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探索
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其理论框架和模型不仅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人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揭示经济学原理如何适用于购买决策、生产成本分析、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分析、价格弹性分析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即当前所在部分,介绍了文章的主题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其次是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第一个案例:购买决策、生产成本分析以及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分析。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进一步讲解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第二个案例:价格弹性分析、稀缺资源配置问题解决方法探讨以及政府干预对市场机制影响研究。
第四部分将探讨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第三个案例:风险管理与保险选择考虑因素分析、利润最大化策略实践探讨,以及外部性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及解决方案研究。
最后,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总结了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意义,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并提出个人见解和建议等思考观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案例和深入分析,向读者展示经济学原理如何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通过这种应用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经济学原理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规律和市场行为,并将其运用到个人生活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本文可以启发读者对经济学原理的兴趣,并为他们提供实际操作建议与思考方向。
2. 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一2.1 购买决策经济学原理在我们的购买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们在购买商品时考虑价格和质量之间的权衡。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当我们增加商品的消费量时,其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因此,在购买决策中,我们会权衡商品提供给我们的满足程度以及其价格。
经济学的方法论与研究思路
经济学的方法论与研究思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科学,它以科学的方法探索经济现象的本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思路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制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方法论以及常用的研究思路。
一、经济学的方法论经济学的方法论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方法。
1.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际经济现象,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
实证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提出:明确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例如通胀原因及解决办法。
(2)数据收集: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例如通胀率、货币供应量等。
(3)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使用经济学模型来解释现象和推导结论。
(4)结论得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从而回答问题。
实证分析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提供客观的证据,基于大量的观察数据进行研究,能够全面、准确地回答经济问题。
然而,实证分析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样本的选择偏差等,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不准确。
2. 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来评估不同政策或决策对经济现象的影响,从而提出适当的建议或指导。
规范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提出:明确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例如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建立模型:建立经济学模型,将经济问题形式化,明确变量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模型分析: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分析,得出不同政策或决策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4)政策建议: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或决策指导。
规范分析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来预测和评估政策的影响。
然而,规范分析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模型的简化假设、模型失真等,可能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
二、经济学的研究思路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多种多样,常用的研究思路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实证验证和案例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学科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已知某消费者的总收入是M ,他打算把这些收入用于消费两种商品a 和b 。
如果前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为X ,后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为Y ,则该消费者得到的效用(享受)为:又已知A 、B 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a 和Pb ,请问该消费者会把其收入按怎样的比例分配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上?● 简答题① 简析经济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
答: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科学。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①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包括个体,企业,政府②宏观层面的经济规律,包括通货膨胀,居民收入,就业等问题② 比较经济学科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
答:①实证分析法就是用已有的数据和即成事实来分析经济现象,解决一个“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是客观的,是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运用方式 ②规范分析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已有经验,分析经济现象,解决一个“应该是怎样”的问题,规范分析是主观的③简述经济理论的构建过程。
答:①.定义有关术语(概念),确定假设条件②观察经济现象,发现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假说③.用经济模型结束和概括经济现象,即用经济模型表述假说④用时机数据验证假说或模型的正确性⑤运用模型预测,并接受未来进一步的检验④简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答:①市场需求、供给与价格的决定②消费者行为理论③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④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量与价格的决定⑤要素市场与国民收入分配⑥政府经济中的作用(市场与政府)⑤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答:①总需求、总供给与国民账户②消费理论③投资理论④宏观经济模型与均衡分析⑤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论述题① 论信用管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信用管理和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体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我国金融工作的重点。
全面推进信用管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经济学发展经济学6
一般而言,收入增加会导致对所有商品需 求的增加,其中也包括对子女的需求。这就是 “收入效应”。但收入增加同时也意味着生育 子女的机会成本提高了。这相当于孩子这种 “商品”与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 孩子变得昂贵了。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理性 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减少对孩子的需求,增 加对其他商品的消费,即用其他商品来替代孩 子。这就是“替代效应”。
23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
(二)贝克尔的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生育理论
贝克尔把这个理论应用到家庭生育分析, 把生育决策整合进微观经济学效用分析的框架 中,孩子被当做一种特殊种类的消费品(在发展 中国家可能是一种投资品),这样一来,相对于 其他商品,生育成为消费者(家庭)对孩子需求 的理性经济反应,从而清晰地揭示了社会经济 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途径。
2.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论 马尔萨斯(Malthus,R.T.)的“人口陷阱
理论”(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Trap), 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
7
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人口陷阱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 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 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 人均 收入的增长都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在人均收入水 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 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 法是大规模投资。
33
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
(一)医疗保健状况 (二)教育的基本状况及问题 教育支出增加迅速,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 教育资金分配的不合理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教育与实际需要严重背离 智力外流现象严重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经济现象、解释经济规律和指导经济政策。
它源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根据供求关系,市场价格和数量在自由竞争下会自动调整,形成市场均衡。
供给方追求利润最大化,需求方追求效用最大化,通过市场交互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即边际满足度递减。
个体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比较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做出最优决策。
3.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认为,自由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达到最优结果,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等。
政府干预可以修正市场失灵,提升经济效率。
4.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涉及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
5.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分支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测量与分析。
宏观经济学也研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
6.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交互的分支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市场结构等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
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交互,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7.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政府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分支学科。
它认为政府官员也是有个人利益和动机的,政府决策可能受到个人利益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府决策的效率和公正性。
8.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分支学科。
《环境经济学》习题
《环境经济学》课程习题NO1、1、简述环境经济学的实际运用方向和发展趋势。
方向:a.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b.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
趋势:理论创新趋势,方法论创新趋势,问题导向趋势,多科学交叉趋势2、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对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环境退化的宏观经济评估,环境质量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环境经济关系的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工程开发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估3、简述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基本理论。
主要领域: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2.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3.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国际环境问题NO2、1、如何理解市场的涵义?简述各种不同类型市场的特点及其效率?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
根据竞争程度的不同,分为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或理想市场)与非竞争市场(龙断竞争市场,寡头竞争市场,完全垄断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拥有足够多的买方和卖方,所以没有一个买方和卖方能够操纵或控制市场价格,非竞争市场可以由个别厂商控制产品价格,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率。
2、什么叫需求?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有哪些?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影响因素:价格,收入水平,互补和替代商品的价格变化。
3、谈谈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的价格或成本。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及发展思考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及发展思考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的加剧,人们对于如何平衡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关注。
生态经济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本文将从生态经济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思考。
一、生态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生态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生态经济学的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类和环境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
生态经济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与传统经济学的不同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是“资源无限,生态环境不是经济问题”,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生态经济学强调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环境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重要基础。
2.强调可持续发展性生态经济学强调要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只有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也能保障未来的利益。
3.注重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学也强调保护环境,尤其是对污染、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关注。
生态经济学主张要把环境成本纳入经济决策过程,并且通过市场机制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刺激创新和解决环境问题。
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生态经济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成为一个正在发展壮大的领域。
从研究内容出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生态经济学强调要维护环境可持续性,揭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研究经济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生态经济学探讨了经济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本质,分析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出了如何构建“人、地、环”和谐发展模式的问题。
3.研究生态权益的保护和价值评估问题。
生态经济学要求人们将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并借鉴生态价值、生态效益、生态福利等理论,研究生态环境的价值评估和权益保护问题。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1.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其中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
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新技术进步理论。
这些理论探讨资本积累、劳动力
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发展经济学模型:
3.发展政策和策略:
4.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
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经
济学研究这些领域的理论和政策,包括对外援助、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
让等问题。
5.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研究农村发展、城
市化和城市贫困、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发展经济学也研究了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
6.发展经济学的历史: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上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发展经济学家还需要运用各种统计和计量技术来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实
地调研来获取经济数据和情报。
通过这些研究,发展经济学为制定经济政
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被冠称为“社会科学之王”,其体系复杂而庞大,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体系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结合本学期老师所讲跟课本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知识能力范围内容,主要介绍如下4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所谓规范经济学,是首先确立一个伦理价值判断标准,然后据此评价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研究经济活动怎样才能达到所确立的标准,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简言之,也就是回答“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如以经济增长问题为例,若用规范经济学来分析,就是:首先确立一些理想的经济增长标准,如经济增长应该“稳定”、“可持续”、“促进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等,然后再看现实经济增长是不是符合这些标准,如果不符合,再考虑应该怎样进行调整,等等。
所谓实证经济学,是试图摒弃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现象各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和规律,分析、预测各种经济行为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据此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它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
如仍以经济增长为例,按实证经济学方法,就是首先搜集一些历史统计资料,然后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经济增长是怎样实现的?哪些因素促进了经济增长?等等,至于这种经济增长是好还是坏,则置之不理。
目前,西方经济学家一般倾向于实证经济学方法,但并不完全排除规范经济学,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他们拥护资本主义制度。
2、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是假定经济变量的运动总是趋向于均衡状态,据此研究经济现象如何达到均衡。
如西方经济学均衡价格理论,就是假定商品价格总有成为均衡价格的趋势,然后用“价格调节供求,供求影响价格”这一市场机制来阐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变量并不一定趋向于均衡,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经常的。
据此研究非均衡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化和运动规律。
其基本分析方法被概括为“短边法则”:即经济变量的数值取决于最短缺的因素。
完善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思路——评张佑林教授所著《文化:
阅读此 书会 促使那 些 总是埋 头抓 经济 发展 和企
业发展 而轻视文化 因素的地方 官员和企业 家们警
醒 :在经济 发展 和企 业发 展 中绝不 能忽 视文 化 的巨
种 必 然选 择 ,“ 这 是一 片非 常值 得探 索 的学术 天 地” !他认 为 ,随着 市 场经 济 逐 步走 向新 经 济 ,区 域文 化对 于 区域 经济 的长 久发 展越来 越起 着重 要 的
度 文化 的各种 形式 通过 不 同的渠 道影 响 区域 市场 经
项 ;出版经济学专著4 部 ,参编著作 1 0 多部 ;发表 学术论文 1 0 0 多篇 。他的 《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 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7 ) 、《 文化变革与 西部经济发展》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 0 1 2 )以及这 部 《 文化 :可持续 发展 的基 础》 都是他 在 文化经 济
经 济增 长和工 业 化 的动力 源泉 问题 。
硕成果 ,成果多多 ,可喜可贺。
长 期 以来 ,学者们 大 多局 限于从 经济 现象 本身 去寻 找经济 增 长或发 展 的原 因 ,而对 经济 发展 这一 历 史 过程 背后 的历史 动 因很少 做深 入 的探 讨 。作 者 强调 指 出 ,重 物 轻 人是 早 期 经济 学 家 的基 本特 点 ,
剖析 ,解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问题 , 赋予经济学以历史穿透力 ,为完善经济发展理论提 供一 个新 的研 究思 路 和可靠合 理 的切人 点 。
张佑 林 教授 现为 上海对 外经 贸大学 教授 ,区域
约 。二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文 化促进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 ,保证经济生活与
文/ 夏 明芳
第十四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资源与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使用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口
增长,另一方面则是非农业占用了越来越多的 土地,每年因建厂、修路、扩大城市面积约失 去0.5亿公顷可耕地。 二是土地资源退化严重,主要包括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和地质退化等。据统计,目前耕地 面积仅有18.45亿亩,就宜农土地而言,约有5.3 亿亩。其中一等地仅占8.9%,二等地占22.5%, 三等地占68.6%。
环境退化与贫困
• 贫困是造成环境退化的 重要原因。穷人比富人 更依赖于自然资源,越 是贫困的地区,其对自 然资源和环境的依赖程 度越高
环境退化与国际贸易
• 自由贸易会增加市场失 效的可能性,并使外部 性在国家之间传递。穷 国正成为富国转移污染 的场所,即所谓的污染 避难所假说
环境退化与经济
发展水平
环境恶化还与经济发展 阶段密切相关。过去几 十年中,发展中国家, 包括中国、印度等新兴 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进 程加速,导致环境恶化 加重
一、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环境对经济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生命支持
2.舒适服务的提供 3.自然资源的供给
4.废弃物的吸收
• 环境提供了人类赖 以生存的生物的、 化学的和物理的系 统,这个系统包括 大气、河流、土壤 肥力、森林和动植 物多样性等。
• 环境也给家庭提供 了舒适感,风景如 画的自然风光会给 人以美的享受,给 人类带来快乐和满 足。
国际合作
•一是制度和法律建设上的合作 •二是技术和资金上的合作 •三是发达国家应当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来提高资源的使用 效率,并减少资源的消耗
第十四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第一节 资源与经济发展 • 第二节 环境与经济发展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的定义及原则•1978年,国际环境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有关文件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在这份文件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作为对以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的反应而提出来的。
它是对过去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的发展观的一种历史反思。
•围绕《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对话和辩论,最终在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期间达成共识,认为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一、当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当今世界的现实之一部分人富足,另一部分人贫困。
这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
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悠闲地问题来考虑。
二、代际间的公平,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资源的纵向公平分配。
由于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活着的这一代人手中,它对以后几代人的资源配置起着支配作用。
当代人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因自己的发展需要损害人类世代满足需要的自然资源与环境。
要给世世代代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三、公平分配有效资源。
目前,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站全球的80%。
发达国家这种不合理占用资源的状况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地球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机会,所以要坚持公平分配有效资源。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资源与环境就没有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生物圈的承载能力,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资源和环境能持久的被人类享用。
经济学中沃尔森法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学中沃尔森法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所述主题的简要介绍和提供背景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概述部分应该介绍沃尔森法则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概述】沃尔森法则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里夫·沃尔森(Clifford Wallace Beers Wilson)提出的,并于20世纪30年代广为应用。
沃尔森法则旨在解释和揭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和关系。
它通过对供求关系、市场价格、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
沃尔森法则的核心原理是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是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供求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市场上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以及对资源的需求。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价格也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
然而,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波动,并带来资源配置的调整。
除了供求关系,沃尔森法则还关注经济增长的因素。
经济增长包括生产力提高、技术进步、劳动力增加等方面的因素,它们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沃尔森法则提供了关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沃尔森法则为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和思路。
通过分析沃尔森法则,我们可以预测市场走势,制定合理的政策调整,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中的沃尔森法则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将探讨沃尔森法则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对供求关系的解释。
接着,我们将讨论沃尔森法则在市场价格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并评价这一法则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潜力。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经济学中沃尔森法则的各个方面,并解释其与现实经济的关联。
通过对沃尔森法则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并为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以便让读者对文章的布局和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发展经济学汇总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
只研究发展中国家*研究范围较宽*2、发展中国家共有特征: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产率水平、人口负担严重、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二元结构明显、出口以低级产品为主、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3、什么是二元结构?*发展中国家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差距*社会、文化、制度安排等都存在二元结构,并且二元结构的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引发大规模的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4、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主要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经济结构因而畸形发展受到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发达国家的体制和文化也给发展中国家不断带来冲击发展中国家大量的资本和人才却流向发达国家5、经济增长侧重于数量,而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多维体系概念6、人均GDP指标:优点是简单明了但缺点很多:如统计项目和价格不够真实;无法反映分配状况:汇率问题(购买力平价);不能反映GDP增长过程中的社会代价等*7、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更趋具体化*研究范围区域国别化*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融合8、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思路:结构主义思路新古典主义思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激进主义思路9、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形成供给方面:人均收入低→生活消费比重高,储蓄低→资本形成不足→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需求方面:人均收入低→低消费、低购买力→市场需求有限→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勾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死圈,很难打破10、非正式信贷市场的特点分割性*关联性*利率存在巨大的差异*信贷配给*排他性*11、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又称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知识、技能、体力等质量因素之和12、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一个人的收入与他所受的教育程度呈正比*收入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劳动生产率水平,于是可以建立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除了私人收益以外还有社会效益,也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13、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的结果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世界人口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具有巨大的惯性14、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扩大妇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教育、住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费用*实行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提高婴儿存活率*加强现代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宣传*15、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途径充分就业是减少贫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最有效的策略*改善就业,对现有生产力更充分的利用,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就业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必由之路16、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辍学率很高*教育脱离实际*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的性别差异*教育反映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数字鸿沟*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智力外流17、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调整教育投资的主要方向*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补贴*改革各级学校的教育体制*改变教育以外的刺激*采取切实措施防止智力外流*18、技术是用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手段与方法的总和,既包括生产工艺、技能和生产工具,也包括组织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技术进步指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结合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能导致生产能力的提高19、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变迁产品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市场结构变化、就业结构变化20、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可能性:技术的可得性*发展中国家教育和科技水平有所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必要性: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后发优势,缩短时间(五阶段,跳越式发展)* 规避风险(大拇指定律,沉没成本、先发烈士)*少走弯路*现实的机遇(利润压榨)*历史上的后发优势(工业化的加速、日本“收获型”技术引进战略的优缺点)21、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主要障碍及战略需求障碍*资本障碍*自然资源障碍*人力资源障碍*劳动成本*规模障碍*基础设施障碍*制度障碍*技术输出国方面的障碍22、自主研发的优势独立性和体现综合实力*因地制宜*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23、环境是各种天然因素以及人工创造的人类生活的多种客观条件的总体24、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环境对人类生存提供了空间和生命支持系统环境为经济过程和生产过程提供了物质和能源投入环境吸收生产和生活过程产生的废物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净化优美的环境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环境如遭到破坏或承载过限,也会约束、制约经济发展25、发展中国家需要吸取的教训:“先污染,后治理”成本巨大发达国家环境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为代价的*有些环境指标一旦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是无法再逆转的*26、发展的原则:公平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27、步骤:政府设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政府制定排放许可份额,制定许可证,并向排污企业分配这些份额政府允许排污企业进行许可证的贸易*优点:避免了统一的环境标准造成的效率损失,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污染控制的最优水平(MC=MR)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发放或购回排污许可证,节约了管理成本28、NGO是指以某种社会福利目标为宗旨,从事非赢利性活动的社会团体特征; 有组织性*民间性*非利润分配性*自治性*志愿性*优点:团结,成员具有奉献精神,官僚习气较少*收放自如*有外在的压力,透明有效*跨国界优势*29、农业的相对地位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经济发展了,农业的相对地位会下降30、虽然农业的相对地位在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减少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四个方面31、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原因之一:传统农业原因之二:重工轻农的政策32、33、传统农业的特征:技术长期停滞生产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以土地和劳动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34、技术停滞原因: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农民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很低、缺乏资金、投入品不足、传统制度的障碍等*原因之二:重工轻农的政策35、价格政策以往剪刀差价格政策的两个前提假设是站不住脚的改善农业贸易条件能够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提高实施的难度、政策的选择36、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无论在何种社会经济制度下,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它是一种自主经济、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和开放经济。
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人力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内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联系,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
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本和内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旨在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文章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文章不仅关注人力资本的总量效应,还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章在理论层面系统地梳理了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证分析中,文章采用了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文章还从政策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二、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将人的知识、技能、健康等非物质资本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培训、健康保健等)可以提高个体的生产能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开发对于实现内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需要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经济学和管理学是两门密切相关但并不相同的学科。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关注的是市场、价格、供需、利益和效率等经济问题。
而管理学则是一门关注如何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它更注重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和管理。
尽管经济学和管理学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方法,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系列的交叉点和重叠之处。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关系,并强调这两门学科在当今经济环境中的重要性。
一、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点1. 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关注资源如何分配和决策如何制定。
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试图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以使资源得到最佳利用并实现组织目标。
2. 组织理论:经济学和管理学都研究了组织理论方面的问题,如市场结构、商业模式、组织形式和价值链等。
3.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关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员工激励、培训和招聘,以及对劳动力市场和薪酬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4. 运营管理: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关注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如生产过程、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
二、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重要性1. 经济学的重要性:经济学对于管理学来说,是一个理性思考的基础。
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市场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家制定正确的决策;而经济学的政策制定也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 管理学的重要性:管理学则对经济学的理论探索提供了实践基础。
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经济学的概念和策略就无法落地实施。
管理学还提供了企业管理的创新思路和途径,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经济学和管理学确实是两个相互依存但独立的学科,它们各自专注于不同的方面,但也存在着一些交叉点。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同时理解和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实现长期的成功和竞争优势。
其实,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点和相关性还远不止于上述几点。
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综合运用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经济学自考串讲
发展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讲发展中国家和发展经济学[重点内容]一,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二,发展中国家的的基本共同特征三,主要以经济指标进行衡量的传统发展概念四,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概念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五,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概念六,发展经济学的几个发展阶段思考题: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答案要点: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概念,相互联系又区别的关系。
2,区分两者关系的意义。
第二讲经济发展理论[重点内容]一,结构变动模型1,刘易斯的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2,发展模式二,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型三,新增长理论1,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2,新增长理论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综合经济增长理论思考题:简述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型的历史过程。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型与华盛顿共识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型提出了质疑这说明了什么答案要点:1,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2,华盛顿共识的概念,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型与其的关系3,为什么提出质疑4,说明了什么第三讲经济增长,贫困与收入分配[重点内容]一,规模分配1,高低收入比率2,洛伦茨曲线3,基尼系数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不平等状况1,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2,绝对贫困的范围和程度3,贫困人口的分布特点三,经济增长与贫困1,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2,贫困问题存在原因的探讨思考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是否一定要沿着库兹涅茨倒型曲线所描述的道路发展换言之,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否一定伴随着收入不平等的扩大答案要点:1,如何处理关系2,不一定第四讲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与经济发展[重点内容]一,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特点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不充分利用的几种形式三,发展中国家的流动人口和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1,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城市化和人口流动问题2,发展中国家的乡—城移民与经济发展3,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思考题:试述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的内容及其在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上的政策含义。
碳达峰、碳中和理论研究新进展与推进路径
碳达峰、碳中和理论研究新进展与推进路径作者:李少林杨文彤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02期〔摘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系统进行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溯源,对于准确厘清内涵、聚焦关键领域和优化实施方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依次对碳锁定与碳解锁、碳排放脱钩与碳减排影响因素、碳达峰情景预测与经济社会影响、碳汇与碳中和的理论演进脉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评述。
在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已经走上了“碳锁定一碳脱钩一碳达峰一碳中和”的低碳发展快车道;作为碳排放的核心源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转型与能源价格改革位居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地位;政府可在推动低碳技术创新、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金融和财税政策领域大有作为,而碳交易、碳市场和碳定价则是发挥市场化减排机制的重要载体;中国未来实现“双碳”目标须根植于高质量发展新情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布局协同推进,从政府与市场关系优化维度探寻碳达峰、碳中和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转型;绿色发展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22)02-0017-12一、引言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化石能源为工业发展动力,导致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突增,全球变暖导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2015年,《巴黎协定》指出,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具有极大威胁性,要求各国共同努力,将全球平均气温涨幅控制在2℃以内,希望利用强制性全球低碳减排协定促进各国向低碳绿色发展道路前进。
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Global Warming of 1.5℃》报告指出,相比于将全球气温涨幅控制在2℃以内,如果将涨幅进一步收缩为1.5℃以内,就有可能在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净零”。
中国作为世界碳排放量最大国家,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可持续发展经济内涵
可持续发展经济内涵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经济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增长的质和量并重,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创新驱动等。
二、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社会公平、公正和进步。
它旨在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同时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教育、就业、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它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为了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经济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完整体系。
在实践中,需要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探索
【摘要】以目前的形式来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战略在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缺少相对统一的理论基础。
本文的写作重点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建设,在分析出这一统一理论基础上使之更加具体化,描述出成本分析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针对这样的思路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做出重新的概念定义,进而引申出有效的制度以及机制,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领域拓宽视野。
【关键词】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础
前言
自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就进行了热烈地研讨,但目前仍然停留在逻辑思辩的角度,缺乏实施层次的研究。
从经济学角度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也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整个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没有抓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本文不揣浅陋,提出并论证此问题,以期引起经济理论界的关注与思考。
1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础建设现状
目前,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从理论定义的角度来看,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由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中缺少相对统一的理论基础,所以目前的理论定义一直是次啊用的布伦特兰夫人定义,其中比较推崇的思想是“当发展能保证当代人福利增加时,不会使后代人福利减少”,对上诉内容进行分析的话,很容易得出:可持续发展可以被看作是无代价的发展过程。
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生态环境一定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收到一定的破坏,而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②从理论内涵的角度来看,尚且存在一些模糊性,这一现象也是由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造成的,内涵中并没有确切的指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及内容,甚至对发展的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也模糊不清,在发展于环境中不能有效区分重点。
那么如果二者在运行过程中不能相互协调,该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
③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中统一理论基础的缺失,导致可持续发展经济课题研究停滞不前,其自身的统一性于整体性得不到发挥。
所以针对这种现象,首要的工作就是能够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统一理论基础,在这一基础结构要求下才能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可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能够层次清晰的开展。
2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我们都知道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应该是非常广泛的,它关系到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以及人口环境等等方面的发展与治理。
同时我们也知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和生态环境中的能量与物质做交换的,那么人类的经济发展行为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使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总的来说就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干预生态环境与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这一干扰过程中就会对生态环境的资源造成破坏,凸显出的使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以此表现出的效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
那么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不会因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提出就被抵消,只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将这种经济发展成本降到最低。
在降低的范围内能够对二者产生一定的效益,其一是生态系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得到良好的修复,其二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要低于所得到收益,这一循环过程是遵从了成本-收益法则。
那么,从这样的实际发展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将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治理,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系统能够得到良性循环,从而使社会经济发展能够利用有效的资源,最终实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这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大大缩小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3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
3.1重新界定可持续发展概念。
根据上诉扥内容我们可以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总结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依托在人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有机结合之上,从而实现的制度以及政策,在发展过程中以激励与约束制度遏制当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采集,同时讲人类经济发展的成本减少到一定范围,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的结合,最终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3.2强化可持续发展制度安排。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相关制度安排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第一,要充分考虑市场机制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与作用,所以要在生态系统资源的利用中合理介入价格机制,之后利用市场机制来科学合理的控制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以促进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节约经济发展成本。
第二,强化我国政府部门的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在制度安排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市场秩序性的合理维护以及相关法制法规的有效建设,要按照政府的要求来实施行政规制中的内容,以法制手段来约束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使之在发展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污染指数降到最小。
第三,最重要的是市场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这样才能够使资源环境市场占有一定的优势,进一步实施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3.3建立可持续发展政策机制。
政策的引导与约束作用使无可厚非的,所以可持续发展想要从理论向实践过度的话,需要政策性的强化与引导。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已经明确了关于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保护的内容,所以生态环境这一内容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中是占有一定份额的,所以针对经济发展主体来说,政策性的引导应该体现出减免、补偿、鼓励、优先等形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引
导其保护环境,使我国的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能够相互协调。
4 结论
综上所诉,就是对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成本控制,生态环境系统对于人类的生存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有效保护环境资源,这也是可持续经发展经济学的统一理论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能够长期、有效的依存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蒲勇健.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数量刻画与指数构造[M].重庆:重庆人学出版社.2012.
[2]夏光.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J].环境科学动态.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