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全国中考文言文考题汇编(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明]王士性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

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

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

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

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石咬水处,为白莲池。

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

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

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

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

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

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注释】①浮图:佛塔。

②窦:洞。

③龂腭(yínè):像露齿的样子。

④钜坂:坚硬的坡石。

⑤轮囷(q ūn):盘绕高大。

⑥碧落:天空。

⑦槎:木筏。

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唐]张籍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

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86.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或曰浮图下[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1)墓不当在其下[课内迁移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龂腭益奇[成语关联法]精益求精(3)要以秋月为胜[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好、美景;④超过。

(4)(填序号)8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2024全国各地区语文中考真题汇编《第一期》

2024全国各地区语文中考真题汇编《第一期》

语文(第一期)默写一、(2024重庆B卷7题10分)“用典”可让古诗词言简而意丰。

请按提示填空。

二、(2024四川遂宁9题10分)为丰富研学活动形式,校团委设计了有关“江”“山”的飞花令,开启研学之旅。

下列是同学们整理的诗句,请你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推荐地区:安徽、河南、福建、山西】【参考答案】一、(10分)①隔江犹唱后庭花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燕然未勒归无计④持节云中⑤何日遣冯唐⑥到乡翻似烂柯人⑦报君黄金台上意⑧蓬山此去无多路⑨马作的卢飞快⑩弓如霹雳弦惊二、(10分)①江春入旧年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烟波江上使人愁④不尽长江滚滚流⑤一览众山小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⑦将登太行雪满山⑧蓬舟吹取三山去语段综合(2024重庆B卷1~5题23分)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学习,请你完成以下活动。

活动一:致敬航天英雄①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研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启新征程。

②科研团队持续创新,不断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航天员队伍工作一丝不苟,zhāng ()显了骇人听闻的航天精神,一次次书写了探索浩瀚.太空的新篇章!③通过他们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淬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

④一串串奋斗的足迹,铺就一条飞天之路。

人生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一鸣惊人的背后,都是qiè()而不舍、鞠躬尽瘁.的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zh āng显浩瀚.()qiè而不舍鞠躬尽瘁.()2.文段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丝不苟B.骇人听闻C.百折不挠D.轻而易举3.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① B.② C.③ D.④4.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的学习主题,根据表中“资料搜集”,设计两个问题,采访航天科学家孙家栋。

(4分)5.积累经典名句,致敬航天英雄。

(8分)(1)请你再写两句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或诗句。

(4分)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及答案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及答案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及
答案
本文档汇编了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以及详细的答案。

以下是试题及其答案的概要:
一、阅读理解
题目1
题目内容:(这里是题目内容)
选项:A、B、C、D
答案:C
解析:(这里是解析内容)
题目2
题目内容:(这里是题目内容)
选项:A、B、C、D
答案:A
解析:(这里是解析内容)
二、填空题
题目1
题目内容: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答案:(这里是答案)
解析:(这里是解析内容)
题目2
题目内容:请根据句意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空。

答案:(这里是答案)
解析:(这里是解析内容)
三、句子翻译
题目1
题目内容: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这里是答案)
解析:(这里是解析内容)
题目2
题目内容:将以下句子翻译成文言文。

答案:(这里是答案)
解析:(这里是解析内容)
...
通过本文档的汇编,您可以找到2023年各地中考的文言文试题及其详细的答案和解析,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所提供的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以官方发布的考试结果为准。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完整word版)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含解析)

(完整word版)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含解析)

第一卷文言文阅读资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向来。

〔 2 分〕(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 分〕【答案】8.C ( 通“讠志〞,做标记 )〔A.指示代词,那 B.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C. 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 D. 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10.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1.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 0.5 分,共 2 分〕⑵村里人的祖先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抵达这个与人间间隔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每点分,共2分〕20.【 2021 年·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 11 题。

〔 10 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何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够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缊袍敝衣处此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B.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贵宾从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假设为佣耕..10. 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总(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总(含答案)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安徽省】[三](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____(3)宜乎众矣宜________(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________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三](16分))13.(4分)(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14.(4分)(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15.(2分)隐逸(者)耐寒(每空1分)16.(6分)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

意思对即可。

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北京市】(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

(共8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间或:偶然。

中考语文古文试卷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文试卷题及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炊(chuī)事B. 酝(yùn)酿C. 拘(jū)束D. 谛(dì)听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渺:小)B.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谨:谨慎)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戚:忧愁)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谨食之,时而献焉。

B. 惜其少也,爱而不见。

C. 毕之,而后埋之。

D.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狙公之发也,伏者荫处,射者中,狗以百数。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 虽欲往,山川阻绝。

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B.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 其余则熙熙而乐。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B.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彼竭我盈,故克之。

B.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C. 鸡鸣狗吠,人起戴孝。

D.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鸿鹄将至,景已北矣。

B.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C. 负荆请罪,天下莫不称贤。

D. 既竭吾力,又继之以死者矣。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 谨食之,时而献焉。

C. 狙公之发也,伏者荫处,射者中,狗以百数。

D.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122套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含答案

122套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含答案

122套中考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295页)1.2008 市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1)简拔:(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说说他们选用人才19.诸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一)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一)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一)(2024年赤峰市中考语文)班级微信公众号设立了“君子风范·古代先贤”推介专栏。

小文梳理资料,探究“君子”内涵,请帮她完成以下任务。

【资料卡片一】“君子”品性的时代表达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2.【因言求义】下面是小文设计的“解文释义探究单”,请帮她填写完整。

苏轼堪称君子人格的典范。

他在生命的低谷仍“无所往而不乐”,有颜回“在陋巷”仍“不改其乐”之贤。

初到胶西,“盗贼满野,狱讼充斥”,此句可译为⑦。

“处之期年”,“期年”意思是⑧,此地便和乐安宁、民风淳厚……3.【联文求义】“君子风范·古代先贤”专栏,上一期推介的是诸葛亮。

请结合资料卡片及阅读经验,参照上期推介语,为苏东坡写一段推介文字。

(不得抄录“解文释义探究单”中的相关内容;80字左右)诸葛亮推介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决胜千里之外”;他高瞻远瞩、励精图治,为汉室兴复鞠躬尽瘁;他治家谨严,告诫后人应崇尚节俭、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答案】1.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2.有高尚品德和修养的人仁富贵权势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外界压力(意对即可)致诚坚定志向盗贼到处都是,案件也多不胜数满一年3.示例:苏东坡是乐观的典范,无论处境多艰,都能自得其乐;他为官亲民,致力于改善民生;他文采斐然,诗词文章流传千古。

其君子风范,令人敬仰!(2024年甘肃临夏中考语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懋第①衰绖②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2020-2021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2020-2021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1.这调弄,弹奏少多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安贫乐道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斯”意思较为固定,为代词。

“鲜”现代汉语仍有,译为“少”。

“众”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译为“多”。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是“莲之爱”,应译为“对于莲花的喜爱”。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与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看题干中问题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文中有没有真抒胸臆的语句,寻找到这些关键语句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从文中作者关于陋室环境及陋室生活的描述可知,陋室之所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即主人安贫乐道,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一):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一):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一):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2023湖北省宜昌市一、观湖中之鱼明世间至理(20分)【甲诗】钓鱼不得◆〔唐〕李舜弦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①香里暗消魂。

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注释:①芰(jì)荷:菱叶和荷叶。

【乙文】湖之鱼◆〔清〕林纾林子①啜茗于湖滨(A)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B)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

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

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

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C)引之。

鱼图食(D)并吞钩。

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

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②肆:指茶馆。

③会:汇聚。

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

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

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

⑦寻:长度单位,八尺。

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

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

⑨盛:多,频频。

6.请解释【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啜()逝()故()乃()7.请认真阅读【乙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ABCD 处。

(2分)8.【甲诗】中加横线的“锦鳞”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

(2分)9.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

(2分)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10.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3分)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11.【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

如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2分)12.【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5套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5套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5套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1.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答案+逐题解答【三】(15 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

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此后汉所以..痛恨: ..倾颓也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4)不私.于物私: (5)今则不然.然:[三] (15分)13. (5分) (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4. (4分) (1)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5. (2分)汉室之隆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16. (4 分)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

(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2.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

仕隋为虎贲郎将。

文帝命覆①陇西牧簿,得隐②马二万匹,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

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

”帝悟,曰:“朕不明,乃至是。

今当免悉达等,旌③尔善言。

”遂皆以减论。

(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数岁,召为刑部尚书。

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注释】①覆:审察。

②隐:隐藏。

③旌:表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后家长安( )(2)朕不明,乃至是( )(3)时贼珍用山积( )(4)固辞,改工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尊使命》)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2)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4.屈突通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皭①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②妇女皆环集,导之以善,肫然③如家人。

期月,邑人悉向化④,境无盗贼,讼庭稀鞭扑声。

皭初至官,与家人约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

”官廨⑤有桂二株,方花开,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

尝出郭省敛⑥,从仆摘道旁一橘,顾见之,责曰:“岂可坏法自汝始!”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B. 公与之乘C. 辍耕之垄上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 “温故而知新”中“温”的意思是()。

A. 温暖B. 温和C. 复习D. 温暖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真无马邪B. 其真不知马也C. 其如土石何D. 其不善者而改之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的意思是()。

A. 迷惑B. 迷茫C. 无用D. 无益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C. 以五十步笑百步D.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乐”的意思是()。

A. 快乐B. 喜欢C. 爱好D. 乐趣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不亦乐乎B. 不亦君子乎C. 其孰能讥之乎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于是C. 于此D. 于彼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者”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温故而知新者B. 学而时习之者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 其不善者而改之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的意思是()。

A. 不要B. 不能C. 不会D. 不必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______。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______。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______和______。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表示______。

5.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新”分别表示______和______。

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______。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训练试题汇总附答案(四十一套卷)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训练试题汇总附答案(四十一套卷)

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比较阅读汇总试题附参考答案(四十一套卷)试题一、[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 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3) 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答案】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17.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18.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试题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

(8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课内文言文(word版,含答案)【2019·武威卷】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2分)(1)俟.其欣悦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计日以.还B. 从乡之.先达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而承天子之.宠光C.是肤皲裂而.不知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久而.乃和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答案】15.(1)等待,等到。

(2)热水16.B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2019·天水卷】(二)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第16-19题。

(15分)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属.予作文以记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连月不开.(4)春和景.明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出19.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对此,你怎么看?(4分)【答案】16.(共4分)(1)同“嘱”,嘱托(2)壮丽景象(3)天气放晴(4)日光17.(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分)(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2分)18.C(3分)19.参考答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4分)【201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8. C【2019·广州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10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丁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丁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徳,恢弘志上之气,不宜妄白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屮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粗、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以光.先帝遗德仿若有光.B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C 恐以咨之.已而之.细柳军D 每与.臣论此事未复有能与.奇者9把“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大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C 选文屮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D 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答案】8.B解析:A、发扬光大/光亮B、挑选C、代词,他/到,进入D、谈论/参与,这里指欣赏9、答案: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解析: 考查学生课内文言文的翻译10、答案C解析: 是说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会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不是远离国都【2019·北部湾卷】(二)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B(A中“伐”前者为“攻打”,后者为“砍伐”;B中“属”,二者均为“类”之意;C中“师”,前者为“军队”,后者为“老师”;D中“故”,前者为“原因”,后者为“旧的”。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以.塞忠谏之路也B.战则.请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公与之.乘何陋之.有D.吾视其.辙乱其.真不知马也B(A中“C ”前者为“凭”,后者为“以致”;B中“则”,二者均为“就”之意;C中“之”,前者为代词,指“曹刿”,后者为句式倒装的标志;D中“其”,前者为“他们的”,后者为表强调的语气词。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