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版)

合集下载

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 育投 资是 指 一 个 国 家 或 地 区 根 据 教 育 事 业 发 展 的需 求 ,投 入 教 育 领 域 中 的 人
力、 物力和财 力的总和。在我 国, 教育投入 的形式是多样的 , 有政府教育投入 、 企业教 育投入和居 民私人教 育投 入等 ,因而教育
经 费 来 源 渠 道 众 多 ,主 要 包 括 国家 财 政 性 教 育经 费 、社 会 团体 和 公 民 个人 办 学 经 费 、
与 济 长 系 实 分 经 增 关 的 证 析
7 0 {) 1 1 () )
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等 ,其 中国家财
政性教育经费 占大部分。 在现代社会 中, 政 府 日益成 为提供教育投入 的主体 ,因此一
般 用国家财政 性教育经费这一指标来反映
肉 睡 : 投资 济增长 毫I 教育 对经 促进的
GD P总量 【 亿元 )
3 4 2 6 52 46 8 o 25
4 4 2 5 56 4 91 6 8 5 5 2 3 33 5 5 6 6 92 5 70 O 28 5
财 政 性教 育 经 费占 GD P 的 比重
20 % 6 22 % 9
25 % 1 25 % 1 25 % 9 26 % 0 25 % 1
而我 国 GDP 每增加 1 亿元 , 教育投 资增长 约 为 00 2亿元 ,这与世界 发达 国家 尚存在 很 大差距 ,所 以应充分认识教育投 资对我 国经济增长 的重 要性 ,着力改变 目前我 国 教育投资不足 的问题 。
19 9 4
19 9 5 19 9 6
1 1 8 O 87
我 国 1 5 — 9 8年 教 育 在 国 民 9 2 17 经济 增 长 中 的贡 献 率 是2 % , 09

我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版).

我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版).

我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指导教师:王立平4388.79小组成员:周利芬韩斌清张宏梅李倩刘光智张鸿箭(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学05-1班)2203.09目录1899061.11998一、文献综述37199.95二、研究的实证模型和检验方法42535.502299291.0(一)模型理论依据 419997697.82(二)平稳性检验及协整关系判断 4 4390.712742.652617051.4(三)2000误差修正模型8553.694418.14(ECM 52995.432905677.269456.844434.2813302.96自相关性检验3370588.26 200210606.8524458.02异方差性检验3849.2474044278.02003(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74468.67三、实证结果与分析5335.80 74653849.6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84482.52参考文献:85570009.3200518305.664510.128739.716188582.1备注:来源于1994—年的国家统计年鉴及江苏省统计年鉴,并经计算整理所得。

第一部分:[摘要]本文利用协整及误差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1978-2005年中国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教育投入对GDP 的弹性系数为0.228;结果表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教育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反之经济发展也必然要求教育的提高。

[关键词]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教育投入;经济发展;弹性系数一、文献综述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对经济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物质资本的投资,而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用资本与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解释经济增长,会留下很大一块“残余”得不到解释。

经济学家们把这部分“残余”归功于生产要素的品质获得大幅度改善,这种品质的改善既可以被包含在物质资本之中,也可以表现为人力资本的积累。

中国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通 过 实证 研 究 ,本 文 得 出我 国各 地 区教 育投 资对 经济 的增
系 的 计 量 经 济模 型 。 模 型 的一 般 形式 为 =L+ .。 u il , N ;tl , T O。1 X+ 。 = , …, i3 。 2 = , …, 2 () 1
长 有促 进 作 用 , 因此 各 地 区应 继 续 加 大教 育投 资 力度 . 进 促
H l 回归 斜 率 系数 相 同但 截 距 不 同 ,即 有 : lB= = o : 3= …
B , 型为 : N模
增 长 中只 有 2 %是 物 质 资 本 积 累所 引起 的 ,其 余 的 8%主 0 0
要 是 由 教 育 以及 与 教 育 密 切 相 关 的科 学 技 术 所 引起 的 。 美 国经济学 家丹 尼森通过教 育量 简化系数 法
据 模 型 是建 立在 面板 数 据 之 上 、用 于分 析 变 量 之 间 相 互 关
了探 寻 教育 投 资 和 经 济 增 长 的关 系 ,本 文 试 图运 用 面 板数
据 模 型对 我 国 3 个 省 区市 的实 际数 据进 行 定 量 分 析 并 就 1 分 析结 果 作 出解 释 和 提 出 建议

此 时相 当 于将 T个 时期 的横 截 面数 据 融 合 成 一 个 “ 混 合 样 本 ” 所 以称 模 型 ( ) “ 合估 计 模 型 ” , 4为 混 。 判 断 样 本 数 据 究 竟 属 于哪 种 模 型 形 式 ( 即为 ()3和 ( ) 2, ) 4 (
( ) 以表示为 : 1可
教育投资, 也称 教 育 资 源 、 育 投 入 、 育 经 济 条 件 等 , 教 教
指 一 个 国 家或 地 区 , 据 教 育 事业 发 展 的 要 求 , 入 教 育 领 根 投 域 中 的 人 力 、 力 和 财 力 的总 和 , 者 说 是 指 用 于 教 育 、 物 或 训 练后 备 人 才 和 专 门 人 才 ,以 及 提 高 现 有 劳 动 力 智 力 水 平 的 人力 和物 力 的 货 币 表现 。 中包 含 了两 层 意 思 : 其 一是 教 育 投 资是 投 入 教 育 领 域 ,而 非其 它领 域 的 人 力 和 物 力 的 货 币 表 现, 二是 教 育 投 资 的 目的是 培养 和提 高 人 的能 力 从 2 O世 纪 6 O年 代舒 尔 茨 提 出 “ 力 资 本 理 论 ” 来 , 人 以 教 育投 资与 经 济 增 长 关 系 一 直 是 教 育 学 和 经 济 学 关 注 的重 要 研 究 课 题 。 尔 茨 ( 9 2 的研 究 表 明 , 国 战后 农 业 生 产 的 舒 16 ) 美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 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人才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 必然存在着大量的精英人才,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由该地区 人才的水平所决定的,如果一个地区大多是文化水平很低的工 人,那么这个地区产业结构可能是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如果一 个地区高等教育人才占的比重比较大,那么该地区可能是以金 融服务性的第三产业为主。
由分析可以得出,拟合优度 R2=0.6929,调整后的拟合优 度 R2=0.6710。因为可决系数为 0.6929,可见所建模型整体上 对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 x1” 和“各省教育经费占全国平均教育经费的比重 x2”对被解释变 量“各省人均 GDP 占全国人均 GDP 的比重 y”的绝大部分差 异作出了解释。
15-25. [4] Postma T J B M, Broekhuizen T L J, Van den Bosch F. The
[ 关键词 ] 教育投入;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 [ 中图分类号 ]G467.2 [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早在 1980 年, 小平同志就指出,“教科文卫费用太少,不成比例”;“我们 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卫的费用不可”。“大力增加”是一个模 糊概念,增加到多少才算“大力增加”,没有明确界定。我们 国家的教育投入一直在底线以下的 3%附近徘徊。1993 年国家 把实现教育支出占 gdp4%的最后期限设定在 2000 年,并把它 写进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 们奋斗了 20 年,一直到 2012 年才算勉强达到。近年来国家对 教育投入确实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教育经费依然捉襟见 肘,满足不了国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不仅这样,全国各地 区的教育投入也出现了不平衡。这样导致了教育水平呈现两极 化,制约着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各省市教育 经费投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和各省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的 比重这两个因素来探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背景教育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在各国家的经济政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许多国家都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期望能够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来促进经济增长。

教育投入到底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这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教育投入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教育领域的支出。

这包括了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如学校的建设、教师的培训和招募、学生的奖学金等。

在一些国家,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

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教育投入在各国家的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参与率、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实现。

教育被认为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往往具有更强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变革和发展。

增加教育投入被认为是提高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实证分析为了验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实证分析。

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这个模型中,研究者通常会考虑到一些潜在的因素,如劳动力参与率、资本存量、技术创新等,以控制其他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因素。

通过综合了各国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

具体来说,一般认为,教育增加1%,国民生产总值就增加0.3%以上。

这表明教育投入对于提高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且,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显示了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积累和时间,而且其影响也会逐渐显现。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检 验 和 O S回 归 . 现 教 育经 费投 入 促 进 了经 济 增 长 , 不 同 来 源 的教 育 经 费对 经 济 增 长 的 促 进 作 用 不 同 , 中 L 发 但 其
国 家投 入 时经 济增 长的 促 进 作 用 较 小 . 会 投 入 和 个 人 对 经 济 的 促 进 作 用 接 近 。 社
19 9 1年 以 前 我 国 未 对 教 育 经 费 分 类
1 相关 文献 综述
献 为 1 .%。 37
来 源 的 相 关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 因 此 只 能 对
近 年来 .国 内 很 多 学 者 对 我 国教 育投 1 9 9 1年 以后 的 数 据 进 行 研 究 . 本 文 选 取
育 投 入 对 经 济 增 长 有促 进 作 用 : 二 . 育 知 识 的 使 用 可 以 产 生 完 全 不 同 的 收 益 . 第 教 进 投 人 增 长 的 原 因 白芸 认 为 . 共教 育 支 出 公 投 入 和 经 济增 长相 互 促 进 : 三 . 济 增 长 而 导 致 经 济增 长 和人 均 产 出 的不 同 。 此 . 对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起 了很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 第 经 因 但
导 致 教 育 投入 增 加 以 往 的 研 究 多 是 从 教 应该 鼓 励 人 们 投 资 于 教 育 和 学 习 .积 累更 是 从 教 育 支 出 结 构 来 看 .高 等 教 育 支 出 的 育 经 费 投 人 总 额 和 经 济 增 长 的 关 系 上 着 多 的 人力 资本 . 以使 得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 罗 急 剧 扩 张 、 中 等教 育支 出相 对 萎 缩 , 部 在 初 东 手 我 国 教育 经 费 投入 在 政 策 上 的 基 本 导 默 的 增长 模 型 中 .特 殊 的 知 识 和 专 业 化 的 地 区 教 育 支 出 远 远 高 于 中 西 部 地 区 .从 长 向是 以 国 家财 政 拨 款 为 主 .其 他 多 渠 道 筹 人力 资本 是 经 济 增 长 的 主 要 因 素 他 们 不 远 来 看 不 利 于 经 济 的 发展 措 为辅 的教 育 经 费 筹 措 制 度 .其 他 多 渠 道 仅能 形 成 自身 递 增 的 收 益 .而 且 能 使 资 本 国 内学 者较 多地 研 究 了 教 育 经 费 投 入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 角度来 看 , 真正 把教育 当成经 济增 长的内生变量 是美 国经 济学 家 S l oo w,他运用生产方程考

察投 入产出关系时 , 去资本和劳动这些传统 生产要素作用 对除
之外无法解 释的 “ 残余 ” 贡献 , 出了技术进步 因素的观 点 , 提 实
增长的原因 ,并得出教育投入增长率对 G P D 增长 率的贡献率
【 要 】 本 文 利 用 协 整 理 论 、 差 修 正 模 型 和 G agr因果 摘 误 rne
性 检 验 等 计 量 方 法 对 17 - 20 9 8 0 9年 中 国教 育 投 入 与 G DP之
理论殊途同归的结论 。
国内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 行分析 :一是运用计量模 型 ,
间 的年 度 数 据 进 行 了 实证研 究 。研 究表 明 , 育投 入 对 G 教 DP的
弹 性 系数 为 00 7 ;教 育 投 入 与 经 济发 展 之 间 不 存 在 G ag r . 9 8 rn e
从不 同层面对教 育投 入或教 育发展与 经济增长 之间 的关 系进
行剖析 。 蔡增正 (9 9 i 用 1 4 19 ) 1 9 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 ,  ̄ ] 考察了教 育在 16— 19 9 5 90年中对经济 增长 的贡献 , 并且对低收入 、 中等 收入和 工业化 国家 的三个样 本分别进行了估计 , 得到了教 育对 于经 济增长 的贡献 巨大 ,教 育投入的外溢作用不仅 是正的 , 而 且颇 为可观 ; 同时也发现 , 教育部 门与经济 中其他部 门相 比生
Grn e a g r因 果 性 检 验
误差修 正模型
根据人 力资本理论 , 教育投 资是人力资本投 资中最 重要的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机制。

在实证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方法并得出了相关结果。

通过研究,我们揭示了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启示和政策建议,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展望。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探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教育投入、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关联机制、政策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启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教育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因为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促进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使得教育投入得到提升。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深远。

教育投入不仅包括了教育经费的支出,还包括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质量的提升等方面。

研究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化对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反馈作用。

通过研究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机制,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理,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深入探讨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通过开展本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提高教育质量,还可以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3 研究意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影响,可以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指导。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教育投入是指国家、地区或个体为提高教育质量而进行的支出和投资。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过去的研究表明,教育投入能够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加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来解释。

教育投入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并提高教育的质量。

这将使人们更容易获得教育,并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随着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正向关系。

他们的研究发现,教育投入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

世界银行的研究也发现,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但总体上是正向的。

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存在时间滞后效应。

教育投入的效果不是立即显现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人力资本和培养技能。

研究中常常使用滞后变量来捕捉这种时间滞后效应。

一项对中国经济的研究发现,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短期和长期的积极关系。

在短期内,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限的影响,但在长期内,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显著。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教育政策有关。

一项对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发现,教育投入对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更大的影响。

这表明,教育投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一直被认为是密切相关的。

教育投入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教育领域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产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增加。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影响效应。

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教育投入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这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许多研究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溢出效应。

教育的好处不仅仅是个人的,还可以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

通过教育的投入,人们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

教育还可以降低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率,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条件。

教育投入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其积极效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

教育投入的效果还取决于教育质量。

仅仅进行教育的投入并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效果,关键在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投入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教育投入还具有溢出效应,可以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投入的效果需要时间,而且还需要关注教育质量的提高。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人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另一方面,教育投入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拓展市场以及提高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等。

本文基于现有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例如回归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教育状况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也可能因此而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教育投入通常被表示为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或每个学生的教育支出。

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对于OECD国家而言,提高教育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可以达到0.54。

另外,不同类型的教育投入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例如,基础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其次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面板数据分析则可以更全面地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性。

研究发现,在面板数据分析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正向的,且稳定性较高。

同时,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取决于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

例如,在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其人力资本储备较低,因此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更显著。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因果关系。

具体而言,教育支出的1%的增加可以使GDP增长0.1到0.3个百分点之间。

这进一步验证了教育投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总体而言,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教育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长期积累和持续的投资,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此外,教育质量也是教育投入的重要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以实现更为有效的经济增长。

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谢谢观看
本次演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能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地区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 作用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增长率,我们建议:
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 入,以改善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教育的 覆盖面。
1、电子商务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 长。
2、电子商务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金融等,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 加全面的支持。
3、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为经济增 长提供了动力。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溢出成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 力。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知识的传播和运用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还能推动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本次演示以我国 区域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探讨知识溢出对其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次演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讨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相关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 2000年至2020年。模型包括两个主要解释变量: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控制 变量包括投资、劳动力、产业结构等。
四、结果分析
经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具体来说,教育投入每增加1%,经济增长率提高0.05%;教育水平每提高1%, 经济增长率提高0.10%。这表明我国的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调查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首先,通过文献调研了解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其次,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

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

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不仅可以带来人力资源的培养,还有望为国家带来长远的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资本转化、技能提升等角度阐述教育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实证分析给出相应的论证。

一、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理论支持1.资本转化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是社会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资本的一种较为重要的发展形式,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教育的投资,可以让社会的资本得到转化,变成人力资本,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2.技能提升教育的投资不仅能够让人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帮助他们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提升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高素质的劳动力也有望吸引外资加入,及时完善了生产流程和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顺利发展。

二、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宋宗申(2001)的研究发现,教育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数量也将逐渐增加,从而推动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社会投资也越来越多地注重教育,为人们提供多样化和高水平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教育投资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差异在不同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高等教育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作用要比内陆地区大,这与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等因素有关。

此外,在经济增长较为缓慢的地区,教育投资并未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增长推动作用,主要原因是投资的回报周期较长,需要在更长的时间里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巩固与实证证明。

借助此为基础,政策制定者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1.提高教育的投资占比教育的投资占比也就是指政府对教育资金的投入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对于推动教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引言教育被视为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过去数十年间,全球范围内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本文将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其能够提高个体的技能水平,并使其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教育还能够促进人口的整体素质提高,从而增加整体的劳动生产力。

在宏观层面上,教育投资也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资本的投入,能够推动整个经济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在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教育投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经济增长。

它能够提高人们的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教育能够提升个体的就业能力,从而减少失业率,提高整体的就业水平。

教育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实证分析针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一些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利用历史数据来检验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选择一些教育投入的指标(例如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学生/教师比例等)以及经济增长的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进行实证检验。

在这些实证研究中,普遍得到的结论是,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一些研究还发现,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发展中国家受益更为明显。

结论与启示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涉及到多个方面。

尽管实证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总体上来看,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进行教育投入时,政府和社会应当考虑到一些因素,例如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体系的改革等,以确保教育投入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教育投入是指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旨在探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教育投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技术进步角度来看,教育投入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技术进步的发生和应用。

从人口结构角度来看,教育投入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减少低技能劳动力的比例,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教育投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人口结构,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实证研究来看,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以中国为例,随着中国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在不断加快。

通过国际比较研究也可以看出,那些教育投入较高的国家往往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这都表明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制约。

教育投入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累积和积累,不能立竿见影。

教育投入的质量也非常重要,单纯地追求教育投入的数量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经济增长,还需要注重教育内容和质量的改善。

教育投入还需要和其他产业政策相配合,形成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教育投入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管,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同时也是相互促进的。

教育投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人口结构,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投入的效果受到时间、质量、配套政策和政府引导等因素的制约。

在实施教育投入政策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教育投入政策,并注重教育投入的质量和配套措施,以确保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持续和稳定推动。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作者:王毅丰来源:《商情》2013年第26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国民素质,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人们的共识。

本文利用菲德模型,通过对中国1998-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测算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和溢出效应。

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直接贡献和外溢作用。

【关键词】教育投入;经济增长;菲德模型;实证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教育的发展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就受教育者个人来说,其直接收益就是由教育带来的货币工资收入的增加,但货币工资收入之外的间接收益,例如健康保护能力、家庭生活能力、闲暇活动能力等的提高而增加的收益却未反映,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所关心的。

教育的间接效益也被称为“教育溢出效应”,在教育产生的效益中,这种不直接反映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的利益,同样是教育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改善从而对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利益;教育对解决一般性就业、结构性就业、个人职业选择、经济转轨、人口计划生育等使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获益,都可视为教育的间接效益。

教育的外溢作用可以大大改善经济活动的社会环境,从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教育部门与非教育部门的两部门模型实证分析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外溢作用,找出我国目前教育部门投资的缺陷,从而对如何通过教育投资来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二、菲德模型四、结论从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而政府一直大力推动的固定资产投资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资本的有效利用率极其低下,劳动力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负的,两者都没有对经济增长形成应有的贡献,究其原因,可能是制度安排等深层次的因素,导致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没有达到其有效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加强教育的投资,使劳动力形成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充分发挥教育产业的作用。

最新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精品

最新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精品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财政性支出是指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在内的教育支出,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影响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引言教育财政性支出①,是指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在内的教育支出,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教育拨款,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支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二五”规划中继续提到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关键是靠生产力的提高,而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因而,经济增长离不开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教育投资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劳动力,既是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人力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成绩显著,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教育事业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

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遥相呼应,表现出高度的关联性。

二、文献综述舒尔茨(1962)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他认为,人力资本以知识、技能、体能等形式存在,通过人力投资形成,包括教育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和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等,其中教育支出是人力投资的主要构成部分。

他利用“余数分析法”计算出1929年至1957年平均教育受益率为17.3%。

兰格(1994)在分析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时发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为重要。

巴罗(1998)发现196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将导致1965―1995年之间的经济增长率提高0.7%,而同期世界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2%~3%。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教育投入可
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培养人力资本来增加劳动力和技术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产
生积极影响。

下面将进行一次针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们可以从国内外的实证研究中探讨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许多国家的研
究表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

卡洛斯(2008)的研究发现,教育投入对于
巴西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而在中国,陈升辉(2011)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
结论,即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来研究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种常用的
方法是使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经济增
长的因素,例如劳动力市场和技术水平,并量化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
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复杂性。

教育投入
的质量、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因素都可能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经济学方法来控制它们的影
响。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影响。

一、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增加创新和发明的能力,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因此,教育投入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本文选取了近年来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些经济学研究,以及中国有代表性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世界银行成员国中,每年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增加1%,则该国的GDP将增加0.3%-2%。

另外,人力资本论也明确指出,教育是人力资本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教育可以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GDP。

由此可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影响。

其次,我国有关数据也表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

以教育支出与GDP的关系为例,由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因此,我国教育支出/GDP比例的下降趋势与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正相关。

同时,通过样本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教育对GDP的贡献率较大,这也说明了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民经济越繁荣,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会增加。

这种关系被称为社会福利理论,也就是说,高收入和高教育状况互为因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然而,在实证分析中,也可以查觉到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例如在我国,用财政支出衡量的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虽然不低,但是由于经济增长不同的阶段对教育投入的需求不同,因此,这种关联关系并不是稳定的。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影响具有路径依存性,其关联关系的变形是由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需求所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指导教师:王立平小组成员:周利芬韩斌清张宏梅李倩刘光智张鸿箭(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学05-1班)目录一、文献综述 (3)二、研究的实证模型和检验方法 (4)(一)模型理论依据 (4)(二)平稳性检验及协整关系判断 (4)(三)误差修正模型(ECM) (5)(四)线性回归分析 (6)1 自相关性检验 (6)2 异方差性检验 (7)(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7)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7)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8)参考文献: (8)我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第一部分:[摘要]本文利用协整及误差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1978-2005年中国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教育投入对GDP 的弹性系数为0.228;结果表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教育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反之经济发展也必然要求教育的提高。

[关键词]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教育投入;经济发展;弹性系数一、文献综述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对经济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物质资本的投资,而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用资本与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解释经济增长,会留下很大一块“残余”得不到解释。

经济学家们把这部分“残余”归功于生产要素的品质获得大幅度改善,这种品质的改善既可以被包含在物质资本之中,也可以表现为人力资本的积累。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的投资,会因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导致生产效率提高,最终引起经济增长。

从现代经济增长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真正把教育当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的现代学者是索罗(Solow , 1957、1960) , 他使用生产方程考察投入产出关系时,对除去资本和劳动力这些传统生产要素作用之外无法解释的“残余”贡献, 提出了技术进步因素的观点, 实际上是间接指出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当然, 有关教育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提供贡献的最全面、最详尽、最经典的理论应当是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认识。

舒尔茨的研究表明, 美国战后农业生产的增长中只有20%是物质资本积累所引起的, 其余的80%主要是由教育以及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所引起的。

从20 世纪60 年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各国学者对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成果。

丹尼森(Denison)通过教育量简化系数法,得出1929—1985年教育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13.7%。

国内学者也进行了诸多实证研究:靳希斌(1997)证实中国1952一1978年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20.9%;蔡增正(1999) 利用194 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 考察了教育在1965 —1990 年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并且分别对低收入、中等收入和工业化国家的三个样本分别进行了估计。

得到了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而具实质性, 外溢作用不仅是正的, 而且颇为可观; 同时也发现, 教育部门与经济中其他部门相比生产力低; 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为先弱、后强、最后稍有降低的趋势的结论。

本文试图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的实证模型和检验方法 表1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指数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网 《2006年统计年鉴》《统计观察》 《中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 (一)模型理论依据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各卷统计出中国1978—2005年的GDP 与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及物价指数,分别记为y 、x 、p ,为了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对y 和x 作如下变换:y1/y p =,1/x x p =,其中p 为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基数100),得到1978—2005年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 与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两者不变价的数据序列。

在数据处理方面,先对名义GDP 、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取对数,消除变量的异方差。

本研究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78—2005年年度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如表1所示),采用Eviews 的平稳性检验、Cointegrate test (协整及误差协整模型)、Granger Causality 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中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考察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并测算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二部分:(二)平稳性检验及协整关系判断以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的实证研究都是假定有关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否则会产生谬误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的问题。

因而需要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

下面采用ADF 检验方程。

检验原理:(1)其中,{Et}为白噪声,△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t 为时间趋势因素。

原假设为Ho :p=1,即{Y 。

}2111(1)mt t t t ti y t y y ββρδε--==++-+∆+∑存在单位根。

若ADF 值小于Mack /anon 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序列是平稳的,否则是非平稳的。

根据AIC 和SC 值最小原则确定滞后阶数。

使用ADF 检验法进行平稳性检验。

对数列序列1x 进行检验,其为非平稳序列,非平稳序列1x 经过二阶差分平稳,所以是二阶单整序列。

再对数列1y 进行ADF 检验,其也为非平稳序列,非平稳序列1y 经过二阶差分平稳,所以是二阶单整序列。

同理,对两序列取对数进行ADF 检验,结果:1LNY 在包含截距项而不包含时间趋势项的情况下为二阶单整序列,1LNX 既不包含截距项有不包含时间去事项的情况下为二阶单整序列。

协整能够说明模型是否有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

而误差修正模型能够对模型进行短期的调整关系。

因而有必要对模型进行协整及修正模型检验。

检验原理:若1t y ,2t y ……nt y 都是d 阶些单整,12=,...n αααα,使得'~2()y d b α-,则1t y ,2t y ……nt y 都是(,)d b 阶协整。

经检验确实存在着协整关系。

序列1x 、1y 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因而两者具有明显的协整关系,可以建立某种稳定的线性模型关系。

(三)误差修正模型(ECM) 模型原理:对于模型0112131t t t t ty X y X ββββε---=++++ (2)移项后,整理可得:1301221(1)1t t t t y X y x βββββεβ-⎛⎫+∆=+∆+--+ ⎪-⎝⎭ (3)方程(3)即为ECM ,其中1321y x βββ+--是误差修正项,记位ecm 。

下面进行ECM 误差修正,结果如表2。

C 0.060139 0.018164 3.310929 0.0035 X3 0.243321 0.131495 1.850423 0.0791 ECM(-1)0.1407330.1356701.0373210.3120R-squared0.231353 Mean dependent var 0.087615 Adjusted R-squared 0.154489 S.D. dependent var 0.064085 S.E. of regression 0.058928 Akaike info criterion -2.703906 Sum squared resid 0.069449 Schwarz criterion -2.555798 Log likelihood 34.09491 F-statistic 3.009878 Durbin-Watson stat0.631540 Prob(F-statistic)0.071989表2 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果得出的误差修正模型为:1ln 0.06010.2433ln 0.1407t t t y x ECM -∆=+∆+ (4)20.2314R = 3.0099F = P r ()0.072o b F s t a t i s t i c -= 模型表明:这种方法建立的修正模型你和优度极低,F 检验的Pr .ob 也比较大,只要取显著性水平为1%时就通不过检验。

而且,一般来说210β-<,这才体现了均衡误差对ln t y 的控制,因而此模型显然不是很合理。

第三部分:(四)线性回归分析对所给数据用SCAT 命令可知其呈线性关系。

分别建立简单线性模型、单对数模型、双对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对其经济意义、T 统计值、F 统计量、2R 拟和优度进行比较,最后选取双对数模型。

因为序列取自然对数后可消除异方差的影响,且这种变换不会影响变量间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调整效应,同时还可以检验多数经济变量时间序列服从或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而非正态分布。

所以,为了消除原始数据序列的异方差,使数据更为平稳,建立模型如下:(5)19.159T = 20.934R = 367.071F = 0.2087DW = ..0.189S E =下面对模型进行检验1 自相关性检验N=28,k=1,查表得l d =1.328,u d =1.476,模型存在明显的一阶正相关。

用偏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如图1)。

图形表明,存在一阶相关。

1 3.8150.9641LNy LNx =+图1 相关性检验图用迭代法模型进行一阶和二阶调整。

调整后模型用DW 检验表明已经消除了一阶相关性,而且剔除自相关后的模型显著的提高了拟合优度。

因而模型方程建立如下:[]LNy1 =5.09 +0.228LNx1 ar(1)=1.745,ar(2)=0.7632 R =0.997 F=2664.441 DW=1.613 S.E.=0.039 (6)2 异方差性检验用WHITE 检验、Park 检验、Gleiser 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由检验可知:模型已消除了异方差性。

线性回归分析显然比ECM 模型更合理,因而我们分析的时候采用线性模型方程(6)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因果关系检验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x 的变化引起y 的变化,则x 应该有助于预测y ,即在y 关于y 过去值的回归中,增加x 的过去值作为独立变量应当显著地增加回归模型的方差解释能力。

检验x 是否为引起Y 变化的原因基本过程如下: (1)作出原假设“x 不是引起Y 变化的原因”;(2)把Y 对Y 的滞后值及x 的滞后值进行回归,建立无限制条件的回归模型:11si t i tt i y a y μ-==+∑ (7)(3)把y 只对y 的滞后值进行回归,建立有限制条件的回归模型:211skt i t i i t i ti i y a y b x μ--===++∑∑ (8)(4)用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计算F 统计值,检验回归系数b ,b …b 是否同时显著地不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