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高考地理常见地理现象形成过程
高考地理常见地理现象形成过程1.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地上河”是一个概念,而不是特指某条河流,当河床海拔高于该段河流流经地区的两岸地面海拔,就被叫作地上河,又称悬河。
由于水往低处流、水流方向全靠两岸人工修建的河堤约束。
“地上河”成因: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被称为“地上河”。
世界最著名的地上河是黄河下游。
由于挟带了来自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黄河干流进入比降平缓的下游平原地区后,径流动能不足以输送挟带的大量泥沙。
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 m,成为地上河的代表。
2.盐碱化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我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硫酸盐和氯化物、碳酸盐、重碳酸盐。
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3.地貌的形成过程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出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口外滨海地区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挟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附近,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土壤肥沃,易形成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4.辫状水系形成过程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新高考地理地貌的形成塑造与观察(解析版)
地貌的形成、塑造与观察1.(2022·山东淄博·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四周高山环抱,常年盛行北风。
湖北岸发育许多冲积扇,尤以沙柳河(落差1500米、长度105.8千米、流域面积1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108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形成的冲积扇最典型,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
下图示意青海湖北岸冲积扇分布。
(1)在下图中绘制出由A到B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说明沙柳河冲积扇比泉吉河冲积扇面积大的原因。
(3)对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原因:由A到B,随着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2)沙柳河比泉吉河落差大(径流量大),对地表的整体侵蚀能力强,携带沉积物多;长度长,流域面积大,冲积扇的物质来源区广。
(3)处于北风背风一侧,风速小;湖水波浪作用弱,对扇缘侵蚀作用小。
【解析】本大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趋势及原因、冲积扇形成的原因、扇缘处发育完整扇形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随着流水来到河流的出山口处,随着地势变缓、水流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由图可知A地势高、B地势低,由A到B沉积物平均粒径由大变小。
如图:(2)根据材料“沙柳河(落差1500米、长度105.8千米、流域面积1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108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可知:沙柳河比泉吉河长度长,流域面积大,冲积扇的物质来源区广;沙柳河比泉吉河落差大、径流量大,水流速度快,对地表的侵蚀能力强,携带的沉积物多,所以导致沙柳河冲积扇比泉吉河冲积扇面积大。
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壳的运动规律【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学生能够判断出地质构造类型或地貌类型,进而分析出其形成的主要构造运动,描述出形成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2.学生会运用内外力的原理分析常见地表形态的成因,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学生能说明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并解决相应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4.学生能说明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提升要素综合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基础巩固-查漏补缺】1.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的区别?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2.地壳运动的含义?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这两种运动往往是相互伴生的。
3.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对比(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石圈学案P6左)4.举例说明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岩石圈学案P6)5.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岩石圈学案P6)(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2)判断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与向斜、断层——地垒与地堑)(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判断图中地理事物形成过程)6.板块运动与地貌:能判断出板块边界类型;在世界地图上,能画出板块边界,用板块理论解释安第斯山脉、马里亚纳海沟等的成因;地中海、红海、大西洋面积变化的原因;西藏和冰岛多地热的原因。
一轮学案6第3页右面7.构造地貌:(1)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2)说明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3)断层形成的地貌,并能举例一轮学案6第6页8.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1)找油、气资源的在哪?原因(2)找煤矿在哪?原因(3)找地下水的位置?原因(4)采石场位置?原因(5)建隧道的位置?原因(6)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为什么避开断层?一轮学案6第7页9.外力作用包括?外力作用的表现包括?(学案P7左)风化和侵蚀的区别?(学案P7右)堆积作用的沉积顺序?冰川堆积作用颗粒物沉积顺序?(学案P7右下)10.冲积扇形成过程,地貌特点?三角洲形成过程,地貌特点?(学案P8左)11.河流上中下游河谷形态和主要外力作用?(学案P8右上)12.河漫滩、江心洲形成位置?形成过程?(学案P8右)13.河流阶地形成原因?(学案P8右)宽浅河谷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8右下)曲流、牛轭湖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9左下)1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学案P10左下)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学案P10右下)15.风成地貌的成因?(气候条件、物质基础、动力条件)(学案P11右上)16.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案P11右)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选择的影响?(学案P11右)17.四种类型的地震的成因?(学案P4左侧表格)18.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学案P4右)【基础题练习】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江郎山风景区观察丹霞地貌景观。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分析(十年泣血之作)
5.辫状水系 地点:雅鲁藏布江局部 形成过程:河流的比降大,流速大,输沙强度大, 洪水季节,流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 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枯水季节, 许多浅
2.嵌入式蛇曲
形成过程:宽广、开阔的地区,河流侧 蚀为主,形成弯曲河道--地壳快速隆 升--河水下蚀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 形成嵌入式蛇曲。最终,隆升的地壳 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 山谷之中。(先侧蚀,抬升,再下侵 蚀)。
3.爬升沙丘 地点:雅鲁藏布江中游强风口地段 外力(主要是流水)搬运、沉积一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河漫滩及低阶地出 露一受风力作用,河漫滩及低阶地上沙丘随迎风坡抬升并在顶部附近堆积, 后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在背风坡滑落,形成陡峭的滑落面。
3、地质作用的发生空间顺序规律: ①同一位置的成绩岩,越往下去,越老,形成越早。 ②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侵入岩分布在地下,固结成 岩形成的沉积岩分布在地下。外力形成的沉积物分布在地表。如果变质岩和 侵入岩分布在地表,必然经过地壳抬升。反之形成的岩石又发生变质作用, 往往有地球的下降运动。 ③风化和侵蚀作用分布在地势相对高的地方,沉积和固结成岩一般分布在地 势较低的地方。
川后退一海水倒灌,形成峡湾。
7.桌状山 地点:四川大瓦山、峨眉山 [地理过程]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形成石灰岩岩层一岩浆活动, 岩浆喷出, 覆盖玄武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平顶山。
作答要求:
①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作答 ②明确因果联系 ③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 ④答案的精细化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03 地表形态的塑造年份卷名及题号考查情境命题特点模板01 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模板02 流水地貌形成过程模板03 风沙活动与风力地貌模板04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特点模板05 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模板06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第一步:分析岩石类型(外力作用沉积或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第二步: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使地表崎岖不平)第三步: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等作用,削高填低)(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
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
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
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
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第(1)小问尝试解答:第(2)小问尝试解答:第(3)小问1.(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宏图盆地位于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晚第四纪期间形成了统一的古大湖水系,随着气候变化,湖水退去,留下沙地和盐结壳。
盆地海拔低于750米处发育多座黏土沙丘,由黏土、砂粒和粉粒组成,单体规模较小。
黏土沙丘中的黏土和含盐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吸水时软化恢复塑性(塑性指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固体物质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
受气候干湿交替影响,黏土沙丘表面冲沟发育,改变了沙丘垂直方向上的粒径分布。
解密05 地质演化过程和冲淤平衡(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注意:在宏观理解地貌的地质作用方式,也要能从微观的尺度,结合小区域 的特点以及材料描述的地理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2022年高考海南 卷8-9(对应2-3题),如果分析是高山地区,很多同学会选择冰川侵蚀作用。
再例如雅鲁藏布江中游出现的爬升沙丘的出现? 误区:河流的堆积 正解:风力的堆积
考点
(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 三角洲演变的原因。
①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 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 ②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 ③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 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
【真题探究】 地质过程的推演
10.(2021·福建·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河口地貌的演变与 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 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 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 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 预测成立的条件。
①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 ②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③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 输沙量减少; ④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 泥沙淤积速率。
考点二 地质过程的推演
海退属于陆相沉积环境,特点是以碎屑为主, 颗粒大小不定,类型多样。
(二)考察形式
地形、地貌景观图
或者
区域图
某种矿产资源分布
形成
确定 地貌 分析 主要作用力 解释 过程
高考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一、地理过程的概念及知识体系★概念:“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地理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二、2015年高考地理需要强化的“过程”内容:●大气运动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论知识串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
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A.①B.②C.③D.④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D )A.①B.②C.③D.④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B )A.①B.②C.③D.④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A.①B.②C.③D.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理论知识串讲】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作用过程分析技巧
技巧(一)根据题目的区位,环境特点及岩石特征,判断岩石类型。
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它们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图3)。
1、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坚 硬致密的 侵入岩(如花岗岩),或多气孔的喷出岩(如玄武 岩); 2、沉积岩是由地表被侵蚀的物质,由外力搬运后沉 积下来, 固结成岩而成,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及化石 燃料; 也包括石灰岩(化学沉淀物)和珊瑚礁(珊瑚虫遗 体堆积)。 3、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 石灰岩变 为大理岩,页岩变为板岩。
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
斜,C—背斜,D—向斜。
3.断层的判断:看断层面的完整程度。如果断层面把所有岩
石断开,且断层面完整,则断层发生时间较晚,晚于其所
断开的岩层;如果果断层面不完整,则说明断层之后又发
生了某种地质活动;
4.根据地质构造之间的叠加和影响来判断:晚形成的地质
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断关键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箭
头指向,联系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逐步推导。第(1)题,
由沉积物只能变成沉积岩D,沉积岩变成变质岩E,变质
岩熔于岩浆A,岩浆冷凝形成侵入岩B和喷出岩C。
二、地质剖面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例3(内力作用+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岩石形成条件逻辑思维)
图5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各岩 层、 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l、沉积岩l、沉积岩2、火成岩2、 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l、火成岩2、沉积岩2、 沉积岩l DC..沉沉积积岩岩33、、沉火积成岩岩2l、、火沉成积岩岩l2、、火火成成岩岩22、、沉沉积积岩岩l l 解析:根据沉积岩的顺序由老到新应是沉积岩3、沉积 岩2,而火成岩侵入地壳的定义可判断火成岩l、火成岩2 晚于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且火成岩2晚于火成岩1。所以 选D。
2024年高考地理如何破解高考地理形成过程类难题
2024年高考地理如何破解高考地理形成过程类难题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
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指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系统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形成与演变,如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等。
人文地理过程是随着人类活动而不断变化的,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发展、工业的集聚和扩散等。
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
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目标要求。
袁孝亭教授依据地理过程的时空尺度将其分为四类:地理循环过程、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波动性过程和地理扩散过程。
高考题考查最多的是地理演变过程。
由于地理过程具有动态性、时空性、规律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地理思维能力要求高,因此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当学生遇到过程类试题时,常出现过程表述不完整、答题不全面、语言太啰嗦,甚至逻辑混乱、无从下手等情况,导致失分严重。
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充分体现了能力和素养立意,突出考查地理思维品质和地理核心素养。
选取的素材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现实以及科学研究成果,以区域为载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融汇地理思想方法,要求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有效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事象发生的原因、发展变化规律、演变的趋势。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不同角度对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和探讨,形成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彰显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统计命题特点【设问形式】“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等。
【考查方式】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
【2022高考地理】微专题四 地质作用过程分析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重要微专题讲解集录
微专题四:地质作用过程分析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写到:“……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提到“对‘地理过程与变化’一类内容的考查,要突出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观察、规律概括与趋势预测等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的运用”。
所以近几年的高考突出考查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而这部分内容,往往又是学生的“软肋”。
一、高考曾这样考过(2016年全国I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1)C,(2)B,(3)D。
以渤海西岸贝壳堤位置变迁为情境,考查贝壳堤的形成、变化过程(沉积作用与地貌)。
第(1)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贝壳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贝壳在同一海岸地带堆积,形成时间长,这就要求海岸线位置稳定,故选C。
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
长期堆积,使得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变大,故选B。
第(3)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由多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可说明河流入海口位置多次变动,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故选D。
二、微点突破1、以时间为主线,分析地质作用过程地理过程是指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动态变化过程”在地质作用中的考查主要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分析不同地质构造在形成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及对地貌的影响。
分解法突破高考地理过程类试题——以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第37题为例
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师”。但本题问的是“指出构成台
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可分
解成两个阶段:一是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地形单元,由
于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地
形单元比较平坦;二是外力侵蚀下的玄武岩地理单
元,形成的时间越早越容易被外力侵蚀得支离破碎、
图 5。对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理解
可转换成图 6。
三、规律总结
(1)夯实基础,储备知识。牢固掌握地理基本概
念、原理、规律,平时多关注《航拍中国》
《寰宇地理》
《探索发现》等电视节目,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图5
(2)依时顺序,分解过程。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
整合多学科知识、方法和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综合
学习、话题式学习等活动类课程为主。此种形态下的
视角,提高学生解决复杂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是现
融合教学难以突破学科本位,其知识融合的广度、视
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现有的学科融合教学
角融合的宽度、思维融合的深度均有一定局限性[1]。
从融合内容来看,大多以某一学科为主导,融入与其
与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碰撞,地壳持续抬升,使云贵
2021 年第 1 期
低,形成总体西高东低的格局 (2)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碰撞使甲地以西地区地壳持续抬升隆起,古川
江南流受阻,最终改向东北流;青藏高原隆起使东部
季风环流加强,降水增多,河流水流增大;东部地区地
壳陷落,高差增大,河流侵蚀作用加强;切穿巫山,最
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
高考地理中的熔岩地貌(火山地貌)
1.定义熔岩地貌(东北)指的是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种地形。
2.代表地形(1)熔岩台地:指熔岩在地面形成的面积广大,表面比较平坦的地区,是流动性很强的玄武岩质熔岩大量涌出所致。
(2)熔岩鼓包:是指熔岩台地上表层熔岩冷凝结壳之后熔岩流前方受阻导致下面的液态熔岩局部上拱而在表面形成高达几米的丘状隆起。
因为形成过程中表层熔岩已经结壳,所以表面被撑开而发育多方向的裂缝,如同蒸裂了的馒头,个别情况下还可见下面的熔岩流从表层开裂处涌出。
将凸起呈近圆形的熔岩鼓包称为①熔岩冢(塚),而将明显长条状延伸的熔岩鼓包称为②熔岩突脊。
无论是熔岩冢还是熔岩突脊,其下方当时必然存在着供应熔岩流的熔岩隧道,而熔岩隧道内局部过量的液态熔岩因前方受阻而寻找薄弱点向上顶起熔岩结壳层是熔岩鼓包形成的直接原因。
(3)熔岩塌陷构造:是指熔岩台地上形态各异的塌陷构造,是熔岩台地表层冷凝结壳后下部熔岩隧道中的液态熔岩流减少而造成的顶板塌陷构造。
其中呈近圆形的可以称作熔岩塌陷坑,而呈线状延伸的可称作熔岩塌陷谷。
如果塌陷坑内后来保留积水,则可称作熔岩塌陷湖;显然,这些塌陷坑或塌陷谷下方当时存在着熔岩隧道,而隧道内的熔岩流因在下游找到突破口而快速流失便造成熔岩塌陷构造的形成。
随着下面的液态熔岩流逐渐排走而减压下降,上方半固结的熔岩结壳层失去液态熔岩的浮力支撑而下陷或垮塌,于是在地表形成了明显的负地形—熔岩塌陷坑或熔岩塌陷谷。
其显著特点是:熔岩塌陷坑(或谷)的边缘不完全是固态崩塌,而是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特征,于是保留了原始结壳层表面由坑边缘的近乎水平到逐渐向坑底变陡的弧形表面,这可作为判别熔岩塌陷构造的重要标志。
3.熔岩地貌总体概述当一次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形成一片熔岩台地雏形时,台地表面首先形成相对平坦均匀的冷凝结壳层,然而充满于熔岩隧道中的高温液态熔岩流却非常活跃,一直在寻找薄弱点和突破口,对上覆结壳层的压力也一直在变化。
如果下游受阻致使熔岩流无法流出就必然增加向上的压力而形成熔岩鼓包,反过来如果下游重新找到突破口而排泄出隧道内的熔岩流就会减少对上覆结壳层的支撑而形成熔岩塌陷构造,这就是熔岩台地上普遍发育熔岩鼓包和熔岩塌陷构造的根本原因。
高考地理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三: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解析】:该地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阵发性洪水往往 具有高流量和高含沙量的特点,洪水期,降水量集中, 河流水量大,水动力强,携沙能力强,洪水携带大量沉 积物迅速充填沟道;随着地势趋于开阔平缓,流速变 慢,动能不足,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形成片流带,地势 进一步开阔平坦,因流量变化大,河流改道频繁,游荡 型河道发育,形成辫流带;扇缘地区,地势更加平坦开 阔,水流下切作用进一步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水流 在此处溢散形成扇缘湿地。
地
喀斯特地貌
化学溶蚀(石林、溶洞);化学沉积(石笋、石钟乳、石柱)
表 形 地表形态
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雅丹、风蚀蘑菇、风蚀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态
海岸地貌
海浪侵蚀(海蚀桥、海蚀柱);海浪沉积(沙滩)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角峰、冰斗峡湾);冰积地貌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一、外力作用对地貌塑造的过程:
1.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
【对点训练】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冲积扇的演化发育受气候、构造运 动、母岩类型、供源流域规模及盆地形态等因素影 响。基于其主要形成沉积水动力条件,可划分为河 流(辫状河、曲流河)型冲积扇与重力流(塌积、 泥石流)型冲积扇。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 冲积扇为典型的辫状河流型冲积扇,具有规模大, 坡角平缓的特点,沉积砾岩、砂砾岩内砾石成分以 岩浆岩系为主,整个冲积扇沉积泥质含量极少。下 图示意冲积扇洪水期活动扇体构型特征。
考情分析
【高考命题】地质地貌的考察始终是 高考考察的热门方向,尤其是随着新课 改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地质地貌形 成的过程类分析与推理成为对学生进行 核心素养考察的主要方向。考生需要强 化地质地貌类题型过程类的推理分析能 力。
高考三轮冲刺 地理事物形成过程
咸水湖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人为原因:注人湖泊的河流两岸引水灌溉,使入湖 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
淡水湖 自然: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 人为:围湖造田
2、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对湖泊本身+对周边地区)
对湖泊本身: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质变差
地理事物形成过程
1.天气变化过程
龙卷风形成过程:强烈的上升气流(冷暖空气交汇也行)→气流旋 转(地转偏向力作用)→涡旋增强形成龙卷核心→延伸到地面形成 龙卷风。
台风形成过程:热带海面海水大量蒸发形成热带低压→气流辐合上 升(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热带气旋→势力增强形成强热带气旋至 台风。
寒潮形成过程:高纬气流下沉→冷高压势力增强→向中低纬度地区 侵袭,形成寒潮。
湖泊水污染及其治理: 原因:降水少,蒸发强,湖水水量小;水体交换能力差;生产生活污 水排放量大;水产养殖是水体富营养化;航运排放的油污和生活垃圾 治理:跨流域调水,增加湖泊水量、控制水产养殖规模、净化生产, 生活污水、清理湖底淤泥,打捞湖泊垃圾。
按成因分类
类型
成因
构造湖 地壳断裂下陷,积水
成湖
长火白山口青天湖海池湖——火——火山构口口造湖湖积水而成
吉林雾松形成过程: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温度较高,水汽大量蒸发→ 山谷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气温低,水汽遇寒冷的空气,在树 枝凝结而成。
2.海洋
钱塘江大潮形成过程(原因):天时(天体引潮力最大)→地利 (钱塘江口喇叭形,使潮位堆高)→风势(夏季东南季风、台风助 涨了潮势)→顶托(河流水的顶托作用,堤坝的顶托阻挡)。
对周边地区:使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调蓄径流(洪水)的能力 降低;提供的水资源减少;旅游价值降低(若为旅游景点); 发展灌溉农业,引发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一、地理过程的概念及知识体系★概念:“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地理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二、2015年高考地理需要强化的“过程”内容:●大气运动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论知识串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
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A.①B.②C.③D.④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D)A.①B.②C.③D.④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B)A.①B.②C.③D.④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A.①B.②C.③D.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理论知识串讲】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不合理。
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差异)。
【例1】读温带锋面气旋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前b.初生阶段c.发展阶段A.该图所示锋面气旋为北半球低纬度的情况B.M锋面为暖锋,N锋面为冷锋C.M锋面锋后多雨,N锋面锋前多雨D.图中冷区风来源于陆地,暖区风来源于海洋【参考答案】C【例2】读世界某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岸线的位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图中A城市附近海岸线进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A是近百年来新建的港口城市,分析该城市布局的有利自然利条件。
(3)在城市A的建设过程中,周围大片的湿地被填平,分析这种行为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此时A城市的风向为_________,在甲地海面上正在形成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
(5)该天气系统从甲地经过A城移到乙地过程中,简要描述A城的天气变化过程。
(1)流水沉积;海浪侵蚀(2分)(2)位于亚热带大陆的沿海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位于河流沿岸,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有利于实现海陆联运(3分)。
(3)吸收降水、削减洪峰的能力减弱;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锐减;空气中湿度减少,气候变干(4分)。
(4)东北风,气旋(飓风)(2分)(5)该天气系统逐渐接近时风力增大,降水增多;继而转变为狂风暴雨天气;天气系统中心位于A城时出现短暂的静风和晴朗天气;随后又出现狂风暴雨天气;随着天气系统的远离,风力和降水强度逐渐减弱(6分)。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浓雾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例1】图中的Q表示世界海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
(要求写出该海区雾的形成过程)读图可知,(1)图中的Q表示世界海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海区多雾的原因是:该海区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温差大,容易形成雾气.(2)开普敦是南非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是南非第二大城市,交通运输发达,有铁路可直达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公路与国内各地相连接.开普敦港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是:开普敦是西开普省的经济中心,所以成为了整个区域的制造业中心,而且成为了该省内陆地区出产货品的货运出口港口.地产业和建筑业非常蓬勃,因为有很多人都在当地购置物业作度假之用.但是开普敦由于面积狭小,面临着土地缺乏的问题.(3)图中M点附近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会,饵料丰富.(4)南非所临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因为旅游业发达,所以可能带来太多的垃圾,破坏环境.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该海区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温差大,容易形成雾气;(2)开普敦是西开普省的经济中心,所以成为了整个区域的制造业中心,而且成为了该省内陆地区出产货品的货运出口港口.地产业和建筑业非常蓬勃,因为有很多人都在当地购置物业作度假之用.但是开普敦由于面积狭小,面临着土地缺乏的问题;(3)寒暖流交会,饵料丰富;(4)因为旅游业发达,所以可能带来太多的垃圾,破坏环境.【例2】2011年12月5日,国内9省市再度迎来大雾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多地交通受阻。
重庆市气象台预测,本周,重庆地区也有可能出现大雾天气,请驾驶员出行要注意交通安全。
运用地理相关知识,从水汽来源、凝结核、大气运动以及水汽凝结四个方面解释重庆秋冬季节多雾的原因。
(8分)冬季四川盆地北部山脉阻挡削弱冷空气影响,西北的冷空气南下被阻挡之后,盆地里面温度会比较高,有利于水循环“蒸发”过程的进行,但是冬天没有夏天那样容易进行“落雨”等水资源从天上回到地下的“激烈”过程,所以水珠就慢腾腾地留在空气中了.当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是雾。
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重庆位于长江以及嘉陵江的汇合处,水汽来源相当充沛,空气也相当潮湿,相对温度高达80%以上;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缘,周围有高山屏峙,而且地面也崎岖不平,风速十分小,风力微弱,静风频率相当大。
白天,地面温度相当高,蒸发作用不断加强,从而使空气中容纳了许多的水汽;夜间,尤其是秋季和冬季的晴朗微风之夜,夜间相当长,而且地面的辐射冷却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盆地边缘山地的冷空气会沿着山坡下沉,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降温十分剧烈,最终导致空气中能够容纳水汽的能力不断降低,而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而形成雾。
所以,重庆成为全国著名的“雾都”。
临江水汽多:大气污染,凝结核多:盆地地形不利于大地扩散水体运动规律●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步骤一] 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
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写出具体过程)(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和的交换。
地理实验重视地理原理。
只有对地理概念、原理有较透彻理解,熟悉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才能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并用有关概念、原理指导、安排实验。
该实验即用简易材料证明了水循环的发生、形成、过程及意义,并结合现实问题提升了实验价值。
在实施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操作严谨:例如盆中注水适量、塑料封口要严、石头放置要准;第二、观察要细致:例如长时间暴晒前后塑料纸上水珠量的变化、运动状况,水珠(滴)对沙的冲击等;第三,描述规范、科学。
本题考查用实验演示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统一演化过程。
第(1)、(2)题主要是以模拟实验的办法来演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
第(3)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土流失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里要注意联系图中箭头由中间向外指,土壤侵蚀引起地貌变化和植被退化,依次推理。
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统一演化的过程。
第(4)题考查循环的意义,通过水循环实现地球上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答案】(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2)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3)外力作用(4)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3分)(2)水循环现象蒸发输送凝结降水(3)外力作用水土流失过度砍伐、过度开垦等造成植被破坏(4)物质、能量(或热量、水分)(5)左栏:由上而下:E、B、F 右栏:自上而下A、D、C (6)统一演化★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或过程);【例1】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过程顺序的是()A.甲→乙→丙→丁B.丙→丁→乙→甲C.乙→丙→丁→甲D.丙→甲→乙→丁【参考答案】D地壳物质的运动和循环规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例1】华山为花岗岩山体,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地表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华山为花岗岩山体,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经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下,形成了华山山体景观.A、华山为花岗岩山体,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所以形成过程应该有岩浆活动,故不符合题意;B、华山为花岗岩山体,先形成花岗岩,所以过程应该是先形成岩浆岩,故不符合题意;C、华山为花岗岩山体,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经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下,形成了华山山体景观.所以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地表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故正确;D、华D山为花岗岩山体,先形成花岗岩,所以过程应该是先形成岩浆岩,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例2】意大利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