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2531896bec0975f465e281.png)
(温馨提醒:期末考试中大部分试题都可以从历年试卷中找到原题和答案)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码:2097;适用专业及层次:法学专科;考核形式: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单项选择题1.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某公民为失踪人须(B)。
A.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一年的B.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C.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三年的D.该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的2.根据物是否具有相互替代性,可将其区分为(C)。
A.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B.主物和从物C.特定物和种类物D.可分物和不可分物3.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是(A)。
A.无效的民事行为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C.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D.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4.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典权等属于(C)。
A.所有权B.用益物权C.担保物权D.动产物权5.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是(A)。
A.所有权转移B.占有权转移C.收益权转移D.处分权转移二、多项选择题6.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AC)。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D.醉酒的人7.民法通则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BC)。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C.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D.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全部生活来源的8.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B)。
A.不动产B.流通物C.限制流通物D.动产9.下列情况属于限制流通物的是(ABD)。
A.土地B.金银C.房物D.武器、弹药10.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ABCD)。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三、填空题1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 三个要素。
主体内容客体12.民法通则规定_____以上_____的公民,以_____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34059401eb91a37f1115c2b.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规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份,共24分。
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 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 C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 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 A )A. 二年B. 四年C.五年3. 在民法上房屋属于( A )A. 不动产B. 流通物C. 限制流通物4. 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同意付钱,杨某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 B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 无效的民事行为C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5. 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 ABC )A 身体收到上海要求赔偿的B 出售治疗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6. 民法通则规定( B 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学(1)形考作业1答案
![民法学(1)形考作业1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5c960490c69ec3d5bb75e7.png)
民法学(1)形考作业1答案同学们:大家好!完成此次作业首先需要大家对教材第一至第四章内容进行学习,之后才能作以下作业: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民法: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是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其失踪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提示:名词解释是比较容易的题型,通常大家不会有什么问题。
二、填空(共20分)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主体、内容和客体。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示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三、选择(每小题3分,共24分)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 A C )。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 A )。
A.二年B.四年C.五年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 A B )。
A.不动产B.流通物C.限制流通物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的行为是( B )。
国家开放大学《民法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民法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b05ffe2f60ddccdb38a0bb.png)
国家开放大学《民法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A.二年B.四年C.五年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不动产B.流通物C.限制流通物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无效的民事行为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5.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1736ea04a1b0717ed5dd15.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发送被申请人。
A.5B.7C.10D.152、王某贩卖盗版光碟被文化局查处,罚款1000元。
王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复议机关也维持了处罚决定。
王某逾期不履行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如何处理?()A.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B.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C.由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D.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当事人对县土地管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提出申请?A.《土地管理法》B.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C.国务院有关土地管理的行政法规D.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4、恒生公司进口的一批货物被某海关作出扣押的决定,该公司不服,应向()申请复议。
A.该海关B.该海关所在市的人民政府C.该海关所属省的人民政府D.该海关的上级主管部门5、某村村民吴某因家里人口多,住房紧张,向乡政府提出建房申请。
经乡人民政府土地员刘某批准后,即开始划线动工。
周围左邻申某与右邻崔某发现吴某占用了自己使用多年的宅基地,即同吴某交涉。
吴某申辩说建房是按批准文件划线动工,不同意改变施工计划。
如申某与崔某申请复议,应当向下列什么机关提出?( )A.乡政府作为复议机关B.县政府作为复议机关C.县政府土地管理局作为复议机关D.县政府法制局作为复议机关6、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管理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A.一并B.单独C.事后D.事先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
在这种情形下,下列选项中那个说法是正确的?()A.复议申请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B.复议申请人可以申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其受理C.复议申请人可以申请上级行政机关直接受理D.上级行政机关只能责令复议机关受理8、行政复议机关负责()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12c0341ed9ad51f01df272.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的参考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民法:P42、联营:P603、宣告失踪:P394、时效:P935、法定代理:P86二、填空。
1、民法典2、公平诚实信用3、主体内容客体4、平等5、监护人6、清算清算范围外7、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8、书面口头书面形式书面形式9、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三、选择题1、AB2、A3、A4、B5、ABC6、D7、D8、ABD四、问答题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P71-722、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P29-30作业2课堂讨论题:1、公平、自愿原则P16 2、诚实信用原则P17作业3案例分析:答:①李某有权请求有关部门或者人民法院,责令对方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②李某和邻居是相邻关系。
李某的房屋向靠北的方向倾斜,是因为邻居的排水管道常年漏水,墙壁久经污水的浸泡而发生倾斜;③《民法通则》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作业4一、名词解释1、宣告死亡:P402、表见代理:P893、诉讼时效:P944、善意取得:P1185、按份共有:P140-1416、牙邻关系:P148二、填空题1、民事法律主体客体内容2、16周岁18周岁以下其劳动收入为主要3、出生时死亡时4、一般等价物5、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人身关系6、公平诚实信用7、不可抗力其他障碍8、用益物权担保物权9、原始取得继受取得占有使用收益三、选择题。
1、AC2、BD3、C4、C5、ABD6、ABC7、ABCD8、AB 9、BD 10、ABC四、问答题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P71-722、财产所有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P1113、取得法人资格的条件是什么?P49-50五、案例分析:学习指导书P182。
民法学1答案
![民法学1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77133af111f18583d05ade.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规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份,共24分。
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 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 C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 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 A )A. 二年B. 四年C.五年3. 在民法上房屋属于( A )A. 不动产B. 流通物C. 限制流通物4. 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同意付钱,杨某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 B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 无效的民事行为C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5. 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 ABC )A 身体收到上海要求赔偿的B 出售治疗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6. 民法通则规定( B 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f5a34acc7931b765ce15e2.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得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行自愿(公平)、等值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二年)。
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不动产)。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遂将张就起,其要求付钱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2017年电大法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2017年电大法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https://img.taocdn.com/s3/m/968ed308f18583d0496459d7.png)
作业一一、填空题1、法过规定的行为模式有三种,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
(P3)2、根据法所作用的对象、可将法的作用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P7)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4、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的多数通过。
(P23)5、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可以分为静态的财产归属关系和动态的财产归属关系。
前者主要是由民法中的物权法调整,后者主要是由民法中的债权法调整。
(P33)6、公民下落不明满两年,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7、地役权是指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
8、担保物权主要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三种。
(P71)9、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10、能够产生债的法律事实有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
(P74)11、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20%。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12、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3、我国〈合同法〉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害方有权选择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承担侵权责任。
(P98)14、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动态过程,包括法律的制定、法的遵守、法律的执行、法律的适用等环节。
二、判断题×,√,√,√,×,√,√,√,√,√,三、不定项选择题1、法的效力包括(A、B、C)(P7)A、对象效力B、时间效力C、空间效力D、域外效力2、以下哪些原则有民法“帝王条款”的美称(C)A、平等原则B、意思自治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公序良俗原则3、债权属于(B)A、支配权B、请求权C、形成权D、抗辩权4、以下属于民事责任的例外有(ABC)A、不可抗力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公务违法行为5、根据代理产生的根据不同,可将其分为(ABC)6、以下行政区域中设立的自治机关的有()(P28)A、自治区B、自治州C、自治县D、自治县7、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P63)A、物权法定原则B、一物一权原则C、公示公信原则D、平等原则8、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包括()(P24-25)A、选举权B、被选举权C、议论自由D、结社自由9、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要约有下列哪些情形的,要约失效()A、拒绝要约的通知达到要约人B、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C、要约人依法撤消要约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的变更10、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格式条款具有以下哪些情形的无效()(P87-88)A、具有《合同法》第52条规定无效合同的情形B、具有《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无效免责条款的情形的C、免除提供格式条款一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的D、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四、名词解释1、无过错责任(P39)只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不问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责任。
2017年电大民法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2017年电大民法学形成性考核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7dabf2172ded630b1cb6d6.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失踪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它可分为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它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
二、填空:1、民法典2、公平诚实信用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4、平等5、监护人6、清算清算范围外的7、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8、书面口头书面形式书面形式9、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三、选择题:1、A、C2、A 3、A、B 4、B 5、A、B、C 6、B、C 7、D 8、A、B、D四、问答题:1、答:⑴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实;⑶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
2、答:⑴民事权利能力仅是一种资格,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获取实际利益的可能性。
这种资格是民事主体不论是否实际参加民事法律关系都普遍享有的。
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利益,它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创设或取得;⑵民事权利能力示享受权利的资格和承担义务的资格的统一。
而民事权利合民事义务则是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相互对应,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
⑶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法定资格,它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不能由其自由转让、放弃。
而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可以依法转让和放弃。
作业2参考答案一、试述公平自愿原则:二、试述诚实信用原则:1、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本着公平的观念从事民事活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民法学(1)》形考作业1答案
![《民法学(1)》形考作业1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61dd1910a6f524ccbf8588.png)
《民法学(1)》形考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是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其失踪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它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主体、客体和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多选、少选或错选不给分)1.民法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 AC )。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D.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A )A.二年B.四年C.五年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规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份,共24分。
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 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 C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 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 A )A. 二年B. 四年C.五年3. 在民法上房屋属于( A )A. 不动产B. 流通物C. 限制流通物4. 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同意付钱,杨某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 B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B 无效的民事行为 C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5. 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 ABC )A 身体收到上海要求赔偿的B 出售治疗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6. 民法通则规定( B 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A.1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 B.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C.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D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全部收入来源的7.法律规定( D )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其死亡。
A. 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一年B. 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二年C. 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三年D. 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四年8. 法人终止的原因有( A B )A. 依法被撤销B. 解散C. 违约或侵权D.依法宣告破产四、问答题(每小题16分,工32分)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答:⑴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实;⑶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
2. 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
答:⑴民事权利能力仅是一种资格,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获取实际利益的可能性。
这种资格是民事主体不论是否实际参加民事法律关系都普遍享有的。
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利益,它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创设或取得;⑵民事权利能力示享受权利的资格和承担义务的资格的统一。
而民事权利合民事义务则是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相互对应,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
⑶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法定资格,它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不能由其自由转让、放弃。
而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可以依法转让和放弃。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二课堂讨论题:1. 公平、自愿原则1、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本着公平的观念从事民事活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在民事活动中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公平原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商业道德规范,也是从事公正交易和公平竟争的准则。
如司法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应该根据公平原则,使案件的处理既符合法律,又做到公平合理,特别是在缺乏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司法审判人员更应该本着公平原则,按照公平和正义的观念处理民事纠纷,切实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2、自愿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充分表达其真实意志,并给予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一定的意志自由,当事人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决定是否参加或不参加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决定是否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当然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志从事某种活动,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所以,我国民法在确立自愿原则的同时,也要求对民事活动当事人的意志自由进行必要的干预,以达到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的协调一致,避免和克服市场的消极作用,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2. 诚实信用原则《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其内容具体体现为:(1)任何当事人要对他人和广大消费者诚实不欺、恪守诺言、讲究信用;(2)当事人应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应充分并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不得滥用权利,加损害于他人;(3)这一原则要求当事人应以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义务,对于约定的义务要忠实的履行,那种见利忘义、掺杂使假、欺诈蒙骗以及不讲信用、擅自撕毁合同的行为,都严重地违背了诚实作用原则的要求。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市场活动的基本规则,是协调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保障市场有秩序、有规则地运行的重要法律原则。
(请结合社会实践谈谈你对上述民法原则的看法和现实意义病写出你和同学的各自观点。
并将你的观点发表在民法学(1)课程论坛教学活动论坛中)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三作业三案例分析:2003年1月16日北京《信报》报道:“邻家漏水导致地基塌陷”一文。
报道称“李某现在住在一间平房里,最近房屋向靠北的方向倾斜,经查看是因为邻居的排水管道常年漏水,墙壁久经污水的浸泡而发生的倾斜现象。
他几次向邻居说明情况,希望他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但是,邻居却置之不理,并说漏水并不严重,墙壁倾斜是地基本身不牢固,和他无关。
现在墙壁倾斜更为严重,房顶甚至出现裂纹,李某住在这里觉得很不安全,但让他自己修缮房屋又觉得太吃亏。
现在的他十分为难,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请从法理角度分析这一案例,并说明法律依据,李某应该如何处理?答:本案是一起比较典型的涉及相邻关系的民事案件。
所谓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李某房屋与邻居相邻,根据民法通则关于相邻关系的有关“不动产所有人和使用人行使权利,应给予相邻的不动产所有人和相邻人以行使权利的必要的便利”,“当事人在行使相邻权时应尽量避免和减少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有关规定,李某的邻居应采取措施避免和防止排水管漏水。
邻家漏水导致李某的墙壁损坏,邻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邻家不予理睬是错误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02条的规定:“处理相邻房屋滴水纠纷时,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他方损害,应责令其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李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邻家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民法学作业四民法学(1)模拟测试一、名词解释1、宣告死亡: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2、表见代理:表见代理是指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存在使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情况,且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且无过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效力。
3.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4、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
5、按份共有: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6.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
2.民法通则规定_16周岁_以上_不满18周岁__的公民,以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从__成立时__产生,到__消灭时____终止。
4.货币是固定地充当__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属于具有特殊作用的种类物。
5.我国民法是调整__平等主体__的公民之前、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_人身关系_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6.《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_的原则。
7.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不可抗力_(2) 其他障碍。
8.传统民法将他物权分为_用益物权_和担保物权_。
9.财产所有权合法取得的方式可以分为_原始取得__、继受取得__。
10.房屋典权是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出典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占有、使用、_收益_的权利。
三、选择题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C )。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D、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的行为是(B、D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无效的民事行为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D、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3、《民法通则》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 B、C )。
A.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B.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C.代理人负连带责任D.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4、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 C )。
A.诺成性法律行为B.要式法律行为C.单务法律行为D.单式法律行为5、根据物权法原理,下列行为中属于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根据是( A、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