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损伤急救PPT课件
合集下载
损伤、中毒和急救教学演示课件
状。
非处方药误服
如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导致高钙血 症,出现恶心、呕吐、多尿等症状 。
中草药误服
如乌头碱中毒,由乌头类植物引起 ,可导致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
危害程度评估及紧急处理原则
危害程度评估
根据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接触时间 和剂量等因素综合评估危害程度。
紧急处理原则
立即脱离毒物接触,清除未被吸收的 毒物,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对症 治疗及支持治疗。同时尽快明确毒物 种类,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解毒措施。
01
02
03
刺激性气体中毒
如氯气、氨气等,可引起 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
窒息性气体中毒
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可影响氧气在体内的运输 和利用,导致组织缺氧。
有机溶剂中毒
如苯、甲苯等,可通过皮 肤接触或吸入引起中毒, 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 。
药物过量或误服导致中毒
处方药过量
如镇静催眠药、降压药等,可引 起意识障碍、呼吸抑制等严重症
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方法
背部叩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有严重呼吸道梗阻症状患者。鼓励患者大声咳嗽,同时施救者站在患 者背后,用掌根在患者两肩胛骨之间连续叩击5次。
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伴严重呼吸道梗阻症状、5次背部叩击法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的患者。 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腹部正中线脐上二横
损伤、中毒和急救
汇报人:XXX 2024-01-23
目录
• 损伤类型与应对措施 • 中毒原因及危害程度评估 • 急救技能与操作规范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损伤类型与应对措施
创伤性损伤
切割伤
非处方药误服
如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导致高钙血 症,出现恶心、呕吐、多尿等症状 。
中草药误服
如乌头碱中毒,由乌头类植物引起 ,可导致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
危害程度评估及紧急处理原则
危害程度评估
根据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接触时间 和剂量等因素综合评估危害程度。
紧急处理原则
立即脱离毒物接触,清除未被吸收的 毒物,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对症 治疗及支持治疗。同时尽快明确毒物 种类,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解毒措施。
01
02
03
刺激性气体中毒
如氯气、氨气等,可引起 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
窒息性气体中毒
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可影响氧气在体内的运输 和利用,导致组织缺氧。
有机溶剂中毒
如苯、甲苯等,可通过皮 肤接触或吸入引起中毒, 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 。
药物过量或误服导致中毒
处方药过量
如镇静催眠药、降压药等,可引 起意识障碍、呼吸抑制等严重症
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方法
背部叩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有严重呼吸道梗阻症状患者。鼓励患者大声咳嗽,同时施救者站在患 者背后,用掌根在患者两肩胛骨之间连续叩击5次。
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伴严重呼吸道梗阻症状、5次背部叩击法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的患者。 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腹部正中线脐上二横
损伤、中毒和急救
汇报人:XXX 2024-01-23
目录
• 损伤类型与应对措施 • 中毒原因及危害程度评估 • 急救技能与操作规范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损伤类型与应对措施
创伤性损伤
切割伤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急诊医学》ppt课件精品文档
手掌法
将病人患者五个手 指并拢,其手掌面 积即估算为1%体 表面积
九分法
烧伤深度判断
仅伤及表皮浅层
Ⅰ
浅Ⅱ
伤及真皮浅层
伤及皮肤真皮层
深Ⅱ
全皮层甚至达
Ⅲ
到皮下、肌肉 或骨骼
烧伤伤情分类
轻度
中度
重度
特重
总面积 9% 以下的Ⅱ度 烧伤
Ⅱ度烧伤总面 积达10%~ 29%
Ⅲ度烧伤面积 在9%以下
烧伤总面积30 烧伤总面积
1
临床特点
2
生命指征评估
3
急救处理
一、临床特点
轻症中暑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重症中暑
(1)热痉挛 (2)热衰竭 (3)热射病
白细胞总数增高
转氨酶升高
中性粒细胞增高
实验室 检查
血肌酐 尿素氮升高
尿常规异常
血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CK)增高
热射病症状与体征
热射病与热衰竭不同表现
Heat Exhaustion
二、生命指征评估
1
评估 损伤原因, 强酸或强碱接 触或进入人体 的剂量
2
评估 局部损伤 全身脏器损伤 程度
3
观察 意识、脉搏、 呼吸、心跳, 评估 抢救效果
三、急救处理
1
2
3
4
局部处理
1. 应迅速脱除 污染的衣物, 清洗毛发皮肤 2. 眼损伤应立 即用大量清水 冲洗眼部10分 钟
吸入性损伤处理
口服损伤处理
乌梢蛇
成蛇体躯长达到2米, 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 到黑褐
眼镜蛇
蟒蛇
主要教学内容
1
临床特点
2
生命指征评估
(精品文档)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ppt演示课件
.
4-24 24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中暑的救治与护理
◇现场救护 ◇院内救护 ◇护理措施
降温 对症处理
.
4-25 25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现场救护:
1.脱离环境:迅速移病人至阴凉通风处或20-25℃
,解开或脱去外衣,取平卧位,安静休息。
2、降温:反复用冷水擦洗面部、四肢、全身,至
体温降至38 ℃以下,饮用含盐饮料。
高钙、镁血症
心律失常、血 压下降、心脏 停搏
血液中大量水 分及蛋白质向 肺间质和肺泡 腔内渗出
急性肺 水肿
肺组织内呈 高渗状态
.
心力衰竭死亡
43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淹溺的病情评估
◇淹溺史
淹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水源性质以及现场施
救等。
.
4-44 44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情评估
(一)症状体征:心跳呼吸骤停 1、呼吸系统:呼吸浅快不规则, 剧烈咳嗽、胸痛。
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争分夺秒的抢救意识和反应 敏捷、动作迅速的能力
.
4人民卫生出版社
重点难点
中暑、淹溺、电击伤的临床表现 中暑、淹溺、电击伤救治原则 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护理措施
.
5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位某高校学生连续多日参加学校的军事训练 ,最后以“多汗、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 、头痛2小时”为主诉急诊入院。 请思考: 1、考虑该学生最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2、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哪些检查? 3、针对该学生的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22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中暑的病情评估
◇病情判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判断患者是否发 生中暑。
但重度中暑应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
脓毒血症、甲状腺危象、伤寒及中毒性痢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课件
25
发病机制
高钾
大量水进入肺内→窒息(湿性淹溺90%)
喉痉挛→窒息(干性淹溺10%)
淡水淹溺:低渗液进入血循环→血液稀释及溶血;血容量 增多→肺水肿、脑水肿、心衰(淡水较血浆和其他体液渗 透压低压减低,引起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
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 无循环衰竭者可用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4℃水
中降温。 对于循环衰竭者可用15℃冷水反复擦湿皮肤。其
他降温方法包括冷水洗胃或灌肠等。
18
治疗
2.药物降温: 氯丙嗪25mg~5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1~2小时,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压。 病情紧急时用氯丙嗪 25mg 异丙嗪 25mg 加入
海水淹溺:高渗(含氯化钠、钙、镁)使血管内液体外渗 至肺泡→急性、肺水肿、心衰。低血容量、血液浓缩、 血钠钙镁增高。
26
临床表现
(1)轻度(喉痉挛早期):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窒息缺氧 的临床症状,(时间短,淹溺1-2分钟获救),神志清楚、 心率增快、胸闷、血压升高、四肢酸痛无力
(2)中度(喉痉挛晚期):淹溺3-4分钟获救,缺氧和窒 息时间相对较长、神志不清、呼吸不规则或浅慢、血压下 降、皮肤湿冷、发绀。
2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20分钟,治疗过程中应监 测血压。 氯丙嗪:调节体温中枢,扩张血管、松弛肌肉、 降低氧耗 异丙嗪:镇静
19
治疗
3.治疗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水肿可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 抽搐可给予地西泮,或苯巴比妥, 有高热或超高热,但血压偏低及神志不清的,可用纳洛酮, 低血压应补液恢复血容量。 急性肾衰竭可行血液透析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给
7
中暑和发热的区别: 中暑:体温由于失控或调节障碍,被动地升高到
发病机制
高钾
大量水进入肺内→窒息(湿性淹溺90%)
喉痉挛→窒息(干性淹溺10%)
淡水淹溺:低渗液进入血循环→血液稀释及溶血;血容量 增多→肺水肿、脑水肿、心衰(淡水较血浆和其他体液渗 透压低压减低,引起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
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 无循环衰竭者可用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4℃水
中降温。 对于循环衰竭者可用15℃冷水反复擦湿皮肤。其
他降温方法包括冷水洗胃或灌肠等。
18
治疗
2.药物降温: 氯丙嗪25mg~5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1~2小时,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压。 病情紧急时用氯丙嗪 25mg 异丙嗪 25mg 加入
海水淹溺:高渗(含氯化钠、钙、镁)使血管内液体外渗 至肺泡→急性、肺水肿、心衰。低血容量、血液浓缩、 血钠钙镁增高。
26
临床表现
(1)轻度(喉痉挛早期):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窒息缺氧 的临床症状,(时间短,淹溺1-2分钟获救),神志清楚、 心率增快、胸闷、血压升高、四肢酸痛无力
(2)中度(喉痉挛晚期):淹溺3-4分钟获救,缺氧和窒 息时间相对较长、神志不清、呼吸不规则或浅慢、血压下 降、皮肤湿冷、发绀。
2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20分钟,治疗过程中应监 测血压。 氯丙嗪:调节体温中枢,扩张血管、松弛肌肉、 降低氧耗 异丙嗪:镇静
19
治疗
3.治疗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水肿可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 抽搐可给予地西泮,或苯巴比妥, 有高热或超高热,但血压偏低及神志不清的,可用纳洛酮, 低血压应补液恢复血容量。 急性肾衰竭可行血液透析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给
7
中暑和发热的区别: 中暑:体温由于失控或调节障碍,被动地升高到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急救课件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通过现场急救演练,向公众普 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
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演练方案设计与实施
确定演练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演 练的目标和重点,如提 高救援速度、减少伤亡
等。
制定演练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演 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 地点、参与人员、救援
流程等。
组织与协调
确保各部门和参与人员 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
。
抗休克
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伤者,应 采取抗休克措施,如抬高下肢
、给予氧气等。
急救药品与器材的使用
急救药品
常用的急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止血药等。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 书或医嘱进行。
急救器材
常用的急救器材包括止血带、夹板、颈托等。使用时应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器材 ,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03 不同环境及理化因素的损 伤急救
分类
根据损伤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 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等。
常见原因与症状
常见原因
常见的环境及理化因素包括高温、低 温、辐射、化学品、生物毒素等。
症状
根据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可能出现疼 痛、红肿、灼伤、呼吸困难、恶心呕 吐等症状。
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预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可以降低环境及 理化因素损伤的风险。
热力损伤的急救
烧烫伤急救
迅速脱离热源,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涂抹适当的烫伤药 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火焰烧伤急救
除脱离热源和冷水冲洗外,可用厚实的湿布敷在火焰烧伤部 位,缓慢移除湿布,避免伤口撕裂。
化学损伤的急救
酸碱腐蚀急救
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中和残留 的酸碱物质,然后使用适当的药膏涂 抹,严重者需就医。
通过现场急救演练,向公众普 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
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演练方案设计与实施
确定演练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演 练的目标和重点,如提 高救援速度、减少伤亡
等。
制定演练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演 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 地点、参与人员、救援
流程等。
组织与协调
确保各部门和参与人员 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
。
抗休克
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伤者,应 采取抗休克措施,如抬高下肢
、给予氧气等。
急救药品与器材的使用
急救药品
常用的急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止血药等。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 书或医嘱进行。
急救器材
常用的急救器材包括止血带、夹板、颈托等。使用时应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器材 ,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03 不同环境及理化因素的损 伤急救
分类
根据损伤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 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等。
常见原因与症状
常见原因
常见的环境及理化因素包括高温、低 温、辐射、化学品、生物毒素等。
症状
根据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可能出现疼 痛、红肿、灼伤、呼吸困难、恶心呕 吐等症状。
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预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可以降低环境及 理化因素损伤的风险。
热力损伤的急救
烧烫伤急救
迅速脱离热源,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涂抹适当的烫伤药 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火焰烧伤急救
除脱离热源和冷水冲洗外,可用厚实的湿布敷在火焰烧伤部 位,缓慢移除湿布,避免伤口撕裂。
化学损伤的急救
酸碱腐蚀急救
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中和残留 的酸碱物质,然后使用适当的药膏涂 抹,严重者需就医。
《理化因素急性损伤》课件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康复训练对于理化因素急性损伤 的恢复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 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日
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 度疲劳和疼痛,遵循医生的建议和 指导,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心理护理与支持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理化因素急性损伤可能导致患者产生 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 护理与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 力,增强治疗信心。
心理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注意事项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关注患 者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包括倾听、安慰、鼓励和解释等,以 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个人防护措施,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通风设施。
详细描述
化学腐蚀可发生在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睛等部位 ,症状包括疼痛、红肿、溃疡等,严重时可导致 组织坏死。常见的化学腐蚀物质包括强酸、强碱 等。
治疗措施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去除残留化学物质, 就医治疗。
03
04
迅速脱离危险环境
将受伤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避免继续接触有害因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受伤人员呼吸畅通,防止 窒息或吸入性损伤。
维持生命体征
对严重受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 、止血等紧急处理,维持基本
生命体征。
防止继发损伤
在转运过程中,要小心搬运, 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急救处理方法
01
化学烧伤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并脱去被化学物质浸渍的衣服。若眼睛
康复训练对于理化因素急性损伤 的恢复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 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日
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 度疲劳和疼痛,遵循医生的建议和 指导,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心理护理与支持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理化因素急性损伤可能导致患者产生 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 护理与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 力,增强治疗信心。
心理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注意事项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关注患 者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包括倾听、安慰、鼓励和解释等,以 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个人防护措施,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通风设施。
详细描述
化学腐蚀可发生在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睛等部位 ,症状包括疼痛、红肿、溃疡等,严重时可导致 组织坏死。常见的化学腐蚀物质包括强酸、强碱 等。
治疗措施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去除残留化学物质, 就医治疗。
03
04
迅速脱离危险环境
将受伤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避免继续接触有害因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受伤人员呼吸畅通,防止 窒息或吸入性损伤。
维持生命体征
对严重受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 、止血等紧急处理,维持基本
生命体征。
防止继发损伤
在转运过程中,要小心搬运, 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急救处理方法
01
化学烧伤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并脱去被化学物质浸渍的衣服。若眼睛
理化因素的损伤PPT课件
第7页/共45页
三、中暑的病情评估
• 中暑史:有无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未补充水分或含盐饮料等病因存在
•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重度中暑
(1)热痉挛 (2)热衰竭 (3)热射病
第8页/共45页
三、中暑的病情评估
• 先兆中暑:出现大汗、口渴、头晕、注意力不 集中、眼花、耳鸣、心悸、恶心、四肢无力、 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人淹没于水中
不能呼吸
缺氧
大量水进入呼吸道、肺泡
阻止气体交换
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被迫深呼吸 引起全身严重缺氧、
第20页/共45页
三、淹溺的分类
• 根据发生机制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 • 根据浸没介质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
渗透压较低,所以迅速 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 水肿、心衰、稀释血液 引起低钠、低氯、低蛋 白血症;红细胞破裂、 溶血、高钾血症、血红
蛋白尿、急性肾衰
高渗透压,使血管内 液体进入肺泡,引起 肺水肿、血容量下降、 血液浓缩、低蛋白血
症、高钠血症
第21页/共45页
第22页/共45页
四、淹溺的病情评估
• 淹溺史: 淹溺发生的时间、地点、水源性质以及现场施救情况等
第23页/共45页
四、淹溺的病情评估
• 临床表现: 症状:近乎淹溺者头痛、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海水淹溺者口渴
概念
在暑热天气、湿度大、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 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 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第4页/共45页
一、中暑的概念及分类
分类 • 先兆中暑
三、中暑的病情评估
• 中暑史:有无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未补充水分或含盐饮料等病因存在
•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重度中暑
(1)热痉挛 (2)热衰竭 (3)热射病
第8页/共45页
三、中暑的病情评估
• 先兆中暑:出现大汗、口渴、头晕、注意力不 集中、眼花、耳鸣、心悸、恶心、四肢无力、 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人淹没于水中
不能呼吸
缺氧
大量水进入呼吸道、肺泡
阻止气体交换
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被迫深呼吸 引起全身严重缺氧、
第20页/共45页
三、淹溺的分类
• 根据发生机制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 • 根据浸没介质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
渗透压较低,所以迅速 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 水肿、心衰、稀释血液 引起低钠、低氯、低蛋 白血症;红细胞破裂、 溶血、高钾血症、血红
蛋白尿、急性肾衰
高渗透压,使血管内 液体进入肺泡,引起 肺水肿、血容量下降、 血液浓缩、低蛋白血
症、高钠血症
第21页/共45页
第22页/共45页
四、淹溺的病情评估
• 淹溺史: 淹溺发生的时间、地点、水源性质以及现场施救情况等
第23页/共45页
四、淹溺的病情评估
• 临床表现: 症状:近乎淹溺者头痛、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海水淹溺者口渴
概念
在暑热天气、湿度大、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 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 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第4页/共45页
一、中暑的概念及分类
分类 • 先兆中暑
理化因素所致急症ppt课件
冻伤
全身冻伤(冻僵)
早期患者寒战、发绀,疲乏、全身无力, 体温小于 33℃:嗜睡、呼吸心跳减慢,脉搏细弱,感觉 反应迟钝 体温小于26℃:昏迷,血压下降 心率失常 低糖髙钾,严 重者心跳呼吸骤停
常见的诱因: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时 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
发病机制 机体内的热难于通过辐 当气温超过皮肤温度 (一般为32~35℃)。 射、传导、蒸发、对流 等方式散发,甚至还会 环境中有热辐射源(如 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 电炉、明火)。 造成体内热量贮积,引 空气中湿度过高,通风 起中暑。 又不良时。
重症中暑
热痉挛(heat cramp)
发病机制: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和明显的
失盐(低钠低氯血症)。 起病突然,肌肉阵发性疼痛和痉挛。四肢先受累,肌 肉触摸有硬块感。 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皮肤湿凉 或干热 。
生命体征稳定。
重症中暑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 重症中暑 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
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 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 略有升高。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 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
高温环境出现:头晕、口渴伴面色潮红、大量出汗、 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 降、脉搏增快等。体温38℃以上。如及时处理, 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保证心、脑 氧供
高碳酸血症 低氧血症
刺激 呼吸 中枢
非自发性屏气期
湿性淹溺:呼吸 道及肺泡充满液 体
90%
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
松弛 喉肌 痉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人体散热的方式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40%-60%,通 过以下方式散热:
1. 辐射 是散热最好途径。气温15-25˚c时,辐射散热约占 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50%),其次为手及足部。 温度33˚c时,辐射散热降至零
2. 传导与对流 通过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变暖, 变热的热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而代之, 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水传导较空气快240倍
每下降1℃,脑代谢下降6-7% 33.5℃脑的电活动会有明显的改变 19-20℃以下脑电活动停止
20
•肾
寒冷诱发利尿 Hct升高,2%/1℃
21
• 血糖
儿茶酚胺使血糖升高 逐渐消耗使血糖降低 30℃以下胰岛素无效
• 凝血
可能出现凝血障碍、DIC,与激素、儿茶酚 胺、循环衰竭、缺血损伤有关
酶在低温时低效 临床 VS. 实验室 复温改善凝血,促凝药则无效
34
中暑分类
• 热痉挛(heat cramp) •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 热射病(heat stroke)
– 劳力性热射病 – 非劳力性热射病
35
热痉挛 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 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 肌肉痉挛 主要累及骨骼肌 腹肌痉挛 (须与急腹症鉴别) 热痉挛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冻伤致肢端坏死
13
14
治疗原则
• 坏死肢体的处理 应待2-3个月之后坏死组织界限清晰的时候
15
冻僵
16
概述
又名:意外性低体温 低体温指核心体温低于35℃
战争中、野外常会出现 市内常是由于饮酒 内分泌异常也可致
17
病理生理
• 对心血管的影响 血管收缩:复温时会造成外周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
三个分期 冻结前期 冻结-融解期 血管瘀滞及进行性缺血
9
治疗原则
• 应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 • 止痛:深冻伤复温再灌注时很痛 • 警惕复温时的“后发低体温” • 预防或处理感染
注意 冻-融-再冻会致严重损伤!
在野外时,如不能确切避免再冻,则不应解冻,宁可延迟些,转运到安全环境再解冻
10
规范的复温方法
• 应用37-40度的温水复温 • 浸泡时间要够长 • 目标:肢体变软,肢端发红 • 鼓励患者主动地轻柔的活动,但应避免直接
按摩组织
注意 避免下述错误的复温方法!
干热源的直接辐射(如火烤);摩擦;冷水复温等
11
治疗原则
• 对疱的处理 血疱应保持完整 张力大的疱可抽吸 对已破损的疱进行局部清创消毒
12
理化损伤急救
急诊科
1
1
冻伤和冻僵
2
中暑
3
电击伤和闪电击伤
4
淹溺
纲要 Contents
2
冻伤
3
冻伤分类
冻结伤
冻伤
非冻结伤
冻疮:干冷 战壕足、浸泡足:湿冷
4
Frostbite 清疱
5
Frostbite 血疱 6
冻疮
7
8
病理生理
二个损伤机制 冰晶形成对细胞的结构性损坏 微血管的血栓和瘀滞
25
院内处理
• 使用低体温表 常规测直肠温度,探入15cm 鼓膜温度:最快,最接近下丘脑温度
• 气管插管 胃管 尿管
• 补液 43℃ • 给氧 加温加湿,42-46℃
26
复温
被动体外复温 主动复温:体外复温
体内复温
27
主动体外复温
• 40℃温水浸浴 • 强力空气复温系统 • 动静脉吻合支复温:四肢浸于44-45℃水中,使吻
36
热衰竭 • 老人、小孩、病弱者易发生 • 水盐丢失+周围血管开放有效血容量不足,
周围循环衰竭 • 向热射病过渡
37
热衰竭临床表现
• 疲乏、头痛 • 核心体温可正常,如有升高也不超过40 ℃ • 神志健全,无昏迷、抽搐 • 心率快、直立位低血压,脱水表现
38
热射病 • 致命,多系统受累 • 高热(>40℃)+神志障碍 • 神经活动增强能量、递质耗竭,体温调
力及有效量均会下降 。小心核心体温的后发下降,与温 度梯度及循环有关,肢体冻结者常见
心率:28℃时脉搏会下降一半;由于起搏细胞的自发除
极减慢,阿托品常无反应。若心率不慢或加快,要警惕低 血糖、服药、低血容量。
心律失常:低于32℃时,房颤很常见;25℃以下,会
停搏或自发室颤。
18
19
病理生理
• 中枢神经系统
3. 蒸发 每蒸发1g水,可散发2.4kj(0.58kcal)的热量
32
中暑的原因
• 环境温度过高 • 产热增加:重体力、发热、甲亢等 • 散热障碍:湿度大、肥胖、不透气等 • 汗腺功能障碍
33
高温对机体的影响
• 中暑损伤主要由于体温过高(>42℃)对细胞 的直接损伤,引起广泛性器官功能障碍
– 脱水、电解质失调 – 神经细胞死亡、神经传递障碍 – 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坏死 – 肠道功能障碍、缺血;肝细胞坏死、淤胆 – 凝血功能障碍、DIC – 横纹肌溶解
合支开放 负压复温:负压+局部加热,使吻合支更充分开放 警惕低血压
28
体内复温
• 气道复温 • 腹膜透析 • 加热灌洗:胃、结肠、闭式胸腔引流灌洗、纵隔灌
洗、直接心脏灌洗 • 透热疗法(微波、红外) • 体外血复温:体外循环、A-V复温、V-V复温、血透
29
中暑
30
定义
中暑(heat illness)是在暑热天气、湿 度大及无风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 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
22பைடு நூலகம்
不同程度低体温的临床表现特点
核心体温 32-35℃
32-33℃
27-32℃
﹤27℃
症状体征 寒战、跺脚 协调能力减弱、 昏迷 肌肉僵直
死亡
心肺表现 血管收缩、 呼吸减慢 呼吸加快 脉搏缓慢
脉弱、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 呼吸频率极慢
意识表现 缄默
意识模糊、昏睡 无意识
无意识
23
院前处理
• No one is dead unless he is warm and dead.
定严重失衡
39
热射病分型
很多病人报告说,他们曾听到有人宣布其死亡。
• 在院前不要轻易宣告临床死亡 • 无反应+无寒战=病情严重 • 要防止热量继续散失
24
冻僵时心肺复苏
• 机械挤压碰撞易致室颤 • C-A-B顺序不变,但评估脉搏要慎重,有时需延
长时间,用30-40s • 如有VF,可除颤一次,但再次除颤应延缓,重点
在于复温,至少复温至30℃以上 • 应延长重复给药的间隔
人体散热的方式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40%-60%,通 过以下方式散热:
1. 辐射 是散热最好途径。气温15-25˚c时,辐射散热约占 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50%),其次为手及足部。 温度33˚c时,辐射散热降至零
2. 传导与对流 通过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变暖, 变热的热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而代之, 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水传导较空气快240倍
每下降1℃,脑代谢下降6-7% 33.5℃脑的电活动会有明显的改变 19-20℃以下脑电活动停止
20
•肾
寒冷诱发利尿 Hct升高,2%/1℃
21
• 血糖
儿茶酚胺使血糖升高 逐渐消耗使血糖降低 30℃以下胰岛素无效
• 凝血
可能出现凝血障碍、DIC,与激素、儿茶酚 胺、循环衰竭、缺血损伤有关
酶在低温时低效 临床 VS. 实验室 复温改善凝血,促凝药则无效
34
中暑分类
• 热痉挛(heat cramp) •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 热射病(heat stroke)
– 劳力性热射病 – 非劳力性热射病
35
热痉挛 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 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 肌肉痉挛 主要累及骨骼肌 腹肌痉挛 (须与急腹症鉴别) 热痉挛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冻伤致肢端坏死
13
14
治疗原则
• 坏死肢体的处理 应待2-3个月之后坏死组织界限清晰的时候
15
冻僵
16
概述
又名:意外性低体温 低体温指核心体温低于35℃
战争中、野外常会出现 市内常是由于饮酒 内分泌异常也可致
17
病理生理
• 对心血管的影响 血管收缩:复温时会造成外周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
三个分期 冻结前期 冻结-融解期 血管瘀滞及进行性缺血
9
治疗原则
• 应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 • 止痛:深冻伤复温再灌注时很痛 • 警惕复温时的“后发低体温” • 预防或处理感染
注意 冻-融-再冻会致严重损伤!
在野外时,如不能确切避免再冻,则不应解冻,宁可延迟些,转运到安全环境再解冻
10
规范的复温方法
• 应用37-40度的温水复温 • 浸泡时间要够长 • 目标:肢体变软,肢端发红 • 鼓励患者主动地轻柔的活动,但应避免直接
按摩组织
注意 避免下述错误的复温方法!
干热源的直接辐射(如火烤);摩擦;冷水复温等
11
治疗原则
• 对疱的处理 血疱应保持完整 张力大的疱可抽吸 对已破损的疱进行局部清创消毒
12
理化损伤急救
急诊科
1
1
冻伤和冻僵
2
中暑
3
电击伤和闪电击伤
4
淹溺
纲要 Contents
2
冻伤
3
冻伤分类
冻结伤
冻伤
非冻结伤
冻疮:干冷 战壕足、浸泡足:湿冷
4
Frostbite 清疱
5
Frostbite 血疱 6
冻疮
7
8
病理生理
二个损伤机制 冰晶形成对细胞的结构性损坏 微血管的血栓和瘀滞
25
院内处理
• 使用低体温表 常规测直肠温度,探入15cm 鼓膜温度:最快,最接近下丘脑温度
• 气管插管 胃管 尿管
• 补液 43℃ • 给氧 加温加湿,42-46℃
26
复温
被动体外复温 主动复温:体外复温
体内复温
27
主动体外复温
• 40℃温水浸浴 • 强力空气复温系统 • 动静脉吻合支复温:四肢浸于44-45℃水中,使吻
36
热衰竭 • 老人、小孩、病弱者易发生 • 水盐丢失+周围血管开放有效血容量不足,
周围循环衰竭 • 向热射病过渡
37
热衰竭临床表现
• 疲乏、头痛 • 核心体温可正常,如有升高也不超过40 ℃ • 神志健全,无昏迷、抽搐 • 心率快、直立位低血压,脱水表现
38
热射病 • 致命,多系统受累 • 高热(>40℃)+神志障碍 • 神经活动增强能量、递质耗竭,体温调
力及有效量均会下降 。小心核心体温的后发下降,与温 度梯度及循环有关,肢体冻结者常见
心率:28℃时脉搏会下降一半;由于起搏细胞的自发除
极减慢,阿托品常无反应。若心率不慢或加快,要警惕低 血糖、服药、低血容量。
心律失常:低于32℃时,房颤很常见;25℃以下,会
停搏或自发室颤。
18
19
病理生理
• 中枢神经系统
3. 蒸发 每蒸发1g水,可散发2.4kj(0.58kcal)的热量
32
中暑的原因
• 环境温度过高 • 产热增加:重体力、发热、甲亢等 • 散热障碍:湿度大、肥胖、不透气等 • 汗腺功能障碍
33
高温对机体的影响
• 中暑损伤主要由于体温过高(>42℃)对细胞 的直接损伤,引起广泛性器官功能障碍
– 脱水、电解质失调 – 神经细胞死亡、神经传递障碍 – 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坏死 – 肠道功能障碍、缺血;肝细胞坏死、淤胆 – 凝血功能障碍、DIC – 横纹肌溶解
合支开放 负压复温:负压+局部加热,使吻合支更充分开放 警惕低血压
28
体内复温
• 气道复温 • 腹膜透析 • 加热灌洗:胃、结肠、闭式胸腔引流灌洗、纵隔灌
洗、直接心脏灌洗 • 透热疗法(微波、红外) • 体外血复温:体外循环、A-V复温、V-V复温、血透
29
中暑
30
定义
中暑(heat illness)是在暑热天气、湿 度大及无风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 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
22பைடு நூலகம்
不同程度低体温的临床表现特点
核心体温 32-35℃
32-33℃
27-32℃
﹤27℃
症状体征 寒战、跺脚 协调能力减弱、 昏迷 肌肉僵直
死亡
心肺表现 血管收缩、 呼吸减慢 呼吸加快 脉搏缓慢
脉弱、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 呼吸频率极慢
意识表现 缄默
意识模糊、昏睡 无意识
无意识
23
院前处理
• No one is dead unless he is warm and dead.
定严重失衡
39
热射病分型
很多病人报告说,他们曾听到有人宣布其死亡。
• 在院前不要轻易宣告临床死亡 • 无反应+无寒战=病情严重 • 要防止热量继续散失
24
冻僵时心肺复苏
• 机械挤压碰撞易致室颤 • C-A-B顺序不变,但评估脉搏要慎重,有时需延
长时间,用30-40s • 如有VF,可除颤一次,但再次除颤应延缓,重点
在于复温,至少复温至30℃以上 • 应延长重复给药的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