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教案
【班会教案】朱子文化教育
【班会教案】朱子文化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朱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贡献。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朱子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朱子的生平简介。
2. 朱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接纳朱子的教育思想。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朱子的故事、名言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朱子的画像,让学生对朱子有个初步的印象。
简要介绍朱子的生平,如他的出生、学习经历、成就等。
2. 自主学习(10分钟)分发相关朱子的故事、名言等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朱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在纸上,准备分享。
3. 课堂分享(1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让其他同学通过倾听来进一步了解朱子的教育思想。
对于分享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
4. 讲解与讨论(15分钟)5. 课后作业(5分钟)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关于朱子文化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演讲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朱子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2. 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解读朱子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
七、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收集和批改,了解学生对朱子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班会活动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相关朱子的故事、名言等资料。
3. 班会活动道具、音响设备等。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朱熹理学养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274· 2015年9月文史教育教育教育与文化朱熹理学养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王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理学文化养生”这个命题包含着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标志着理学文化本身存在着养生的思想资源;二是标志着理学文化可以转换为养生方法,生发养生功能。
朱熹理学文化养生的思想原则与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认真发掘其优秀成分,可以为现代文化建设与养生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朱熹理学;养生文化;养生方法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24(2015)12-0274-011 研究现状朱熹在理学上的创获与影响为后世所称颂。
在当今,有关他的学术思想依然是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不过,倘若回顾以往的宋明理学研究历程,即可发现,学者专家关于朱熹学术思想的论述大多集中在经学文化方面,至于他的养生思想与养生实践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有鉴于此,本文拟在这方面略作考察。
2 朱熹理学文化养生的基本精神“理学文化养生”这个命题包含着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标志着理学文化本身存在着养生的思想资源;二是标志着理学文化可以转换为养生方法,生发养生功能。
概括起来,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主静。
此乃源自老庄道家思想。
《老子》曾云:“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清净为天下静”;而庄子则进一步提出“心斋”、“坐忘”等静坐方法,道家的“主静”说遂为儒生们所雅好。
他在注释《周易》时说:“安静以养微阳也。
”在朱熹看来,静可使人气理平和,从而达到涵养阳气的目的。
其二,居敬。
朱熹将“居敬”作为“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
在朱熹心目中,“敬”的真精神是“畏”与“收敛”。
他说:“敬为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身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凭地放纵,便是敬。
”敬无疑对身心健康具有正面的暗示作用,因为敬意味着自然和乐,这正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朱子语类》教案v
《朱子语类》教案-v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朱子语类》的背景,包括作者朱熹的时代背景、学术背景和思想背景。
1.2 课程目标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对《朱子语类》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方法介绍本章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第二章:朱熹的哲学思想2.1 朱熹的理学思想介绍朱熹的理学思想,包括“理”和“气”的概念,以及“格物致知”和“诚实正心”的方法。
2.2 朱熹的道德思想探讨朱熹关于道德的思想,包括“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
2.3 案例分析:朱熹理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分析朱熹理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哲学思想融入现代生活。
第三章:《朱子语类》的编纂和结构3.1 《朱子语类》的编纂背景和过程介绍《朱子语类》的编纂背景和过程,包括朱熹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记录整理。
3.2 《朱子语类》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朱子语类》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各卷的主题和内容安排。
3.3 文本解读:选取《朱子语类》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对《朱子语类》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解读,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第四章:朱子的教育思想4.1 朱子的教育理念介绍朱子的教育理念,包括“格物致知”、“诚实正心”等教育原则。
4.2 朱子的教学方法探讨朱子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问答、实践等。
4.3 案例分析:朱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的应用分析朱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教育理念融入现代教育实践中。
第五章:《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5.1 《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思想介绍《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包括“仁爱”、“忠诚”、“孝道”等道德价值观。
5.2 《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实践分析《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实践,包括朱熹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强调。
5.3 小组讨论:如何将《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应用于现代社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应用于现代社会。
7《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7 《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朱子语类》的内容和意义;2.学习朱子的思想,掌握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3.形成学习经典、领悟人生的意识和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阅读选读《朱子语类》三篇:(1)《知识解如(上)》、《知识解如(下)》主要内容:注意名实关系,善于比喻,以辞达意,宜知所养。
学习任务:① 速读全文,初步了解朱子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② 仔细阅读,理解作者的观点,掌握文中重点词汇、成语和典故;③ 分组讨论,探究文章的主旨和意义,并解释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格物致知》主要内容:格物,即从具体事物出发,通观宇宙、人生;致知,即求知识和真理。
学习任务:① 快速浏览全文,寻找文章的重点和主题;② 仔细阅读,理解朱子的格物与致知思想,分析文章中的论证过程;③ 在课堂上进行感悟交流,探讨格物致知的影响和意义。
2. 思想解读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探究朱子思想的根源和内涵。
学习任务:① 详细了解朱子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典故;② 总结朱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和思想体系;③ 对比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朱子思想,思考现代人应该如何实践朱子思想。
3. 课外拓展1.研究《朱子语类》中的其他篇章,加深对朱子思想的理解;2.到图书馆或者线上搜索相关资料,对朱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3.听取文化名人或者专家学者对朱子思想的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互动讨论在阅读文本和分析思想过程中,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拓宽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课堂演讲分组设计课堂演讲,学生可以就朱子思想的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了解朱子思想的实质,例如:出门考察,实地观察,回报家乡等。
四、学习评估1. 课堂测验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培养的文化素养进行检测。
朱子文化小学读本教案
朱子文化小学读本教案教案标题:朱子文化小学读本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朱子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素养。
教学内容:1. 朱子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朱子的生平和思想。
3. 朱子对学习和修身的看法。
4. 朱子的经典著作和思想精华。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朱子的画像和简单介绍他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兴趣。
导入(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朱子的视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讲解(15分钟):通过简单的讲解,介绍朱子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朱子的生平和思想。
阅读活动(20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朱子的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朱子对学习和修身的看法,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创作活动(20分钟):让学生选择朱子的一句名言或格言,用自己的话解释其含义,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朱子文化。
教学资源:1. 朱子的画像和简介。
2. 关于朱子的视频素材。
3. 关于朱子的短文和相关问题。
4. 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5. 朱子的名言和格言。
评估方法:1. 阅读理解题的答案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创作活动中的作品评估学生对朱子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朱子的经典著作,如《朱子语类》等,深入了解朱子的思想。
2. 组织学生进行朱子文化展示或演讲,加深对朱子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教学反思: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朱子文化班会教案中班下学期
朱子文化班会教案中班下学期教案标题:朱子文化班会教案-中班下学期教学目标:1. 了解朱子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1. 朱子文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朱子文化的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3. 朱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朱子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素材。
3. 学生手册或笔记本。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兴趣。
-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朱子文化,了解过朱子文化的内容。
2. 介绍朱子文化(15分钟)-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简要介绍朱子文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 引导学生了解朱子文化的主要思想和价值观,如仁、义、诚、孝等。
3. 深入学习朱子文化(2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朱子文化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思想的内涵、实践意义等。
4. 朱子文化与现代社会(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朱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 讨论朱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在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朱子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 学生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写下对朱子文化的理解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朱子文化的思想。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朱子文化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相关影片进一步了解朱子文化。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朱子文化相关的展览或活动。
2. 邀请专家或学者来班级进行朱子文化的讲座或交流。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评价。
2. 学生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评价。
3. 学生对朱子文化的理解程度和能力的评价。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
【班会教案】《学习朱子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学习朱子文化》主题班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朱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朱子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内涵。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朱子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核心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接纳朱子文化,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准备教具:PPT、朱子文化相关资料、班级黑板报。
教学资源:互联网上关于朱子文化的资料、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朱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朱子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并接纳朱子文化。
3. 案例分享(10分钟)教师分享一些朱子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朱子文化的重要性。
4. 分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朱子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朱子文化的价值,并鼓励学生积极践行朱子文化。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将朱子文化融入其中,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情况,评价学生对朱子文化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以及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的提高。
六、教学延伸活动1. 举办朱子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朱子文化知识。
2. 开展朱子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朱子文化遗址、举办朱子文化讲座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朱子文化的认识和接纳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根据学生反馈,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朱子语类》三则 学案
《朱子语类》三则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学习过程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
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朱熹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整体感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
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句是()A.如履.薄冰(fù)B.则精神自是愦.愦(ɡuì)C.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ǔ)D.里面煞.有工夫(shà)解析:A项,“履”应读lǚ;B项,“愦”应读kuì;C项,“芜”应读wú。
答案: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C.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己: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和私欲等,使之合乎天理D.里面煞有..工夫煞有:很有解析:B项,厌:满足。
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班会教案】《学习朱子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学习朱子文化》主题班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朱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贡献。
2. 引导学生学习朱子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1. 朱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2. 朱子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朱子的思想。
2. 如何将朱子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朱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朱子生平(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有关朱子生平的资料,了解朱子的成长经历及其在哲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贡献。
3. 探讨朱子思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朱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4. 学习朱子文化(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朱子文化的内涵,包括哲学思想、教育观念、道德品质等。
5. 联系生活实际(5分钟)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班会学习的内容,强调朱子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朱子思想。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朱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朱子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1. 朱子的生平介绍资料。
2. 朱子主要著作的节选或简介。
3. 与朱子思想相关的现实案例或故事。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充分了解朱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2. 注重课堂讨论的互动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朱子文化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与朱子文化相关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朱子文化》教案
《朱子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力求读懂原文2、准确把握朱子思想3、学会举一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经常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
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
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对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被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儒家代表人物。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
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具体研习第一则1、齐读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数(shù)过:几次略晓:大略通晓厌:通“餍”,满足得趣:明白其中旨趣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2、分析课文老师读(1)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熟读、精思、不贪多(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
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
【明理教学案例】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教学目标]1、明确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含义。
2、明确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基本精神。
3、明确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操作法度。
4、明确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现代意义。
5、通过学习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相关知识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1、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基本精神。
2、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现代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事例分析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理学文化养生”这个命题包含着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标志着理学文化本身存在着养生的思想资源;二是标志着理学文化可以转换为养生方法,生发养生功能。
朱熹在建构其庞大的理学体系时,也利用治学求知、道德修养和成就圣贤的生活样式来保持身心健康、修身养性、安身立命。
其思想原则是:主静、居敬、顺道;其基本操作法度是:第一,存理制欲,深筑养生宅基;第二,格物致知,谐和养生环境;第三,即物穷理,激发养生功能;第四,超凡入圣,升华养生境界。
朱熹理学文化养生的思想原则与操作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认真发掘其优秀成分,可以为现代文化建设与养生活动提供借鉴。
一、朱熹理学文化养生的基本精神就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来看,儒家关注养生问题是有案可稽的。
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的言论都包含着许多养生思想。
这个传统被后代许多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所继承,朱熹正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儒、释、道文化相互融通的大背景下,朱熹广泛吸纳各派思想内容,从而使他的理学体系具有比较大的包容性,逐步走向当时学术的前沿。
他对传统养生理论也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道家、道教的养生思想与方法更是潜心探究。
在研读《庄子》一书之后,他颇有感触地说:“《庄子》云:‘闻解牛,得养生。
’如何可以养生?曰:只是随他道理去,不假思虑,不去伤害他,便可以养生。
”[1](P2604)可以看出,朱熹是从自然无为的思想旨趣方面来把握“庖丁解牛”的养生精神的。
这种养生精神表现为一定的“理”,故而可以“随他道理去”。
扬朱子文化教案
扬朱子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扬朱子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朱子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 掌握朱子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3. 培养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朱子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朱子文化的核心思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辨是非、诚信立身;3. 朱子文化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相关故事引起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兴趣;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们对朱子文化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朱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解释朱子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3. 分析朱子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取一些朱子文化的代表作品,如《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等,进行解读;2.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体现的朱子文化核心思想;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朱子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活动设计(25分钟)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朱子文化主题展示,可以选择制作海报、PPT等形式;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朱子文化代表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朱子文化思想的体现;3. 问答竞赛:设计一些与朱子文化相关的问题,进行问答竞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对朱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 朱子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资料。
教学评估:1. 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的成果展示;2. 学生对朱子文化的理解和表达;3. 问答竞赛的参与和答题情况。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朱子故居等;2.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朱子文化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3.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班会教案】《学习朱子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朱子文化》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1、认识朱子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乃至世界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启示学生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这种伟大的精神。
3、通过活动,理解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
活动准备1、学生朱子及其他古代名人的资料2、朱子家训和诗句,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的事迹或者成果3、教师好有关朱子的各种视频资料活动重点让学生关注人物,透过他们的事迹,关注他们的精神在活动中要注意以情感人,以事感人。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感受朱子1、主持人甲: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重要的文化大师。
朱熹一生无论是从政还是讲学,他的为人处事,深受后人敬仰被尊称为“朱子”。
2、主持人乙:许多地区都有纪念他的塑像请大家看看这一组图片。
(教师播放朱子塑像,解释。
)此时,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情?3、主持人甲:过渡:为什么朱子会受到世人如此的景仰呢?二、开展活动,了解朱子活动一:朱子生平(一)朱子生平1、你了解朱子吗?看看课件资料2、请同学们说说所了解的朱子和他生活的时代(二)朱子故事1、学生代表讲述一两个朱子的故事。
2、课件播放“朱子问天的故事”,学生谈感想。
主持人乙:那时科学还相当落后,朱熹四岁就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不能不说是当今学生“热爱科学,勤学好问,乐于探究”的典范。
活动二:朱熹《半亩方塘二度桃》的故事1、学生说说所知道的《半亩方塘二度桃》。
2、主持人甲:相传尤溪县城水南有个地方叫“半亩方塘”, 那里桃红柳绿,景色十分宜人。
一天朱熹正对着桃花看得出神父亲叫他写两句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J朱熹把桃字写成了“挑”字。
3、主持人乙:朱熹父亲发现了,说:“心正字正,心不正字那么不正啊!”朱熹心里暗自责备自己不该分心,父亲出门后,朱熹把窗子关好。
这时窗外风雨交加,朱熹不理窗外的风雨,也不去看杨柳桃花,专心致志地写了许多个“桃”字,当写完最后一个“桃”字,太阳又出来了,原先被雨水打落的桃花又开满了桃树。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7 《朱子语类》三则2-人教版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3、辩证地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正确地认识理学。
教学重难点:1、把握理学的基本思想2、正确认识理学。
教学方法:研习讨论、辨析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有活水来。
学生齐背这首诗。
学生对《观书有感》很熟悉,以此引入朱熹。
二、作家、作品(多媒体投影)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3、(1)产生时代背景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
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
明清两代一般士人所读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都与朱熹的思想有关。
另外,为了维护理学的学术地位,朱熹不但反对不同于儒学的佛学、道教,而且还批判了儒学内部与程朱理学不同的其他学派。
经过了朱熹的努力,理学从北宋时期一个普通的学术派别,发展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
但是,在朱熹晚年,由于他卷入了当时的党争,朱熹的学说也被禁为“伪学”。
朱熹去世以后,党禁解除,他的思想学说得到统治者认可,在南宋末期以至元、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官方认可的正统儒学思想。
(2)发展概况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成于程颢、程颐两亲兄弟,南宋是理学的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
朱子文化教案可修改
朱子文化教案可修改教案标题:探索朱子文化——朱子文化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朱子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 掌握朱子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3. 培养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4. 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1. 朱子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朱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价值观;3. 朱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4. 朱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朱子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文物等,引发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兴趣。
知识讲授:2.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朱子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互动学习: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朱子文化的代表性思想或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实践活动: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朱子文化遗址或纪念馆,让学生亲身感受朱子文化的历史魅力。
评价反馈:5. 学生小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朱子文化的学习心得体会,并进行班级分享。
6.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给予个别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3. 朱子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献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学习笔记和小组展示;2. 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3. 教师的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朱子文化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撰写研究报告或设计相关项目;2. 开展朱子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如书法、绘画等;3. 组织学生参与朱子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实际体验。
教学提示: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对朱子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2.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强调朱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朱子文化”活动方案
3.和成员们一起在阅览室细细品味朱熹的文章
4.阅读完毕后集合清点人数后合影留念并一起返回宿舍。
九、活动总结
《朱子家训》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自尊自爱,文明健康,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以及他所提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们以审视的态度来看,不可否认,其精华部分造就了一个道德的民族,一个礼仪的邦国,成为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凝聚力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系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感受朱子文化
四、参赛对象:
林艳、陈立、翁金勇、王晓卉、林静、李仪、许明星、高振新、郑凯
五、活动时间:
2014年4月5日上午10:00
六、活动地点:
福州海峡职业学校图书馆内
七、活动内容:
1.了解朱熹
2.朱子文化的内核和历史地位
3.朱子文化的当代价值
八、活动流程:
1.4月5日上午10:00我们在图书馆门口集中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朱子文化”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朱熹生于福建,逝世于福建。在榕大学生不了解朱熹,作为福建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朱熹及其创立的“朱子学”是我省最具原创性和比较优势的历史文化,是福建文化的标志。我们要了解朱熹,传承朱子文化。
二、活动目的:
了解朱熹生平,了解朱子文化,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三、活动主题:
理学宗师朱熹教案
理学宗师朱熹教案教案标题:理学宗师朱熹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理学宗师朱熹的生平和贡献;2. 掌握朱熹的理学思想和学说;3. 分析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朱熹的名字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朱熹,了解学生对朱熹的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朱熹的生平和贡献,包括他的出生地、求学经历、学术成就等。
2. 教师详细讲解朱熹的理学思想和学说,包括“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概念。
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朱熹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朱熹的教育思想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思考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
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总结,并强调朱熹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2. 教师展望朱熹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朱熹的学说和思想。
2. 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朱熹教育思想的短文,或者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报告。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完成的作业可以作为教学评估的一部分。
教学资源:1. 朱熹的相关文献和著作;2. 朱熹的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3. 与朱熹相关的案例和讨论材料。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朱熹的学说和思想,扩展自己的知识面;2. 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朱熹教育思想的理解和看法;3. 学生可以将朱熹的教育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理学宗师朱熹教案课件
理学宗师朱熹教案课件教案标题:理学宗师朱熹教案课件教案概述:本教案课件旨在介绍中国理学宗师朱熹的生平、思想和影响,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朱熹的学说,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朱熹的生平、学术成就和影响;2. 理解朱熹的理学思想,包括“格物致知”、“诚实守信”等核心概念;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朱熹思想的讨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朱熹的生平、学术成就和影响;2. 朱熹的核心思想和理学学派;3. 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理解朱熹的理学思想,包括“格物致知”、“诚实守信”等核心概念;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 朱熹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朱熹的画像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朱熹生平与学术成就(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朱熹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包括他的出生背景、求学经历和重要著作。
2. 引导学生讨论朱熹的学术成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朱熹的理学思想(20分钟)1. 介绍朱熹的理学思想,包括“格物致知”、“诚实守信”等核心概念。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朱熹的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3.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
四、朱熹的影响与评价(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朱熹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2. 学生个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写一篇关于朱熹的影响和评价的文章。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等,进行比较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主讲教师甘秀珍[教学目标]1、明确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含义。
2、明确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基本精神。
3、明确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操作法度。
4、明确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现代意义。
5、通过学习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相关知识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1、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基本精神。
2、朱子理学与文化养生的现代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事例分析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理学文化养生”这个命题包含着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标志着理学文化本身存在着养生的思想资源;二是标志着理学文化可以转换为养生方法,生发养生功能。
朱熹在建构其庞大的理学体系时,也利用治学求知、道德修养和成就圣贤的生活样式来保持身心健康、修身养性、安身立命。
其思想原则是:主静、居敬、顺道;其基本操作法度是:第一,存理制欲,深筑养生宅基;第二,格物致知,谐和养生环境;第三,即物穷理,激发养生功能;第四,超凡入圣,升华养生境界。
朱熹理学文化养生的思想原则与操作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认真发掘其优秀成分,可以为现代文化建设与养生活动提供借鉴。
一、朱熹理学文化养生的基本精神就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来看,儒家关注养生问题是有案可稽的。
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的言论都包含着许多养生思想。
这个传统被后代许多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所继承,朱熹正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儒、释、道文化相互融通的大背景下,朱熹广泛吸纳各派思想内容,从而使他的理学体系具有比较大的包容性,逐步走向当时学术的前沿。
他对传统养生理论也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道家、道教的养生思想与方法更是潜心探究。
在研读《庄子》一书之后,他颇有感触地说:“《庄子》云:‘闻解牛,得养生。
’如何可以养生?曰:只是随他道理去,不假思虑,不去伤害他,便可以养生。
”[1](P2604)可以看出,朱熹是从自然无为的思想旨趣方面来把握“庖丁解牛”的养生精神的。
这种养生精神表现为一定的“理”,故而可以“随他道理去”。
作为一个弘扬儒家道统的经师,朱熹在注意吸纳道家、道教养生思想之后又进行了一番别出心裁的改造功夫,从而使其养生理论与养生实践纳入了理学的思想框架之中。
他努力把身心健康与道德修养学说、圣贤境界的追求结合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将朱熹的养生理念与养生实践称作“理学文化养生”。
必须指出,“理学文化养生”这个命题并不是朱熹提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这方面的思想。
为了发掘朱熹的养生思想、认识朱熹的养生方法与实践,我们有必要先对“文化养生”的内涵略作陈述。
所谓“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具有一定系统性的精神与知识形态,例如文学、艺术、历史、医学,等等;广义的“文化”则指人类一切精神积淀与物化形态。
“文化养生”指的是一定的文化资源向养生技术的转化形态与实施过程。
人类精神积淀到一定程度或者成为物化形态,就成为一种资源。
从再生与利用的角度看,文化资源可以有不同的转化形态,向养生技术的转化是其中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形态。
在中国,文化资源可谓丰富多彩,理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也是可以向养生技术形态转化的。
“理学文化养生”这个命题包含着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标志着理学文化本身存在着养生的思想资源;二是标志着理学文化可以转换为养生方法,生发养生功能。
从文化养生的立场来审视朱熹的学术成就与生活历程,不难看出朱熹在建构其庞大的理学体系时,也利用治学求知、道德修养和成就圣贤的生活样式来保持身心健康、修身养性、安身立命。
概括起来,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主静。
此乃源自老庄道家思想。
《老子》曾云:“致虚极,守静笃”[2]、“归根曰静”[2]、“清净为天下静”[2];而庄子则进一步提出“心斋”、“坐忘”等静坐方法。
先秦儒家虽然也有“虚壹而静”的提法,但那时主要不是从养生的角度说的;北宋儒学处于更加开放的状态,道家的“主静”说遂为儒生们所雅好。
[3](P340)二程将“静坐”之法演为故事,每教人于静坐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以前气象”,后来儒者们以此为口诀,静坐观心。
朱熹虽然并不完全赞同二程的做法,但对于静中安养却是认可的。
他在注释《周易》时说:“安静以养微阳也。
”[4](P119)在朱熹看来,静可使人气理平和,从而达到涵养阳气的目的。
另外,主静可使人精神刚健和道心坚固。
朱熹说:“孟子言志之所尚专一,则气因从之。
”[5](P284)他认为,“主静”可以养“浩然之气”,人心只有和乐主静,方能使气行合意,益于健康。
[6](P34)其二,居敬。
朱熹将“居敬”作为“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
他说:“人只是要求放心,何者为心?只是个敬。
人才敬时,这心便在身上了。
” [7](P209)在朱熹心目中,“敬”的真精神是“畏”与“收敛”。
他说:“敬为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身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凭地放纵,便是敬。
” [7](P208)敬无疑对身心健康具有正面的暗示作用,因为敬意味着自然和乐,这正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他说:“礼主于进个,乐主于和,此是异用。
皆本之于一心,是同体。
然敬与和亦是一事。
敬则和,和则自然敬。
” [7](P207)大抵汉朝以下到北宋前诸儒,注重“修齐治平”的理论阐述与实际运作,但较少注意到心性本源的发明[8](P100),北宋理学在三教合一的大趋势下注重这项工作,二程提出“敬”字,朱熹大力承袭而弘扬开来,他的主敬工夫更强调德智双修,这实际上也可以从养生的立场来认识,因为“德智双修”包含着人生关怀和安身立命的内涵,在深层次中与身心健康的养生境界相通。
其三,顺道。
朱熹以道德之心的健康作为身心健康的基本点,通过养气、养神等等手段,来实现“圣功”的理想状态。
这就是朱熹构造的身心健康思想的基本框架。
朱熹理学文化养生的主体精神在于顺道明志。
从朱熹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朱熹从小有志于学,自称“总角闻道,终躬求之。
”[9]又说自己“早岁即甘退藏……翼成一家之言以待后之学者。
” [10]他以传道为己任,以心性合天理,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养生和道德养生。
朱熹一生对此孜孜以求,“内无空寂之诱,外无功利之贪。
” [11]在工作中,他乐而忘忧,以“道”的信念培育健康的身心,堪称宋明儒家的典范。
二、朱熹理学文化养生的操作法度经过长期的探索、朱熹理学文化养生思想逐步成熟,并且形成一定的操作法度。
简单说来,即是从存理制欲入手,进而格物致知,即物穷理,谨慎笃行,超凡入圣。
这是“道问学”的过程,也是朝着养生康乐的境界逐步升华的过程。
第一,存理制欲,深筑养生宅基。
在儒家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心就被唤醒,情欲也随之而起。
当此之际,应该以“理”制之。
从社会人伦关系的角度讲,这个“理”也就是“礼”,所谓“发乎情止于礼义”就是这个意思。
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 [12](P207)朱熹所谓的“灭人欲”并不是否定一切欲望的存在,因为人本来就有动物的欲望本能,朱熹的意思只是要求在满足基本欲望后,去除那些多余的欲望,这种防止纵欲的思想不仅具有社会道德的意义,而且具有个人身心健康的理趣。
因为“纵欲”既损耗了精气,也造成自我心理的畸形。
长此以往,精神状态与社会生活准则不能合拍,最终发生无形的自我攻击,那是有损健康的。
因此,只有控制过分的情欲,才能伸展正气,培元固本。
这个环节有如盖房子的筑基,牢固其基础,“身躯大厦”方有着落的实在处。
第二,格物致知,谐和养生环境。
不言而喻,“格物致知”乃是儒家的一种认识方法,过去学术界对此有过很多论述,奠定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但是,我们认为,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格物致知”是不够的,因为中国传统哲学的许多命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格物致知”的理趣当然也是多方面的。
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我们不难看出,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与其“理气论”、“人性论”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理”既是“生物之本”,又是“天命之性”。
格物致知一方面是要认识一般的“天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认识具体事物之理。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
”[13](P295)格物致知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事物认识过程,也是自我存在状态的感受过程。
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角度看,这也是一个文化养生的过程。
因为文化养生不仅要利用各种可能的精神资源来完善自我,而且要处理好人与养生环境的关系。
在这里,养生环境包括自身精神环境、社会人际环境、自然环境。
朱熹理学文化养生实际上就是通过协调这三种环境,从而使养生主体更好地因应养生客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处理好人与养生环境的关系,这远比完成肢体之类动作重要得多。
因为人的生命存在、寿命的长短受到自然与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不了解彼此的关系,就不能进行正确的生活定位,更不能形成健康生活的章法。
朱熹的“格物”包括了宏观上对“宇宙”的认识和微观上对事物的探索,这种认识与探索,使人们有可能拓展眼界,从而达到更大程度的生存自由,这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养生智慧是相当深邃的。
第三,即物穷理,激发养生功能。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即物穷理”乃是“格物致知”的深化。
然而,正如“格物致知”的过程可以生发文化养生的功能一样,“即物穷理”也蕴涵着向养生技术转换的可能。
因为“即物穷理”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精神专注的过程。
这种专注恰好是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
老子《道德经》有“载营魄抱一”的说法,所谓“抱一”首先是指形神相合不离,但也包含着专心致志的内涵。
生活体验证明,专心致志,这不仅是成就事业所必须的思想状态,而且是身心健康的精神条件之一。
按照朱熹的看法,“格物是物物上穷其至理” [13](P291)。
他指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至之知,在即物而穷理也。
” [14]在这些论述中,有两个字特别重要,这就是“至”与“穷”。
所谓“至”本来是形容鸟由高而下来地上的状态。
许慎《说文解字》称:至,“从一,一犹地也,象形”。
古人以大地连绵一片,故以“一”画来象征。
引申到学理上,便有到达极点的意思。
至于“穷”从“尽”的意义来理解,这又与“至”字颇能相通。
“至”与“穷”表明“即物穷理”的探索者有一个连贯的思想趋向,当他的思想进入这种状态时也实现了从“念我”向“忘我”的功能态转换。
在这个时候,思想高度专注,平日间人情世事的烦扰一扫而光。
从这个意义上说,“穷理”乃是以一念替代了万念,自身的情绪得到了很好调整,在客观上这是有益健康的。
著名的哲学家有不少人是长寿的,其中的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但如果仔细推究一下他们的思维习惯,那就可以理解儒家“穷理”的文化养生意义了。
在朱熹看来,穷理,虽然包括事事物物之理,但主要的还是穷尽人伦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