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f7ada10b52acfc789ebc9cb.png)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5年江苏宿迁市中考)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
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
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
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登,上。
③上方:佛寺。
④山阿(ē):山岳。
⑤萼(è):花萼。
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é):羽毛。
⑧桡(ráo):船桨。
7.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向使/善工摹画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9.《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句的内容相呼应。
(2分)10.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3分)答案:7.(3分)D8.(5分)(1)(2分)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3分)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9.(2分)作者(梅尧臣)峰壑攒水上(每空1分)10.(3分)示例:此句写得好。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361b61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0.png)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
……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
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於校雠①如此。
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
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
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
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乙】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禽。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郁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校对。
②藉:借助。
③经年:一年以后。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阅.十年而书成(经历) B.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探求)C.自谓可将.十万(带领) D.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乃.撰《广雅疏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先帝不以.臣卑鄙C.全队溃覆,几为.所禽仅有“敌船”为.火所焚D.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②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20. 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4分)【参考答案】17.D(3分) 18.C D(4分,各2分)19.①(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②(刘羽冲)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4分,各2分。
2015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1daae7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0.png)
2015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分)答:①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②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于是撤兵离开。
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28d87ada38376baf1faefb.png)
2015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卷一、基礎·運用1.欣賞下面這幅書法作品,完成第(1)—(2)題。
(1)對這幅書法作品的欣賞,不恰當...的一項是A.線條奔放,筆力雄健。
B.五字錯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氣韻貫通,展現書者胸襟。
D.采用隸書書體,方正典雅。
(2)請用規范的正楷字將“為人民服務”5個字抄寫在答題卡的田字格內。
答:___________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題。
中國抗日戰爭從1931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經歷了14GAGGAGAGGAFFFFAFAF年艱難曲.折的歷程,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反侵略戰爭的歷史豐碑。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________,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抗日戰爭不僅關乎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而且關系到人類社會的前途和命運,值得銘記,并永載史冊。
(1)對文中加點字的注音和對畫線字筆順的判斷,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曲.折(qū)“華”字的筆順是:B.曲.折(qǔ)“華”字的筆順是:C.曲.折(qū)“華”字的筆順是:D.曲.折(qǔ)“華”字的筆順是:(2)根據語意將下面語句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①持續時間最長②付出代價最大③開始時間最早④抗擊日軍最多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GAGGAGAGGAFFFFAFAFD.①④②③3.許多名勝古跡都有名人題寫的匾額,這些匾額上的字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但有的字卻不符合現代規范漢字的書寫要求。
下列匾額屬于這種情況的一項是4.恰當地嵌入書名、地名、人名是寫對聯的技巧之一。
孫伏園悼念魯迅先生的挽聯,就巧妙地嵌入了魯迅先生的作品名稱和主編的刊物名稱,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對聯的橫線處,依次填寫作品名稱或刊物名稱,與原聯相符的一項是踏_______,刈野草,熱風奔流,一生_______;痛_______,嘆而已,十月噩耗,萬眾_______。
2015年甘肃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甘肃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cf19d7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4.png)
2015年甘肃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
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
③岩穴:指隐士。
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
蔡洪为三国时吴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
⑤孟津之河:黄河。
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
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2分)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每自比于.管仲采贤俊于.岩穴B.先主器之.君吴、楚之.士C.而.智术浅短有何异才而.应斯举D.将军岂愿见之乎.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18.解释句中加点词。
(2分)⑴凡.三往,乃见()⑵先主遂诣.亮()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江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c1318f28ea81c758f5789a.png)
江西省201 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勾.当(gòu) 恻隐忍俊不禁.(jìn) 妇儒皆知B.归省.(xǐng) 愧作戛.然而止(gá) 销声匿迹c.藩.篱(fān) 瑟索锲.而不舍(qiè) 月明风清D.枯涸.(hé) 技俩顶礼膜.拜(mó) 无可质疑1、解析:C。
A项中的“忍俊不禁.(jìn)”中的“禁.(jìn)”应为“(jīn)”,“妇儒皆知”中的“儒.”应为“孺”;B项中的“愧作”中的“作.”应为“怍”,“戛.然而止(gá)”中的“戛. (gá)”应为“戛(jiá)”;D项中的“技俩”中的“技”应为“伎”,“无可质疑”中的“质”应为“置”;现在请看各项注释:【词语】:勾当【注音】: gòu dàng【释义】:事情,今多指坏事情:罪恶~ㄧ从事走私~。
【词语】:恻隐【注音】:cè yǐn【释义】:怜悯:恻隐之心。
【词语】:忍俊不禁【注音】:rěn jùn bù jīn【释义】: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词语】:妇孺皆知【注音】:fù rú jiē zhī【释义】:孺:小孩。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词语】:归省(-xǐng)【注音】:guī xǐng (-xǐng)【释义】:回家探望父母: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
【词语】:愧怍【注音】:kuì zuò【释义】:〈书〉惭愧。
【词语】:戛然而止【注音】:jiá rán ér zhǐ【释义】:戛:象声词。
【解析版】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诗歌鉴赏
![【解析版】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a12ddf8f8c75fbfc77db220.png)
诗歌鉴赏(2015·江苏宿迁市)六、诗歌鉴赏〔5分)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5分)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19.(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1分)(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分)解析(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2015·江苏常州市)(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5——6题。
(3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答: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2分)答: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
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一、【2015·贵州毕节】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bf08e12e3f5727a4e96233.png)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xx•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3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
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
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
②从事:一般属官。
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④仇雠(chó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必先苦其心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至一夫夜呼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201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9d404c7375a417876f8f08.png)
201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13分)(一)诗文默写与理解1.(10分)(2015?青岛)根据提示默写.(1)得道者多助,.(《孟子》)(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关雎》)(3),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4)荡胸生层云,.(《望岳》杜甫)(5),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6)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7)物是人非事事休,.(《武陵春》李清照)(8),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9)江山代有才人出,.(《论诗》赵翼)(10)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2.(3分)(2015?青岛)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名,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二)语言运用与名着阅读(本题满分12分)3.(2分)(2015?青岛)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白菜上就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又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修改后的句子:.4.(4分)(2015?青岛)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发下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便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们懊恼啊!”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定这条信息.(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老师,.5.(6分)(2015?青岛)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以上文字毛片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着作《》,“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经常”的词性是.“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包含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6.(12分)(2015?青岛)故事两则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之走:跑B.自所赠颇不粗劣念:思念,怀念C.烹进手自:亲自用手D.贵官盏一拱曰执:拿着,握着(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3)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满井游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②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7.(15分)(2015?青岛)烽火台的诉说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zhōng).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上.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并解释这个词语.无动于zhōng 释义:(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①悄悄告诉:,②据《汉书》记载:(4)第⑥段和第⑦段人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5)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8分)8.(18分)(2015?青岛)老头子的固定电话①爸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其实,他169cm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疆不过是个愿望.至于满腹经纶,还是换成“满腹唠叨”比较好.②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壶老酒.两杯酒下肚,话就来了.他先抱怨了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真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他说:“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家的号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啊,有时候早晨五点钟就打过来!”③我说:“那就把固定电话断了吧.”老头子瞥了眼放在沙发旁的电话机,咂了咂嘴巴说:“还是留着吧,家里有个电话,才像一个家.”④先生说:“老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⑤我先生是台南人,在上海做生意.老头子还算比较宽容地接纳了他.结婚前,老头子嘱咐他说:“我女儿在家很受爱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过去,你不要欺负她.家务么摆个样子就好了,不要让她真做.”先生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也舍不得的.”⑥婚礼之后回到上海,我给老头子放结婚录像,他看到我按台南的风俗跪拜给公婆奉茶那一段,眼泪忽然就下来了.我说:“这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没想到老头子跺着脚,抹着泪说:“我女儿哪里遭过这样的罪哦,那天我等了一夜都等不到你电话,就知道你嫁人后肯定受委屈了.”⑦我觉得他有点,又忽然有些.原来我出嫁那天,父亲竟然一夜未眠.⑧后来,我给老头子买了部有答录功能的电话机,老头子很是喜欢.他的自动回答,好像只录给我一个人.他说:“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⑨每次听到,我都会笑.⑩我怀孕后,老头子要接我回家养胎.他喜滋滋地整理出客房,买了新被褥.不过,第一胎,婆婆还是希望生在台南老家.为此,我和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我给老头子打了电话,听着他的声音,满心委屈涌出来.可是讲给他有什么用呢?他也只能是一个人陪着乱操心.于是我说台南的空气很好,水果味道香甜,这里一切都好.?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无话可聊.要挂电话时,他问:“那个…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吧?”我说:“没.”?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哪有什么烦闷啊.”我连忙说.“没有更好.”老头子在电话那边笑了.但在电话挂断时,我听到话筒里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回到上海.那天老头子一直在笑.喝了酒,话就多了.他拉着我先生说:“我跟你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台湾,我就没办法了.你要再敢欺负我女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当时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回程的路上却有些不悦,诘问道:“咱们吵架的事,你和他说干什么?”?“我从来没说过.”“那他为什么对我说这种话?”我靠在车窗上,有点懒得回答.我说:“等女儿长大,你或许会懂吧.”?一年后,老头子突发急性肺栓塞去世.人走得很快,没什么痛苦,我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先生帮我办的后事,十分风光.老头子的那套房子,先生建议我把它卖掉,我没同意.先生说:“那把固定电话拆了吧,又没有人用.”我说:“先留着吧.”?去年年底,因为种种积蓄已久的矛盾,我和先生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痛苦之余,我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离开他;我更舍不得的是女儿,不忍心让她吃苦;然而留在这个家里一直委屈自己,我又怎能甘心?…?除夕那天晚上,我翻来(fù)去地睡不着,拨了那串熟悉的号码.铃声响了几声,就听到了老头子的声音传过来:“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儿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这声音给我慰(jiè),让我冰冷的心一下子暖和起来.?老头子说得没错.家里有个固定电话,你至少还有一个家.(1)在括号内给相应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问,翻来fù去,慰jiè.(2)文章围绕“老头子的固定电话”主要写了6件事,请结合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出其余的4件事.段落内容概括②﹣④事件①:父亲抱怨受到固话的骚扰,却不同意拆除它.⑥﹣⑦事件②:父亲没等到我新婚夜的电话,认为我受了委屈.⑧﹣⑨事件③⑩﹣? 事件④? 事件⑤?﹣? 事件⑥(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矫情”和“感动”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我觉得他有点,又忽然有些.①矫情:;②感动:.(4)第?段中的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表达很形象,情感很丰富.请认真品味,任选其一加以品析.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5)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9.(50分)(2015?青岛)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1)命题作文请以“身边风景也动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2)半命题作文“赢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博得、取得”的意思.在现实与历史中,有的人凭辛勤付出赢得个人的成功;有的人以品质高尚赢得别人的尊重;有的人甘于寂寞,埋头苦干,最终赢得了历史的肯定;…请以“赢得”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可以填写“成功、尊重、肯定、喝彩、信任”等等;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201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13分)(一)诗文默写与理解1.(10分)【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1)失道者寡助,注意“寡”的写法;(2)窈窕淑女,注意“窈窕”的部首;(3)念天地之悠悠;(4)决眦入归鸟,注意“眦”的写法;(5)春蚕到死丝方尽;(6)门前流水尚能西;(7)欲语泪先流;(8)枯藤老树昏鸦,注意“枯藤”的写法;(9)各领风骚数百年,注意“骚”不要写成“蚤”;(10)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注意“湾”不要写成“弯”.【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积累,注意识记正确,不漏字,不要出现错别字.2.(3分)【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诗歌意境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A.正确;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B项表述“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体会《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实指与虚指.(二)语言运用与名着阅读(本题满分12分)3.(2分)【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句子成分分析.【分析】本题要结合句子成分来分析.我们在划分句子成分时,要注意明确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的位置,并能找出主干.我们在做题时,要认真仔细分析句子成分,然后结合语句原意来分析表达是否正确即可.【解答】这句话是疑问句,本意是说“位置能对价值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多用了否定词“不”,导致句意相反,因此应把“不”去掉.答案: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点评】本题考查对语句表达的辨析.在平时学习中和与同学交流时,要注意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作文批改时,要关注语句表达是否正确.4.(4分)【考点】综合读写;阅读开放性问题.【分析】口语交际应注意::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②有内容,且直切主题.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利弊关系,力求意明句畅.④语言简明.要满足题目的要求,简明作答,符合字数要求,标点恰当.【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做本题要明确题目要求,要使用称谓,针对老师的教导表达感谢之情,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答案:老师,您好.谢谢您的教导,我明白了您讲的道理,我一定站起来,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点评】此题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做此题要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说话要文明得体,意思表达要清楚.5.(6分)【考点】名着情节;词性;主谓短语;假设复句;比喻;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要结合名着中的故事情节来分析,在平时学习中,对教材中要求掌握名着,一定要准确识记故事情节.本题还要结合语法知识来完成,常考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成分、词语的词性、短语的类型等,结合问题,认真分析,一定会得到答案.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一般很容易找出来.【解答】结合语段的内容可知,这是《昆虫记》中的选段.“即使…,也…”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这句话的主语是“你”,所以“在宁静的夏夜”是状语,“经常”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副词;在“色彩斑斓”中,“斑斓”是修饰“色彩”的,所以是主谓短语;结合比喻句的特点,找出比语句即可.答案:昆虫记;假设;状语;副词;主谓短语;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着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着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着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着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对语法知识的识记,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并准确掌握.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6.(12分)【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倒装句式;文言翻译.【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还要能区分常见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以”的辨析.要求掌握文言虚词以的各种用法,并能结合具体语境正确辨析即可.(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结合具体语句来辨析即可.(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辨析能力,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描述的要点,对照着相关内容,判断分析即可.(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关键词和句式.【解答】(1)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B项错误,“念”应该是“想到”的意思.(2)例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A项中“以”的意思是凭借;B项中“以”是连词,不翻译;C 项中“以”的意思是“用”;D项中“以”的意思是来;故选C.(3)例句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B项被动句;C项判断句;D项也是宾语前置句;故选D.(4)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描述的要点,对照着相关内容,判断正误即可.A项不正确,不是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应该先让人拿酒犒劳那老仆,然后把那鱼做熟了让他吃.(5)解答本题考生应对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烂熟于心、对重点词语解释要准确到位,如第一句话要注意“馈”的意思;第二句话要注意对文句语气,如“否”表示的语气准确把握,要根据上下文推断句意,表达要顺畅.答案:(1)B(2)C(3)D(4)A(5)①从前有位朋友赠送红鲫鱼给孙禹年公子.②老佣人回来后,主人问他:“公子收到鱼,很高兴吗?”参考译文:从前有一个朋友给孙禹年公子送红鲫鱼,他家中没有聪明的仆人,就找一个老仆人去了.到了孙家门前,老仆人泼掉了水,拿出鱼来,向孙家要了一个盘子装上去送.等到了孙公子住处,鱼已经干死了.公子笑笑没说话,让人拿酒犒劳那老仆,就把那鱼做熟了让他吃.回去之后,主人问他:“孙公子得到那鱼,高兴吗?”老仆回答说:“高兴得很.”主人又问:“你怎么知道?”老仆说:“公子见到鱼便高兴得脸上带着笑容,立刻赏我酒喝,并且烹了几条用来犒赏我.”主人听了很吃惊,自己想想所赠的东西并不粗劣,哪里至于烹熟了赏赐给下人呢!就责备那老仆说:“一定是你愚蠢无礼,所以公子转而把气出在我身上.”那老仆挥舞着手极力辩解说:“我本来没见识,拙笨,因以您不把我当人.到了公子门前,我小心翼翼,还怕用水筲不文雅,恭敬地向他们要了一个盘子出来,一条一条均匀地摆好了送上去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呢?”主人骂了他一顿,把他解雇了.灵隐寺某和尚,因为茶出了名.他煎茶捣茶用的铛和臼都很精良.然而他所藏的茶叶有好几等,总是看客人身分贵贱来烹煮献上.其中最上等的,不是贵客或者懂得品茶的人,一次也没拿出来过.有一天,有一位贵官来了,那和尚行礼拜见,态度十分恭谨,拿出上好茶叶亲自沏好奉献上去,希望得到称赞.贵官沉默不语,和尚感到疑惑不解.他又。
2015年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2)
![2015年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b257a83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d.png)
2015年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2)6.试题分析:辐射危害大小跟辐射源的功率和距离有关。
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注意事项没有主次。
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丰乐亭记》)【注】①[此]指滁州。
2015年广西部分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5年广西部分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b52a03915ef7ba0d4b733b3d.png)
2015年广西部分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5年广西钦州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①垂崖;叠石为磴②十余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③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④下,其声溅溅然。
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⑤,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
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注释】①控:连接。
②磴(deng):山道的石阶。
③循:顺着、沿着。
④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⑤山门:寺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下见小潭自高淙下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能容十许人C.心乐之山之胜盖自此始D.怡然不动然前瞰涧水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卷石/底以出B.皆若空游/无所依C.登百丈山/三里许D.其声/溅溅然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语言凝练,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种种姿态。
B.【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处的景致,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
D.【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D.【甲】文描写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乙】文则从正面描写的角度来突出涧水的清澈。
13.请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答案:10、B11、A12、B13、(1)译文:(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2015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d489dc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0.png)
2015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①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④,不仁者以身发财⑤。
(节选自《大学》)【注释】①踊:yī,通“一”。
偾:fèn,偾事,坏事。
③舒: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
④以财发身: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
⑤以身发财:用生命敛钱发财。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宣悉以班诸吏(分发) B.使宣叩头谢主(感谢)C.一国兴仁(兴起) D.踊人贪戾(暴戾)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特征为洛阳令 B.由是搏击豪强C.生财有大道 D.为之者疾,用之者舒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威不能行/一令乎 B.以/宣尝为二千石C.则/财恒足矣 D.仁者/以财发身1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201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56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56篇)(含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3469fe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42.png)
201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________(2)则有去.国怀乡去.:________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1)春和景明翻译:__________(2)时有小舫往来翻译:__________12. 【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
【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出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乙】文中,清风、湖水、①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②、巨浪等景物触发了坐着的悲伤之情。
“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原因是③。
(4分)【参考答案】10.(2分)【答案】(1)景象(景观)(2)离开【解析】此题为词语解释题,考查考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b976fd1eb91a37f0115c89.png)
2015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基础·运用(共27分)1.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完成第(1)—(2)题。
(共3分)(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五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为人民服务”5个字抄写在田字格内。
(1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共4分)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值得铭记,并永载史册。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曲.折(qū)“华”字的笔顺是:B.曲.折(qǔ)“华”字的笔顺是:C.曲.折(qū)“华”字的笔顺是:D.曲.折(qǔ)“华”字的笔顺是:(2)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持续时间最长②付出代价最大③开始时间最早④抗击日军最多A.③④①②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3.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
下列匾额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2分)()4.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2分)()踏,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痛,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2015年长春中考语文试题与及答案
![2015年长春中考语文试题与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7ad936af45b307e871972f.png)
2015年长春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 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3.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4. 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三则》)5.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以游子之身登楼远眺,触景抒怀,归心难禁,继而生发出不知家在何处之愁绪的句子是:□□□□□□□,□□□□□□□。
6.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出了骑马踏花、信游西湖独有的美好体验。
其中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花开草长、芳菲初展的早春胜景,使姹紫嫣红的春意呼之欲出的诗句是:□□□□□□□,□□□□□□□。
7. 辛弃疾词既有金戈铁马的纵横驰奔,又有坎坷多桀的慷慨悲凉。
在一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抒发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豪情壮志,如黄钟大吕豪迈惊天的句子是:□□□□□□□,□□□□□□□。
8. 《论语》一书言近旨远,可谓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之魂,自汉以来一直是学童的必读之书。
《论语.子罕》中孔子面对东逝流水,感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共3套部分试卷含答案解析) (55)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共3套部分试卷含答案解析) (55)](https://img.taocdn.com/s3/m/8319f860dd88d0d232d46ae3.png)
2015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一、(12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其秆,;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
慢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guǎng)。
竹甲(即/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淘冶了人的情操,在我国乙(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隐逸之士携它唱和(hè)清风明月,丙(淡泊/淡薄)功名利禄;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shé),不为(wéi)世俗所曲。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旷(guǎng)神怡情趣盎然B.唱和(hè)慢步C.折(shé)腰淘冶D.为(wéi)曲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博大精深淡薄 B.既源远流长淡泊C.即博大精深淡泊 D.即源远流长淡薄3.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四季常青②虚中有节③清丽俊逸④挺拔凌云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4.下列短语,与“我的老师”结构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A.潍坊的风筝恭敬地鞠躬一代天骄B.打扫得干净黑土地肥沃夜半更深C.愉快地学习美丽又善良保护环境D.唱歌的哭了急得团团转荡然无存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B.对于2015年元旦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有的地方搞文化下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方盖起了文化宫、少年宫,却是“文化宫里少文化,少年宫里无少年”。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ee70b703d8ce2f01662319.png)
文言文阅读(2015 •江苏宿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题。
(9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 ..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1 )禹锡终易连州:____________(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_____________6 .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师: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9f9935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a.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篇一: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16文言文比较阅读与欣赏(2015?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①②③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④⑤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
②拔:攻下。
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④遽:迅速。
⑤备:准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D.望其旗靡,故逐之.福:保佑。
狱:过失。
靡:倒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
2015山东17地市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15山东17地市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1f208c02768e9950e73814.png)
九、文言文阅读1.〔2015年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1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无助的境地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全,部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延:引领11.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3分答案:10. A[解析]B.与世隔绝的地方。
C.详细。
D.延请。
11.D [解析]A.助词,起凑足章节作用,不翻译。
B.助词,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C.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王攻宋"之间,不翻译。
D.和例句中的"之"一样,代人。
12.〔1〔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朝和晋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文言文阅读(2015•江苏宿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9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1)禹锡终易连州:(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1)为友:(2)为官:(3)为师: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宋难源视锏暮�义。
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
A把;B因为;C 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宋难晕牡姆�译。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
(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1分)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
“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附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2015•江苏常州市)(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
(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
②萧何:刘邦的丞相。
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①臣本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何闻信亡()④王许之()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答: 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 7.⑴平民,(2)身份低微(3)听说(4)答应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8.(1)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1(2)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运用。
(1)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
(2)关键词“所以”“去”。
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0.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
(2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
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附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
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
”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
”萧何说:“太好了。
”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
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
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
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2015•福建莆田市)比较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______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___________ (3)无地置土置:___________ (4)公遂止遂: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1)用箕畚(装土石)(2)没有(或:通“无”)(3)安放(或:放置)(4)于是(或:就)(意思对即可。
)【点拨:第(1)句中的“箕畚”,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用箕畚”;第(2)句中的“亡”是通假字,通“无”。
】 2.(1)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点拨:如下词语要译出:第(1)句中的“易”是“交换”之意;“反”通“返”,“返回”之意;第(2)句中的“以”是“凭”;“毛”指“草”;“其……何”译为“把……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