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高二历史上册《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内容标准】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学习要求】1.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
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的重要性起义经过 1927.8.1 周恩来、贺龙等占领南昌,成功后南下受挫,后兵分两路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土地八七时间:1927、8、7 汉口革命会议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意义: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革命根据地背景:1927、 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开始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创建 1927、10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土地革命实质:废除封建剥削意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根据经济: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政权)地建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背景:1930年起,毛、朱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设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毛泽东、朱德性质: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的、和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的长征原因: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经过 1934、10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1935、 1 遵义会议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1935、10 中央红军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10 红二、红四与红一三大主力红军在胜利会师(胜利标志)意义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评价样题分析及反馈】1、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开始认识到A.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掌握武装的重要性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2、“八七”会议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③指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④决定开展土地革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3、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6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主备人:牛超然2013/10/29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第一部分:明确学习目标课标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课标分解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理解南昌起义的意义2.了解“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的内容,理解其意义3.知道什么是“左”倾、右倾 4、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知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5.知道长征的过程和长征胜利的意义第二部分:自助阅读填空,掌握基础知识★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应对1、从大革命的失败中,中共认识到了掌握与领导权的重要性。
2、南昌起义:时间:;领导人有、、朱德等。
意义:。
3、“八七会议”:时间:;地点:内容:①;②;③。
意义: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2、(时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定都,主席是。
三、长征1、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2、时间:开始,1935年10月会师;1936年10月,标志着长征结束。
历时两年,南方的剩余红军大多到了西北地区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时间:内容:在军事上:;在组织上:。
意义:结束了;事实上确立了;成为。
是中共第一次独立成功的处理重大问题,标志着中共的成熟。
4、长征胜利的意义是:(资料: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第三部分:练习:巩固知识、锻炼思维、提高表达★★★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把每年8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2、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我们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应该是()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不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3、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三维目标】【学习重点】武装起义、遵义会议【学习难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考感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2004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以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思考与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武装起义⑴背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⑵概况:(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领导者:周恩来、贺龙、过程:南昌起义,由于国民党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受挫,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1928年4月进入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汇合。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特点: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结果:秋收起义最初仍以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由于反动军队的力量远比起义军强大,起义军遭到严重挫折..2.井冈山根据地建设4、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二、红军的长征1.长征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左倾错误2.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定毛的正确主张组织上:毛为政治局常委军事上:撤销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意义:生死攸关转折点,中共党成熟的标志。
【学生学案】国共的十年对峙 (02)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导学案【知识梳理单】 一、“工农武装割据”:1.武装斗争: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_________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__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①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②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 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________。
意义:广大农民政治上_____,经济上________,革命积极性________。
3.农村根据地的建设:①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___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在毛泽东“_________”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发展:从1930年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________。
二、红军长征1.原因:_________、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_________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__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_________和红四方面军与_________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①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中国革命_________。
②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_________。
③标志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土地革命时期简图方针确立:八七会议准备:秋收起义道路探索: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总结经验受挫向井冈山进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实践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武装反抗军事“围剿”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政权对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问题探究单】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学习目标】1.课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2.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3.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自主学习交流展示】1.自主学习(内容:步步高知识清单)2. 交流展示a.南昌起义的概况、意义b.八七会议召开的内容及意义c.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d.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合作探究】1 探究一:有人用“血雨腥风”、“拨云见日”两个短语形容1927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请问,这一年,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 探究二: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课堂检测】(内容:见步步高对点训练)◆【小结反思】一、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1.两次挫折:(1)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的失败。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挫折原因(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上是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由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领导权,第五次反围剿指挥失误,被迫进行长征。
二、如何理解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1.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主要内涵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2.长征精神形成于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作业】1.课后第一题2.复习备考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等史实 2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了解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潘家峪惨案的史实;3 了解百团大战、中国军队赴缅甸作战、抗战胜利等史实,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及意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问题导学案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作用。
2.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理解遵义会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二、核心概念1.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包括党的领导(前提)、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斗争形式)和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2.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那就是:[1]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三、自主学习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由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习目标】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及对革命的重要性。
3、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自主学习】A.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的重要性。
2、目的:为了挽救革命,中共用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3、经过:①时间:②领导人:、贺龙等。
4、意义:打响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创建和的开始。
知识点二、“工农武装割据”1、背景:(1)“八七会议”的召开;①时间:;②地点:。
③内容:会议纠正了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和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④意义:给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月10月)①时间:②领导人:。
③结果: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①建立时间:1927年10月②性质:中国第一个根据地③意义:点燃了“”的星星之火。
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的革命道路。
(4)井冈山会师①时间:②会师部队: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湘南的工农武装;工农革命军③结果:会师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2、内容: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3、成功实践:(1)根据地建设:①创建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武装十万人;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②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③政权建设:成立。
(2)土地革命:①主要内容:打、分、废除。
②意义:广大贫苦农民翻了身,经济上分到,生活上得到保障,空前高涨,为保卫胜利果实,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3)武装斗争: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知识点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月日10月)1、原因:①根本原因:博古等人犯了错误,②反“围剿”失利。
学案11: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南昌起义1、背景:①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的重要。
②中共在国民革命军中掌握着部分武装力量, 企图消灭这些武装力量。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3、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在几小时战斗后,占领南昌,起义成功→南下途中损失严重→余部一部分在、率领下, 转战湘南,一部分进入 , 与当地军会合。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4、意义②标志着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和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时间:年,地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①内容确定开展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起义②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前进方向。
2、秋收起义(时间:)起义爆发→进攻长沙受挫→进军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中国首个)△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采取了哪些措施?①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②进行建设,努力发展生产③坚持斗争,多次粉碎敌人的反革命“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①创立者:毛泽东②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根据地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其中政权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成果是1931年成立了共和国临时中央人民政府,为主席。
③影响:根据地不断 , 星星之火已成之势。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
2、经过:开始(危急)→转折(遵义会议)→胜利(会师)△长征开始后的危急:长征后短短3个月内,红军由8万人锐减到万多人△长征途中的转折——遵义会议:A.结束了“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学思之窗: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①遵义会议前, 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被否决, 毛泽东的职务被撤销②遵义会议上, 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被肯定,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③遵义会议后, 毛泽东列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之首, 当时中共最重要的任务是军事△长征的胜利:①标志:会师(1936、10,甘肃会宁)△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10,陕北)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使中国革命②意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精神开始了革命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材分析】《国共十年对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及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
(3)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长征的原因和胜利意义,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和意义,2.能力目标: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教学重难点】1.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2.南昌起义的背景、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遵义会议的意义,理清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反抗和探索斗争的线索及成功之处。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国共合作失败后两党对峙期间中共的努力探索革命新道路。
高中历史 4.15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国共的十年对峙【知识拓展】1、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毛泽东指出:第一,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就使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
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认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这就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五次“围剿”与反“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恐慌。
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杂牌军8个师约十万人,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
红军一方面军共约4万人,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五天内打了两个胜仗,共毙伤俘敌1.5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围剿”,这次“围剿”改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20万国民党军分四路向前推进。
红军3万余人,一方面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一方面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敌人。
从5月16日至31日,打了五个胜仗,共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7月,蒋介石又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调集军队三十万,以嫡系部队为主力,并自任总司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5《国共的十年对峙》参考学案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习目标: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2、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在注意国共关系发展主线的同时,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同时,国民党与中共对日政策以及由此影响下国共关系的微妙变化。
知识链接: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知识导学:A级知识点一、南昌起义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2、经过:(1)时间:领导人:、等(2)结果:3、影响:第一枪;建军①打响了的第一枪②标志着、创建的开始。
(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A级知识点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时间、地点:、(2)内容:清算,确定总方针,决定。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2、秋收起义时间、人物:、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开展;还领导根据地军民。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内涵:、、(2)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根据地,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4、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背景:、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学案9: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的重要性;共产党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敌人的兵力比较薄弱。
2.过程(1)1927年8月1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2)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
(3)保存下来的队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了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1)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9月;湘赣边界;毛泽东。
(2)概况: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2)根据地建设①创建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③1931年11月,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3)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红军长征1.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过程(1)开始: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3)结束: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3.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学科#网(3)意义:结束了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阶段特征】: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年国共十年对峙的局面。
这一时期,国共之间的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民党始终未放弃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围剿,而中共在此期间不仅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而且通过长征走上了一条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国共也由对峙逐渐走向合作,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学习重点】:大革命失败后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的内容、意义;红军长征的原因、意义。
【学习难点】:当时中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遵义会议召开的内容及意义。
一、基础巩固(自主完成,检查知识)1、南昌起义(1)原因: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爆发;1927年8月1日。
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参谋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郭沫若。
(3)经过:占领南昌——南下广州——转战湘南与海陆丰。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概况: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主持者瞿秋白。
(2)内容:第一,坚决清算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第二,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第三,决定在秋收时节派毛泽东在湖南发动起义;第四,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第五,会议选举成立了新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瞿秋白为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
(3)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秋收起义(1)概况: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地点湘赣边。
(2)经过:进攻长沙受挫——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井岗山进军——井冈山会师。
(3)结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4、“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提出:毛泽东的三本理论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育学习文章】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设计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设计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在师生对话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实质的理解。
(2)通过一些历史材料、历史地图,为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供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武装起义、遵义会议难点: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课前知识梳理】一、南昌起义.背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的重要性。
2.经过:(1)概况:1927年8月1,南昌,周恩来、贺龙(2)结果:起义成功后,按预定计划南下。
3.影响:①打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错误;确定开展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2.“工农武装割据”(1)内涵: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2)活动:①武装斗争——秋收起义(1927年秋,毛泽东)影响:起义后,毛泽东率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
②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③根据地建设毛泽东还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高二历史上册《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高二历史上册《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考试说明】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二、教学过程南昌起义原因: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发动。
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背景:"八七会议"的召开秋收起义进攻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开展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土地革命:方针:"八七会议"上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内容: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根据地建设: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表现:①经济建设;②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
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③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上册《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课
件www.5yk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考试说明】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二、教学过程
南昌起义
.原因: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发动。
3.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
.背景:
"八七会议"的召开
秋收起义进攻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开展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土地革命:
方针:"八七会议"上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内容: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
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表现:①经济建设;②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
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③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
原因:"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进程:1934年10月开始→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着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遵义会议:
背景:党内"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时间、地点:1935年1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课
件www.5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