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
浅析毒性中药的毒理作用及炮制原理
雷公藤减毒炮制方法综述
王英晶1,彭伟文2+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广东中山528401)
摘要 目的l介绍毒性中药雷公藤的几种炮制方法。方法:概要性地比较雷公藤炮制减毒方法的效果,包括净制去毒、
水煮去毒、经羊血炮制减毒、蒸制减毒、灵芝双向发酵解毒。结果:经羊血炮制减毒效果较好。结论:雷公藤解毒增效 炮制方法及原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毒性中药;雷公藤:炮制解毒
李仁等,它们均含有苦杏仁苷,进入人体后须经酶水解产生氢氰酸,木薯也含有氢氰酸,后者为一种
极其强烈的细胞毒物质,人的致死量约为50mg。又如白果所含的白果酸和白果酚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 统,并能抑制呼吸中枢。对苦杏仁之类的中药,可采用炒、烫、蒸等热处理的炮制方法,目的是使苦 杏仁酶失去活性,保护苦杏仁苷不被破坏,防止产生氢氰酸有害物质。(3)含皂苷类。皂苷的毒性主 要是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肌,尚有溶血作用。如商陆毒素对交感神经有 刺激作用,促进胃肠道蠕动,并可刺激肠粘膜,引起腹痛、腹泻,能兴奋延脑运动中枢,引起中枢神 经麻痹,呼吸运动障碍,大剂量时可引起惊厥,并可抑制心肌,致使心肌麻痹、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亡。对商陆可采用醋制方法来降低毒性。又如黄药子可损害肝脏,因为黄药子生物碱直接作用于肝脏, 损害肝细胞而发生黄疸。木通除含有常春藤碱皂苷之外,还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能导致肾小管及 间质,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坏死,出现肾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时有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 渗透尿。这些患者的治疗常常极为困难,往往逐步发展成终末期肾衰。木通对。肾脏的毒性,当木通单 次口服lOg时即可引起中毒,而该剂量非常接近常用量。有用大剂量关木通609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的报道。(4)含黄酮苷的中药有芜花、广豆根等,其毒性作用多为刺激胃肠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 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有毒成份为毒蛋白类的中药 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内,其毒理作用是对胃肠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 广泛性内脏出血,如蓖麻子、巴豆、相思豆、苍耳子等,均含有毒蛋白。中毒反应多表现为剧烈吐泻、 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由于毒蛋白不耐热,故对这些药物一般都采用热处理的方法炮制,如 巴豆采用去油成霜的方法使毒蛋白变性破坏,达到降毒的目的。 4.有毒成份为含萜及内酯的中药 这些含萜及内酯类衍生物结构较为复杂,其毒理作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并对中枢神经系统 有抑制作用。如艾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内服可刺激胃肠道并经门静脉入肝脏,引起肝细胞损害。马 桑所含马桑内酯可兴奋大脑及延脑,并降低体温,引起惊厥、窒息。含有毒树酯成分的中药多采用醋 制,煨制、炒制等方法炮制,目的在于破坏部分树酯及除去部分挥发油,达到去毒的目的。 5.有毒成分为含金属元素的无机物类中药 主要是矿物类中药,主含汞、铅、砷等化合物。如水银、轻粉、朱砂、红升丹、白降汞等含汞化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相传已有千年历史,这些方法旨在消除或降低中药中毒性物质的含量,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种常用的减毒方法是水煎。
水煎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煮沸后煎煮一段时间,然后再取下药液,称为煎剂。
水煎的原理是通过材料与水的热交换,使一些有毒成分溶于水中,在煎煮过程中被去除或减少。
另一种常用的减毒方法是泡制。
泡制是指将中药材浸泡在水中,然后再取下泡药液。
在泡制过程中,一些有毒成分会被水吸收,从而达到减毒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如煅炼、制曲、酸洗等。
这些方法在具体操作上有所差异,但都是通过物质变化或处理,降低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含量。
中药炮制减毒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物理作用是指在炮制过程中,药材与热、水等物质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促使有毒成分从药材中释放或转移到其他介质中。
化学作用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毒成分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
生物作用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有毒成分,降低中药的毒性。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减毒方法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协同作用,有效地降低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含量,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有毒中药的有效减毒
有毒中药的有效减毒李淑青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摘要:对有毒中药毒性机理、已有的减毒方法及工艺进行总结思考,着重反思现有的炮制减毒上的问题与困境,力图通过本文进一步促进炮制学在此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有毒中药炮制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
西汉之前是以“毒物”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
”。
《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
”《类经·卷十四》指出:“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称之为毒药。
”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将药材加工成饮片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制药技术。
历史上有称为“炮炙”、“修治”、“修事”。
[2]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才可以入药,这是中药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
也是中医药学的一个特点。
中药炮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或者消除药物的毒性。
有的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为毒性较大,在临床应用上不安全,无法进一步推广使用,限制了其治疗疾病的用途,而通过炮制则可以降低或者消除其毒性作用。
[2]1.有毒中药的毒性机理1.1.单纯毒性成分的作用有些中药中存在不具备明显功效的毒性部位或单一毒性成分,会引起人体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和脏器、器官的功能或形态方面的损害。
通过对这类中药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其产生毒性的部位和成分,制定相应的炮制措施,力求降低此成分的含量,以便解决其毒性问题。
例如: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蕲蛇等均去头尾,斑蝥、红娘子、青娘子均去头足翅等,以减毒或者除去非药用部位。
如蕲蛇的头部有毒,除去头部入药能消除毒性[1]。
芫花生品有毒是由于其所含有的芫花酯甲,该成分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而通过醋制则可以降低该成分的含量可达到减毒的目的。
1.2.有效成分的毒性作用古代医书中认为毒是与中药治疗作用密切相关的特征性内涵,毒与药是相同的;毒是药物的代称,因为毒反应了中药的偏性和致病功能。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面粉 等可 以减 低毒 性 。 如芫 花 经 醋 制 后 , 能 降低 芫 花 酯 甲的含量 而 降低 毒 性 。大 戟 含 毒 性 成分 为大 戟 苷 , 有 类 似 巴豆油 和斑蝥 素 的刺激 作用 , 用 醋炮 制后 , 可使
大戟 苷在 酸性 条件下 水解 为苷 元 和糖 , 苷 元 的毒性 低 ,
成分, 炮 制用 生姜 、 白矾 、 甘草 , 生姜 本 身 有 解 毒 功 能 , 并 与天 南星 有协 同作 用 。 白矾 在水 中溶解 后 生成 带负
较小 , 但其 水解 产物 乌头 次碱 及乌 头原 碱较 易溶 于水 。
通 过水 漂使 生 物碱大 量 流失 而使 药物毒 性 降低 。商 陆 在 淋润 软化 过程 中 , 其 毒 性成 分商 陆毒 素溶 解 和水解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O 1 . 1 0 7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一 O l ・ 0 1 9 5 - 0 2
中药大 多来 源于 天然 的植 物 、 动物 和矿 物 , 需 经炮
使 商 陆毒性 降低 。
3 加 热法 使毒 性成 分破 坏 、 减 少 或转化
电荷 的氢氧 化铝 , 呈 凝 胶状 , 可 吸 附 生物 碱 、 甙 等 而 解 毒 。甘 草含 有 的甘草 酸 具 有 类 似 活性 炭 的 吸附 作 用 ,
甘 草酸水 解 后生成 葡 萄 糖 醛 酸 , 能 与 含 羟基 等 有 毒 物
光 明中医 2 0 1 3年 1月 第 2 8卷 第 1期
C J G MC M J a n u a r y 2 0 1 3 . V o l 2 8 . 1
浅析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方法和机理
浅析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方法和机理赵熙子2010级药学3班学号1010307323【摘要】中药经过炮制减毒的方法很多,可具体地归纳为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和辅料制去毒等。
炮制的作用机理又可归纳为去除毒性部位、破坏或改变药物的毒性成分、降低毒性成分含量、去非有效的水溶性毒性成分、辅料解毒、以及破坏部分酶,以防止有效成分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毒性物质等。
【关键词】中药炮制方法作用机理【正文】很多植物都是中药的原料药材,然而这些植物一般具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毒性。
中药的炮制减毒是使用中药的重要指导原则,其对于降低甚至消除药物毒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文将主要介绍中药炮制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
1.中药炮制的方法中药经过炮制减毒的方法很多,归类的方法也有很多,本文采取一种较为细致的分法,将中药炮制方法归纳为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和辅料制去毒。
其中后两者为去毒的主要方法。
加热去毒又包括干热去毒和湿热去毒;辅料制去毒又可分为固体辅料制去毒及液体辅料制去毒。
净制去毒:是指药物通过净制处理,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
如自首乌外皮中含有有毒金属元素量高达946.1lmg/kg,去皮自首乌饮片有毒金属元素量为36.50mg/kg,含量大为降低,所以必须去皮。
水制去毒:是指药物经过水洗、水漂、水泡、水浸等过程处理时,其所含的某些毒性成分溶于水而随水流失或水解。
如乌头、附子等经水浸泡,可使部分乌头碱部分水解而流失,降低了毒性。
加热去毒又可分为干热去毒和湿热去毒。
干热去毒:是炮制去毒使用最早的方法,历代曾用于斑蝥、马钱子等毒性药物的炮制。
干热去毒方法又可分为不加辅料及加辅料去毒方法。
不加辅料的干热去毒方法有清炒法、煅法、去油制霜法等。
其中,去油制霜法是指,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经去油制霜,使某些富含油性成分的果实种子类药物脂肪油含量下降,毒性降低。
如巴豆油、千金子油、大风子油等,易导致强烈腹泻,需去油制霜以降低其毒性。
对中药毒理的认识
对中药毒理的认识中药毒理是研究中草药或中药方剂在体内的毒副作用和药理基础的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中药的毒性反应、中毒机理和中药治疗途径等方面。
本文将从中药毒理的概念、中药毒性反应、中毒机理以及中药的安全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讨论。
1. 中药毒理的概念中药毒理是药物毒性学中的一个专题,其研究对象是中草药或中药方剂,主要研究其毒性反应、中毒机理、毒物学特性和药理学基础等。
中药毒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药在人体内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以及中药的安全使用。
2. 中药毒性反应中药毒性反应是指使用中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或意外效应。
中药毒性反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过敏反应、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心脑血管系统损伤等。
毒性反应的发生与中药自身的毒性、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等因素有关。
3. 中毒机理中毒机理是指中药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药理学和病理学过程影响人体正常功能的过程。
中毒机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中药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为中药的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毒机理包括药物代谢、毒物靶标、细胞损伤和生化途径等方面。
4. 中药的安全应用中药的安全应用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药的安全性是指使用中药后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危害程度。
中药的安全应用需要考虑中药的药理作用、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中药的安全应用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毒性研究和评估,建立中药的安全使用指南和标准,从而保证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中药毒理是研究中药在体内的毒副作用和药理基础的学科。
中药毒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的毒性反应、中毒机理和中药的安全应用等。
了解中药毒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对于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中药炮制法中毒性产生机理和合理避免方法研究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1 毒性中药 的毒性产生机理及炮制方法
制降毒对 炮制乌头并降低其毒性 非常有效 。辅料 降毒炮制 法 ,
是 一种加入辅 料在毒性 中药药 材 中以达 到降毒 目的 的有 效方
丹、 天花粉 、 白蜜 、 连翘 、 旋复花 、 干姜 、 桂枝 、 芍药 、 桔梗 、 海藻 、 竹 毒性成分 , 对于药物的使用剂量也应准确把握 , 综合性考量药物 叶、 厚朴 、 白头翁 、 桃仁、 细辛 、 麻黄 、 升麻 、 大黄 、 葶苈 子 ; 还 有的 之间的毒性剂量 , 以中药医典 中的规定为标准 , 防止发生蓄积类 记载 l 9味毒性 中药 : 人参 、 白头翁 、 桔梗 、 桂枝 、 升麻 、 防己、 天花 中毒 。对于不 同中药药材 的配 比使用 , 还应在合理剂量的配 比
复花 、 桔梗 、 白头翁 的毒性存在不同的意见 , 有的认 为其 有毒性 , 事半 功倍 的作用 , 但是 在 目前 的中药炮制 中仍存 在许多 问题 , 有的则认 为无毒性 ; 对于麻 黄 、 天花粉则是 近几年才发现药物某 需要 我们加大重 视。 由于 当前炮制 毒性 中药以及炮 制 的质量 些成分的作用 ,而整体毒性对人 体不 易发生作用 。最为常见的 存在不协 调的问题 , 认识 药物成分 及结构 尚且不 足 , 传 统方法 毒性 中药有雄黄 、 朱砂 、 蟾酥 、 全蝎 、 苍耳子 、 苦杏仁 、 马钱子 、 樱 中的颜 色 、 形态 、 质地观察 法判断缺 乏可靠性 。需加 大 中药炮 桃仁 、 夹竹桃等 。
制 的研究 力度 , 建立 和完 善现代 中药炮制 的评价体 系和标 准 ,
浅析毒性中药的毒理作用及炮制原理
降低 毒性。
1 含有生物碱 的毒性 中药
含有生物碱 的中药 ,其毒性成分 为生 物碱 ,毒性强弱和炮 制原理均不 同。藜芦全株有毒 ,毒性最强 的就是藜芦碱 ,藜芦 的 中毒通常是 急性 中毒。藜芦碱对 消化道粘膜有强烈 的刺激作 用,引起 恶心、呕吐以及食道和 胃肠炎症 。藜芦碱作用于 中枢 神经系统 ,使大脑先兴奋后抑制 ,出现痉挛 、抽搐 以及 昏睡 昏 迷等意识障碍症状 。藜芦碱 刺激延脑迷走神经核 ,使迷走神经 兴奋性增高 ,导致血压下降 ,心率变慢 ,心率不齐,大量 出汗, 肠 蠕动增强 , 呼吸抑制 。 藜芦醋制 以后藜芦碱转化成藜芦新碱 , 毒性 减弱 。乌头 中含有双 酯型的生物碱【 钔 ,其毒性最 强,乌头 碱可 以兴奋迷走神经 ,对其 他神 经末梢有兴奋后麻痹作用 ,过
成分 , 了 解这 些毒 性成分的毒性作用和炮制原理对运 用 中药诊 病有重大的意义。 【 关键词 】 毒性 中药;毒理作用;炮制原理
[ Ab s t r a c t ] T h e t r e a t me n t p i r n c i p l e o f T C M me d i c i n e wa s wo r k i n g t o g e t h e r o f t h e v a i r o u s i n g r e d i e n t s o f T C M me d i c i n e . E v e r y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特定的炮制方法,将生药进
行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药效和适用性。
中药的炮制原理主要包括去毒、
破坚、化滞、增效等几个方面。
1.去毒
中药炮制过程中,有些药物可能存在毒性或副作用,需要通过炮制方
法去除或减轻其毒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先炙或炒热药材,然后再进行其他
炮制操作。
这样做可以破坏一些有毒物质的化学结构,并改变其药效,从
而降低药物的毒性。
2.破坚
中药炮制中一部分药材常常因为含有坚硬的纤维或鞣质,影响其研磨
粉碎和溶解,降低药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药炮制时通常采用破坚的
方法,如用锤子或石锤砸打、用锅煎煮、用熨斗烫煮等,使药材纤维破碎,提高其药效。
3.化滞
中药炮制中,有些药材可能具有较强的粘性或黏附性,容易粘连在一
起或黏附在容器壁上,导致研磨困难或炮制过程中药材不易均匀受热。
此
时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进行化滞,如用水浸泡、加入适量的酒精进行浸泡或
加入辅料等,使药材变得柔软易用,便于研磨、煎煮和提取。
4.增效
中药炮制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药材需要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来增强其
药效,使其更具疗效。
例如,有些药材经过炒热可以提高其温热作用,有
些药材通过煮沸可以激化其药效,还有一些药材需要经过特定时间的蒸煮才能发挥其最佳药效等。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特定的炮制方法,可以使药材具有更好的药效和适用性。
不同的药材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炮制要求,掌握其炮制原理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和临床运用都非常重要。
中药毒性的研究方法解析
中药毒性的研究方法解析中药毒性的内涵应包括单味药毒性和配伍后的毒性两个方面。
在本草文献中,毒有四个意义:一指药物的总称,如《景岳全书》云“凡可辟邪安正者,皆可称为毒药”;二指药物的偏性,如《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以气味之有偏也”;三指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的大小和作用的强弱,提出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四指药物的毒副作用。
我们所说的中药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和特殊毒性(致癌、突变、致畸胎等);同时还包括了中药的副作用即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传统的中药文献对中药毒性的分级有三级和四级之分,三级分类的如新世纪《中药学》教材、《中国药典》2005版、《中药大辞典》第一、二版,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而《有毒中药大辞典》则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小毒四类。
中药毒性研究一般有以下方法。
有毒成分及毒理研究方法这是中药毒性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主要是在中药成分中提取、分离毒性成分,进行相关毒性实验,如在含生物碱的中药中已知的有毒成分有: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品种中的乌头碱;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中的雷公藤碱;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曼陀罗、洋金花的莨菪碱;苦楝子中的苦楝碱;麻黄中的麻黄碱;光慈菇、山慈菇中的秋水仙碱等。
其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
外周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中毒,常先呈异常兴奋后抑制,能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并发其他脏器的变性坏死;中枢神经中毒,可引起视丘、中脑、延脑、脊髓的病理改变;呼吸中枢中毒可引起呼吸麻痹窒息。
再如在含有苷类的中药中,已知的毒性成分有: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蟾酥、夹竹桃等品种中的强心苷,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肌收缩的增强,心率减慢;木通、黄药子、商陆等皂苷成分,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白果中的银杏酸和银杏酚,苦杏仁、桃仁、郁李仁、木薯、瓜蒂等品种中的苦杏仁甙,水解后可析出氢氰酸,能迅速与细胞线粒体中氧化型细胞色素酶的三价铁结合,阻止细胞的氧化反应;芫花、广豆根等品种中的黄酮苷,可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
在实验所 需条件都具备 的情况下才可 以达到预期 目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 中医学这 门课程在本校 中医类学 生中 已经具有 了 比较好 的知名度 和美 誉度 。同时在引导学 生实事求是 、 尊重他人和战胜挫折的科研
( 收稿 日期: 2 0- 0 1, 0 6 1- 编辑 :梅智胜) 3
维普资讯
・
1 8・ 0
C n e o na1 hi es J ur Of nf r ati n n C I o m o o T M
少的步骤。
用于 临床 治疗 的毒性 中药均需经 过规范 的加工 炮制方可 入药 , 目的在于降低或消 除药物的毒性, 其 以保证 临床用药 的 安全 、合理 、有效 。因此, 对于毒性 中药选择合理 的炮制方法 是确保临床安全用药的前提条件 。 笔者拟就毒性 中药 的炮制机 理浅析如下, 希望斧正 。
1 净 制 制 毒
即除去药材中某些非药用 的毒性部位, 从而达到安全用药
的操 作 方法 。如 蕲 蛇 去 头 足 入 药 , 蝥 去 头 、足 、翅 方 可入 药, 斑
传统炮制马钱子有童便浸泡和甘草水浸泡 等方法, 因为长 时间浸泡可降低其 主要毒性成分番木鳖碱 的含量。 近年来有人 试验使用醋酸溶液浸泡取代传统浸泡法, 以期通过酸与碱的结 合增强番木鳖碱在水中的溶解度 , 降低其毒质含量而达到药用
素 质 方 面 也 起 到 了一 定 的作 用 。
生操作实验 的时候常常 因为不熟练 、 配合失误等原因不能达到
毒性中草药的炮制去毒原理
毒性中草药的炮制去毒原理提要:有一部分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入药前必须按照药典规定,以法炮制去毒,方可使用,否则禁止使用。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原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
(2)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
(3)使毒性成分分解。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方法:净制去毒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达到去毒的目的。
如蕲蛇的头部有毒,除去头部入药能消除毒性。
水处理去毒用大量清水浸漂药物或采用水飞法处理,使毒性成分溶于水中,再弃水留药,以减低毒性。
如天南星用水浸漂,可使毒性成分溶于水,从而降低毒性。
加热去毒加热可破坏或减少毒性物质。
如马钱子经过砂炒后,其主要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显著减少,同时异士的宁的异马钱子碱等开环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
这是由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中加热过程中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它们的异形结构和氮氧化合物。
水火共制去毒加水、加热处理,使毒性物质水解或分解。
如川乌水煮后,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其毒性较小;再进一步将C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更弱,但保留或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
加辅料去毒毒性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辅料如生姜汁、醋、甘草汁、黑豆汁、胆汁、白矾、豆腐后可以减低毒性。
如芫花经醋制后,能降低芫花酯甲的含量而降低毒性。
藤黄、硫磺用豆腐制后,由于豆腐具有较强的沉淀与吸附作用,亦可降低毒性。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是按着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的性质以及临床辩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
临床影响: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其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理化影响:化学成分是中药作用的根本物质,而炮制则是最大限度的保留或增加有效成分降低或转变毒性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观察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
观察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
方法各取150 g山慈菇、草乌、吕宋果及白花曼陀罗,将每种中药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各75 g。
实验组进行炮制减毒,对比组不作处理。
对比两组中药的毒性成分含量。
结果实验组中四种中药炮制后毒性成份含量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熟练掌握各类中药的毒性成分,通过严谨炮制等手段可减轻其毒性成分的含量,为临床使用安全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药;毒性成分;中毒机制;炮制减毒现如今很多人“迷信”中药,认为中药药性溫和,可以大胆过量地服用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古语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我国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就传说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如果乱用、滥用中药,也会有引起药物中毒[1],临床上中药中毒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怎样减小中药的毒性,充分发挥其疗效成为医生与患者普遍关注的问题[2]。
炮制是有效降低中药毒性的方法与手段之一[3]。
本次研究对中药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因为中药成分中的秋水仙素、乌头碱、番木鳖碱与阿托品类是中药中毒的主要几类药物,因此此次研究选择了含有秋水仙素的山慈菇、含有乌头碱的草乌、含有番木鳖碱类成分的吕宋果以及含有阿托品类成分的白花曼陀罗四种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各取150 g。
每种中药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比组,各75 g。
1. 2 方法1. 2. 1 实验组取山慈菇、草乌各15 g,放入盛有25 ml水的容器中,取15 g吕宋果放在加热板上,取15 g白花曼陀罗放入盛有25 ml醋的容器中,分别观察其变化。
对比组取四种中药各15 g,不作任何处理。
1. 2. 2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两组中药的毒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每种中药检测5次,取其平均值。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探讨中药炮制减毒常用方法及机理
探讨中药炮制减毒常用方法及机理摘要】在《医学问答》中说到中药最早被人们称为毒药,但是其中的“毒”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毒”,而是指中药的偏性,在古代中药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以毒攻毒,换句话说就是以偏纠偏。
中药的应用必须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炮制和合法的服用。
本文主要对中药中的“毒”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有毒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以及常见的有毒中药炮制减毒机理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有毒中药;炮制方法;炮制机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56-02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和毒性中药炮制减毒机理不仅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下面主要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和毒性中药炮制减毒机理,希望能够给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一中药的毒性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毒”与“药”是基本不分的,统称为“毒药”。
例如《淮南子·修务训》中曾提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秦汉时期,提出“毒”为药物的偏盛之性。
魏晋之后,毒的含义逐渐专指药性强烈、服用之后易出现毒副作用。
中药在临床组方应用当中主要注重的是辨证配伍、合理炮制以及严格的用法用量控制,其中中药的合理炮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炮制能够显著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现根据本人多年的中药炮制加工工作经验,对有毒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以及常见的有毒中药炮制减毒机理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为毒性中药在临床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二毒性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一)水制去毒水制去毒法是指利用水或者其他的液体作为辅料对药物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水飞、浸、泡、润、漂等,比如说采用浸漂的方法来处理天南星、采用水飞的方法处理朱砂。
水制去毒的原理主要是将药物中的有毒成分溶于水或液体辅料当中,处理过后倒掉处理液而把药物留下,这样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含量,从而减少药物的毒性,水飞法则更容易提高药物细度,降低药物外用时的刺激性。
探讨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
探讨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
方法选取四种临床中常见的含有不同毒性成分的草乌、白花曼陀罗、吕宋、山慈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各中药100g,各均分成50g,一组经炮制减毒处理后设为观察组,一组不进行减毒处理设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一质普联用仪(LC-MS)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中四种中药的毒性成分含量情况,分析并总结各类毒性成分中毒机制及解毒原理。
结果观察组中草乌毒性成分含量为(0.34±0.03)g,白花曼陀罗毒性成分含量为(0.31±0.02)g,吕宋毒性成分含量为(0.26±0.02)g,山慈菇毒性成分含量为(0.21±0.03)g;对照组中草乌毒性成分含量为(0.71±0.02)g,白花曼陀罗毒性成分含量为(0.61±0.02)g,吕宋毒性成分含量为(0.73±0.03)g,山慈菇毒性成分含量为(0.55±0.02)g。
观察组中草乌、白花曼陀罗、吕宋、山慈菇的毒性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中为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应依据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针对性的给予减毒处理以减少或降低其内的毒性成分含量。
关键词:中药;毒性成分;中毒机制;减毒;炮制原理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关注,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显著提升,但是大多数只侧重于西药方面,并错误的认为中药的毒性更低、药物副作用更小。
事实上我国古代谚语就提过“是药三分毒”,因此中药若保存或使用方法不当,也会发生较为严重的中毒事件[1]。
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关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四种临床中常见的含有不同毒性成分的草乌、白花曼陀罗、吕宋、山慈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草乌含乌头碱类中毒性成分,白花曼陀罗含阿托品类中毒性成分,吕宋含番木鳖碱类中毒性成分,山慈菇含秋水仙素类中毒性成分。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中药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被广泛使用。
然而,中药的毒性也是受到严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中存在的有毒成分对人体或动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虽然中药高度植根于亚洲文化,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使用它们。
因此,对于中草药的毒性的问题解决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毒性中药的修治机理。
什么是毒性中药?毒性中药指的是中药中存在的对人体或动物有毒作用的成分,包括毒性植物和动物药。
毒性中药可以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一些可能会影响感官、心理和内脏功能。
有时,这些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导致死亡。
银杏银杏是一种著名的中药,以其治疗脑血管疾病而著名。
但是,银杏也可以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
银杏子中含有毒性物质——酰胺酯类物质,可以引起胃肠道症状、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甚至可导致死亡。
然而,临床上并不常见,并且一些研究表明,酰胺酯类物质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抗癌作用。
如何修治银杏的毒性?银杏毒性应该从以下方面修治:烘干处理经过烘干处理的银杏,能够降低平均毒性,所以,在烹饪食品时应该使用适当烘干的银杏。
适当的剂量使用适当的剂量使用银杏,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良反应。
在使用银杏药物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可自行增加药量。
华茅华茅,即华盖,是一种常用的草药,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
但是,华茅在一些情况下会导致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在药物的大剂量使用下,会导致副反应,表现为头痛、乏力、恶心、肝或肾功能异常等。
如何修治华茅的毒性?修治华茅毒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适当使用使用华茅药物时,应该适当掌握使用剂量,避免使用过量,减少不良反应。
在使用华茅药物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示,不可自行增加药量。
设置保护在长期使用华茅药物时,应该对一些功能有影响的器官进行保护,包括肝脏和肾脏。
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药物以及通过饮食和运动来保护器官。
西洋参西洋参具有非常广泛的保健作用,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会导致人体不良反应。
毒性中药修治机明白得析
毒性中药修治机明白得析【关键词】毒性中药;修治机理用于临床医治的毒性中药均需通过标准的加工炮制方可入药,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排除药物的毒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平安、合理、有效。
因此,关于毒性中药选择合理的炮制方式是确保临床平安用药的前提条件。
笔者拟就毒性中药的炮制机理浅析如下,希望斧正。
1 净制制毒即除去药材中某些非药用的毒性部位,从而达到平安用药的操作方式。
如蕲蛇去头足入药,斑蝥去头、足、翅方可入药,还有诸如人参“去芦免吐”、山茱萸“去核免滑”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说明,蕲蛇的头部毒腺中确实含有大量出血性及溶血性的毒质成份;而斑蝥所含的毒性成份斑蝥素其中相当一部份以镁盐的形式存在于动物软组织内,从斑蝥足关节处分泌。
2 水处置制毒系采纳清水对药材进行漂、浸,其间不断翻动和换水,从而使药材中的毒性成份水解或溶解于水中,以达到减低及排除毒性的操作方式。
如传统的水飞雄黄,即因夹杂于其中的As2O2为剧毒成份,且能够溶解于水中,在水飞研磨为极细粉的反复操作进程中,As2O2慢慢溶解于水而被除去,且水飞次数及用水量越多,雄黄内所含的As2O2含量就越低。
又如半夏及天南星在炮制之前,也要求用水漂洗至口尝无或微有麻辣感,以使毒质被水漂洗溶出,再行下一步炮制操作。
再如附子和乌头等经太长时刻的漂洗处置,可使乌头碱毒质随水而大量去除。
现代研究说明,将草乌总生物碱除尽后的水溶液仍然具有较强的毒性,因此,乌头中除含有剧毒的乌头碱外,还有其它水溶性的毒质存在。
因此,浸泡和漂洗进程关于去除乌头毒性成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传统炮制马钱子有童便浸泡和甘草水浸泡等方式,因为长时刻浸泡可降低其要紧毒性成份番木鳖碱的含量。
最近几年来有人实验利用醋酸溶液浸泡取代传统浸泡法,以期通过酸与碱的结合增强番木鳖碱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其毒质含量而达到药用的标准。
3 热处置制毒干热制毒将毒性药材置于容器中加热拌炒,或加入必然量的固体辅料持续加热,其间不断翻动,通太高温破坏或分解毒性成份,以使药物毒性降低或排除。
中药的毒性及炮制原理
中药的毒性及炮制原理标签:中药;毒性;炮制药物的毒性或毒药,在古代所指甚广。
正确理解中药的“毒性”,有助于临床适当选用药物和确定用量,避免中毒及不良反应,使中药在防治疾病中达到预期的疗效。
“毒药”在古代文献中常常是药物的总称;如《周礼·天官冢》上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可见,周代“毒”与“药”是不分的,“毒”的概念是广义的。
药物各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明代医家张景岳对药物偏性之”毒”的含义,作了明确解释和阐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凡可避邪的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魏晋以后,毒药的含义逐渐演变成专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易出现毒副作用甚至致死的药物。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提到:“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化,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这种认识与现代对毒药的认识比较接近。
“毒”不再指药物的偏性了。
本草书籍在药物性味下标有“小毒”、“大毒”、“剧毒“等,就是指这些药物有大小不等的毒性或副作用。
这时,药物的毒仅指药物的有毒成分。
如乌头,其毒性成分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人口服4mg即可导致死亡。
但不少中药的毒性成分至今尚不清楚。
尽管毒药具有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但临床上又常常必须利用某些毒药的特殊作用,来治疗或控制一些疾病,这些药物的毒性成分往往又是治病的有效成分。
前人通过对药物的加工炮制以达到减轻或消除药物有害作用的目的。
归纳毒药的加工炮制方法主要有五种。
1 分离去除毒性成分,减少毒性如巴豆性烈有大毒,外敷可起泡,一般巴豆仁含巴豆油约53%~57%,巴豆油服后至肠中与碱性肠液发生作用,析出巴豆酸后,引起剧烈的峻下作用,有时能导致肠炎并使肠蠕动旺盛。
巴豆经炮制压榨去油制成粉后,使含油量为18%~20%,降低了毒性,缓和了峻下作用。
2 加热挥发,升华有毒成分,以减少毒副作用如斑蝥:有毒成分为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内服能引起严重的吐泻等症状。
中药治病的原理
中药治病的原理只要是药就都有偏性,没有偏性的就不可以入药,即便入药,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有偏性,就会在身体里引发偏盛之气,有偏盛之气,就会有毒,所以古人把中药又称为毒药。
现在的一些人因为数典忘祖没文化,经常拿中药有毒说事,这太愚蠢了,连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
如果没有毒,也就无法攻邪。
毒药攻邪治病的原理,就是用一种有偏性之气的药,来攻打克制偏性相反的邪气。
这样邪气就会被毒药所克,人的病就好了。
用针刺治病,辩证的关键在于定位邪气所在的穴位。
用汤药治病,不用辩证邪气所在的穴位,需要辩证和定位邪气的偏性。
这和针刺治病是不同的地方。
只要辩证对了邪气的偏性,再定位出来它在哪个经脉脏腑里面,找出来和它偏性相反的药,吃下去,让它们两边打一架,把邪气打死,或者中和掉,或者排出去,病就好了。
所以,用药治病,和用针刺治病,原理上是一样的,具体辩证方法上是存在差异的。
针灸治病,用的是藏象经络和穴位辩证,毒药攻邪治病,用的是六经八纲辨证。
我们要分析一个药的偏性,首先要看它的性味,接着看归经。
为什么药这么神奇,能带有这样的治病属性呢。
这个我们要看另一本中医最高经典《神农本草经》。
万物都是天地所造,只要是个东西,都是气构成的。
都有自己的属性。
那为什么这种东西是药,能治这个病,而那种东西,为什么就不是药,就不能治病呢?或者不能治其他的病呢?为什么这一切都是确定的和必然的呢?而不是随机的和偶然的呢?神农尝百草,最后找出来了365种药。
大家是不是觉得神奇,为什么药也是和太阳周天运行一一对应的,不多不少刚好365种呢。
因为这365种药,刚好是天地之气交会节点的那个气,造化出来的东西。
所以,神农本草经,不是随随便便的就挑了365种药,而是师法于天。
从这点讲,《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又是相通的。
这些药里面,蕴藏储存了天地的气,这些气入了体内,和邪气打仗,以偏纠偏就把病给治好了。
所以,毒药治病的最根本的思想,还是用天地万物的气,来调和我们身体之内的偏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
【关键词】毒性中药;修治机理
用于临床治疗的毒性中药均需经过规范的加工炮制方可入药,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因此,对于毒性中药选择合理的炮制方法是确保临床安全用药的前提条件。
笔者拟就毒性中药的炮制机理浅析如下,希望斧正。
1 净制制毒
即除去药材中某些非药用的毒性部位,从而达到安全用药的操作方法。
如蕲蛇去头足入药,斑蝥去头、足、翅方可入药,还有诸如人参“去芦免吐”、山茱萸“去核免滑”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蕲蛇的头部毒腺中确实含有大量出血性及溶血性的毒质成分;而斑蝥所含的毒性成分斑蝥素其中相当一部分以镁盐的形式存在于动物软组织内,从斑蝥足关节处分泌。
2 水处理制毒
系采用清水对药材进行漂、浸,其间不断翻动和换水,从而使药材中的毒性成分水解或者溶解于水中,以达到减低及消除毒性的操作方法。
如传统的水飞雄黄,即因夹杂于其中的As2O2为剧毒成分,且
能够溶解于水中,在水飞研磨为极细粉的反复操作过程中,As2O2逐渐溶解于水而被除去,且水飞次数及用水量越多,雄黄内所含的As2O2含量就越低。
又如半夏及天南星在炮制之前,也要求用水漂洗至口尝无或微有麻辣感,以使毒质被水漂洗溶出,再行下一步炮制操作。
再如附子和乌头等经过长时间的漂洗处理,可使乌头碱毒质随水而大量去除。
现代研究表明,将草乌总生物碱除尽后的水溶液仍然具有较强的毒性,所以,乌头中除含有剧毒的乌头碱外,还有其它水溶性的毒质存在。
因此,浸泡和漂洗过程对于去除乌头毒性成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传统炮制马钱子有童便浸泡和甘草水浸泡等方法,因为长时间浸泡可降低其主要毒性成分番木鳖碱的含量。
近年来有人试验使用醋酸溶液浸泡取代传统浸泡法,以期通过酸与碱的结合增强番木鳖碱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其毒质含量而达到药用的标准。
3 热处理制毒
3.1 干热制毒
将毒性药材置于容器中加热拌炒,或者加入一定量的固体辅料连续加热,其间不断翻动,通过高温破坏或者分解毒性成分,以使药物毒性降低或消除。
如马钱子经过砂炒可使其所含的番木鳖碱和士的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番木鳖碱成人口服5~10 mg即可导致中毒,
生品马钱子中所含番木鳖碱平均约为1.56%,砂炒至270 ℃药物表面呈棕黄色时其含量降至1.15%,炒制温度升至290 ℃呈黑褐色时含量降为0.49%;而番木鳖碱的熔点为268~270 ℃,超过此温度范围则其毒性成分会被破坏。
又如用米炒制斑蝥,是由于加热超过斑蝥素熔点(218 ℃)时能够升华逸出而降低毒性。
另外,麸炒肉豆蔻吸附油脂、用醋炒制乳香和没药以除去挥发油,均可达到缓和刺激性和降低其毒性的目的。
由此可见,干热制毒主要在于破坏药物所含的毒性成分,或者使毒性成分挥散以达到解毒的目的。
3.2 湿热制毒
即在毒性中药内加入清水或液体辅料,共炒或共煮以达到降低或消除毒性的操作方法。
如乌头中所含的乌头碱属于二元酯类结构,其化学结构不很稳定,与水共热可被水解。
在炮制操作过程中,乌头经水浸泡及加热蒸煮,所含乌头碱会发生水解反应,其分子结构中失去一分子醋酸,生成毒性较小的乌头次碱;乌头次碱再进一步水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毒性极弱的乌头原碱。
但乌头中的强心苷类成分消旋去甲乌头碱仍然大量存在。
又如大黄中主要含有蒽苷类衍生物,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为蒽苷,为致泻的主要成分,大黄经过液体辅料煮制后使蒽苷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游离苷元,而结合蒽苷量减少,因此,泻下作用减缓。
另外,何首乌经过蒸制之后,其中具有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则会水解成为无泻下作用的蒽醌衍生物,于是减弱或消除了何首乌的致
泻作用。
4 加辅料解毒处理
在炮制毒性中药过程中加入各种不同的辅料,利用辅料与毒性成分相互结合,达到降低或消除毒性的目的。
4.1 甘草解毒
利用甘草解除药物毒性在中医临床应用很广,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甘草“解百药毒”;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甘草“解牛马肉毒及乌头巴豆毒”。
从现代药学理论观点看,甘草解毒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吸附作用。
甘草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具有类似活性炭样的吸附作用,可通过吸附毒质而达到降低药毒的目的。
如用甘草煎液煮制或浸泡远志、半夏、吴茱萸等以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据文献报道,有人使用30 mg甘草甜素对士的宁的吸附率为35.89%,随着甘草甜素用量的不断增加,其吸附作用也逐渐增强。
②与毒质的结合作用。
甘草甜素水解生成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很多类型的毒质结合。
凡是分子中含有羟基或者羰基的毒质成分皆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一种不易被动物自身所吸收的结合性葡萄糖醛酸,而起到解毒的作用[1]。
4.2 豆腐解毒
豆腐中所含蛋白质为两性化合物,可与生物碱、鞣酸及重金属等结合产生沉淀,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的目的;另外,豆腐经过煮制后形成的多孔型凝固蛋白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故可吸附药物毒质以解药毒,如豆腐煮藤黄或硫磺等。
4.3 明矾解毒
明矾为复盐化合物,在水中可离解出Al3+,Al3+又进一步水解成为凝胶状的Al(OH)3,其本身带有电荷并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吸附毒性生物碱及苷类等成分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如用明矾溶液制乌头,可使乌头碱在水溶液中发生沉淀而加快对毒质的消除。
又如,有人对用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半夏进行了比较,结果生半夏毒性最强,对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炮制品毒性依次为漂半夏>姜半夏和蒸半夏>明矾制半夏,证实明矾解除半夏毒性的作用最强。
4.4 米醋解毒
利用米醋中有机酸与毒性物质结合的特性解毒。
如甘遂、大戟、芫花和商陆等皆为峻下逐水的毒性药物,在宋代就已开始使用米醋制其毒了。
如大戟所含的毒性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和大戟苷类等,而三萜类化合物有类似于巴豆油及斑蝥素样的刺激作用,与醋酸作用后生成的衍生物则失去了刺激性。
5 去油制霜法
本法是将富含油脂的药物去油制成松散的粉末,以降低或者消除毒性的方法。
如巴豆中除含有溶解红血球、使局部细胞发生坏死的毒蛋白外,尚含具有峻下作用的成分——巴豆油,正常人口服20滴就会导致死亡。
在对巴豆蒸制压油成霜的炮制过程中,高温可使毒蛋白发生变性,这样既降低了毒性,又使大部分油脂析出而减少了刺激性,从而达到缓泻的效果。
又如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但其中所含侧柏油及龙脑油等具有滑肠作用,采取制霜法即可除去油脂,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6 结语
对毒性中药采用各种相应的炮制方法,使其性质发生不同的理化改变,从而导致了药性的变化,最终实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由于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因此,炮制对于各毒性中药成分的物理、化学影响也有所不同。
所以,对于传统毒性中药炮制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成.京帮炮制通义[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