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二次风控制方式试验研究
热电锅炉2号前墙二次风控制系统控制功能描述
热电2#锅炉前后墙二次风逻辑控制系统回路描述1、概要热电2#锅炉前后墙二次风逻辑控制系统设置目的是保证炉膛在锅炉负荷逐步升高和逐步投运磨煤机过程中燃烧系统稳定运行。
2、功能块的详细说明1)负荷控制形式1:(前墙下层5只)(1)当锅炉负荷 >35% 或给煤机M-107-2A启动,给煤量 >1%时,电动阀开100%--------MV30115B 前墙下层二次风电动调节门5-------- MV30113B 前墙下层二次风电动调节门4(2)当锅炉负荷 >35% 或给煤机M-107-2B启动,给煤量 >1%时,电动阀开100%-------- MV30113B 前墙下层二次风电动调节门4-------- MV30111B 前墙下层二次风电动调节门3(3)当锅炉负荷 >35% 或给煤机M-107-2C启动,给煤量>1%时,电动阀开100%-------- MV30111B 前墙下层二次风电动调节门3-------- MV30109B 前墙下层二次风电动调节门2(4)当锅炉负荷 >35% 或给煤机M-107-2D启动,给煤量 >1%时,电动阀开100%------- MV30109B 前墙下层二次风电动调节门2------- MV30107B 前墙下层二次风电动调节门12)负荷控制形式2:(前墙上层1只)当锅炉负荷 >50 %时,阀开50%------- MV30110B 前墙上层二次风调节门33)负荷控制形式3:(前墙上层4只,后墙上层2只)当锅炉负荷 >70% 时,前后墙上层6只阀开50%-70% ------- MV30114B 前墙上层二次风调节门5------- MV30112B 前墙上层二次风调节门4------- MV30108B 前墙上层二次风调节门2------- MV30106B 前墙上层二次风调节门1------- MV30118B 后墙上层二次风调节门2------- MV30120B 后墙上层二次风调节门34)负荷控制形式4:(后墙上层2只,后墙下层4只)当锅炉负荷 >90% 时,后墙上下层6只阀开50%-------- MV30116B 后墙上层二次风调节门1-------- MV30122B 后墙上层二次风调节门4-------- MV30117B 后墙下层二次风调节门1-------- MV30119B 后墙下层二次风调节门2-------- MV30121B 后墙下层二次风调节门3-------- MV30123B 后墙下层二次风调节门43、热电2#锅炉前后墙二次风逻辑控制系统回路图见CAD附件。
600MW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降低排烟温度的试验研究
呈 正
气 供应 量 大 . 致炉 内温 度 下降 , 加 烟 气量 , 导 导 增 亦
致 排烟 温度 上升 【 因此 . 需要 通过 燃烧 优化 调整 寻
高 远 等 :0 6 0MW 前 后 墙 对 冲燃 烧 锅 炉 降 低 排 烟 温 度 的 试验 研 究
6 5
找 一个 最佳 过量 空气 系数 。总风 量 的调整 是在各 台
胁 . 对机 组 的经济 性带 来不 利 的影 响 因此 , 必 亦 有 要 分 析造 成 该 锅 炉排 烟 温度 偏 高 的原 因 . 通 过 优 并
化 调 整使 锅 炉 机组 的运行 工 况 更 趋合 理 . 以达 到 降
低排烟 温度 , 高锅 炉 安全 、 提 经济 运行 水平 的 目的 。
收 稿 日期 :01 —0 -2 修 回 日期 : 0 1 4 5 2 1 3 3: 2 1 —0 —1
过 量 空 气 系 数 能 够 反 应 进 入 炉 内 的燃 烧 总
风量 。o 过小 , 空气 供应 量 少 , 空 预器 换热 能力 【 则 在
一
定 的情况 下将 导 致排 烟 温度 的上 升 :【 大 . 空 o过 则
表 2 风 量 分 配 特 性 试 验 数 据
参数
风 门开 度 / %
6 /5 8 / 0 7 /0 08 08 / 51 0
的旋 流强 度 。 由于燃 煤 为较 易结 渣 的烟煤 , 二次 风 比 率过 大将 导致 严重 的结 渣 .故 安 排将 二次 风率 置于
中等 比率 和最 低 比率进 行试 验 , 验结 果见 表 3 试 。
杆可 以改 变燃 烧器 的二 、三次 风分配 比例 及二 次风
取 风 门 开 度 为 8/56/5 ( 义 为 束 腰 配 风 ) 07/08 定 、
前后墙对冲锅炉油燃烧器自动管理策略
sa t p o a h b r e ,Th o c p fl y r i s g e t d t u r n e h y t m r ig i e rwh n s me b r e sb e k t ru fe c u n r e c n e to a e u g s e o g a a te t e s se wo k n g a e o u n r r a s n
摘 要 :阐述 了前后 墙 对 冲 油燃 烧 器 自动 管理 策略 ,为 了实现 炉 膛 热 负荷 均 匀 分布 ,提 出 了 交叉 原 则 和 禁 增 原 则 , 限制 单 只燃 烧 器 的 启动 允 许 条件 。提 出 了层 的概 念 。 以 实现 在 设 备 故 障 的情 况 下 仍 能 保 证 系统 的正 常 运 行 , 并
第2卷 第 1 3 期 21 00年 1 月
广 东 电 力
GUA NGD ONG EL TRI P EC C OW ER
V O123 NO.1 . J . an 201 0
前 后 墙 对 冲锅 炉 油 燃 烧 器 自动 管 理 策 略
潘凤 萍
( 东 电 网公 司 电 力科 学研 究 院 ,广 东 广 州 5 0 0 ) 广 16 0
Ab ta t s r c :Th u o t n g me tsr t g fo lb r e si p o e l frn o lr i i to u e I r e o is r e a t ma i ma a e n t a e y o i u n r n o p s d wa l ii g b i s n r d c d n o d r t n u e c e s mme rc l e tr d a i n o i r h r s rn i i m n h n i iie i c e s rn i im r u o wa d t i i t e y t ia a a ito f b l ,t e c o sp i c p u a d t e i h b t n r a e p i c p u a e p tf r r o l t h h o e v m
前后墙对冲直流锅炉烟温偏差优化调整研究
前后墙对冲直流锅炉烟温偏差优化调整研究针对某厂600MW前后墙对冲燃烧燃煤直流锅炉因烟温偏差大,造成锅炉受热面壁温壁温偏差较大甚至受热面超温的情况进行优化调整,通过运行手段调整烟温偏差,对制粉系统、燃烧系统、二次风箱配风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彻底解决锅炉内部的燃烧问题,减小烟温偏差的同时,优化锅炉燃烧工况,为同类型燃煤锅炉烟温偏差大的优化调整提供借鉴。
标签:直流锅炉;对冲燃烧;氧量;制粉系统;燃烧;烟温偏差0 引言某电厂600MW直流锅炉为东方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DG1913/25.4-II3型锅炉,为超临界直流炉、前后墙对冲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露天布置、全钢构架、全悬吊“”型结构,设计煤种为淮南煤矿烟煤。
6套制粉系统采用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置6台ZGM113G型中速磨煤机,24只HT-NR3型低NOx旋流燃烧器分三层布置在炉膛前后墙上。
在最上层燃烧器上方布置一排燃烬风口(OFA),减少NOx的生成。
该厂自投产以来,锅炉尾部烟道始终存在约50℃的烟温偏差,氧量偏差也非常大,在变工况过程中,过热器和再热器中间区域频繁超温,影响锅炉受热面的安全运行和锅炉燃烧效率。
烟温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烟气残余旋转的影响,这也是近年来经过研究总结得出的公认看法[1-3]。
虽该厂进行制粉系统、燃烧系统和二次风箱配风优化调整试验,以减少烟气残余旋转,降低锅炉尾部烟道烟温偏差,解决锅炉受热面超温问题。
1 试验内容制粉系统优化调整试验主要是在以往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优化的基础上,测量调整磨煤机出口风速,进行变煤量、变加载力和变折向挡板开度下煤粉细度的变化,总结出磨煤机折向挡板、给煤量、加载力之间的最佳搭配关系,使磨煤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满足R90在试验要求范围内,缩短煤粉进入炉膛后的燃烧时间,降低炉膛火焰高度[4-6]。
燃烧系统的优化调整试验主要进行燃烧器内二次风、外二次风、中心风量调整共3个小项的试验内容,调整所有燃烧器煤粉浓度均衡和风量均衡,减少尾部烟道烟气流量偏差,最终达到尾部烟道两侧烟气参数基本一致。
浅析锅炉墙置对冲燃烧技术的有关问题
2 旋流燃烧 器对冲燃烧锅炉 结构特点
前 后 墙 对 冲燃 烧 和 四 角 切 圆 燃 烧 不 同.它 并 不 要 求 炉 膛 横 截 面 接 近 正 方形 . 际炉 膛 横 截 面 可 以 为 矩 形 , 有 利 于 锅 炉 受 实 这 热 面 的布 置 。 炉膛 横 截 面 越 接 近 正方 形, 同 样炉 膛 容 积 热 负 而 在 荷 和 截 面 热 负荷 的情 况 下 , 膛 周 界 尺 寸 就 越 小 。 管 径 和 节 距 炉 当 相 同时 , 就会 导 致 上 升 管 单 位 流 通 面积 蒸 发 量 增 大 . 循 环 倍 率 使 下 降。 对 水 循 环 是 不 利 的: 此 ,E型 四角 切 圆 燃 烧 亚 临 界 压 这 因 C 力 锅 炉 一 般 都 采 用 强 制 水 循 环 以确 保 水 循 环 可 靠 。而 旋 流 对 冲 燃烧 亚临界压力锅炉 ( B 如 &W 型)~般都采用 自然水循环方 式, 由于 自然循环 自补偿特性水循环可靠安全。 并且 由于下降管 没有炉水循 环泵. 锅炉运 行可靠 性高, 运行成 本和维护 费用低 。 B W 型旋 流燃 烧 器 前 后 墙对 冲燃 烧 。 合 尾 部 分 烟 道 挡 板 调 节 & 结
电建 专 力 设I 栏
浅析 锅炉 墙 置对 冲燃 烧 技 术 的有 关 问题
黄 忠 明
( 东省 深 圳 市 ) 广
摘 要: 根据笔者 以下对墙 置对冲燃烧锅炉 的了解 , 本文主要对 B &W 型旋流式燃烧 器墙置对冲燃烧 锅炉特点和运行性作 了简要的分 析, 供参考。 仅 关键 词 : 锅炉 ; 置对 冲 墙 、
护。
42 供 电系统 发生故 障时 .
这种状 况是指 某些设备 或线路 出现 了危及其 本身 或系统 的安全运行, 并有可能使事态进一步扩 大的运行状况 。此 时. 继 电保 护 装 置 应 能 自动 地 、 速 地 、 迅 有选 择 性 地 切 除 故 障 部 分. 保 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 行。
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的锅炉火焰中心 。这种锅炉沿烟气流程对流受热面的布置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的锅炉火焰中心。
这种锅炉沿烟气流程对流受热面的布置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引言和背景进行介绍,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的。
可以参考以下示例进行撰写:引言旋流燃烧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燃烧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锅炉中。
与传统的燃烧器相比,旋流燃烧器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更低的排放量,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火焰中心的位置对锅炉的热效率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布置方式对锅炉火焰中心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和理论推导,我们将阐述该布置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并探讨它对锅炉火焰中心位置的影响和改善方法。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锅炉燃烧系统的优化和能源利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旋流燃烧器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然后,我们将详细论述锅炉火焰中心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布置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分析其对火焰中心位置的影响和改善效果。
最后,我们将对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布置方式的优势进行总结,对火焰中心的影响和改善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为锅炉燃烧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为锅炉燃烧过程的能量效率和环境友好性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来进行论述。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所要涉及的主题,即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的锅炉火焰中心。
在引言的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旋流燃烧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锅炉火焰中心的重要性。
同时,还会明确本文的目的,即讨论前后墙对冲布置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并探讨其对锅炉火焰中心的影响和改善。
燃煤锅炉燃烧器结构及运行过程中风门调整对策的研究
燃煤锅炉燃烧器结构及运行过程中风门调整对策的研究【摘要】:在锅炉正常运行中对燃烧的调整是锅炉维持汽温汽压稳定,燃烧充分的重要保证。
在现阶段运行过程中孟津热电煤质来源复杂,劣质煤掺烧过程中对于锅炉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影响,这就对运行人员在锅炉日常燃烧调整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各层燃烧器风门的合理调节,能保证锅炉燃烧的稳定均匀,避免锅炉汽温出现规定范围外的偏差以及锅炉受热面结焦。
【引言】:值班员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燃烧器层风的调节,一般通过改变燃烧器的三次风门开度以及燃尽风风门开度来进行的。
通过改变风量配比以及燃烧形态,从而对锅炉的燃烧做出调整。
经过多年运行经验,孟津热电孟津热电关于各层风的调节方法已经成熟并且形成一定的调节习惯。
本文将通过孟津热电孟津热电燃烧器的形式、燃烧器各风门的作用,分析在运行过程中各风门调整对燃烧的影响。
一、燃烧器的结构分析:孟津热电锅炉采用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
燃烧器分三层布置于炉膛前后墙,每层四支,布置共计24支。
每层四支燃烧器对应相应磨煤机四支粉管,前墙为C/D/E,后墙为A/B/F。
如下图所示:(图1)在燃烧器上方设置有燃尽风喷口,以提供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燃尽风。
前后墙A、B侧均有燃尽风气动调节门,共计四个,控制所对应侧的燃尽风量。
进入燃烧器的空气被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中心风、一次风、内二次风、三次风(外二次风)如下图所示:(图2)中心风:是从燃烧器的中心风管内喷出的一股直流风,起到冷却燃烧器喷口和控制着火点位置的作用。
中心风是从燃烧器的中心风管内喷出的一股直流风,能控制着火点位置,获得最佳燃烧工况,在油枪运行时提供燃油配风。
还起到冷却燃烧器喷口、防止烟气倒灌的作用。
中心风门开度控制过小,着火点提前,能起到稳定火焰的作用,但是中心风量过小不利于燃烧器喷口的冷却,同时还可能会引起燃烧器喷口结渣结焦。
中心风门开度控制过大,着火点推迟,有利于燃烧器喷口的冷却,避免了燃烧器喷口结渣的可能性,但是不利于火焰的稳定(特别是燃用低挥发份无烟煤时),同时增加了屏过结焦的可能性,单支燃烧器的中心风门需要在就地调节燃烧调整时已确定。
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锅炉风门挡板控制策略
锅炉制造BOILER MANUFACTURING第1期2020年1月No. 1Jan. 2020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锅炉风门挡板控制策略陆家龙(高效清洁燃煤电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46)摘要:本文对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锅炉的风门挡板控制策略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过燃风控制,二次风控制和氧量修正控制,从基本原理角度解释了逻辑和运算过程,对于改善和优化风门挡板控制策略和降低锅炉燃 烧产生的N0*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冲燃烧;风门挡板;过燃风控制;二次风控制;氧量修正控制中图分类号:TK2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N23 -1249(2020)01 -0010 - 04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Damper in Opposed Wall Firing BoilerLu Jialong(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fficient and Clean Coal-fired Utility Boilers ( HarbinBoiler Company Limited ) , Harbin 150046, China )Abstract : This dissertation elaborates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damper in opposed wall firing boiler ,mainly including overcombustion air control , secondary air control and oxygen correction control etc. Give a detailed explaination of the control logic in the aspect of basic principle. It is very importantfor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damper and reducing the emission of N0xwhich comes from the boiler combustion.Key words : opposed firing ; damper ; overcombustion air control ; secondary air control ; oxygen correc tion control0引言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严格,燃煤电厂NO*排放越发受到关注。
配风对前后墙对冲锅炉燃烧的影响98
配风对前后墙对冲锅炉燃烧的影响摘要:煤粉锅炉的配风方式对燃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根据前后墙对冲锅炉配风方式和对燃烧率影响,以及针对配风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锅炉燃烧中二次风量调整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关键词:二次风助燃风氧量调整火焰中心配风一、前言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660MW级超超临界燃煤火力发电机组,锅炉设计煤种为锡林郭勒盟五间房矿区西一矿褐煤,校核煤种为褐煤。
锅炉采用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配有35只HPAX-X型煤粉燃烧器分别布置在锅炉的前后墙上,其中前墙三层,后墙四层,每层各5只燃烧器。
锅炉燃烧系统由HPAX-X型低NOx双调风旋流燃烧器、OFA喷口、前后墙分隔仓风箱等组成。
利用分级送风方式,将主燃烧器的一部分燃烧空气分流至OFA喷口,可进一步降低NOx的排放。
来自送风机的二次风被送入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经二次风道进入设置在螺旋炉膛前后墙的分隔大风箱,通过燃烧器和OFA喷口送入炉膛。
来自一次风机的空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空气预热器加热成为热一次风,另一部分为调温风(用于控制磨煤机的出口温度)。
调温风与热一次风混合后进入磨煤机,从磨煤机出来的煤粉气流经煤粉管道和燃烧器喷入炉膛,煤粉在炉膛内燃烧放热产生热烟气。
从炉膛出来的热烟气在尾部竖井灰斗混合后经两个尾部烟道引入左右各一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其中约85%的烟气进入空气预热器冷却后进入引风机,其余约15%的烟气进入空预器旁路换热器系统,被冷却的烟气与空预器出口的烟气合并后一起进入引风机。
二、锅炉配风对燃烧调整的作用锅炉的一、二次风量是经过轴流式风机动叶进行调整的,锅炉只有经过一、二次风的合理的配合调节才能更好地满足燃烧的需要,但是一、二次风的风量不是随意进行分配的,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进行适当调节。
1、一次风调节作用其中热一次风主要完成锅炉风粉充分混合和携粉干燥作用,同时在炉膛有利于第一阶段析出燃料的挥发分和初期固体焦炭质点的氧化需要;冷一次风主要作为制粉系统调温风,控制制粉系统出口风粉混合物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提前在制粉系统及输粉管道内着火燃烧。
1000MW火电机组锅炉前后墙对冲燃烧控制系统课题研究技术报告
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外在发展先进的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技术日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国产火力发电机组要提高经济性和热能利用效率,需要增大机组容量,并提高机组的参数。
增大单机容量,可以降低机组每千瓦的投资,而提高机组的参数可以提高火力发电机组的效率。
燃煤锅炉在我国大量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燃煤锅炉是一个具有较大纯迟延和容量迟延特性的控制对象,而且其燃料量难以准确测量,因此燃煤锅炉控制的难点在于燃烧系统的控制。
锅炉燃烧控制的任务是使进入锅炉的燃料的燃烧热量与锅炉的蒸汽负荷要求相适应,同时保证锅炉燃烧过程安全经济地运行。
锅炉主蒸汽压力是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同时也是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
蒸汽压力过高会增加对机器设备损伤,蒸汽压力过低又不能正常启动设备,这些不仅对生产和生产设备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采用中间储粉仓式制粉系统在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上的耗费比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多,因此现代大型发电机组大多数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
直吹式锅炉的燃烧控制具有如下特点]1[:(1) 直吹式制粉设备的锅炉将制粉设备与锅炉本体紧密的联系成一个整体,因此,直吹式制粉设备的锅炉运行中,制粉系统也成为燃烧过程自动控制不可分割的部分;(2) 直吹式锅炉中,改变燃料调节机构的给煤机转速后,还需要经过磨煤制粉的过程,才能使进入炉膛的煤粉量发生变化。
直吹式锅炉在适应负荷变化或消除燃料内扰方面的反应均较慢,从而引起汽压较大的变化。
同时,大容量机组的应用,对自动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系统硬件的可靠性必须提高,更重要的必须保证控制策略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1.2 本课题设计的目的针对该电厂两台1000MW火电机组的DG3000/26.15-Ⅱ1型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本生锅炉(每台炉共配有48个HT-NR3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并采用前后墙对冲的布置方式,与之配套的是6台中速磨煤机,1台磨煤机配1台电子称重式给煤机)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燃烧控制系统。
600MW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降低排烟温度的试验研究
600MW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降低排烟温度的试验研究高远;秦鹏;岳峻峰【摘要】针对某电厂1号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系统分析了影响排烟温度的各个因素,并开展了一系列降低排烟温度的优化调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过量空气系数、不同层燃烧器束腰配风、提高二次风分配比率、减弱三次风旋流强度、降低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和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可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同层燃烧器风量分配方式对排烟温度的影响较小.空预器换热能力差是导致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期刊名称】《江苏电机工程》【年(卷),期】2011(030)004【总页数】5页(P64-67,71)【关键词】超临界锅炉;旋流燃烧器;排烟温度【作者】高远;秦鹏;岳峻峰【作者单位】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2;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2;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29某电厂1号锅炉自投产后排烟温度较高,平均温度在150℃,对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亦对机组的经济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分析造成该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原因,并通过优化调整使锅炉机组的运行工况更趋合理,以达到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水平的目的。
1 设备概况1.1 研究对象1号锅炉为超临界参数直流炉,锅炉装设脱硝系统,采用固态排渣,型号为HG-1965/25.4-YM5,设计燃用东胜神府煤。
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前后墙分别布置3层LNASB型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每层5只,最上层煤粉燃烧器上方布置1层燃尽风口,前后墙各布置5只,两侧墙各布置3只。
采用HP1003中速磨煤机直吹式正压冷一次风制粉系统。
燃烧器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LNASB型轴向旋流燃烧器1.2 煤质特性试验期间机组额定负荷运行,试验煤种为混煤。
锅炉设计煤种以及试验煤种数据如表1所示。
试验所用煤质低位发热量在19.48~21.14 MJ/kg,平均低于设计值14%,原煤水分较设计值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