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精文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41题——论证题汇总.doc
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14页word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注意事项: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第小题1.5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氏族社会始于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A战国 B 秦朝 C西汉 D隋朝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人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巍 C唐朝 D北宋4、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的A (1)B (2)C (3)D (4)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6、甲午战争后,列强竟相对清政府代款,是为了(1)取高额回扣利息(2) 长期把持中国海关(3)进一步控制中国命脉(4)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A、(1) (2) B (1) (2) (3) C (1) (2) (4) D (1) (2) (3) (4)7、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的出路8、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9、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10、列关于二次革、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1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A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B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C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D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13、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汪精际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抗战1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1)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3)农民基本利益(4)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 (1) (2)B (1) (2) (3)C (1) (3) (4)D (1) (2) (3) (4)15、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急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中,不包括A没收官僚资本 B完成土地改革C合理调整工商业 D节减国家机构经费16、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17、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18、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高中历史2019年新课标全国Ⅲ卷第41题小论文题解析
高中历史2019年新课标全国Ⅲ卷第41题小论文题解析林艳林2019.12.20【试题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
//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解析部分】一、审设问做小论文试题,审题要慢,书写要快。
1.化长为短,明确设问要求将长设问转化分解,注意括号内和括号外的联系。
论题:源于材料,明确清晰。
论题应是一句话,不是一个词或词组;用句号,不用问好、感叹号。
论述:引用史实(所学知识、材料)、史学理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注意内在的逻辑性,外在的层次感。
2.确定小论文题型,明确答题模式题型:论题(主题、观点、问题)提炼类、自拟论题类模式:论题+论述+总结二、审材料1.观察材料类型:文字+表格2.解读材料,最大程度提取信息(1)文字部分共两层,3句。
第一层包括前两句,概括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和命运。
第二层指出该书引入中国后的存在形式为小说、话剧等。
相关知识:三角贸易、美国内战、黑人奴隶制度、《解放宣言》、种族压迫、种族歧视(2)表格部分表格型材料,应注意表格的标题,可从行、列、行列交叉等多角度分析表格。
表格标题:《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入中国后,随时代变迁,产生的部分改动情况第一列:翻译改编的时间、书名及作品形式,尤其注意第二行中增加了改变者的身份等重要信息。
第二列:有关作品内容的删减、增加、篡改等的具体情况。
第一行材料关键信息:1901年解读材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识之士,号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在思想领域,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洋人虽获得传教权,但基督教思想传播依然有限。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思想理念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41题——论证题汇总
四、论证题: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1)历史阐释题:观点提炼+阐释说明。
如2014年全国Ⅰ卷;2016全国Ⅰ卷(2)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
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Ⅰ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
(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述)。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③提升小结(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四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我的观点“若何”(怎么样)③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④提升小结近年来,小论文性开放性试题的高考评分“采用solo评分和采分点评分相结合的办法,从论述和思维两个方面计分”。
因此,“是什么”+“为什么”+小结或“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小结的论证模式是完全符合此类试题高考评分标准的。
例1(2012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文综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例2(2014全国卷一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高中历史全国卷41题解题指导
一、全国卷41题的基本特点
4,能力呈现:关照四大能力,但以前三大能力为 主,第四大能力为辅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为主”
●“探讨和论证事物” 从能力考查角度,我们可以把全国卷41题分为三类试题:
●“信息提取的概括类试题”
●“分析异同的比较类试题” ●“说明因果的阐释类试题”
2015年
全国Ⅰ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 指出不同之处、概括发展、指出共 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通之处、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的价值概念体系和信念。体现家国情怀和国家意志以及关注热点、以史为鉴
如国家意志:政策理念的认同,近年的高考题特别强调国家文化政策制度民族的认同,如分封制的影响、 台湾的收复意义、季札出使的文化意义、新中国矿业政策与工资改革(不仅是41题)
一、全国卷41题的基本特点
3,试题特性:综合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中外关联”,多为相近时期同一主题的中外对比 • 132爱因斯坦热兴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 • 141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明朝中外对比 • 152孟子与苏格拉底——轴心时代的中西对比 • 162国际人口迁移与中国移民——中外对比 • 163清朝救济与英国济贫——中外对比 • 171法国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中外对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 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分)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一)——观点评论类 含解析
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一)——观点评论类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下面以典型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以期学生能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典例1(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题思路解析: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析”“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赞成(或正确)、反对(或错误)、片面等均可。
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①判断观点(是否同意)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中国发生变化的时间定位: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1919年)观点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
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
观点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
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全国Ⅲ卷历史第41题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试题解析拓展(方法技巧)
第一:审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三、试题拓展分析
• 1、试题解析拓展(方法技巧) • 2、试题答案拓展(答题模式) • 3、试题改编拓展(相似命题)
二、试题学情分析
1、本题以“《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作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能力全面且要求较高。
要求
2、目学标情滞后:
Ⅰ
Ⅱ
Ⅲ
获高取中和解学读生信对息历史理核解心试素题提养供的的不图太文材理料解和,考没有理领解会材料考,试最说大明限度的的要获求取,学对生有不效知信息从进何行下完手整、;准学确生、阅合理读的理 解与提取信息能力差试,要因求 此立意不准确;学生审有题效信偏息离出题者的意图、答解题读模式不懂。
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 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
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 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 的演说。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作为考查内容。
中高考历史观点类、评述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试卷中观点/论文式题目的认识与解题技巧很多同学都说这类题目答题时总是感觉无从下手,得不来分数,今天动手整理出了一篇解题方法来,分享给大家。
(材料来源于多年的经验和网络平台,仅供参考)一、高考真题(2019.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2)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否则最多只能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以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
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分析:与往年相比没有更大的创新,感觉比较简单;材料提供一本书中的观点,设问为得出结论并分析论证;解答本题关键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考查阅读提取信息能力和史论结合能力;参考答案一:总体观点: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
(了解历史,辩证的分析对待历史)论证:1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
林酪斯2019年全国二卷历史第41题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招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第41题解析林酪斯2019.6.22【高考真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
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
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
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10分)【林酪斯版参考答案】(1)变化:①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
②从统一征税到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③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从清中前期税率不断提高到晚清税率不断降低)④从自定税率到协定关税⑤从清中前期通商口岸不断减少到晚清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动开放)②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③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协定关税权,海关主权丧失。
2019年高考文综考试试题 全国1卷第41题(共33页ppt)
解读材料(3)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
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
一切诿卸于古人。
热爱尊敬历史的人,不会对历史抱偏激的虚无主义(即否定本国的历史上祖先创造的历史、文
化和精神)。热爱和尊敬本国历史的人,不会感到今天的我们是站在历史的最高点,即不会认
重视发展重工业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促进经济发展 受滞胀影响
概括归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纳出答
引进技术 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70年代在经济滞胀下
经济发展减速
案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 【解读题干】
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 ①试题类型:
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 分析因果题。
“亡国论”认为,中国各无法和日本相比,抗拒不如先投降,减少损失,他日积蓄力量,寻求
新的出路。这两种错误论调,都不利于中国的抗战。钱穆先生撰写《国史大纲》提出,对中国
历史存有温情与敬意的人不会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不会感到今天的我们是站在
历史的最高点及不会把今天社会上出现种种不是和问题,怪罪于前人,就是对两种错误论调有
15
解读材料(2)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 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对本国历史了解的,必须要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与敬意 解释:温情,就是温柔、温暖的情感,可以说就是一种爱,一种深 爱;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就是要发自肺腑的热爱本国历史。敬意, 就是尊敬之意,对本国历史心怀敬意,就是要尊敬本国历史。之所 以如此,一方面本国历史就是一部祖先的艰苦奋斗、英勇抗争的历 史,就是一部祖先伟大创造、开疆拓土的历史,唯有热爱和尊敬祖 先创造的历史,才能珍惜今天拥有的每一寸山河,才能坚决捍卫民 族权益,才能更好的团结国人,努力抗战,保家卫国
2019年高考语文论证分析题 含答案
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理清论证思路,辨明论证手法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突破点一理轻论证思路[典例]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层层递进,先概述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其特征和现实意义。
B.文章由概括到具体,阐释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机构独立、垂直运作、目标全面等特征。
C.文章以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独立性为着力点,内容包括机构设置和权力运作的独立。
D.文章在论述监察机构的构成时,代表君对臣的御史对代表臣对君的言谏有管辖权力。
[思维流程]请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泛读。
筛选出对应信息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第2步:精读。
逐一把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判断下面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选项:文章举《孝经》《四书》为例,论证了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段: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
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都是以构建学习者思想道德体系为最终目标的。
《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蒙学教材体现出对道德人格教育的追求,并不断创造出更适合初学者的教育手段。
答:解析:选项对例证法理解错误,这里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论证的是“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
答案:×突破点二辨明论证手法手法一:例证法———————————————————————————————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典例1]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项:节日在乡土社会中赋予了生活的意义,它让人与人、人与自然、生者与亡者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相关文段: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
2019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卷第41题(历史)评析
2019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卷第41题(历史)评析作者:史风春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9年第09期关键词:2019年,高考文综,材料评析建议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17-0021-022019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Ⅱ第41题,分别从韦庆远、叶显恩主编的《清代全史》,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武力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选择了一段材料,设置了两个问题,共25分。
材料没有文字阅读障碍,问题非常明确,结合了中学生所学知识,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看似好答,但难以拿到高分。
材料内容涉及清康乾时期、晚清时期、建国初期三个时间段有关海关税率的变化、特征等,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之际,此命题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借鉴功能,有助于通过现实反思历史,借助历史理解现实。
题目设置也有助于落实五大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特别是体现了“家国情怀”素养目标,让学生明白海关税率关系国家、民族的利益,也关系千家万户的生计。
但该题的“参考答案”有些不妥,虽然说所给答案仅作参考,但各地在制定评分细则时无疑都以国家所给的“参考答案”作为最基本的依据,如果答案有遗漏或不准确,则会降低出题质量,也使考试失去了公平性。
第一,“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一问,参考答案有以下不妥:(1)“清代海关税率由自主决定到由列强控制的变化”,这个点在题目中很准确,遗憾的是参考答案中并没有此要点。
(2)参考答案只给出了“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这一笼统答案,而在鸦片战争前,乾隆时期较康熙时期海关税率提高了两倍,这一变化却没有采分点。
虽然题目要求“概括”,但根据核心素养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目标,需要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样“实证”才全面,“解释”才准确。
(3)参考答案只注重关税征收形式的变化,但不太注重海关税率“量”的变化,尽管有“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这一要点,但这一高度概括的答案,有很多考生未必能答出来。
2019年全国高考Ⅱ卷历史第41题特点及考前复习策略研究
2019年全国高考Ⅱ卷历史试题,突出考查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及核心价值,充分落实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2017年新版课标提出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2019年全国高考Ⅱ卷历史第41题特点近三年来,全国高考Ⅱ卷历史第41题分值均为25分,占高考历史总分值的四分之一。
其命题特点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考查某一制度或重大历史现象发展变迁的全过程。
该题通过提供二段或三段选自专业历史学著作、论文、原始文献等的材料,要求学生通过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对比、概括、分析的方法,找出历史事件的特点、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上述特点在2019年全国高考Ⅱ卷历史第41题中得以充分体现。
2019年全国高考Ⅱ卷历史第41题,通过提供中国古代、近现代关于海关制度与税率变化的三段材料,要求考生对比清代鸦片战争前后海关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并简析新中国成立后,海关税率的调整特征和意义。
此题通过对清朝初年、晚清、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海关税收的变化,综合考查了这三个时期的时代背景,考生的材料阅读能力、知识归纳、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该题具有以下特点:(一)关心时事,凸显家国情怀近三年来全国高考Ⅱ卷历史第41题,凸显了家国情怀,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同渗透到高考试题之中。
今年高考Ⅱ卷历史的第41题也凸显了这一特点,分别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间段的海关为素材,让考生领悟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对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从而使考生感同身受,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民族复兴的伟大信念。
(二)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功能近年来,随着中美之间贸易的不断扩大,两国间的贸易战也愈打愈烈。
说题:2019年全国Ⅲ卷历史第41题共25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说题:2019年全国Ⅲ卷历史第41题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论证题: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1)历史阐释题:观点提炼+阐释说明。
如2019年全国Ⅰ卷;2019全国Ⅰ卷(2)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
如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9年全国Ⅰ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
(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述)。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③提升小结(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四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我的观点“若何”(怎么样)③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④提升小结近年来,小论文性开放性试题的高考评分“采用solo评分和采分点评分相结合的办法,从论述和思维两个方面计分”。
因此,“是什么”+“为什么”+小结或“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小结的论证模式是完全符合此类试题高考评分标准的。
例1(2019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文综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例2(2019全国卷一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答案】答案要点:修改建议:1.增加民国政府的抗日的内容2.增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内容修改理由:1960年的教材深深烙上了阶级斗争的政治观念,忽视了国民党军队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积极作用。
该教材是革命史观的产物。
应该客观的看待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积极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注意: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答案一: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答案二:建议:增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目理由: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摈弃前嫌,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共同抗战的局面,这是抗战最终胜利的基础;原有目录明显缺少此项内容,这有可能导致抗战的过程不完整、不全面、不真实。
答案:建议:增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一目理由: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60年的教科书受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影响,是革命史观的产物,不能客观的看待国民党军队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积极作用,有意回避或淡化国民政府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为抗战做出的贡献。
例3(2019全国课标卷一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x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赞同观点】观点一: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改进生产工具,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出现新兴产业等)观点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可以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有乘法效应)是有道理的。
【修改、补充观点】观点一:我认可上述公式,科学技术确实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但我认为上述公式中括号内的生产要素不完善,应增加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要素。
因为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质量和周期。
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一:观点: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力结合,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革命是推动人类进程的重要动力,它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4分)论证: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科学技术(纺织业)不断更新,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的不断涌现,共同促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并促其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强国,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磁感应理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技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无产阶级的涌现以及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工具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使美德领跑于世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分)总之,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力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整体评价2分)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二:观点:我对此公式非常认可,尤其是劳动力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巨大。
劳动力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着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影响着对世界先进科技成果的学习程度。
(4分)论证:科技进步的加快,导致员工知识、技能的更新期缩短,社会对不断学习、更新技术的要求提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结合程度对生产的影响日益明显。
(4分)同时,科技进步的加快严重影响了人们在工作中的安全感,对生存、发展的忧虑逐渐增大。
2019年富士康员工的多起跳楼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2分)正反事实证明,劳动力是科学技术能否发挥实效的关键因素。
(整体评价2分)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三:观点: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2分)论证: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
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电力不仅应用于各个行业,而且促进了新的通讯工具的产生,同时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电器产品和相关服务娱乐业的出现,人类由此正式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引起了以石油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和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新的交通领域的革命;科学技术也推动了化学工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及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现代工业崛起。
(8分)由此可见,科学技术能放大生产力各要素,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分)修改、补充观点答案示例一:观点:我认可上述公式,科学技术确实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但我认为,上述公式中括号内还应加上“社会环境”这一关键因素。
因为科学技术能否发挥作用往往取决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等的影响。
(4分)论证:例如,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就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提供了政治前提。
(4分)二战期间,德国疯狂迫害犹太人,而美国为科学家提供良好的条件,科技在两国产生的生产力也就有着很大的不同。
(2分)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公式括号内加上“社会环境”这一关键因素。
(整体评价2分)修改、补充观点其他参考角度: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比如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世界贸易体系、世界市场等等影响;无论哪种,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言之有理,逻辑严密。
例4(2019全国卷一)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论题:启蒙运动与美国新体制的确立阐述:盛行于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很多制度构想,如人民主权,民主共和还有三权分立等,这些思想广泛传播,深深影响了世界。
而美国的开国领袖们就接受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并在美国这个没有封建社会残余的环境里构建新的体制。
这些新体制基本上就是启蒙运动的实践。
如根据三权分立的思想,美国设计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制度,有效的维护了民主,防止暴政;又如根据人民主权思想,美国设立民主共和制,总统制等,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有任期限制。
美国的新体制有效的维护了美国的稳定,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论题二:“人民主权”说指导了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同时随着其实践深入不断得到加强。
论证: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制度构想。
其中“人民主权”说作为一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人民主权”说,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议会的权力。
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且树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不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之初,只有少数人拥有选举权,拥有被选举权的人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