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5年,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约有15%为脑卒中发病高危人群,脑卒中综合标化患病率约为2%。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于卒中发病高风险人群的一级预防治疗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治疗[1,2,3,4]。
据此推算,我国至少有8 320万人需要或正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这部分人群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就成为一个亟待规范的临床问题。
2013年《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包含了部分对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但未对临床证据做详细阐述[5]。
临床上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的合理应用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5年日本的一项国内调查研究发现,不同中心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有很大差异[6]。
据调查,因担心围手术期应用抗栓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我国多数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治疗前常规停用抗血小板药物1周以上。
这样做确实可以让围手术期的出血风险降至最低,但同时也使患者暴露在无药物保护的状态下,增加了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风险。
英国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纳入了39512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患者,结果表明停用阿司匹林使卒中再发风险增加40%[7]。
瑞士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规律使用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围手术期暂时停用阿司匹林使急性卒中风险升高3倍(OR 3.4, 95%CI 1.08~10.63)[8]。
一项纳入50 279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也表明,停用阿司匹林治疗使主要卒中事件发生风险升高3倍(OR 3.14, 95%CI 1.75~5.61),而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停用抗血小板治疗使卒中风险增加了89倍(OR 89.78, 95%CI 29.90~269.60)[9]。
海宁市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
海宁市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 沈永洲1 沈高飞1 丁杏芬1 杨 靖1 林永祥2 徐世勤2 袁建初3 钱 群3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家卫生部、科技部于2006年组织实施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海宁市作为肿瘤登记报告地区纳入本次死因抽样调查范畴,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1人口资料 由市公安局提供2004~2005年全市各镇(街道)人口数及其变动情况资料,各年龄组人口数根据“海宁市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推算。
21调查方法 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进行,业务技术骨干接受省级培训,在此基础上,市卫生局举办全市调查员培训班,统一质量控制标准,然后,进行现场调查。
31统计方法 按ICD -10进行死因编码,统计软件由国家卫生部统一提供。
41质控指标 调查完成率9914%、死因复核符合率8610%、根本死因符合率9910%、诊断不明比例011%、编码正确率9815%、粗死亡率6199‰,这6项质控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质量控制标准。
结果与分析11一般情况 2004~2005年海宁市户籍人口数合计为1285585人年,全市共死亡8988人,死亡率为6199‰,标化死亡率为6134‰;其中:2004年死亡4347人,死亡率为6177‰,标化率6107‰;2005年死亡4641人,死亡率7121‰,标化率6161‰。
平均期望寿命为7615岁,其中:男性7412岁,女性7819岁。
与20世纪70年代死亡回顾调查资料相比:平均期望寿命增加了614岁,其中:男性增加7岁,女性增加519岁。
21主要死因分析 海宁市2004~2005年居民主要死因统计显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这“四大死因”,占全部死亡原因的86136%,前10位死因死亡率、标化率及构成比(%)见表1。
2003_2007年中国癌症发病分析_陈万青
CHEN Wan-qing,ZHENG Rong-shou,ZHANG Si-wei, et al.
(National Center for Cancer Registries,Beijing 100021,China)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cancer incidence from 2003 to 2007 in cancer registration areas in China. [Methods] The incidence data from 32 cancer registr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07 were accepted in this analysis,the data covered population was 255 430 909 person-year with 77.38% in urban and 22.62% in rural. Pathology verified cases counted for 65.48%,and 1.79% of cases were identified by death certification only. The mortality to incidence ratio was 0.65. Specified incidences by region,sex,age,cancer type and comparison of cancer incidenc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ancer crude incidence rate was 265.93/105 (293.99/105 in male and 237.19/105 in female; 270.84/105 in urban and 249.13/105 in rural),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by Chinese population(1982) and by world Segi’s population were 144.25/105 and 187.66/105 respectively.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0~74 age years old) was 21.70%. In 2003~2007,cancer incidence had been increasing. Cancers of lung,stomach,colorectal,liver,breast,esophagus,pancreas,bladder, brain and lymphoma were the top 10 of most common cancer sites, accounted for 76.55% of total cancer cases. The level of cancer incidence in China was in the upper middle level compared with 184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Conclusions] Cancer is one of major diseases threatening people’s health and the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in China. Cancers of lung,liver,stomach,colorectal,esophagus,and female breast cancer are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enhanced,especially for the common cancers. Key words: cancer registry; incidence; epidemiology; China
全国伤害综合监测方案
附件全国伤害综合监测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12目录一、背景 (3)二、目的 (6)三、原则 (6)四、监测点 (6)五、监测方法和内容 (8)六、预期产出 (9)七、工作流程 (11)八、质量控制 (13)九、组织管理和各级职责 (13)十、组织保障 (15)一、背景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因伤害导致死亡人数为578.4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9.8%,为第三位死因,占全球疾病负担(DALYs)的12%。
我国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伤害死亡率为61.51/10万,占死亡总数的10.1%,是我国全人群的第五位死亡原因,是1-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危及国家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如何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伤害的流行状况,评价伤害的疾病负担和各项伤害干预措施的效果,为确定伤害预防优先领域提供依据,已经成为开展伤害预防的关键性问题。
建立持续、稳定、良好运转的伤害监测系统,收集、汇总伤害相关信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全球许多国家的卫生部门已经建立了以医院为基础的伤害监测系统,并在这一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其他伤害相关信息系统的共享和结合,为良好地收集伤害相关信息创造了条件。
美国、南非、韩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以医院伤害监测为基础的伤害综合监测系统,实现了伤害信息的综合利用;泰国、越南、莫桑比克等发展中国家也正在积极探索适合各国国情的伤害监测及伤害相关信息综合利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各国的经验证明,集伤害死亡、住院、就诊信息于一体的伤害综合信息利用能够为伤害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从而降低伤害的发生与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预防伤害与暴力卫生部门使用指南》中指出,理想状况下卫生部门以及相关机构收集的伤害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伤害和暴力导致的死亡;非致命性伤害;各种形式的伤害和暴力导致的残疾;除受伤之外由伤害和暴力导致的消极健康后果;事故发生的地理分布、场所和环境;伤害和暴力的经济后果(包括医疗卫生系统的损失)。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中国人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增长八成以上●每四到五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症●肺癌取代肝癌高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癌症高发折射环境恶化与烟控不力●城市和农村癌症死因差异凸显城乡差别之痛●过多资源用于中晚期患者治疗而忽视了预防癌症在中国城市已成为首位死因,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从中国人群的吸烟流行状况来看,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例。
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农村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这实际上是政府为农村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的失误埋单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与公众健康发生激烈冲突的不仅是烟草业,更有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产业力量《财经》记者李虎军 (财经杂志网站供稿,更多精彩报道请浏览财经杂志网站) 在过去数年中,艾滋病、SARS、禽流感乃至最新的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都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构成巨大挑战。
然而,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以恶性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或者说非传染性疾病),却正在成为更主要的长期威胁。
今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人类最为致命的“杀手”。
其中,癌症位列首位。
2004年,全球有740万人死于癌症。
中国的情况则更为严峻。
今年4月底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中增长了八成以上;目前每四到五个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癌症。
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总人口,接近200万人。
诚然,癌症患者数字的增长,与中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不无关系,因为衰老经常意味着癌症的高发。
但仅仅是年龄结构的变化似乎远不足以解释癌症如此高发。
实际上,生活方式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致癌因素,都已经在这场悲剧性大幕背后隐约浮现。
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实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烟草消费国和生产国,与吸烟存在很大关联的肺癌早已取代肝癌,稳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的首位;在淮河流域等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村”星罗棋布,官方最新的调查也证实,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淮河流域地区的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呈现出“梯度上升趋势”。
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
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病是中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1]。
世界卫生组织MONICA研究表明,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2]。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就脑卒中流行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标签:脑卒中;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中国卒中协会2015年首次发布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3],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因。
脑卒中给中国造成的经济负担每年高达400亿元,且呈上升趋势。
研究证据表明,80%以上的脑卒中是可以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实现早期预防的[3]。
掌握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进行脑卒中疾病负担研究,了解脑卒中分布规律,可以为进行优先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探索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级管理,提高公众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是实现脑卒中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1 脑卒中流行情况1.1 脑卒中患病率:中国卫生服务调查四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地区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但城乡差异近年来基本消除[4](图1)。
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上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等公布了中国31省市60余万居民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中国40岁以上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为2.37%。
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患病率大幅上升(图2)。
研究还发现,男性比女性脑卒中患病率更高(1.23:1.00),郊区居民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2.5% vs 2.2%)。
1.2 脑卒中发病率:据统计[6],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40.58/10万(95%CI 178.00~310.63),出血性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59.81/10万(95%CI 117.90~211.92)。
(抽样检验)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最全版
(抽样检验)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审核工作手册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执行办公室二○○七年四月目录壹、调查资料审核原则和上报资料内容3(壹)、审核原则3(二)、上报资料内容31.死亡资料32.人口资料33.社会、经济卫生状况资料34.质量控制资料45.其它调查相关文件(本次不审核)4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各省数据审核流程5二、完整性审核6(壹)、调查表完成情况61. 死亡资料62. 人口资料63. 社会、经济及卫生状况资料:64. 调查相关文件(本次暂不审核)6审核表1 调查表完成情况记录表7(二)、质量控制表格完成情况8审核表2 质量控制表格完成情况记录表8(三)、检查各省上报的纸质材料和其它电子文档情况9审核表3 调查相关文件记录表9三、原始数据库审核10(壹)、“数据审核处理”程序的主要模块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简介10(二)、“数据处理”程序使用方法11(三)、主要调查信息逻辑关系和根本死因抽样检查16审核表4 原始数据逻辑检查和根本死因抽查记录表16四、汇总数据库审核18(壹)、利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统计分析模块审核18(二)、利用国家执行办公室编制“数据处理(ACCESS查询、报表)”程序审核18 (三)、利用“数据审核CHECK”程序抽查根本死因的填写及编码18(四)、人口资料审核18审核表5 质量控制指标记录表19五、数据审核结果汇总及评价20汇总表1. 调查数据完整性审核评价表(1)21汇总表2. 调查数据完整性审核评价表(2)22汇总表3. 质量控制指标汇总及有效性评价表23汇总表4 最终评价表24附录:国家标准疾病分类和代码(GB/T14396-2001)25壹、调查资料审核原则和上报资料内容(壹)、审核原则调查资料必须完整、准确,即国家调查实施方案确定的所有调查点必须全部上报资料,各调查表重点项目填报率达100%,调查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检查壹致率达98%之上,抽样检查的信息符合率达95%之上,汇总质量控制指标须达95%之上。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5年,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约有15%为脑卒中发病高危人群,脑卒中综合标化患病率约为2%。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于卒中发病高风险人群的一级预防治疗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治疗[1,2,3,4]。
据此推算,我国至少有8 320万人需要或正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这部分人群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就成为一个亟待规范的临床问题。
2013年《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包含了部分对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但未对临床证据做详细阐述[5]。
临床上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的合理应用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5年日本的一项国内调查研究发现,不同中心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有很大差异[6]。
据调查,因担心围手术期应用抗栓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我国多数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治疗前常规停用抗血小板药物1周以上。
这样做确实可以让围手术期的出血风险降至最低,但同时也使患者暴露在无药物保护的状态下,增加了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风险。
英国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纳入了39512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患者,结果表明停用阿司匹林使卒中再发风险增加40%[7]。
瑞士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规律使用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围手术期暂时停用阿司匹林使急性卒中风险升高3倍(OR 3.4, 95%CI 1.08~10.63)[8]。
一项纳入50 279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也表明,停用阿司匹林治疗使主要卒中事件发生风险升高3倍(OR 3.14, 95%CI 1.75~5.61),而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停用抗血小板治疗使卒中风险增加了89倍(OR 89.78, 95%CI 29.90~269.60)[9]。
一级预防指南
二、吸烟
• 多个样本人群研究均表明经常吸烟是缺 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32项研究结果的荟 萃分析显示,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缺 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RR值)是1.9,蛛 网膜下腔出血的RR值是2.9.另有研究表明 吸烟可以使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升高2~4倍。
近期许多研究显示长期被动吸烟同样是卒中的 危险因素。在去除年龄、性别、高血压、心脏病和 糖尿病等影响后,长期被动吸烟比不暴露于吸烟环 境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1.82倍,且在男性和 女性中都有统计学意义。
• (6)置换金属瓣膜的心房颤动患者,选择 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5~3.5;Ⅱ级推 荐,B级证据)。
• (7)有口服抗凝剂治疗禁忌症的心房颤动 患者,或就诊医院无条件进行INR监测,不 应使用华法林抗凝。对中、低危卒中风险 的心房颤动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150~325mg/d;Ⅰ级推荐,A 级证据)。对卒中高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 使用阿司匹林(75~100mg/d)联合氯吡 格雷(75mg/d)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 林(Ⅱ级推荐,B级证据),但可增加出血 风险。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 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 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 为1.1~1.5:1。此外,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 等。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 血脂异常、大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颈动脉狭窄等。本指南对不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不做赘述,只对可干预的主要危险因素分述如下。
• (4)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 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调脂药可有效降低卒 中的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糖尿病 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贝特类药物降低卒中风 险(Ⅱ级推荐,B级证据)。不推荐他汀类 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卒中(B级 证据)。
居民死亡原因统计调查及质量分析
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
卫生部和科技部早自2006年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
巨鹿县为贯彻十八大精神,能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分别于2013年、2014年对县域内居民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基本摸清了县域内居民死亡率水平及主要死亡原因,确定了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但在统计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涉及调查方法、资料收集上报误差、漏报等内容。
1统计基本数据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由巨鹿县卫生局主办,县医院承办,调查对象为巨鹿县辖区内的所有在调查时间范围内死亡的居民,基础数据由乡村医生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搜集,乡卫生院填报并上交至县卫生局进行整理分析,调查时间为2013、2014自然年。
根据两年的死亡原因调查数据得出,居民平均寿命2013年、2014年分别为71.21岁、71.40岁,均低于2010年全国及河北省居民平均寿命(全国平均寿命74.83岁,河北省平均寿命74.97岁),说明居民健康水平仍较低;从居民死亡原因看,2013年男性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意外死亡,女性为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2014年男性为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女性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从病种平均寿命来看,2013年脑血管病平均寿命74.09岁、心血管病75.05岁、意外死亡平均寿命47.10岁(人数男性占82%),2014年脑血管病平均寿命72.8岁、心血管病73.2岁、意外死亡平均寿命46.5岁(人数男性占69.6%)。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县域内居民健康水平仍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健康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慢性病及癌症仍未得到应有的控制,仍然是威胁城乡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况且经过我国多年卫生工作实践表明绝大多数的慢性病及癌症是可防可控的,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各项有关健康教育的工作。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第三次专题讨论方案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第三次专题讨论方案第三次经济普查方案第三次经济普查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制定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
全国经济普查对象和范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
内容和时间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6年年度资料。
组织和实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突出重点,优化方式,统一组织,创新手段,认真做好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为了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将成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和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普查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办公厅、统计局、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等部门。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负责普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
其中,涉及普查经费方面的事项,由财政部负责和协调;涉及固定资产投资保障方面的事项,由发展改革委负责和协调;涉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录方面的事项,由工商总局、税务总局负责和协调;涉及机关和事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由中央编办负责和协调;涉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基层自治组织名录方面的事项,由民政部负责和协调;涉及组织机构代码方面的事项,由质检总局负责和协调;涉及各级政府及其普查工作人员在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事项,由监察部负责和协调处理。
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监测技术方案(试行)
附件4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监测技术方案(试行)一、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类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及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
慢阻肺病情长期牵延,不断加重,不但影响个人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2年,慢阻肺在全球死因顺位中排第5位,2007年,慢阻肺成为全球第4位死因疾病,预计到2030年,其将成为全球第3位死因疾病。
在我国,慢阻肺也是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显示,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居民第3位死亡原因,其中慢阻肺所占比例高达81.5%;到2012年,全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第3位死亡原因,而慢阻肺所占比例已经上升到91.4%。
2002-2003年一项在我国7省市开展的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8.2%;目前未见其他反映全国人群慢阻肺患病情况和流行趋势的数据发布。
尽管在2004、2007和2010年开展的全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收集了部分关于慢阻肺患病或症状的信息,由于缺乏肺功能检查数据,很难准确、动态、连续地反映我国慢阻肺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流行和变化趋势。
2014年,国家将慢阻肺监测纳入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体系,作为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中慢性病防控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
慢阻肺监测工作将定期开展,旨在全面掌握慢阻肺及其相关因素在人群中的流行状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慢阻肺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为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方案”以及“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下达2014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二、目标(一)总目标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慢阻肺监测系统,全面掌握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中慢阻肺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情况与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慢阻肺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慢阻肺监测与防控队伍。
中国死亡率排行榜首十大疾病
7、内分泌 , 营养代谢系统 66%
8、泌尿、生殖系病 1.49%
9、精神病 1.16%
பைடு நூலகம்10、神经病 0.97%
1、脑血管病 22.63%
2、恶性肿瘤 22.17%
3、心脏病 16.77%
4、呼吸系统疾病 14.09%
5、损伤、中毒 6.18%
中国死亡率排行榜首十大疾病。和正送康激光治疗仪专家指出,这次调查的具体数据目前还不能看到,但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此次调查结果进行了批露,我国城市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农村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
中国死亡率排行榜首十大疾病
据和正医疗资深半导体激光治疗仪专家强调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构成比可以用来描述疾病对人群的负担,国内的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是这样的。2004~2006年,卫生部又组织开展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也是10%人口抽样调查。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21世纪初我国城乡、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全部死因的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死因流调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特征分析
一
+ 慨币 t
圈 1 四川省死 因回顾} 样 调聋 l 个调查点分布 冉 0
[ sr c]Ob et e T n u tect e ’ d a cu lyo i l ss m ih a , n rvd vd ne Ab ta t jci of do th iznS et ata t f r e yt i Scu n a dpo iee i c v i i h i c c e n e
亡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社会经济发 展、 环境变化与主要疾病发生的关系 , 调整和完善防治 措施 ,06 20 年在四川省内进行了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死 因
回顾抽样 调查 , 统计 结果显示 , 循环 系பைடு நூலகம் 的死 因顺位 居
甘 孜 州
第一,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1 对 象与方 法
a ton. ci
[ ywo d ]Det a s Ci l ss m Det aue Ke r s ahc ue r e y t ahf tr c e e
中图分类号:R 9 . 15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2-3 6 0 8 80 0.3 7 958( 0) -050 2 0 登记工作的乐山市中区共 1个县( O 市、区) 累计149 1 0 142
调 查人群 死亡 第 一位是循 环 系统疾 病,
粗 死亡 率 15 21 万一 7、 / 6 0 ,标 化 死亡率 为 18 41 万一。结论 1. /0 0 非 常重要的 。
【 关键 词】 死囚 循环 系统 死 亡特征
制订心血 管 疾病 防治方案 ,采取 一 系列防治措施是
Ana y i o r l y t m ’ De t a u e i e so l ss fCic e S se S a h Fe t r Ar a fTheTh r t n l t o pe tv r e fDe t u e n id Na i a o Re r s c i eSu v y o a h Ca s si n S c u n Zh n n me , u , a g Zh o e 1 c u n Ce tro s a eCo to n e e t n Ch n d , 1 0 i h a . a g Ni g i He J n W n u , ta . h a n e fDie s n r l d Pr v n i , e g u 6 0 41 Si a o Ch n ia
中国历史上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
中国历史上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是在1940~1970年,覆盖人口8亿多人。
调查发现,许多常见恶性肿瘤呈地域性聚集分布。
于是,我国陆续在河南、山西、浙江、江苏、河北、上海、广东等地确定了50多个高发现场防治基地。
基于此次调查取得的数据,1979年,中国第一本恶性肿瘤地图集编辑出版,该工作主要是回顾性地确定前三年中两千万人的死因,并首次提供了占世界人口1/5人群的主要疾病的性别和年龄别死亡率,这本身就极具价值,与此同时,由于每种主要原因的死亡率在中国各地均有十分明显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之大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拟的,这就很可能帮助流行病学家得到一些崭新的病因线索。
此后,我国又进行了1990~1992年第二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以及2004~2005年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
根据这些调查结果,研究者得出我国不同年代的癌症死亡顺位。
20世纪70年代: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及宫颈癌;
20世纪90年代: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
21世纪00年代: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 Ⅲ:湖北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Ⅲ:湖北省居民恶性
肿瘤死亡特征
张敏;张玉玲;李广灿;曾辉;张岚;张庆军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
【年(卷),期】2008()S1
【摘要】目的通过死因回顾调查了解湖北省恶性肿瘤死亡特点与分布。
方法应用相关分析软件,全面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年龄、性别及地理分布。
结果湖北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死亡年龄40~75岁为高峰期,中位年龄60岁。
结论肝癌居湖北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首位,主要分布农村地区;肺癌则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
【总页数】3页(P37-38)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特征
【作者】张敏;张玉玲;李广灿;曾辉;张岚;张庆军
【作者单位】湖北省肿瘤研究所;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1
【相关文献】
1.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四川点男性居民情况分析 [J], 张宁梅;高亚礼;何君;王卓;季奎;邓颖
2.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新疆居民死因分析 [J], 杨涛;吴黎军;刘来新
3.海宁市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 [J], 沈永洲;沈高飞;丁杏芬;杨靖;林永祥;徐世勤;袁建初;钱群
4.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Ⅱ:湖北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现状及变化趋势 [J], 张玉玲;张敏;李广灿;曾辉;张岚;张庆军
5.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Ⅰ:湖北省居民主要病伤死亡原因 [J], 李广灿;张玉玲;张敏;曾辉;张岚;张庆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死因调查工作手册 (2)【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死因调查工作手册一、概述(一)监测现状(二)监测目的(三)监测依据二、死因监测内容和方法(一)死因登记对象的范围(二)死亡个案登记的不同情形(三)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使用(四)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五)报告程序与时限(六)质量控制(七)工作考核指标及标准一、概述:(一)历史回顾过去50年,中国分别发展了四个与死因报告有关的系统:1957年开始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1978年开始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1995年开始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妇幼保健部门和计生部门);2004年开始医院死因网络报告系统;2005年开始在1978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1955年以来,开始在几个城市登记死因。
目前覆盖全国90个区县、约1。
2亿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和中东部地区。
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DSP disease suverllience point):1990年,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建立了由145个监测点组成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2005年为160个监测点,复盖全国31个地区约7100万人,占全国人口6%。
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1996年,卫生部妇幼司在部分地区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进行监测。
具体覆盖人口数不清。
其他来源的死因回顾调查和死因登记很多,覆盖人群不清。
(我国曾于1973年、1990年进行过两次以癌症为重点的死因回顾调查,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三次以癌症为重点的死因回顾调查,全国共抽查213个点,我省有12个点)医院死因直报系统:2004年开始有80%的县级医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报告医院死亡个案信息.(二)中国死因监测现状中国80%的人死在家中,导致死因诊断不准确。
医院死因报告缺乏规范,没有按照根本死因分类,缺乏有用的公共卫生信息。
医院报告和社区报告无法连接,影响数据有效使用。
(三)死因监测目的1、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社区人群死亡资料,研究社区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2、重要性死因资料是公共卫生的基础资料,连续稳定的死因报告能客观估计卫生需求,评估人群的健康状况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操作手册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执行办公室二○○六年九月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操作手册目录一、《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采集系统》介绍 (4)二、安装与卸载 (4)1、运行环境 (4)2、系统安装 (5)3、启动系统 (7)4、卸载系统 (6)三、系统设置 (6)四、使用说明 (7)1、表格录入 (7)⑴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 (10)⑵死因推断量表——A表 (14)⑶死因推断量表——B表 (18)⑷死因推断量表——C表 (18)⑸人口资料调查表 (19)⑹社会、经济及卫生基本状况调查表 (20)⑺死亡调查名单一览表 (21)⑻户籍人口实际居住情况表 (21)⑼培训对象基本情况登记表 (22)⑽死亡数收集情况对比表 (22)⑾出生资料收集情况比较表 (23)⑿死因调查复核记录表 (23)⒀联合国人口指数计算方法 (20)⒁质量控制汇总表(县/区) (25)⒂质量控制汇总表(乡镇) (26)2、统计分析 (27)⑴卫统8表1 (27)⑵卫统8表2 (29)⑶死亡率分析 (30)⑷构成比分析 (30)⑸死因顺位 (31)⑹人口居住统计 (31)3、数据维护 (32)⑴数据导出 (32)⑵数据导入 (33)4、系统设置 (34)⑴参数设置 (34)5、质量控制 (30)⑴调查表抽检 (30)⑵死因抽检 (36)⑶调查核对 (36)五、技术支持 (36)一、《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采集系统》介绍欢迎使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执行办公室、太极软件公司、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发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基于Windows 2000/XP、使用Microsoft的Access数据库,针对第三次死因调查开发的数据采集系统。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采集系统》版权属于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执行办公室与太极公司。
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许可与授权,不得擅自复制、更改该软件的内容及其产品包装。
系统由表格录入、统计分析、数据维护、系统设置、质量控制等功能模块构成。
该系统是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数据采集工具,并可以实现对采集数据归档分析。
二、安装与卸载1、运行环境●最低配置:CPU :奔腾500Mhz以上内存:128MB显示卡:VGA 256色显示模式以上硬盘:50MB●建议配置:CPU :奔腾1500Mhz以上内存:256MB显示卡:SVGA 16位色显示模式以上硬盘:100MB●操作系统:简体中文版Windows 2000/XP2、系统安装根据不同的分辨率运行相应的安装命令setup_sydc.exe进入系统安装:(一)、同意安装本系统请选择‘下一步’,否则,选择‘取消’(二)、指定工作目录,默认工作目录为C:\sydc,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修改。
(三)、准备安装系统,请选择‘下一步’(四)、完成系统安装3、启动系统在程序工作目录下运行‘sydc.exe’进入系统或:在桌面上运行‘sydc.exe’快捷键方式进入系统4、卸载系统选择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更改或删除程序中选择《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删除。
或:在程序工作目录下运行‘UNWISE.EXE’进行删除。
三、系统设置在一个县(区)的数据录入前,必须先进入系统设置,设置该县的行政区划代码及名称。
具体操作参考本手册第四部分、使用说明中的系统参数设置。
四、使用说明系统组成:系统由表格录入、统计分析、数据维护、系统设置、质量控制几部分,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条目。
1、表格录入ABC录入界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面部分(A):由表格显示部分数据库内容,起提示引导作用中间部分(B):提供数据表的录入功能下面部分(C):查询、增加、修改、删除、保存(二次录入)命令按钮。
增加:从C上选择‘增加’对数据库进行增加并进入录入功能,此时光标应停在B上,可以按照要求和提示进行表格的录入或修改,系统要求部分表进行两次连续录入,当两次录入内容有不同时,系统会进行判断并进行提示,请录入人员确认保存。
●修改:从A上选择当前数据表,并在C上选择‘修改’,这时就可在B上对数据表进行修改,并确认保存。
●删除:从A上选择当前数据表,并在C上选择‘删除’,此时就完成对当前表的删除,系统不提供回退功能,因此应确认后删除。
●保存:对数据表进行增加或修改都应及时进行保存,以免数据丢失。
保存后的数据被写入数据库。
●二次录入为了保证录入质量,《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死因推断量表》的录入要求进行两遍录入,两遍录入是某一表格的数据在第一遍录入之后,计算机提示进入第二遍重复录入,第二次录入时每录入一个字段后,系统都将与第一遍录入的数据相比较,如果不一致,出现提示,光标停留在当前位置,录入员应根据调查表内容进行检查和判断。
在第一遍录入时,在原‘保存按钮’的位置会提示‘二次录入’以确保当前数据表进行两遍录入。
●查询根据不同表,程序会提供不同的查询条件供选择。
在对话框中填写需要查询条件按‘确定’即完成本次查询,系统进行的是模糊查询,只需填写需要的条件即可,A部分会显示本次查询的结果。
⑴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 (卫调2006表1)填写说明1、主要职业及工种: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
如: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军人、服务行业等;还可详细填写工种,如: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等。
2、户籍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包括住处的具体门牌号码。
3、实足年龄:按照周岁填写。
如为婴儿,应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
4、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可分两部分报告:在第Ⅰ部分(a)中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那个疾病诊断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如肺心病、脑出血、颅骨骨折(不要填写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b)中填写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如肺气肿、高血压、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跳楼自杀等);(c)中填写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如慢性支气管炎。
在第Ⅱ部分中填写那些与第Ⅰ部分无关,但促进了死亡的其他疾病或情况。
5、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一般指死前主要疾病的最后诊断单位,也可填在第Ⅰ部分(a)中报告的疾病的最高一级诊断单位。
如:省(市)医院包括相当于省级及以上的各类医院,其他依此类推。
录入要求:1、‘乡/镇(街道)’:可在编辑框填写街道代码,或从下拉类表中直接选择。
2、‘编号’:共13位编码,为:行政区划编码(6位)+乡/镇(街道)编码(2位)+村(居委会)编码(2位)+个案编码(3位)录入第一条记录时需要录入13位编码,之后系统会自动提供10位,录入人员只需填入后3位,若个案大于1000时,应以‘A、B、C…..’的代表百位数,如:‘1032’,则应在个案编码中填入‘A32’;‘1345’,则在个案编码中填入‘D45’。
3、身份证号码:若有身份证不明者填入:‘XXXXXXXXXXXXXXX’。
⑵死因推断量表——A表死因推断量表有7个标签页组成,为:首页标签页调查对象情况标签页死者情况标签页死亡描述标签页享有医疗服务标签页烟酒情况标签页专家诊断标签页录入要求:1、首页标签页:本页显示当前数据库中的记录数,‘问卷编码’为13位编码,等同于《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的‘编号’。
‘被调查者姓名’与下一标签页的‘被调查者姓名’相同。
2、死亡描述标签页:疾病描述应尽量言简意赅,系统允许输入255个汉字长度。
3、在死亡描述标签页中选择‘疾病情况调查’按钮进入疾病情况调查问卷。
‘疾病情况调查’问卷为一次录入。
4、首页标签页、调查对象情况标签页、死亡情况标签页、死亡描述标签页、享有医疗服务标签页、烟酒情况标签页、专家诊断标签页均需二次录入,只有死亡描述标签页中的‘疾病情况调查’问卷为一次录入。
⑶死因推断量表——B表录入要求:同‘死因推断量表——A表’⑷死因推断量表——C表录入要求:同‘死因推断量表——A表’⑸人口资料调查表 (卫调2006表2)录入要求:乡镇如果没有分年龄组的数据,那么把总人口数录入到85岁及以上的项中。
县(区)如果没有分乡镇(街道)的数据,那么乡镇(街道)选择“00”,代表是县(区)数据。
⑹社会、经济及卫生基本状况调查表 (卫调2006表3)⑺死亡调查名单一览表(见《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第29页表2-2)⑻户籍人口实际居住情况表(见《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第35页表2-3)⑼培训对象基本情况登记表(见《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第63页表4-2)⑽死亡数收集情况对比表(见《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第64页表4-3)⑾出生资料收集情况比较表(见《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第66页表4-5)⑿死因调查复核记录表(见《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第67页表4-6)⒀联合国人口指数计算方法录入要求:将当地性别年龄别人口数录入,自动计算出“联合国人口指数”⒁质量控制汇总表(县/区)(见《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第68页表4-7)录入要求:选择‘增加’,程序以word文档的形式加入数据库,选择需要加入的文件选择‘修改’,系统会以OLE方式启动WORD进行修改(建议用户不在本系统中进行word文件的修改)。
选择‘删除’,在数据库中选择的文件会被删除,选择此按钮应小心。
选择‘查询’,根据查询条件观察需要的文件。
选择‘保存’,当在系统内进行修改时,应选择‘保存’按钮,确保修改后的文件存入数据库⒂质量控制汇总表(乡镇)(见《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第69页表4-8)录入要求:同‘质量控制汇总表(县/区)’2、统计分析⑴卫统8表1‘预览打印’和‘导出EXCEL’均为统计后的数据。
⑵卫统8表2‘预览打印’和‘导出EXCEL’均为统计后的数据。
⑶死亡率分析在进行死亡率分析前,必须先统计卫统8表-1。
⑷构成比分析⑸死因顺位⑹人口居住统计3、数据维护⑴数据导出本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时间范围导出相应的数据,导出的数据库会以‘行政区划编号+当前系统时间’在执行程序目录下生成一个导出的ACCESS数据库文件,如:‘c:\sydc\ export\32010320060823.mdb’。
若程序目录下有相同的数据库文件,系统会将原有的数据库文件覆盖,这一点请用户在使用时注意。
⑵数据导入选择‘导入’键,进入用户需导入数据库文件的选择对话框,如果需要导入,选择‘确定’,否则选择‘取消’。
4、系统设置⑴参数设置填写要求:用户在使用前应先设定系统参数,选择‘本地行政区划’:系统会在个表行政区划字段自动填写,请填写正确。
选择‘标化率标准人口’:根据需要计算出不同的标化率。
选择‘每次退出时自动压缩数据’:可以生成较小的数据库文件,但当数据库本身比较大时,压缩会较占用时间,请用户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