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案9
八年级的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doc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启发式讲述法、学生活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展示冬夏季我国南北方、东西部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南北方、东西部自然环境(冬季更明显)、人文环境都有所差异;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导入 2:以寒暑假想去我国哪里旅游?为什么?引出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的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冬季气温差别大,东西跨经度广,降水差异大,加之地势复杂,进而导致我国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有较大差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展示: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课件“展示我国东西部 / 南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图片直观一些显著差感受中国异”导入新课的地理差课件展示图异5.1提示学生:读图步骤——1. 读题(获取地图表达内容) 2. 读图例(如何读图)3.仔细读图发现地图传递的内容通过问题导读学会根据等温线 / 发现问题年降水量数总结规值变化及三律。
级阶梯的分布地势回顾以往知识(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导读学会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1.气温、降水、地势差异及其导致的自然环境差异(1)学生据图 5.1 回顾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 ?这种特点对自然和人文各有什么影响,试各举一个例子。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5.0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二)综合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从气温、降水、地势等方面理解我国的自然差异;从农耕制度、农作物、人口、经济等方面理解人文差异。
4.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找出其范围,理解划分的主导因素。
(三)地理实践目标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比较其南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重点和难点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划分原因。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
三、教材设计思路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所以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因此,在本章教材的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的景观图片。
问题引领:猜猜看,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对应的是那幅图,并思考不同地区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和承转:由于我国东西降水差异、东西地势起伏、南北气温差异显著,各地景观差异明显。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20200302133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导入一: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提前布置四位同学预习,做好准备),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同时用多媒体分别展示与四位学生口述内容一致的景观图: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景观图和湖泊星罗棋布的长江三角洲农业景观图。
问题:四位同学的家乡景观相同吗?为什么呢?承转: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景观也千姿百态,各地的地域差异十分显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
导入二:师:一位外国朋友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飞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绿色中国。
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指出上述地区在哪里,试着说出上述区域的差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讲授新课】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列举出祖国各地的自然和人文差异,如地形、气候、植被、人口、文化等。
3.教师引导学生将列举出的差异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探究中国地理差异。
二)区域划分的意义活动:探究中国的地理差异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突出的地理差异。
2.教师重点讲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引导学生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和课堂探究,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总结归纳活动:总结中国地理差异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中国地理差异,包括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总结出的差异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思维导图或表格等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国地理差异。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中国地理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祖国风光、讨论祖国各地的自然和人文差异、探究中国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的意义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感悟“区域差异”和“区域划分”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了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集体交流。
学生在集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地图或图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预设学生回答如下: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类型齐全。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我国气温南方高北方低,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区。
我国东部地区河流多,流量大,属于外流区;西北部地区河流少,多内流河,属于内流区。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别》教课方案【核心修养】人地协调观、地区认知、综合思想【教材剖析】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区部分的连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叙述中国地理概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色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论述我国不一样地区的地理差别。
作为中国地区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不过对地区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掌握地区的差别,为后边认识各分区地理的特色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因为后边的地区选择不可以过多,选择的地区尺度有大有小,先让学生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以后,才能防止在详细地区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所以,本章教材在整个《中国地理》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剖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必定的地理思想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连接上还存在必定的缺点。
【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别。
学习动词是指出,学习水平是运用,学习内容是“ 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别。
【教课目的】1.经过阅读有关地图,剖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别和成因。
2.能够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剖析“秦岭 - 淮河”一线南、北双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别,从而说出“秦岭—淮河” 一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地区的区分,认识不一样种类的地理地区。
4.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地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大概的地点和范围,剖析确立其分界限的主导因素。
【教课重难点】1.四大地理地区的区分的标准2.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别【教课方法】1 / 7自主、合作、研究、议论法【教课过程】导入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本班进行不一样类其他分组,并说出区分依照。
学生会以“性别”、“身高”、“头发长短”、“能否近视” 为依照来分组,从而得出班级分组能够分红多种种类的组,同一个人能够是好多组的成员。
其实地理地区区分的方法与班级小组的区分方法近似,不过区分的依照应是地理因素而已。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优秀教案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2. 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
3.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并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1: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特征连线:
西北地区海拔高
青藏地区冬夏温差大
北方地区湿热
南方地区枯燥学生活动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3: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干湿类型
温度带
河流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穿着
主食
屋顶坡度
墙体
运输方式。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包括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空间差异,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难点: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我国地理特征的差异。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特征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各地理环境要素的差异,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新版新人教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及其原因。
2 、初步了解我国区域划分的依据以及地理区域类型。
3 、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说明划分依据。
4 、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简单说明秦岭 -淮河一线的意义。
5、简单了解地理差异对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的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的强烈情感。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了解各地理区域的热情。
、我国地理差异的表现。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西藏高山牧区、云南丽江、傣族竹楼、沿海经济特区生产流水线、长江三角洲农业与工业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 在广袤的地理区域中, 各地区的景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们就来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
、新课讲授(一)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 1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气温 逐渐降低。
(2)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情感、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主要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我国地理差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今天,(3)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2、人文地理现象千姿百态(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4)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大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1)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2)1月份0C等温线(3)800mm等降水量线(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6)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7)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二)四大地理区域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1)根据气候特征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大概有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高原山地气候区等(2)根据干湿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干湿地区,大致有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3)根据气温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带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的标准:依据总体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2)四大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三、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中国地理差异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地理差异显著,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同时也学习了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类型及分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地域差异的表现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以及地域差异的表现,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能分析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认识地域差异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地理环境,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及地域差异的表现。
2.难点:地域差异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本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含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包括四节内容: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以及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差异。
本章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针对本章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差异的概念、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地理差异的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能运用地理差异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南方与北方、西北与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差异的特点。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差异的案例材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内容。
3.准备好地图,方便学生查找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认为我国地理环境有哪些差异?”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并提出地理差异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与经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与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地理差异对经济的影响;2. 掌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特点和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3.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地理差异- 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地理差异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地理特点-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3. 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外贸和服务业的发达;- 内陆地区: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地理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 教学难点:形成中国地理差异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的原因解释。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情况和经济特点,让学生主动发现规律和原因;2.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发学生对中国地理多样性的思考;2. 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观察并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情况和经济特点,通过讨论和分析,总结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及其原因;3. 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地理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 拓展:通过多媒体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拓宽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与经济的认识;5. 结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展示中国地理差异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海报。
六、教学评价1. 自评:学生完成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2. 同学互评:小组合作研究中的表现和合作程度;3. 教师评价:学生对地理差异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或多媒体设备;2. 学生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学科下册第五单元(章)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请同学们阅读图5.5,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并且结合活动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3.小组展示交流: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划分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划分界限:
①北方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及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一、二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4.学生小组内讨论完成活动二,然后全班交流。
三、知识回顾
四、巩固提高
1.下列地理区域,属于行政区的是( )
①北京市②长江三角洲③珠江三角洲④香港⑤重庆⑥环渤海工业带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C.②④⑤ D.①④⑤④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中,西北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吻合
C.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D.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干旱区和湿润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4.图中①和②两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
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内容丰富,知识点广泛,包括气候、地形、植被、人口、经济发展等方面。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中国地理差异的系统理解和深入分析还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概念,能够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概念。
2.难点:对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的分析,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地理差异。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差异,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通过图片、数据和实例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1.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说出在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和读图说出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提高语言表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养成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
通过提问学生端午节的习俗,学生描述不同地区过端午节的差异,总结出我国地域辽阔,除了风俗习惯,还有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
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自然地理差异【活动】说感受呈现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学生说感受。
【过渡】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提问:我国在地势、气温和降水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呈现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①地势:三级阶梯,西高东低;②气温:由南向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③降水: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总结过渡】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2.人文地理差异【过渡】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发展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①农业:北方旱地为主,南方是水田;②人口: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从东南向西北人口密度逐渐减小;③城市:东部城市多,西部城市少;④交通: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线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区交通不便;⑤经济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地区工业欠发达。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爱国的含义。
教材分析:本章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第一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衔接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章内容看,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其次从宏观角度上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做知识上的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区域的划分还缺乏认识,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2、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教法选择:小组探究法、教授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三分钟:板书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学习目标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地理意义。
二、自学指导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2—4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概括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都表现在哪些方面?2、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一般为哪些地理事物?举例说明?3、在图5.1上指出秦岭、淮河所在位置?4、列举南、北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差异?5、完成P5活动题1、2、3?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1、自然环境差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环境差异:人口、民族、工业、农业、交通等例如:南北温差:纬度因素/东西降水:海陆位置/南稻北麦:气候注:此处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给学生直观感受,学生能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
八下 人教版 第五章 中国地理差异 教案
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引入】师:我国疆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要了解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好的办法就是来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天让我们来次中国之旅(幻灯片——第一篇)跟我一起旅行吧,各位准备好了吗?现在出发!板书:中国地理差异【第一篇旅行记】我们将班级分为3小组,分别参加不同的旅行,感受不一样的中国美,在漫长的旅行中,你收获了什么呢?请根据提示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完成学案,5分钟的时间,现在开始。
板书:学案第一部分(5分钟后)师:都说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会让原本快乐的事情变得更加有意义,下面我们有请各组代表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旅行,并补全黑板上老师遗漏的文字,掌声欢迎生:小组代表上台讲解第一组学生绘画作品结论: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第二组学生绘画作品结论: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第三组学生绘画作品结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师:经过了3组同学的分享,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自然差异显著,这样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从而使得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经济,交通,人口,城市这几个方面,都有什么不同呢?(提问学生)生:①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②经济:东高西低③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过渡】师:我国地理差异显著,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天然界限,在这些地理界限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界限,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秦岭——淮河一线(一起说)师:对,没错,就是它,秦岭——淮河为什么会有这么特殊的地位?它为什么如此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岭——淮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九十六中学苏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至北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的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人地关系教育通过人类生产生活与环境相适应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之美通过对山河的赞美与人类生产生活的歌颂,让学生感受北方的壮美与南方的秀美各有特色。
利用景观彩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愉悦学生的身心。
教学的可行性分析教材内容的分析在学习区域地理之前,有关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以及农业交通等方面的知识都已经有所了解。
为本节南北地取得差异性的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学对象的分析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学习过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交通及工农业。
应该有能力将各方面综合分析并加以比较。
活动资源分析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娱乐、学习能体现出南方地区的一些文化内涵;有外出旅游经历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一些差异;同时网上的资料以及课外书都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重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性;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准备有关图片、水果、粮食等课时安排 1-2课时师生互动设计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图片等,使学生了解各主要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启发学生分析区域内的特征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区域特征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引导学生把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加以比较,以突出区域特征,明确区域内要素间的联系,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初步掌握揭示区域差异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现在,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是生活在南方地区,那么谁能来说一说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教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一月份的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与多少毫米年降水量线相当?(零摄氏度;800毫米)。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环境方面还是在语言、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差异,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看看他们各有什么特色?[讲授新课]Ⅱ学生活动布置场景:将有关图片、实物按照区域特征分类布置场景交给学生的有关图片、实物:图片:民居(东北的农村房屋、四合院、江南水乡的房屋、竹楼)植被(针叶林、香山红叶、常绿阔叶林、椰林)剧种(二人转、京剧、越剧、竹竿舞)粮食:大米、小麦、大豆等水果:苹果、雪梨、柑橘、香蕉、芒果等过程:1、分小组活动(自由组合,分为四大组)2、小组讨论(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3、小组派代表布置场景。
分为北方代表队和南方代表队两个大队,每个代表队分为两个小组来布置两个场景4、场景布置完后,每队代表要阐明理由,说出场景的自然特征。
5、各小组组员自检和互检场景是否有不适当的地方,并阐明理由。
Ⅲ师生互动设问:1、比较四个场景的植被:针叶林、香山红叶(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椰林各有什么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么关系?2、比较四个场景的民居有什么不同?(东北民居、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竹楼的屋顶、高矮、墙体、形状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说出这些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关系?3、说一说二人转、京剧、越剧、竹竿舞的特色,它们是否也受环境影响?4、为什么在海南跳竹竿舞、住竹楼?5、如果柑橘一项秦岭以北,树会变矮、果子变小,这是为什么?6、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对农业影响也很大,请你说说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在农业方面(土地类型、农作物、耕作制度等)的差异。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也造成了他们主要的交通方式的不同,请你说说它们各自的主要交通方式?原因是什么?8、读图:四个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将他们与四个场景一一对应。
并说出理由。
9、自北向南,河流流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什么有关?Ⅳ归纳总结、练习第10页的活动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九十六中学苏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4、了解我国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至北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5、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的差异。
6、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能力目标4、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5、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分析能力。
6、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人地关系教育通过人类生产生活与环境相适应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之美通过对山河的赞美与人类生产生活的歌颂,让学生感受北方的壮美与南方的秀美各有特色。
利用景观彩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愉悦学生的身心。
教学的可行性分析教材内容的分析在学习区域地理之前,有关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以及农业交通等方面的知识都已经有所了解。
为本节南北地取得差异性的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学对象的分析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学习过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交通及工农业。
应该有能力将各方面综合分析并加以比较。
活动资源分析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娱乐、学习能体现出南方地区的一些文化内涵;有外出旅游经历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一些差异;同时网上的资料以及课外书都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重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性;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准备有关图片、水果、粮食等课时安排 1-2课时师生互动设计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图片等,使学生了解各主要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启发学生分析区域内的特征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区域特征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引导学生把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加以比较,以突出区域特征,明确区域内要素间的联系,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初步掌握揭示区域差异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现在,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是生活在南方地区,那么谁能来说一说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教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一月份的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与多少毫米年降水量线相当?(零摄氏度;800毫米)。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环境方面还是在语言、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差异,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看看他们各有什么特色?[讲授新课]Ⅱ学生活动布置场景:将有关图片、实物按照区域特征分类布置场景交给学生的有关图片、实物:图片:民居(东北的农村房屋、四合院、江南水乡的房屋、竹楼)植被(针叶林、香山红叶、常绿阔叶林、椰林)剧种(二人转、京剧、越剧、竹竿舞)粮食:大米、小麦、大豆等水果:苹果、雪梨、柑橘、香蕉、芒果等过程:1、分小组活动(自由组合,分为四大组)2、小组讨论(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3、小组派代表布置场景。
分为北方代表队和南方代表队两个大队,每个代表队分为两个小组来布置两个场景4、场景布置完后,每队代表要阐明理由,说出场景的自然特征。
5、各小组组员自检和互检场景是否有不适当的地方,并阐明理由。
Ⅲ师生互动设问:10、比较四个场景的植被:针叶林、香山红叶(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椰林各有什么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么关系?11、比较四个场景的民居有什么不同?(东北民居、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竹楼的屋顶、高矮、墙体、形状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说出这些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关系?12、说一说二人转、京剧、越剧、竹竿舞的特色,它们是否也受环境影响?13、为什么在海南跳竹竿舞、住竹楼?14、如果柑橘一项秦岭以北,树会变矮、果子变小,这是为什么?1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对农业影响也很大,请你说说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在农业方面(土地类型、农作物、耕作制度等)的差异。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16、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也造成了他们主要的交通方式的不同,请你说说它们各自的主要交通方式?原因是什么?17、读图:四个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将他们与四个场景一一对应。
并说出理由。
18、自北向南,河流流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什么有关?Ⅳ归纳总结、练习第10页的活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