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第10章 胶体分散系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第10章胶体分散系第十章胶体分散系统一.基本要求1.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特有的分散程度、多相不均匀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等三个主要基本特性。
2.了解憎液溶胶在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特点,对憎液溶胶胶粒的大小、形状和的带电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
3.掌握憎液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知道外加电解质对憎液溶胶稳定性影响的本质,会判断电解质的聚沉值和聚沉能力的大小。
4.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憎液溶胶的异同点,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平均摩尔质量的多种测定方法。
5.了解凝胶的基本性质和纳米科技的基本内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胶体分散系统以其特有的分散程度、多相不均匀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这三个基本特性,使得与一般的分子分散系统或粗分散系统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等方面。
不能把憎液溶胶的三个基本特性与它在动力、光学和电学方面的性质混为一谈。
了解憎液溶胶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目的是将它区别于分子分散系统和粗分散系统,利用这些性质可以对胶粒的大小、形状和带电情况进行研究。
大分子溶液与憎液溶胶在组成上完全是两回事,大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系统,是亲液溶胶,仅仅是因为大分子溶液的分子大小与憎液溶胶胶粒的大小相仿,在粒度效应方面有一点共同之处,才放在一起研究,其实两者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和受外来电解质影响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大分子是由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由于聚合的程度不同,所形成分子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大分子物质的摩尔质量只是一个平均值,而且随着摩尔质量测定方法的不同,所得的摩尔质量的值也不同。
纳米科技目前是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采用较多的溶液相制备纳米材料的的方法是类似于制备溶胶的方法,学好胶体分散系统的性质,对纳米材料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这一章的计算题不多,主要是掌握憎液溶胶的制备、净化、各种性质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学物理化学--第10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分散系统分类
根据分散相颗粒大小,分散系统可分为三类:
真溶液: d 1nm 胶体系统: 1nm d 1000nm 粗分散系统: d 1000nm
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聚集状态不同,分散系统 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如图所示,在CDFE 的桶内盛溶胶,在某一 截面AB两侧溶胶浓度不 同,C1>C2;可以观察到 胶粒从C1区向C2区迁移 的现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分散相粒子受力情况分析:
一方面是重力场的作用,它力图把粒子拉向容器 的底部,使之发生沉降。
另一方面当沉降作用使底部粒子数密度高于上部 时,由数密度差引起的扩散作用使粒子均匀分布。
第十章 胶体化学(Colloid Chemistry)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分散系统(dispersion system)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 分散系统;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物质 称为分散介质。
分散相总是不连续的,又称为不连续相或内相; 分散介质一般都是连续的,又称为连续相或外相。
返回
2020/8/23
胶体系统 (1nm < d<1000nm)
(1)溶胶:分散相不溶于分散介质,有很大相 界面,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憎液溶胶)
胶
(2)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以分子形式溶于介质,
体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无相界面,是热力学稳定
系
系统。(亲液溶胶)
统
高中化学胶体
高中化学胶体《高中化学胶体》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中化学里一个很有趣的部分——胶体。
不过呢,在深入胶体之前,咱们得先复习一些基础的化学概念,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胶体的奥秘。
首先,咱们来说说化学键。
化学键啊,就像是原子之间的小钩子。
离子键呢,就好比是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原子,它们就像超强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在一起。
比如说氯化钠,钠原子带正电,氯原子带负电,一个正一个负,就像磁铁的两极,“啪”地一下就吸住了,形成了离子键。
而共价键呢,是原子们共用小钩子连接起来的。
就像两个人一起拉着一个东西,谁也不放手,共同分享这个“小钩子”,这样就形成了共价键,像氢气分子,两个氢原子就是靠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
再来说说化学平衡。
这化学平衡啊,就像是一场拔河比赛。
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像两队人。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某一队比较厉害,就像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这边的力量大,反应朝着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得比较快。
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呢,另一队也会慢慢使上劲。
最后啊,达到一种状态,两队用的力气一样大了,这就相当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了。
这时候,两边的人数看起来也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这就好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了,这就是化学平衡状态。
还有分子的极性,这个概念就像小磁针一样。
咱们拿水来说,水是极性分子。
水的结构是一个氧原子连着两个氢原子,氧原子那一端就像小磁针的南极,带负电;氢原子那一端呢,就像小磁针的北极,带正电。
但是像二氧化碳,它是直线对称的结构,就像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在一根绳子的两边,两边的力量是一样的,没有极性,所以二氧化碳是个非极性分子。
那配位化合物又是啥呢?咱们可以把中心离子想象成一个聚会的主角,周围的配体呢,就像是来参加聚会并且提供孤对电子共享的小伙伴。
这些小伙伴围绕着主角,大家凑在一起,就形成了配位化合物。
接下来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了。
这个过程就像做交易一样。
比如说锌和硫酸铜反应,锌原子就像是一个慷慨的人,他把自己的电子给了铜离子。
物理化学第十章 胶体化学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 沉的过程,称为沉降。沉降与扩散为一对矛盾 的两个方面
沉降 扩散 分散相分布
真溶液
粗分散系统 胶体系统 平衡
均相
沉于底部 形成浓度梯度
贝林(Perrin)导出沉降平衡时粒子浓度随高度的分布:
o c2 Mg ln 1 ( h2 h1 ) c1 RT
胶核 可滑动面
胶粒
{[AgI]m nI-(n-x)K+}x- xK+ 胶团结构
K+
K+
I-
K+
(AgI)m
I-
I-
K+
特点:
1) 胶核:首先吸附过量的成核离子,然后吸附反离子; 2) 胶团整体为电中性
I-
§10.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Derjaguin&Landau(1941)
1. 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溶胶粒子间的作用力:
Verwey &Overbeek(1948) van der Waals 吸引力:EA -1/x2
势 能 ER
双电层引起的静电斥力:ER ae-x 总作用势能:E = ER + EA
E
EA 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
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max
0 x 第二最小值 EA 第一最小值
势 能 ER 电解质浓度: c1 < c2 < c3 ,
0EAc3源自c2c1E电解质浓度,ER,E,
溶胶稳定性。在 c3 以后, 引力势能占绝对优势,分散 相粒子一旦相碰,即可聚合。
41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规律:
(i)反离子的价数起主要作用
第十章胶体
10.2溶胶的动力和光学性质
丁铎尔现象示意图
10.2溶胶的动力和光学性质
自然界中的丁铎尔现象
10.2溶胶的动力和光学性质
10.2溶胶的动力和光学性质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系统,由于粒子大于入 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系统呈现混浊。
(2)当光束通过憎液溶胶时,由于胶粒直径 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 乳白色的光柱。
10.1胶体分散系统概述
10.1.3胶团的结构 用氯化铁水解制取的氢氧化铁胶团结构
紧密层
扩散层
x
Fe(OH)3 m nFeO+ (n x)Cl- xCl-
胶核
胶粒
胶团
FeO+为稳定剂。 关于胶核有不同说法,南大教材观点如上图,天 大教材等认为FeO+也属于胶核。
10.1胶体分散系统概述
用吐酒石和硫化氢制取的硫化锑胶团结构
Sb2S3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HS-
(n
x)H
x
xH+
硝酸银与碘化钾反应,碘化钾过量时形成的碘化
银胶团结构
AgI
m
nI-
(n
x)K
x
xK
+
硝酸银与碘化钾反应,硝酸银过量时形成的碘化
银胶团结构
AgI m
nAg+
(n
x)
NO3-
x
xNO3-
离子之间有无圆点,各教材不统一,有圆点清楚一些。
10.1胶体分散系统概述
过量的物质通常称为稳定剂。 从表面能的角度看,胶粒表面能很高,有互相结 合减少表面积的趋势,所以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从电学的角度看,胶粒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有一 定稳定性。
10胶体化学
NaAuO2是上述方法制得金溶胶的稳定剂,写出该金溶胶
胶团结构的表示式。
解:该金溶胶胶团结构为: {[Au]m nAuO2- (n-x)Na+}x- xNa+
12.11.在Ba(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可制备BaSO4溶 胶。分别写出(1) Ba(NO3)2溶液过量,(2) Na2SO4溶液过量 时的胶团结构表示式。 解:(1) Ba(NO3)2溶液过量时,胶团结构为: {[BaSO4]m nBa2+(2n-x)NO3-}x+ xNO3(2) Na2SO4溶液过量时,胶团结构为: {[BaSO4]m nSO42-(2n-x)Na+}x- xNa+
胶核:胶体粒子内由分子、原子或离子
形成的固态微粒
胶团:整个扩散层及其所包围的胶体粒子
构成的电中性的整体
例: AgNO3 + KI AgI + KNO3 KI过量 :
AgI溶胶吸附I-带负电,K+为反离子 AgNO3过量: AgI溶胶吸附Ag+带正电,NO3-为反离子
特点:
(1) 胶 核 : 首 先 吸附过量的成 核离子,然后 吸附反离子; (2) 胶 团 整 体 为 电中性。
分散系统分类(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 (1) 均相系统(真溶液) 分散相以分子形式溶于分散介质 (2) 多相系统 分散相不溶于分散介质
分散 分散相 介质 气
名称 气溶胶 泡沫 乳状液 液溶胶或悬浮液
实例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云、雾 烟、尘
肥皂泡沫 牛奶 泥浆、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 有色玻璃
第十章 胶体化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胶体系统的特征
高度分散的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既是 高度分散的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既是 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又是产生其它现象的 依据。 依据。 胶体系统的特征 (1)特有的分散程度 ) (2)多相不均匀性 ) (3)热力学不稳定性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 → 2Au(溶胶)+3HCOOK + 8KCl + 8H2O (溶胶)
E.离子反应制氯化银溶胶 离子反应制氯化银溶胶 AgNO3(稀)+ KCl(稀) → AgCl (溶胶) +KNO3 ( 溶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胶体的制备---凝聚法 胶体的制备---凝聚法 --2.物理凝聚法 2.物理凝聚法 A. 更换溶剂法 . 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著差别来制 备溶胶,而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 备溶胶,而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 例1.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将松香的乙醇溶 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 液滴入水中可制备松香的水溶胶 。 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热水中, 例2.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 ℃左右的热水中,丙酮 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 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2.固溶胶 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 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A.固-固溶胶 固 固溶胶 B.固-液溶胶 . C.固-气溶胶 . 如有色玻璃, 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如珍珠,某些宝石 如珍珠, 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如泡沫塑料,
《胶体化学》课件
胶体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电荷平衡、添加剂浓度、温度和离子浓度等。了解这些因素对 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控制胶体性质非常重要。
胶体的表面现象及表面电荷
胶体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电荷是胶体特性的重要方面。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 和双电层理论等是解释胶体表面现象和电荷行为的基本概念。
胶体溶液的流变性质和黏度
胶体溶液的流变性质决定了其在应用中的性能。黏度是评估胶体流动性的重 要指标,它受到浓度、温度和剪切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胶体的分类及特点
分类多样
胶体可以根据颗粒的组成、形状和大小来进行分类,如溶胶、凝胶和乳胶等。
特点独特
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光学散射特性、颗粒间作用力以及流变性质等特点。
广泛应用
胶体在许多行业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医药、食品、化妆品和环境工程等。
胶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1
物理方法
如凝胶法、胶体溶胶法和机械法等,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液法等,用于合成特定结构和性质的胶体。
3
应用广泛
胶体在纳米材料制备、催化剂合成、石油开发和医药领域等具有广泛的应用。
胶体的粒径测定方法
粒径测定是胶体研究中的重要任务,常用的方法包括光散射、动态光散射和 电子显微镜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量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胶体化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胶体化学》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特 点、制备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展开这个神奇而有趣的化 学世界吧!
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它由微小的颗粒悬浮在连续介质中而形成。胶体化学研究这些颗粒 的性质、行为和相互作用。
物理化学第十章 胶体化学
+++++++++++++++ –––––––––––––––
+
–
首
页
上一页
+++++++++++++++ –––––––––––––––
电渗
下一页 末 页 17
第三节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一 溶胶的稳定性
溶胶的聚结不稳定性:
溶胶的动力稳定性:
1)分散相粒子的布朗运动:在重力场中不易沉降
2)扩散电势(ζ电势):稳定剂的存在使胶团形成
双电层结构,ζ电势越大,越不易聚沉。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8
二
1
溶胶的聚沉
电解质对聚沉的影响 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
过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破坏作用(聚沉) 1)聚沉值: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最小电
解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离子起聚沉作用,聚沉值与价数有关,聚沉值: 1 1 1 舒尔采(Schulze) 100 : 1.6 : 0.14 6 : 6 : 6 1 2 3 ——哈迪(Hardy)规则
+ ++ ++ + ++ + +
+ + -
-
+ + + -
热力学电势φ 0 斯特恩电势φ 电动电势ζ:
固体表面 斯特恩面 滑动面
+ +
初三化学胶体的形成原理
初三化学胶体的形成原理胶体是介于溶液与悬浮液之间的一种特殊物质状态,其由固体颗粒(或液滴)分散于液体介质中而形成。
胶体的形成原理在于固体颗粒与液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散系统的稳定性。
一、胶体形成的相互作用力1. 电散射:当固体颗粒表面带有电荷时,它们会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电致渗透压,引起周围带电粒子的运动,从而形成胶体。
这种形成胶体的机制被称为电散射作用。
例如,黄金胶体和银胶体就是通过金与银颗粒表面的电散射作用形成的。
2. 离子互相吸引:当固体颗粒表面带正电荷,而液体介质中存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时,正负电荷之间互相吸引,使得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胶体。
例如,氧化铁胶体就是通过离子互相吸引形成的。
3. 静电引力:当纯化学物质存在电解质时,电解质分解产生正负电荷,引起固体颗粒和液体介质之间的静电力,使得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胶体。
例如,石墨胶体和硅酸盐胶体就是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
二、分散系统的稳定性为了保持胶体的稳定性,防止固体颗粒(或液滴)之间的聚集和沉淀,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分散系统的稳定性。
1. 选择适当的分散剂:分散剂能够吸附在固体颗粒(或液滴)表面,形成一个电二层,阻止固体颗粒间的吸引力作用。
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固体颗粒(或液滴)的聚集。
常用的分散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醇等。
2. 控制pH值:改变液体介质的pH值可以影响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状态,进而调节胶体的稳定性。
例如,氧化铁胶体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形成,而在碱性条件下则容易被分解。
3. 增加溶剂粘度:溶剂的高粘度可以使固体颗粒(或液滴)难以沉降,从而增加胶体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初三化学胶体的形成原理主要涉及固体颗粒与液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散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电散射、离子互相吸引和静电引力等力作用,固体颗粒得以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胶体。
而为了保持胶体的稳定性,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散剂、控制pH值和增加溶剂粘度等手段。
这些原理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深入研究化学的奥秘。
物理化学考研章节题库-第10章 胶体化学【圣才出品】
第10章 胶体化学一、选择题1.用相同体积0.01mol·dm-3KI和0.15mol·dm-3AgNO3溶液制备的AgI溶胶,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NaClB.FeCl3C.MgSO4D.K3PO4【答案】D【解析】所制备的AgI溶胶为AgI的正溶胶,即胶粒带正点,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负离子。
比较选项中阴离子的价位可知,聚沉能力最强的是K3PO4。
2.向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可以:()。
A.降低热力学电势B.减小扩散层厚度C.减小紧密层厚度D.减少胶团荷电量【答案】B【解析】处在溶液中的带电固体表面,由于静电吸引力的作用,必然要吸引等量的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双电层。
电解质的加入会改变存在于溶液中的离子状态。
3.若需研究电解质对某一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最好的方法是测定:()。
A.电泳速度B.电渗速度C.电解质的聚沉D.沉降速度【答案】C【解析】电解质对溶胶的影响主要是改变扩散层的厚度,也即斥力势能的大小,从而改变胶体的稳定性。
4.丁铎尔现象的本质是光的散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分子溶液中大分子的大小与胶粒相近,两者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也相近B.小分子溶液中溶质粒子小,故丁铎尔效应不明显C.散射现象仅是光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其波长不变D.在超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光点不是胶粒的真实形状【答案】A【解析】丁铎尔效应是胶体粒子的一种特殊的光学性质。
其本质是光的散射,散射光强度与粒子大小成正比。
5.Tyndall现象是发生了光的什么作用的结果()。
A.散射B.反射C.折射D .透射【答案】A【解析】当入射光的波长远大于胶粒半径时,入射光会在胶粒上发生散射现象,产生一束乳白色的散射光,即Tyndall 现象。
6.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呈鲜红或橙黄色的原因是( )。
A .蓝光波长短,透射作用显著B .蓝光波长短,折射作用显著C .红、黄光波长长,透射作用显著D .红、黄光波长长,散射作用显著【答案】C【解析】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光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散射作用显著的短波长光如蓝光、紫光等大部分已被散射,剩下了透射作用显著的长波长光,如红光、黄光等。
物理化学-胶体化学1
固 液溶胶或悬浮液 金溶胶,油墨,泥浆
气
固
液
固
固溶胶
泡沫塑料 珍珠,蛋白石 有色玻璃,某些合金
❖ §10.1溶胶的制备
(三)溶胶分类方法(2种): 1、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分为3类:液溶胶、固溶
胶、气溶胶 (1)、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称为液溶胶,简称溶胶 例:液-固溶胶 如油漆、AgI溶胶 (2)、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 例:固-固溶胶: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固-液溶胶:如珍珠,某些宝石 固-气溶胶:如泡沫,沸石分子筛 (3).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 A、气-固溶胶 如烟、含尘的空气 B、气-液溶胶 如雾、云
过量的FeCl3为稳定剂,胶粒带正电荷
As2S3溶胶: As2O3 + 3H2O 2H3AsO3 2H3AsO3 + 3H2S As2S3 + 6H2O
HS-为稳定剂,胶粒带负电荷
11Leabharlann §10.1溶胶的制备❖ 三、溶胶的净化: ❖ 主要有渗析法和过滤法。最常用的是渗析法。 ❖ 渗析法------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
浑浊泥水,牛 奶,豆浆等
4
❖ §10.1溶胶的制备 ❖ (四)分散系统性质比较
§10.1溶胶的制备
(二)、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不同进行分类 (P615页):
表12.0.2 分散系统分类(按聚集状态)
分散介质 分散相
名称
实例
气
液
固
气溶胶
云,雾 烟,含粉尘的空气
气
泡沫
肥皂泡沫
液
液
乳状液
牛奶,含水原油
特点,分离出溶胶中多余的电解质或其它杂 质,一般用羊皮纸,动物膀胱膜,硝酸或醋 酸纤维素等作为半透膜。
《胶体化学》课件
胶体粒子由于其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而倾向于相互聚集,形成沉淀或絮凝体。 为了维持胶体的稳定性,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胶体粒子的相互作用,如加入电 解质或高分子物质。
聚沉
当胶体粒子聚集形成更大的粒子或沉淀时,称为聚沉。聚沉可以通过加入电解 质、加热、搅拌等方法实现。
胶体的电学性质
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会向电极移动,这一现象称为电泳。电泳是研究胶体电 学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胶体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总结词
胶体化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为胶体化 学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详细描述
胶体化学与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等学科有 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生物学中,胶体可 以模拟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在医学中,胶 体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和诊断试剂;在物理学 中,胶体可以用于制备新型的光学、电学和 磁学材料。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胶
油田污水处理
利用胶体吸附原理,去除 污水中的油、悬浮物等杂 质,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石油运输与储存
通过控制油品的胶体稳定 性,防止油品在运输和储 存过程中的变质和沉淀。
胶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加工
利用胶体作为增稠剂、稳定剂等,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地,提高 食品品质。
食品保鲜
通过控制食品胶体的稳定性,延缓食品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光学显微镜观察
总结词
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胶体的形态、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
详细描述
光学显微镜利用可见光透射或反射胶体粒子,通过观察胶体粒子的形状、大小和分布,可以初步判断胶体的性质。
电学性质的测量
总结词
电学性质的测量是表征胶体的重要手段,可以了解胶体的电导率、电泳行为等。
详细描述
10-第十章胶体化学
4.沉降与沉降平衡
⑴沉降——重力场作用,颗粒↓沉积
⑵沉降平衡—— 分散相粒子本身的重力使 粒子沉降;而介质的粘度及布朗运动引起的 扩散作用阻止粒子下沉;两种作用相当时达 到平衡。 沉降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沉降速度=扩散速度)。
2019/10/9
14
§10.3 溶胶的电学性质 和胶团结构
1.电动现象: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与
反离子——异电离子(与胶粒表面所吸附 的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
见图(10-19)。
2019/10/9
18
图(10-19)a
2019/10/9
19
2019/10/9
20
⑵ζ电位——紧密层与分散层之间的滑动面的 电位(电动电势)。 ζ电位与电动现象密切 相关(只有相对滑动,才能产生ζ电位)。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1 分散系统的分类 §10.2 胶体的光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 §10.3 溶胶的电学性质和胶团结构 §10.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0.5大分子化合物溶液
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10.6 凝胶
2019/10/9
1
§10.1 分散系统的分类
1.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分散
2019/10/9
22
NO3Ag +
(AgI)m
NO3 Ag +
NO3Ag +
Ag +
2019/10/9
NO3-
图10-20a AgI正溶胶的胶团结构及示意图 (AgNO3过量,作为稳定剂)
23
图10-20(b) 胶团公式
上: AgI负溶胶;下:AgI正溶胶)
2019/10/9
24
物理化学第十章,胶体化学
30
Stern面
0
热力学电势 —
由固体表面至溶液本体间的电势差 0;
斯特恩电势 — 由紧密层与扩散层之间的分界处至溶液
本体间的电势差 ;
电动现象说明,溶胶粒子表面带有电荷。而溶胶粒 子带有电荷也正是它能长期存在的原因
2019/11/13
27
1.溶胶带电的原因:
a)固体的溶胶粒子,可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 子而带电。 其规则是:离子晶体表面从溶液中优先吸附能与它晶 格上离子生成难溶或电离度很小化合物的离子。
例: AgI溶胶: 溶液中I-过量时,可吸附I-而带负电, 溶液中Ag+过量时,可吸附Ag+而带正电。
(1)电泳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 的现象,称为电泳。
界面法测电泳装置示意图
+
+
-
–
NaCl溶液
Fe(OH)3溶胶
首先,在U形管中加入NaCl 溶液,然后,从下方支管缓慢 压入棕红色 Fe(OH)3溶胶, 以使其与 NaCl溶液间有清晰 的界面存在。通入直流电后, 可观察到,电泳管中阳极一端 界面下降,阴极一端界面上升。
位差为 。也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 对移动时,才呈现 电势。
距离
2019/11/13
32
2)电解质溶液浓度对 的影响
当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加大 ,将压缩扩散层使其变薄,把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内 ,使 电势在数值上变小,如下图。
0
滑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然, 它是电泳现象的逆过程。
贮油罐中的油内常会有水滴,水
滴的沉降常产生很高的沉降电势,
必经加以消除。 通常解决的办法是加入有机电解质, 以增加介质的电导。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1)亥姆霍兹模型 亥姆霍兹(Helmholty)于1879年 提出平行板模型,认为带电质点的表面 电荷(即固体表面电荷)与处在溶液中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也称为反离子)构 成平行的双电层。 其距离约等于离子半径,如同一个 平行板电容器,如图所示。 表面和溶液内部的电位差称为质点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1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憎液溶胶的特性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例如:云,
牛奶,
珍珠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 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 分散体系。其中,被分散 的物质称为分散相 (dispersed phase), 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dispersing medium)。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1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憎液溶胶的特性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1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憎液溶胶的特性 对于多相分散系统,人们通常按照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 态将其分为八类,如10.2表所示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2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1. 分散法
这种方法是用适当的方法使大块物质在有稳定剂存在时分散成
的表面电势0(即热力学电势),在双
电层内部,0呈直线下降。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2)古依-查普曼模型 古依(Gouy,1910年)和查普曼(Chapman,1913年)修正 了亥姆霍兹模型,提出了扩散双电层模型。
他们认为溶液中反离子在静电吸
引力和分子热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只 有一部分紧密地排列在固体表面(距 离约一、二个离子的厚度),另一部 分呈扩散状态分布于溶液中,分布范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一些溶胶的 电势
表10.4列出了一些溶胶的 电势,其大小均在几十毫伏左右。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3. 溶胶的胶团结构 依据溶胶粒子带电现象和原因以及双电层模型,不难推断溶胶 的胶团结构 以AgNO3和KI溶液混合制备AgI溶胶为例, 若制备时以AgNO3作稳定剂, 则胶核吸附Ag 而荷正电,反离 子NO3 一部分进入紧密. 胶团剖面图(AgNO3过量)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实验发现:胶体粒子在电场中因电而动的电泳、电渗和因动 而电的流动电势和沉降电势四种电动现象 。 以上现象说明,胶粒是带电的。 (1)电泳 在电场的作用下,溶胶中分散相粒子(胶粒)在分散介 质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右图中,下部红色为溶胶,上部绿色为 指示电解质,二者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面。在 100-300V的直流电源的作用下可观察溶胶移 动情况。 测出在一定时间内界面移动的距离,即 可求得胶粒的运动速度 。
x
很小, dc dx (c1 c2 x ))
c1 c2 1 x c1 c2 =D t 2 x
整理上式得
(10 – 11)
D= x 2 (2t)
(10 – 12)
上式就是Einstein-Brown 位移方程。 给出了通过布朗运动的平均位移求扩 散系数的方法。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外,还有超过滤法或电超过滤法。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3 溶胶的光学性质 其他分散系统也会产 生这种现象,但远不如溶 胶显著,如图,CuSO4溶 液,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 丁铎尔效应。 因此,丁铎尔效应实际上就成为判别溶胶与真溶液的有效而又
最简便的方法。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4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溶胶中胶体粒子由于同时受到大小相等 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促使其向下沉降 的重力和由布朗运动产生的、促使其浓度均 匀一致的扩散作用力 。
使得溶胶中胶体粒子的大小和浓度随高度
的分布达到平衡,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如图
所示。 粒子大小和浓度随高度分布形成平衡的状态称为沉降平衡。
型的区别在于在紧密层中既有反
号离子,还有溶剂化的反号离子。 提出了一个斯特恩面和称为斯 特恩电势 。 在溶剂化层中,反离子的电
性中心构成所谓的斯特恩平面,
如图所示。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在斯特恩平面内,电势的变 化情形与亥姆霍兹的平行板模型 一样,从0直线下降到斯特恩平
x
。
在t时间内,自左向右和自右向左通过 MN面的粒子数应分别为
c1 x 2 和
c2 x 2 。
因为
c1 >c2
,所以自左向右通过MN(单位)截面的粒子数为 (10 – 10)
c1 x 2 c2 x 2= c1 c2 x 2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4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另一方面,根据菲克第一定律,在一定温度下,自浓至稀通过 截面MN扩散的粒子数应与浓度梯度(设 和扩散时间t 成正比,由此得
例如,虽然提出了扩散双电层概念,由此给出 电势, 并指出0与 电势的不同,但是,根据古依-查普曼模型,
物理化学 课件
然而,实验中发现,有时
电势会由于吸附离子浓度和种
类不同而与0反号,这一实验 结果无法用古依-查普曼模型解释。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3)斯特恩模型 1924年,斯特恩(Stern)对古依-查普曼的 扩散双电层模型作了进一步修正。 斯特恩模型与古依-查普曼模
压下易于产生火花。 例如,通过管道远距离输送碳氢化合
物时,在流动过程中会产生流动电势,高压下易于产生火花。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4)沉降电势 分散相粒子在力场(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 迅速下沉(或移动)时,在下沉(或移动)方向两端所产生的电势 差称为沉降电势,如图所示。
胶体粒子大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研磨法 即机械粉碎的方法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2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由于膜内外杂质浓度有差别,膜内的杂质离子将向半透膜外扩 散、迁移。根据需要,可通过更换溶剂,将膜内电解质浓度降到合 适的浓度,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外加电场可增加离子迁移速度, 外加电场的渗析法称为电渗析法。 电渗析法是比普通渗析法更有效的 方法,特别适用于除去普通渗析法 难以除去的少量电解质。 除了渗析法(或电渗析法)以
(如表面活性剂),由于很强的
吸附性能而大量进入紧密层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则可使( )反号(如图所示);
反过来,若同号大离子因强
烈的范德华力作用克服静电排斥力而进入紧密层时,可使高于0 上述这二种现象是亥姆霍兹和古依-查普曼模型所不能解释的。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在上述古依-查普曼模型和斯特恩模型中,我们引出了一个关于 溶胶系统的重要参数-电动电势,又称为 电势。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的很好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4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IJ面与MN面之间的距离为 x ,其中所含溶胶的平均浓度为 c1 ; PQ面与MN面也相距 x ,所含溶胶的平均浓度为c2(c1> c2)。 在MN面两侧可找出两相距为 x ,浓度分别c1和 c2的个平面 (如图中虚线所示)。 这两个平面相距MN平面均为
围从紧密层一直扩展到溶液本体中,
如图所示。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而 电势则由于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或电解质价态的增加 导致双电层厚度减小而减小。 古依-查普曼模型正确地反
映了反离子在扩散层中的分布
情况,克服了亥姆霍兹模型的 缺陷。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能
解释的实验事实。
电势与热力学电势0不同,只要存在正、负电中心不重合,
就存在热力学电势0,其数值只取决于固体本身的性质及溶液中与 固体成平衡的离子的浓度; 而 电势则不然:
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会呈现出 电势。
而且其大小随着紧密层中离子的浓度而改变 。 少量外加电解质会显著地影响 电势的数值,随着电解质浓度 的增加, 电势的数值降低,甚至可以改变符号。
面的,(见图),称为斯特
恩电势。 由于离子的溶剂化作用,紧 密层中结合有一定数量的溶剂分 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它们同紧 密层中的反离子一起和固体质点 作为一个整体一起移动。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5 胶体的电学性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斯特恩模型是亥姆霍兹平行板模型和古依 -查普曼扩散双电层模型的结合体。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发现 当某些高价反离子或大的反离子
布朗运动的本质乃是不断热运动的液体分子对胶粒的冲击结果.
对于宏观很小但又远远大于
液体介质分子的胶粒来说,
由于不断受到来自不同方向、 不同速度的介质分子的冲击, 且受到的力不平衡,所以时 时刻刻以不同的方向、不同
的速度作无规则运动。
物理化学 课件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4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0-8)公式准确性如何? 珀林(perrin)和斯威德伯格(Svedberg)等用超显微镜把不 同直径(54nm和104nm) 的金溶胶摄影在感光胶片上,然后再测定 其不同的曝光时间间隔t时的位移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