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应原检测分析

合集下载

六种特应性皮炎鉴别诊断的区别要点

六种特应性皮炎鉴别诊断的区别要点

六种特应性皮炎鉴别诊断的区别要点特应性皮炎(AD)是临床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各年龄段的AD表现又有所不同。

并且,临床常见具有AD样表现的相关皮肤病,容易引起混淆。

AD的主要鉴别诊断包括脂溢性皮炎、疥疮、银屑病等,本文主要介绍各年龄段AD的临床表现以及其鉴别诊断。

婴儿期的鉴别诊断婴儿期AD最早出生2周即可发生,出生2个月以后发病者较多。

初发皮损为面颊部瘙痒性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常融合成片。

由于剧痒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皮损可迅速扩展至其他部位,如头皮、额、颈、腕及四肢伸侧等。

该期AD需与脂溢性皮炎和疥疮相鉴别。

➤脂溢性皮炎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在生后数周出现,主要累及头皮,最初表现为轻度油腻性鳞屑附着于头顶及前区,可以扩散到整个头皮,严重者伴有糜烂渗出,最终可形成覆盖大部分头皮的白色、黄色或棕色鳞屑及黏着性厚痴,这种表现被称为“摇篮帽”。

特别的是,有色人种的儿童通常无典型的“摇篮帽”,但有红斑,表皮剥落和色素减退的表现2。

与AD的主要鉴别点在于,AD的鳞屑通常干燥,且伴剧烈瘙痒,而脂溢性皮炎的鳞屑呈油腻性,且不伴瘙痒。

➤疥疮疥疮是由疥虫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可在家庭及接触者之间传播流行。

皮损常见于皮肤薄嫩处,主要累及手指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表现为丘疹、水疱、瘙痒性结节,以夜间瘙痒加剧为特点(图1)3。

图1 疥疮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与AD的鉴别要点如下:①疥疮多有一家或集体中多数人同时发病史;②体检时注意疥疮常在指(趾)缝、腋下、阴囊处有皮疹,且病程长的病例,腋下及阴囊可见到疥疮结节;③行疥螨检查找到疥螨或虫卵可协助诊断4。

儿童期的鉴别诊断儿童期AD主要特征是渗出少、皮肤干燥、丘疹多,可表现为浸润性斑块、苔藓样及痒疹样改变。

典型发病部位在肘窝、腘窝、面部及颈部,瘙痒剧烈,需与寻常型银屑病和高IgE综合征进行鉴别。

287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287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00 )最 常见 5种变 应原 依 次为 : 酸镍 、 .5 , 硫 芳香 混合 物 、 化钴 、L+M 一 噻唑 ( 松 C 、 巴混 合 氯 C e异 卡 G)卡
物 。结论 : 斑贴试 验是 明确 A D患者 变应原 的一种 安全 、 C 有效 的方法 。
[ 关键词 ] 斑 贴试验 ; 变应性 接触性 皮炎 [ 中图分 类号 ] R 5 .2 78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7 86 (00 0 — 39 0 64— 4 8 21 )5 05 — 2
统计结果表 明 : 变应性 接触性 皮炎 患者最 常见 5
C M 一 噻唑 ( L+ e 异 卡松 C ) 卡 巴混合 物为最常 G 、 见 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的变应原 , 中硫 酸镍 占 其 阳性变应原的 5 . % , 32 芳香混合 物 占 3 .% 。硫 31 酸镍是 电镀工业 、 制镍镉 电池 、 有机合成和生产硬
m t h i eDansc) o cnq i o i 采用 由瑞典化学诊 断 A e u g ts B 公 司 ( hm t h i eDansc , B S ee ) C e o cnq i ot sA ,w dn 研 e u g i
例, 阳性率为 2 . % ; 25例 女性患 者 中, 91 在 1 阳性 18例 , 1 阳性率为 5 . % , 4 9 男性患者 阳性 率明显低
囊炎 、 疖肿 、 烂 等皮 损 。② 皮 炎 处 于急性 发 作 糜 期 。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 法 .
2 结 果 在 2 7例 患 者 中, 8 阳性 19例 , 性 率 为 3 阳
12 1 斑 贴试 验 ..
斑贴 试验 诊 断试 剂盒 ( h — Ce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报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的追求不断增强,化妆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使用化妆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红肿、瘙痒等。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化妆品监管,我们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一、监测数据来源与收集本次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化妆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以及消费者的主动报告。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报告机制,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监测数据分析1、不良反应类型在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报告中,皮肤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占比达到X%。

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疹子等症状。

其次是接触性皮炎,占比为X%,主要症状为皮肤发红、脱皮、渗出等。

此外,还有少数报告涉及到色素沉着、痤疮等问题。

2、涉及化妆品类别护肤类化妆品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比约为X%。

其中,面霜、乳液、面膜等产品较容易出现问题。

彩妆类化妆品的不良反应占比约为X%,主要集中在眼影、口红、粉底等产品。

3、消费者年龄分布不良反应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但以 20 40 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居多,占比约为X%。

这可能与该年龄段消费者使用化妆品的频率和种类较多有关。

4、品牌分布监测数据显示,一些知名品牌和小众品牌均有不良反应报告。

但总体而言,某些品牌的报告数量相对较多,可能与其市场占有率较高或产品成分特点有关。

三、原因分析1、产品成分某些化妆品中含有的香料、防腐剂、乳化剂等成分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部分消费者对某些特定成分较为敏感,使用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个体差异消费者的皮肤类型、体质、遗传因素等个体差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敏感性皮肤的消费者更容易受到化妆品的刺激。

3、使用方法不当不按照产品说明使用化妆品,如过量使用、频繁更换产品、与其他化妆品混用等,都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4、产品质量问题部分化妆品可能存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严、原材料污染等问题,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如何测试对化妆品是否过敏

如何测试对化妆品是否过敏

如何测试对化妆品是否过敏
皮肤过敏的原因是由于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对皮肤细胞产生刺激,使皮肤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导致过敏。

属于干性皮肤的人,如选用化妆品不当,还会出现局部性的红斑。

因此,要根据自己皮肤的性质,选用适合的化妆品实为重要。

发生
化妆品性过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原发性刺激所致:即化妆品中含有香精之类的有刺激性的物质。

变应性超敏反应:这种反应比上述的情况较多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敏”。

首先追查病因,停用致病化妆品,并避免以后再用。

对此炎患者,应避免抓挠及肥皂洗涤。

其他如毛发、指甲的损害,经停用化妆品并及时处理,均可治愈。

用化妆品之后肌肤过敏了怎么办?
过敏无小事,虽然大部分肌肤问题并不会危及生命健康,但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对肌肤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如果使用产品之后
发生过敏,首先需要停用当下所使用的所有化妆品,并用大量清水
冲洗患处。

当肌肤出现大面积发红、皮疹或有强烈刺痒感时,绝对
不建议自行处理,要尽快到医院的皮肤科就医。

肌肤出现不适就一定是过敏反应吗?
怎样判断是过敏还是不耐受?
一般来说,如果肌肤是对某种成分不耐受,那在使用产品之后1
个小时内,不适感和泛红就会明显减弱或消失;但是,如果用化妆品
之后肌肤长时间处于刺痛、红肿、皮损甚至脱皮,那就极有可能是
过敏了,此时一定要及早就医。

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会产生依赖性吗?。

欧洲标准变应原联合化妆品筛选变应原对女性面部皮炎患者的斑贴试验

欧洲标准变应原联合化妆品筛选变应原对女性面部皮炎患者的斑贴试验

圭堡医堂羞堂麓嶷盘查垫塑生!!魍整!§盎筮!塑£b虹LM趟△!!!b坠鱼§璎£!!Q£!Q鲢12塑2:YQl:;§:艘2:§欧洲标准变应原联合化妆品筛选变应原对女性面部皮炎患者的斑贴试验周成霞李械李利【摘要l蹦的采矮蚊溯标准嶷辙鳆联合化妆赫筛遴燮应原对女性llli鄙发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薅壹主要致竣藤;方法霹弱诊女瞧露帮安炎患者果弼讫绶曩蘩选变绽琢联合黢鞘标灌变应蘸送行褒雅试验,按嚣繇接魅建皮炎瓣究组捶荐标准巅潦缝祭。

结果4i灏焱褴患者逢幸亍了38静德妆酷筛选变虑原和26种欧洲标准变腹原的斑贴试验。

熊巾阳性率最高ff缸他妆鼎筛选变应原计裔鸟洛托品(12.20%)、硫柳汞(9.76%)、双咪唑烷基脲(7.32%)及DMDM海因(7.32%),阳性率躐高的欧洲标准嶷成原汁有硫酸镍(22.20%)、甲醛(14.63%)、对苯二胺(9.76%)及香料混骨芍势f9。

弱%)。

绥谂辘臻耱,争鏊、岛渗托瑟、骧秘汞、对答:藏、蚕辫浸合耢,双曝迹靛基骣,DMDM海毽等是女瞧嚣零瘦灸患毒主要簸被骧。

【关键词l欧渊标准变琏原;化妆品筛选变赢愿#巅部皮炎;疆髂试簸PatchtestingforselectionofcosmeticalllergensinfemalefaeialdermatitisbyEuropeanstandardofc08mmeticallergenszH(彤Cheng-xia,L{w武,乙iLi.DepartmentofDermatology,We啦ChinaHos“pitat,Si商#口镕汝iverMtY,酝ongdu§1004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dentifytheeomnqonallergensofthefemalepatientswkhfaeiaidef—matitiswithEuropeanstandardofcosmeticallergens.MethodsFemalepatientswithfaciaidermatitisweretestedwithEuropeanstandardofcosmeticallergens.ThereactionstoallergensweredocumentedhyfollowingtheInternationalContaetDermatitisResearchGrouprecommendations.ResultsTotal4lfemalepatientswithfacialdermatitisweretestedwithEuropeanstandardofcosmeticallergens,themaincosmeticallergensvcerehexamine(12,20),thimerosal(9。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诊断与治疗PPT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诊断与治疗PPT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 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
皮肤镜检查:通过皮肤镜检 查,可以观察皮炎的形态和
结构
鉴别诊断与排除其他疾病
皮疹形态:观察皮疹的形状、大小、颜色和分布 病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家族史和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进行皮肤斑贴试验、血清IgE检测等 排除其他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皮肤癣菌病等
瘙痒程度: 评估瘙痒 程度,判 断预后效 果
皮肤屏障 功能:评 估皮肤屏 障功能, 判断预后 效果
免疫功能: 评估免疫 功能,判 断预后效 果
心理状态: 评估心理 状态,判 断预后效 果
随访观察: 定期随访 观察,评 估预后效 果
随访观察时间与内容
随访时间:一般 建议在治疗后1 个月、3个月、6 个月和12个月进 行随访观察
药物使用注意 事项:使用药 物时注意避免 接触眼睛、口 鼻等敏感部位, 使用后注意洗 手,避免药物 残留在皮肤上。
全身用药注意事项
剂量和疗程:根据病情和药 物说明书确定剂量和疗程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如抗组胺药、糖 皮质激素等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

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头晕、嗜睡、恶心等,及
观察内容:皮肤症 状的改善情况、药 物副作用、生活质 量等
随访频率:根据病 情严重程度和治疗 效果调整随访频率
随访目的:评估治 疗效果,及调整治疗方案建议
定期复诊: 根据病情变 化,定期进 行复诊,以 便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症状评估: 根据患者症 状变化,评 估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 案

介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 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提醒患者定期复查,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和护理用品

534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534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534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吴瑜丹;王艳明;赖荷;张春梅;陈蕴光【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6(23)1【摘要】目的:了解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常见的过敏原。

方法:采用瑞敏斑贴试验器,对2011年2月至2015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534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534例受试者中1项或1项以上阳性反应的有471例,总阳性率88.20%。

阳性反应率较高的变应原依次是:重铬酸钾(61.78%)、氯化钴(53.29%)、硫酸镍(43.10%)、芳香混合物(34.61%)、卡巴混合物(33.33%)。

结论:重铬酸钾、氯化钴、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卡巴混合物是本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过敏原。

斑贴试验是检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过敏原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总页数】3页(P27-29)【作者】吴瑜丹;王艳明;赖荷;张春梅;陈蕴光【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广东广州 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广东广州 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广东广州 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广东广州 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广东广州 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2【相关文献】1.老年疑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邹晴;周开华;康道现;康絮煦;王璐2.287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刘永平3.兰州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王星星;杜华4.重庆地区193例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王莎;邓抒琴;喻云;顾玉枝5.脐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21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朱国兴;陆春;赖维;苏向阳;谢淑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妆品添加剂对皮肤刺激性的评估

化妆品添加剂对皮肤刺激性的评估

化妆品添加剂对皮肤刺激性的评估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能够美化外貌,还能够改善皮肤质量。

然而,一些人们会担心,化妆品是否含有对皮肤有刺激性或者过敏的成分。

因此,对于化妆品添加剂的评估非常重要,以确保其对于皮肤的安全性。

一、化妆品添加剂的类型化妆品添加剂是指为了在产品中实现某种特定功能而添加的物质,包括防腐剂、香料、色素、保湿剂等。

每种添加剂都有它们的作用,但也可能对于一些人的肌肤产生刺激,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添加剂进行评估,确保其使用安全。

二、皮肤刺激性评估方法1. 动物试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估方法,通常使用小鼠、兔子等动物进行实验。

但由于伦理和道德问题的考量,动物试验在某些国家已被禁止使用。

2. 体外试验:这种评估方法主要通过将添加剂放置于人体皮肤模型上进行测试,模拟真实的肌肤情况。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动物试验,更符合伦理标准。

3. 临床试验:为了更好地判断化妆品添加剂对皮肤的刺激性,临床试验是必要的。

这种试验通常通过招募人类志愿者,对他们的皮肤进行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结论。

三、化妆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化妆品添加剂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才能上市销售。

一般而言,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1. 急性毒性评估:通过动物试验或体外试验,评估添加剂对皮肤的急性毒性反应。

2. 慢性毒性评估:针对长期使用添加剂可能引起的慢性毒性问题进行评估,包括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

3. 过敏原评估: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添加剂对于人体皮肤的过敏反应情况,确保其不会引起过敏问题。

4. 可用性评估:评估添加剂的稳定性、PH值等参数,确保化妆品的使用体验。

四、化妆品添加剂的监管机构不同国家对化妆品添加剂的监管机构也不尽相同。

例如,欧盟对于化妆品添加剂的评估和监管采用了“欧洲委员会科学委员会”(SCCS)的评估制度,美国则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评估和管理。

在中国,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负责相关的监管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smetic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Test result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Research
Group(ICDRG)recommendation.Results
more cosmetic
Of the 89 patients,61
were
(68.5%)showed positive reactions
to
one or
allergens.The most common allergens
fra—
grances(33.7%),followed by preservatives(30.3%),para—phenylenediamine(25.8%)and amerchol L 101 (10.1%).Conclusion Fragrances,preservatives,para-phenylenediamine and amerchol L 101 are dominant
587
Suzhon
215004.Cbina
Corresponding au£bOF:研ⅡX抽.Email:shx9@J63.corn
【Abstract】Objective To make a survey on common cosmetic allergens,and to provide epidemio— logical data and clinical evidence for cosmetic allergy.Methods Patch test was performed by using 49 cosmetic allergens from a European cosmetic series and 5 Chinese standard screening allergens on 89
Detection of causative allergens of
cosmetic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CAI
Yong-lian,UU
Run—qiu,
SHI Xin,ZHANG Jing,LI Ping.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Second Aftiliated Hospital of Sooehow University,
物;③4周内用于试验的上背部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暴露于
强烈Et光;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二、方法 1.问卷调查:参考文献[3]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 性别、年龄、职业、致敏化妆品种类、潜伏期、皮损分布、皮损 形态、皮损诱发和加重因素、治疗情况、过敏史、家族史等。 2.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由瑞典化学诊断AB公司购入, 化妆品系列变应原共49种,再加上中国筛查系列中的5种 化妆品变应原,共54种。建议患者提供可疑化妆品,同时进 行原物斑贴试验。操作及判读标准以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 (international
dermatitis
research group,ICDRG)推荐
的标准为依据。48 h后去除斑试物,72、96 h分别进行观察, 判定结果。判断标准:阴性(一):无反应;可疑(?+):仅有轻度 红斑;阳性(+):红斑、浸润,可有少量丘疹;强阳性(++):红 斑、浸润、丘疹、水疱;极强阳性(+++):红斑、浸润明显,丘疹, 出现水疱、大疱。 3.注意事项:嘱患者3 d内勿洗澡及剧烈运动,避免搔 抓,减少出汗、13光照射等。若出现不能耐受的瘙痒或疼痛, 应自行取下斑试器,并与医师联系。 三、结果 89例患者中,男7例,女82例;年龄17~69岁(30.7
4-
19.4%一27.4%。芳香混合物可检出70%~80%的香料过敏 患者,联合秘鲁香脂可检出90%Es-93。本组试验没有添加秘鲁 香脂,所以可能会漏掉部分香料过敏患者,导致香料阳性率
lO.5岁),其中20。40岁女性67例,占75.3%。公司职员19例, 自由职业18例,干部17例,服务行业13例,学生11例,医
[4]眭维耻,熊心猜,张正中,等.头癣病原菌分析.中华皮肤科杂 志,2004,37(8):486. [5]卢洁,廖廷锡,王有为,等.成人头癣15例.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36(9):528. (收稿日期:2010—11-24)
(本文编辑:颜艳)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应原检测分析
蔡永莲刘润秋施辛张静黎平
变应原 阳性例数(%)
变应原
氯碘喹啉
阳性例数(%) 1(1.1)
香料相关类 芳香混合物4 水杨酸苄酯
苯甲醇 苯氧基乙醇
三氯生0
DMDM乙内酰脲0
4一氯一3。5一二甲苯酚 染发剂类 对苯二胺基质 赋形剂厚L化剂,表面活性剂类 阿莫醇 斯盘80

醋酸苯汞0 巯氧吡啶钠0 碘丙炔醛0 4一氯一3一甲酚0 紫外线吸收剂类 3(3.4) 2(2.2) 1(1.1)
d以上28例;发病至初次就诊时间为1~பைடு நூலகம்71 d,平均19
d。
皮损诱发和加重因素:疴睛随季节变化者51例,占57.3%;日
晒加重者23例,占25.8%。过敏史:4例既往有化妆品过敏 史,1例特应性皮炎史。 斑贴试验结果:本组试验无严重不良反应,无1例中途 退出,72 h与96 h观察所得结果无差异。61例对1种或1种 以上化妆品变应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68.5%,其中女性 57例,男性4例;职员16例(18.0%),自由职业15例 (16.9%),干部13例(14.6%),居前3位。38例患者提供可疑 化妆品,对其进行原物斑贴试验,1例出现刺激反应,23例出 现阳性反应。54种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见表1,阳性率较高 的是对苯二胺(PPD)(25.8%)、芳香混合物(23.6%)、阿莫醇 (10.1%)。
志,1998,31(5):304—305. [3]黄醒亮,邓锦惠,鲁长明.广州地区179例头癣病原菌的分离研 究报告.广东医学,1979,(6):16.18.
1997--2010年广州地区头癣病例分布情况
头癣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000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 降趋势,自2003年开始呈比较平稳波动趋势,见图1。 二、讨论 1996年全国调查表明,犬小孢子菌、须毛癣菌、紫色毛癣 菌、红色毛癣菌[1_21成为居前4位的头癣病原菌。
causative allergens in patients with cosmetic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cosmetic
allergic
contact
der-
护人员6例,其他5例。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7例,初、高 中文化程度21例,大学专科以上文化61例。可疑致敏化妆 品种类:皮肤护理产品51例(57.3%),染发剂28例(31.5%), 其他10例(11.2%)。部位:绝大部分为化妆品应用部位,面部 6l例(68.5%),头皮11例(12.4%),颈部9例(10.1%),其他 部位8例(9.O%)。 皮疹形态:皮疹形态多样,以红斑、斑丘疹为主,红斑丘 疹29例,红斑21例,红斑脱屑17例,红斑丘疹伴渗出13例, 红肿9例。皮损程度一般与致敏化妆品使用时间有关,使用 时间短者多为急性皮损,长者多为慢性皮损,本组病例多为 慢性皮损。初次使用化妆品至出现皮疹时间:3 d以内61例,

∞ 加 m
等,再就是与近年来家庭饲养宠物盛行有关。对于头癣,不但
应该加强对儿童的防护,也应该加强成人预防头癣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吴绍熙,廖万清,郭宁如.中国致病真菌十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1):1. 年份(年) 图1
[2]封绍奎,吴绍熙.当前头癣的特点和防治建议.中华皮肤科杂
588
生坐座丛社盘圭2Q!!生8旦筮丝鲞箜8期gh也{塑£墅煎!!:丛鲤堕2Q!!:yQ!!丝,盟Q.8
表1
变应原 阳性例数(%) 30(33.7) 21(23.6) 3(3.4) 3(3.4) 2(2.2) 1(1.1) 27(30.3) 5(5.6) 4(4.5)
89例患者进行54种变应原斑贴试验的结果
【摘要】目的调查化妆品变应原种类,为化妆品过敏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方法对 89例门诊疑诊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采用49种欧洲化妆品系列变应原及5种中国筛查系列化 妆品变应原进行斑贴试验,按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推荐标准判读结果。结果89例患者中,61例对 1种或1种以上化妆品变应原过敏,阳性反应率68.5%。其中阳性率较高的有香料33.7%,防腐剂30.3%, 对苯二胺25.8%,阿莫醇10.1%。结论香料、防腐剂、对苯二胺、阿莫醇等是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 者的主要致敏原。

matitis,CACD)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斑贴试验
结果综合诊断。斑贴试验证实,我国9.8%的湿疹患者为 CACD…,国外报道化妆品成分在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中占 36%t“,提示化妆品过敏的患病率不容忽视。对疑诊CACD患 者国内多采用中国筛查系列或欧洲标准系列变应原斑贴试 验查找过敏原,而化妆品系列变应原在CACD患者中的阳性 率目前国内少有报道。为此,我科应用化妆品系列变应原试 剂盒对89例疑诊CACD患者进行化妆品系列变应原的斑贴 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一、病例选择 1.人选标准:以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 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149.2—1997)为诊断标准,符合疑诊 CACD患者为人选对象。 2.排除标准:①测试部位皮肤有痤疮、毛囊炎、疖肿、糜 烂等皮损;②4周内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组胺药
生堡座匮型苤圭2Q!!生8旦簋丝鲞筮8翅£丛Ⅱ』旦!婴熊Q!,△丛耻煎2Q!!,yQl!丝,盟Q: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