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doc
2020-2021学年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推理过程。
2、能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证明过程,学会将未知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感受学习这个定理的意义。
学情介绍学生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判定预备定理的基础上,利用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主动建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应该难度不大。
内容分析教材在安排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的基础上,引出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这部分知识既是预备的继续,又为后继定理的引入作好了铺垫。
教学重、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证明。
难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 知识回顾1、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知道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请同学回答)显然当满足(1)对应角相等 (2)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如果△A ′B ′C ′∽△ ABC 那么必须满足:∠A ′= ∠A, ∠ B ′=∠B, ∠ C ′=∠C2、请同学们画图表示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同学们在纸上作图,并把画好的部分同学作业,通过展示台展示)B C B ′′A AC C A BC CB AB B A ''=''=''DE ∥BC△ADE ∽△ ABC二、新课教学 课堂活动:(利用多媒体演示)已知在△ABC 和△A ′B ′C ′中.∠A=∠A ′,∠ B=∠B ′。
求证:△ABC ∽△A ′B ′C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后,举手回答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问题解答:′ B ′ C ′ A B C DE E A BC AB C D E证明:在△ABC的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AD=A′B′.过点D作DE ∥BC.交AC于点E.则有△ADE∽△ABC∵∠ADE=∠B ∠B=∠B′∴∠ADE=∠B′又∵∠A=∠A′AD=A′B′∴△ADE≌△A′B′C′(ASA)∴△A′B′C′∽△ABC问题:由上面的数学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交流思考,并举手回答)师生共同归纳;由上面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得到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想一想:(多媒体演示)1、△ABC和△DEF中∠A=80°、∠B=40°、∠D=80°、∠E=60°.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2、等边三角形都相似吗?3、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4、有一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5、各有一个内角为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设计理念:通过以上五题,对今天所学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当它们全等时,才有(双例1、已知:如图,∠1=∠2=∠3,求证:△例2、如图,E、F分别是△ABC的边2时,一对对应角相等必须是成比例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中,P是BC上的点,且BP=3、如图,AB⊥BD,CD当P点在BD上由,则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有 对。
特殊情况:第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第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第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第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第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列表如下:类型 斜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 SSS AAS (ASA ) HL 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两角对应相等一条直角边与斜边对应成比例二、重点难点疑点突破1、寻找相似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与技巧 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是分析与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的一项基本功.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相似三角形有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公共角或对顶角是最明显的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一对相等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角的夹边是对应边;(2)相似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短的边)一定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对应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可直接得出对应边,对应角。
2、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要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比较,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想方法迁移到相似三角形中来;对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图形,要善于归纳和记忆;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思路要善于总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判定方法.如:(1)平行型:(A 型,X 型)(2)交错型:(3)旋转型: (4)母子三角形: (1)“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见前图.“见平行,想相似”是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 (2)“相交线型”相似三角形,如上图.其中各图中都有一个公共角或对顶角.“见一对等角,找另一对等角或夹等角的两边成比例”是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A B C DE A B C DD A B C A BC D E DA B C E27-2-1-12,在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的顶点A,B,C在单位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1B1C1∽△ABC(相似比不为1),且点A1,B1,C1都在单位正方形的顶点上图27-2-1-12本次课后作业。
沪科初中数学九上《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word教案 (14)
AB=2,DE=3,则△ABC 与△ DEF 的 相 似 比 K1 和 △
全等时,才有 K1 = K 2 =1.因此,三角
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 的信心,才能真正掌握
形全等是三角形相似的特例
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
DEF 与△ABC 的相似比 K 2
5. 三 边 对 应 成 比 例 也 可 写 成 关系和相似比的概念. AB:BC:CA=A′B′:B′C′:C′A′
ADE 与△ABC 相似必须满 足哪些条件? 2. 已 经 具 备 哪 些 条 件 ? 为 什 么? 3. 还 缺 少 什 么 条 件 ? 解 决 这 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怎 么解决?
学生回忆多边形全等的条件,三角
通过让学生回忆
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培
引导学生类比猜想两个三角形相 养和提高学生对类比
个 四 边 形 一 定 相 似 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与另一个多边形 刻性,对后面相似三角
吗?
的每一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边长度 形判定的探索充满期
(2) 四组对应边的比分别 的比相等”指每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 待.
相等的两个四边形一 值相等.
定相似吗?
2.什么样的两个多边形是相
似多边形?
3.什么是相似比?
让学生学会正确 表述定理,掌握用符号 语言表达定理,理解定 理表述的严密性,养成 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
A
符号语言
在△ABC 中,
若 DE∥BC,(如图 3 所示)
则 △ADE∽△ABC.
B
C
D
E
E
D
A
B
C
图3
六.巩固练习 (投影)如图 4,在平行
四边形 ABCD 中,DE 交 BC 于 F,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E. (1)请写出图中相似的三角 形;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科书分析本节是上海科技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相似形》的第2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形和相关的线段比例性质之后在三角形相似中的判定.首先由生活中的图像讨论引出相似三角形的证明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他证明方法;接着证明直角三角形的相似的判定;最后解答,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本部分研究了三角形相似性的判定,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证明思想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过程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动手和探究的情境,达到学会本节课所学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和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要点]会应用相似三角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怎样选择合格的判定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方法的条件,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掌握图形的结构特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问题(1)相似形的定义与性质?(2)相似比的定义,如何判断相似性?【设计意图】:回忆相似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为后面学习判定知识做铺垫。
1B1,那么,如果已知ab‖A1B1,这两只风筝的形状相似。
观察和思考:敢于猜测,a 能得到吗△ 基础知识≓? a1b1c1【设计意图】:具体生活中实际图片,为后面做铺垫,引出证明相似思考:已知,de//bc,且d是边ab的中点,de交ac于e,猜想:△ade与△abc有什么关系?并证明。
相似证据:≓德//公元前∠ 1 = ∠ B∠ 2 = ∠ C和∠ a=∠ A.∴△ade与△abc的对应角相等过e作ef//ab交bc于f,又∵de//bc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de=bf,db=ef又∵ad=db,∴ad=ef∵∠a=∠3,∠2=∠c△ade≌△efc∴de=fc=bf,ae=ecae1de1adaede1?,,acbc2ac2bc2ab∴△a de与△abc的对应边成比例∴△ade∽△abc由三角形中线切割的三角形与原始三角形相似【设计意图】:特殊案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证明思路,由易到难,当D点位于AB上的任意点时,上述结论仍然有效吗?已知:De//BC,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艾德和△ ABC?猜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艾德和△ ABC?aBdec平行于三角形一侧的定理是相似的。
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沪上教学设计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学习目标】1.学会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判定三角形相似.2.经历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及应用.【学习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及应用.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什么叫相似多边形?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对于△ABC和△A′B′C′,当∠A=∠A′,∠B=∠B′,∠C=∠C′且ABA′B′=ACA′C′=BCB′C′,则△ABC∽△A′B′C′.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阅读教材P76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它有何性质?解: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ABC与△A′B′C′相似比记为k1,△A′B′C′与△ABC相似比记为k2,k1与k2有何关系?当k1=k2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解:k1=1k2,当k1=k2=1时,两个三角形全等.范例:如图所示,若△ABC∽△ADE,且∠ADE=∠B,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D )A.AEBE=ADDCB.AEEB=ADACC.ADAC=DEBCD.AEAC=DEBC解:由对应关系可知D正确.仿例:已知有两个三角形相似,一个边长分别为2,3,4,另一个对应边长分别为x,y,12,则x,y的值分别为6,9或8,16或18,24.解:分三类情况:2x=3y=412或2x=4y=312或3x=4y=212,可得x、y的值分别为6,9或8,16或18,24.知识模块二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判定三角形相似阅读教材P77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在△在ABC中,D为AB上任意一点,过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那么△ADE与△ABC相似吗?【分析】要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可以从相似的定义来判定,即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解:过D作AC的平行线交BC于F点.∵DE∥BC,DF∥AC,∴ADAB=AEAC,FCBC=ADAB.∵四边形DFCE是平行四边形,∴DE=FC,即DEBC=ADAB.∴ADAB=AEAC=DEBC,又∵∠A=∠A,∠B=∠ADE,∠C=∠AED,∴△ADE∽△ABC.通过上面的证明,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归纳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范例1:如图,在△ABC中,DE∥BC,若ADDB=13,DE=3cm,求BC的长.解:∵AD∶DB=1∶3,∴AD∶AB=1∶4.∵DE∥BC,∴△ADE∽△ABC,∴AD∶AB=DE∶BC.∵DE=3cm,∴BC=12cm.范例2:如图所示,已知在?ABCD中,E为AB延长线上的一点,DE与BC相交于F,请找出图中各对相似三角形.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BEF∽△CDF,△BEF∽△AED.∴△BEF∽△CDF∽△AED.范例3:在△ABC中,DE∥BC,M为DE中点,CM交AB于N,若AD∶AB=2∶3,求ND∶BD.解:∵DE∥BC,∴△ADE∽△ABC,∴DEBC=ADAB=23.∵M为DE的中点,∴DMBC=13,∵DM∥BC,∴△NDM∽△NBC,∴NDNB=DMBC=13,∴ND∶DB=1∶2.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知识模块二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判定三角形相似检测反馈达成目标1.(·岳阳中考)如图所示,已知点E、F分别是△ABC的边AC,AB的中点,BE与CF相交于点G,FG=2,则CF的长是( D )A.4B.4.5C.5D.62.如图,AB⊥AE,DC⊥AE,EF⊥AE,垂足分别为A、C、E,求证:ABEF=ACCE.证明:∵AB⊥AE,DC⊥AE,EF⊥AE,∴AB∥CD∥EF,∴△ABD∽△FED,∴ABEF=ADDF.又∵DC∥FE,∴ADDF=ACCE.∴ABEF=ACCE.3.如图,DE∥BC,DF∥AC,AD=4cm,BD=8cm,DE=5cm,试求线段BF的长.解:∵DE∥BC,∴ADAB=DEBC,∴44+8=5BC,∴BC=15.∵DE∥BC,DF∥EC,∴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DE=FC=5,∴BF=15-5=10cm.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5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定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
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理解和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结合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测试题。
3.分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定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例题和练习题,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解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判定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判定,能运用这些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判定。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判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动画、例题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教学用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教学用具,方便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
3.练习题:挑选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材分析本节是上海科技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相似形》的第2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形和相关的线段比例性质之后在三角形相似中的判定.首先由生活中的图像讨论引出相似三角形的证明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他证明方法;接着证明直角三角形的相似的判定;最后解答,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本节内容研究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的证明思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动手和探究的情境,达到学会本节课所学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应用相似三角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怎样选择合格的判定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抓住判定方法的条件,通过已知条件的分析,把握图形的结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问题(1)相似形的定义与性质?(2)相似比的定义,怎样判断相似?【设计意图】:回忆相似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为后面学习判定知识做铺垫。
这两个风筝图形相似,观察并思考:大胆猜想,AB ∥,那么,若已知AB ∥, 能否得出△ABC ∽【设计意图】:具体生活中实际图片,为后面做铺垫,引出证明相似思考:已知,DE//BC ,且D 是边AB 的中点,DE 交AC 于E,猜想:△ADE 与△ABC 有什么关系?并证明。
相似证明:∵ DE // BC∴∠1 =∠B ,∠2 =∠C且 ∠A= ∠A∴ △ADE 与△ABC 的对应角相等过E 作EF//AB 交BC 于F,又∵ DE // BC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 ∴ DE=BF , DB= EF又∵ AD = DB, ∴ AD = EF∵ ∠A =∠3,∠2 =∠C△ADE ≌△EFC∴ DE = FC =BF ,AE=EC,21=AC AE ,21=BC DE 21===BC DE AC AE ABAD ∴ △ADE 与△ABC 的对应边成比例∴ △ADE ∽ △ABC三角形的中位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比【设计意图】:特殊案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证明思路,由易到难,11B A11B A 111C B A ∆当点D 在AB 上任意一点时,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已知:DE//BC ,△ADE 与△ABC 有什么关系?猜想:△ADE 与△ABC 有什么关系?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5课时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过程与方法】1.类比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思想的认识和理解.2.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类比的意识,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重点难点【重点】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难点】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学生回答:5种.师:哪5种?教师找一名学生回答,另一名或两名学生补充完善.师: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生: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师: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勾股定理”吗?生:记得.师:请你叙述一下.学生回答.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1.推理证明.师: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时,除了用那些一般的方法外还可以用“HL”的方法,那么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是否也有类似的方法呢?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判断Rt△ABC与Rt△A'B'C'是否相似,为什么?师: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你能判断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吗?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师:我们知道了哪些条件?生甲:两个直角对应相等.生乙:两边对应成比例.师:你再添加什么条件就能证出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生:还有剩下的一边也是对应成比例的.师:为什么要这样添加呢?生:因为添加了这个条件,就可以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了.师:那么你怎么证明它们也是对应成比例的呢?学生思考.生:设==k,则AB=kA'B'.AC=kA'C'.根据勾股定理BC可以用含AB、AC的式子表示,进而可以用含A'B'的式子表示,再用勾股定理就得到BC=kB'C',所以就得到了三边对应成比例,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师:你回答得太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写出具体的步骤,然后与课本上的对照,将不完善的地方改正.学生证明并修改.证明:设==k,则AB=kA'B',AC=kA'C'.∵BC===k=kB'C',∴===k,∴△ABC∽△A'B'C'.师:所以我们得到了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一个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例题.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例】如图,∠ABC=∠CDB=90°,CB=a,AC=b.问当BD与a、b之间满足怎样的函数表达式时,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C、D、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解:∵∠ABC=∠CDB=90°,当=时,△ABC∽△CDB.即=,BD=.又当=时,△ABC∽△BDC,即=,CD=.BD2=a2-()2,BD=.答:当BD=或BD=时,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C、D、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三、练习新知师:请同学们看课本84页练习1后回答.生甲:△ABF和△ACE.生乙:△EDB和△FDC.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第2题.证明:(1)∵△ADC和△ACB是直角三角形.∴∠A+∠ACD=90°,∠BCD+∠ACD=90°,∴∠A=∠BCD(同角的余角相等),又∠ADC=∠CDB=90°,∴△ADC∽△CDB(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CD2=AD·BD(比例的基本性质).(2)∴∠B=∠B(公共角),∠ACB=∠CDB,∴△ABC∽△CBD(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BC2=AB·BD(比例的基本性质).∴∠A=∠A(公共角).∠ACB=∠ADC,∴△ABC∽△ACD(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AC2=AB·AD(比例的基本性质).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第3题.学生计算后回答,然后集体订正得到:解:(1)相似.证明如下:∵BC===6,∴==,==,∴=,∴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相似.证明如下:∵A'B'===15,∴==,==,∴=,∴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四、巩固提高师:经过刚才的了解,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呢?让我出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1.小明在一次军事夏令营活动中进行打靶训练,在用枪瞄准点B时要使眼睛O、准星A、目标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在射击时,小明有轻微的抖动,致使准星A偏离到A'.若OA=0.2m,OB=40 m,AA'=0.0015m,则小明射击到的点B'偏离目标点B的长度BB'约为( )A.3mB.0.3mC.0.03mD.0.2m【答案】B2.如图,在△ABC中,∠C=90°,∠B=60°,D是AC上一点,DE⊥AB于E点,且CD=2,DE=1,则BC的长为( )A.2B.C.2D.4【答案】B3.在Rt△ABC和Rt△A'B'C'中,∠C=∠C'=90°,下列条件不能判断它们相似的是( )A.∠A=∠B'B.AC=BC,A'C'=B'C'C.AB=3BC,A'B'=3B'C'D.△ABC中有两边长为3、4,△A'B'C'中有两边长为6、8【答案】D4.如图,在△ABC中,∠C=90°,E是AC的中点,且AB=5,AC=4,过点E作EF⊥AB于点F,则AF= .【答案】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E=MN=2,那么当CM= 时,Rt△ADE与Rt△MNC相似.(M为BC边上的动点,N为CD边上的动点)【答案】或6.如图,长梯AB靠在墙壁上,梯脚B距墙80cm,梯上点D距墙70cm,量得BD的长为55cm,请你求出梯子的长.【答案】设梯子的长AB为xcm,由Rt△ADE∽Rt△ABC,得=,∴=,解得x=440.∴梯子的长是440cm.五、课堂小结师: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除了本节定理外,前面判定任意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同样适用,所以在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时不要忘了用证任意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在做题时要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在证明四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考虑证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反思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ABC∽△CDB,应有点A与C,B与D,C与B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还可提问:(1)当BD与a、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BC∽△BDC?(答案:当=时△ABC∽△BDC,即=,BD=.因此,当BD=时,△ABC ∽△BDC)(2)当BD与a、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BC与△BDC相似(不指明对应关系)?(答案:当BD=时,△ABC∽△CDB;当BD=时,△ABC∽△BDC) 探索性题目是已知命题的结论,寻找使结论成立的题设,是探索充分条件,所以有一定难度,教材中为了降低难度,在例4中给了探索方向,即“当BD与a、b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这种题目体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有好处,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但由于有一定的难度,只要求学生了解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不应提高要求或增加难度.。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选自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相似图形。
本节课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直观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基础上,探索与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为后续学习通过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测量物体的高度、距离做好准备。
因此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置:1、通过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方法,探索得出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并会用这一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类比―猜想―探索―总结-应用”的活动过程,探索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一步领悟类比的思想方法。
3、在活动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动手动脑和谐一致的习惯。
重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证明及解决简单的有关问题。
难点: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探索和证明。
三、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前几节,已学过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等知识,在之前已经接触过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初步体会了类比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已具备一定的合作与自主探索能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手感知,合作交流,养成积极探索与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中,创设直观形象,利于操作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
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但需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有提高、拓展的机会。
对学困生要有一定的展示平台,在难点的突破上,要让他们最大程度的参与其中。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类比猜想同学们:前面我们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方法探究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请同学们口述一下?我们探究相似三角形依然离不开组成三角形的元素---边和角。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教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授課目的與考點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授課內容:(一)相似三角形1、定義: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強調:①當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與另一個(或幾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對應相等,且三條對應邊的比相等時,這兩個(或幾個)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義中的兩個條件,缺一不可;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徵:形狀一樣,但大小不一定相等;③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質: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比叫做相似比.強調: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區別在於全等要求對應邊相等,而相似要求對應邊成比例.②相似比具有順序性.例如△ABC∽△A′B′C′的對應邊的比,即相似比為k,則△A′B′C′∽△ABC的相似比,當它們全等時,才有k=k′=1.③相似比是一個重要概念,後繼學習時出現的頻率較高,其實質它是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的倍數,這一點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觀察得出.3、如果兩個邊數相同的多邊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那麼這兩個多邊形叫做相似多邊形.4、相似三角形的預備定理:平行於三角形的一條邊直線,截其他兩邊所在的直線,截得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強調:①定理的基本圖形有三種情況,如圖其符號語言:∵DE∥BC,∴△ABC∽△ADE;(雙A型)②這個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義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證明相似三角形三個判定定理的基礎,故把它稱為“預備定理”;③有了預備定理後,在解題時不但要想到 “見平行,想比例”,還要想到“見平行,想相似”.(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1: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可簡單說成: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
例1、已知:如圖,∠1=∠2=∠3,求證:△ABC ∽△ADE .例2、如圖,E 、F 分別是△ABC 的邊BC 上的點,DE ∥AB,DF ∥AC ,求證:△ABC ∽△DEF.判定定理2:如果三角形的兩組對應邊的比相等,並且相應的夾角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最新沪科版精选】沪科初中数学九上《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word教案 (12).doc
《24.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上科版《新时代数学》九上第24章《相似形》第二节《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第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研究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本节课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起始课,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一方面,该定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而且还是证明其他三种判定定理的主要根据,这三个判定定理都需要借助它来完成,所以有时也把它叫做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实验、猜想、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观察、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2)、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3、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立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合作交流、猜想论证、课后小结直至布置作业,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二、说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采用以探究法的教学模式.设计“实验——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发现法为主,并以讨论法、演示法相结合,意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情景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强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2、学法指导《数学新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课前让学生允分的预习,课堂上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三、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证明方法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4、相似多边形的定义5、比例的性质(二)、复习引入Ⅰ、复习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2、什么叫做相似三角形?Ⅱ、引入如图1,△ABC与△A’B’C’相似.图1记作“△ABC∽△A’B’C’”,读作“△ABC相似于△A’B’C’”.[注意]: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字母表示时,与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问题]:将△ABC与△A’B’C’相似比记为k1,△A’B’C’与△ABC相似比记为k2,那么k1与k2有什么关系? k1= k2能成立吗?(三)、探索交流Ⅰ、[探究]1、在△ABC中,D为AB的中点,如图2,过D点作DB∥BC交AC于点E,那么△ADE与△ABC相似吗?(1)“角”∠BAC=∠DAE.∵DB∥BC, ∴∠ADE=∠B, ∠AED=∠C.(2)“边”要证明对应边的比相等,有哪些方法?直接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图2 图3利用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识过点D作DF∥AC交BC于点F,如图3.2、当D1、D2为AB的三等分点,如图4.过点D1、D2分别作 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E1、E2,那么△AD1E1、△AD2E2与△ABC相似吗?由(1)知△AD1E1∽△AD2E2,下面只要证明△AD1E1与△ABC相似,关键是证对应边的比相等.过点D 1、D 2分别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F 1、F 2,设D 1F 1与D 2F 2相交于G 点.则△AD 1E 1≌△D 1D 2G ≌D 2BF 2, 易证明△AD 1E 1∽△ABC .∴△AD 1E 1∽△AD 2E 2∽△ABC .[思考]:上述证明过程较复杂,有较简单的证明方法吗?过点D 2分别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F 2,如图5.则四边形D 2F 2CE 2为平行四边形,且△AD 1E 1≌D 2BF 2,(ASA ) ∴D 2E 2=F 2C ,D 1E 1=BF 2.易证△AD 1E 1∽△ABC .∴△AD 1E 1∽△AD 2E 2∽△ABC .Ⅱ、[猜想]3、通过上面两个特例,可以猜测:当D 为AB 上任一点时,如图6,过D 点作DE ∥BC 交AC 于点E ,都有△ADE 与△ABC .图6Ⅲ、[归纳]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个定理可以证明,这里从略.(四)、应用迁移[操作]:课本第53~54页练习1、3练习1、如图案,点D 在△ABC 的边AB 上,DB ∥BC 交AC 于点E .写出所有可能成立的比例式.练习3、在第1题中,如果DB AD =23,AC =8cm .求AE 长. (五)、整理反思 图7(一)小结 内容总结 思想归纳(二)反思(六)、布置作业课本第53~54页 练习2.《数学基础训练》第41~42页 练习2、3.思考题:如图8、过△ABC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D ,作DE ∥BC 交AC 于点E ,那么DB AD =ECAE . 图8四、说教学评价: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上采用以探究法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创设情境——探索交流——应用迁移——整理反思”教学全过程,这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观点,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对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先特殊再一般,由边上到延长线,实验、猜想、探索、证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从学生课堂上的反映来看,学生参与意识很强,回答问题踊跃,特别是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发言也很积极,很想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看来,如果平时经常多关心他们,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他们一定会愿意学数学的,并且也一定会学好数学的.从课后反馈情况看,发现有少数较差的学生,虽然能用“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但对定理证明过程的难以理解,看来,教师的备课不仅着眼于如何教,还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如何学,努力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
沪科初中数学九上《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word教案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度与价值观)
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
)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
A
B D E
C F
A=AB C
后再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
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证明探究所得结论的途径。
AB
的过
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方法来证明,也就是证明两三角形两组能力和解题习惯。
通过定理的证明,为后面的练习打下基础,要在此舍得花时间。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物图片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特征,进而总结出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等基础知识,对于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中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几何图形的直观展示,让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图形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2)带领学生画图探究;
(3)【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
形相似.
3.( 1)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 (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方法.
4.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 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 SAS 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
AD AE ,又 AB AC
3.如图, DE ∥BC , (1)如果 AD=2 , DB=3 ,求 DE : BC 的值; (2)如果 AD=8 , DB=12 , AC=15 , DE=7 ,求 AE 和 BC 的长.
教学反思
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
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 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进一步发展学
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 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
试着画一画、看一看?
3.如图,△ ABC 中,点 D 、E、 F 分别是 AB 、BC、 CA 的中点, 求证:△ ABC ∽△ DEF .
七、课后练习
1.教材 P66
2.如图, AB?AC=AD?AE ,且∠ 1=∠ 2,求证:△ ABC ∽△ AED . ※3.已知:如图, P 为△ ABC 中线 AD 上的一点,且 BD 2=PD?AD , 求证:△ ADC ∽△ CDP.
【最新沪科版精选】沪科初中数学九上《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word教案 (2).doc
易错点3、考虑问题时思维无序,方法混乱。
例:如图,平 行四边形ABCD中,C是BC延长线上一点,AG与BD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则图中相似 三角形(不包括全等)共有()。
A.3对B.4对C.5对D.6对
错解:B
错解点拨 :在做这类题时,如果不按照一定的方法,思维很容易混乱,造成少解或重复计数,可以先去掉BD,考虑较简单的情况(如图所示),此时有△CFG∽△DFA、△CFG∽△BAG、△BAG∽△DFA三对,添加了BD后,又增加了△ADE∽△G BE和△ABE∽△FDE两对,所以共有5对。
探究方法:
探究3
分别改变这两个三角形边的大小,而不改变它们的角的大小,再试一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教师应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作动态探究进行演示验证 ,引导学生观察在动态变化中存在的不变因素。)
归纳:如果一个三角形 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由学生独立完成)
∠3+∠1,∴∠4=∠BAC,在△ABC和△EAD中,
∠3=∠B
∠4=∠BAC
∴ΔABC∽ΔEAD。
例:如图,Rt△ABC 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则与△ABD相似的三角形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
错解:△ADC。
错解点拨:通过图形观察,容易得到△ABD∽△CAD,但是还有△ABD∽△CBA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教材分析
重点
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
探究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的过程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两副三角尺,其中同样角度(300与600,或450与450)的两个三角尺大小可能不同,但它们看起来是相似的。
沪科初中数学九上《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word教案 (13)
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3、能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点拨知识点1相似三角形:1、两个三角形,如果各边对应成比例,各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各边对应成比例,各角对应相等是指三组对应角分别相等,三组对应边分别成比例。
3、△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书写时同三角形全等一样,要注意对应字母放在对应位置,例如,△ABC与△DEF中,A点与E点对应,B点与D点对应,C点与F点对应,则应记作△ABC∽△EDF。
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揭示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性,即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各边对应成比例,各角对应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是性质,又是判定。
5、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按照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记为“AA”、“SAS”、“SSS”和“HL”,只是这里对边要求是对应成比例,对角的要求是对应角相等。
1、“AA”: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简单的说成: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SAS”: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的说成: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SSS”: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为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简单的说成: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HL”: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外形相似。
典型例题点拨例1、已知:如图,ΔABC 中,AD =DB ,∠1=∠2,求证:ΔABC ∽ΔEAD 。
点拨:题中提供了两个条件,一个是关于边的,一个是关于角的,而关于边的条件可转换为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可得两个角之间的关系,联系到要求证的结论,可联想到用“AA ”来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一、教学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三、课堂引入1.复习引入(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 ABC 与△ A ′ B′ C′中,如果∠ A= ∠A ′ , ∠ B= ∠B ′ , ∠ C=∠ C′ , 且ABBC CA k .A B B C C A我们就说△ ABC 与△ A ′B ′ C′相似,记作△ ABC ∽△ A ′B ′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反之如果△ ABC ∽△ A ′ B′ C′,则有∠ A= ∠A ′ , ∠ B= ∠B ′ , ∠ C=∠ C′ , 且ABBC CA .A B B C C A( 3)问题:如果k=1 ,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2.教材 P63 的思考,并引导学生探索与证明.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四、例题讲解例 1 (补充)如图△ABC ∽△ DCA , AD ∥ BC ,∠B= ∠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3)若 AB=10,BC=12,CA=6 .求 AD 、 DC 的长.分析: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对于(3)可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AD 与 DC 的长.解:略(AD=3 ,DC=5 )例 2(补充)如图,在△ABC 中, DE∥ BC ,AD=EC ,DB=1cm ,AE=4cm , BC=5cm ,求 DE 的长.分析:由 DE ∥ BC ,可得△ ADE ∽△ ABC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AD AE ,又AB AC由 AD=EC 可求出 AD 的长,再根据DE AD求出 DE 的长.BCAB解:略( DE 10 ).3六、课堂练习1.(选择)下列各组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A .两个直角三角形B .两个钝角三角形C .两个等腰三角形D .两个等边三角形2.(选择) 如图, DE ∥ BC ,EF ∥ AB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一共有 ()A . 1 对B . 2 对C . 3 对D . 4 对3.如图,在□ ABCD 中,EF ∥ AB ,DE : EA=2 : 3,EF=4 ,求 CD 的长.( CD=10)七、课后练习1.如图,△ ABC ∽△ AED, 其中 DE ∥ BC ,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2.如图,△ ABC ∽△ AED ,其中∠ ADE= ∠ B ,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3.如图, DE ∥BC ,( 1)如果 AD=2 , DB=3 ,求 DE : BC 的值;( 2)如果 AD=8 , DB=12 , AC=15 , DE=7 ,求 AE 和 BC 的长.教学反思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 体验用类比、 实验操作、 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画图、度量等操作,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难点:(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三、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1)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AA'(3)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4)如图,如果要判定△ ABC 与△ A’ B’相C’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有我们前面学过的预备定理知道:B C B'C'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 1)提出问题:首先,由三角形全等的SSS 判定方法,我们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带领学生画图探究;(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 1)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方法.4.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 SAS 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让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五、例题讲解例 1(教材 P67 页例 1)分析: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看是不是符合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或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对于(1)由于是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对于( 2)给的几个条件全是边,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其方法是通过计算成比例的线段得到对应边.解:略※例 2 (补充)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B=∠ACD ,AB=6 , BC=4 ,AC=5 , CD= 71,求 AD 的长.2分析:由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 猜想应用 “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计算得出AB CD,结合∠ B= ∠ ACD ,证明△ ABC ∽△ DCA ,再利用CDAC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AD 的比例式CD AC,从而求出 AD 的长.ACAD25解:略( AD=).六、课堂练习1.教材 P652.如果在△ ABC 中∠ B=30 °, AB=5 ㎝, AC=4 ㎝,在△ A ’ B ’ C ’ 中,∠ B ’=30° A ’B ’=10㎝, A ’C ’=8㎝,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一画、看一看?3.如图,△ ABC 中,点 D 、E 、 F 分别是 AB 、BC 、 CA 的中点,求证:△ ABC ∽△ DEF .七、课后练习1.教材 P662.如图, AB?AC=AD?AE ,且∠ 1=∠ 2,求证:△ ABC ∽△ AED . ※3.已知:如图, P 为△ ABC 中线 AD 上的一点,且 BD 2=PD?AD ,求证:△ ADC ∽△ CDP .教学反思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一、教学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2.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运用.三、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如图,△ ABC 中,点 D 在 AB 上,如果 AC 2=AD ?AB , 那么△ ACD 与△ 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2)题图, △ ABC 中,点 D 在 AB 上,如果∠ ACD= ∠ B ,那么△ ACD 与△ ABC 相似吗?——引出课题. 五、例题讲解例(补充)已知:如图,矩形 ABCD 中, E 为 BC 上一点, DF ⊥ AE 于 F ,若 AB=4 ,AD=5 , AE=6 ,求 DF 的长.分析:要求的是线段DF 的长,观察图形,我们发现AB 、 AD 、 AE 和 DF 这四条线段分别在△ ABE 和△ AFD 中,因此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这四条线段对应成比例,从而求得DF 的长.由于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故有一对直角相等,再找出另一对角对应相等,即可用“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 定方法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解:略( DF=10).3六、课堂练习1.教材 70 联系2.已知:如图,∠ 1=∠ 2= ∠ 3,求证:△ ABC ∽△ ADE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2)有一个角相等的两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七、课后练习1. 已知:如图,△ ABC 的高 AD 、 BE 交于点 F .求证:AFEF . BF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