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通过正确的认识和使用来减少潜在的危害。
正确的认识中药的毒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中药,从而实现有效的治疗和保健。
首先,了解中药毒性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药毒性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毒性表现多样,毒性强度不同,毒理机制复杂。
中药中存在多种化学成分,因此,不同中药的毒性表现也不相同。
其次,不同人对中药毒性的反应也不同,同一药物对不同人的毒性强度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最后,中药毒性的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直接毒性和间接毒性两种类型。
因此,识别中药毒性对于正确的中药使用非常重要。
其次,要了解中药中毒的原因。
中药中毒的原因非常多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过量使用、不当搭配、药物污染、个体反应和药物缺陷。
误用或滥用中药是导致中药中毒的常见原因。
例如,有些人认为中药“多多益善”,经常过量使用某些药物,导致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不当搭配也是导致中药中毒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为不同中药中所含的活性成分不同,不同的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最后,应重视中医师的指导。
中药使用应该基于中医师的专业指导。
中医师对中药毒性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因为中药毒性不同,中医师在开具草药方后,还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反应,并进行及时验证,以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中药有着一定的毒性,需要通过正确的认识和使用来减少潜在的危害。
正确的认识中药毒性的特点,了解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重视中医师的指导是降低中药毒性影响的关键。
要想取得理想的中医疗效果,正确的中药使用才是最根本的途径。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我国使用了数千年。
中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使用。
随着近年来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中药的毒性问题。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对人体产生的有害影响。
这种毒性可能包括对内脏器官的损害、致畸、致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毒性多种多样,有些中药的毒性较低,可以安全使用,而有些中药的毒性较高,需要慎重使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的毒性特点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中药的毒性特点:1.毒性分布广泛:中药的毒性分布在不同的药材和药物中,有些中药的毒性非常低,如枸杞子、黄连等,可以放心使用;而有些中药的毒性较高,如半夏、干姜等,需要慎重使用。
2.毒性机制复杂:中药的毒性机制主要是通过药理作用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的影响。
有些中药的毒性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3.毒性表现多样:中药的毒性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毒性表现不仅取决于药性的强弱,还与个体差异、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因素有关。
中药的正确使用方法:1.了解中药的毒性特点:在使用中药之前,首先要了解中药的毒性特点,包括其毒性程度、毒性表现形式、毒性机制等。
只有了解了中药的毒性特点,才能够正确使用中药,避免因误用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2.遵医嘱用药:在使用中药时,要根据医生的嘱咐来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因过量用药而引起中毒反应。
3.慎重选用有毒中药:对于毒性较高的中药,如半夏、附子等,需要慎重选择,避免因误用而引发不良后果。
在使用这些中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4.了解过敏史:在使用中药之前,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史,避免因对某些中药过敏而引发过敏反应。
如果有过敏史,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中国民间传统药物的代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疗效。
但是,中药也有其毒性,如果不正确使用,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正确理解中药的毒性非常重要。
中药的毒性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在特定情况下的过敏反应。
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使用剂量的情况下,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毒性本身。
有些中药物质量较差或者种类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受到毒性攻击,导致中毒等不良反应。
比如猫檀、乌头等。
2. 对器官的损害。
中药在经过人体代谢作用之后,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损害,特别是长期大剂量使用的情况下。
例如肝毒性药物-马钱子,龙胆泻肝丸等。
3. 其他的不良反应。
例如,腹泻、便秘、心悸、头晕等一系列与身体状况相关的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中药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一些人对部分成分或剂量无异常反映的药物,发生异常反应,如脱发、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等。
中药过敏反应主要包括两种反应类型:1. 延迟类型反应。
该类型的反应时间较长,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才能出现,而且也有时不一定能够准确定位出药物引致的原因。
常见的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黄芪、白术、当归、红花等等。
2. 快速型过敏反应。
这种过敏反应往往发生在短短数分钟或几小时内,而且与人的个体差异特别大。
该类型过敏反应的中药有黄连、硫化物、五倍子、藤黄等等。
如何才能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首先,需要了解中药的特性、功效和剂量。
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和功效,配合不同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来避免其不良反应带来的损害。
其次,购买中药最好选择正规渠道或者有正规批号的商品,以避免购买到不良品质的药物。
最后,中药的使用必须在受过相关医学专业人士的认可和指导下进行,确保其安全有效。
总之,毒性是中药的重要性质之一。
了解中药的毒性及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才能更好地使用中药,发挥中药的疗效,减少其毒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谈谈中药的“毒性”
谈谈中药的“毒性”中药的“毒性”问题,其实是个很大的话题。
以舞阳世家的学识修养,其实很难说清楚。
这里只大概谈谈,亲们耐心看看,多点了解就行了。
首先,中西医因为理论体系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对药物尤其中药的“毒性”认识是大相径庭的。
中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中医对中药“毒性”认识,分广义、狭义。
狭义之毒,指药物本身确有毒性,吃了会中毒甚至死亡。
如砒霜以及某些丹药的原料、西医认识含有重金属成分的。
广义之毒则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偏性、补泻清润作用。
如黄连大寒、附子大热,这个大寒、大热就是药物的“毒性”。
《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应该就是这种认识。
老百姓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基本上也是从这个道理讲的。
舞阳世家的个人认识,如果按照中医理论运用中药,可能就不需要讨论“毒”的问题。
因为即便是狭义上的毒药,其实也能治病救人,上一篇说到的砒霜就是这样,全在需用不需用以及用量上的把握。
至于长期服用金丹而中毒送命,还是不需用而久服、不对证而盲目使用,固执的追求长生不老的问题。
思想以及方法错误,和药物没有多大关系。
辣椒虽无毒,上火须忌食至于从药物偏性而论,中医的毒性就更加不需用讨论。
《黄帝内经·素问》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这些都是中医运用中药祛病延年的大原则。
中医就是利用药物这些寒热、补泻偏性,来纠正疾病的偏性,从而产生治疗效果的。
如果没有这些偏性,其实就不是药而是饭了。
充养五脏精气可以,治病祛邪就力有不逮。
如黄连,让脾胃虚寒的人吃,雪上加霜肯定会难受拉肚子,但不能说那黄连的寒性就是纯粹的“毒性”。
即便如辣椒,如果上火以后咽干嗓子疼还继续大量吃,火上浇油所以火上房了,难受的生不如死了,但能说辣椒有毒吗?要怪卖辣椒的老太太没有立块牌子警示吃多了会上火中毒吗?还是那句话,中医无论治病养生,用药都要看对证不对证,要看需要不需要。
如何认识中药的“毒性”
如何认识中药的“毒性”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事业改革不断推进,中药成为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起初人民群众对于中药的认识只停留在病症治疗层面,并认为中药不会对人体带来损伤。
但是随着中医受众范围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中药负面新闻出现在人民群众视野中,这就使得群众对中药应用产生了戒备心,甚至部分群众认为长时间服用中药会导致毒素在体内留存。
为了消除群众的戒备心理,就需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那么本文就对如何认识中药的“毒性”进行总结分析。
1药毒的含义与分级通过对本草著作的总结可以了解到,在不同时期中医对“毒”有着不同的解释,在中医文献中对“毒”的解释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首先就是“毒药”,在《周礼》中曾经提出“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其次就是“毒性”,这里所指的是能够对疾病进行特殊治疗的药物,但是在药物中含有少量“毒性”,以达到“以毒攻毒”的目的。
最后出现的“毒性”就是指能够对人体带来伤害的药物,在服用后会对人体带来影响,《诸病源候论》中就曾有这样的解释“凡药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如今中医对“药毒”的解释相对局限,一般指的就是应用后会对人体带来损伤的药物,其影响相当于西药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
在中医研究中还对“药毒”进行了分级,分别是剧毒、大毒、有毒、小毒、微毒。
随着近几年中医逐步规范,就将分级定为大毒、有毒、小毒。
大毒表示的是少量应用后就会快速发作的毒为大毒,有毒则是应用量过大后出现毒副反应,但是发作较轻的称之为有毒,小毒则是大量应用且在体内积累较长时间后轻微发作的称为小毒。
2引发中药毒副反应的原因(1)炮制不规范因为中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毒素,但是这些毒素可以通过炮制的方式降低,进而激发出药物的病症治疗作用。
但是由于现在部分单位的中医管理制度不规范,这就导致在药物炮制过程中会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由于炮制的作用无法充分展现出来,这就使得药物毒性无法消除,最终引发毒副反应。
中医如何认识中草药的毒性
中医如何认识中草药的毒性(一)、中医对中草药毒性的定义中医药学对中草药毒性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中草药毒性泛指一切中草药的作用或中草药的偏性。
中医药学认为中药的毒性具有普遍性,凡是药物都是有毒的。
张景岳明确指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
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
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
所以祛人之邪气。
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
欲救其偏,则唯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是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
狭义的毒性指药物对人体的毒害性,即指服用后容易引起毒副反应的中草药。
隋代巢原方在《诸葛亮病源候论·卷二十六》中所言:“凡药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我国历代本草及现行国家药典将部分药物标明“大毒”、“有毒”、“小毒”,而对一般药物不注明是否有毒,即是根据狭义的中草药毒性而限定的。
(二)、产生中草药毒性的原因虽然中草药因其毒副作用小而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有关中草药毒性的报道愈来愈多。
引起中草药毒性的原因较为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对中草药毒性的认识。
特别是目前许多江湖医生打着偏方、验方的旗号,迎合许多慢性患者急于将慢性病治愈的心理,滥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
二、随意加大药物剂量。
各种药物都有一定的剂量范围,剂量过大,超出人体的耐受极限,必然产生毒副反应。
如关木通的的常用量为3~9克,在目前国内报道因服用关木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8例患者(其中6例死亡)中,所服木通的用量分别为60~66克5例,120克1例,200克1例,25克连服10剂1例。
三、药物名称的混淆。
如木通有关木通(马兜铃科)及川木通(毛莨科)之分,具有肾毒性的是关木通,但一般药店对木通不加特殊说明。
又如汉防己(粉防己)为防己科植物防己的干燥根,无肾损害。
而广防己(木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含马兜铃酸成分,有可能造成肾间质损害。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的毒性是指其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能力。
中药毒性的产生原因多方面,包括中药自身的成分、制剂方式、用药的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使用条件等。
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中药自身成分就是造成其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中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酚类、醛类、甾体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产生影响,且有些成分具有较大的毒性。
例如,雄黄、砒霜、蛇胆等即为有毒中药,其毒性表现在人体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各个方面,若用量不当,则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因此,需要正确地使用中药、正确地识别中药药材和提取物的成分,严格控制它们的含量和比例,以减少中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其次,制剂方式也可能影响中药毒性。
应当注意到,中药的不同制剂方式对其毒性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如果将中药直接制成干燥粉末,具有较高毒性的成分可能难以被稀释和分离,这就会增加中药的毒性。
反之,如果将中药水泡或煮制成水提液,制成药片或者口服液,较高毒性的成分则被较好地稀释和分离,对人体的影响也可能相应降低。
此外,用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也是影响中药毒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中药用药需要注意剂量,特别是对于有毒中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药量,控制用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同时,给药途径也起到重要作用。
若中药被以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等非正规途径给予使用,则有可能引起较大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要在遵守中药临床使用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使用条件也会影响中药的毒性。
因为许多中药的毒性具有季节性或者环境依赖性,如同一植物在不同季节采摘的药材毒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在使用危险中药时,植物的采摘、加工、保管和配制过程都需要严格控制,充分保证其品质和纯度,同时在使用时要注意温度、时间和环境等因素,以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对中药的成分、制剂方式、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使用条件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制成的药物。
中药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和保健。
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滥用中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中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由其中包含的有效成分决定的。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药效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成分,而毒性成分则是与中药潜在的毒性反应有关的成分。
某些中药含有驱虫成分,这些成分对寄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相关。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密切相关,正确使用剂量可以发挥中药的药效,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中毒。
使用方法也影响中药的毒性。
举例来说,某些中药可以内服、外用或煎煮,而不同的用法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和吸收途径。
要正确使用中药,必须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注意剂量和用法。
个体差异也影响中药的毒性反应。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个体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所不同。
有些人对某种中药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而其他人则可以耐受较高剂量的中药。
在使用中药之前应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要正确使用中药并避免中药的毒性反应,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选择有资质的医生或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2.根据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中药,并遵循医师或中医师的指示。
3.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告知医生或中医师。
5.在使用新的中药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或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正确使用剂量和用法、关注个体差异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的毒性反应,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何认识中药的“毒性”
囝圈
效 .还 有可能产生不 良反 应 .引起 中毒 .反而得 不偿失 。
中药的 ”七 情 ”配 伍 理论 .对 中药 的配合 应 用具 有
重要 的 指导 意义 。配 伍得 当.能够 增强 原 有药 效、降 低
为了您 和家 人的健 康 .在这 里我 们提 醒大 家 .中药
毒 性 ;配 伍 不当,则 可能产生毒 性 。如 “十八 反”、“十 九 不 等 于 保 健 品 长 期 服 用需 谨 慎 !
放 。而 未 经 炮 制 或 炮 制 不 当的 中药 直 接 使 用 .不 仅 会 使 果 好 ,在 不 清 楚 自 身 的体 质 或 病 情 是 否 适 用 的 情 况 下 .
疗 效大打 折 扣.更 有可能引起中药中毒 事 件的发 生。 就 开 始 盲 目跟 风 服 用 ,不 仅 发 挥 不 了中药 治 疗 调 理 的功
的 重 要 因 素 。 药 典 》与 <<--IB京 市 中药 饮 片 调 剂 规 程 》中,
对有毒 中药 的用法、用量 都有严格 的规 定 .以确保 临床
用 药 安 全 。
强圈
采 用 正 确 的 煎 煮 方 法 ,可 以 更 好 地 发 挥 药 效 ,并且
能够 减 小 有毒 中药 的毒 性 。如黑 顺 片.《药典 》中的用
如何认识中药 毒 性 "
文 /中日医院药学部药师 姜维依 图片提供 /壹 图
广+] 药在 我 国的使 用 已经有 数千 年的历 史了.许 多人 “中药毒性 ”是怎么确定的
一11-一 认 为 中药 安全 性 高 副 作用小 .可 以长 期服 用。
毒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的 解 释 是 :进 入程 中至 关 重 要 的 一 步 .经 过 炮
是药三分毒!如何科学认识中药的毒性?
是药三分毒!如何科学认识中药的毒性?在大众百姓的观念中,中医中药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考验,所萃取的天然中药与西药相比,其毒副作用一般较小。
但“是药三分毒”,近年来国外研究机构公布的中药毒性案例频频出现,让“中药很安全,无副作用”的传统观念不断受到冲击。
而且国内近年也出现了对中药及中医体系产生质疑的声音。
现在可以确认的是,中药如果剂量过大、时间过久、炮制不当,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而且部分中药本身具有一定毒性,这是中医界共认的事实。
如今充斥于各种媒体中的“中药完全无副作用”这句话,绝不可轻信,尤其是鱼龙混杂的保健类药品,这类宣传更值得广大朋友重视,大家要科学地认识中药及其毒性。
一、有些中药本身带有毒性下面的这些中药本身带有毒性,服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切不可擅自服用,需遵从医生指导。
●大毒中药三分三、川乌、马钱子、巴豆、冰凉花、草乌、莨菪子、雪上一枝蒿等。
●有毒中药斑蝥、八厘麻、土荆皮、千金子、马尿泡、天南星、木鳖子、水半夏、水蛭、白附子、白屈菜、半夏、华山参、全蝎、关白附、红粉、附子、苦豆草、京大戟、轻粉、香加皮、胆矾、洋金花、莪大夏、狼毒、甜瓜蒂、猫眼草、商陆、硫磺、雄黄、蓖麻子、照山白、蜈蚣、蟾酥等。
●临床上常用有毒药物苍耳子、甘遂、芫花、乌桕根皮、泽漆、苦楝皮、雷丸、鹤虱、硇砂、砒石、蜂房、铅丹、樟脑、大枫子、常山、藜芦、藤黄、水银、芫青等。
●有毒金属类常用中药汞类:包括水银、朱砂、轻粉、舟车丸、红升丹、白降丹、黑锡丹等。
砷类:包括砒石、雄黄、紫金丹、砒枣散等。
二、中药配伍不当会产生毒性中药处方必须遵循配伍安全的原则,如果处方配伍不得当,应用中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十八反” 和“十九畏” 是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八反是指: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
●十八畏十九畏是指:硫磺畏朴硝(通用名: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牵牛(通用名丑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脂,官桂畏石脂。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与实践,得到广泛应用。
但中药的毒性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因此,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如果使用不当、剂量过大或者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会引起不良反应和毒害作用。
中药毒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药物毒性明显,有些则隐蔽性大,以致很难被察觉。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中药的使用非常重要。
首先,正确使用中药。
正确使用中药,就是要根据病症选择对症治疗的中药,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用量。
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剂量进行使用,并严格遵守制定的禁忌症。
不要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用药时间,更不能自行选用药物进行治疗。
其次,加强监测和评估。
在中药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定期的检查、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反应和毒害作用,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其中,包括对药品的属性和剂量的选择,以及病人承受力的评估等。
第三,加强中药教育和培训。
加强中药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毒性的认知,以及对病人中药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培训,不仅可以增强医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可以提醒患者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最后,加强科研工作。
加强中药科研工作,以更加深入的研究中药毒性机制,做到针对性的研究,从根本上降低中药毒性的危害。
此外,还可以借此研究截获中药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以便尽早地发现和解决中药的毒性问题。
总之,关注中药的毒性问题是必要的,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增强应对中药毒性的能力,提高前期预防和后期监测的水平,同时加强科研工作,积极寻找减少中药毒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浅谈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
浅谈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中药种类复杂,品种繁多,毒性物质多种多样。
哪些中药有毒,怎样看待中药毒等问题,是当前中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本文就中药毒性问题,浅谈一些想法:中药毒性,是中药疾病治疗有效成分的重要部分组成之一,对于中药的毒性认识,《神农本草》中就有记述。
中药毒性指药物成分对人体有毒副作用。
有毒的中药,基本上都性质强烈,能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一般使用剂量都很小。
这些药物稍有过量或不当,就会对人体造成毒害,轻者会对人体够成损伤,重者会危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药毒性可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毒性反应1.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疼、眩晕、惊厥、瞳孔缩小或放大,甚至死亡。
可发生上述反应的中药有:马钱子、附子、生天南星等。
1.2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有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降低、循环衰竭等。
常见中药有:川乌、附子、蟾酥等。
1.3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等。
可导致中毒的中药有:苦杏仁、桃仁、白果、商陆等。
1.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肝肿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
1.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症状有腰痛、尿频、尿少、肾衰竭等。
引起中毒的中药有:斑蝥、木通、马兜铃等。
1.6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毒性症状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引起中毒的中药有洋金花、芫花、斑蝥等。
2.长期毒性反应长期服用或重复多次服用中药或中药所引起的毒性反应称为慢性毒性或长期毒性。
其中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肌、骨髓、肺、中枢神经、内分泌腺体。
3.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病人对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红斑、皮肤黏膜水泡、过敏性休克等。
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有:全蝎、蜈蚣、狼毒、天花粉、黄药子等。
4.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如甘遂、芫花、莪术、天花粉等有致畸作用;芫花、狼毒、巴豆、甘遂可增加致癌率;雷公荇、石菖蒲、洋金花有致突变的作用。
第五章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某些中药与化学药物的配伍禁忌
6.剂型改变或给药途径不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不 断创新,中药片剂、口服液、免煎剂、注 射剂等新剂型的不断涌现,给药途径也有 改变或创新,但是制剂纯度问题,有效成 分改变与否,以及机体利用问题等,可能 会与原制剂有所不同, 而目前对某些中药 成份的药理、毒理缺乏科学认识,以及对 中成药制剂内在质量特别是注射剂难以科 学控制,导致某些用药不良反应的出现。
有必要对中药毒性进行更加规范化研究
4.加强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工作
中医药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 有毒中药也具有显著而独特的临床疗效, 因此对其开展广泛、深入的安全性研究 对趋利避害地精准使用这类中药具有重 要意义。
建立规范的、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总之, 既不能盲目乐观忽视中药的毒副 作用, 也不能盲目悲观怀疑中药的疗效。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指在 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保健及防 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制品。
事实上,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发现的 频率正日渐增高,中药的毒性反应也成为 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同时也 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壁垒。
目前,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有两个误区: 一是对有毒中药谈虎色变,加以否认,不 敢使用,导致非用有毒中药不可的一些疑 难重症治不了,使临床疗效下降。另一种 认为中药无毒性,随便滥用。
3.煎煮不当
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与器具、水质、 煎法、火候、时间、药物的先、后入等因 素有关,不同的药物煎煮要求不同。
4.制剂工艺不合理、质量特标殊准药不材完善 合理的工艺、完善的特质殊量煎标法准对保证
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5.药物配伍不当
中药的毒理学
中药的毒理学中药作为我国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对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中药的毒理学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药的毒理学是研究中药在人体内引起的毒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毒性机制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从中药毒性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毒性作用机制、毒性评价和安全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人体或动物造成损害的能力。
中药毒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敏反应等。
有些中药具有明显的毒性,如雄黄、砒霜等,属于剧毒药物;而有些中药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够发挥治疗作用,但在超过剂量或长期使用时可能出现毒性反应。
因此,正确评估中药毒性,对于中医药的安全应用至关重要。
二、中药毒性的分类和影响因素根据中药的毒性程度和表现形式,可以将中药毒性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毒反应发生迅速,症状明显,如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而慢性中毒则是长期接触某些中药后,患者逐渐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如贫血、营养不良、内脏器官损伤等。
中药毒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途径、药物配伍等。
三、中药毒性作用机制中药的毒性作用机制是中药毒性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不同种类的中药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对细胞、脏器和基因的损伤等。
例如,一些中药中含有的有毒成分能够引起细胞内酶的变性,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死亡;另外,一些中药中的毒性成分还可能对DNA产生损害,引发遗传性疾病。
了解中药毒性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合理应用中药。
四、中药毒性评价中药毒性评价是确保中药安全应用的重要环节。
中药毒性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等多个方面的评估。
通过实验方法、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手段,对中药的毒性进行系统评估,制订出安全使用中药的指导意见,对于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在治疗疾病的也存在着一定的毒性作用。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毒性的概念、分类、毒性表现、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加深大家对中药毒性的了解,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毒性是指中药药物在一定剂量下所具有的对人体所产生的有害效应。
这种有害效应可以表现为中药药物对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产生损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药毒性是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药药物配伍、用药安全的重要内容。
二、中药毒性的分类1. 性质分类根据中药药物的毒性性质不同,可以将中药毒性分为寒性毒药、热性毒药、毒性草药等不同类型。
寒性毒药如雄黄、砒霜等,常导致寒凝凉结、流注脉滞等病证;热性毒药如碘、氢氰酸等,常易引起发热、皮肤灼烧等病症。
2. 病症分类根据中药毒性对人体的不同损害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心脏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等不同类型。
心脏毒性病症常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等;肝毒性病症主要是肝功能损伤;肾毒性病症则主要是肾功能损伤;神经毒性病症则表现为头晕、昏迷等。
三、中药毒性表现中药毒性的表现有时很隐匿,不易察觉,但一旦超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
典型的中药毒性表现有:1.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服用中药后,短时间内发生中毒反应,症状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等。
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严重后果。
2.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服用中药后,逐渐发生中毒反应,症状表现为体质虚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等。
长期慢性中毒还可能导致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损害。
3. 过敏反应中药毒性还可能表现为过敏反应,症状主要是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
过敏反应对于某些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过敏性休克,甚至威胁生命。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中药毒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中药作为药物,其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活性物质,而活性物质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
罂粟壳中的吗啡、阿片类物质具有麻醉和止痛作用,但同时也具有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正确使用中药需要遵循“适量为宜”的原则,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
中药毒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中药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形式。
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毒反应,如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
慢性毒性则表现为长期使用中药导致的器官损害,如肝肾功能损伤等。
在中药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体征,并及时纠正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正确使用中药可以减少中药的毒性作用。
中药的毒性并非绝对的,而是与用药方式、剂量和配伍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
适当选择用药途径、合理控制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少中药的毒性作用,充分发挥其药效。
中药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炮制、配伍等方式进行加工和调配,进一步减少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合理使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的毒性是存在的,但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控制药物质量,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的发生。
在使用中药时,应该注重剂量控制、质量监管和用药方式的选择,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草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许多中草药有着显著的治疗功效,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中药的毒性也日益受到关注。
误用中药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副作用甚至危害健康。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认识到中药并非所有都有毒性。
中药是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大部分都是安全的、有效的。
许多中药如当归、人参、黄芪等,都是我们常用的调理药,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对人体没有负面影响。
这些中药在正规的使用情况下,是安全的。
中药的毒性通常是与药物的成分以及使用方法有关。
许多中药的毒性主要来自于其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而且毒性的强弱与使用的剂量密切相关。
砒霜是常见的中药成分之一,大剂量下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中毒反应。
但在正规的中药配方中,医生会控制剂量来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中药的毒性并非是绝对的,而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药的毒性也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评估。
由于个体的生理差异、疾病状态、年龄等因素,对中药的毒性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老年人和儿童对中药的耐受性可能会有所下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药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也需要和现代药物进行对比。
事实上,现代药物也会存在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许多西药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对肝肾等器官产生损害,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比之下,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风险。
并不是所有中药都是有毒的,同时也不是所有现代药物都是安全无毒的。
我们不能夸大中药的毒性,也不能完全忽视中药的潜在风险。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理性看待中药的使用。
我们应当遵循医生的建议,在专业的指导下使用中药,不可自行随意使用中药。
要对中药的成分和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出现误用。
也需要关注中药的质量和来源,确保中药的安全性。
也要重视中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关注身体的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情况。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中药学-总论》第七节课程重点课程主要内容总结:【《中药学》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古代毒性的概念广义: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狭义:古代还把毒性看作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
《素问.五常政大论》把药物毒性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
《神农本草经》分为“有毒”、“无毒”两类。
《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将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类。
对待药物毒性的认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社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修改,逐步认识的过程。
更多点击视频课程学习!《中药学-总论》第七节:课后思考题一、古代毒性的概念有()、狭义之分?广义。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中: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三、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中:毒药一般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物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的三级分类方法没有()?中毒。
《中药学-总论》第七节:知识点梳理一、古代毒性是指什么?古代毒性的概念广义: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狭义:古代还把毒性看作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二、现代药物毒性指的是什么?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毒药:一般药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三、什么是剧毒药?剧毒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一是指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药理和临床疗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与西药相比,中药的毒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合理使用中药和确保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药的毒性是客观存在的。
中药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其中含有一些具有毒性的成分。
这些毒性成分在合理剂量下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但是一旦超过一定剂量就有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首先要明确中药确实存在一定的毒性,并且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了解中药的毒性表现。
中药的毒性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急性毒性表现为短时间内中毒症状明显,如恶心、呕吐、头晕、出汗、腹泻、呼吸困难等;亚急性毒性表现为中毒症状逐渐加重,如贫血、皮疹、黄疸、肝肾损害等;慢性毒性表现为长期使用中药导致慢性中毒,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慢性损害。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毒性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了解中药的毒性成分及其毒理作用。
中药的毒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对人体的毒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损害。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了解不同中药的毒性成分及其毒理作用,以便在临床应用中合理选择中药,避免患者出现毒性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合理使用中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在使用中药时,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选药和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出现毒性反应。
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滥用或超量使用中药,避免出现毒性反应。
对于存在一定毒性的中药,应该在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上注明毒性成分及用药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在使用中药时注意安全。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明确中药存在一定的毒性,并了解中药的毒性表现及毒理作用,合理使用中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发展了上千年,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应用,为世界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药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存在毒性问题。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的一种生物学特征,具有引起人体伤害的潜力。
中药的毒性往往与其药性有关,对于同一种中药,其药性和毒性也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有一定的关联性,即相同的药物在不同的剂量下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功效或毒性。
中药的毒性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药本身的药性,只要药物有功,它的毒性就一定存在。
部分有毒药物在一定程度下可以用于治病,比如常见的朱砂,但如果剂量错误,过量使用,就会出现中毒的情况。
其次是中药饮片和制剂中的污染问题,这些污染物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被混入,会导致急性或慢性毒性反应,甚至致癌。
再次是药效导致的中毒,原则上同样一种药物,剂量越大毒性就越大,而剂量越小,则毒性通常不会产生。
最后是由药物的化学成分引发的毒性,这种毒性通常是由化学成分本身所引起,也可能是由于药物中的成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毒性。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应该对中药毒性进行认真的评估,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药物的毒性与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使用中药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和浓度,并遵循中药的制剂要求,使用规范化的中成药制剂。
此外,对于存在较高毒性的中草药,采用严格的制剂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疗效和稳定性。
同时,应该强调中药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以针对性的方案来使用中药。
比如,儿童和老人的体内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对中药的耐受性下降,用药时需要特别谨慎。
总之,中药毒性要尽可能地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评估,做到科学合理的应用,使其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药的毒性问题将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以维护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总论》第七节课程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总结:
【《中药学》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古代毒性的概念广义: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狭义:古代还把毒性看作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
《素问.五常政大论》把药物毒性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
《神农本草经》分为“有毒”、“无毒”两类。
《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将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类。
对待药物毒性的认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社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修改,逐步认识的过程。
更多点击视频课程学习!
《中药学-总论》第七节:课后思考题
一、古代毒性的概念有()、狭义之分?
广义。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中: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
损害性。
三、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中:毒药一般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物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的三级分类方法没有()?
中毒。
《中药学-总论》第七节:知识点梳理
一、古代毒性是指什么?
古代毒性的概念广义: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狭义:古代还把毒性看作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二、现代药物毒性指的是什么?
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毒药:一般药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
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三、什么是剧毒药?
剧毒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一是指毒性对机体组
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
四、中药毒性怎么分级的?
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
中药毒性分级:伴随临床用药经验的积累,对毒性研究的深入,中药毒性分级情况各不相同。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把药物毒性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神农本草经》分为“有毒”、“无毒”两类;《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将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类。
近代中药毒性分级多沿袭临床用药经验及文献记载,分级尚缺乏明确的实验数据。
目前,正从中药中毒后临床表现的不同程度;根据已知的定量毒理学研究的数据;有小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的范围大小;中毒剂量与中毒时间的不同及中药的产地、炮制不同进行中药毒性分级的全面探讨,深信会得到科学的结论来。
五、临床中必须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必须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是安全用药的保证,这里包涵如何总体评估中药的毒性,如何正确看待文献记载及如何正确看待临床报告。
首先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才100余种,其中许多许多还是临床很少使用的
剧毒药,由于现大多数中药品种是安全的,这是中药一大优势,尤其与西药化学合成药造成众多药源性疾病的危害相比,中药安全低毒的优势就更加突出了,这也是当今提倡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中药受到世界青睐的主要原因。
其次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还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历代本草对药物毒性多有记载,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
对待药物毒性的认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社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修改,逐步认识的过程。
相信文献,不能尽信文献,实事求是,才是科学态度。
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还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自建国以来,出现了大量中药中毒报告,仅单味药引起中毒就达上百种之多,其中植物药九十多种,如关木通、苍耳子、苦楝根皮、昆明山海棠、狼毒、萱草、附子、乌头、夹竹桃、雪上一枝蒿、福寿草、槟榔、乌桕、巴豆、半夏、牵牛子、山豆根、艾叶、白附子、瓜蒂、马钱子、黄药子、杏仁、桃仁、枇杷仁及蔓陀罗花、苗、莨菪等;动物药及矿物药各十多种,如斑蝥、蟾蜍、鱼胆、芫青、蜂蛹及砒霜、升药、胆矾、铅丹、密陀僧、皂矾、雄黄、降药等。
由此可见,文献中认为大毒、剧毒的固然有中毒致死的,小毒、微毒,甚至无毒的同样也有中毒病例发生,故临床应用有毒中草药固然要慎重,就是“无毒”的,也不可吊以轻心。
认真总结经验,既要遵重文献记载,更要注视临床经验,相互借鉴,才能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掌握中药的毒性,对保证安全用药是十分必要的。
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还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此处所称
的有毒中药,系指列入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中药品种。
即: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剂量过大。
2.误服伪品。
3.炮制不当。
4.制剂服法不当。
5.配伍不当。
6.其他:药物贮存不当、品种不同、剂型不恰当、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
七、掌握药物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1.在应用毒药时要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
同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凡两药合用能产生剧烈毒副作用的禁止同用,并严格毒药的炮制工艺,以降低毒性;对某些毒药要采用适当的制剂形式给药。
此外,还要注意个体差异,适当增减用量,说服患者不可自行服药。
医药部门要抓好药品鉴别,防止伪品混用,注意保管好剧毒中药,从不同的环节努力,确保用药安全,以避免中毒的发生。
2.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原则,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
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
如用雄黄治疗疔疮恶肿,水银治疗疥癣梅毒,砒霜治疗白血病等等,让有毒中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3.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诊断中毒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对于搞好中药中毒枪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