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一)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4.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5.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6.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7.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8.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9.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0.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1.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2.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3.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4.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5.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6.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7.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8.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19.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0.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古今异义词。

这些词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有所不同,理解这些差异对于深入理解文言文和避免误解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及其解释:●居●古义:停留、处在。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今义:居住、住所。

走●古义:跑。

o例如:走马观花。

●今义:行走。

去●古义:离开。

o例如:一狼径去。

●今义:前往、到……去。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o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单指妻子。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o例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今义:交通运输。

绝●古义:极、最。

o例如:佛印绝类弥勒。

●今义:断绝、没有。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o例如:无论魏晋。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o例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亲戚畔之,则尤可恶也。

●今义:专指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亲属。

所以●古义:“所”与“以”的结合,表示用来……的方法或依据等。

o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义: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地区。

o例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今义:某一区域或场所等空间概念或行政区域等地位概念,比如苏州地方等(例句引自现代汉语词典原版及修订版)。

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

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

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1.中间古义:中间夹杂今义:两种事物之间的位置2.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5.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妻子6.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路的境地7.无论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8.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指数目)9.亲戚古义: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义:专指族外亲属10.牺牲古义: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11.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12.会计古义:聚会商量今义: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1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14.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感谢15.痛恨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痛恨16.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17.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1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用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9.狱古义:案件今义:牢房20.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1.走古义:跑今义:行22.去古义:离开今义:到23.股古义:大腿今义:机构中的组织或量词24.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个学科25.江(河) 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26.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重复动作28.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29.是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30.致词古义:对说话今义: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总汇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总汇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汇第一册1、相委而去。

去:(古)义:离开。

(今)从所在地到别处去。

2、元芳入门不顾。

顾:(古)回头看。

(今)照顾。

3、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古)子侄辈。

(今)儿子和女儿。

4、是非木杮也。

是:(古)这。

(今)表示肯定判断。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书:(古)信。

(今)书籍。

6、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7、饭疏食饮水。

疏:(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8、饭疏食饮水。

水:(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9、吾日三省吾身。

三:(古)多次。

(今)数词,三。

10、问渠那得清如许。

渠:(古)它。

(今)渠道。

11、一狼径去。

去:(古)离开。

(今)往。

如:出去。

1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古)多少。

(今)数学的一种,几何学。

1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国破山河在。

去国怀乡。

国:(古)国都、都城。

(今)国家。

第二册14、及鲁肃过浔阳。

及:(古)到了……的时候。

(今)以及。

1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古时王侯自称。

(今)孤独。

博士:(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名。

1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古)只,仅仅。

(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往事:(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见:(古)知道、了解。

(今)看见、看到。

1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古)重新。

(今)更加。

1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只,仅仅。

(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19、策勋十二转。

转:(古)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转过。

20、赏赐百千强。

强:(古)多,有余。

(今)与“差”相对。

21、双兔傍地走。

走:(古)跑。

(今)行走。

22、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形体,身体。

(今)样子,形状。

23、陶后鲜有闻。

鲜:(古)少。

(今)新鲜、鲜美。

24、惟吾德馨。

馨:(古)品德高尚。

(今)芳香。

25、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干:(古)岸。

(今)不潮湿。

26、二石兽并沉焉。

并:(古)一起。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相关内容。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1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出使的人。

2.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古义:那人。

3.爪牙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古义:兽类的脚爪和牙齿。

4.大夫今义:医生。

古义:官职名。

5.地方今义: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古义:土地方圆。

6.养生今义:保养身体。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7.山东今义:山东省。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8.婚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古义: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9.从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古义:官名,泛指一般属官。

10.以为今义:认为。

古义:把……当作。

11.非常今义:十分,极。

古义:不平凡,意外的变故。

12.逢迎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古义:迎接。

13.上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

古义:高高的道路。

14.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

1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的原因。

16.从而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跟从并且。

17.小学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

古义:小的方面进行学习。

18.不必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19.经营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搜集、保存的金玉珠宝等物。

20.颜色今义:颜料或燃料。

古义:容貌。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2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爱百姓。

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

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义:在野外征战。

今义:显露出来。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字之词义缩小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字之词义缩小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字之词义缩小
古今异义字知识点总结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

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A.程度减弱。

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是指文言文中一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下面举几个例子:
1.居:在古代,“居”是指坐,例如“居心叵测”中的“居”就是坐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居”通常是指居住或住所。

2.行:在古代,“行”是指行走,例如“行尸走肉”中的“行”就是行走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行”通常是指行走或行动。

3.走:在古代,“走”是指跑,例如“走马观花”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走”通常是指行走或走路。

4.汤:在古代,“汤”是指热水或热菜,例如“赴汤蹈火”中的“汤”就是热水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汤”通常是指烹饪用的汤或汤汁。

5.涕:在古代,“涕”是指眼泪,例如“涕泗滂沲”中的“涕”就是眼泪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涕”通常是指鼻涕。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1. 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2. 丈夫古义:①古时称成年男子。

②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③女子的配偶。

例1: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意思: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佩戴冠作成年礼仪。

)例2: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国语·越语上》(意思: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

)今义:妻子的配偶。

3. 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今义: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

4. 师徒古义:军队士兵。

例: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勾践灭吴》(意思: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

)今义:师傅与徒弟。

5. 所以古义: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意思: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意思: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6.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例: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意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今义:不管;不论。

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语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总结

语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总结

語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異義詞總結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今,行裝。

2、師徒:古,軍隊士兵,如“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師傅與徒弟。

3、左右:古,動詞,調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詞,表示大約,不確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今,導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進駐,如“餘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今,國家機關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圓,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區域。

10、東面:古,臉朝東,如“東面而視”,今,東邊。

11、面目:古,面部,如“於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於:古,到了,達到,如“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到……結局,如“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到……時候,如“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專家、學者,內行的人,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今,對財物不計較,言談舉止自然。

14、以致:古,兩個詞,而招致,有動詞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今,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

15、非常:古,意外的變故,如“以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不尋常,作形容詞,如“非常之謀難於猝發”;今,程度副詞。

16、細說:古,小人的讒言,如“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今,詳細說明。

17、足下:古,對人的尊稱,如“再拜奉大將軍足下”;今,腳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並無儲粟”;今,形容頭腦簡單或缺乏經驗。

19、人事:古,做官,如“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攙扶老人。

21、懷抱:古,思想抱負,如“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今,懷裏抱著。

文言文古今异义整理(共90条)

文言文古今异义整理(共90条)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文言文古今异义整理

文言文古今异义整理

安:尔安敢轻吾射。

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卖油翁》鄙:①蜀之鄙有二僧。

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为学》②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曹刿论战》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出师表》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

)《孟子二章》蹉跎:年已蹉跎。

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

《周处》此: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桃花源记》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木兰诗》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口技》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恶:古义,怎么,表示疑问。

读“wǚ”;今义,罪恶,厌恶。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耳:不习渡水故耳。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宋定伯捉鬼》方:方七百里。

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愚公移山》发:发于声。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孟子二章》故:故使人问之。

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扁鹊见蔡桓公》顾: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为学》股: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口技》篝火:夜篝火。

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陈涉世家》裙:出入无完裙。

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

《石壕吏》感激:由是感激。

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出师表》郭:青山郭外斜。

郭: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于姓氏。

《过故人庄》盖:盖为不识者。

盖:古义,句首发语词,表示推论;今义,盖住、盖子。

《荔枝图序》h鸿: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知识点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知识点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

②控制(动词)。

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走,奉献。

例如: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

②旧时军队称士兵。

古义:有时单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古义:即,就,让,叫。

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西门豹治邺》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

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

②民间。

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例如:天圆地方。

(《淮南子·天文训》) 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抒发心情。

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屈原列传》)有意:今义:故意,居心;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

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参考

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参考

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参考导读: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

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古:跑。

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

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

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古:离开。

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出处同上)古:大腿。

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出处同上)古:多少。

今:语文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

(出处同上)古:极,尽。

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

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

(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

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出处同上)(1)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

(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

(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

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出处同上)古:像这样。

今:这样。

15.欣然规往。

(出处同上)古:计划。

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古:买。

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处同上)古:不愿作。

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

(出处同上)古:窗户。

今:门19.坐我西阁床。

(出处同上)古:坐具。

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古:衣服。

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

(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导读: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

②控制(动词)。

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
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
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走,奉献。

例如: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

②旧时军队称士兵。

古义:有时单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 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
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古义:即,就,让,叫。

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西门豹治邺》
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

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如:吾社之行为
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
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

②民间。

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例如:天圆地方。

(《淮南子·天文训》)
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抒发心情。

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屈原列传》)
有意:今义:故意,居心;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

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