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思路.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是最开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这个层面上的校企合作只是仅仅停留在学校为酒店提供劳动力资源,酒店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场所。学校和企业签订协议,学校按时安排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工作,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权益有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维护,学校和酒店有时无法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这种低层面的校企合作,学校也不会主动去参与酒店企业的发展经营,企业也不去参与学校的教学规划,三者难以统一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这就导致了学校的教学得不到及时地更新和提高,企业的发展难以得到关键性的突破,学生也难得从实习过程中切实有所学、有所得。

1.2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是指合作双方互相参与,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多元化的合作,高度信任彼此,共享彼此的优势资源。深层次的合作是在浅层次和中层次的合作基础上更加加深,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其模式主要有:“订单培养”模式、“学工交替式”、

“2+1”式、“双定生”模式、校企联合共同体等。订单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用人的标准输送“订单班”企业负责接收。其特点是具有针对性、市场导向性、实用性等。学工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式的形式有很多,如:“2+1”式是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一年在企业实习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实践性强、形式多样化等,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化发展。“双定生”模式是企业与高校签订协议后定向培养,待毕业后定向就业的学生,这种模式中学生是双向定制的培养目标。“双定生”的独特之处是定向培养学生但不一定定向招收学生,其就业率极高。现在很多高校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上努力寻求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并积极改善,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学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资金上投资较小等,使我国酒店管理方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仍处于形式化、简单化、缺乏创新,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有待健全完善。

2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条件

在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也涉及到多方面的主体,如学校、企业、学生、政府和社会等。这就需要多方的配合,协力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化发展。酒店管理是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行为,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需要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多方面入手。

2.1政府参与校企合作宏观调控

英国佛里曼教授(1987)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中提出“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重螺旋体”理论,同时提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性。政府作为国家的职能机构,权力象征,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过程中来,通过出台相应的校企合作法规、制度来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下的校企合作。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前提,发挥国家的强制性去改善现有条件下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对于校企双方利益不均、合作资金短缺、研究条件恶劣等一系列涉及财力、人力、物力的问题,政府可以参与调解,或者承担一部分资源输出,因为校企合作的良性结果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不好的校企合作结果只能增加国家的经济负担。所以,政府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为合作双方提供必要的政策,条件支持,技术扶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2.2企业参与学校合作教育办学管理

从德国双元制大学的办学模式中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层和学校老师一起组建领导层,共同管理学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两个宏观主体,要想保证学校的教育过程和教学计划可以与企业的需求相符合,最好的办法是邀请企业一起参与教学管理。企业积极参与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对于时代和环境变化掌握着前沿资讯,这对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和专业的设置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2.3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管理发展

学校作为校企合作过程的另一主体,不仅要“引进来”,还

要“走出去”。学校只有派遣老师去企业学习,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课程,真正做到以“企业需求”为宗旨。教师进入企业担任管理层职位,帮助企业高管一起进行人员管理,解决问题,制定发展战略,可以使公司更加快速的运作,同时学校教师获得实战经验,也对学校的教学有帮助。

2.4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校企合作顺利进展的润滑剂,只有学生本体愿意参与进来,校企合作才可能成为现实。学生作为学校培养的主体,企业工作的中坚力量,首先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愿积极参与学校学习过程中,并从中获得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才能够有能力参与完成校企合作的活动。可以考虑通过让在校学生或者已经开展实习的学生参加酒店的各种小型科研项目,如改善某项服务流程的项目,如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项目,项目的负责人可以是高校教师,也可以是酒店管理层员工,还可以是学生,通过各种项目来增加学生工作的挑战性,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增进学生对酒店的了解,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起来,让学生这个“主角”动起来。同时在项目的带动下,科研助力了行业企业发展。

3国外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

各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形成了适合本国发展、各具特色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例如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提出的第一个校企合作计划,随后又为加强后继教育的建设而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案》(1958)。1903年英国桑德兰特技术学院提出的“三明

治”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先后出现《教育法》(1944)、《就业与训练法》(1973)明确指出校企合作的关系。《职业教育法》(1969)的颁布更加推动和促进德国的教育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向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扩张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后,各发达国家开始将校企合作模式纷纷运用到实践中去,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校企合作模式。国外的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时间长,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验过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也都有着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方式。德国采取的多为“双元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是将学分别安排在学校和企业中进行测评,时间分配大约是学校占30%,企业占70%,由此以看出德国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与此同时,美国特别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化的培养发展,学校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爱好、特长、兴趣等有针对地安排学生的实习与工作。澳大利亚实行的是TAFE教育模式,国家会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出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开发不同的课程体系,组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其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国家会制定一个统一的人才合格标准,企业和学校就以国家的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瑞士采取的“洛桑模式”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最为典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洛桑酒店管理学校采取酒店企业和学校相互交替的模式培养酒店专业化人才,这种模式对学校、教师、酒店企业都有着非常严格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每个环节都特别注重,这也是洛桑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国外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起源比较早,发展较快,现在基本处于成熟阶段。对于我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有很多借鉴之处。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