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第二版)第六章 胶体和界面化学
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area)与分散度
比表面--通常用来表示物质分散的程度,有两 种常用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单位质量的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 另一种是单位体积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
S SV V
S SW W
式中,W 和V分别为固体的质量和体积,S为其表面 积。目前常用的测定表面积的方法有BET法和色谱法。 分散度--把物质分散成细小微粒的程度称为分散 度。物质分割得越小,分散度越高,比表面也越大。
r
弯曲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压
液体(T , pl ) === 饱和蒸汽( T , pg )
Gm (l) Gm (g)
Gm (g) Gm (l) dpg dpl pg T pl T
Vm (l)dpl Vm (g)dpg RTd ln pg
弯曲液体表面的附加压力
p凸 p0 p
(3)在凹面上:
p凹 p0 p
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的关系
(忽略重力的影响)反抗压力 pi 移动活塞液滴体积增加 dV,对液 体所做的功为 pidV ; 液滴克服 pe 的压力增大体积 dV 对环境做 功 pedV,同时表面积增大dA付出表面功 σdA 。
比表面与分散度
把边长为1cm的立方体逐渐分割成小立方体的情况: 边长l/m 1×10-2 1×10-3 1×10-5 1×10-7 1×10-9 立方体数 1 103 109 1015 1021 比表面S/(m2/m3) 6 ×102 6 ×103 6 ×105 6 ×107 6 ×109
从表上可以看出,当将边长为10-2m的立方体分 割成10-9m的小立方体时,比表面增长了一千万倍。 可见达到nm级的超细微粒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因而具有许多独特的表面效应,成为新材料和多相催 化方面的研究热点。
第06章--胶体和界面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06章--胶体和界面化学--习题及答案第六章胶体和界面化学P2866-1298.2K时水在湿空气中的表面张力为71.97某10-3Nm-1,其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为-1.57某10-6Nm-1K-1;试求在恒温恒压下.系统体积不变时可逆增加2cm2的表面积时,该过程的热、功、ΔG及ΔS解:ΔS=-TA,pΔA=3.14某10-10JK-1,Q=TΔS=9.36某10-8JW’=-σΔA=1.44某10-5J,ΔG=W’=1.44某10-5J6-2有一完全浮在空气中的肥皂泡,若其直径2.0某10-3m,已知肥皂溶液表面张力0.7Nm-1,则肥皂泡内所受的附加压力是多少解:Δp=4σ/r=2.8kPa6-3303K时,乙醇的密度为780kgm-3;乙醇与其蒸气压平衡时的表面张力为2.189某10-2Nm-1;试计算在内径为0.2mm的毛细管中它能上升的高度。
解:h=2σ/(ρgr)=0.057m6-4氧化铝瓷件上需要披银。
当烧至1000℃时,液态银能否润湿氧化铝表面?已知1000℃时(g-Al2O3)(g-Ag)、(Ag-Al2O3)分别为1000某10-3Nm-1,920某10-3Nm-1,1770某10-3Nm-1。
解:COSθ=[σ(g-Al2O3)-σ(Ag-Al2O3)]/σ(g-Ag)=-0.837,θ=147度,不润湿。
6-520℃时水和汞的表面张力系数分别为7.28某10-2Nm-1,0.483Nm-1,汞-水界面张力为0.375Nm-1,试判断水能否在汞的表面上铺展开来。
解:σ(汞)>σ(水)+σ(汞-水),能铺展6-6将正丁醇(Mr=74)蒸气骤冷至0℃,发现其过饱和度p某/p某0=4时能自动凝结为液滴,若273K时正丁醇表面张力=0.0261Nm-1;密度ρ=1000kgm-3;试计算在此过饱和度所凝结成液滴的半径及液滴所含分子数。
[1.23某10-9m,63]解:r=[ρRTln(pr/p0)/(2σMr)]=1.23某10-9m,N=4πr3ρNA/(3Mr)=636-7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是80,在300K其密度为0.9kgdm;若晶体与溶液间界-3面张力为0.2Nm-1。
胶体化学核心知识点
1.胶体的定义及分类胶体(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较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
分散质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按照分散剂状态不同分为:气溶胶——以气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液态或固态。
(如烟、雾等)液溶胶——以液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如Fe(OH)3胶体)固溶胶——以固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如有色玻璃、烟水晶)按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如:烟,云,雾是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水晶是固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是液溶胶;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是分子胶体,土壤是粒子胶体。
2.胶体的不同表征方式胶体分散体系分为单分散体系和多分散体系。
单分散系表征可以用分散度、比表面积法(不规则形状包括单参数法,双参数法和多参数法)多分散体系可以用列表法、作图法,如粒子分布图,粒子累计分布图。
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胶体的稳定性一般用zeta电位来表征。
zeta电位为正,则胶粒带正电荷,zeta电位为负,则胶粒带负电荷。
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稳定性越好,分散度越好,一般绝对值>30mV说明分散程度很好。
胶体的流变性表征—黏度。
可用毛细管黏度计,转筒黏度计测定。
3.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比色计和浊度仪,分别说明它们的检测原理比色计它是一种测量材料彩色特征的仪器。
比色计主要用途是对所测材料的颜色、色调、色值进行测定及分析。
工作原理:仪器自身带有一套从淡色到深色,分为红黄蓝三个颜色系列的标准滤色片。
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颜色相减混合匹配原理。
罗维朋比色计目镜筒的光学系统将光线折射成90°并将观察视场分成可同时观察的左右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观察样品色的视场;另一部分是观察参比色(即罗维朋色度单位标准滤色片)的视场。
胶体化学核心知识点
1.胶体的定义及分类胶体(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较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
分散质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按照分散剂状态不同分为:气溶胶——以气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液态或固态。
(如烟、雾等)液溶胶——以液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如Fe(OH)3胶体)固溶胶——以固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如有色玻璃、烟水晶)按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如:烟,云,雾是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水晶是固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是液溶胶;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是分子胶体,土壤是粒子胶体。
2.胶体的不同表征方式胶体分散体系分为单分散体系和多分散体系。
单分散系表征可以用分散度、比表面积法(不规则形状包括单参数法,双参数法和多参数法)多分散体系可以用列表法、作图法,如粒子分布图,粒子累计分布图。
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胶体的稳定性一般用zeta电位来表征。
zeta电位为正,则胶粒带正电荷,zeta电位为负,则胶粒带负电荷。
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稳定性越好,分散度越好,一般绝对值>30mV说明分散程度很好。
胶体的流变性表征—黏度。
可用毛细管黏度计,转筒黏度计测定。
3.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比色计和浊度仪,分别说明它们的检测原理比色计它是一种测量材料彩色特征的仪器。
比色计主要用途是对所测材料的颜色、色调、色值进行测定及分析。
工作原理:仪器自身带有一套从淡色到深色,分为红黄蓝三个颜色系列的标准滤色片。
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颜色相减混合匹配原理。
罗维朋比色计目镜筒的光学系统将光线折射成90°并将观察视场分成可同时观察的左右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观察样品色的视场;另一部分是观察参比色(即罗维朋色度单位标准滤色片)的视场。
第六章 液-液界面和固-液界面
•
21
• ①吸附等温线
•
单分子层,指数型,多分子层
• ⅰ Langmuir 等温式
•
单分子层
• •
吸附量
x
x m m
b
c
m lb c
•
直线式
• •
c 1 c
x m
b
x m
m
x m m
• 求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S
x m
m
NA
m
•
其他油, OW ~油种类的关系;
•
若某种油能产生σmin ,则该油的EACN= nmin
•
EACN 是油相的展性, nmin是表面活性剂的展性;
•
当体系中 =EACN 时,才产生σmin ,
•
配制超低界面张力体系的依据
11
• 5.2 固-液界面
• 5.2.1润湿作用
•
⑴接触角和Young方程
•
离子交换树脂 R1 H Na R Na H
R2 OH Cl R Cl OH
制备去离子水
25
26
27
28
薄膜
透镜 单分子膜 + 透镜 自憎现象 正己醇/水
铺展系数 Sa/b
a-g界面 dAa
( )T, p a 液面积扩大dA
a-b界面 dAab
b-g界面 dAb
3
6.1 液-液界面
G G G
dG
Aa
dAa
Ab
dAb
Aab
dAab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胶体是高考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高考化学中,胶体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应用等方面,全面介绍高考化学中与胶体相关的知识点。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系统,其中一种物质呈胶态,即粒径在1纳米(nm)到1000纳米之间,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胶体由胶体溶质和分散介质组成,其中溶质是胶粒,分散介质是胶体液体或固体。
二、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主要包括稳定性、散射性、过滤性、浑浊性和凝胶性。
1.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系统中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胶粒和分散介质保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胶体的稳定性分为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物理稳定性是指胶体中胶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凡德华力以及吸附层等相互作用力所保持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胶体中存在表面活性物质或化学稳定剂等,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保持稳定性。
2. 散射性:胶体溶液对光的散射现象称为散射性。
由于胶粒的尺寸与光的波长接近,所以会导致光的散射现象。
胶体溶液的散射性可以用来研究胶粒的尺寸和浓度等信息。
3. 过滤性:胶体溶液可以使用过滤纸、滤膜等进行过滤分离。
胶体溶液中的胶粒尺寸较小,可以通过过滤纸或滤膜的微孔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对胶粒的分离。
4. 浑浊性:胶体溶液在光的照射下,会导致光的透明度降低,呈现出一种浑浊的样子。
浑浊性是胶体中胶粒悬浮在分散介质中的体现。
5. 凝胶性:一些胶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凝胶是一种类似固体但又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物质。
凝胶形成是由于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
三、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胶粒的性质和分散介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胶粒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胶粒尺寸较小,无明显的流变性质;凝胶是指由胶粒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保持一定形状;胶体溶液是指胶粒悬浮在液体中,没有形成明显的凝胶结构。
第6章 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
恒T、P、恒组成、可逆过程,生成dAs新表面 需环境作功:dGT,p=δWr’=σdAs
积分:
dG GT ,P,ni
As
0
T ,P,ni
0
dAs Wr '
得:Wr ' GT , p,ni As Gs
则:σ= Gs/As= Wr’/As
σ:(比)表面Gibbs自由能,表面自由能。 也表示恒T,p,ni下,增加单位面积所必须 对体系作的非体积功,又称比表面功。 单位量纲:J·m-2 J·m-2 = N·m·m-2 = N·m-1
V 4 r3
3
As 4r 2
p p0 ps
p
p dp dAs 8rdr dV 4r2dr
δW ' psdV δW ' dAs
ps
2
r
球面
ps
1 ( r1
1 r2
)
任意曲面
Young-Laplace公式
r
ps
p0
适用范围:
1)适用毛细管直径<0.5mm情形
2)适用于r为定值的小液滴或液体中小气泡。
(升华,融化,溶解)。形成亚稳(介安)体系
过饱和蒸气 过冷液体 过热液体 过饱和溶液
介安状态(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p
◆ 过饱和蒸气 降温过程:
pB l
A:不能凝出微小液滴 pA
B:凝出微小液滴
AB:过饱和蒸气 pB> pA 消除:如人工降雨,加AgI颗粒
微大小块 B
A
g
TA T
◆ 过冷液体 原因:凝固点下降。如纯净水可到-40℃不结冰。
2.吸附热的确定 ☆ 量热方法:用热量计 ☆ 由克-克公式计算(等量吸附热)
材料化学-胶体
11
不同类型流体的行为特征
12
牛顿流动:或称理想流动,剪应力 与速度梯度成正比。 dv
dx 特点:施加应力即开始流动,应力消除后变形不再复原。 实例:水,甘油,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溶液,等等。
13
宾汉流动:剪应力必须大于流动极限值 —— 屈服值 f 后 才开始流动,开始流动后行为特点与牛顿流动相同。
数量相等,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该 pH 值称为蛋 白质的等电点。
38
双电层理论
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可以是固体从溶液中选择性吸附某 种离子,也可以是固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作用而使离子进 入溶液,以致使固液两相分别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在界 面上形成了双电层的结构。
39
对于双电层的具体结构,一百多年来不同学者提出了不 同的看法:
4. 从固体表面到Stern平面,电位
从 0 直线下降为 。
45
电动电势(electrokinetic potential)
电动电势,亦称为 电势:
带电的固体或胶粒在移动时, 移动的切动面与液体本体之间 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势;
在扩散双电层模型中,切动面 AB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位差为 电位;
可压缩流体:流体体积随压力、温度等外界条件变化的流 体。
8
流体的特征
具有流动性 —— 1. 抗剪切和抗张能力很小; 2. 无固定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化; 3. 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内部相对运动。
9
流变学
流变学:研究流体(非牛顿型流体)的流动与变形的科学。 研究方法:将流体视为由无数流体微团组成的连续介质。
35
胶体的电学性质
胶粒带电的本质:
1. 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某种离子,使胶粒带 电。
例如:在 AgI 溶胶的制备过程中,
物理化学胶体化学知识点
溶胶带电的原因: a)固体的溶胶粒子,可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
而带电。 其规则是:离子晶体表面从溶液中优先吸附能与它晶格上
离子生成难溶或电离度很小化合物的离子。
如:
AgI KI AgI I Ag
m
m1
可见在KI溶液中,AgI颗粒易带负电(可理解为AgI局部溶解)。
AgI AgNO3 AgI Ag I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
分散系统
粗分散系统 ( d > 103 nm) 胶体系统(1 nm < d < 103 nm) 真溶液(d < 1nm)
(氢原子半径 0.05 nm)
高度分散的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是胶体系统的主要特点
光学性质 动力性质
热力学稳定性
真溶液
透明,无 (微弱)光 散射
ln C2
C1
Mg RT
1
ρo ρ
(h2 h1 )
其中:
C1,C2 为高度h1 ,h2 处粒子的数密度; M为粒子的摩尔质量;g 重力加速度;
0 分散介质密度; 粒子密度;
1) 该式只适用于粒子大小相等的体系,但形状不限; 2) 粒子越重(M大),随 h 增加,浓度降低越快。 3) 实际上达到沉降平衡需要很长时间,温度波动引起对流会妨 碍沉降平衡建立。
(2) 扩散双电层理论
1910年,Goay和查普曼考虑离 子热运动提出了扩散双电层理论:
1)反电荷的离子不是整齐排列 在一个平面上,而是扩散分布在溶 液中的。静电力,使反离子趋向表 面;热运动:使反离子趋于均匀分 布。总结果:反离子扩散分布。
2)离固体表面越远,反离子浓度小,形成一个反离子的扩散 层。即,只有一部反粒子排列在固体表面(为厚度约为1-2个离子 厚度)称为“紧密层”,另一部分离子则由紧密层扩散到溶液中 称为“扩散层” 。
《胶体化学》课件
胶体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电荷平衡、添加剂浓度、温度和离子浓度等。了解这些因素对 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控制胶体性质非常重要。
胶体的表面现象及表面电荷
胶体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电荷是胶体特性的重要方面。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 和双电层理论等是解释胶体表面现象和电荷行为的基本概念。
胶体溶液的流变性质和黏度
胶体溶液的流变性质决定了其在应用中的性能。黏度是评估胶体流动性的重 要指标,它受到浓度、温度和剪切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胶体的分类及特点
分类多样
胶体可以根据颗粒的组成、形状和大小来进行分类,如溶胶、凝胶和乳胶等。
特点独特
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光学散射特性、颗粒间作用力以及流变性质等特点。
广泛应用
胶体在许多行业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医药、食品、化妆品和环境工程等。
胶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1
物理方法
如凝胶法、胶体溶胶法和机械法等,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液法等,用于合成特定结构和性质的胶体。
3
应用广泛
胶体在纳米材料制备、催化剂合成、石油开发和医药领域等具有广泛的应用。
胶体的粒径测定方法
粒径测定是胶体研究中的重要任务,常用的方法包括光散射、动态光散射和 电子显微镜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量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胶体化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胶体化学》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特 点、制备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展开这个神奇而有趣的化 学世界吧!
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它由微小的颗粒悬浮在连续介质中而形成。胶体化学研究这些颗粒 的性质、行为和相互作用。
胶体化学
胶体的制备
分散法
凝聚法
机械法 电分散法 超声分散法 胶溶法
化学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
采用物理手段
采用化学手段
胶体化学的应用领域
轻工业:造纸、织物、陶瓷、涂料、黏合剂 等。 油田开发:钻井液中颗粒大小的控制、流变 性、稳定性、絮凝作业、粘土分散雨防塌等。 农业:土壤中的离子交换、土壤团粒、农药 的乳化与分散等。 生物学与医学:生物流变学、血液学、电泳、 渗透与膜、各种凝胶、病毒、蛋白质等。
日用品的生产与使用:洗涤剂、化妆品等。
环境科学:气溶胶、烟雾、水净化、 污水处理等。 分析化学:离子交换、胶束增溶、 浊度、吸附指示剂、脱色等。 材料:水泥、纤维、橡胶等。
海洋科学:稀有元素的吸附提取、 污染油膜的处理。
胶体前沿
碟状胶体:软物质的新兴前沿
微纳米碟状胶体的研究发展近况,侧重于合成、自组装和 它们在软凝聚态物质及材料科学中的角色.
胶体未来发展着重方向
添加剂、助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多品种开发
涂浮剂的分散稳定 胶体与界面现象的深入研究 与产品外观提高相关的产品在胶体领悟的相关研究
谢谢观看
胶体化学
应化144
胶体的发现
胶体这个名词史由英国科学家 Thomas Graham(1861 年 ) 提出来的。
他用的仪器极为简单,将一块羊皮纸缚在一个玻璃筒上, 筒里装着要试验的溶液,并把筒浸在水中。Graham 用此 种装置研究许多物质的扩散速度,发现有些物质,如糖、 无机盐、尿素等扩散快,很容易自羊皮纸渗析出来;另一 下物质,如明胶、氢氧化铝、硅酸等扩散很慢,不能或很 难透过羊皮纸。前一类物质当溶剂蒸发时易于形成晶体析 出,后一类物质则不能结晶,大多成无定形胶状物质。于 是, Graham 把后一类物质称为胶体( Colloid ),其 溶液称之为溶胶。胶体源自希腊文的 κολλα(胶)。
高中化学:胶体的性质与作用,,收藏!
⾼中化学:胶体的性质与作⽤,,收藏!1.胶体的性质与作⽤:(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散射,可以使⼀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胶体粒⼦在做⽆规则的运动.②⽔分⼦从个⽅向撞击胶体粒⼦,⽽每⼀瞬间胶体粒⼦在不同⽅向受的⼒是不同的.(3)电泳现象: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下,胶体粒⼦在分散剂⾥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胶体粒⼦具有相对较⼤的表⾯积,能吸附离⼦⽽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KI反应,⽣成AgI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的Ag+⽽带正电.⽽蛋⽩质胶体吸附⽔⽽不带电.③带电规律:1°⼀般来说,⾦属氧化物、⾦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带正电;2°⾮⾦属氧化物、⾦属硫化物、硅酸、⼟壤等胶体带负电;3°蛋⽩质分⼦⼀端有-COOH,⼀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带电;4°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不带电,⽆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1°⽣物化学中常利⽤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质.2°医学上利⽤⾎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3°电镀业采⽤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属、布匹和⽊材上.4°陶瓷⼯业精练⾼岭⼟.除去杂质氧化铁.5°⽯油⼯业中,将天然⽯油乳状液中油⽔分离.6°⼯业和⼯程中泥⼟和泥炭的脱⽔,⽔泥和冶⾦⼯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胶体粒⼦在⼀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1°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的吸附作⽤.2°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3°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通常离⼦所带荷越⾼,聚沉能⼒越⼤.③应⽤:制作⾖腐;不同型号的墨⽔不能混⽤;三⾓洲的形成.2.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如研磨(制⾖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胶体)2)⽔解法: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会⼉,得红褐⾊的Fe(OH)3胶体.离⼦⽅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3)复分解法: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AgI胶体.硅酸胶体:在⼀⼤试管⾥装⼊5mL~10mL 1mol·L-1HCl,加⼊1mL⽔玻璃,然后⽤⼒振荡即得.离⼦⽅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SiO32-+2H++2H2O=H4SiO4(胶体)↓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以免⽣成沉淀.3.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属氧化物、⾦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属氧化物、⾦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带正电。
物理化学胶体化学知识点
金属Ag块体
>100nm 光反射,银白色
6.2 胶体系统的制备
粗分散系统
(d>1000nm)
分子分散系统
(d<1nm)
胶体系统
(1<d<1000nm)
(1) 分散法: 1) 机械粉碎;2)电分散;3)超声分散法;4)胶溶法
(2)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如:蒸气凝聚法,固态苯与钠,在真空下气化, 到冷却的 器壁上冷凝。
如:还原法, 主要制备金属溶胶 氧化法, 主要制备非金属溶胶
水解法, 主要制备金属氧化物溶胶
复分解法, 主要制备盐类溶胶
3)有序分子组装法:Fendler开创的膜模拟技术。 如:单分子膜法 反胶束法 囊泡法 自组装法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降低形成新相的表面能; 使已形成的新相不再生长。
不讲 3、 胶体形成热力学基础
第六章 胶体物理化学
6.1 概念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所构成 的系统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
分散系统
粗分散系统 ( d > 103 nm) 胶体系统(1 nm < d < 103 nm) 真溶液(d < 1nm)
(氢原子半径 0.05 nm)
溶胶带电的原因: a)固体的溶胶粒子,可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
而带电。 其规则是:离子晶体表面从溶液中优先吸附能与它晶格上
离子生成难溶或电离度很小化合物的离子。
如:
AgI KI AgI I Ag
m
m1
可见在KI溶液中,AgI颗粒易带负电(可理解为AgI局部溶解)。
AgI AgNO3 AgI Ag I
第六章 胶体
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溶液的诸多性质,如表面张力、电 导率、渗透压、去污能力等变化之规律都出现明显转折。
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润湿作用 2.起泡与消泡作用
3.洗涤作用
第六章
§6-6
表面现象与胶体分散体系
胶体分散体系
一、几个概念 分散体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分散所 构成的体系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在分散体系 中它是不连续相 分散介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在 分散体系中它是连续相
CH3
Cl-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 水 水
水
CH3 N+ CH3
溶于水
CH3CH2
CH2CH2
水 水
水 水
+ Cl
CH3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M >10000
2. 按分子量分类
中分子表面活性剂 1000<M<10000
低分子表面活性剂 100<M<1000(常用)
二、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用热力学方法导出恒温下溶液表面的吸附公式:
a2 Γ RT
——Gibbs吸附等温式 a 2 T
——表面吸附量或表面过剩,即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
溶质的摩尔数减去本体中具有与表面层相同溶剂量的溶
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molm-2
2——溶质的活度,对于稀溶液,可用浓度c2代替活度
如肥皂 RCOONa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胺盐 C18H37NH3+Cl-
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如氨基酸型R-NHCH2COOH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如聚乙二醇类
HOCOH2[CH2OCH2]nCH2OH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一、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 胶体的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胶体颗粒。
这些颗粒的直径范围在1~1000纳米之间,与溶液中的溶质颗粒直径相当。
2. 胶体的性质(1)悬浮性:胶体颗粒在溶剂中形成悬浮系统,不会很快沉淀下来。
(2)分散性:胶体颗粒的分散程度较高,不容易团聚。
(3)不可过滤性:胶体颗粒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相近,不容易通过过滤器。
(4)光学性质:胶体颗粒对光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显示出乳白或彩色。
(5)电性质:胶体颗粒可以带电,形成电性胶体。
(6)表面效应:胶体颗粒的表面活性较高,与外界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二、胶体的形成和稳定1. 胶体的形成胶体的形成是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常见的胶体形成方式包括:(1)机械法:通过机械方式混合两种或多种物质而形成的胶体。
(2)凝聚法:由于凝聚或凝聚抑制作用导致的胶体形成。
(3)化学法:由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胶体,如溶胶凝胶法。
2. 胶体的稳定胶体颗粒在溶液中往往会因为分散力和聚合力的作用而发生团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为了稳定胶体颗粒,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增加分散剂:通过增加分散剂的使用量来提高胶体颗粒的分散性。
(2)控制电荷:通过改变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来调控其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稳定性。
(3)控制溶液条件: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等条件来影响胶体颗粒的稳定性。
三、胶体的分类1. 根据分散介质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凝胶是指固体中形成的胶体,胶体溶液是指固体和液体相混合形成的胶体。
2. 根据胶体颗粒的大小,胶体可分为溶胶胶体(颗粒直径小于1纳米)、胶体(颗粒直径1~1000纳米)和胶束(颗粒直径大于1000纳米)。
3. 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互作用,胶体可分为溶胶性胶体和胶凝性胶体。
溶胶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弱,易于分散;胶凝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强,不容易分散。
胶体化学
系统 真溶液 胶体系统 粗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特征(总结)
分散相粒子 直径 d
系统相态
热力学稳定性
实例
d < 1 nm
均相
各种分子、原子、离子溶液
稳定
多相不稳定, 如乙醇水溶液、NaCl 水溶液、
空气等
多相 1<d<1000nm
不稳定
为什么? 各种溶胶
二 胶体系统的动力学性质
解释胶粒能扩散、渗透以及因重力作用而不聚沉下来的原因。
以后发现,线度小于4000nm的粒子,在分散介质中都 有这种运动。(胶体尺度 1 ~ 1000nm)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分 散介质分子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 从四面八方不断的撞击分散相粒 子。对于大小在胶体尺度下的分 散相粒子,粒子受到撞击次数较 小,从各个方向受到的撞击力不能 完全互相抵消,在某一时刻,粒子 从某一方向得到的冲量即可发生 位移。此即布朗运动。
h1 h2
4.沉降速度与粒子半径的关系
阻力F为: F=4/3лr3dg-4/3 лr3dog
= 4/3лr3(d-do)g
根据斯托克斯公式: 4/3лr3(d-do)g=6 лŋru 因此: r=[9 ŋu/2(d-do)g]1/2
r-粒子半径; d-粒子密度; d0-分散介质密度;u-粒子沉降速度; ŋ-介质粘度
溶胶是一个高度分散的非均相系统。分散相粒子 与分散介质间有明显的相界面。实验发现,在外电场 下,固、液两相可发生相对运动;反之,若迫使固、 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又可产生电势差。溶胶的这种 与电势差有关的相对运动称为电动现象,电泳和电渗 都属于电动现象
电动现象说明,溶胶粒子表面带有电荷。而溶胶粒 子带有电荷也正是它能长期稳定存在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溶胶是一个高度分散的非均相系统。分散相粒子与分散介 质间有明显的相界面。实验发现,在外电场下,固、液两相可 发生相对运动;反之,若迫使固、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又可 产生电势差。溶胶的这种与电势差有关的相对运动称为电动现 象。
电动现象说明,溶胶粒子表面带有电荷。而溶胶粒 子带有电荷也正是它能长期存在的原因
1)斯特恩(Stern)双电层模型
++++++++++++++++++++
滑动面
1924年,斯特恩提出扩散双
电层模型。他认为:
1)离子有一定的大小; 2)质点与表面除静电作用外
扩散层
,还有范德华作用;因此表
面可形成一固定吸附层,或 称为Stern层(包括一些溶剂
FeCl3(稀水溶液)+3H2O → Fe(OH)2溶胶 + 3HCl 为了获得稳定的溶胶,还需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分散相在介质中的溶解度要小; 二是需要加入第三者作为稳定剂。
9
三. 溶胶的净化: 常用渗析法,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点 ,分离出溶胶中多余的电解质或其它杂质。
一般用羊皮纸,动物膀胱膜,硝酸或醋酸纤维素,等作为半透膜, 将 溶胶装于膜内,再放入流动的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渗透作用,即可达到 净化的目的。若加大渗透面积,适当提高温度,或加外电场,可加速渗透 。
可见,粒子越小,扩散系数越大,扩散能力越强。胶体粒子扩 散速率要比真溶液小几百倍。
对于球形粒子,D 可由爱因斯坦-斯托克斯方程计算:
RT D 6 L π rη
将上式结合,可得:
RT t RT x 2t 2 D t 3 Lπ r η 6 Lπ rη
2
x2 D 2t
由测量一定时间间隔t内的粒子平均位移 x ,
第七章 胶体化学
2015/11/22 0
概论
胶 体是一种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所 构成的系统;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
2015/11/22
1
粗分散系统 ( d > 10-6m )
分 散 系 统
胶体系统( 10-9~10-6m)
真溶液(d < 10-9m ) (氢原子半径 0.05 nm)
2015/11/22
27
1.溶胶带电的原因:
a)固体的溶胶粒子,可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 子而带电。
其规则是:离子晶体表面从溶液中优先吸附能与它晶
格上离子生成难溶或电离度很小化合物的离子。
例: AgI溶胶: 溶液中I-过量时,可吸附I-而带负电, 溶液中Ag+过量时,可吸附Ag+而带负电。
2015/11/22
2015/11/22
32
2)电解质溶液浓度对 的影响
当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加大, 将压缩扩散层使其变薄,把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内,
真溶液
均相
稳定
胶体系统 粗分散系统
10 <d<10 m 多 ,均 ,均
-9 -6
不稳定 ,稳 ,稳 不稳定
d > 10-6 m
多相
高度分散的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是胶体系统的主要特点
2015/11/22 5
表: 分散系统按聚集状态分类 分散介质 分散相 液 气 固 液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实例 云、雾、喷雾 气溶胶 烟、粉尘 肥皂泡沫 泡沫 牛奶、含水原油 乳状液 金溶胶、油墨、泥 液溶胶或悬浮液 浆 泡沫塑料 珍珠、蛋白石 固溶胶 有色玻璃、某些合 金
11
2015/11/22
12
丁达尔现象的实质是溶胶对光的散射作用。
入射光波长 < 分散粒子尺寸——反射 入射光波长 = 分子固有尺寸—— 吸收 无作用 ——— 透过
入射光波长 > 分散粒子尺寸——散射 (可见光波长 400~ 760 nm;胶粒 10-9~ 10-6m)
2015/11/22
13
系统完全均匀,所有散射光相互抵销,看不到散射光;
17
Einstein-Brown 平均位移公式:
RT t x 3 L π rη
1/2
x : t 时间间隔内粒子的平均位移 r : 粒子半径 T:热力学温度
:分散介质粘度
L:阿伏加德罗常数 该公式也可用于分散相粒子大小的测定,及阿伏加德 罗常数的测定。
2015/11/22 18
2015/11/22 2
(1)溶胶: 分散相不溶于分散介质,有很大相
界面,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憎液溶胶)
胶 体 系 统
(2)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以分子形式溶于 介质,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无相界面, 是热力学稳定系统。(亲液溶胶)
(3)缔合胶体.:
分散相为表面活性分子缔合形 成的胶束,在水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 基团向里,亲水基团向外,分散相与分散介 质亲和性良好,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3
2015/11/22
憎液溶胶: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相界面
溶胶
亲液溶胶: 均相,无相界面 高分子溶液
2015/11/22
4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特征 (总结 )
系统 分散相粒子 直径 d d < 10 m
-9
系统相态
热力学稳定性
实例 各种分子、原子、离子溶液 如乙醇水溶液、 NaCl 水溶液、 空气等 各种溶胶 如 AgI、 Al(OH)3 水溶胶等 乳状液、悬浮液、泡沫 如牛奶、豆浆、泥浆等
系统不均匀,散射光不会被相互抵销,可看到散射光。
胶体溶液
丁铎尔效应可用来区分
小分子真溶液
2015/11/22
14
二. 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1.Brown 运动
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 Brown)在显微镜下,看到悬浮在水中的花 粉粒子处于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状态。
2015/11/22
16
以后发现,线度小于10-6m的粒子,在分散介质中都 有这种运动。(胶体尺度 10 -9~ 10-6m)
沉降 扩散
真溶液
分散相分布
均相
粗分散系统
胶体系统
2015/11/22
平衡
沉于底部
形成浓梯
25
贝林(Perrin)导出重力场中,沉降平衡时粒子浓度 随高度的分布:
其中: C1,C2 为高度h1 ,h2 处粒子的数密度;
M为粒子的摩尔质量;g 重力加速度;
0 分散介质密度; 粒子密度;
2. 扩散
定义:在有浓度梯度存在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而发 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称为扩散。
浓度梯度的存在,是扩散的推动力
2015/11/22
19
胶体系统的扩散与溶液中溶质扩散一样,可用Fick 扩散第
一定律来描述:
dn dc - DAS dt dx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截面的物质的量dn/dt与该处的浓度梯度dc/dx 及面积大小As成正比,其比例系数D 称为扩散系数,负号是因为扩散 方向与浓梯方向相反
D 扩散系数 单位浓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 的物质的量。单位:m2 s --1
2015/11/22 20
D 可用来衡量扩散速率。 下表给出不同半径金溶胶的扩散系数。
表 : 18 oC 时金溶胶的扩散系数 粒子半径 r/nm D 109/(m2 s-1) 1 0.213 10 0.0213 100 0.00213
3
注意: 1)当胶体粒子为多级分散时,求得的为粒子平均半径; 2)若粒子非球形,则算得半径为表观半径;
3)若粒子有溶剂化,算出半径为溶剂化粒子半径。
2015/11/22
24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称为 沉降。 沉降与布朗运动所产生的扩散为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分散介质分子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从四面八方 断的撞击分散相粒子。对于大小在胶体尺度下的分散相粒子,粒子受到撞击次 较小,从各个方向受到的撞击力不能完全互相抵消,.在某一时刻,粒子从某一方向 到的冲量即可发生位移。此即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必然结果。
2015/11/22
电势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 电势越高,表明: 胶粒带电越多 ,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
间的电势差越大, 扩散层厚度越厚
2015/11/22 31
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紧密 Stern面
0
层(Stern层)中的反离子及溶剂分子
与质点一起运动。滑动面以外的部分
不移动。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 位差为 。也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 对移动时,才呈现 电势。 距离
2015/11/22
10
§2 胶体系统的性质
一.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Tyndall(丁铎尔)效应
1869年 Tyndall发现胶体系统有光散射现象 丁铎尔效应:在暗室里,将一束聚集的光投射到胶体系统 上,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一个发亮的光柱, 其中并有微粒闪烁。
2015/11/22
可求出 D 。
球形粒子扩散系数计算式:
RT 6 Lπ ηr
由 D, 和 ,可求出一个球形胶体粒子的质量:
4 3 ρ m πr ρ 3 162π 2
RT Lη D
3
而 1mol 胶体粒子的摩尔质量为:
ρ M mL 162( π L) 2
RT 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