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12-1-5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试题精选】2018高三理综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高三物理试题精选】2018高三理综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2018高三理综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命题人宝安中学、中一中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三个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N 14 Cl 355 Na 23 K 39Fe 56 Cu 64 Ag 108 Al 27 I 127 Ba 137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这一结果将直接导致人的胰岛B细胞中的A.细胞膜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内呼吸酶的合成受到影响 D.胰岛素合成受到影响2.正常情况下,下列四个图若改变自变量或因变量,则曲线变化最大的是A.图①将“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B.图②将“胰岛素相对含量”改为“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C.图③将“有丝分裂各时期”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D.图④将“酶活性”改为“有氧呼吸释放CO2量”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子宫对外胚胎不存在免疫排斥现象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增殖、分化C.经发育分化形成的原肠胚具有内外两个胚层D.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4.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均基因组成为tM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和tM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B.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丰富度应该随机取样C.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只能是单一的D.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6.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在适宜条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B.②过程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C.③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原特有的结构和功能D.④过程需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7.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018届高考物理综合能力复习测试(高考真题)(16套及答案)

2018届高考物理综合能力复习测试(高考真题)(16套及答案)

高考真题1.(2012·新课标全国)(多选)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解析: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而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选项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B错误;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受地球的引力作用,不是由于惯性,选项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答案:AD2.(2014·北京理综)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如果斜面光滑,小球不会有能量损失,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选项A正确;通过推理和假设,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得不出静止的结论,选项B错误;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不可以直接得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的结论,选项C错误;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结论,与本实验无关,选项D错误.答案:A3.(2013·海南卷)(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通过实验与推理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假如没有力作用在运动的物体上,物体将以原来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同时期的笛卡儿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的基础上,提出了惯性定律,即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选项B、C、D正确.答案:BCD4.(2013·新课标全国Ⅰ)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解析:通过第三列的数据可看出:130大概是32的4倍,而298大概是32的9倍…….依次类推,可看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选项C正确.答案:C5.(2013·山东理综)(多选)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会一直运动下去”的结论,故A正确.伽利略还做过“比萨斜塔实验”,得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的和轻的小球下落一样快”的结论,故C正确.答案:AC高考真题1.(2015·新课标全国Ⅰ)(多选)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解析:上升过程中,mg sin θ+μmg cos θ=m v 0t 1,下降过程中,mg sin θ-μmg cos θ=m v 1t 1,两式m 均可约去,故运动情况与m 无关,也求不出m ,两式联立可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cos θ,A 、C 正确,B 错误.根据v 20=2a 1x ,a 1=v 0t 1,h =x sin θ,可知h 可求,D 正确.答案:ACD2.(2015·海南卷)(多选)如图所示,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 )A .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B .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C .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解析:开始时,木块匀速运动mg sinθ=f,F N=mg cosθ,f=μmg cosθ,得μ=tanθ.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对物块受力分析,其中f′=μF N′沿水平与竖直分解各力,得f′cosθ=F N′sinθ,即木块水平方向合力为零.说明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又因为木块始终没有离开斜面,因此,物块相对斜面一定做匀速运动,C错误,D正确.由上面分析可知物块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即F N′cosθ+f′sinθ-mg=ma,解得F N′=m(g+a)cosθ>F N,f′=μF N′=μm(g+a)cosθ>f,A错误,B正确.答案:BD3.(2013·浙江理综)(多选)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 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 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 m时,以5 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 m/s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浮力大小为4 830 N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C.从地面开始上升10 s后的速度大小为5 m/sD.以5 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 N解析:刚开始上升时,空气阻力为零,F浮-mg=ma,解得F浮=m(g+a)=4 830 N,A正确.加速上升过程,若保持加速度不变,则热气球上升到180 m时,速度v=2ah=6 5 m/s>5 m/s,所以热气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上升10 s后的速度v′<at=5 m/s,C错误.再由F浮-F阻-mg=ma 可知空气阻力F阻增大,B错误.匀速上升时,F浮=F阻+mg,所以F阻=F浮-mg=230 N,D正确.答案:AD4.(2014·山东高考)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 解析:(1)设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题可得初速度v 0=20 m/s ,末速度v =0,位移s =25 m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0-v 2=2as①t =v 0-va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 =8 m/s 2③t =2.5 s .④(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 ′,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 ,由运动学公式得L =v 0t ′+s ⑤Δt =t ′-t 0⑥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 Δt =0.3 s .⑦(3)设志愿者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 ,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 0,志愿者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 20=F 2+(mg )2⑨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F 0mg =415.⑩答案:(1)8 m/s 22.5 s (2)0.3 s (3)4155.(2015·新课标全国Ⅱ)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 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解析:首先判断A 、B 能否一起运动.因为μ1<μ2,则A 、B 有各自的运动加速度,通过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两者加速度.(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1、N 1是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 2、N 2是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1=μ1N1①N1=mg cosθ②f2=μ2N2③N2=N1+mg cos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f1=ma1⑤mg sinθ-f2+f1=ma2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a1=3 m/s2⑦a2=1 m/s2.⑧(2)在t1=2 s,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v1=a1t1=6 m/s⑨v2=a2t1=2 m/s⑩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与B之间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1′=6 m/s2⑪a2′=-2 m/s2⑫即B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2,B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2+a2′t2=0⑬联立○10⑫⑬式得 t 2=1 s ⑭在(t 1+t 2)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s =⎝ ⎛⎭⎪⎫12a 1t 21+v 1t 2+12a 1′t 22-⎝ ⎛⎭⎪⎫12a 2t 21+v 2t 2+12a 2′t 22=12 m<27 m ⑮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 则有l -s =(v 1+a 1′t 2)t 3+12a 1′t 23⑯可得t 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⑰ 设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 总,有t 总=t 1+t 2+t 3=4 s.答案:(1)3 m/s 2 1 m/s 2 (2)4 s高考真题1.(2014·北京理综)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解析: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也可以匀速.当后期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选项A 错误.物体从静止到有速度,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处于超重状态,所以选项B 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错误.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瞬间手的速度变化量比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故手的加速度大,所以D正确.答案:D2.(2015·新课标全国Ⅱ)(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C.15 D.18解析:设每节车厢质量为m,挂钩P、Q西边车厢的质量为bm,东边的车厢质量为cm,当机车在东边时,以bm为研究对象,F=bma;当机车在西边时,以cm为研究对象,F=23cma,可得3b=2c.设3b=2c=k,则总节数d=b+c=56k,且d为正整数,则k取6、12、18…,d=5、10、15…,故选项B、C正确.答案:BC3.(2014·江苏卷)(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解析: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A m =2μmg ,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B m =32μmg .逐渐增大拉力F ,当F =32μmg 时,A 、B 间相对静止,B 与地面开始相对滑动,故选项A 错误;当A 、B 间刚开始相对滑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A 有F -2μmg =2ma ,对物块B 有2μmg -32μmg =ma ,联立两式得F =3μmg ,也就是当F =3μmg 时,物块A 、B 开始相对滑动,因此F =52μmg时,A 、B 相对静止,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此时的加速度为a A =F -32μmg 3m =13μg ,故选项B 、C 正确;物块A 、B 间,B 与地面间都相对滑动时,B 的加速度为a B =2μmg -32μmgm =12μg ,此后无论F 为何值,只要A 、B 间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就是12μg ,所以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此值,选项D 正确.答案:BCD4.(2015·新课标全国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解析:(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M)g=(m+M)a1①由题图(b)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v1=4 m/s,由运动学公式得v1=v0+a1t1②s0=v0t1+12a1t21③式中,t1=1 s,s0=4.5 m是木板碰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1=0.1④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 =ma 2⑤ 由题图(b)可得a 2=v 2-v 1t 2-t 1⑥式中,t 2=2 s ,v 0=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μ2=0.4.⑦(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 3,经过时间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2mg +μ1(M +m )g =Ma 3⑧ v 3=-v 1+a 3Δt ⑨ v 3=v 1+a 2Δt ⑩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 1=-v 1+v 32Δt ⑪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s 2=v 1+v 32Δt ⑫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 Δs =s 2-s 1⑬联立⑥⑧⑨⑩⑪⑫⑬式,并代入数值得 Δs =6.0 m ⑭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 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 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1(m+M)g=(m+M)a4⑮0-v23=2a4s3⑯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s1+s3⑰联立⑥⑧⑨⑩⑪⑮⑯⑰式,并代入数值得s=-6.5 m⑱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 m.答案:(1)0.1 0.4 (2)6.0 m (3)6.5 m高考真题1.(2015·安徽理综)图示是α粒子(氦原子核)被重金属原子核散射的运动轨迹,M、N、P、Q是轨迹上的四点,在散射过程中可以认为重金属原子核静止不动.图中所标出的α粒子在各点处的加速度方向正确的是( )A.M点B.N点C.P点D.Q点解析: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可知,α粒子运动的轨迹应向受力的一侧弯曲,α粒子加速度的方向与α粒子受到的合外力方向相同,粒子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在两点的连线上且为斥力,由图可知M点、N点、Q点的加速度方向错误,P点加速度方向正确,选项C正确.答案:C2.(2011·上海卷)如图,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v 行走,且通过不可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α,船的速率为( )A .v sin α B.v sin α C .v cos α D.vcos α解析:将人的运动速度v 沿着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进行正交分解,如图,由于绳子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因而小船的速度等于人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速度,根据此图得v 船=v cos α,选项C 正确.答案:C3.(2014·四川理综)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 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A. kvk2-1B.v1-k2C.kv1-k2D.vk2-1解析:设河宽为d,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v1,据题意,去程时t1=dv1,回程时t2=dv21-v2,又k=t1t2,由以上各式可得v1=v1-k2,选项B正确.只要根据题意将时间求出即可得出结论.答案:B4.(2014·四川理综)小文同学在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时,将一条形磁铁放在桌面的不同位置,让小钢珠在水平桌面上从同一位置以相同初速度v0运动,得到不同轨迹.图中a、b、c、d为其中四条运动轨迹,磁铁放在位置A时,小钢珠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填轨迹字母代号),磁铁放在位置B时,小钢珠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填轨迹字母代号).实验表明,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阅读、识图、理解和分析等能力.磁铁放在位置A时,磁体处于初速度方向所确定的直线上,则小钢珠做直线运动且沿直线b运动;磁铁放在位置B时,磁体不处于初速度方向所确定的直线上,则小钢珠做曲线运动且偏离原直线方向沿曲线c 运动.由此得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答案:b c 不在高考真题1.(2015·新课标全国Ⅰ)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 1和L 2,中间球网高度为h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 .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 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A.L 12g6h <v <L 1g 6hB.L 14g h <v <L 21+L 22g 6hC.L 12g 6h <v <12L 21+L 22g 6hD.L 14g h <v <12L 21+L 22g 6h解析:当乒乓球恰好能落到球台角上时发射速度最大,有v max t 1=L 21+⎝ ⎛⎭⎪⎫L 222,12gt 21=3h ,解得v max =12L 21+L 22g 6h.当乒乓球平行球台边缘运动且刚过网时为最小速度,有v min t 2=L 12,12gt 22=2h ,解得v min =L 14gh.D 正确.答案:D2.(2015·浙江理综)如图所示为足球球门,球门宽为L .一个球员在球门中心正前方距离球门s 处高高跃起,将足球顶入球门的左下方死角(图中P 点).球员顶球点的高度为h ,足球做平抛运动(足球可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则( )A .足球位移的大小x =L 24+s 2B .足球初速度的大小v 0=g 2h L 24+s 2C .足球末速度的大小v =g 2h L 24+s 2+4gh D .足球初速度的方向与球门线夹角的正切值tan θ=L2s解析:足球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高度为h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d =s 2+⎝ ⎛⎭⎪⎫L 22,足球的位移x =h 2+d 2,A 错误.足球运动的时间t =2hg,足球的初速度v 0=dt=g 2h ⎝ ⎛⎭⎪⎫L 24+s 2,B 正确.足球末速度的大小v =v 20+v 2y =g 2h ⎝ ⎛⎭⎪⎫L 24+s 2+2gh ,C 错误.初速度的方向与球门线夹角的正切为tan θ=s L 2=2sL,D 错误. 答案:B3.(2013·北京理综)在实验操作前应该对实验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所示.小球每次都从斜槽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改变水平板的高度,就改变了小球在板上落点的位置,从而可描绘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某同学设想小球先后3次做平抛,将水平板依次放在如图1、2、3的位置,且1与2的间距等于2与3的间距.若3次实验中小球从抛出点到落点的水平位移依次为x 1、x 2、x 3,机械能的变化量依次为ΔE 1、ΔE 2、ΔE 3,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x 2-x 1=x 3-x 2,ΔE 1=ΔE 2=ΔE 3B .x 2-x 1>x 3-x 2,ΔE 1=ΔE 2=ΔE 3C .x 2-x 1>x 3-x 2,ΔE 1<ΔE 2<ΔE 3D .x 2-x 1<x 3-x 2,ΔE 1<ΔE 2<ΔE 3解析:水平释放后,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均匀增大,因h 12=h 23,所以t 12>t 23;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x =vt ,所以x 2-x 1>x 3-x 2.因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故小球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变化量ΔE 1=ΔE 2=ΔE 3=0.综上所述,B 正确.答案:B4.(2014·新课标全国Ⅱ)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π6B.π4C.π3D.π12 解析:设物块的质量为m ,初速度为v 0,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由题知12mv 20=mgh ,由动能定理知12mv 2-12mv 20=mgh ,得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 k =12mv 2=2×12mv 20,则落地时的速度v =2v 0,cos θ=v 0v =22,故θ=π4,B 正确.答案:B5.(2014·浙江理综)如图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 0=20 m/s 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h =1.8 m .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 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v =800 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 =90 m 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 =10 m/s 2)(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当L =410 m 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 的范围.解析:(1)装甲车的加速度a =v 202s =209m/s 2.(2)第一发子弹飞行时间t 1=Lv +v 0=0.5 s弹孔离地高度h 1=h -12gt 21=0.55 m第二发子弹弹孔离地的高度h 2=h -12g ⎝⎛⎭⎪⎫L -s v 2=1.0 m 两弹孔之间的距离Δh =h 2-h 1=0.45 m.(3)第一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 1,L 1=(v 0+v )2hg=492 m第二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 2,L 2=v2hg+s =570 mL 的范围为492 m<L ≤570 m.答案:(1)209 m/s 2 (2)0.55 m ;0.45 m (3)492 m<L ≤570 m高考真题1.(2015·福建理综)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滑道ABC 关于B 点对称,且A 、B 、C 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若小滑块第一次由A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二次由C 滑到A ,所用的时间为t 2,小滑块两次的初速度大小相同且运动过程始终沿着滑道滑行,小滑块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 )A .t 1<t 2B .t 1=t 2C .t 1>t 2D .无法比较t 1、t 2的大小解析:小滑块运动过程中受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经过AB 段和BC 段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圆周运动的知识可得mg -F N1=m v 21r ,F N2-mg =m v 22r.在AB 段运动时,速度越大,F N1越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越小;在BC 段运动时,速度越小,F N2越小,滑动摩擦力也越小.把滑块由A 到C 和由C 到A 的运动相比较,在AB 段运动时前者速度较大,受摩擦力小,在BC 段运动时前者速度较小,受摩擦力小.综上,滑块从A 到C 运动过程中受摩擦力较小,因此平均速度较大,时间较短,A 正确.答案:A2.(2015·天津理综)未来的星际航行中,宇航员长期处于零重力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带来的不适,有人设想在未来的航天器上加装一段圆柱形“旋转舱”,如图所示,当旋转舱绕其轴线匀速旋转时,宇航员站在旋转舱内圆柱形侧壁上,可以受到与他站在地球表面时相同大小的支持力.为达到上述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大B .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小C .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大D .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小解析:旋转舱转动过程中侧壁对宇航员的支持力提供宇航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题意F N =mω2R =mg ,从式中可以看出,需保证ω2R =g ,半径越大,转动角速度应越小,A 错误,B 正确.由于m 可以约掉,角速度与宇航员质量无关,C 、D 错误.答案:B3.(2014·安徽理综)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到转轴距离2.5 m 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g取10 m/s2,则ω的最大值是( )A. 5 rad/sB. 3 rad/sC.1.0 rad/s D.0.5 rad/s解析:小物块恰好滑动时,应在A点,对滑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30°-mg sin30°=mω2r,解得ω=1.0 rad/s,C正确.答案:C4.(2014·新课标全国Ⅱ)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的小环 (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 )A.Mg-5mg B.Mg+mgC.Mg+5mg D.Mg+10mg解析:设大环的半径为r,小环滑到最低点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得,1 2mv2=mg·2r.在最低点对小球受力分析,得F N-mg=mv2r.联立解得F N=5mg.。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质检一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质检一

单元质检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浙江常熟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C.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 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10 m/sD.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答案:D解析:电动车限速20km/h,即最高速度不超过20km/h,是指瞬时速度,故A 错误;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500m/s,指的是瞬时速度,故B错误;10m/s是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但冲刺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大小不能确定,故C错误;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某时刻的速度可以达到484km/h,是瞬时速度,故D正确。

2.(天津一中高三月考)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汽车的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答案:A解析:火车的加速度为a1=Δv1Δt =-0.51m/s2=-0.5m/s2,汽车的加速度为a2=Δv2Δt =1.21m/s2=1.2m/s2,汽车的加速度较大,火车的加速度较小,可知火车速度变化较慢,故A正确,B错误;因为火车的速度一直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则位移在增加,故C错误;因为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量相同,故D错误。

3.(广东清新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将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在5 s内物体的( )A.路程为45 m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答案:B解析:物体初速度为30m/s,则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v0g =3010s=3s,位移为h1=v022g =30220m=45m,再自由落体2s,下降高度为h2=12×10×22m=20m,故5s内物体的路程为65m,选项A错误;此时离地面高度为h=45m-20m=25m,位移方向竖直向上,选项B正确;取向下为正方向,5s时速度为v=10×2m/s=20m/s,速度改变量为Δv=20m/s-(-30m/s)=50m/s,选项C错误;平均速度为v=x t =255m/s=5m/s,方向向上,选项D错误。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第12章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第12章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 1.光子说 •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 hν 份的,每一份叫作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 光子,光子的能量ε=________。(其中h= 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量) 最小值 • 2.逸出功W0 •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________。的________ 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
h p
• 思维辨析: • (1)光电效应中的“光”指的是可见光。 ( ) • (2)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光的强度。 ( ) • (3)光电子不是光子。( ) • (4)逸出功的大小与入射光无关。( ) • (5)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 • (6)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 关。( )
•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是物理学的前沿理 论,比较抽象,高考要求不是很高。主要 是以光电效应为主线,以光电效应方程为 重点,重点研究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光 电效应的规律、光电效应的方程。主要题 型为选择题。
• 1.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本 章内容是近代物理的基础知识,在复习时 要加强理解,重点记忆,紧扣课本。 • 2.重视物理知识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加强 贴近实际、贴近高考的题目训练。重视光 电效应知识与生产技术、生活实际的联 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技热点。
精准高 考
物 理
人教版
选 修 3-5
第十二章 波粒二象性
高考命题实况 20 20 201 201 201 20 20 考点 要 说 14 14 5 5 6 16 16 内容 求 明 Ⅰ Ⅱ Ⅰ Ⅱ Ⅰ Ⅱ Ⅲ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T35 T3 T35 光电 (1) 5(1) (1) Ⅰ 效应 5分 5分 5分 爱因 斯坦

2018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5年真题分类 2015年高考真题汇编 专题12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2018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5年真题分类 2015年高考真题汇编 专题12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专题12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15北京卷)周期为2.0S 的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 沿y 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sm 20=υ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m 10=υ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sm 20=υ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m 10=υ答案:B解析:根据机械波的速度公式v=,由图可知波长为 20m ,再结合周期为2.0s ,可以得T λ出波速为 10m/s.应用“上下坡法”方法判断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故答案为 B 选项.2.(15海南卷)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谱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 的x 坐标为3m.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波速为4m/sB. 波的频率为1.25HzC. x 坐标为15m 的质点在t =0.2s 时恰好位于波谷D. x 的坐标为22m 的质点在t =0.2s 时恰好位于波峰E. 当质点P 位于波峰时,x 坐标为17m 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答案:BDE解析: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 ,则10.42T s =,解得0.8T s =,从图像中可知4m λ=,所以根据公式45/0.8v m s T λ===,故A 错误;根据公式1f T=可得波的频率为1.25Hz ,B 正确;x 坐标为15m 的质点和x 坐标为3m 的质点相隔12m ,为波长的整数倍,即两质点为同相点,而x 坐标为3m 的质点经过t =0.2s 即四分之一周期振动到平衡位置,所以x 坐标为15m 的质点在t =0.2s 时振动到平衡位置,C 错误;x 的坐标为22m 的质点和x 的坐标为2m 的质点为同相点,x 的坐标为2m 的质点经过t =0.2s 即四分之一周期恰好位于波峰,故x 的坐标为22m 的质点在t =0.2s 时恰好位于波峰,D 正确;当质点P 位于波峰时,经过了半个周期,而x 坐标为17m 的质点和x 坐标为1m 的质点为同相点,经过半个周期x 坐标为1m 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E 正确;3.(15重庆卷)题11图2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质点P 的振动周期为0.4s.求该波的波速并判断P 点此时的振动方向.答案: 2.5/v m s =;P 点沿y 轴正向振动解析: 由波形图可知 1.0mλ=距 2.5/v m sT λ==波沿x 轴正方向,由同侧法可知P 点沿y 轴正向振动.4.(15新课标2卷)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 的波源发出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 轴传播,P 、Q 为x 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 轴正向),P 与Q 的距离为35cm ,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 =1s ,振幅A =5cm.当波传到P 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s ,平衡位置在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ⅰ)P 、Q 之间的距离(ⅱ)从t =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路程.解析:(1)由题意,O 、P 两点的距离与波长满足:λ45=OP 波速与波长的关系为:Tv λ=在t =5s 时间间隔内波传播的路程为vt ,由题意有:4λ+=PQ vt 综上解得:PQ =133cm(2)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运动时间为:T t t 451+=波源由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每经过,波源运动的路程为A ,由题意可知:4T T t 41251⨯=故t 1时间内,波源运动的路程为s =25A =125cm。

2018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5年真题分类 2015年高考真题汇

2018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5年真题分类 2015年高考真题汇

专题14 动量与动量守恒1.(15重庆卷)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D. 答案:A解析:人下落h 高度为自由落体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知;缓冲过程(取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得,解得:,故选A.2.(15新课标2卷)(10分)滑块a、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ⅰ)滑块a 、b 的质量之比;(ⅱ)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解析:(1)设a 、b 质量分别为m 1、m 2,a 、b 碰撞前的速度为v 1、v 2.由题给图像得v 1=-2m/sv 2=1m/sa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由题给图像可得s m v /32= m h t mg mg -mg +mg 22v gh =v ()0()F mg t mv -=--F mg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m 2v 2=(m 1+m 2)v 解得8121=m m (2)由能量守恒得.两滑块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为221222211)(212121v m m v m v m E +-+=∆ 由图像可知,两滑块最后停止运动,由动能定理得,两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221)(21v m m W +=解得21=∆E W 3.(2018·全国新课标Ⅰ)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B 、C 位于同一直线上,A 位于B 、C 之间.A 的质量为m ,B 、C 的质量都为M ,三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 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 和M 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 只与B 、C 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解析:设A 运动的初速度为vA 向右运动与C 发生碰撞,根据弹性碰撞可得12mv mv Mv =+22212111222mv mv Mv =+ 可得1m M v v m M -=+22m v v m M=+ 要使得A 与B 发生碰撞,需要满足10v <,即m M <A 反向向左运动与B 发生碰撞过程,弹性碰撞134mv mv Mv =+222134111222mv mv Mv =+ 整理可得31m M v v m M -=+ 412m v v m M=+ 由于m M <,所以A 还会向右运动,根据要求不发生第二次碰撞,需要满足32v v < 即2212()m M m m M v v v v m M m M m M--=>=+++整理可得224m Mm M +>解方程可得2)m M ≥。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热学 12-1 精品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热学 12-1 精品

知识点三 内能
1.分子动能
(1)意义:分子动能是 分子热运动 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平均动能: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温度 是分子
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 相对位置 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
能与物体的 体积 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 距离 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 热运动动能
3 的正方体,则有 Na3=V,可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a=
Mgh p0NA.
1.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积在一起的.分子的体 积 V0=VNmA,仅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对气体不适用.
2.对于气体分子,d=3 V0的值并非气体分子的大小,而是 两个相邻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对分子热运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
温度和内能
1.对内能的理解 (1)内能是对物体的大量分子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 的说法. (2)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为温度、体积、分子数,还与物态 有关系. (3)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的任何物体,分 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 离的增大而 减小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的来 讲斥力变化得较快.
知识点二 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表示物体中分 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关系 T= t+273.15 K . (2)绝对零度(0 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 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解析]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悬浮小颗粒的无 规则运动,A 错误;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 则性,B 正确;悬浮颗粒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的不 平衡性越小,布朗运动越不明显,C 错误;热运动在 0 ℃时不 会停止,D 错误.

推荐K12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限时集训1力与物体的平衡

推荐K12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限时集训1力与物体的平衡

专题限时集训(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对应学生用书第117页)(限时:40分钟)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图1­151.(2017·达州市一模)如图1­15所示,一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箱子施加一斜向上的拉力F,保持拉力的方向不变,在拉力F的大小由零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箱子未离开地面).关于摩擦力F f的大小随拉力F的变化关系,下列四幅图可能正确的是( )【导学号:19624006】B[设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木箱处于静止状态时,根据平衡条件得:木箱所受的静摩擦力为F f=F cos α,F增大,F f增大;当拉力达到一定值,箱子运动瞬间,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由于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故摩擦力有个突然减小的过程;木箱运动时,所受的支持力N=G-F sin α,F增大,N减小,此时木箱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μN,N减小,则F f减小;故A、C、D错误,B 正确.]2.(2017·温州中学模拟)如图1­16所示,木板C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放在C的上面,木板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秤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A、B、C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C,使它以速度v匀速运动,三者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T.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1­16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T,方向向左B.A和B保持静止,C匀速运动C.A保持静止,B和C一起匀速运动D.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TB[由题意,A、B、C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再依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 f=μN,可知,BC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于AB之间的,因此在F作用下,BC作为一整体运动的,对A、B+C受力分析:A受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那么根据平衡条件,可知,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T,方向向左,故A、C正确,B错误;又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B+C受到A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T,由于B+C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C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和水平向右的两个摩擦力平衡(A对B的摩擦力和地面对C的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T,故D正确.]3.如图1­17所示,三根长为L的通电直导线相互平行,其横截面构成等边三角形,导线中的电流均为I,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其中导线A、B中的电流在导线C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0,导线C位于水平面处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导线C受到的静摩擦力是( )图1­17【导学号:19624007】A.3B0IL,水平向左B.3B0IL,水平向右C.32B0IL,水平向左 D.32B0IL,水平向右B[根据安培定则,导线A中的电流在导线C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AC,导线B 中的电流在导线C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BC,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几何知识可知,合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与AB平行,合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B=2B0cos 30°=3B0,由公式F=BIL得,导线C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3B0IL,根据左手定则,导线C所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因导线C静止于水平面,由平衡条件知,导线C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B正确,A、C、D 错误.]4.(2017·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如图1­18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B之间的水平接触面是粗糙的,斜面细线一端固定在A物体上,另一端固定于N点,水平恒力F始终不变,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将细线的固定点由N 点缓慢下移至M点(绳长可变),A、B两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图1­18A.细线的拉力将增大B.A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将增大C.A物体所受摩擦力将增大D.水平地面所受压力将减小B[以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图1 图2水平方向F T cos α=F,竖直方向:F N+F T sin α=(m A+m B)g,因为细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α减小,cos α增大,sin α减小,F T将减小,F N将增大,所以细线所受拉力减小,地面受到的压力增大,A、D错误;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竖直方向:F N A+F T sin α=m A g,F T减小,sin α减小,所以F N A增大,B正确;以B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上由力的平衡可得F f=F,A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C 错误.]5.(2017·温州中学模拟)如图1­19所示,倾角为θ=30°的斜面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轻绳跨过斜面体顶端的小滑轮,绳两端系有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物块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使其缓慢离开直到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此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图1­19【导学号:19624008】A .b 受到绳的拉力先增大再减小B .小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先增大再减小C .水平拉力F 逐渐增大D .小物块a 一定沿斜面缓慢上移C [b 受力平衡,对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b 缓慢离开直到与竖直方向成30°的过程中,α变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T 逐渐增大,F 逐渐增大,故A 错误,C 正确:对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刚开始T =mg ,a处于静止状态,则F f =T -mg sin 30°=12mg ,方向向下,T 增大时,F f 增大,摩擦力增大,由于不知道最大摩擦力的具体值,所以不能判断a 是否会滑动,故B 、D 错误.]6.如图1­20所示,绝缘细线下面悬挂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导线,导线置于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当在导线中通以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恒定电流I 时,绝缘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而静止.现将磁场方向由图示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转动时保持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变,则在磁场转过9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0A .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 安逐渐变大B .绝缘细线的拉力F T 逐渐变大C .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先增大后减小D .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 安与绝缘细线的拉力F T 的合力大小不变,方向随磁场的方向而改变B[当磁场保持大小不变逆时针转过90°的过程中,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安=BIL,大小不变,选项A错误.由左手定则可知,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逐渐由水平向左变为竖直向下,其安培力F安、绝缘细线的拉力F T、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绝缘细线的拉力F T逐渐增大,选项B正确.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逐渐减小,选项C错误.由于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安、绝缘细线的拉力F T和导线的重力G的合力为零,所以,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安与绝缘细线的拉力F T的合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导线的重力G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选项D 错误.]7.(2017·儋州市四校联考)如图1­21所示,质量为M的四分之一圆柱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正方体放在圆柱体和光滑墙壁之间,且不计圆柱体与正方体之间的摩擦,正方体与圆柱体的接触点的切线与右侧墙壁成θ角,圆柱体处于静止状态.则( )图1­21【导学号:19624009】A.地面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为MgB.地面对圆柱体的摩擦力为mg tan θC.墙壁对正方体的弹力为mg tan θD.正方体对圆柱体的压力为mgcos θC[以正方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并运用合成法如图:由几何知识得,墙壁对正方体的弹力N 1=mg tan θ 圆柱体对正方体的弹力N 2=mgsin 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正方体对圆柱体的压力为mgsin θ以圆柱体和正方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地面对圆柱体的支持力:N =(M +m )g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地面对圆柱体的摩擦力:f =N 1=mg tan θ,故选C.](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表面光滑、半径为R 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 的正上方O ′处有一无摩擦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图所示.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 1=2.4R 和L 2=2.5R ,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为m 1m 2,小球与半球之间的压力之比为N 1N 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 1m 2=2425B.m 1m 2=2524C.N 1N 2=1D.N 1N 2=2425B [先以左侧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m 1g 、绳子的拉力T 和半球的支持力N 1,作出受力分析图.由平衡条件得知,拉力T 和支持力N 1的合力与重力m 1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OO ′=h ,根据三角形相似得:T L 1=m 1g h =N 1R ,同理,对右侧小球,有:T L 2=m 2g h =N 2R , 解得:m 1g =Th L 1, ①m 2g =Th L 2 ②N 1=m 1gR h ③N 2=m 2gR h④ 由①∶②得:m 1∶m 2=L 2∶L 1=25∶24,由③∶④得:N 1∶N 2=m 1∶m 2=L 2∶L 1=25∶24,故A 、C 、D 错误,B 正确.]8.(2016·云南玉溪一中模拟)如图1­22所示为密立根实验示意图,两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连接,其板间距为d ,电势差为U ,现用一喷雾器把许多油滴从上板中间的小孔喷入板间,若其中一质量为m 的油滴恰好能悬浮在板间,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密立根实验示意图图1­22【导学号:19624010】A .该油滴所带电荷量大小为mgd UB .密立根通过该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C .该油滴所带电荷量可能为-2.0×10-18 CD .若把上金属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该油滴将向上运动AB [根据平衡条件,有:mg =q U d ,故q =mgd U,密立根通过该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故选项A 、B 正确;不同油滴所带的电荷量虽不相同,但都是最小电荷量(元电荷)的整数倍,故C 错误;若把上金属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根据C =εr S 4πkd,Q =CU ,E =U d 可得,E =4πkQ εr S,因两金属板带电荷量一定,故若把上金属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板间场强不变,故油滴将不动,选项D 错误.]9.(多选)如图1­23所示,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把一个质量为0.1 kg 的小球A 悬挂到水平板的M 、N 两点,A 上带有Q =3.0×10-6 C 的正电荷.两线夹角为120°,两线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 1和F 2.A 的正下方0.3 m 处放有一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B ,B 与绝缘支架的总质量为0.2 kg(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 2/C 2,A 、B 球可视为点电荷),则( )图1­23【导学号:19624011】A .支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 NB .两线上的拉力大小F 1=F 2=1.9 NC .将B 水平右移,使M 、A 、B 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两线上的拉力大小F 1=1.225 N ,F 2=1.0 ND .将B 移到无穷远处,两线上的拉力大小F 1=F 2=0.866 NBC [A 对B 有竖直向上的库仑力,大小为F AB =kQ 2l 2=0.9 N ;对B 与支架整体分析,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则F N +F AB =mg ,可得F N =mg -F AB =1.1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 ′N =F N ,选项A 错误.因两细线长度相等,B 在A 的正下方,则两绳拉力大小相等,小球A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库仑力和F 1、F 2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因两线夹角为120°,根据力的合成特点可知:F 1=F 2=G A +F AB =1.9 N ;当B 移到无穷远处时,F 1=F 2=G A =1 N ,选项B 正确,选项D 错误.当B 水平向右移至M 、A 、B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如图所示,对A 受力分析并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水平方向:F 1cos 30°=F 2cos 30°+F ′cos 30°竖直方向:F 1sin 30°+F 2sin 30°=G A +F ′sin 30°由库仑定律知,A 、B 间库仑力大小F ′=kQ 2⎝ ⎛⎭⎪⎫l sin 30°2=F AB 4=0.225 N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 1=1.225 N ,F 2=1.0 N ,选项C 正确.]10.(2016·福建上杭一中模拟)如图1­24所示,轻弹簧两端拴接两个小球a 、b .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拴接小球的细线固定在竖直墙壁上,两球静止,两细线与竖直墙壁的夹角θ=60°,弹簧竖直,已知两小球的质量都为2 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4【导学号:19624012】A .水平恒力F 的大小为40 3 NB .弹簧的拉力大小为40 NC .剪断上端细线瞬间a 球加速度为10 m/s 2D .剪断上端细线瞬间b 球加速度仍为0AD [对b 球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弹簧的弹力,若受细线的拉力,则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不可能为零,故细线对b 球的拉力为零,所以F 弹=m b g =20 N ,剪断上端细线瞬间,弹簧的弹力来不及改变,合力仍旧为零,故b 球的加速度仍为零,B 错误,D 正确;对a 球受力分析,受弹簧的弹力、重力、水平恒力和细线的拉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故有tan θ=F 40 N ,解得F =40 3 N ,A 正确;T =Fsin θ=80 N ,剪断上端细线瞬间a 球所受合力为80 N ,则加速度为a =802m/s 2=40 m/s 2,C 错误.] 11.[2017·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卷Ⅱ)]长方形区域内存在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方向如图1­25所示,一个质量m 带电荷量q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下进入该区域.若小球恰好沿直线下降,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图1­25A .小球带正电B .场强E =mg qC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 .磁感应强度B =mg qv 0CD [小球在复合场内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其中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若速度变化则洛伦兹力变化,合力变化,小球必不能沿直线下降,所以合力等于0,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C 正确.若小球带正电,则电场力斜向下,洛伦兹力水平向左,和重力的合力不可能等于0,所以小球不可能带正电,选项A 错误.小球带负电,受到斜向上的电场力和水平向右的洛伦兹力,根据力的合成可得qE =2mg ,电场强度E =2mg q ,选项B 错误.洛伦兹力qv 0B =mg ,磁感应强度B =mg qv 0,选项D 正确.] 12.(2017·天津高考)如图1­26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 、N上的a 、b 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19624013】图1­26A .绳的右端上移到b ′,绳子拉力不变B .将杆N 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 .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D .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AB [绳长为l ,两杆间距离为d ,选O 点为研究对象,因aOb 为同一根绳,故aO 、bO 对O 点的拉力大小相等,因此平衡时aO 、bO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θ.对于O 点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2T sin θ=mg ,而sin θ=l 2-d 2l,所以T =mg 2·ll 2-d 2.由以上各式可知,当l 、d 不变时,θ不变,故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时,悬挂点不变,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11 选项D 错误.若衣服质量不变,改变b 的位置或绳两端的高度差,绳子拉力不变,选项A 正确,选项C 错误.当N 杆向右移一些时,d 变大,则T 变大,选项B 正确.]13.如图1­27所示,ACD 、EFG 为两根相距L 的足够长的金属直角导轨,它们被竖直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CDGF 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垂直于CDGF 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两根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的金属细杆ab 、cd 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两金属细杆的电阻均为R ,导轨电阻不计.当ab 以速度v 1沿导轨向下匀速运动时,cd 杆也正好以速度v 2向下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27A .回路中的电流为BL v 1+v 22RB .ab 杆所受摩擦力为mg sin θC .cd 杆所受摩擦力为μ⎝⎛⎭⎪⎫mg sin θ+B 2L 2v 12R D .μ与v 1大小的关系为μ=mg sin θ-B 2L 2v 12R mg cos θCD [回路中只有ab 杆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故I =BLv 12R,A 错误;两杆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 安ab =F 安cd =BIL =B 2L 2v 12R,ab 杆所受摩擦力F f2=mg sin θ-F 安ab =μmg cos θ,B 错误;cd 杆所受的摩擦力F f1=mg cos θ=μF N1=μ(mg sin θ+F 安cd )=μ(mg sinθ+B 2L 2v 12R ),由以上两式可得:μ与v 1大小的关系为μ=mg sin θ-B 2L 2v 12R mg cos θ,故C 、D 均正确.]。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分层突破练 专题分层突破练12 振动与波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分层突破练 专题分层突破练12 振动与波

专题分层突破练12 振动与波A组基础巩固练1.(全国新课标卷)船上的人和水下的潜水员都能听见轮船的鸣笛声。

声波在空气中和在水中传播时的( )A.波速和波长均不同B.频率和波速均不同C.波长和周期均不同D.周期和频率均不同2.(浙江6月选考)如图所示,置于管口T前的声源发出一列单一频率声波,分成两列强度不同的声波分别沿A、B两管传播到出口O。

先调节A、B两管等长,O处探测到声波强度为400个单位,然后将A管拉长d=15 cm,在O 处第一次探测到声波强度最小,其强度为100个单位。

已知声波强度与声波振幅二次方成正比,不计声波在管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则( )A.声波的波长λ=15 cmB.声波的波长λ=30 cmC.两声波的振幅之比为3∶1D.两声波的振幅之比为2∶13.(山东济南一模)某同学为了研究水波的传播特点,在水面上放置波源和浮标,两者的间距为L。

t=0时刻,波源开始从平衡位置沿y轴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产生的水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视为简谐波),t1时刻传到浮标处使浮标开始振动,此时波源刚好位于正向最大位移处,波源和浮标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则( )A.浮标的振动周期为4t1B.水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L4t1t1时刻浮标沿y轴负方向运动C.32D.水波的波长为2L4.(黑龙江大庆二模)有两个钓鱼时所用的不同的鱼漂P和Q分别漂浮于平静水面上的不同位置,平衡时状态均如图甲所示。

现因鱼咬钩而使鱼漂P 和Q均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鱼漂P和Q振动形成的水波叠加后会形成干涉图样B.t=0.6 s时鱼漂P和Q的速度都为0C.t=1.0 s时鱼漂P和Q的速度方向相同D.t=1.0 s时鱼漂P和Q的加速度方向相同5.(多选)(全国乙卷改编)一列简谐横波沿处的质点,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速为2 m/sB.波向左传播C.x=3 m处的质点在t=7 s时位于平衡位置D.质点P在0~7 s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70 cm6.(湖南郴州三模)有一列简谐横波的波源在O处,某时刻沿处,此时处的质点已振动0.2 s,质点P距离O处80 cm,如图所示,取该时刻为t=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P开始振动时的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B.波的传播速度为1 m/sC.经过1.5 s,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D.在0~0.1 s时间内,x=10 cm处的质点振动的速度逐渐增大7.均匀介质中质点A、B的平衡位置位于,振幅为y0=1 cm,且传播时无衰减。

专题07 动量-2018年高考物理1-5轮资料汇编之试题精选精练 含答案 精品

专题07 动量-2018年高考物理1-5轮资料汇编之试题精选精练 含答案 精品

高考1.5轮资料汇编之名校试题精选精练专题07 动量一、单选题1.右图是“牛顿摆”装置,5个完全相同的小钢球用轻绳悬挂在水平支架上,5根轻绳互相平行,5个钢球彼此紧密排列,球心等高。

用1、2、3、4、5分别标记5个小钢球。

当把小球1向左拉起一定高度,如图甲所示,然后由静止释放,在极短时间内经过小球间的相互碰撞,可观察到球5向右摆起,且达到的最大高度与球1的释放高度相同,如图乙所示。

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过程中,5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B.上述实验过程中,5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不守恒C.如果同时向左拉起小球1、2、3到相同高度(如图丙所示),同时由静止释放,经碰撞后,小球4、5一起向右摆起,且上升的最大高度高于小球1、2、3的释放高度D.如果同时向左拉起小球1、2、3到相同高度(如图丙所示),同时由静止释放,经碰撞后,小球3、4、5一起向右摆起,且上升的最大高度与小球1、2、3的释放高度相同【答案】 D考点:动量守恒弹性碰撞2.质量都为m的小球a、b、c以相同的速度分别与另外三个质量都为M的静止小球相碰后,a球被反向弹回,b球与被碰球粘合在一起仍沿原方向运动,c球碰后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一定大于MB.m可能等于MC.b球与质量为M的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大D .c 球与质量为M 的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大 【答案】 C 【解析】由a 球被反向弹回,可以确定三小球的质量m 一定小于M ;若m≥M,则无论如何m 不会被弹回.AB 错误;当m 与M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损失的动能最大,即b 与M 粘合在一起,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b 球与质量为M 的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大,C 正确.D 错误 故选C考点: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点评:分别依据被弹回,粘合在一起,静止,三种状态分析质量和系统损失能量关系,基础题,3.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12.1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12.1

①产生的原因: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微粒碰撞的 不平衡 引起的。
颗粒越小,运动越剧烈 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运动轨迹不确定
②特点
③布朗颗粒:布朗颗粒用肉眼直接看不到,但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因此用肉眼看到的
颗粒所做的运动,不能叫做布朗运动。布朗颗粒大小约为 10-6 m(包含约 1021 个分 子),而分子直径约为 10-10 m。布朗颗粒的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间接反映。
第十二章 热 学
第十二章
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主干知识回顾
内能
名师考点精讲
-2-
2015 新课标卷 Ⅱ ,T33(1)
2014
2013 新课标卷 Ⅰ ,T33(1); 新课标卷 Ⅱ ,T33(1)
2012 20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和实验依据(Ⅰ )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 分子运动速率统计分布 (Ⅰ)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 标志、内能(Ⅰ )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 和非晶体(Ⅰ )
第十二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主干知识回顾
内能
名师考点精讲
-8-
【提示】 对分子动理论的三点提醒: (1)球体和立方体只是分子的理想模型。 (2)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颗粒的运动。 (3)分子间距为r0时,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并不是无引力和斥力。
第十二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主干知识回顾
内能
名师考点精讲
第十二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主干知识回顾
内能
名师考点精讲
-7-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引力和斥力 ,分子力为它们的 合力 。 (2)分子力的特点 ①r=r0时(r0的数量级为10-10 m),F引=F斥,分子力F=0。 ②r<r0时,F引<F斥,分子力F表现为 斥力 。 ③r>r0时,F引>F斥,分子力F表现为 引力 。 ④r>10r0时,F引、F斥迅速减为零,分子力F= 0 。 (3)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 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快。

2018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5年真题分类 2012年高考真题汇

2018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5年真题分类 2012年高考真题汇

专题2 相互作用1.(2018上海卷)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N ,分力F 1的方向与合力F 的方向成30 角,分力F 2的大小为30N.则( ) (A )F 1的大小是唯一的(B )F 2的方向是唯一的(C )F 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D )F 2可取任意方向答案:C解析:作出力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F 1的大小有两个可能值,F 2的方向也有两个可能的方向,因此只有C 正确.本题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意在考查对作图法的掌握情况和力的分解唯一性条件的理解.2.(2018广东卷)如图3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日光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A.G 和GB.2和2B. 12G D. 12G 和12G答案:B解析: 由对称性可知两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设为T,则对日光灯在竖直方向上有:2Tcos45°=G,可得B 正确.3(2018天津卷).如图所示,金属棒MN 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棒中通以由M 向N 的电流,平衡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θ角的相应变化情况是( )A .棒中的电流变大,θ角变大B .两悬线等长变短,θ角变小C .金属棒质量变大,θ角变大D .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变小答案:A.解析:水平的直线电流在竖直磁场中受到水平的安培力而偏转,与竖直方向形成夹角,此时它受拉力、重力和安培力而达到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mgBILmgF ==安θtan ,所以棒子中的电流增大θ角度变大;两悬线变短,不影响平衡状态,θ角度不变;金属质量变大θ角度变小;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度变大.4(2018上海卷).如图,竖直轻质悬线上端固定,下端与均质硬棒AB 中点连接,棒长为线长的二倍.棒的A 端用铰链墙上,棒处于水平状态.改变悬线的长度,使线与棒的连接点逐渐右移,并保持棒仍处于水平状态.则悬线拉力( )(A )逐渐减小(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解析:设悬线拉力为T ,线长为L ,则根据力矩平衡条件有G ·L=T ·L ′,因为线与棒的连接点逐渐右移,L ′逐渐增大,所以T 逐渐减小,A 正确.5.(2)(2018广东卷)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时,长度记为L 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 ;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 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 1至L 6,数据如下表表: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长度为______.③图16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_的差值(填“L 0或L 1”). 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 ;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_g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 2). 答案:①竖直 ②静止 L3mm③Lx ④4.9 10(2)①弹簧的轴线必须沿重力方向,所以应沿竖直方向.②由于表中测量值已经估读到0.1 mm,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应是1 mm. ③因为m0g=k(L x -L 0),nmg+m 0g=k(L n -L 0),整理得nMg=k(L n -L x ),所以横轴应为弹簧长度与L x 的差值.④从上式可以看出图象的斜率表示k 的大小,即k=△mg/△x=4.9 N/m,m 0=106.(2018山东卷)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1OO 、2OO 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 、1O 、2O 转动,在O 点悬挂一重物M ,将两相同木块m 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 F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N F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1O 、2O 始终等高,则A .f F 变小B .f F 不变C .N F 变小D .N F 变大 答案:BD解析: 将两木块与重物视为整体,竖直方向上平衡,则2F f =(2m+M)g ,故F f 不变,选项A 错误、B 正确;设硬杆对转轴的弹力大小均为F N1O 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上:2F N1cosθ=Mg ,对木块m 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上:F N =F N1sin θ,两式联立解得F N =1/2Mgtanθθ增大,F N 增大,选项C 错误、D 正确.7.(2018全国新课标)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 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 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增大 B.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减小 C.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始终减小 D.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动态平衡,对球受力分析可知,N 1与N2的合力为定值,与重力反向等大.作图.由图形可知,当板缓慢转动中,N1与N2的方向便发生如图示变化,但合力不变,可得答案B.8(2018浙江卷).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N.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沿斜面向上C.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N,方向竖直向上D.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答案:A解析:因物体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mgsin30°=1×9.8×0.5 N=4.9 N与弹簧秤的示数相等,故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0,则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mgcos30°=4.9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则选项C、D错误.。

2018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5年真题分类 2012年高考真题汇编 专题5万有引力与航天 Word版含解析 - 副本

2018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5年真题分类 2012年高考真题汇编 专题5万有引力与航天 Word版含解析 - 副本

专题5 万有引力与航天1.(2012海南卷)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建成以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将包含多可地球同步卫星,这有助于减少我国对GPS 导航系统的依赖,GPS 由运行周期为12小时的卫星群组成,设北斗星的同步卫星和GPS 导航的轨道半径分别为1R 和2R ,向心加速度分别为1a 和2a ,则12:R R =____.12:a a =_____(可用根式表示)解析:122T T =,由2224GMm m R ma R T π==得:R =,2GM a R =因而:231122R T R T ⎛⎫== ⎪⎝⎭,211224a R a R -⎛⎫==⎪⎝⎭2(2012广东卷)如图6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 A.动能大 B.向心加速度大 C.运行周期长 D.角速度小 答案:CD解析:因为GMm/r 2=mv 2/r=ma=mr ω2=mr4π2/T2,解得v=GM/r ,a=GM/r2,T=GMr 32π, ω=GM/r3,因为r 增大,所以动能减小,加速度减小,运行周期变长,角速度减小,即只有CD 正确.3(2012北京高考卷).关于环绕地球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C .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 .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答案:B解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圆周运动,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Mm/r 2=mv 2/r=mr ω2=mr(2π/T)2=m(2πf)2r=ma ,只有选项B 正确.4(2012山东卷).2011年11月3日,“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州九号”交会对接.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1v 、2v .则12v v 等于C. 2221R RD. 21R R答案:B解析:“天宫一号”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Mm/r 2=mv2/R 可得v=GM/R ,则变轨前后v 1/v 2=12/R R ,选项B 正确.5.(2012福建卷)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A .B.C .D.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N/m ,又在行星表面有g=GM/R 2,卫星在行星表面运行时有m ′g=m ′v 2/R ,联立解得M=mv4/GNB6(2012四川卷).今年4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中圆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为2.8×l07m.它与另一颗同质量的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半径为4.2×l07m )相比 A .向心力较小 B .动能较大 C .发射速度都是第一宇宙速度 D .角速度较小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中圆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r 1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 2.由于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即F=GMm/r 2,又中圆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r 1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 2,而中圆轨道卫星的质量与同步卫星的质量相等,则中圆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大于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2GN mv 4GNmv 2GmNv 4GmNv所需的向心力,故A 选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的定义可得,E k =mv 2/2=GMm/2r ,又中圆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r 1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 2,而中圆轨道卫星的质量与同步卫星的质量相等,则中圆轨道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大于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故B 选项正确;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的卫星只能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理想情况),且发射轨道半径越大的卫星,发射速度越大,故C 选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m/r 2=m ω2r ,解得ω=3r GM,又中圆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r 1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 2,则中圆轨道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故D 选项错误.7.(2012全国新课标).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R d -1B. R d+1 C. 2)(R d R - D. 2)(dR R -答案:A解析:物体在地面上时的重力加速度可由2334R mR Gmg πρ=得出.根据题中条件,球壳对其内部物体的引力为零,可认为矿井部分为一质量均匀球壳, 故矿井底部处重力加速度可由2334/)()(d R md R Gmg --=πρ得出,故RdR g g -=/ 8(2012浙江卷).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队各小行星的引力相同B.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小于一年C.小行星带内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大于外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D.小行星带内个小行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值大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值 答案:C解析:各小行星到太阳中心距离皆大于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根据万有引力GMm/r 2=mv 2/r=ma ,知太阳对各小行星的引力不一定相同,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大于一年,则选项AB 错误,由a=GM/r 2和v2=GM/r ,r 小,a 大,r 大,v 小,则选C 正确,D 错误.9(2012天津卷).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加入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减小为原来的41,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 A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B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C .周期之比为1:8D .轨道半径之比为1:2 答案:C解析:根据向心加速度表达式R mv a 2=知在动能减小时势能增大,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则向心加速度之比大于4;根据万有引力和牛顿第二定律有22R MmG R v m =化简为GM Rv =2,知在动能减小速度减小则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4倍;同理有22)2(RMmG R T m =π化简为2234πGM T R =,则周期的平方增大到8倍;根据角速度关系式T πω2=,角速度减小为81. 10(2012安徽卷).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在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50km,“神州八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43km.它们的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则 ( )A .“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速度大B .“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周期长C .“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角速度大D .“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加速度大 答案:B解析:有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易知:r GMv =、3r GM =ω、GMr T 32π=;即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而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2rGMa =,说明轨道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小.故只有B 正确.11(2012江苏卷).2011年8月,“嫦娥二号”成功进入了绕“日地拉格朗日点”的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造访该点的国家,如图所示,该拉格朗日点位于太阳与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一飞行器位于该点,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此飞行器的A .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B .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C .向心力仅由太阳的引力提供D .向心力仅由地球的引力提供 答案:AB解析:根据r v ω=,A 正确;根据r a 2ω=,B 正确,向心力由太阳和地球的引力的合力提供,C 、D 错误.12(2012全国理综).(19分)一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与在某矿井底部摆动周期的比值为k.设地球的半径为R.假定地球的密度均匀.已知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求矿井的深度d.解析: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gL T π2=,在某矿井底部摆动周期'2g LT π=,已知k T T =',根据mgR GMm=2,')('2mg d R m GM =-('M 表示某矿井底部以下的地球的质量,'g 表示某矿井底部处的重力加速度)以及334R M πρ⋅=,3)(34'd R M -⋅=πρ,解得R k R d 2-=13(2012重庆卷).冥王星与其附近的星体卡戎可视为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7:1,同时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此可知冥王星绕O 点运动的A . 轨道半径约为卡戎的1/7B . 角速度大小约为卡戎的1/7C . 线度大小约为卡戎的7倍D . 向心力小约为卡戎的7倍 答案:A解析:两星绕连线上某点稳定转动,则转动周期和角速度相同,根据两星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两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相互作用力,有Gm1m2/L2=4π2m1R1/T2,Gm 1m2/L2=4π2m2R2/T2,解之得R1/R2=m2/m1=1/7,A选项正确,B v=ωR,v1/v2=R1/R2=1/7,C选项错误;因两星向心力均由大小相等的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提供,D 选项错误.。

2018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5年真题分类 2012年高考真题汇编 专题8 力学实验 Word版含解析 - 副本

2018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5年真题分类 2012年高考真题汇编 专题8 力学实验 Word版含解析 - 副本

专题8 力学实验1.(2012全国理综)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 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Δt 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图1(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袋,在纸袋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没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 1,s 2,….求出与不同m 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 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 处应成________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ⅰ)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 1、s 2、s 3.a 可用s 1、s 3和Δt 表示为a=__________.图2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 1、s 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 1=__________mm ,s 3=__________.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__m/s 2.1a 1m a 1a(ⅲ)图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 ,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 ,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_. 解析:(1)间距相等的点.(2)线性(2)(i )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ii)213)5(2t s s a ∆-=mm mm mm s 2.245.127.361=-=mm mm mm s 2.478.720.1203=-=2213/16.1)5(2s m t s s a =∆-=(iii)设小车的质量为'm ,则有a m m F )'(+=,变形得F m m F a '11+=,所以m a-1图象的斜率为k F =1,所以作用力k F 1=,m a -1图象的截距为b F m =',所以kb m ='.2.(2)(2012广东卷)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时,长度记为L 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 ;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 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 1至L 6,数据如下表表: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长度为______.③图16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_的差值(填“L 0或L 1”). 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 ;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_g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 2).解析:①弹簧的轴线必须沿重力方向,所以应沿竖直方向. ②由于表中测量值已经估读到0.1 mm,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应是1mm.③因为()()0000,L L k g m nmg L L k g m n x -=+-=,整理得()x n L L k nMg -=,所以横轴应为弹簧长度与Lx 的差值.④从上式可以看出图象的斜率表示k的大小,即g gL L k m m N x mgk x 10)(,/9.400=-==∆∆=3.(2012全国新课标).(5分)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a )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 )所示.图(a )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 ,图(b )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 ,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___mm.答案:0.010, 6.870, 6.860解析: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精确度为0.01mm ,故读数应以mm 为单位时,小数点后面应有三位,即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4.(2012上海卷).(8分)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尝试用DIS 测量周期.如图,用一个磁性小球代替原先的摆球,在单摆下方放置一个磁传感器,其轴线恰好位于单摆悬挂点正下方.图中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 应接到__________.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当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时,磁性小球位于__________.若测得连续N 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则单摆周期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地磁场和磁传感器的影响可忽略).(2)多次改变摆长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测量摆长L及相应的周期T .虎后,分别取L 和T 的对数,所得到的lg T -lg L 图线为______(填“直线”、“对数曲线”或“指数曲线”);读得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c ,由此得到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_.解析:(1)数据采集器,最低点(或平衡位置),2t N -1,(2)直线,4π2/102c, 图中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 应接到数据采集器,磁性小球位于最低点测量误差较小,因为t=(N-1)*T/2,所以周期T=2tN -1. (2)因为g LT π2=,两边取对数的g L T π2lg lg 21lg +=,为直线,依题意有gc π2lg =,解得c g 22104π=.5.(2012安徽卷).(18分)Ⅰ.(10分)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试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和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A. =200, =10、15、20、25、30、40B. =200, =20、40、60、80、100、120C. =400, =10、15、20、25、30、40m M m m M M g m g g g g g g M g m g g g g g g M g m g g g g g g小车、砝码、打点计时器D. =400, =20 40、60、80、100、120(3)图2 是试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22 cm 、=4.65 cm 、=5.08 cm 、=5.49 cm 、=5.91 cm 、=6.34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效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 m/s 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B ;(2)C ;(3)0.42解析:要使砂和砂桶的重力mg 近似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首先要平衡摩擦力,然后还要满足m <<M.而平衡摩擦,不需挂砂桶,但要带纸带,故(1)选B ,(2)选C.(3)用逐差法2CD BC AB FG EF DE T9s -s -s -s s s a ++=,求得2/m 42.0a s =. 6.(2012江苏卷).(10分)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 点时,重物B 刚好接触地面,将A 拉到P 点,待B 稳定后静止释放,A 最终滑到Q 点,分别测量OP 、OQ 的长度h 和s ,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1)实验开始时,发现A 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案; (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 -h 关系图像M g m g g g g g g A B C D E F G AB s BC s CD s DE s EF s FG sa图2(3)实验测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0.40kg 、M =0.50kg ,根据s -h 图像可计算出A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μ的测量结果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3)在B 下落至临落地时,据动能定理,有2)(21v m M mgh Mgh +=-μ, 在B 落地后,A 运动到Q ,据动能定理,有2210mv mgs -=-μ,解得:mh s m M Mh ++=)(μ.将kg M 5.0=,kg m 4.0=代入得hs h495+=μ=495+⨯hs ,从h s -图象得斜率04.1=k ,即04.1=hs,代入上式得4.0=μ. 本题易错点:认为A/B 末速度都为0,根据0)(=+-s h mg Mgh μ,解得6.0=μ.(4)滑轮组的摩擦会导致s 偏小,从而μ偏大.7.(2012四川卷).(17分)(1)某物理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深入研究平抛运动.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的A 、B 小球处于同一高度,M 为A 球中心初始时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使A 球沿水平方向飞出,同时松开B 球,B 球自由下落.A 球落到地面N 点处,B 球落到地面P 点处.测得m A =0.04 kg ,m B =0.05kg ,B 球距地面的高度是1.225m ,M 、N 点间的距离为1.500m ,则B 球落到P 点的时间是____s ,A 球落地时的动能是____J.(忽略空气阻力,g 取9.8m/s 2) 解析: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221gt h BP =,代入数据可知时间s t 5.0=;根据t v X MN 0=和机械能守恒221-v m E gh m A k BP A =联立可得:J J E k 66.06642.0≈=. 8.(2)(2012天津卷)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①他组装单摆是,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 .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 .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 .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 .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解析: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增加了线与悬挂处的摩擦保证摆长不变;改变摆长时用力拉不会将摆线拉断,方便调节摆长;AC 正确.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 ,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 mm ,单摆摆长为 m解析:用10分度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12mm ,游标尺读数为0,则摆球的直径为12mm+0×0.1mm=12.0mm. 单摆摆长为9930.02012.09990.02=-=-=D L l mm ③下列振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 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远点表示计时开始,A 、B 、C 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像,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解析:单摆的振动在摆角小于5度才能看作简谐振动,在测量周期时计时起点应该选择在平衡位置(速度大误差小).根据摆角估算振幅086.0087.0993.05sin 1=⨯=︒=l A m=8.6cm ,A B 振幅合理. 25.026.0993.015sin 1=⨯=︒=l A m=25cm ,C D 振幅不合理错误. A 中振动图像的计时起点在平衡位置是合理的,B 中振动图像的计时起点在正的最大位置是不合理的.答案A.10.(2012山东卷).(13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ga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解析:①由于计数点前后的间隔距离都小于它们的间隔距离,说明计数点6之前物块在加速,计数点7之后物块在减速,则开始减速的时刻在6和7之间.答案6;7【或7;6】.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等于4和6间的平均速度00.12.010)01.1100.9(25=⨯+=-v m/s ,同理 80.02.010)01.700.9(24=⨯+=-v m/s ,又2645v v v +=可解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1.20 m/s.③在减速阶段00.2=∆x cm,则加速度为00.21.01000.2222=⨯=∆=-Txam/s2.在减速阶段产生加速度的力是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到的阻力,所以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偏大”.。

[配套K12]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能量和动量真题集训 章末验收

[配套K12]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能量和动量真题集训 章末验收

第五章 能量和动量命题点一:功和功率1.(多选)(2016·全国甲卷)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

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

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解析:选BD 设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F 阻=kR ,k 为常数,R 为小球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 -F 阻=ma ,由m =ρV =43ρπR 3知:43ρπR 3g -kR =43ρπR 3a ,即a =g-3k 4ρπ·1R2,故知:R 越大,a 越大,即下落过程中a 甲>a 乙,选项C 错误;下落相同的距离,由h =12at 2知,a 越大,t 越小,选项A 错误;由2ah =v 2-v 02知,v 0=0,a 越大,v 越大,选项B 正确;由W 阻=-F 阻h 知,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更大一些,选项D 正确。

2.(2014·全国卷Ⅱ)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

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F2>4W F1,W f2>2W f1B .W F2>4W F1,W f2=2W f1C .W F2<4W F1,W f2=2W f1D .W F2<4W F1,W f2<2W f1解析:选C 因为物体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所以x 1=v 2t ,x 2=2v2t ,而W f1=μmgx 1,W f2=μmgx 2,所以有W f2=2W f1,根据动能定理有:W F1-W f1=12mv 2,W F2-W f2=2mv 2,所以有W F2<4W F1,C 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法】
解决“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时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实验原理,不同实验方法测量的量不同,但均是对比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数值。 (2)要善于将类似实验方法进行迁移, 如本实验中“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与验证牛 顿第二定律中钩码重力、拉力类似。
命题法 2 典例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 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
(2)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 O 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 点,选取时间间隔为 0.1 s 的相邻计数点 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 0.2 N,小车的 质量为 0.2 kg。
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 W 和小车动能的变化 ΔEk, 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命题法 1 典例 1
实验原理与操作 如图甲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 a 与 F、m 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
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1)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和托盘,通过调节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 匀速直线 运动。 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______
3.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画出 Wv 或 Wv2 图线(“W”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
4.实验结论:从图象分析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 W∝v2。
二、误差分析
三、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使小车连 着纸带并接通电源,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 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选点测速:测小车的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部分。
高考物理
专题十二
实验与探究
考点一
力学实验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撬点· 基础点 重难点
基础点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目的 (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3.实验原理 (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 s——做功为 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 s——做功应为 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 s——做功应为 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由图象可以确定速度变化与功的关系。 4.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 砝码、长木板(在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纸 带、学生电源(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不用学生电源)、导线、5~6 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5.实验步骤 (1)按如图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
(2)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上 不挂橡皮筋时,轻推小车,纸带打出的点间距均匀,即小车能匀速运动为止。 (3)先用 1 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 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为 W,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4)用 2 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 2W, 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 v2,将数据记入表格。 (5)用 3 条、4 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撬法· 命题法 解题法
[考法综述]
本实验属高考相对冷点, 但因涉及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未来高考可能还会涉及,
且可能向原理的创新、方法的拓展方向发展,难度相对较低。复习本实验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1 种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1 种思维——倍数思维,几根橡皮筋就是一根橡皮筋做功的几倍 2 种操作——打点计时器使用操作方法,平衡摩擦力操作
重难点 一、数据处理 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的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 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A1、A2 间的距离 x x,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 v=T(T 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
2.记录实验数据:把计算出的速度填入表格中并算出 v2 的值。
0.1115
0.1105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W=ΔE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0.015 (3)实验前已测得托盘的质量为 7.7×10-3 kg, 实验时该/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解析] (1)为保证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需平衡摩擦力,即将长木板左端适当垫高,轻推小车, xOG-xOE = 2T
3.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 计算出具体数值,而是看是一根橡皮筋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4.先后顺序: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5.数据的处理:通过图象处理数据。我们无法直接由一些数据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故借助于图象分 析,而最容易想到的是 W 和 v 的关系,但得到的图象无法下结论,故再作 Wv2 图象,进而得出结论。 6.本实验中物体的初速度为零。 四、实验改进 1.本实验中物体运动速度可以使用速度传感器直接采集,比用打点计时器方便快捷且误差较小。 2.可以把长木板换成气垫导轨,省略平衡摩擦力的操作步骤,达到简化实验过程的目的。
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拉力做的功为 W=FxOF=0.2 N×0.5575 m=0.1115 J,F 点的瞬时速度为 vF=
0.6677 m-0.4575 m 1 1 2 =1.051 m/s,故 F 点的动能为 EkF= mv2 F= ×0.2×1.051 J=0.1105 J。 2 2 2×0.1 s 1 (3)托盘和砝码整体受重力和拉力,从 O 到 F 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m+m0)gxOF= (M+m+m0)v2 F,代 2 入数据解得 m=0.015 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