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教学中理科思维的培养
论证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证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一、论证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高中生的思维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生物学属于理科的一种,本身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而采用论证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验证,将会使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更加有效果。
(二)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生物学的知识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论证式教学,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会理解得更加深刻,可以从根本上理解其内涵,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被应用的,并以此为契机,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教会学生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分析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论证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一)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说、敢做,在对论证的内容进行选择时,要确保所选择的知识有启发性,可以被教师所利用,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适宜性原则进行论证式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客观事实,不是所有的高中生物学知识都可以用来进行论证,论证式教学主要还是以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论证为主,因此,选择的知识要难度适中,让学生在论证过程中有话可说,有思维逻辑可以执行,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到论证中来,从而使论证教学可以有效开展。
(三)灵活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论证式教学之前要做好教学规划,结合教材的内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要注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这两者之间是可以互补的,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论证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注意联系生活,听取学生需求选择论证对象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同时生物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的需求合理选择论证对象,在论证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梳理;其次,要注意生活元素的渗透,助力学生通过学习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高中生物知识分布零散,将思维导图作为生物教学的“利器”,充分发掘学生的大脑机能,通过思维导图体现知识的连接关系,知识点不再零散,帮助学生记忆巩固生物知识,生物学习效果更好。
本文首先分析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随后探索了生物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路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应用引言: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体现知识点之间层级隶属关系,将零散的知识点“结线成网”,引导学生记忆理解。
教师要积极探索思维导图的应用路径,让思维导图“点亮”学生的生物学习过程。
一、高中生物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高中生物知识零散,单纯采用机械的讲授模式,学生逐步丧失生物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的加入,意味着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动权”更强。
思维导图实现了生物学习的框架效应,学生自主绘制知识框架,并在绘制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愿意接触更多的生物知识。
思维导图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有效融合“动脑”与“动手”过程,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知识图形体系,有效梳理个人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养成。
二、高中生物应用思维导图的路径1.将知识“化整为零”。
生物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梳理知识脉络,面对的知识点不再“孤立”,知识记忆效果更好,也能适应生物学科的学习节奏。
学生制作生物笔记时,有效融合思维导图,将分散知识点连成线、形成面,实现生物学习的“化零为整”,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生物知识框架。
学生立足思维导图,学习新的生物知识后,自动填补在思维导图中,逐步强化“知识联系”意识,课堂笔记的可读性更强,学生对单元乃至章节的生物知识“心中有数”。
必修一是学生接触高中生物知识的“开端”,以“分子与细胞”单元为例,教师让学生建立“分子与细胞”思维导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记录每一章的重点知识,建立单元内部的思维分支。
必修一学习完毕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掌握必修一全册知识结构脉络,整本书中的重难点、知识点一览无遗,不同性质的知识点对应不同的颜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核心素养——以《细菌》一课教学为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核心素养——以《细菌》一课教学为例张晓鸥【摘要】理性思维是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的关于"细菌从哪里来"的3个经典实验,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的实验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通过阅读、理解并分析实验,继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学生的思维发展高度匹配,同时还在学生的思维临近发展区上做文章,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理科思维能力.【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2页(P62-63)【关键词】理性思维;细菌;实验【作者】张晓鸥【作者单位】北京市知春里中学,100086【正文语种】中文“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是“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一部分。
作为生物界中的一个独特的生物类群,细菌的主要特征颇具特色,不仅反映出生物界的多姿多彩,也是揭示生物起源和进化秘密的一个重要证据。
人教版教材通过“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这一段科学史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并且进一步认识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关系。
教材中对细菌的形态特征、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和产生芽孢的休眠方式都描述得条理清晰、简单明确。
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细菌的存在,也知道了细菌是一种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体。
但是对于细菌的发现过程和细菌的具体的形态和结构应该了解不多。
经过一年多生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对图片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对“细菌发现史”相关经典实验的分析,以及将细菌的主要特征和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锻炼了他们比较、归纳等学习科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理性思维能力。
1.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2.能力目标(1)学生运用观察与思维能力进行观察与思考,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相应内容。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高中生物教学之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之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作者:黄笑银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5期摘要: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学生物知识需用理科思维进行。
针对新课标卷生物知识对生物核心素养要求的提高和难度的增加及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教师通过概念知识、知识问题串和习题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教学中明确指导学生学习中应熟悉教材,需有勤学勤记加苦练的精神,并巧用学生物学特有的方法:分析书中的插图、画思维导图,再结合现实生活实例,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有目的引导学生来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目的能让学生能用生物知识及其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等的方式学习生物,增强学生解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分数。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材插图、问题串、思维导图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核心即中心,主要部分,素养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掌握学生物知识需用理科思维进行。
在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中提出,生物学科命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目前针对新课标卷生物知识对生物核心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和难度的增加及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概念知识、知识问题串和习题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核心素养的要求,有目的引导学生来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目的能让学生能用生物知识及其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等的方式学习生物,增强学生解题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分数。
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建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概念立足教材,打好基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一半的成功。
对生物课堂的建议怎么写简短
对生物课堂的建议怎么写简短生物课堂是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场所,提升生物课堂的技巧和效率简短的建议如下:1、激发兴趣:生动有趣的课堂介绍和实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生物学的概念和理论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实物教学:使用真实的生物样本或模型进行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
2、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和操作,可以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
3、整合跨学科知识:将生物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培养观察能力: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分析和记录实验结果,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和逻辑思考能力。
4、讲述生物学历史:介绍生物学的重要发现和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进步和发展,并对科学家们产生敬意。
利用多媒体: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使生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鼓励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可以帮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学习收益。
生物课重要的意义1、首先,生物课有助于学生了解自然界和生命的奥秘。
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本质、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
2、其次,生物课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学习人体结构和功能等知识,学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
3、此外,生物课也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最后,生物课也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生物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生态、食品、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做出更好的决策。
理性思维凸显初中生物学理科属性
教学探究理性思维凸显初中生物学理科属性■邓辉摘要初中生物学是一门理科课程。
在每堂课上重视对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避免文科式的生物教学偏差,也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回归理科课程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科理性思维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然而“生物学到底是文科还是理科?”这类问题还会不时地出现,尤其是对初中生物学的争论更多一些。
这也反映了问题提出者纠结的心态:初中生物没有公式,也没有复杂的计算,不太像理科;但初中生物需要实验探究、逻辑推理,又不太像文科。
一、初中生物具有理科课程特有的思维方式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这门课的性质——生物学科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理科的本质特征在于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课堂中如果一无理性思维的流淌,二无探究活动的开展,那么生物学就将被驱逐出理科世界。
理性思维不仅是“特有的思维方式”,还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是理科课程学习中必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
二、低阶思维的教学活动让初中生物学像文科布鲁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其中的“知道、领会、应用”这三个层次对应的是低阶思维水平,“分析、综合、评价”三个层次对应的是高阶思维活动。
低阶思维只要求学习者能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复述,再现即可。
1.初中生物的内容相对浅显,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屑于过程而习惯于结论告知,经常为学生总结一套“知识手册”,并要求他们在各类考试之前拿出来反复诵读。
文科的学习更需要广闻博记,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机械地学习生物,必然会导致思维的僵化。
2.“背诵”的学习方法之所以有效,试卷中的题目脱不了干系。
大量的试题只是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种浅层次水平,学生可以凭死背硬记得到比较理想的分数。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高中生物教学心得学好生物其实并不难,我们如果找到行之有效方法,那就不难了。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觉得至少要我们多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
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
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生物知识。
让学生课外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生物信息。
这不仅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
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
例如,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为什么很甜?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
学生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3、学会思考生物问题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
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及教学
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科学思维及其教学赵占良摘要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证据、运用科学概念、通过科学推理和论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作出判断和解释、对事物客观发展变化作出预测的认识方式。
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具有批判质疑、重实证、重逻辑等特点。
直觉、想象、灵感和顿悟等非理性因素是理性思维的有效补充。
科学思维与技术思维、工程思维、伦理思维和审美思维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师要根据科学思维的内涵和特点加强科学思维教学。
关键词科学思维;理性思维;证据;逻辑高中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将科学思维列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凸显了本课程的科学属性和育人价值,也昭示了科学思维的培养是本课程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科学思维。
1科学思维的内涵《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科学思维首先是指一种思维习惯。
这种思维习惯具有什么特点呢?从思维的取向即态度和意识层面说,要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
尊重事实和证据概括地说就是重实证,这是科学思维的显著特点。
这里所说的事实,是指运用科学手段搜集、用科学话语表达出的科学事实。
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只是我们主观上的感觉,并不是科学事实。
有人质疑将“事实和证据”并列的说法,理由是事实就是证据,“事实和证据”是同义重复。
其实,新课标将事实和证据并列是有道理的。
所谓证据,是指可以用来作出判断的事实依据,它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但与事实之间不能完全画等号。
事实林林总总,只有与论题直接相关的事实才能作为证据。
例如,某种激素能促进植物果实发育的实验,其结果只能作为这种激素能促进植物发育的证据,不能作为它促进人体发育的证据,因此,所谓吃了激素催熟的水果就会影响儿童发育的说法,就是在证据的认定上出了偏差。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1-06-10T09:34:03.0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3期作者:管春艳[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生物学的教学应该以生物学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来展开,并且教师要明确全国课标对于初中生物学的要求,根据课标、核心素养和所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验的相关研究。
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生物实验和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设计生物学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去加深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管春艳(黑龙江省大庆市庆新中学 163114)摘要:在教学过程中,生物学的教学应该以生物学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来展开,并且教师要明确全国课标对于初中生物学的要求,根据课标、核心素养和所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验的相关研究。
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生物实验和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设计生物学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去加深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研究。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7-136-02前言: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紧跟全国课标的指示和教学方向,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课本课标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其他的丰富有趣的生物知识、生物现象或者生物的相关实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喜爱,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授课效率。
“核心素养”是指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学生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团结合作能力和提高个人发展能力、科研创新精神。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阴oxue)培^策略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不仅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zhbngydo)作用,同时也是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表达(biaodd).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创新教学的理念,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之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增强对生物知识的自主探究意识,由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xidolu),并推进高效课堂的创立(chuangli).一、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和完善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需从以下四方面的教学入手.1.生命观念.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保存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而且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所谓的生命观念,就是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或者是特征展开解释以后的抽象,是得到验证后的想法或者观点,这种想法或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或解释范围比拟大的关联事件或现象.作为学生,应该对生物学概念性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并在此根底上建立良好的生命观念.2.理性思维.崇尚科学并且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可使学生不仅能通过归纳和概括生物知识完善体系架构,还能在逐步培养科学素养的根底上进行演绎、推理、建模,以及运用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方法来对生命现象与自然规律展开相关探讨.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面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时可以进行观察和提问,并设计出相应的实验,然后根据方案展开具体实施,最后对其结果展开探讨和交流的过程.4.社会责任.学生应该对和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论题给予关注并展开探讨,给出理性客观的解释,区分这些论题是否为迷信或伪科学;积极自主地向周围的人倡导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以及保护环境等有关的知识;根据当地资源进行科学实践,试着解决当中涉及的生物学问题.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在新课标改革的文件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培养〞是未来教育过程的重要目标,其中核心素养包括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素养三大方面。
生物模型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几个数学建模问题洪东涯(灵溪第二高级中学浙江苍南325800)摘要生命科学是理科中的一大支柱,具备理科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与科学性;其中蕴含数学建模思想。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归纳出一般的数学规律显得十分的重要。
既可以树立理科意识,又可以很好的使用数学工具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数学建模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它要求学生具备理科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科思维的培养,树立理科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本文在此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1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高中的物理与化学学科中广泛的应用。
由于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学生不善于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
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予提炼总结,并进行数学建模。
所谓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对理科思维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 数学建模思想在生物学中的应用2.1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生物图形与数学曲线相结合的试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
它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与综合能力。
这类试题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考查学生用数学图形来表述生物学知识,体现理科思维的逻辑性。
例1:下图1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B、图1中CD段变化发生在减数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C、就图2中的甲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秋水仙素能阻止其进一步分裂D、图2中的三个细胞不可能在同一种组织中出现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数形结合题型:从图2上的染色体形态不难辨别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Ⅱ后期和丙为减Ⅱ中期;而图1中的AB段表示的是间期中的(S期)正在进行DNA复制的过程,BC段表示的是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含2个DNA分子)的染色体,DE段表示的是着丝点断裂后的只含1个DNA的染色体。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数学模型的分析应用
・
"0 1 ・新 校 园 8
2 1 年 8月 0t
总第29 1期
个配子所得到 的一套染色体有可能是 五种组合 中的一种 , 际 实 上每种组合又会有不 同的情况 。 如将这 4对染色体分别命名 为 ml母源来的第一染色体) r 以及 m2 m 、 4和 0 ( 、 3m 1 父源来 的第一 染 色体) 2 p 、4 、 、3 p 。那么上述情况 下 , p 配子有可能是 : m2 ml
一
A 图 2中 甲细胞处 于 图 1中的 B . C段 , 2中丙细胞 处于 图
图 1中 的 D E段
系列关 于 D A复制的公式 ,在师生共 同总结 归纳 的过程 中 N
B图 1 C . 中 D段 变化发生在减数 Ⅱ后期 或有丝分裂后期
加深了对 D A结构和复制的理解。 N
一
c就 图 2中的甲分析可 知 , . 该细胞含 有 2个 染色体 组 , 秋 水仙素能阻止其进一步分裂
子)4个来 自父本( , 精子) 。当合子变为成虫 时 , 成虫又产生配子
数学工具来解 决生 物学 上的一些问题 。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 时的 课 堂教学 中给予提炼总结 , 并进行数学建模 。在生物学科教学 中, 构建数学模型 , 对理科思维培养也起 到一定 的作用 。
2 数学建模思想在生物学 中的应用
21数 形 结合 思 想 的应 用 .
泖 子或精 子 , 视性别而定) , 时 在每一配子中有多少染色体是来 自父本 的, 多少个 是来 自母本 的? 解 析 : 色体在形成 配子时完全是 独立分配 的 , 染 因为在 同 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后 , 二价体在赤道 板上的排列方位是完全随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学中的生命观教育 , 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 的
基础 上 , 让学 生 树 立 正确 的世界 观 , 理解 人 生 的生 命
越多 , 学历越来越高 , 但学生的个人素养 、 社会的文明
程 度 并 没 有 因 知识 、学 历 的提 升 而得 到 大 幅 度 地 提 高, 甚 至还 出现 了社 会 问题 日益 增 多 的现 象 , 导 致 现 行 教 育不 断受 到社 会 指责 。 如何 让 教育 摆脱 功利 化 和
价值 , 并努力地实现人生价值。 生命观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发挥其主体作 用, 关注其精神生活, 更要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 , 引导 学生热爱和尊重生命 。相 比其他学科 , 中学生物学科 的内容并 不复 杂 , 与数学 、 物 理等 理科 内容相 比 , 理性
思维 的程 度也 并 不 很 深 ,但 教 师要 善 于 挖 掘学 科 内
一
2 9 —
发 现和 发展 之路 并不 是一 帆风顺 的 , 有 时甚 至 还要 去
业 生产 量 的小球 藻代 替酵母 菌 , 学 生 的实 验热 情 会更
付 出生命的代价。维萨里为了了解人体的真实结构 ,
冒着被 绞刑 的风 险 ,对大 量 的尸体 进 行解 剖 和研 究 ,
高一些 。 另外 , 生物教学必须与生活相结合 。 涉及到学 生感兴趣的、 急需获得的知识时 , 教师要打破传统 , 勇 于 创新 , 如 生活 实践 中 的防火 、 防溺 、 防毒 、 防艾 、 救护 等安全常识 。 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同性恋 、 变性人 、 丁 克族等现象 , 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 , 教学时教师更 是 不 必 避讳 , 甚 至可 以调 整 一些 教 学 安 排 , 从 生命 的 角度 去解读 和 引导 。 当涉 及更 多 的道德 、 伦 理 问题 时 ,
基于“科学探究”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创新丨N N O W f l T I O N O F m i l C f l T I O N名师艺谈基于“科学探究”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江苏省无锡市南湖中学袁锦明/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 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 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建立教育 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高中学科核心素养 (讨论稿)”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叙述,高中生物学科核心 素养具体拟定为四个内容: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 责任。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生命观 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 相关做法。
一、在科学探究中形成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 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
它有助于理解 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 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 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简单地记住生物学知识并不能有效 形成生命观念,学生只有亲历生物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感悟知识 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才能将生物学知识转化为生命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 深刻理解和反思生物学知识和核心概念,挖掘生物学知识背后深 层次的思想和观点,从而让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的生命观念。
例如,有关细胞器的知识,教材上都是以“分布一结构一功能”为主线作结论性知识介绍的。
在教学中,笔者改变教学 顺序,选择以“功能一结构”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探究 的环境,实现了从“教授知识”到“经历学习”的转变。
生物教学中实施思维建模的策略
生物教学中实施思维建模的策略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理科的思维方式。
因此教师应注重理科思维的培养,树立理科意识,渗透建模思想。
思维建模是借助于一些特定的工具和方法将自己的内在的思维过程建立模型,进行可视化表征的认知方法。
思维建模的方法适用于自我建构知识,是教师创设建构主义课堂的一把钥匙。
教师通过建立一些思维的模型,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还能树立学生的理科意识,理解建模思想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培养建模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教师应首先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
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
除需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建模理论。
构建学生的思维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
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觉的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建模意识。
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索与交流中进行的,知识的交流是双向的,其方式是在对话中进行的。
在思维建模教学中,教师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和探索者。
思维建模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强调真实情境、合作学习与过程的探索,淡化标准性的答案。
思维建模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获取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因此思维建模教学的实施,教师需要完成教育理念的转变,掌握思维教学的实质。
建模活动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又培养学生的想象、转换等能力。
科学思维与生物学概念教学(赵占良)精编版
这是受线性因果决 定论影响形成的简 单的线性思维
引导学生在 认识非线性 因果关系基 础上进行整 体性思维
整体性思维训练
复杂性思维
生物学中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一因多果
某种药物的服用效果: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面部潮红、胃部不适、视力异常,如 视觉色彩改变(如有蓝色色晕)和视力模糊、鼻塞或流鼻涕、背痛、 肌肉痛、恶心、头晕、皮疹
概念教学本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别看一般,借助特殊探 普遍的过程,概念作为思维的材料和基本形式,学习概念的过程
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分析成因、预测未来的过程。
概念教学为什么重要?
概念是形成思想观念的基础。学习科学概念有助 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 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 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 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网络因果关系:诸多反馈环路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神
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从基因到性状的调节网络,生物 与环境的共同进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复杂性思维的反例
20、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 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甲、乙、丙 三者在食物链中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数量 C丙→乙→甲 D甲→丙→乙
生物学科在思维训练上的优势: ——辩证思维、整体性思维、复杂性思维
体现生物学因果关 系的复杂性
训练辩证思维
科学思维之外
感性思维(如审美)对于人的发展,特别是人工 智能越来越发达的将来,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 成部分 以生物学教学为载体,强化科学(理性)思维的 训练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同时重视科学与人文的 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理科思维的方法:
1. 强调观察和实验: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生物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对事实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2. 提倡科学思维:教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观察、假设、实验和分析,使他们能够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培养数据分析能力:鼓励学生收集和分析生物数据,帮助他们发展判断力和推理能力。
4. 注重问题解决:提供一系列生物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强调系统性思考:教授生物知识时,强调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和系统的思维框架。
6. 鼓励学术讨论:组织学术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他们的批判和分析能力。
7.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如实地考察、实验室活动和科研项目,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总之,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能力。
通过科学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提升他们的理科素养。
高中生物理科思维训练教案
高中生物理科思维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
1. 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物理学中的常见实验方法和技巧;
3. 物理学中的计算和推导方法;
4. 物理学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启发他们思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步:讲解
老师讲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通过实例和案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点。
第三步:示范
老师进行物理学实验的示范,教授实验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第四步:练习
老师设计一些物理学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和讨论,帮助他们提高物理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总结
老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否能够提高物理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老师需要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蜡烛的变化》教学为学生理科思维发展蓄势
S小学科学cience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什么是科学素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不难发现有很多来自中学理化学科的缩影。
由此可见,重视小学阶段科学的思维发展对于学生日后理科学习是有益的。
一、小初教学内容的衔接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蜡烛的变化》系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通过制作蜡烛和做蜡烛燃烧的实验,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并且能够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教师参考用书指出: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积累了大量关于物质变化的经验和知识,但对物质变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知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学会按照“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的标准(宏观角度)对物质变化进行分类,为中学从分子、原子层面(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奠定基础。
通过对初中化学与小学科学中“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初中与小学重复部分有一个核心概念,即物质是可以变化的;拓展部分有两个具体概念,分别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部分有水的三态变化、石灰石与盐酸溶液反应。
在处理具体的物质变化时,由现象变化到物质性质变化,体现出知识深度的增加,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学科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探索(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合理调整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惯用的教学方法是做一些实验,或是给出一些变化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区别。
而在中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实验过程的记录,从变化前状态、变化中的现象和变化后的状态来判断变化的类《蜡烛的变化》教学为学生理科思维发展蓄势◇马芸(江苏:南京市陶行知学校)〔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学科知识,小学科学的学习为学生中学的理科学习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生物教学中理科思维的培养
作者:陈小兰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5期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习生物学要有理科思维。
与文科的形象思维相比较,理科思维更加注重逻辑与实证。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展开论述,强调教学中要体现实验性,并充分培养学生系统性、逻辑性、辩证性和创造性等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物教学理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理科是指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数理逻辑,理科知识强调一种认知,一种对问题本质、方法、原理的把握。
而理科思维则表现为研究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实验性、辨证性和创造性等。
生物学科作为广东高考理科综合检测科目之一,融合了文、理两科的特点,既需要足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与技巧性。
由于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学生往往以为生物学与理科没有太大的关系。
甚至有些学生在高一学完生物之后,仍然有疑问“生物到底是文科科目还是理科科目?”。
一些数理化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解答生物科目的习题时,却觉得有困难。
主要原因是,他们尚未树立“理科思维意识”,在生物学科上缺乏理科思维的训练,学生不善于从理科角度去思考生物学问题。
而如果在生物学教学中,能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则不失为我们将复杂的生物学问题简单化的有效方法。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培养学生统筹知识体系的能力
生物试题的考试特点是特别注重对生物概念、生物原理及生物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引导高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上,更要关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成长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但有些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却常常觉得高中生物的内容多而散,简单的记忆已经觉得困难,更何况要归纳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线,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学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知识体系和逻辑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专研教材,从掌握教材的逻辑上狠下工夫。
一般来说,生物教材的逻辑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
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对每一章,每一节教材来说,知识逻辑是比较明显的,但它是通过若干次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每一堂课时生物教学的基本单位,应该自成体系,相对完整。
教师应善于把每堂课组织好,突出其逻辑性,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展开每堂课的教学。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选用适当的教法和手段,使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充实、体系严密、层次清楚、生动活泼、启发性强,这样不仅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而且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生物教学要体现实验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实验探究不仅仅是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也是理科教学应该达成的课程目标。
实验教学是彰显理科特征和学科特点的有效方式。
所以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中突出其实验性。
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懂得怎样收集实验数据,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做到会观察、会分析、会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且用学科术语进行准确的描述。
所以,教学中要体现其实验性,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这就是实验的价值,它是一种探究的方法。
我们可以围绕一些重要的实验,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
无论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科学作风都离不开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
理科思维在思维科学中具有极其特殊重要的地位,生物教学过程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新课程标准对思维教学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所以生物教学中,只有在培养学生一种思维方式的同时,兼顾到另一种思维方式,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思维品质较完善的人。
这就要注重辩证性思维过程的培养。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显得愈加重要。
当今的教育中,不能再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性思维。
因此,作为中学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物教材中许多内容揭示着生物学家的思维过程,科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既包含着前辈科学家探求真理的无限艰辛,更闪烁着他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不少问题需要用理科思维去理解和处理。
生物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理科思维思考生物学问题,将生物学科真正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进行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系统性、逻辑性、辩证性和创造性等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生物教
学效率。
要将以上思路付诸实施,首先必须将思维教学的目标与生物教学的目标综合起来,构建教学目标体系。
其次需处理好思维训练与观察、实验等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
再者,注重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探索生物思维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夏献平.聚焦生物学的理科属性[J].中学生物教学.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