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课10《十六年前的回忆》11《灯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答案阅读同步练习题课课练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答案阅读同步练习题课课练反思《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答案阅读同步练习题课课练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本课我从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描写,体味人物神态的描写入手,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重在一个“学”字,贵在一个“导”字,以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全面发展学生智力。
全文教学分为初探性引读,深究性引读,内化性引读三个阶段,安排自学、讨论、精讲、演练四个环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答案阅读同步练习题课课练《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pì jìnɡshū jí chōu tì jù liè()() () ()mián páo jú shì cí xiánɡ yán jùn()()()()二、搭配要恰当,用直线连起来。
伟大的态度耐心地问慈祥的力量奇怪地说严峻的面庞坚决地讲三、选词填空。
关于尽管除了为了按照1.()达到共同的目的,我们必须努力奋斗。
2.()开会的内容,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一番。
3.()他的意见去办,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4.假期里,()休息之外,还要注意学习和锻炼。
5.今年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仍然坚持学习。
四、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
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低声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人教版小学语文《灯光》、《16年前的回忆》——自读整合课
缅先烈,颂忠魂人教版小学语文《灯光》、《16年前的回忆》——自读整合课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读准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
2、读写结合,认识并学会运用倒叙的表达方式。
3、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让学生懂得革命英烈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前交流:(1)课前交流《战狼2》,引入国家和英雄话题。
(2)过渡:一个国家不能忘记历史,一个民族不能忘记英雄,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 4月5日是清明节,今天让我们缅英烈,颂忠魂,走进课文《灯光》、《16年前的回忆》寻找答案。
好,上课!一、走进灯光1.回顾内容初感广场的灯光(1)让我们走进那让好副营长梦寐以求的灯光,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描写灯光美好的语句,开始!(2)研读“多好啊”,感受灯光的美好。
(3)过渡:可是这样的灯光郝副营长却是虽梦寐以求却永远无法亲眼目睹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2.走进历史的灯光(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到11自然段,按照叙述的先后顺序,勾画出出现灯光的语句,简单批注体会,准备交流。
(2)抓重点句,感受人物形象。
a.研读语句: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1]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赶明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呀!”b.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结合当时情景感受郝副营长满怀憧憬、渴望灯光、人格的高尚。
学法小结:抓住人物特点,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受了这样丰满的人物形象。
(3)引导认识写法:多么动人的人物形象啊,但是作者在文章开头没有直接写,而是先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使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是的,这样表达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十六年前的回忆和灯光同步练习及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和灯光同步练习及答案《十六年前的回忆》和《灯光》同步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1、ū jí ōu tì1、请把这些( )和文件整理好,放进 ( ) 里。
án páo pì jìnɡ2、他穿着一条厚厚的( ) ,躲进一片( ) 的小树林里。
kǔxí há3、无论敌人使用什么样的()他一点都不屈服,也决不()fěú móǐ4、()们像()一般,凶恶残忍。
二、根据不同的音组词jì()ǎ()dāi ()ā()系强待夹xì()á()dài()á()三、瞅()僻()娱()绞()籍()揪()避()误()狡()藉()四、用“暴”、“严”、“激”备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
1、暴:①你的脾气很(),应当改一改了。
②敌人()地将李大钊杀害了。
2、严:当前国际局势越来越()对各国都是一次()的考验。
3、锐:①不远处传来()的枪声,她害怕极了。
②再狡猾的老鼠也逃不过老鹰那()的目光。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父亲取出小手枪。
(扩句)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缩句)3、“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转述)六、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那是1927年4月6日的早晨,我正在家中做功课,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父亲的秘书宋先生。
他脸色苍白,神情紧张,低声对我说:“李大钊同志被捕了!”我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父亲被敌人带走了。
从那天起,我们全家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和恐惧之中。
母亲强忍着泪水,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我和弟弟妹妹们虽然年纪小,但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不安。
几天后,我们被允许去狱中探望父亲。
他看起来瘦了许多,但眼神依然坚定。
他告诉我们,他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是正确的。
然而,敌人的残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1927年4月28日,父亲和其他20位革命同志一起被押赴刑场。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高昂着头,坚定地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十六年前的那一天,我失去了父亲,但他的精神和信念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用生命捍卫了真理和正义,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和榜样。
《十六年前的回忆》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对父亲李大钊被捕、受审、牺牲过程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作者通过对父亲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面对生死考验时的从容和勇敢。
父亲的眼神、话语和行动,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此外,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也有对敌人的愤怒和控诉。
尤其是对父亲最后时刻的描写,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对理想的坚守,令人震撼。
总的来说,《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具有强烈历史感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也激励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人教版小学语文《灯光》、《16年前的回忆》——自读整合课
问题: 1.本文的写作顺序有何特点?画出相关语句。 2.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杨子荣的语句,简单批注你的体会。
“天王盖地虎。”座山雕突然发出一声粗沉的黑话。 “宝塔镇河妖。”杨子荣从容地把右衣襟一翻答道。 “脸红什么?”座山雕紧逼一句。 “精神焕发。”杨子荣愈加紧张,可他却装着满不在乎的神气。 “怎么又黄啦?”座山雕的眼威比前更凶。 “防冷涂的蜡。”杨子荣微笑而从容地摸了一下嘴巴。 “你想怎么办呢?” “投奔三爷,好步步登高。” “山穷水尽,也有点进见礼?” “托三爷的威风,一只老虎碰到我的枪口上,”杨子荣笑嘻嘻地。 “那么老栾(luán)他的心意怎么样呢?” “一言难尽,请再来一碗酒,咱慢慢谈。” 杨子荣故意拿拿架子。 “三爷,看看,在这里,咱老胡给您拿来了!”杨子荣得意地一笑...... “老胡,真不含糊,好样的,有两下子......”座山雕和八大金刚一阵狂笑。 “三爷,小意思,算不了什么,这不过只是一点见面礼罢了!”杨子荣却拉出毫 不以为然的神气地说。
走进灯光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第一、 二自然段,画出描写灯光美好的语 句。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 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 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多好啊!”
内容:默读课文3—11自然段 方法:按照叙述的先后顺序,勾 画出出现“灯光” 的语句,简 单批注体会,准备交流。
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 • 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 • • 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 • 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 • 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 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 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 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 •• 默默地沉思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好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朗读+知识点
部编版语⽂六年级下册第11课《⼗六年前的回忆》课⽂朗读+知识点部编版语⽂六年级下册第11课《⼗六年前的回忆》课⽂朗读+知识点课⽂知识点⼀、词语解析含糊:指叙述的模糊,不清楚。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成派系的⼈。
局势:泛指[政治、军事等] ⼀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轻易:本课指⼗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拥⽽⼊:⼀下⼦全都拥了进去严峻:严肃⽽厉害。
会意:领会别⼈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种,⽤绳⼦勒死。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
⼆、句⼦解析(1)对句⼦的理解。
①⽗亲是很慈祥的……作者当时年纪⼩,对⽗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件不理解。
她好奇地问⽗亲,却只得到⼀个含糊的回答。
这同⽗亲平常不管⼯作多忙、不管⼥⼉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分严重,不是同孩⼦谈⼼的时候,⽽且像防⽌⾰命的书籍和⽂件落到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写出了李⼤钊同志对待亲⼈慈爱和善与对待⼯作认真严肃两个⽅⾯的统⼀。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亲的⼯作也越来越紧张......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劝李⼤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他把⾰命⼯作看得⽐什么都重要。
他完全明⽩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的⼯作岗位。
这个反问句表⽰李⼤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的⼯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命⾼度负责的精神。
可见,李⼤钊把⼯作看得⽐⽣命重要。
③在法庭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钊虽受敌⼈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对⽗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钊对亲⼈的爱。
④“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和⽗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句话......⾯对亲⼈的哭喊,李⼤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句话,“他脸上的表情⾮常安定,⾮常沉着”。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回顾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回顾
1、《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
2、《灯光》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灯光,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执著和革命理想)。
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文章开头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4、《一夜的工作》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我”陪同总理审阅稿子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
这部分是从(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语文主题策略部编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课件
重点品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之我眼中的李大钊
时间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印象深刻的 李大钊的 我的体会 语句 形象
被捕前
父亲的动作让你有何体会?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 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 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 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 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1)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多好啊”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分 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每一次都有什么含义? (3)说说你对“灯光”的理解。 (4)对比《十六年前的回忆》,你发现这两
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吗?
交流展示
1.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 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多好啊”在文中出现过三次。 3.“灯光”象征着革命的胜利,象征着 美好和光明。
作业布置
1.朗读文章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2.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
谢谢你的观看
被捕时 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 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 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 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法庭上
如何理解父亲的神态?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 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
被捕前 从父亲的语言中体会到什么?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 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 ①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 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②从对李大钊的语言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 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 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小学六年级下册11课《灯光》讲解
谁说的 什么情况下 说的
会想到了什么
第 游 看到广场上 过去的困苦生活和现
一 次
人
欢乐的人们 在人们幸福的生活。
第
看到书上的 胜利以后人们过上幸
二 次
郝副 营长
一幅插图
福生活,人人都能够 在灯光下看书、学习。
第 三 次
f.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 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第11自然段)
g.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第12自然段)
灯光1 阅读提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广场周围的宏伟建 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 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希望下一代在电灯下学习, 过上幸福生活。
阅读提示
灯光4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 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 得及见一见电灯。
郝副营长为了下一代过上幸福生活, 英勇献身。
阅读提示
灯光5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 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 第二段(第3—11自然段):叙述 关于灯光的往事。 (写过去)
• 第三段(第12自然段):讲“我” 想起“往事”,缅怀先烈。含着不 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 扬光大的意思。 (写现在)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 (倒叙 )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 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
这么多灯发出的光芒,说明祖国建 设突飞猛进,使人们感到温暖、明亮。
精读引领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10《十六年前的回忆》11《灯光》 (1)
18 — 29 自然段:法庭上 沉着镇定
30 — 32 自然段:被害后 家人悲痛
小组学习、讨论
1. 作批注: 请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 象或有疑惑的句子找出来,结合课 文,在空白处写出你的感受或者疑 问。 2. 小组内交流时,用记关键词语 的方法,记录同学精彩的发言。
品读句子,感悟形象
回顾课文,感悟写法
1 .读第一自然段,领会叙述顺序。 2 .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谈谈自己的感受。课文最后三个自 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依法自学《灯光》
浏览课文,请用自己常用的概括 方法,简单谈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 事。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比较,写 作方法有何相同之处?
十六年前的回忆 灯光
寿光市文家街道逢源小学 郑国芬
精读 引领课
社会背景及人物介绍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 工作。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手握兵权的将军都割据 一方,百姓处于灾难之中。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受日 本政府支持,势力比较强大。 1926 年李大钊亲自领导参 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 吴佩孚的斗争。他因此也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 年 4 月 6 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 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 种种刑罚,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但是, 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 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 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明确倒叙
作者李星华在第一自然段中先 写了父亲李大钊的牺牲对自己的感 触很深,再写了父亲牺牲的过程。 这种叙述方法叫做倒叙。
小练笔
请给手中的文章添加第一自然 段,使用标志性语言,令读者一读 便知这是一篇回忆过往的文章,运 用了倒叙的手法。
读写结合课10《十六年前的回忆》11《灯光》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灯光【课型】读写结合课【教学目标】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写法。
【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写法。
【教学难点】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手握兵权的将军都割据一方,百姓处于灾难之中。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受日本政府支持,势力比较强大。
1926年李大钊亲自领导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他因此也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二、检查预习,了解文章大意1.生字新词我会读。
书籍抽屉恐怖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窝头含糊尖锐拘留歼灭憧憬阻击焦急乱蓬蓬2.请大家快速浏览2—32自然段,看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3.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7 自然段:被捕前销毁文件8—17 自然段:被捕时临危不惧18—29自然段:法庭上沉着镇定30—32自然段:被害后家人悲痛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同敌人做斗争、最后英勇牺牲的事迹及家人的悲痛。
11、《灯光》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 思着。“多好啊!”他在自言自 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 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 吗?”
郝副营长在沉思
他在沉思什么?
他在沉思当时穷苦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 中,只有战胜了敌人才能换来和平,才 能…… 他在沉思让人民用上电灯。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 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 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 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 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 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 憬里。
千钧一发:千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
危险。
璀璨: 课文中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王愿坚是当代著 名的作家。1945年 参加八路军。在抗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当过随军记者, 解放后创作了不少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 部电影的编剧就有 他一个。
分析全文思路
•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清明 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 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 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写现在) • 第二段(第3—11自然段):叙述 关于灯光的往事。 (写过去) • 第三段(第12自然段):讲“我” 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 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 思。 (写现在)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 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 的痛惜。接着的话的意思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 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他的献身的精 神多么伟大,他的无私的品德多么高尚!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 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 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 过去的事情,现在结尾又回到 写灯光,与开头照应,显得结 构紧凑。 • 这句话里寄托的哀思和愿望: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 福中的人们也不要忘记今天的 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 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在六年级下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中,我们将通过回忆和思考来了解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让我们一同回到那让人难忘的十六年前的时光。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明和小红两个好朋友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
他们来到教室后,发现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什么。
原来今天的课程是一堂关于钢琴的音乐课。
小明和小红对音乐特别感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开始学习。
老师把一首名曲《小星星》的谱子发给了每个学生。
小明瞪大了眼睛,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五线谱。
他们开始仔细观察谱子上的乐谱符号和音符。
小红用手指轻轻拨动了琴键,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小明看着她,学着她的动作,尝试着弹奏钢琴。
当他们用正确的手指按下钢琴键时,发现音符和乐谱符号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一条横线代表着一个中央音,一条横杠代表着两个中央音。
他们记住了这些基本音符,并开始用正确的姿势和节奏弹奏《小星星》。
音乐课结束后,小明和小红对音乐的了解更加深入了。
他们决定在学校组织一个小型音乐会,让大家一起分享音乐的乐趣。
他们认真安排了节目顺序,并邀请了同学们参加演出。
在音乐会上,小明和小红分别弹奏了自己喜欢的曲目。
他们用优美的旋律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同学们也纷纷加入到音乐会中,一首首动听的音乐在校园里回荡。
通过这堂音乐课和音乐会的经历,小明和小红不仅学会了如何弹奏钢琴,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他们深刻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除了音乐方面的知识,这堂课还教会了小明和小红很多关于友谊和珍惜的道理。
他们通过相互勉励和帮助,突破了自己的难点,取得了进步。
他们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他们会一直保持着默契和友谊。
总的来说,六年级下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程通过音乐课和音乐会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魅力和友谊的珍贵。
通过学习音符和乐谱符号,我们不仅可以学会弹奏钢琴,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回顾拓展三课件
读对话,谈收获:
1、回顾本组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共同点:均采用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让读者有身 临其境之感。 不同点:《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课外书屋
罗广斌、杨益言 的《红岩》 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 吴强的《红日》 徐光耀的《小兵张嘎》 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 张品成的《赤色小子》
《灯光》线索清晰,细节描写突出。 《一夜的工作》以小见大,叙述结合。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论点鲜明,论述缜密。
2、交流“首尾呼应”的写法 比如: 《十六年前的回忆》《匆匆》《顶碗少年》
3、“首尾呼应”的好处:使文章结构紧凑,得到的印象和感 受也深刻。
小结: 在我们自己的习作中,也可
以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来表达我 们的情感。交流平台也启示我们: 读书不仅要读懂内容,要体会思 想感情,了解人物形象,还要领 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就义诗 作者: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 【夏明翰简介】夏明翰(1990-1928),湖南衡 阳人。中国共产党员。一九二九年二月被捕,就 义时,夏明翰同志提笔写下了这首《就义诗》。 【注释】这首仅20个字的《就义诗》,却写出了 革命先烈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胜利,和他们不惜 在敌人屠刀下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本 诗一个“真”字,表达了夏明翰同志坚定的共产 主义信仰,也写出了先烈们深信革命事业后继有 人、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
作者简介:
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人。中国无 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曾任新四军军长。后来被国民党长期囚禁,坚 决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1946年4月8日由重 庆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的总结
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的总结一、《十六年前的回忆》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星华,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发生的事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捕时发生的事,因为李大钊同志面对残暴的敌人,他从容不迫,沉着镇定。
(答案可以不一)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文章中还多次运用了对比描写,如“作者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
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同“父亲平常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李大钊同志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3、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对“我”的问题,父亲平时“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次却“含糊地回答我”,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从中你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4、“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XX,就向外走。
从“没有什么”、“不慌不忙”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5、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以看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灯光
【课型】读写结合课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写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写法。
【教学难点】
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手握兵权的将军都割据一方,百姓处于灾难之中。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受日本政府支持,势力比较强大。
1926年李大钊亲自领导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他因此也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
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二、检查预习,了解文章大意
1.生字新词我会读。
书籍抽屉恐怖魔鬼
肥胖苦刑残暴匪徒
窝头含糊尖锐拘留
歼灭憧憬阻击焦急乱蓬蓬
2.请大家快速浏览2—32自然段,看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3.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7 自然段:被捕前销毁文件
8—17 自然段:被捕时临危不惧
18—29自然段:法庭上沉着镇定
30—32自然段:被害后家人悲痛
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同敌人做斗争、最后英勇牺牲的事迹及家人的悲痛。
三、品读句子,感悟形象
1.作批注:
请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有疑惑的句子找出来,结合课文,在空白处写出你的感受或者疑问。
2.小组内交流时,用记关键词语的方法,记录同学精彩的发言。
3.全班交流,交流碰撞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例如: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局势紧张,李大钊坚持进行革命工作,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
(2)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3)“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四、回顾课文,感悟写法
1.品读第一自然段,领会叙述顺序。
本课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先从父亲被难日说起,然后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过程,最后又回到父亲的被难日。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2.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
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首尾呼应。
这样写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五、举一反三,依法自学
浏览课文,请用自己常用的概括方法,简单谈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与《十六年前的回忆》比较,写作方法有何相同之处?
全班交流。
“那是很久以前了……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明确倒叙:
作者李星华在第一自然段中先写了父亲李大钊的牺牲对自己的感触很深,再写了父亲牺牲的过程。
这种叙述方法叫做倒叙。
六、课堂小练笔。
请给手中的文章《小木船的故事》添加第一自然段,使用标志性语言,令读者一读便知这是一篇回忆过往的文章,运用了倒叙的手法。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倒叙被捕前
被捕时忠于革命
法庭上视死如归
被害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