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之实词虚词(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虚词PPT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且楚师老矣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 偃也闻之 蔺相如者,赵人也 C 若我以君避臣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而不去,彼亦曲矣 顺风而呼 (选自《国语·晋语》)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于是为相府司录
2、结构分析法
例3、(2010年高考上海卷)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 臣之不敢倍德也 说明:课内一句,“愿”是“希望”,希望什么呢?希望项伯 说,说什么呢?说“臣之不敢倍德”,在这一宾语里,“之” 连接了“臣”与“倍德”,而“臣”与“倍德”分别是主语和 谓语,因此,“之”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而第 一句,“决狱之术”是“多如此”的主语,“决狱”与“术” 是修饰说明的关系,因此,“之”是助词,的。经过句子结构 分析,“之”的不同用法就很清楚了。
2、虚词连用
有时是两个词,如“也哉” “矣夫” ﹑“焉尔” ﹑“也矣”,有时是三个 连用,如 “也乎哉” “噫吁嘻” “焉耳矣”。虚词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 语气的重点在最末一个词上。
3、复音虚词: 文言实词存在单音双音问题,文言虚
词也如此,即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节虚词 发展到现在,成了一个双音节虚词,我们 把这类虚词称:做复音虚词。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也决定了它的用法的 不同,可以此作为推断的依据。
4、标志词、固定结构推断法例8、例8
(2010年高考天津卷)D 一夕,为海潮所 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说明:第一句中,有表被动的标志词 “为……所……”,“为”表被动;第二句, “为”后面只跟名词“秦宫人”,表判断, 两词用法不同。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 住这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 准确率和速度。例如“见”“为”“为……所”“ 于”等表被动;“之”“是”表宾语前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于是为相府司录
2、结构分析法
例3、(2010年高考上海卷)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 臣之不敢倍德也 说明:课内一句,“愿”是“希望”,希望什么呢?希望项伯 说,说什么呢?说“臣之不敢倍德”,在这一宾语里,“之” 连接了“臣”与“倍德”,而“臣”与“倍德”分别是主语和 谓语,因此,“之”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而第 一句,“决狱之术”是“多如此”的主语,“决狱”与“术” 是修饰说明的关系,因此,“之”是助词,的。经过句子结构 分析,“之”的不同用法就很清楚了。
2、虚词连用
有时是两个词,如“也哉” “矣夫” ﹑“焉尔” ﹑“也矣”,有时是三个 连用,如 “也乎哉” “噫吁嘻” “焉耳矣”。虚词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 语气的重点在最末一个词上。
3、复音虚词: 文言实词存在单音双音问题,文言虚
词也如此,即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节虚词 发展到现在,成了一个双音节虚词,我们 把这类虚词称:做复音虚词。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也决定了它的用法的 不同,可以此作为推断的依据。
4、标志词、固定结构推断法例8、例8
(2010年高考天津卷)D 一夕,为海潮所 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说明:第一句中,有表被动的标志词 “为……所……”,“为”表被动;第二句, “为”后面只跟名词“秦宫人”,表判断, 两词用法不同。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 住这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 准确率和速度。例如“见”“为”“为……所”“ 于”等表被动;“之”“是”表宾语前置。
文言文实词推断 课件43张-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译文:宓子贱治理单父,有若会见他说:“您为什么瘦了?”路子 贱说:“君王不知道我没有德才,派我治理单父,政务紧急,心里 忧愁,所以瘦了。” 译文: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
文言文中有不少同音假借现象,如“振”通“赈”等,因此, 我们有时可以尝试着找一找通假关系,用本字推断含义。
昔我先父以身徇国。“徇”通“殉”; 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亨”通“烹”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 “与”通“欤”
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 士类益以此多之。
赞美,赞赏 宾语
译文: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数年说话时不谈 荣誉耻辱,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
4、是以诸侯力政(同“征”),强凌弱,众暴寡,兵 革不休,士民罢(同“疲”)弊. 宾语 宾语
“强”“众”是主语,“弱”“寡”是宾语, 所以它们应该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可以分别理解 为“强国”“大国”“弱国” “小国”; 而“暴” 是带宾语的谓语,又与“凌”相对应,它应该做动 词,译作“欺凌”。前面例句中“忠”“贤”在主 语位置上,应该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友好、与… …交好。
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成语“日薄西山” 《陈情表》
逼近
4、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成语“严惩不贷”,
5、我安适归矣
饶恕
适百里者,宿舂粮。 《逍遥游》 往,到
1、除南清河太守
联想: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授予官职
2、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联想:“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偏私
六、语法分析法 七、联想推断法 八、语境推断法 九、邻词帮助法 十、成语对应法
文言词语多由单音节形式出现,翻译时先将其组成多个双 音节词(也就是组词),再根据语境从中选取恰当者替换, 这是最常用的做法之一。
文言文中有不少同音假借现象,如“振”通“赈”等,因此, 我们有时可以尝试着找一找通假关系,用本字推断含义。
昔我先父以身徇国。“徇”通“殉”; 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亨”通“烹”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 “与”通“欤”
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 士类益以此多之。
赞美,赞赏 宾语
译文: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数年说话时不谈 荣誉耻辱,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
4、是以诸侯力政(同“征”),强凌弱,众暴寡,兵 革不休,士民罢(同“疲”)弊. 宾语 宾语
“强”“众”是主语,“弱”“寡”是宾语, 所以它们应该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可以分别理解 为“强国”“大国”“弱国” “小国”; 而“暴” 是带宾语的谓语,又与“凌”相对应,它应该做动 词,译作“欺凌”。前面例句中“忠”“贤”在主 语位置上,应该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友好、与… …交好。
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成语“日薄西山” 《陈情表》
逼近
4、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成语“严惩不贷”,
5、我安适归矣
饶恕
适百里者,宿舂粮。 《逍遥游》 往,到
1、除南清河太守
联想: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授予官职
2、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联想:“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偏私
六、语法分析法 七、联想推断法 八、语境推断法 九、邻词帮助法 十、成语对应法
文言词语多由单音节形式出现,翻译时先将其组成多个双 音节词(也就是组词),再根据语境从中选取恰当者替换, 这是最常用的做法之一。
高考语文 文言文 文言虚词讲解课件
词、形容
词、副词 范围、情 ③村中闻有此人,咸.(表示范围,全、都)来问讯。(《桃花
态、语气 源记》)
或全句的
等。 虚词。
④如听仙乐耳暂.(表示情态,顿时)明。(《琵琶行并序)》
⑤臣诚.(表示强调语气,确实)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
王纳谏》)
副 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 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虚词。
气助词,呢)?(《鸿门宴》)
助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 词 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
词。它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
及其所之既倦。
叹 词 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巧记虚词
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对称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 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 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 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称位置,句中的“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 可推断“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文言虚词推断法
二、掌握通法——准确解题 文言虚词推断 5 大技法
1.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 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 2021 年高考全国乙卷中“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 欲杀之.”中的两个“之”,前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语“选人”与谓语“多诈”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后一个“之”作代词,代指“诈冒事觉者”,可译为“他们”。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 虚词课件
汇报人:XX 20XX-01-28
contents
目录
•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 常见文言文虚词分类解析 • 典型例句分析与技巧指导 • 易混淆虚词辨析与误区提示 • 高考真题回顾与模拟题训练 • 总结归纳与拓展延伸
01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虚词定义及作用
虚词定义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 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代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以/因
两者均可作介词,表原因、凭借等意思。但“以”还可作连词,表目的、结果等关系, 而“因”则无此用法。
使用误区提示和注意事项
误用词义
由于虚词意义抽象,考生容易误用词义,导致句意不通。因此,在复习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虚词的 含义和用法。
忽略词性
虚词虽无实际意义,但有词性之分。考生在使用时容易忽略词性,造成语法错误。因此,在复习时应注重词 性辨析,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
谁能没有疑惑呢?”的意思。
识别和运用技巧讲解
识别技巧
01
04
运用技巧
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前后词语的 关系,这有助于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02
05
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语境选择 合适的虚词进行填空或翻译。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搭配和固定结构 ,如“之者”、“孰与”等。
03
06
注意虚词的语气和表达的情感色彩,使句 子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02
常见文言文虚词分类解析
代词类虚词
其
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事、物,相当于“他( 她、它)的”、“他们(她们、它们)的”。
之
作代词,可以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 (们)”、“她(们)”、“它(们)”。
汇报人:XX 20XX-01-28
contents
目录
•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 常见文言文虚词分类解析 • 典型例句分析与技巧指导 • 易混淆虚词辨析与误区提示 • 高考真题回顾与模拟题训练 • 总结归纳与拓展延伸
01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虚词定义及作用
虚词定义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 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代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以/因
两者均可作介词,表原因、凭借等意思。但“以”还可作连词,表目的、结果等关系, 而“因”则无此用法。
使用误区提示和注意事项
误用词义
由于虚词意义抽象,考生容易误用词义,导致句意不通。因此,在复习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虚词的 含义和用法。
忽略词性
虚词虽无实际意义,但有词性之分。考生在使用时容易忽略词性,造成语法错误。因此,在复习时应注重词 性辨析,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
谁能没有疑惑呢?”的意思。
识别和运用技巧讲解
识别技巧
01
04
运用技巧
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前后词语的 关系,这有助于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02
05
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语境选择 合适的虚词进行填空或翻译。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搭配和固定结构 ,如“之者”、“孰与”等。
03
06
注意虚词的语气和表达的情感色彩,使句 子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02
常见文言文虚词分类解析
代词类虚词
其
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事、物,相当于“他( 她、它)的”、“他们(她们、它们)的”。
之
作代词,可以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 (们)”、“她(们)”、“它(们)”。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和虚词PPT课件
③昔我往矣,“矣杨”柳和依“依思;”今处我于来对思应,位雨置雪,霏由霏“(矣《”诗是 经·东山》) 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④“乎噫”吁和嚱“,哉危”乎处高于哉对!应(位李置白,《由蜀“道哉难”》是)表感叹的
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8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⑥隐藏
33
2、指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A、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出,给人看。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品头或书面意见
B、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侯
古义:肴山以东、函谷关以西 今义:山东省
C、秦王大喜,传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妃嫔 今义:美貌女子
D、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
④圣“焉心”备用焉在(陈荀述子的《语劝境学里》,)是语气助词。
6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 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 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 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今义:读书用功或肯动脑筋
34
3、指出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 C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通“消”,消散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小知不及大知: 通 “智”,智慧。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④“乎噫”吁和嚱“,哉危”乎处高于哉对!应(位李置白,《由蜀“道哉难”》是)表感叹的
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8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⑥隐藏
33
2、指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A、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出,给人看。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品头或书面意见
B、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侯
古义:肴山以东、函谷关以西 今义:山东省
C、秦王大喜,传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妃嫔 今义:美貌女子
D、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
④圣“焉心”备用焉在(陈荀述子的《语劝境学里》,)是语气助词。
6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 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 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 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今义:读书用功或肯动脑筋
34
3、指出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 C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通“消”,消散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小知不及大知: 通 “智”,智慧。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课件
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 ,仔细。
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向” )
公子与侯生决(通“诀”)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 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
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
⒛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噌cēng如钟鼓不绝 【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⒖ 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⒗ 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 大”】 ⒘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⒙ 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⒚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 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 “崩”,“殂”是衬字。】
④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⑤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⑥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 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 荷花。】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优秀课件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9
(3)为动用法 指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表示为动
词对象发出某个动作。例: 等死,死国可乎?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30
(4)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名词+宾语: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②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秦地可尽王也 /范增数目项王/非能水也/沛公欲王关中 ④“而”前后的名词:去今之墓而葬焉/ 客逾庖而宴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于是余有叹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35
词类活用举例: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用作动词 2、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 3、孔子师郯子、苌弘 名词的意动用法
36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5、君将哀而生之乎 动词的使动用法 6、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7、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动词 8、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动词用作名词 9、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用作名词
动”;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中作“抒发”;
24
在“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中 作“征发,征调”;
在“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中作 “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
在“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中作“开放” 等。
注意
1、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 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 不断提高。
15
补充了解
归纳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
因为《二十四史》都是正史,记叙历朝历 代文臣武将的篇章很多,而试题选文的主人公 也大都是有定论的将臣(即使主人公不是将臣, 文章中也有朝廷吏。因而这类词语出现的机率是非常 高的。同时,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 平所为及相关的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29
(3)为动用法 指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表示为动
词对象发出某个动作。例: 等死,死国可乎?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30
(4)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名词+宾语: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②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秦地可尽王也 /范增数目项王/非能水也/沛公欲王关中 ④“而”前后的名词:去今之墓而葬焉/ 客逾庖而宴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于是余有叹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35
词类活用举例: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用作动词 2、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 3、孔子师郯子、苌弘 名词的意动用法
36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5、君将哀而生之乎 动词的使动用法 6、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7、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动词 8、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动词用作名词 9、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用作名词
动”;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中作“抒发”;
24
在“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中 作“征发,征调”;
在“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中作 “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
在“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中作“开放” 等。
注意
1、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 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 不断提高。
15
补充了解
归纳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
因为《二十四史》都是正史,记叙历朝历 代文臣武将的篇章很多,而试题选文的主人公 也大都是有定论的将臣(即使主人公不是将臣, 文章中也有朝廷吏。因而这类词语出现的机率是非常 高的。同时,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 平所为及相关的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高三语文文言实词复习PPT课件
“姥”,婆婆)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
“兄”,哥哥)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
不同) 9.能谤讥于市朝 (偏义在“市”,闹市)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 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 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见 专题复习)
一、命题规律
2.重点考查实词的语境意义。
3.还将在翻译与断句题中间接考查。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 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辽是对文句的翻译、 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义的 理解,辐射面广,占分值大,失误率也 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究其错因,归 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
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从词 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 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 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这 一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 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 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 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 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 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 释古义。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 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 含义。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 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等,从近几年来看 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 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
二、命题角度
2011年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会 有如下特点:
1.题型较稳定,以客观题的形式直 接考查。考查命题材料中的句中实词, 有可能是课内实词的迁移。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 错误的一项是( B)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智)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用)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曝)
“兄”,哥哥)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
不同) 9.能谤讥于市朝 (偏义在“市”,闹市)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 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 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见 专题复习)
一、命题规律
2.重点考查实词的语境意义。
3.还将在翻译与断句题中间接考查。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 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辽是对文句的翻译、 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义的 理解,辐射面广,占分值大,失误率也 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究其错因,归 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
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从词 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 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 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这 一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 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 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 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 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 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 释古义。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 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 含义。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 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等,从近几年来看 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 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
二、命题角度
2011年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会 有如下特点:
1.题型较稳定,以客观题的形式直 接考查。考查命题材料中的句中实词, 有可能是课内实词的迁移。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 错误的一项是( B)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智)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用)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曝)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PPT课件
3、位置推断法
例6、(2009年高考江西卷)A.何忧 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说明:“为”都放在问句句末,动词 后,表示语气,所以两词用法相同。 例7明: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两个 “乎”都放在谓语形容词的后面,表 示语气“啊”。
例7、(2010年高考上海卷)A.饥民赖以 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说明:第一个“以”,放在句中,连接“ 赖”和“全活”,表修饰;第二个“以” ,放在句首,不可能有“修饰”作用,可 推断两词用法不同。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义 ——文言虚词
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虚词词义在文言文阅 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虚词 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准确把握虚词词义的方法 2、 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轮相关知识回顾:
一、文言虚词中的特殊现象
1、兼词: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诸﹑ 焉﹑盍﹑叵。 诸: ⑴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之于)
⑵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
焉:⑴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于之)
⑵惧有伏焉(于之) 盍:⑴盍请济师于王(何不)
⑵夫子盍行邪无落我事(何不) 叵:居心叵测(不可)
二、虚词含义和用法的推断技巧。
1、互为代入法 前面已经提到,高考考查文言
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 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 其异同。因此,最为简单的常用的 方法就是互为代入,看看是否通顺, 通则同,不通则异。
例1、(2010年高考江西卷)A 于是又请以 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 语,记住这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 可以提高答题准确率和速度。例如“见 ”“为”“为……所”“于”等表被动;“ 之”“是”表宾语前置。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实词 复习课件(共53张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 点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 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 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 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 学教材中出现过; 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 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 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 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文言实词的 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 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自身”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性命”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 终不肯夜泊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锻炼”,古代除 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 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谤”古义为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现在表示诽 谤,贬义词。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6.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 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 怨、责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 点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 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 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 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 学教材中出现过; 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 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 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 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文言实词的 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 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自身”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性命”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 终不肯夜泊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锻炼”,古代除 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 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谤”古义为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现在表示诽 谤,贬义词。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6.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 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 怨、责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虚词十八个)精品PPT课件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
6)三军既惑且疑
又
7)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发语词
8)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一边
9)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那么
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况且
六、若
1、动词
1)如同;像 关山度若飞。
2)同,相当 彼与彼年相若也。
3)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对付,处置 寇深矣,若之何?
2、代词
1)如此,这样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你 [们] ;你 [们] 的 若辈得无苦贫乎
3、连词
1)假如;如果 天若有情天亦老
2)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练习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如果 2)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像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 4)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至于
递进
二、何 1、疑问代词
1)什么 子何恃而往? 2)怎么样 如土石何。 3)哪里,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 4)谁 不知何氏之女。
5)哪样,哪点
何有于我哉?
2、动词
问,盘问,诘问 陈利兵而谁何。
3、副词
甚;多么 水何澹澹。
4、语气词
啊 隐隐何甸甸。
练习
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 自托于赵?
2)如太行、王屋何? 3)豫州今欲何至? 4)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 生今日之中国!
七、所 1、名词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2、助词
1)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 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文言文实词 课件62张-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意义。
比喻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武
臣、重臣”,也比喻“坏人的党羽、亲信”。
大积累 微经典 活运用
归纳串记120个文言实词 (详见《知识清单》)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 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 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 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 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 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10:37:55
1.爱 成语助记:爱才若渴 爱屋及乌 爱莫能助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疼爱,爱护,宠爱 楚人爱(宠爱)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 赋》)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
喜__欢__,__爱__好__
爱护
(11)(2016·天津高考)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
心欤爱: (12)(2016·山东高考)诚于爱.民,果于行善爱:
爱护 爱护
文言实词5大采分点
古
偏
今
义
异
复
一
义
词
通 词
词
假 多
类
字 义
活
用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 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这种 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 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 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 文的能力。
吝啬、吝惜
其子,虽爱(吝 惜)钱财,于其 子之求而无不 应。其子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词语(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ppt(共24张)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 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 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 , 凄。 6.《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 蜀山兀 , 阿房出 。 , 四海一; 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 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 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 秦爱纷奢 , 人亦念其家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词语(实词、虚词) 的理解和运用
QQ188712916
高中必背古诗文天天读
《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 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灭六国者六国也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将重蹈覆辙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语句是“ ,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 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
从用法方面辨析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瑞典,子女没有________老人的义务,老人的一切由 社会负责。 • ②既要打击不法行为,又要维护奶农合法利益,帮助奶农 ________难关,促进奶业健康稳定发展。 • ③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________我精神上的抚慰。 • A.抚养 度过 给以 B.赡养 渡过 给予 • C.赡养 度过 给予 D.抚养 渡过 给以 • B [“赡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 “抚养”是爱护并教养,用于父母对子女。这里应填“赡 养”。“渡过”一般用于空间方面,如江、河、湖、海等, 也用于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抽象概念;“度过”一般 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光阴等。本句 从搭配习惯上应选“渡过”。“给予”后面可以直接跟宾 语;“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所 接受的人。这里应填“给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解析
3.文言实虚词的考查,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 表明高考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要求考 生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读懂并 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脱离语境去 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用法,哪些用法又分别有 哪些含义。 所以,我们一定要依据“文中”来答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方法指津
(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最常见的一种文言现象。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
个义项,二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 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单木的茎或根。“道”的本义就是指道路。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由词的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 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草 木的茎或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所谓问的比喻义,就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 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坏人的亲信、党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解析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强 调了文言虚词的考查重在两点上:一是“常见文言 虚词”。二是“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里的“理 解”就是根据上下文解释某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这 里的“常见”,就是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 、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要求非常明确。
5. A. “以”相当于“而”,此处表修饰。可不译;B. 表示承接关系,就/ 表示转折关系,但是;C.介词,向/介词,在;D.介词,被/介词,替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如判断句的“者”“也 ”“乃”,被动句的“见”“于”“为所”,宾语前置的“之”,其 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抓住这些标志,就容易把握其意义和用法,辨 析和翻译时要加以利用。如“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和“其后楚日 以削,竟为秦所灭”两句的“所”,抓住第二句“为……所”这个标 志,就很容易发现“所”是与“为”结合,表被动,与第一句作为“ 所”字结构的“所述”的“所”用法不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真题回放
( 2012年安徽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 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母病笃
笃:严重。
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真题回放
( 2012年安徽卷)5.下列各组句子中,带颜色的
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方法指津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类: ①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如“夙遭闵凶”中的“闵”通“悯”,“零丁孤苦”中的“丁”通“ 仃”(《陈情表》);再如“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的“坐”通 “座”(《鸿门宴》)。 ②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声旁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 通假。如“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中的“底”通“抵”(《报 任安书》);再如“距关,毋内诸侯”中的“距”通“拒”(《鸿 门宴》)。 ③本字和借字的形体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令将
A. 遂发以向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
月出于东山之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高考答案
4.D 5.A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题思路
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理解)级。根据前后语境,可以判断“度”,估测、估计。
1.实词常识 (1)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字的通
假,是指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通假字 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中学浯文教材中为 了解说和归类的方便与简化,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了这个 范围)。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但是 ,在阅读时如遇到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 小通的情况时,就要考虑到可能是通假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设问形式
文言实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言虚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的一组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
一组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方法指津 (一)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同、形容词、数词。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 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是哪个义项。这也 是一种能力。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 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 活用等现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方法指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方法指津
(3)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由于是词义的演变,我们不
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因此,我们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 变情况: ①词义扩大。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如“树皮”“封皮”。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原义是“美”“甜” ,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由只 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 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由专名扩大到通 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之实词虚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解析
最新《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 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 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是 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是阅读浅易 的文言文必备的词汇,新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 言实词是主要范围。“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强调 了文言实词的考查是动态的,即考查实词在具体 语境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