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大学》PPT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主要内容
《大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三纲八目”。三个纲领,八个条目。
《大学》的“三纲领”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 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经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传文 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 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 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 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 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 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传文 第十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 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 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 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 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也。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传文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儒家散文《大学》作品原文及注释
【导语】⼤学全⽂⽂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下⾯是⽆忧考分享的儒家散⽂《⼤学》作品原⽂及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1.儒家散⽂《⼤学》作品原⽂及注释 ⼤学(《礼记·⼤学》古本) ⼤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于⾄善4。
知⽌⽽后有定5,定⽽后能静6,静⽽后能安7,安⽽后能虑8,虑⽽后能得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0。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11。
欲修其⾝者,先正其⼼。
欲正其⼼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12。
致知在格物13。
物格⽽后知⾄,知⾄⽽后意诚,意诚⽽后⼼正,⼼正⽽后⾝修,⾝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
⾃天⼦以⾄于庶⼈14,⼀是皆以修⾝为本15。
其本乱⽽末治者否矣16。
其所厚者薄17,⽽其所薄者厚18,未之有也19。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也。
所谓诚其意者20,⽏⾃欺也21。
如恶恶臭22,如好好⾊23,此之谓⾃谦24。
故君⼦必慎其独也25。
⼩⼈闲居为不善26,⽆所不⾄,见君⼦⽽后厌然27,掩其不善⽽著其善28。
⼈之视⼰,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29。
此谓诚于中30,形于外31,故君⼦必慎其独也。
曾⼦⽈:“⼗⽬所视,⼗⼿所指,其严乎32!”富润屋33,德润⾝34,⼼⼴体胖35,故君⼦必诚其意。
《诗》云36:“瞻彼淇澳37,菉⽵猗猗38。
有斐君⼦39,如切如磋40,如琢如磨41。
瑟兮僴兮42,赫兮喧兮43。
有斐君⼦,终不可喧兮44。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45。
“如琢如磨”者,⾃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傈也46。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47云:“於戏48,前王不忘49!”君⼦贤其贤⽽亲其亲50,⼩⼈乐其乐⽽利其利51,此以没世不忘也52。
什么是大学
什么是大学
大学,通常被定义为提供高等教育、研究、学术和创新的机构。
它是一个培养人才、传承知识、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
以下是关于大学的一些主要特点和发展:
1.提供高等教育:大学是提供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它通过各种学科的课程
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胜任工作。
2.研究与学术:大学是进行研究、学术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
教授们带领
学生从事各种领域的研究,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人文艺术到工程技
术。
这些研究不仅增加了人类的知识库,而且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3.服务社会:大学通过培养人才、进行科研、创新技术、传播知识等多种方
式,为社会提供服务。
它不仅为各行各业输送人才,还通过科研成果的应
用,推动社会进步。
4.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
它通过保存和传播人类
文化遗产,培养公民意识,弘扬人文精神,推动文化创新。
5.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
重要。
大学通过与全球各地的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学术研
究、资源共享、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大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通过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也在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大学》 原文
《大学》原文《大学》是一篇关于道德和教育的文章,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对于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大学》的原文及中文翻译。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言必信,行必果,硕果仅存,而不敢以玩百姓。
义之与恶也,其於同端,始觉者其妙,既悟者又昏。
言出必行,行成于思,思则有以不得已而成者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故拔木必从其根,割麻必当其根。
矫其不从,朽其不勤,唯恐其不及,昔之人皆以为然,曾不知夫蒿人之心,如其缘木求鱼,茫然不解者数世矣。
夫惟无知者无畏,而知者必有惧。
呜呼!胡为其然也?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为其然也?必有坚志毅力,方能忍之,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是故,小人闲居而不治,身体散而不正,其所亲爱,身体先焉,而後工夫焉。
或修身而不中其人,乃至於至人而无功。
此小人之所以然也。
君子尚其诚而去其华,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而力不足,跨马持鞭,人之初也,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之阴骘於陈,针也;白圭之玷於濮,墨也;上大夫之杀於国,申生也。
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国政,必反其身。
知桓公之好之而不与国政,必以其财。
是故,贤士务知道而不务作,劳其筋骨而不事名。
爱其国家,而恶其门户。
芝兰生於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富而改节。
既替余以诚,寤寐无所不有,则位非其位,名非其名,而天下之均也。
物未必美,美不必善。
善不必长,长不必久。
治国必先齐其家,齐家必先治其心,治其心必先诚其意,诚其意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原文及译文注释
《大学》原文及译文注释《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是德,是亲民,是止于至善。
知止然后有一个决定,然后他可以安静,然后他可以安静,然后他可以安全,然后他可以考虑它,然后他可以得到它。
事有始有终,物有所终。
如果你知道顺序,你会找到一条捷径。
古欲明显优于世者,先治其国;如果你想治理你的国家,你应该首先把你的家人聚在一起;要想家人团聚,先修身体;欲修身,先正心;要想正确,先真诚;如果你想真诚,先让他知道。
知识存在于事物之中。
事在人知,人知而诚,诚而正,正而修身,修身而修身,修身而修身,修身而治国,治国而平天下。
从田字到庶人,一个是基于自我修养。
它的起源是混乱的,但最后一个不是。
厚的就是薄的,薄的就是厚的,什么都没有了。
译文大学的目的是弘扬光明磊落的品德,使人革故鼎新,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学》翻译及原文
《大学》翻译及原文《大学》翻译及原文《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以下是《大学》翻译及原文,欢迎阅览!《大学》翻译及原文篇1【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大学》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大学》完整版(带拼音)
大d à 学xu é大d à学xu é之zh ī道d ào ,在z ài 明m ín ɡ明m ín ɡ德d é,在z ài 亲q īn 民m ín ,在z ài 止zh ǐ于y ú至zh ì善sh àn 。
知zh ī止zh ǐ而ér 后h òu 有y ǒu 定d ìn ɡ,定d ìn ɡ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静j ìn ɡ,静j ìn ɡ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虑l ǜ,虑l ǜ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得d é。
物w ù有y ǒu 本b ěn 末m ò,事sh ì有y ǒu 终zh ōn ɡ始sh ǐ。
知zh ī所su ǒ先xi ān 后h òu ,则z é近j ìn 道d ào 矣y ǐ。
古ɡǔ之zh ī欲y ù明m ín ɡ明m ín ɡ德d é于y ú天ti ān 下xi à者zh ě,先xi ān 治zh ì其q í国ɡu ó。
欲y ù治zh ì其q í国ɡu ó者zh ě,先xi ān 齐q í其q í家ji ā,欲y ù齐q í其q í家ji ā者zh ě,先xi ān 修xi ū其q í身sh ēn 。
欲y ù修xi ū其q í身sh ēn 者zh ě,先xi ān 正zh èn ɡ其q í心x īn 。
大学名词解释
大学名词解释
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大学是由多个学院或学部组成的,每个学院通常都有自己特定的学科领域和课程设置,如文学院、科学学院、工程学院等。
大学教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
大学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学术自由:大学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上享有自由。
教师和学生有权自由探讨和表达他们的观点,并从事独立的研究工作。
2. 研究导向:大学通常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学术活动。
一些大学还设有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以支持学术研究。
3. 学科多样性:大学提供广泛的学科领域,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学科进行学习。
4. 教学与学术资质:大学聘请有丰富教学和研究经验的教师,他们可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
大学通常也要求教师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资质,如博士学位。
5. 学位授予:大学可以授予学生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通过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和研究项目,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
6. 教育与培养:大学旨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
除了专业课程外,大学还会提供一些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社会服务和责任:大学承担社会责任,为社区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
大学还可能与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总之,大学是提供高等教育和研究机会的学术机构,具有学术自由、研究导向、学科多样性和学位授予等特点。
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是什么3篇
大学是什么第一篇:大学的定义大学是一所以高等教育为主要职能的学府,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研究、普及文化知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
大学的名称源于拉丁语“universitas”,意为“全体”,象征着一所大学应该是一个全体教育和研究的团体。
大学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术研究资源,包括各种学科领域的教授、研究员和学者。
大学的学科门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和文学等各个领域,不仅满足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为社会的各个领域提供了许多人才和创新成果。
大学除了具备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功能,还有引领社会文化和科技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大学的科研成果能够推动人类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探索,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大学也应该为社会服务,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人才的培养、社会和企业的合作等方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既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科学创新的基地和社会服务的平台。
在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求知欲望,锻炼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自身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第二篇:大学的价值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高等教育机构,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也为社会提供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动。
因此,大学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第一,大学是全面人才培养的场所。
大学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大学倡导的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文化积淀和社交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不仅拥有专业知识,也懂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出来的社会人才才能担任各个领域的工作。
第二,大学是科学研究的基地。
大学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能够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大学的科研成果不仅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也能够满足人类知识的不断升级和拓展。
第三,大学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大学作为一个传承和弘扬文化知识的场所,不仅有着丰富的书籍文献和优秀的校友,更有着独特的校园文化和艺术氛围。
大学的名词解释
大学的名词解释大学,是指拥有较高教育、研究和学术自主权的高等教育机构。
它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在大学中,学生可以接受系统、专业和深入的学科知识教育,同时也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
一、大学的历史与演变大学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时的学府是承载哲学、科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在中世纪欧洲,大学开始发展成为集合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由修道院和教堂运营。
大学在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教士和服务宗教。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逐渐演变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在19世纪,大学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宗教教育,逐渐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这个时期,大学开始注重研究和学术自由,成为独立的学术机构。
二、大学的特点1. 学科多样性:大学内设有各个学科专业,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等众多领域。
这使得学生能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天赋的专业,并在专业领域深耕。
2. 教授与学生的互动:大学注重师生互动,教授与学生之间形成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启发。
这种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
3. 科学研究: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通过科学研究,大学能够推动学科的发展和革新,同时也为社会解决问题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4. 学术自由:大学是学术自由的重要保障者。
学者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并进行学术研究。
这种自由能够激发创新和进步。
5. 超越课堂:大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也包括社会实践和实习等环节。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社会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三、大学教育的意义1. 个人发展:大学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过大学教育,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不仅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还能够提升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
2. 社会进步: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毕业生能够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
他们能够应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
《大学》的全文及译文
《大学》的全文及译文《大学》的全文及译文《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下面小编收集了《大学》的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翻译】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翻译】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康诰》曰:“克明德。
《大学》的原文及翻译
《大学》的原文及翻译《大学》的原文及翻译《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这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前来查阅。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大学》全文及翻译《大学》一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全文及翻译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第一章【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论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以下为大家呈现《大学》的原文及相对通俗易懂的译文。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大学》的原文及翻译
《大学》的原文及翻译《大学》的原文及翻译《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这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前来查阅。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大学简介《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 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 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 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 是儒学的人门读物。
所以,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 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 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其中“经”一章, 是孔子的原话, 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 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 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 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原文:⑴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 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 “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其严乎!”富润屋, 德润身, 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 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僩兮, 赫兮喧兮;有斐君子, 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 道学也;如琢如磨者, 自修也;瑟兮僩兮者, 恂栗也;赫兮喧兮者, 威仪也;有斐君子, 终不可諠兮者, 道盛德至善, 民之不能忘也。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大学》全文解释及译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全文解释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大学之道Q),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解释】(1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 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大学》赏析
《大学》赏析《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大学》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大学》赏析篇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
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
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位与学历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为原学历。
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而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
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
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学习能力的“力”),不涉及学历。
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在职研究生则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
在职研究生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与脱产研究生相同。
是经过学校录取的正式研究生,可获得研究生毕业的学历。
前段时间,我在新生中做了一个随堂小调查。
入学到现在一个多月,有57%的同学表示对目前的学习状态不满意。
我们学校只是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几乎所有的同学理想就读的学校是外校。
这些“理想学校”基本是“一本”大学,其中不乏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
对本校不满意的原因有:地理位置偏僻、住宿条件不好、饮食习惯不适应等;对自己状态不满意的地方有:没有明确目标、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做事没有计划等。
我们学校和名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习环境等方面是有一定差距的。
因此,我非常理解同学们的想法和心情。
不过,亲爱的同学,美丽的风景不一定在远方,不要过分高估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对自己的价值,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做最好的自己。
地理位置、住宿条件、饮食习惯等与成长成才的关系并不密切,目标确立、性格完善、能力提升等最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
尤其重要的是,当前社会缺乏的不是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而是优秀的大学生。
优秀的那个他或她可以来自重点大学,也可以来自普通院校。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请用果断放下消极,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实;用毅力抛弃懒散,努力去改变能够改变的一切。
☆☆☆长度人的生命有长有短,称之为人生长度,在大学,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批学生在校园停留的时间似乎都是一样。
但是,实际上,每个同学用于有效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这才是你的大学真实长度。
大学本科四年,每年365天,每天8个小时,计算出来可利用的时间长度是11680小时。
有一种说法,成为一个专家需要10000小时的磨练。
因此,“理论”上,大学四年,每个同学都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某个领域专家。
不过,现实和理论有一些距离:一、掐头去尾的大学在分析往届学生毕业流向时,经常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大比例的学长没有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在这里,我们不讨论那些不能左右的复杂问题,只谈一下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状态。
如果说,高中是一种极度管理,那么,很多人的大学就是一种极度放松。
满怀憧憬的同学常会“拔剑四顾心茫然”。
没有老师的耳提面命,一些同学把大学过得像高考后假期的延伸。
再说说大四,因为就业压力的强力倒逼,不少学校对毕业班学生缺课外出求职的态度相当地温和包容,甚至不再安排课程。
每到毕业季,我所看到的校园莫名升腾起一种浮躁:外出的同学因为求职路上的种种困难而感悟顿悟醒悟,想返校回炉补火;在校的同学则心生时不我待之感而谋划尽快外出,难以安静地学习……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不能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扪心自问:有多少同学读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大学?我们花了多少时间认真地对待了自己的专业。
假如可以专业对口,有多少同学可以保证愉快地胜任?二、废寝忘食的大学禅宗故事曾记录有源律师和大珠慧海禅师一段精彩对话。
有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吗?”禅师回答说:“用功。
”问:“如何用功?”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眠。
”问:“一切人总如同师用功否?”禅师回答:“不同。
”问:“何故不同?”禅师答道:“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
所以不同。
”在课堂上,我常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有多少同学是饿着肚子来上课的?”无论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每次都有一些同学因为各种理由而“忘食”。
再聊聊“废寝”。
不久前,同学们为晚上11点钟之后学校要不要停电断网展开了热烈讨论。
从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在大学,如果想“废”掉一批学生,就提供一个随时可以上网且上不上课不予以追究的宽松环境即可,有些人可以做到如打鸡血,通霄达旦。
且不说废寝忘食的时候是否能静心学习,这种伤身伤神的行为是极其有害健康的。
有健康才有未来,没有健康,什么都是浮云。
建议:要想保证大学“长度”,一是要尽早完成心理断乳,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量将真正的大学学习往前延伸。
如果把高中阶段比喻成独木桥,大学阶段就是立交桥,需要弄明白“我是谁”“我打算去哪里”“如何去那里”等几个基本问题,合理规划、管理大学学习时间,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每个阶段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
只有这样,到了毕业时,才不会出现慌乱。
二是一定要认识到网络、电视、手机是工具不是玩具,上网、看电视、玩手机会消解我们的专注力,无法保证我们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合理地断线,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是保障有效学习的重要基础。
☆☆☆宽度现实生活中,我们扮演了多种角色:子或女、学生、同学、朋友、恋人、休闲者等等。
这些角色就像赤、橙、红、绿、青、蓝、紫一样组成人生绚丽的彩虹。
无论是谁,生命的彩虹如果只见很少的几种颜色,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里举两个稍显极端但是真实的例子。
一、关于考研某女生进大学后就立志考研究生,四年里,除非迫不得已,拒绝参加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这位女生的做法,令人叹息:学习是人生非常重要部分,但绝不是其全部内容。
考研之前一定要厘清:研究生毕业时,我打算干吗?我打算干的事是不是非得要研究生学历?除了研究生学历还需要什么条件?不要为考研而考研,不要因为考研而一叶障目:你的各种能力不会随着那纸录取通知书而如期而至,你的思考力、表达力、行动力等必须从现在起就要不断提升,而不是等到考上研究生后才着手计划。
二、关于爱情读大学的年纪,少年如花,谋生谋爱——喜欢一个人,谈一场恋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某男生入校后没多久就遭遇爱情,从此,两人卿卿我我,严格遵守爱情的“排他性”原则,很少跟其他同学交流。
单单就爱情来说,这种心无旁骛的状态是值得赞许的。
只是,大学,是为我们的一生打底色,爱情不应是枷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固然是一种美好,与老师、同学高谈阔论,与朋友、老乡天南海北也是一种心旷神怡、心意相通之乐。
志同道合,成为终身的良师益友更是一生幸事。
建议:面对研究生,社会越来越理性。
考研的同学一定要认识到,可以把考研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而不能作为全程目标,让整个大学生活完全围着考研转,你不仅是一个发奋图强的奋斗者,也是一个追求多方面进步的学生,还是一个休闲者……爱情是大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爱是一种责任,不是电视里的肥皂剧,相遇别离再相遇再别离,多则几十集,少则几集,于人于己都是不负责任。
人心肉长非铁打,故事里才子佳人繁华落尽后遁入空门,似看透世相,实为高估自我承受力。
爱是一种能力,所有有结果的爱情最终都会落实到那些最简单、最平凡、日复一日的幸福上去。
也就是说,为了爱,男生女生都要把重心放在学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上,共同进步,齐心协力创造彼此的未来。
☆☆☆温度温度是大学生活中最容易忽视,但却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维度。
没有温度的大学生活,就如一个人没有灵魂。
体现大学温度的地方很多,从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经常向父母和亲人表达爱在一次学生集会上,我问:“请不知道父母生日是哪一天的同学举下手”。
令人吃惊的是,接近五分之一的同学举了手。
这是一个很无语的答案。
虽然,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并不等于不爱父母,但是,起码可以这样说,指望一个连父母生日都不记得的人对父母或亲人有多少爱的表达,是件不靠谱的事情。
二、主动和老师、同学友好交往性格内向,是很多同学的困惑。
在我的调查统计中,有61%的同学认为自己性格内向,在这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中,81%的同学认为性格内向不好,94%的同学表示愿意接受别人的主动示好。
与之相对照的是,而性格外向的同学则100%认为外向性格很好并愿意接受别人的示好。
性格并无好坏之分,但各有利弊,内向的人可能比较少言,不善交往,但他们会比较专注,更具有内省性。
而这些可能是外向性格的人所缺乏的。
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利和弊,就应学会取长补短,主动地向周围的人说一声:你好,我们可以聊聊吗……三、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学生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没有人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
但是具体如何做?又有多少人仔细思量过。
我组织同学参与多次志愿服务,总有小部分学生以“好忙”为理由推辞,还有部分学生人在心不在,在活动中表现出敷衍了事的态度。
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
学会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
人类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当你用心去倾听那些历经困苦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影响别人时,你会发现自己内心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具有韧性。
你会拥有更大的胸怀和视野。
建议:我们已经长大,不能再扮演那个不懂事的爱的索取者,而是要做一个知恩、感恩、惜恩,懂得回馈的爱的奉献者。
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里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固然可喜,不过,和父母、亲人、身边的同学良好互动,和睦相处,意义更加重大。
另外,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多参与志愿活动,也许会耽误一点点你学习的时间,也许会减少些许你和朋友相聚的时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你会发现,助人自助,你在分享和表达一种更博大的爱,是在传递温暖,温暖了接受温暖的人,也温暖了自己。
平凡,也可以很快乐;普通,依然能保持宁静积极的心态。
☆☆☆亮度读大学,过分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很不明智。
人在年轻的时候,先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再去想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大学的亮度,常常取决于挑战的难度。
表面上看,挑战难度伴随着风险。
事实上,读大学挑战难度好处多多。
成功有成功的好处,失败有失败的好处。
一、成功的好处有次,有个同学逃课,我找他谈话。
他强调自己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
我接着问他,逃课干什么去了?答案是睡觉。
据说,哈佛大学图书馆上贴有一名名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或许,你的梦里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但是那是做梦。
来到大学,我们是来挑战自己的:听一些初听起来难听懂的课;看一些经典但有些抽象的书,这些课程和书籍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门,打开智慧的窗。
还有一次,我鼓励一个同学参加一个比赛,刚开始答应得挺好,可是,过了段时间就再也没有音讯了,我问怎么回事?答案是太难了。
参加竞争、选拔性质的校内外活动,通常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这个难度不是针对某个人的,而是对所有参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