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1)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暮霭(ǎi)愠怒(yùn)瑰怪(guī)纤维(xiān)B. 粗犷(guǎng)脊梁(jǐ)拓印(tà)炽热(chì)C. 憾慨(kǎi)琼瑶(qióng)暮霭(ǎi)聊赖(liáo)D. 殷红(yān)蹙眉(cù)悲怆(chuàng)铁锹(qi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草长莺飞娇生惯养良辰美景B. 狼籍一片既往不咎眼花缭乱气息奄奄C. 呕心沥血一筹莫展自食其果融会贯通D. 专心至志走投无路不卑不亢休戚相关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诸葛亮舌战群儒,显示了他卓越的口才和广博的学识,不愧为一代名相。
B.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超过了90分。
C. 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 文艺创作要勇于突破旧框框,才能提高质量,繁荣创作。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时,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他们都是在这种清幽的境界里度过每一个夏天的。
②而且,一到夏天,这个城市好像完全属于苏州人。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所以,苏州园林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⑤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没有不受到苏州园林影响的。
A. ②①③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①③⑤②④D. ③⑤①②④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呼——呼——”风声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仿佛要把整个山谷都掀翻过来。
B. 看到画上的“双喜临门”,我立刻想到了《西厢记》中“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的情景。
C. 母亲说:“你这样做,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也是对我最大的爱护。
”D.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图的主要功能和绘制目的在于对地球的地表以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图形呈现。
实际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地图从未能对地球的地表进行如实的呈现,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与文本类似,虽然地图确实呈现了“地表的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但这种呈现的背后总是蕴含着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对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的表达才是绘制地图的功能和目的。
在论述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之前,先简要介绍相关概念。
“地理空间”是一种客观实在,但如果将其描绘出来,就必然会受到绘制者所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个人人生体验、价值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并由此产生“地理认知”。
在这种“地理认知”中,必然蕴含着绘制者对不同区域赋予的不同重要性,由此构建出一种“空间秩序”。
在考虑空间秩序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中国古人记录地点的方式。
就日前掌握的材料而言,中国古人用于确定地点位置的主要方式就是“四至八到”。
其中“四至”是四个正方向及某处到政区边界的距离,“八到”包括四正、四隅八个方向及某处到临近治所所在城池的距离,此外还包括至上级治所以及至大都、上都,也就是都城的距离。
中国古代,对于空间的描述也是基于“四至八到”展开的。
如流传下来的历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总志和地方志中对于几乎所有地点位置的记载使用的都是“四至八到”,阅读者在浏览这些志书的时候,基于这些描绘,也就形成了对大到“天下”、小至“多村”的空间认知。
“四至八到”的数据特点就是对地点位置的记录依赖于众多其他地点,一切的地理景观只存在相对性的意义,相对于官署,相对于儒学——无论其位置、距离、方位、价值皆然,而其背后潜藏的是观看者的视角,一种从政治文化中心向外观览的视角。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山水之趣,是在物我双观视角下对山水的感知、理解和表达。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超越了有形的山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借助山水建构起有意味的审美范式,表达超脱于有形山水和无形山水的艺术形态。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于能够对山水景致进行艺术想象,将其中最有趣味、最有美感的景物组合起来,形成超越客观山水之长的情思意味。
他在《山水论》中描述了雨后、早晨、傍晚、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下山水色彩的差异,用红日、蓝天、绿水、白云、青山等展现了山水中特有的美感,确立了诗歌和绘画中山水审美的范式,推动了山水审美的艺术化。
艺术审美,需要有一双能够滤汰原始物象的眼睛,将看似杂乱无章的远近、高低、大小、长短、粗细等物象组织起来,使之能够和谐共生,形成协调统一、自如自得的审美观感。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言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言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黯,是从艺术物象的视角观察山水的趣味;又言云气春融怡、夏猗郁、秋疏薄、冬黯淡,烟岚则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是从意境的角度理解山水间气韵的流动和情调的变化。
这些源自观察并经过艺术提纯后的山水审美,使得山水不再只是自然的客体,更是融合着艺术想象的审美范式。
元代画家黄公望汲取董源、巨然的用墨技法,所绘画面水墨纷披,苍率潇洒。
其晚年所绘的《富春山居图》,境界辽远开阔,雄秀苍莽,简洁清润,尺幅千里。
山峰的用墨或浓或淡,都以干枯的笔触勾皴,远山、河渚用淡墨抹出,笔痕隐约可见,独具匠心。
水纹先用浓墨枯笔勾勒,稍加淡墨复染,氤氲成趣。
树木的枝干多用浓墨写出,树叶点染而成,或横,或竖,或斜,或直,干湿相兼,放眼望去,生机苍郁。
这幅作品最能代表宋元山水审美的境界。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正在从人工智能本身的产业化向各个产业的人工智能化发展,也就是从人工智能产业化向产业人工智能化发展。
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于目前国家正在推动的新旧动能转换,人工智能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计算力则是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驱动力。
在智慧时代,计算力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有几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在计算力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引发了几次生产力变革,前几次对于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的改变是主要的。
进入智慧时代,生产力的三要素都深受人工智能的影响,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但是和前几次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会对劳动者本身有很大的影响,未来人工智能和人的混合智能会成为趋势。
在十年前,全球最值钱的十个企业,绝大部分是一些传统产业,如能源、金融、通信,今天全球最值钱的公司基本是做互联网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国外的像苹果、谷歌,国内的像阿里、腾讯等,这些企业一方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在计算力的消耗方面,也是全球最大的。
可以说,在计算力方面的投资,是对企业的价值,尤其是未来发展潜力评估的依据。
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相比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应用,人工智能对于计算力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
这种需求不是线性的增长,而是指数级的增长,从2012年到现在,人工智能计算的能力增长了30万倍,每三个半月,用于人工智能计算的计算量就会翻一倍。
人工智能一个最大的挑战是识别度不高、准确度不高,提高准确度就要扩大模型的规模,提高模型的精细度,增加线下训练的频次,这些都需要更强的计算力。
而且随着计算需求的增长,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的架构、芯片和其他技术不断出现。
如人工智能基础架构产品在中国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3%,这个增长速度是普通的IT基础设施投资的三倍还多,现在像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在开发人工智能芯片,也出现了寒武纪等开发专用人工智能芯片的公司。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
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
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
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
D.材料三认为《老人与海》的现实意义在于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开朗的态度面对生活困境,不颓废不消极,面对生活要斗志昂扬。
3.下列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上述材料中所论述的“硬汉精神”的一项是( )
A.边防战士陈祥榕的事迹。B.抗击疫情中的“逆行者”。
C.现实生活中的“佛系青年”。D.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长期以来,人们把评价圣地亚哥的形象停留在老人与外界困难之间的斗争上,认为这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精神,这样的分析未免浅薄。老人与大马林鱼、鲨鱼等的斗争是大家可以看见的。它们象征了社会中的或明或暗的危险,但别忘了圣地亚哥是一个人在与危险作斗争。一个人的战争是残酷的,他既要与外界的敌人斗争,还要与自己斗争,而与自己的斗争是最关键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没有人能够打败自己,打败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海明威作品的内涵是丰富的,这就是他的“冰山”创作风格的体现,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作品是八分之一,读者的理解是八分之七。老人在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斗争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割断钓丝和绳子,从而免受皮肉之苦,但他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与自己斗争,他调动自己的精神、毅力和智慧与困难和自己作斗争,他认为“痛苦在男子汉不算一回事”“我也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一个人在无依无靠时,人性中懦弱的一面会显露出来,这源于“本我”的原始性,但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不足以表现人类的顽强进取精神。弗洛伊德把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人只有克服自然本性的“本我”克服“自我”的弱点才能达到“超我”的境界。老人正是在内心与“本我”和“自我”的斗争中。才成就了伟大的圣地亚哥和海明威。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圣地亚哥就是这样的勇士,海明威正是这样的英雄。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质量监测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山乡巨变”是描述新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一个关键词。
当下文学若想有效地介入乡村现实,重获历史能动性,就需要吸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重要历史经验,并在全新的时代语境下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参与“山乡巨变”的重要历史经验主要有三点:其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现代文学对于乡村的表述在整体上呈现“他者化”的倾向,其文本未能深入乡村内部。
这种远距离的乡村想象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打破,赵树理、周立波等作家近距离书写“山乡巨变”,还原并介入农村革命的历史现场,发掘、利用民间话语资源,赋予农民主体性地位。
经由他们,文学完成从被动表现农村生活到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实践的转变,农民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地张扬。
其二,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们主动进入劳动生产现场,深度参与乡村建设,逐步建构起创作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早在延安时期,一些作家就将文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在运动中写运动”的创作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模式被进一步发扬,比如周立波在参与大海棠乡农业初级合作社基层工作的过程中创作了《山乡巨变》。
其三,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们大都将广大农民群体作为潜在的阅读接受者,注重汲取评书、快板、戏曲等民间文化资源。
此外,文学还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广播剧、戏曲等艺术形式,以更加通俗的表达方式缩短文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因此,农民也由文字的被动阅读者转变为演艺活动的参与者,其在文艺活动中的位置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今天的作家要想真正参与到“山乡巨变”的进程之中,首先应该深入农村生活现场,全方位把握乡村社会的新变化。
精品解析: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襄阳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庄子》将哲学意蕴寓于丰富的寓言与意象中。
与《庄子》的哲学形态类似,《红楼梦》巨大的哲学意蕴寓于精彩的文学形式与审美形式中。
庄子既可称为文学家,也可称为哲学家;曹雪芹也是如此,两者兼得。
但迄今为止,曹雪芹还没有庄子幸运,即还没有作为文学家和哲学家被充分认识。
在文学史上有《红楼梦》的崇高位置,在哲学史上曹雪芹则一直是缺席者。
探讨《红楼梦》哲学,首先应注意体现于全书的哲学视角,这是曹雪芹的宇宙观,也是他的哲学观。
好的文学作品除了需要具备审美形式之外,还需要有思想,所以作品总是除了艺术性之外又带思想性。
但是具有思想并不等于具有哲学,因为思想不一定具备特别的视角,而哲学则一定具有某种视角,即某种特别的观照宇宙人生的方法。
这种视角,带有独立价值,甚至带有思想所没有的永恒价值(思想一般只具有时代性、当下性)。
没有视角,就没有哲学。
视角一变,哲学的形态与内涵就跟着变。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文学杰作,可以说它很有思想(对科举的批判与对知识分子生存困境及人性困境的思索),但不能说它很有哲学,因为整部作品并不具备哲学视角。
《红楼梦》的哲学属性,首先是它具有自身的哲学视角。
《红楼梦》中有个大观园,而“大观”正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哲学视角,我们可称之为大观视角或大观眼睛。
所谓大观眼睛,用现代的语言表述,便是哲学性的宏观眼睛,或称没有时空边界的宇宙极境眼睛。
《红楼梦》中帮助主人公贾宝玉“通灵”入世的一僧一道,就拥有这种眼睛,即具有天眼与佛眼。
《庄子》也把眼睛分为多种,其最高的“道眼”,也是大观视角。
《庄子》的开篇《逍遥游》,其大鹏的眼睛,也近似“天眼”“道眼”,从九万里高空上俯瞰人间,便看出“大知”与“小知”的区别。
庄子用道观物,正是用大观的眼睛观物,这就打破了世俗眼睛对万有万物的人为分类分割,抵达空物我、泯主客、齐生死的“齐物”境界。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物是“物”,即有生命力的自然物。
这种生命力,在古人那里,主要指气。
《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生存在于气聚。
“气聚”包括两层内涵: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
前者指神,后者指形。
荀子完全吸收了传统的生命观,他举例说,古代有个叫做涓蜀梁的人,不仅胆小,而且愚昧无知,“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
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失气即断气,断气便没有了生命力。
气是人生的生命力。
有气便是生物,无气便不是生物。
荀子曰:“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
”如果能够治气便可以养生,从而能够长寿。
生命在于气。
这种气不仅仅是生命力,而且蕴含着形体气质。
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
”金木水火土等属于构成生命的材质,但是其本身并非生命物。
草木有气,故而有生命。
万物生生不息。
万物不仅因天地之和而出生,而且也会顺自然之和而成长。
其中,万物生存的本原便是性,或者说,性是万物生存的初基,性是生之初。
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
”性即万物的“自然的禀赋”,是生物的最原始的禀赋,是生物的天生状态。
荀子称之为“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朴,《说文解字》曰:“木皮也。
”木皮即材质。
性即原始之材,是物的原始的、自然的禀赋。
在荀子看来,人性是人类作为生物的自然禀赋,并无本质属性之义。
人性即是物性,人欲即是物欲,或者说,荀子以物性言人性、以物欲言人欲:“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这段经典文献,多数学者按照现代观念予以解读,如李晨阳教授认为“说先王制作礼的目的是让人的欲望不受现有物资的限制,同时欲望的满足不应耗尽物资供应,物欲两者互相扶持,双双增长。
”其实不然,他讨论的是物与其活动即欲的关系,其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留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些老房子里的水龙头打开之后水管里流出黄色的锈水,刷完后留有水迹的铁锅再用时锅底锈迹斑斑,银首饰变黑,铝制品长“麻点”,铜器生出绿锈……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都是由腐蚀造成的。
“腐蚀是指材料与环境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相互作用而导致材料功能受到损伤的现象。
”中科院侯保荣院士介绍说。
腐蚀造成金属等材料的消耗,使设施装备结构损伤、寿命缩短,严峻的腐蚀还可能引发突发性灾难和环境污染事故,如输油管的腐蚀会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
但由于腐蚀是“静静进行的破坏”,其危害性往往简洁被忽视。
这并非危言耸听。
以钢材为例,钢材每腐蚀减薄1毫米,其强度会下降5%至10%。
不是说这块金属腐蚀完了才会发生事故,当壁厚因腐蚀减薄到肯定程度,在载荷或压力等作用下,就可能会发生破坏事故。
事实上,国内外因腐蚀造成的事故案例并不少见。
侯保荣说,腐蚀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据统计,每年腐蚀损失约占各国CDP的3%至5%,远远大于自然灾难造成的损失。
为全面摸清我国腐蚀损失成本,中国工程院重大询问项目“我国腐蚀状况及限制战略探讨”于2015年启动,探讨领域涉及马路桥梁、市政管网、化工、冶金及采矿等30个项目,20 多位院士先后参加探讨。
探讨人员采纳多种科研方式,获得了大量牢靠数据。
所谓“腐蚀损失成本”,除了腐蚀带来的设备损耗、生产事故、环境污染问题等损失外,还包括腐蚀带来的附加投入及人员成本等。
此次调查显示,交通运输、电子工业及家电、化工、基础设施等,都是我国腐蚀损失产生的主要领域,与人们的吃、穿、住、用、行休戚相关。
专家坦言:不少企业只看眼前业绩,在工程防腐蚀上不情愿投入,一些地方政府也对防控这“看不见的损失”重视不足;更重要的是,我国在腐蚀防护平安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相关的监管和问责机制。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每题2分,共4分)- 政通人和:政- 百废俱兴:俱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3. 根据上文,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什么?(4分)4. 文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字,其意义是什么?(4分)5.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10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6.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4分)7. 描述一下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意象。
(4分)8. 作者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9.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10.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4分)三、古诗文默写(共10分)11. 默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5分)-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12. 默写《将进酒》中的名句。
(5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
”四、作文(共50分)13. 根据你对“责任”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50分)高二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政:政治;俱:一起。
2. 翻译: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并且扩大了它原有的规模。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语文试题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树的枝头鲜花盛开,绿叶葱翠,一阵风吹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清脆悦耳,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末”。
树根埋在地下,朴实无华,寂静无声,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江苏省苏州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刀郎的《罗刹海市》今年7月在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亿,堪称“现象级”音乐。
很多听众对其肯定,表示歌曲通俗易懂,歌词自由随性,针对社会生活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但也有不少乐评人认为这首歌旋律简单没有创新,节奏错乱不够专业,歌词浅俗而迎合大众,不够精致或深刻,难成经典音乐。
其实,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影视、文学……都有“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和“下里巴人”的大众文化之争。
你更欣赏哪一种文化?请你写一份演讲稿,发表你对此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高二语文试卷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人说: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有人说:怀疑是无限的探求;还有人说:“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以“信任与怀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高二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
正是有这种书中生命的存在,我们才有根据相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因为书中不同的生命方式,搜索着和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
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
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
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
一字一句地记,可以加强你的印象和记忆;分门别类地记,可以积累你的知识和清理思路;提要钩玄地记,可以在提要中把提要领,在钩玄中深化对意义的理解。
张之洞讲:“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
笔记本子有个A、B面,最初的记录最后只写一面,然后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
积累多了,你对这问题,就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层次上的材料,然后就可以梳理它的渊源流变,或解释它的多重意义了。
比如读王国维的一段话,觉得耐人寻味,就写在一面,以后不知道哪天读到《道德经》上相似的意思,又记在另一面。
如果发现别的书上也有类似的话,再把它积累下来,相互参证,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微妙差异。
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
”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
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找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母亲。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翱.翔/嗥.叫一匹./匹.夫驮.马/三驮.货B.诽.谤/妄自菲.薄乾.坤/潜.意识一场.空/打场.C.谄.媚/陷.阱溘.然/阖.家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赎.罪/买椟.还珠刺.柏/花剌.子模衽.席/妊.娠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遣漏冰冷成坨黏合关键B.抹煞旁逸邪出急躁魅力C.干瘪入不敷出茎叶量具D.偷觑风度蹁蹁韭菜溅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人云亦云....,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
C.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惊世骇俗....。
D.在学校2014年艺术节上,团委书记和学生会主席的合唱将晚会推向高潮,真可谓鸾凤和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全国各地针对酒驾、毒驾、闯红灯等七类容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和交通乱象的交通违法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B.人性的善恶在中国历来是个讨论不清的课题,从古至今,这个问题在学者中广泛引起了议论,往往莫衷一是,各执一端。
C.张思德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对于现在的青年人可能是陌生的。
D.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总有家庭伦理的问题需要人们去关注,总有公共信用的问题需要人们去讨论,总有社会良知的问题需要人们去。
②拱宸桥见证了大运河悠久的历史、的文化,成为杭州的坐标。
③他以“炎黄”的名义捐款,二十七年,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就是人们一直寻找的“炎黄”。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情感学成为国外学界的一个热点。
虽然在西方世界,讨论人的情感问题,自古希腊的柏拉图时代已经开启,并引发了后继的哲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的持续参与,但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费弗尔发表他的相关论文,强调了“只要情感史还没有被完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历史”的论断,这使得他成为“情感学”确立的标志性人物,并在后续的时间里,有更多专家集中投入研究人的情感复杂因素以及对社会动向乃至历史走向发生的明显影响时,才有了所谓的“情感学转向”之说。
情感学讨论的问题相当广泛,它涉及情感与身体、与理性的离合关系,涉及一种情感与另一种情感细微区分的可能,或者何以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在同一个人物身上难分难解,也涉及个人的情感在群体中的感染与蔓延等,而作为情感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人的情感是自然天生的还是后天习俗培养的,换言之,基于生命科学的情感自然说和基于社会人类学的情感建构说,给情感学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视野。
正是借鉴了这样的研究视野,使得我们面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关于从“礼仪之家”的人物身上延伸出的“大旨谈情”的主题,有了新的思考。
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情感关系,常被视为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的象征性对峙。
木石表示质朴,金玉表示富贵。
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金锁之于薛宝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是摆在故事主体的明面中,而金与玉的相配,又是被薛宝钗的大丫鬟莺儿在小说中直接提及的。
但草木之于林黛玉、顽石之于贾宝玉的关系,却并没有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出生后的人间直接提及,也并不为世人所知晓,毋宁说,这是作为两人的前世传说,发生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
这样,贾宝玉最多也只能在梦中,以自己对木石姻缘的认同,来抗争世人熟悉的金玉姻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
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
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
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
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
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
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楞严经》曰:“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是此诗之本。
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
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
更值得研究的是另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远处的人语衬托着山的空寂,密林里漏下一线落日的返照。
那微弱的光洒在碧绿的苔藓上,显得多么冷清!青苔对这阳光并不陌生,黎明时分,亭午时分,都曾受过它的照射。
现在到了黄昏,它又照来了。
然而这次复返,它的亮度、热度和色调都发生了变化。
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
而诗里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
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
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
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
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
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
这是不同的三种以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
(节选自袁行霈《诗与禅》)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与禅虽然归趣不同,分别属于文学和宗教,但在“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重启示和象喻”和“追求言外之意”等方面是相通的。
B.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从而提升了诗歌的品位,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焕然一新。
C.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一方面诗人因受到禅的影响而在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禅理、禅趣,另一方面禅师的诗歌也表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D.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但是诗赋予禅的只是外在的形式,由此可见,诗对禅的影响不如禅对诗的影响那么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文章引用这两句诗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
B.《楞严经》中“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这几句话,用“妙音”“妙指”有趣的比喻,本意是为了说明佛理的。
C.虽然“禅言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但苏轼富有理趣的《琴诗》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它本于《楞严经》而又高于《楞严经》,用诗的形式巧妙点化,更有机锋。
D.王维的《鹿柴》并没有谈禅,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字面上就使人联想到禅宗重视的“返照”,诗中清静虚空的心境更为禅宗所提倡,堪称“以禅入诗”的佳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禅参诗重在诗歌作品的阅读欣赏,以禅衡诗重在诗歌高低的品评,以禅论诗重在对诗歌奥妙的论述。
B.禅对诗的渗透包括以禅入诗和以禅喻诗两大方面,以禅喻诗细分又包括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种。
C.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这三种以禅喻诗的方式虽然有区别,但都体现了禅对诗的渗透。
D.大多“禅言诗”之所以并无可取之处,是因为这些诗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歌的形式却没有诗歌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甚至不能算是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所发现的生活马克·吐温那个人家住费城,小时候很穷,他走进一家银行,问道:“劳驾,先生,您需要帮手吗?”一位仪表堂堂的人回答说:“不,孩子,我不需要。
”孩子满腹愁肠,他嘴里嚼着一根甘草棒糖,这是他花一分钱买的,钱是从虔诚、好心的姑妈那里偷来的。
他分明是在抽泣,大颗大颗的泪珠滚到腮边。
他一声不吭,沿着银行的大理石台阶跳下来。
那个银行家用很优雅的姿势弯腰躲到了门后,因为他觉得那个孩子想用石头掷他。
可是,孩子拾起一件什么东西,却把它揣进又寒碜又破烂的怀里去了。
“过来,小孩儿。
”孩子真的过去了。
银行家问道:“瞧,你捡到什么啦?”他回答:“一个别针儿呗。
”银行家说:“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他回答说是的。
银行家又问:“你相信主吗?——我是说,你上不上主的学校①?”他回答说上的。
接着,银行家取来了一支用纯金做的钢笔,用纯净的墨水纸上写了个“St.Pter”的字眼,问小孩是什么意思。
孩子说:“咸彼得。
银行家告诉他这个字是“圣彼得”,孩子说了声“噢!”随后,银行家让小男孩做他的合伙人,把投资的一利润分给他,他娶了银行家的女儿。
现在呢,银行家的一切全是他的了,全归他自己了。
我叔叔给我讲了上述这个故事,我花了6个星期在一家银行的门口找别针儿。
我瞧着那个银行家会把我叫进去,问我:“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我就回答:“是呀。
”他要是问我“St.John”是什么意思?我就说是“咸约翰”。
可是,银行家并不急于找合伙人,而我猜他没有女儿恐怕有个儿子,因为有一天他问我说:“小孩子,你捡什么呀?”我非常谦恭有礼地说:“别针儿呀。
”他说:“咱们来瞧瞧。
”他接过了别针。
我摘下帽子,已经准备跟着他走进银行,变成他的合伙人,再娶他女儿为妻子。
但是,我并没有受到邀请。
他说:“这些别针儿是银行的,要是再让我看见你在这儿溜达,我就放狗咬你!”后来我走开了,别针儿也被那头吝啬的老畜生没收了。
这就是我所发现的生活。
【注】①主日学校: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由“我叔叔给我讲了上述这个故事”以及“我”实践叔叔所讲的故事里的事情这两个故事组成,在诙谐幽默中告诉人们: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丑陋的。
B.同一个故事两次重复展现,通过对银行家语言、行动及心理描写,刻画了两个不同的银行家:一个节俭慈善,一个吝啬恶毒。
C.微型小说擅长用“小”写“大”,构思精巧,在同样“小”的生活场景中,展示了两幅“大”不相同的社会图景。
D.人的命运常常在细微之处发生转机。
作者引导我们在一天天貌似相同的生活中发现其中的微妙的差别。
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物件“别针儿”在小说中的作用。
6.文章以“我所发现的生活”为题,结合文本分析“我”发现的生活有哪些?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许渊冲:岁月困不住的人生王晶晶得到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那年,许渊冲虚龄90岁。
很多人都觉得,这怕是老先生此生最高的荣耀了,结果2014年8月2日,93岁的许渊冲又荣获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给中国文化界狠狠地争了一口气。
时下有个热门的词叫“无龄感生活”,说的就是许渊冲这样的人。
90多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却声如洪钟,听力不好但思路清晰,记忆力更是好得让年轻人都要羡慕。
家里书桌上,放着正在翻译中的莎士比亚作品集。
“我已经翻译完4本了,两个月译一本,目标是译完莎翁全集”。
老先生的150多部译作里,有一大半都是退休后才出版的。
这样的人生,岁月根本就困不住。
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许先生在西南联大是同届。
在他眼里,相见第一面,这个叫做许渊冲的同学就“冲劲十足”。
1957年,同学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
许渊冲觉得自己不能落后,在外语领域也要搞出名堂。
到1958年,他已有4本译著。
看到他的一些事迹,你会觉得他真是个自负的“狂人”。
他印过一张名片,上面赫然写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
他评点过自己的翻译水平,“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
他敢说“我的翻译超越了毛泽东诗词原文”。
其实许渊冲并不狂,他只是像一个战士一样,坚守自己的阵地,绝不妥协。
“到现在还有人不赞成我的观点。
我不认为自己狂,因为我说的都是事实。
我坚信自己是对的。
”2004年和2008年,许渊冲提出了“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
他从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处找到源头,到近代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钱锺书的“化境”,形成一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文艺理论。
许渊冲说,在西方,翻译是科学。
“科学解决不了文学问题。
文学要美。
要有全局观点,不要只注重表面形式,而要把文章里面的内容翻出来,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为了能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许渊冲教授选择了其中他所喜欢并能译成韵文的作品,书中许先生的译笔优美,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
其代表作为《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许渊冲教授对原作的理解精深独到,将原作的妙处表达得淋漓尽致,加之又熟谙中英诗律,细刻精雕,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
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深得广大外国读者的好评。
翻译对许渊冲来说,也是让他身心愉快的不老灵药。
“我啊,天天和古人打交道。
我现在翻译莎士比亚,我就跟莎士比亚打交道。
我亦古亦今,我的现代就是古代,古代就是我的现代,我足不出门,来往的都是古代名人,这是超越时空的交流。
所以我是非常愉快的。
不翻译,我每天做什么呢?”有人问:“为什么要重新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呢?”他说:“100个人注解,就有100个不同的解释。
我有我的新意见啊,我现在边译边参考两个版本,一个朱生豪的,一个卞之琳的。
他们翻得好的地方,我保留。
不好的,我改掉。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