的"宝贝"长到什么样子了。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这一次,我们班所有小组的玫瑰花都开花了!我们组的那棵花开得尤其漂亮,五片鲜红欲滴的花瓣展开来,中间还有一簇黄色的花蕊。
简直就像一个小小的火焰在燃烧一样。
花香也是阵阵扑鼻而来,甜美好闻。
看着自己亲手培育出的玫瑰花,我的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从中学习到了植物的生长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耐心和责任心。
照料一株植物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啊,它需要长期的悉心关注和精心呵护。
正如老师常说的那样:"只要用心去爱护它,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可爱的。
"就在我沉浸在种植成功的喜悦中时,老师却给了我们一个新的任务:下个月,我们要把这些漂亮的玫瑰花移植到学校的花园里,让它们在室外继续生长。
让科学课堂实验成为展现学生灵动思维的平台
![让科学课堂实验成为展现学生灵动思维的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40d5d9e54afe04a1b071dea6.png)
力,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各种 问题的能力 , 是科学 教学
的基本要求 。树立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教学观 , 要彻底摒弃应
试 教育 的弊端 , 纠正“ 要 做实验 不如讲试 验 , 讲实验 不如 背实 验” 的错误倾向 ; 要逐步由原来 以教 师演示为 主 , 向以学生实验
为主过渡 ; 由原来 以验证性实验 向探 究性实验过渡 , 增强 学生
感, 性格等因素 的影响下 , 把它与社会生活 的某个层面 , 某个侧
教学 中, 始终 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 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 整个 充 把
实验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 同探索 的过程 。 整个 教学
让学生意识 到 自己是学 习的主体 , 自觉动手 、 动脑 。 在实验教学 中, 根据系统论原理一 一 整体大 于各 部分 的总和 , 合学生 的 结 认知规律 , 把组成整体 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 组合起来 , 总 在
律、 定律 , 培养学生对科学结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 成实事求 形 是的心理 。让学生树立“ 从生 活走 向科学 , 从科学走 向社会” 意 识 和“T ” S S 观念 , 使学生体验知识应用的乐趣 , 深化探究意识。
2多媒体技术在 实验教 学中的应用还要加 强 .
性; 多用不 同角度 , 以综合分析 , 加 来培养学生思维 的全 面性和 正确性 。通 过这些思 维方法 的培养 , 以达到培养学 生的灵动思
可 以说 , 问题才 能有见解 , 能“ 有 才 异想 天开 ” 才能有创 , 新。 因此在课堂教学 中, 培养学生 的灵动思维 , 要 关键在于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 能力 和分析 、 解决问题 的能力。爱因斯坦 曾经 说过“ 出一个 问题往往 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解决 提 。
让拓展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浅谈语文教学拓展的实效性
![让拓展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浅谈语文教学拓展的实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9f1d86d828ea81c758f578a3.png)
堂 成 功 的语 文 课 应 该 如 一 篇 优 美 的 文 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首尾呼应 , 气 韵
贯通 ; 应 该 如 一 幅 优 美 的 图画 , 疏密相 间, 错落有 致 ; 还 应 该 如 一 首动人乐 曲 , 音律 和谐 , 浑 然 一 体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拓 展 延 伸 , 课 内课 外 并 举 已成 为课 堂 中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新课标 强调“ 在加大思维容量 的同时 , 扩 大 有 效 信 息 量 的 传 递, 课 文 阅读 与 课 外 阅读 要 紧密 结 合 , 要 指导学生 到更广 阔的 阅 读 天 地 中获 取 信 息 、 丰 富知识 、 陶冶情 操。 ” 语文 学科 , 仅 凭 课 本 已不适应于学生发展要求 , 需 教 师 在 把 握 教 材 的基 础 上 适 时 、 适 度、 适 量 地 进行 拓展 延 伸 , 使 学 生 的 语 文 素 养 得 以提 高 。 教 学 拓 展 的 目的 , 能开拓 学生知识 视野 , 扩大 学生 的思维领域 , 发 展 学
三、 攻 破 难 点 挖 深 度 教学拓展要依据文本 , 同 时 更 应 抓 住 教 学 的重 点 和 难 点 , 扫
、
坚 持 以人 为本 是 社 会 永 恒 的 话 题 , 坚 持 以 生 为 本 是 我 们 教 师 永 恒 的 主题 。教 师 在教 学 时 , 必不 可少地要 背学情和 教材 , 孰 不 知这 两者 之 间 有 一 片 不 确 定 的开 阔 地 , 教 师的职责就 是衔接 、
还 有 部 分 教 师 在 拓 展 时 就 里 离 开 了文 本 进 行 的 拓 展 , 课 堂 上 看 似 热 闹 但 实 效 性 却 很 低 。诸 如 《 愚公 移 山》 一 课时 , 教 师 在 学 生 内容 熟 悉 后 , 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 问题 : 愚 公 到 底 愚 不 愚 ? 让
催开“三性”之花,绽放适性课堂——试析强化口语交际、构建适性课堂的关键点
![催开“三性”之花,绽放适性课堂——试析强化口语交际、构建适性课堂的关键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37a637580216fc700afdc1.png)
童 天性 、 学 生个 性 、 人 的人 性最形 象最 直观 的表 述 。 如 果说 习惯 是基 础 , 那 么策略就 是保 障 。认知 策略 , 需 要教师 遵 循小学 生 的认知 规律 ,不要 违 背他们 自身发 展意 愿; 调 控策 略 , 需要 教 师适 时 适量 地 计划 教学 过 程 , 让 学 生 成 为 课 堂的 主体 , 充 分发 掘 儿童 的 天性 , 在玩 中 学 , 在 学 中 玩; 交 际策 略 , 需要 教 师 时时 鼓励 学生 与 不 同人 交流 , 克 服
霞
方法 和策 略 ,深度 挖掘 每一 位孩子 的潜 能 ,并 使之 发挥 极
致, 达到“ 最佳 发展 区 ” , 实 现最 优化 的教 学效果 。 由此 可 见 . 两者 目的都 是最大 限度 地挖 掘教 育教学 本 质规律 ,同 时也 符合 小学 生个 体 的发展 规律 。
三、 尊 重“ 三性 ” 、 强调 “ 三适 ” 顺应 英语 教育 趋势
英语 ・ 误改纵横
但 “ 虽碴" 巷 , 绽 盾 地
试析 强化 口语交 际、 构 建适 性课 堂的关键 点
江苏建湖县上冈镇 中心小学( 2 2 4 7 0 0 ) 裴
对于 小学 英 语教 育 教学 来 说 , 让“ 三性 ” ( 指 儿童 天 性 、 学生 个 性 、 人 的 人性 ) 之花在“ 三适” ( 指 适合 学 科 、 适 合 课 堂、 适合 学情 ) 中绽放 , 是强化 口语 交际 、 构 建适 性课 堂教 学 理念 的关 键点 。强化 口语 交际 是构建 小学 英语 适性 课堂 的 重要 内容和 手段 。本 文根 据新课 标要 求 , 从 小学 生生理 、 心
让学生的科技创新梦想之花绽放
![让学生的科技创新梦想之花绽放](https://img.taocdn.com/s3/m/54917ebcb8f67c1cfad6b8ca.png)
让学生的科技创新梦想之花绽放作者:刘波何文轶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年第09期小巧的个头儿,齐耳的短发,恬静的笑眼恰似一弯浅浅的月牙儿,银铃般的笑声——她就是辛昱辰,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学生,第十二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
她聪慧:课堂上的内容、教材中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她,在她的大脑中,充溢着各种问号和奇思妙想。
她好学:为了满足儿时萌发的好奇心,也为了解决教科书所不能解答的疑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物理等学科竞赛的学习,并自学了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对未知的东西有很大的热情,并愿意为了解它们而不断努力。
”2012年7月,辛昱辰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美国费米实验室的老师们的引导下,与伙伴们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利用真实的粒子物理实验探测器和e-labs学习网站共同研究宇宙射线和分析来自欧洲日内瓦的强子对撞机的数据,获得“团队合作奖”。
辛昱辰作为第五批“翱翔计划”学员,在清华大学化工系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实验室的学习和研究中,在专家指导下,经过一年时间,独立撰写出了以“磷酸铁锂电极材料性能研究”为题的论文。
2013年12月,凭借着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她在全国第十三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评奖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
2014年1月,辛昱辰获得第十二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得到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最高荣誉。
在今年的高考中,辛昱辰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她的梦想——踏进清华大学!辛昱辰科技梦想之花的绽放,是十二中众多学子实现梦想过程的一个缩影。
在学校“求真、崇善、唯美”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育人的角度,提出以“创新驱动,实践教育”为科技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
根据钱学森先生的“集大成,得智慧”的“大成智慧学”,制订了学校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着眼未来人才素养,遵循思维发展规律;构建创新课程体系,搭建实践活动平台;追踪科技发展前沿,引领科技实践探究;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早期创新人才。
科学课堂,点燃智慧火花
![科学课堂,点燃智慧火花](https://img.taocdn.com/s3/m/0719ed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2.png)
Part One
科学课堂的意义
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课堂是提 高学生科学素 养的重要途径
科学课堂可以 帮助学生掌握 科学知识、技
能和方法
科学课堂可以 培养学生的科 学思维、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
力
科学课堂可以 激发学生对科 学的兴趣和热 情,培养他们
的科学素养
提高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提供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新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社会科学知识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等
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
政治学: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思想等
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等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等
参与对象:学生、 教师、科研人员等
意义:激发学生对 科学的兴趣,培养 团队合作精神,提 高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项目
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社区服务:如敬老院、孤儿院等 科普宣传:如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 科研实践:如实验室研究、野外考察等
创新项目开发
创新项目:科学课 堂中的创新项目, 如科学实验、科学 小制作等
科技教育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 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教育资源 的共享和优化
虚拟现实教学: 通过虚拟现实 技术,让学生 身临其境地体 验科学实验和
探索
人工智能教学: 利用人工智能 技术,实现个 性化教学和智
能辅导
跨学科融合: 将科学教育与 其他学科相结 合,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养和
小班科学教案盛开的花朵
![小班科学教案盛开的花朵](https://img.taocdn.com/s3/m/2e5e2c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e.png)
小班科学教案盛开的花朵导语:科学教育在小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科学教案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指南,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科学教案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为小班的科学学习之旅提供了美丽而丰富的视觉享受。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小班科学教案,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如何编写一份优质的科学教案。
一、科学教案的重要性科学教育在小班教学中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
通过科学教育,孩子们可以培养探索精神、观察力、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科学教案作为科学教学的指导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学习科学知识。
1. 提供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清晰化科学教案可以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指导教师设计科学实验、示范演示和课堂互动等课堂活动。
通过科学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控制学习进度,使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系统化。
2. 引导教学步骤和方法科学教案不仅包括教学内容和目标,还具体指导了教学步骤和方法。
它可以帮助教师规划好教学过程,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同时,通过科学教案,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探究法、实践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案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科学教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编写优质科学教案的准则编写一份优质的科学教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准则:1. 设计相关性强的教学活动科学教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材内容,设计与学生实际相关的教学活动。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2. 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科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向。
教学目标应与教材内容相适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3. 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科学教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实验之花在科学课堂中绽放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努力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多媒体兴趣自主探究拓展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
实验在教材中占了主要地位,是科学课程中的关键。
但不少学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实验以巩固知识,验证现有知识结论为主,学生只是机械的照方抓药,不能领悟到实验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科学课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现就如何搞好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怎样让实验之花在科学课堂中绽放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多媒体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现代思想观念为基础理解电化教育,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把握电化教育是历史的必然。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多彩,声画并茂,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之间,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趋向深入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
如《牙齿》一课,要学生了解龋齿的成因及防治,很难进行实验教学,只凭教师借助几幅挂图作口头介绍,显得呆板乏味。
而应用现代化的电视录像手段,以动画片的形式讲述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中的
细菌是怎样一步步腐蚀掉原本洁白光滑的牙齿的故事,如此把原本深奥复杂的科学道理化为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发展了儿童的形象思维与想象能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一堂科学课,实验教学毕竟有限,一两个实验只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而大部分内容是要在课前或课后去实践、去掌握,这就使知识的掌握具备了不确定性。
而通过运用教学幻灯片、教学碟片等一些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看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短短课堂40分钟内更多、更全面地去学习,去掌握知识,实验教学也更加轻松,更加全面。
二、设计新颖的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美国布鲁纳教授主张在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要靠内在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
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教学原则,通过游戏、观察、实验、操作等亲身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所从事的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兴趣促使他们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工作,从而产生灵感,在科学领域有所发明或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大突破,在1831年发现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发电机,变压机等。
开辟了电气化时代。
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兴趣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这单元时,我告诉学生我有一支听话的滴管,然后演示实验:将滴管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滴管口朝下),盖紧瓶盖,我说沉,就用力挤压瓶子,滴管就会往下沉;我再说浮,就松开手,滴管又会上浮。
这个实验引起了每一个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对整堂课产生巨大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科
学的浓厚兴趣。
三、提高学生自主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体验科学。
以往,我们有些教师在让学生做实验前,为了节省时间,先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出所有实验的过程,再让学生照着去做,这样学生不是通过自己探索出实验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指定的操作。
如讲到蚯蚓时,实验前,老师将事先捉到的蚯蚓放在盒里让学生观察。
这样学生根本不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我们应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
带学生到校园里亲自捉蚯蚓或让学生自己回家捉蚯蚓。
让学生亲自观察蚯蚓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体会如何才能捉到更多的蚯蚓。
这样学生做起实验才更有兴趣,对实验的理解才更透彻,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能体现逻辑思维的科学课,最明显的是《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
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我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
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
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
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
这时候学生说:“噫,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说:“我,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
学生说
盆里的水是盐水,这时,我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
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
我又问: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盆水是盐水?学生思考之后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
于是,分小组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学生十分开心。
像这样的过程充满探索性,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一堂课上下来也很顺。
在这个过程中,是个推理的过程、证实的过程、质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本质都隐含在这个“是不是盐水?”的活动当中。
五、走进大自然,拓展实验空间
我校地处山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些抬头可见垂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科学课教学实验提供方便。
同时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却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对比才能得出结果,如:“种子的发芽;蚕的变态;蝌蚪长成青蛙等类的实验等,为了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就很有必要开展课外自然研究活动,在教室内设立“自然角”,校园内开创“生物园”、“小饲养园”等,使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观察、实验活动在课余时间坚持不懈地进行。
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教师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水塘旁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又如《蛙和蟾蜍》一课为了让学生观察记录蝌蚪发育课程,我在班上设立蝌蚪饲养角,用透明的玻璃鱼缸饲养蝌蚪,摆放在窗台上,引导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定期观察记录,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蝌蚪长成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对于蝌蚪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之类的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
小学科学新课标要求:“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从而对大自然的概
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为此,我根据新教材的内容,有目的、有步骤、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去学习、观察和实验。
比如:考察学校周边水域的污染状况,观察各种植物的茎和叶、采摘、压制各类植物标本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既获得了广博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工作中要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研究出实验教学的新出路,才能适应21世纪的实验教学,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郝京华主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科学教育的反思与对策》张庆守
4、《小学自然教学》2005年第10期
5、《科学课》杂志湖北教育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