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和管理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的国际经验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的国际经验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的国际经验分享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美国。

美国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

他们非常注重早期干预,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的初步教育。

通过游戏、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

在中小学阶段,学校通常会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

同时,还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涵盖了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节等多个方面。

美国的社区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社区会组织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支持。

此外,美国还有大量的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和组织,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

接下来是日本。

日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

他们认为,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坚韧心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会通过体育活动、劳动实践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

日本的学校还注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

教师会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引导。

在家庭方面,日本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他们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看德国。

德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平衡发展”。

他们认为,学生在学业、社交、情感等方面的平衡发展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会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仅关注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

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培训过程中,会为学生提供心理测评和辅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从而减少因职业压力和不适应带来的心理问题。

英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全人教育”。

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培训状况

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培训状况

括欧洲 5个 国家 ( 奥地 利 、 国、 森堡 、 德 卢 希腊 和爱 尔兰 ) 的专业 人 员参 与 了此 项
研究 , 主要 目的是 界 定 能够 把握 临床 心
Pi 主编 的《 rz t 全球化 的心理 治疗 》 一书和
表 1 奥地利 、 希腊和爱尔兰三 国临床心理学学历培训状况
纳入临床心理 学 ( 或精 神 医学 ) 和/ 的范
畴, 如荷 兰 ; 些 国家 则通 过 法律 手 有
段将 这 两 个 领 域 区 分 开 来 , 奥 地 如 利 。第三 , 欧洲 , 其 是欧 盟 正致 力 尤
c o g a Suis l i 1 项 目的研究 结 hl i l tde- i c ) oc Cn a 果 为基础介绍 欧洲临床心 理学学 历教 育
维普资讯
32 7
C ieeMet el oma Vo 2, . 2 0 hn s na H at Ju l l No 5, 0 8 l h 2


心理干预与心理咨询 ・
欧 洲 心理 咨询 与治 疗领 域 的培训 状况
高 隽① 钱 铭 怡① @
三方面的背 景信 息 , 先 是欧 洲 国家 对 首
临床心理学的界定也会 因其不 同法律体
该领域的学历培训都仅 能归 为临床 心理
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学历 培训或 精神病 学 的学历 培训 名下。故就 心理咨 询与治 疗 的学历 培训 而言 , 大 部分 是 在 临床 心 绝 理学和精神病医学领 域完成 的 。本节 主
【 关键词】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 学历培训; 在职培训 ; 欧洲; 介绍
中图分类 : 7 90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0— 7 9 2 0 )0 0 7 0 R 4 .5 A 10 6 2 (0 8 0 5— 32— 4

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管理状况

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管理状况
1政府管理
了相 当多 的经验 ,确立 了一些 可供参考 的发展模式 。但 同时 ,欧洲也 是一个 国 家众多 ,文化 、政 治 、经济发 展状况多
样 的地域 ,这一特点也 反映在 心理治疗 和咨询领域 的发展 上 ,因而不 同欧洲 国 家对该领域 的管理 ,甚 至在对 心理治疗 和咨询行业本身 的界定 以及对该 领域 的
维普资讯
Chn s na at o ra , l2 No 5,0 ieeMe tlHel J u l Vo 2, . 2 08 h n

心理干预与心理咨询 ・
欧 洲 心理 咨 询 与治 疗 领 域 的管 理 状 况
高 隽① 钱 铭 怡① @
业 ”或某种 “ 专业 技 能”,比利 时 、俄 罗斯 、希腊等都 可划分在 这一类 。以希 腊为例 ,该 国没有 专 门的心理治疗 和咨
询行业立法 ,因而并不承认 心理治 疗师 的独立职业 身份 ,但却有 针对心理 学家 的立法 J 。鉴 于该 国心理咨询 和治 疗领 域 的从业者 中大约一半左 右的人是 心理 学家 ,通过对这些人 的管理 ,政 府也
管理 大致 可分 为三类 ,其一是 政府 通过 行业 立法的方式对该 领域 进行管 理 ;其
二是 政府 本 身没 有 对行 业 的专 门立法 , 但由于从业人 员本 身具 有另外 的职业 身
份 ( 如心理学 家 或 医生 ) ,故 政府 通 过 对从业 者所在主要行业 的立法 中涉 及心 理治疗和咨询 的相关 内容对该 领域 进行
管理 ;其 三 是无 任何 相 关 立 法和 规 定 , 但政府 承认 某些 专 业协 会 的合 法 地 位 , 因而政府 可通过管理这 些协会 来 间接 对 该领域进行管理 。在 三类 管理 中 ,政府 管理 的力 度 以第 一 类 最 强 ,第 三 类 最 弱 ,但即便在 同类 管理模 式 中,政 府管

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述要

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述要

积极心理 治疗是 2 世 纪 6 年代 末 、O年 代初 由德 国 0 0 7
著名 的精神科 专家 、 理治 疗专 家诺 斯 拉特 ・ 塞 施基 安 心 佩 ( os t eecka )教授 在跨 文 化研 究 的基 础 上创 立 的 N s a P ssh i r n

注 , 在学校 教育 、 业 管理 、 ② 企 社会 服 务 、 家庭 生 活 、 姻 干 婚 预 、 际文 化交 流等诸多 领域也得 到积极 应用 。 国
① 英文全称为 I e a oa C n r o P si s h t r y 英文缩写为 IP 。国际积极心理治疗中心 , m m t nl et r o te y o e p , i ef i P c h a v CP 包括跨文化家 庭治疗 与心身医学 中心 , 是全世界所有积极心理治疗 中心的联合机构和负责协调 的总部 。目前 , 它行使着 国际积极 心理治疗协会的主要职责 , 并代表积极心理治疗
为 当今 心 理 治 疗发 展 开辟 了新 的 方 向和 途 径 。
[ 关键词] 积极 心理治疗 ; 范式; 德 国心理学 【 中图分类号 ] G 0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19 ( 09 0 00 一 6 6 1— 6 6 2 0 )5— 0 1 O
会 。19 9 1年 , 积极心理 治疗 国际中心 (c P 在 德 国威斯 巴 iP ) 登成 立 ,9 6年正式 注册为非 营利性机 构 , 成 员包 括世 界 19 ① 2 0多个 国家 的 4 0多 个分 中心 。 目前 , 极 心 理治 疗 已经 积 发展 成为既有较 为完 整的理论 基础又有 明确治疗 方法 的范


积极心理 治疗 思想 的一条价值 主线

中德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德国F+U心理咨询对我们的启示

中德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德国F+U心理咨询对我们的启示

国一 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F U职 业 学 院 、 姆 尼 兹 技 术 大 学 、 如 + 开 弗 莱 堡 矿 业 学 院 及 大 众 汽 车培 训 学 院 等 ,对 德 国 大学 生 的心 理 咨 询 状 况 做 了 一 些 实 地 调 查 和 案 例 分 析 , 结 合 我 院 学 生 的 心 理 问 题 及 辅 导 状 况 ,我 们发 现 中德 学 生 中存 在 的 心理 问题 既 有 共 性 又 有个 性 , 共 性 主 要 表 现 在 : 其 自我 意 识 强 , 想 和 现 实 存 在 矛 理 盾 ; 绪 控 制 能 力 较 低 , 在 人 格 缺 陷 ; 乏 人 际 沟 通 能 力 和 挫 情 存 缺 折 承受 能力 ; 乏 学 习动 机 和 兴 趣 , 知 如 何 面 对 困难 ; 立 生 缺 不 独 活 能力 和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差 ; 乏心 理 卫 生 知 识 , 生 理 和 性 心 理 缺 性
生人数为 6 0人 次 , 中 女 生 来 咨 询 的 其 人 数 约 为 男 生 的 两 倍 。 前 来 咨 询 的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集 中 表 现 在 以
下方面 :
人 际 关 系障碍
其 中 首 先 是 “ 室 之 间 的 同 学 关 系 ” 题 比 寝 问
较 突 出 。 进入 学 院 以前 , 部 分 中学 生 住 在 自己家 中 , 享 安静 大 独 舒 适 的 环 境 。 考 上 大学 以后 , 室 住 宿 安 排 较 拥 挤 , 般 住 6 8 寝 一 ~ 人 。 生 的生 活 习 惯 各 不相 同 , 格 上也 存 在 差 异 。 共 同生 活 、 学 性 在 互 相 适 应 的过 程 中 , 盾就 易显 示 出 来 , 免 产 生 摩擦 。 时 , 矛 难 同 在 处 理 人 际 关 系 方面 存 在 着 明 显 的城 乡差 别 ,市 区 长 大 的学 生接 触 范 围广 , 际 能 力 强 , 农 村 或 者 乡 镇 来 的学 生 生 活 淳朴 。 交 而 人 际 交 往单 纯 , 城 市 的一 套 人 际 交 往 不 能适 应 。其 次 是 “ 女 生 对 男 人 际 交往 的差 异 ” 题 。男 生 之 间 对 一 些 细节 不 会 刻 意 在 乎 。 问 一 句 话 、 个 玩 笑 就 可 以 把误 会 解 除 , 女 生 往 往 对 一些 小事 耿 耿 一 而 于 怀 , 多 地 注 重 于 自 己 的 面 子 。 三 方 面 是 “ 老 师 交 往 ” 障 更 第 与 的 碍 。 中小 学 阶段 , 生 的学 习娱 乐 活 动 均 由 老师 督 促 , 生 交 往 学 师 比较 密切 。 大 学 期 间 各 方 面基 本 由学 生 自我 管理 , 老 师 交往 而 与 较 少 , 致 部 分学 生一 旦离 开 教 师 的 管 理 就感 到迷 茫 , 知 互 相 导 不 沟 通 的 出路 在 何 方 。 学 习障碍 其 中的 原 因 相 当 复杂 ,如 对 大 学 学 习方 式 不 适 应 、 人 抱 负 和 现 实 的 矛 盾 、 际 关 系 的 困扰 、 内小 环 境 与 社 个 人 校

心理学发源地就是不一样!德国孩子每年一次心理体检

心理学发源地就是不一样!德国孩子每年一次心理体检

心理学发源地就是不一样!德国孩子每年一次心理体检欧洲的最新研究显示,大部分心理疾病都可追溯到患者的未成年时期。

心理问题正在出现低龄化趋势。

近年来,德国等欧洲国家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儿童的心理干预,这项工作与学校教育开始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德国是心理学的发源地,目前全国约有两万名心理治疗师,其中近2800人是儿童心理治疗师。

德国各个城市和乡镇还设有非盈利性质的“心理中心”。

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给孩子做“心理体检”,帮助他们提高社交技巧。

心理中心特别设有儿童治疗室,里面有不少玩具。

8岁的托尼由于不爱讲话,成绩大幅下降而被送到中心进行体检。

心理治疗师在与他的父母沟通后,决定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其中一个问题是询问孩子此前两周的精神状态,例如是否做事时感觉“没兴趣”:如果“一点也不”得分为“0”;“一两天如此”得分为“1”;“三四天如此”得分为“2”;“几乎每天”得分为“3”。

心理治疗师计算出总分,再结合父母的描述及老师的反馈,认为托尼的问题是不自信导致的自闭。

在德国,孩子在心理体检后主要进行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或两者相结合的治疗。

中心推荐托尼一家人到“儿童农场”进行一次身心之旅,也就是“动物支持的心理治疗”。

比如乌龟帮助孩子缓解自闭,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明镜》周刊近日报道说,德国每个年龄段的人群所受的压力均有增加。

特别是网络时代,儿童还出现网瘾、社交缺失等新的心理问题。

德国号召16岁以下的孩子每年进行心理体检并对症治疗。

德国青少年事务局每年会对孩子进行家访,了解和推荐相关措施。

产生的相关费用可以由保险报销,也可以由青少年事务局支付(如果青少年事务局参与治疗的话)。

青少年事务局也会派专家对孩子进行定期心理辅导,与父母定期磋商,并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

德国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设置有一系列的心理课程,包括自我调节、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和如何表达等,社区周末也有相关活动。

德国大医院也都设有儿童青少年心理及精神科,特别强调“从出生开始防治”。

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和管理

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和管理

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和管理德国作为欧洲大陆上心理治疗领域的重要国家之一,其心理治疗培训和管理的体系备受瞩目。

在德国,心理治疗被视为一门专业,其培训要求严格,而且与法律和医疗界紧密相连,这也是德国心理治疗管理得以规范和系统化的根本源头。

一、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分为不同的阶段。

唯一授权进行心理治疗的组织是德国心理治疗协会(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Psychologische Psychotherapie,DGPP),该协会负责对心理治疗师进行注册和认证。

1. 大学本科阶段在德国,想成为心理治疗师的人需要首先取得心理学本科学位。

德国的心理学本科涵盖范围广泛,这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研究方向的基础。

因为从事心理治疗需要有广阔的知识储备,因此本科学习是必须且重要的阶段。

2. 研究生阶段在完成本科学业之后,学生涉足研究生阶段。

研究生学习期间,要求学生在心理学领域中专攻某一领域,如临床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家庭咨询等,以便为做好心理治疗所做的准备。

此外,研究生还需完成一定量的实习和必须满足的其他资格认证要求,该认证为私人协会和州心理卫生部门提供。

3. 实习阶段实习期通常要持续三年,期间需完成一定的诊所实验,并进行一段时间的个人治疗,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能够适应治疗中所遇到的挑战。

4. 认证阶段在完成实习阶段之后,学生需通过一系列的考试,以获得德国心理治疗协会的注册资格。

凭借该注册资格,心理治疗师才能获得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签署医疗保险和拥有其它医疗工作者同等权利的资格。

这意味着,经过这样长时间的培训和认证,心理治疗师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治疗服务。

二、德国的心理治疗管理在德国,心理治疗是受控制的专业,这是为了确保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患者,都能够获得公平、透明和质量较高的服务。

1. 立法德国联邦法律规定,一名心理治疗师必须根据所在州的有关法律和规定获得许可才能独立从事临床心理治疗。

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述要

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述要

2009年9月第25卷 第5期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 ngsu I nstitute of Educati on(Soci al Sci ence)Sep.,2009Vo,l25 No.5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述要*崔景贵(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江苏常州 213001)[摘 要] 积极心理治疗由德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诺斯拉特 佩塞施基安教授创立,已经发展成为既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又有明确治疗方法的范式。

本文介绍积极心理治疗范式的一条价值主线、两种方法形式、三项基本原则、四类矛盾冲突和五个操作阶段。

积极心理治疗范式具有反传统的学科发展意义、实践创新意义和社会建构意义,为当今心理治疗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治疗; 范式; 德国心理学[中图分类号] G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1696(2009)05-0001-06积极心理治疗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德国著名的精神科专家、心理治疗专家诺斯拉特 佩塞施基安(Nossr at Pesesc hk i an)教授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范式。

佩塞施基安1933年6月18日生于波斯(伊朗),1954年定居德国。

早年他曾在德国、瑞士、美国等地接受心理治疗培训。

1960年开始在法兰克福和美因茨大学接受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方面的专业训练。

1968年在法兰克福西南、莱茵河畔的黑森州州府威斯巴登(W iesbaden)开设心理治疗诊所,开始创建积极心理治疗理论(Positi ve Psyc hothera py)。

1978年,德国积极心理治疗协会(GDPP)成立,这是积极心理治疗的第一个国家协会。

1991年,积极心理治疗国际中心(I CPP)在德国威斯巴登成立,1996年正式注册为非营利性机构, 成员包括世界20多个国家的40多个分中心。

目前,积极心理治疗已经发展成为既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又有明确治疗方法的范式,在当今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心理治疗界引起广泛关注, 在学校教育、企业管理、社会服务、家庭生活、婚姻干预、国际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也得到积极应用。

【中德直击】KlausKocher:心理治疗的态度——心理治疗师是如何工作的?

【中德直击】KlausKocher:心理治疗的态度——心理治疗师是如何工作的?

【中德直击】KlausKocher:心理治疗的态度——心理治疗师是如何工作的?▼2017年9月5日中德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培训课程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的态度——心理治疗师是如何工作的?Klaus Kocher 医学博士,心身医学及精神分析专家。

1990-1995年间在法兰克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及心理治疗医院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师工作。

是德国及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会员。

自1990年私人开业。

特长是临床督导和夫妻治疗。

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即心理治疗师与患者进行工作时做了些什么?他有哪些特定的活动,他的内部工作模型又是什么?我的演讲将集中在几个非常基础的要点上,关乎心理治疗师如何工作,以及他在作为心理治疗师而工作时的所作所为本质如何。

这种特别的工作方式基本上与我们常说的心理治疗态度有关,而这种态度又与心理治疗的精神分析概念紧密相连。

因此,我会主要聚焦于这样的治疗师:他使用精神动力学疗法,运用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概念,并根据移情和反移情的概念以及治疗关系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形式来处理心理治疗性关系。

如今我们似乎能遇到多种形式的精神动力学派别,它们看起来彼此间有许多方面是相互矛盾的,乍一看会令人不太确定甚至迷惑不解。

面对这些丰富多样的差异,最好能探究其中是否有某种共同的基础,即所有这些精神分析分支学派的根源。

面对这种发展,一位热衷于研究精神分析方法论的英国精神分析师David Tuckett在他2005年发表的文章中将这个问题凝缩成很简单的一句话:“去掉了什么?”他旨在超越所有显而易见的差异,制定某种综合性评估,找到可能成为精神分析导向之心理治疗性活动的共同基础。

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显示:“我假定身为精神分析导向的心理治疗师需具备一套特别的能力:1. 能觉察到相关的临床资料(例如患者的情感和潜意识的含义),2. 能将患者感知到的内容概念化,以及3.根据治疗师的觉察对患者作出解释,并了解所说的话对患者产生的效果”(Tuckett 2005)。

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和管理(全文)

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和管理(全文)

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和治理XX:R749.052 XX: XX:1000-6729(20XX)002-0081-06doi:10.3969/j.issn.1000-6729.20XX.02.001受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GermnChinese cdemy for Psychotherpy,德文简称DCP)等单位的邀请,ZG医院协会组织心理治疗考察团于20XX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访问了德国。

代表团在德国期间访问了德国卫生部,参观了德国的心身医院、精神病医院,与卫生部官员、保险公司、大学和心理健康保健系统的重要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代表团在德国的访问过程中,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Mrgrete HssWiesegrt和lf Gerlch博士全程陪同。

研究院的多位德国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Wolfgng Senf,Toms Plnkers,Thoms Fydrich,lf Gerlch,nsgr Lottermnn等为代表团做了学术演讲。

德国是开展心理治疗最早的GJ之一,其心理治疗服务治理已有约100年的进展历史。

心理治疗进展的里程碑是1998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心理学心理治疗师和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法》。

该法律确立了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职业,确定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非医学背景的心理学或者社会教育学专业人员可从事心理治疗工作。

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获得了与精神科医师、心身医学科医师一道,在医疗卫生领域内向成人患者或者儿童青少年患者提供心理治疗的执业资格,并建立相应治理制度,健全了相应的健康保险付费机制。

本文将结合访问的情况与相关资料,重点介绍德国对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的培训要求和治理模式,为ZG 进展心理治疗的教育培训及健全治理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德国心理治疗历史及心理治疗立法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奥地利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很快在德国传播。

1910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相关组织:柏林精神分析组织(Berlin Psychonlyticl Orgniztion,德文缩写BPV,于1926年改为德国精神分析学会,Germn Psychonlytic Society,德文缩写为DPG)。

积极心理治疗简介

积极心理治疗简介

2006年6月曲韵老师被佩塞施基安教授任命为积极心理治疗在中国推广的官方执行代表。
2007年12月20日积极心理治疗的最高层组织——积极与跨文化心理治疗国际研究院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Positive Psychotherapy--ICPP),暨佩塞施基安基金会中国代表处在 北京成立。代表处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德国积极心理治疗的成功培训模式,让中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 治疗专业人士有机会获得积极心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并取得获得德国政府认可的证书。 2008年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举办积极心理治疗咨询师证书班(四阶段共12天)专业培训; 以及乌鲁木齐、吉林、内蒙
世界积极心理治疗协会官方网站:
世界积极心理治疗协会下辖德国威斯巴登心理治疗学院(WIAP--Wiesbaden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 )
1970年由积极心理治疗创始人佩塞斯基安教授在德国黑森州威斯巴登市成立。根据德国的相 关法律规定,心理学家、医师或者其他人员如果想取得心理治疗师(Psychotherapist)资格, 必须在卫生部认可的几家培训机构中进行硕士(post-graduate) 职业再教育,对修学科目、实习 时间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1990-91年佩塞施基安教授的两本书翻译成中文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天堂与地狱— —积极家庭心理治疗》一书由协和医院的李舜伟医生和安定医院的杨华渝医生等翻译,是文革后 中国大陆出版的首部关于心理治疗的书籍。
1998年积极心理治疗与社科文献出版了四本著作的中文版出版发行 《积极心理治疗 —— 一种新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冒险一试的勇气 —— 用于积极心理治疗的东方故事》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治疗 —— 化解冲突和自助》 《积极家庭心理治疗 —— 如何解决家庭冲突》

德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德国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经验,包括机构设置规范化,咨询师队伍配备专业化,咨询内容综合化,咨询方法多样化,以及心理咨询社会化。

对我国的主要启示,一是心理咨询要注重服务,二是心理咨询要突出发展,三是心理咨询要强化专业队伍,四是心理咨询要强调规范,五是心理咨询要善于合作。

关键词:德国高校;心理咨询;经验;启示一、德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经验1.机构设置规范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德国部分高校在政府的资助下成立独立于大学之外的大学生服务中心。

目前,全德共有56个大学生服务中心,这些服务中心大都承担着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咨询服务工作。

由于中心独立于大学,他们的工作范围往往并不局限于特定高校,而是面向一定区域内的所有高校。

同时,一些高校也成立自己的心理咨询机构,与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直接对校长负责,为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在德国,对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管理、认证、培训等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1994年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明确要求各高校都应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并建议每30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咨询人员,且每5000~10000名学生应配备一名有执业资格的咨询师。

2.咨询师队伍配备专业化德国高校心理咨询人员专业化程度非常高。

对于高校心理咨询人员,德国有专门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计划,受训者要完成100小时的专业学习[1]。

尽管各州法律规定不尽相同,但是咨询人员一般都要求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并在心理诊所工作五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3.咨询内容综合化在德国,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高校学生同样存在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德国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有27%的大学生有过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其中13%需要干预,11%的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5%的学生需要到专业的医院去治疗。

从具体表现来看,可以分为学习障碍、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感困惑、时间管理、性格问题、环境适应、网络成瘾、物质依赖、神经症等方面。

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的特点与评价

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的特点与评价

其结果是 , 病被治好了 ,而不是人被治好 了。病人经常想的是 :看来只能 以我 的病症和痛苦来引起 医生的注意。这就使得疾病在他的内心显得特别重要 ,从而造成治疗上 的更加 困难 。病人不仅遭受 所患疾病的冲突和痛苦 ,也遭受着由于消极诊断而带给他们的失望与无助。
收稿 日期:2 0 0 8—1 2一】 0
fr oiv sco e p ) o P si Pyh t r y 成立 , te ha 这是积极心理治疗的第一个 国家协会 。19 年 ,积极心理治疗国 91 际中心 (C P) IP 在德国威斯 巴登成立 ,19 年正式注册为非营利性机构 , 成员包括世界 2 多个 国 96 O 家的 4 多个分中心。目前 , O 积极心理治疗已经发展成为既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又有明确治疗方法 的范式 , 当今德国 、 在 欧洲乃至世界心理治疗界引起广泛关注 , 在学校教育 、企业管理、社会服务 、
传统 医学 和心理治疗是从精神病理学 的观点看待人 的,从性质上讲是消极心理治疗。传统的消 极心理治疗大多是着眼于各种紊乱 、障碍和疾病 ,从解决疾病和紊乱出发 ,把病人或患者看成疾病
的载 体 。它们 研究 的对 象是 疾病 ,其 治疗 目的是 祛除 疾病 。这 就 像外科 医生把 有病 的 器官 割掉 一样 。
基金项 目:江苏省高校哲 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成果 ( 7 J 8 0 0 )。 0SB 807
作 者简介:崔景贵 (98一),男 ,江苏海安人 ,江苏技术 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 所长 ,教授 ,教育学博士 , 16 现
为德 国莱 比锡 大学心理学 院应用 心理学研 究所高级访 问学者 。
中 图分 类 号 :G 4 48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0 2 ( 0 9 3— 0 7—0 0 8— 6 7 2 0 )0 0 2 5

德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德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德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德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

首先,学校组织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这些课程涵盖了如何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学会了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绪管理技巧。

此外,学校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使学生能够在需要时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

学校心理咨询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帮助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咨询服务非常受学生欢迎,并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在学生之间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工作坊和俱乐部等形式,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探索。

这些活动旨在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学习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除了学校的努力,家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学校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可以提供支持和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家庭中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总之,德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否认。

学校通过开
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积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而家庭的支持和参与也是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可以建立坚强的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论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方法及启示

论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方法及启示

论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方法及启示赫尔巴特(Elisabeth Haidt)是一位知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儿童管理方法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儿童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培养自律和责任感以及注重夸奖和鼓励。

首先,赫尔巴特强调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

她认为,孩子需要知道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他们期待的行为和规范。

为了做到这一点,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这些规则应该明确、简洁,并且易于理解和遵守。

家长还应当对不同的行为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便孩子能够时刻明白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的结果。

其次,赫尔巴特强调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

她认为,孩子的内在动力是他们行为积极性和自我激励的关键。

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发展自我驱动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并给予他们机会自主选择和决策。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他们的爱好和天赋,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赫尔巴特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她认为,自律和责任感的养成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为了促进孩子的自律能力,家长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并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制定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和策略。

此外,家长还应当教育孩子承担自己的错误和后果,并帮助他们从中学习。

最后,赫尔巴特强调夸奖和鼓励的重要性。

她认为,夸奖和鼓励是培养孩子积极向上行为和自尊心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赞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赫尔巴特提倡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例如用积极的措辞来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和信心。

此外,家长还应当提供一定的奖励和激励,以增强孩子的积极性和努力。

然而,赫尔巴特也提醒家长们在给予夸奖和奖励时要适度,避免过度奖励导致孩子的依赖和功利性行为。

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方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清晰的规则和界限是确保家庭秩序和孩子行为规范的重要基础。

国外心理咨询法律规定(3篇)

国外心理咨询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服务,在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心理咨询服务的提供并非无序进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以确保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国外心理咨询法律规定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二、心理咨询定义及范围1. 定义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在遵循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心理评估、咨询、治疗和预防等服务的活动。

2. 范围心理咨询的范围主要包括:(1)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和诊断;(2)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3)心理疾病的预防;(4)心理素质的提升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咨询师资格与资质1. 资格要求(1)心理咨询师应具备国家认可的心理学专业学历或相关背景;(2)通过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素养。

2. 资质要求(1)心理咨询师应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2)具备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能力;(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心理咨询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1. 机构管理(1)心理咨询机构应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具备心理咨询服务的资质;(2)心理咨询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服务质量;(3)心理咨询机构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2. 从业人员管理(1)心理咨询师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2)心理咨询师应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水平;(3)心理咨询师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防止职业倦怠。

五、心理咨询服务内容及程序1. 服务内容(1)心理健康评估;(2)心理咨询;(3)心理治疗;(4)心理健康教育。

2. 服务程序(1)咨询预约;(2)面谈咨询;(3)制定咨询方案;(4)实施咨询方案;(5)咨询效果评估。

六、心理咨询保密与隐私保护1. 保密原则心理咨询师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咨询者的个人信息和咨询内容。

2. 隐私保护(1)心理咨询机构应建立健全隐私保护制度,确保咨询者的隐私安全;(2)心理咨询师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披露咨询者的个人信息。

德国家庭医生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国家庭医生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国家庭医生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德国家庭医生制度是德国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德国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与其他国家的医疗制度相比,德国家庭医生制度注重家庭医生与病人之间的长期关系,并强调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德国家庭医生制度,每个居民都必须注册一位家庭医生,这位家庭医生将成为病人的主要医疗服务提供者。

病人可以通过预约或者就诊来与家庭医生进行联系,并在需要时获得医疗咨询、处方药物、实验室检测等医疗服务。

与其他医疗制度相比,德国家庭医生制度更加强调对病人的全面关怀和持续性的医疗服务。

德国家庭医生制度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病人可以与同一位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的医患关系。

这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对病人进行了解和诊断,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家庭医生可以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进行预防和筛查,帮助病人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德国家庭医生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由于家庭医生负责的病人数量较多,可能导致医生在时间和资源上的压力。

此外,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由专科医生来提供更加专业的治疗服务。

因此,在德国家庭医生制度中,协调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之间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总之,德国家庭医生制度是德国医疗体系的基石,它强调长期关怀和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德国家庭医生制度的优点仍然十分明显,对于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德国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和健康服务。

1.2 文章结构2. 正文:2.1 德国家庭医生制度概述:德国家庭医生制度是指由德国政府建立和维护的一种基本医疗服务模式。

根据这一制度,每个德国公民都有权选择一个家庭医生,作为他们的主要医疗保健提供者。

库伦征的名词解释

库伦征的名词解释

库伦征的名词解释库伦征是一种方法和流程,用于评估和管理组织中的知识和技能。

它旨在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表现。

库伦征的名词解释,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其概念和实施过程。

1. 库伦征的概念库伦征是源自德国教育心理学家库尔·库伦的教育方法。

在组织中,库伦征是指通过设定目标、评估现有技能、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及监测和跟踪员工的学习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能力和表现。

它强调个体的主动学习,并鼓励员工参与自我反思、持续改进和职业发展。

2. 库伦征的流程库伦征包括以下主要流程:目标设定、评估、培训和发展、跟踪和改进。

目标设定:在库伦征的开始阶段,组织需要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以及期望达到的技能水平和表现。

这些目标应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相一致。

评估:评估是库伦征的核心步骤。

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如个人自评、同事评估、上司评估、客户反馈等,组织可以了解员工的当前技能水平和表现。

评估结果将为后续培训和发展的制定提供依据。

培训和发展:基于评估结果,组织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并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学习机会。

这些机会可以包括内部培训课程、外部研讨会、在线学习资源等。

培训和发展计划应既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又符合组织对技能和表现的要求。

跟踪和改进:库伦征并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评估和培训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循环。

组织需要跟踪员工的学习和发展进展,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有助于发现改进机会,调整培训计划,以及更好地满足组织和员工的需求。

3. 库伦征的优势和挑战库伦征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将学习和发展与组织的业务目标和战略紧密结合,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创造力。

其次,库伦征注重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提升能力。

此外,库伦征强调了员工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留任率。

然而,库伦征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它需要组织投入充足的资源,包括时间、预算和培训设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和管理2.作者:钱铭怡严峻肖泽萍旭东施琪嘉字数:3339来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年2期字体:大中小3.【关键词】德国;心理治疗;培训;管理;综述中图分类号:R749.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2-0081-06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2.001受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German Chinese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德文简称DCAP)等单位的邀请,中国医院协会组织心理治疗考察团于2008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访问了德国。

代表团在德国期间访问了德国卫生部,参观了德国的心身医院、精神病医院,与卫生部官员、保险公司、大学和心理健康保健系统的重要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代表团在德国的访问过程中,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MargareteHaass Wiesegart和Alf Gerlach博士全程陪同。

研究院的多位德国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Wolfgang Senf,Tomas Plnkers,Thomas Fydrich,Alf Gerlach,Ansagar Lottermann 等为代表团做了学术演讲。

德国是开展心理治疗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心理治疗服务管理已有约100年的发展历史。

心理治疗发展的里程碑是1998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心理学心理治疗师和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法》。

该法律确立了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职业,确定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非医学背景的心理学或者社会教育学专业人员可从事心理治疗工作。

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获得了与精神科医师、心身医学科医师一道,在医疗卫生领域向成人患者或者儿童青少年患者提供心理治疗的执业资格,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健全了相应的健康保险付费机制。

本文将结合访问的情况与相关资料,重点介绍德国对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的培训要求和管理模式,为中国发展心理治疗的教育培训及健全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德国心理治疗历史及心理治疗立法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奥地利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很快在德国传播。

1910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相关组织:柏林精神分析组织(Berlin PsychoanalyticalOrganization,德文缩写BPV,于1926年改为德国精神分析学会,GermanPsychoanalytic Society,德文缩写为DPG)[1]。

20世纪20年代德国相继开办了第一个精神分析门诊和第一家精神分析医院。

同一时期,Georg Groddeck在Baden Baden开设了第一家接受住院病人的心身治疗诊所。

这一时期许多德国的精神科医生对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发生兴趣,他们开始讲授相关课程,并出版了一批心理治疗的教科书[1]。

尽管官方的精神病学组织一直排斥心理治疗,使其一直独立于精神病学,但1927年,第一个医生的心理治疗组织(Allgemeinerztliche Gesellschaf t für Psychotherapie)还是正式成立了[1]。

30年代,特别是1933年,在纳粹势力的影响下,DPG学会有许多犹太籍成员被杀害,1936年这一学会被迫解散[1]。

这一时期许多犹太籍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移居其他国家,柏林的精神分析诊所也被迫关闭。

在纳粹时期,有大批的精神病人被杀害。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心理治疗才在德国重新得到发展。

1945-1950年,德国的几个与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相关的组织成立,1945年柏林成立了第一个由政府资助的精神分析诊所。

1946年柏林成立了第一个由保险公司开设的心理疾病研究所(Versicherungsanstalt Berlin) ,此研究所对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60年代初,Annemarie Duhrssen及其同事的研究证明了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有效性,这使得心理治疗指南于1967年进入法定的健康治疗体系[1]。

从1957年开始,经过培训的医生可以“心理治疗”的名义工作,1978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和治疗被认可,医生开始以“精神分析”的名义从事心理治疗工作。

1945年以后,德国出现了大批以心理治疗或精神分析为名称的医院或科室;50年代开始,在德国涌现出许多心身治疗医院。

这些医院和科室最初都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进行治疗,到80年代,特别是1987年,行为治疗成为第二个被认可的治疗学派后,开始了以认知行为治疗为理论基础的心理治疗工作[1]。

1967年心理治疗指南进入了德国政府制定的法定的健康治疗体系之后,由医生提供的精神分析治疗在部分健康保险公司列入了可以报销的治疗项目[2]。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患者对心理治疗需求增加,而从事心理治疗的医师数量不足,德国开始探索非医疗人员向患者提供心理治疗的措施(1970年,当时的东德建立了“心理治疗专科医师”制度)。

从1971年开始,经过心理治疗培训的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学工作者,被允许与精神科医生联合进行心理治疗工作[3]。

1971年,德国政府联邦议院任命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致力于研究德国精神医学状况并为精神医学的改革提出建议。

1975年提交给德国联邦议院的报告详细描述了德国精神医学的状况,并为精神医学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1980-1985年,联邦政府在6个州实施了一项大型改革示项目;并在1979-1986年,成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起草并撰写了精神医学改革的计划书。

发表于1988年11月的计划书中涉及了心理治疗的概念、应用领域和职责围,并在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应为在精神病学领域工作的心理治疗师制定职业法规 [4]。

1992年,在多方要求下,德国联邦医学协会( German Federal Medical Association) 在其第95届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新的专科医师分支,即心理治疗医学的医师( physicians for psychotherapeutic medicine)分支,其中包括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的专科医师以及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的专科医师。

这个决定促进了精神卫生相关学科的教育改革,使心理治疗的教学容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容。

自此,所有学习医学的学生,其所学习的课程中必须包括心理治疗医学的课程[1]。

1998年德国联邦政府正式颁布了《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和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法(The law for Psychological Psychotherapists and Child andYouth Psychotherapists)》[23](以下简称心理治疗师法)。

按照该法律,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非医学背景的心理学专业人员或社会教育学专业人员,具有向患者提供心理治疗的执业资格,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确立了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职业,使医疗卫生领域中由非医疗人员向患者提供心理治疗合法化,同时健全了相应的健康保险付费机制。

自此法出台后,那些没有得到官方认可而从事心理治疗者不得再使用“心理治疗师”的称谓[1]。

现在,心理治疗在德国作为医学临床治疗的一部分,在心理治疗师的培养、考核、从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管理严格。

2003年,德国将心身医学的专科医师重新命名为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科医师[2]。

心身医学是从德国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学科,学习心身医学的学生需要大学医学系毕业,同时进行医学和心理治疗方面的培训。

目前,德国许多医院有心身医学科,许多地区有心身医学诊所。

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不同,在德国、瑞士、奥地利,心身医学科是与精神科平行的独立临床专科。

这种格局有其历史原因。

最主要的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以及精神病学界在纳粹时代所犯的错误。

心身医学十分强调心理治疗,所以全称为“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学”;临床科室称为“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科”,在医院工作的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和心身医学的专科医师共同在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科工作。

1.2 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培训与心理治疗师资格2.1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1998年德国制定的心理治疗师法,确定了心理治疗属于医学领域的服务容之一,心理治疗人员在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进行服务,其服务费用由病人的保险机构支付,这使得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在德国得到明确的区分:心理咨询工作通常在社区咨询中心开展,这些中心得到政府或慈善机构的资助,服务是免费进行的。

德国的心理咨询服务对象为正常人群,而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是有明确诊断的病人。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人员培训、从业机构、经费来源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在管理方面也没有心理治疗那样规和严格。

2.2 不同类别的心理治疗师及其培训途径心理治疗师法出台以后,允许心理学出身经过系统心理治疗训练的人员在医疗领域从事心理治疗。

以此法律为基础,心理治疗师按其培训背景可分为两类,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和医学的心理治疗师;按其专业培训容也可分为两类,针对成人的心理治疗师和儿童青少年(出生至21岁前)的心理治疗师[1]。

希望成为心理治疗师的人员,必须先在大学学习医学或心理学。

医生中获得心理治疗师资格的途径:精神科医生要加心理治疗培训,其他科加心理治疗培训,或各科加儿童心理治疗培训。

大学中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在德国,本科学习通常为5年,毕业后得到的学位相当于硕士,大学的学历培养中没有另外的硕士培训)在参加政府认可的培训机构或大学的培训机构的心理治疗职业培训后,方可获得心理治疗师资格。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疗师,教育学背景者也可申请参加培训。

不同教育背景人员在分别接受规定的培训课程后通过国家举办的考试可获得心理治疗师资质(如图1所示)。

到2007年德国共有19917名心理治疗师,其中医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4484人,约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25%;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共15433人(其中成人心理治疗师12728人,儿童青少年治疗师2705人)[5]。

2.3 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及国家考试目前德国共有173家获得政府发放的许可提供心理治疗培训的机构,其中33家在大学,集中在柏林、海德堡、汉堡等4个城市。

现在德国获得联邦心理治疗科学委员会及社会保障委员会认可的心理治疗学派为心理动力学和行为治疗,各培训机构可以在心理动力学、行为治疗中选择一个方向进行系统深入培训。

对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的培训也有严格的规定,其差别在于培训容偏重在成人或儿童和青少年。

全德国现有100所机构做心理动力学培训,73家做认知行为治疗培训。

学习认知行为的学生与学习心理动力学的学生其数量比为3∶1[5]。

现在许多人希望参加心理治疗的培训。

申请者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筛选,例如申请参加精神分析培训者需要经过3次访谈的评估[6],通过者方可参加培训;行为治疗的培训也需要经过2天的考核筛选[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