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像科患者的安全护理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伴随科学技术水平等的进步,医院影像科实施的临床护理工作已从以往的单一性检查诊断护理模式逐渐向全方位护理方向发展。
治疗性护理模式的运用愈发广泛,成功突破影像科仅实施诊断检查护理的局限,通过结合影像检查诊断护理与系统性治疗护理方式,让患者明确诊断的同时还得到较好治疗[1]。
但即便如此,在影像科具体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护理安全管理问题和安全隐患亟待进一步完善。
为此,本文针对影像科的护理安全管理以及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简要阐述,旨在能为有需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1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影响因素1.1管理层因素存在影像科实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制与执行力低下现象,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未建构较全面的安全监管小组监管影像开展的科护理工作。
此外,影像科内的护理服务人员存在配置不均衡和缺乏规范性的现象,比如,护理服务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庞大,许多护理工作人员需实行多项护理工作并扮演着不同角色,所以极易出现职业倦怠情况。
1.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工作人员的相关法律知识较缺乏,并未对自身肩负的法律职责有正确意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尤为缺乏,自主护理服务观念及意识低下,专业护理知识、技能不够扎实等。
1.3患者因素患者进行住院治疗期间,并未严格遵循院内有关规章制度和规范,疾病治疗依从性、配合度较低,甚至存在一些患者私自外出等情况。
在疾病治疗阶段,部分患者存在较严重的抑郁、焦虑、烦躁等负性心理,提升了护理安全管理的难度与危险系数。
2影像科护理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分析2.1检查与治疗前由于患者在等待检查和治疗的时间较长,护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同岗位需求不匹配,或是对于患者的病情掌握不足和缺乏沟通等,造成患者并不够了解有关检查环境与设备,均有诱发患者候诊时发生安全隐患的可能。
2.2检查与治疗过程中在进行疾病检查和治疗时,相关医护操作人员随意更改检查和治疗的操作标准或程序,抑或是并未严格依照操作制度进行而出错。
影像科ct室卫生管理制度
影像科ct室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影像科CT室的卫生环境,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卫生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影像科CT室,具体内容包括CT室的卫生管理责任、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要求等。
二、卫生管理责任1. 影像科CT室的科室主任负有全面负责CT室的卫生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的卫生管理工作。
2. 所有影像科CT室的医务人员都应当认真履行卫生管理制度,做到守纪律、讲卫生。
3. 影像科CT室的卫生管理人员要定期对CT室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科室主任汇报。
三、卫生管理制度1.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对CT室的各类设备、器具进行定期消毒,做到全面覆盖、彻底杀菌。
2. 定期对CT室的地面、墙面、天花板等进行清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整洁。
3. 各种临床废弃物要进行分类收集、妥善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他人造成污染。
4. 定期对CT室的空气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建立CT室卫生档案,记录每次卫生管理的具体情况,并定期进行审查。
四、卫生管理要求1. 医务人员应当做好个人卫生,定期进行体检,发现有传染病的人员要及时隔离治疗。
2. 医务人员在进入CT室前应当穿戴好相关的防护服和口罩,做到洁净进入,洁净操作。
3. 患者在进行CT检查前,应当接受相关的护理员的指导,做好身体清洁,按照医嘱进行检查操作。
4. 对于各种可能导致感染的器具、设备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5. 在CT室进行任何消毒、清洁工作前,必须对相关的消毒液进行标签标识,并确保使用正确。
六、卫生管理检查1. 影像科CT室的卫生管理人员要定期对CT室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科室主任汇报。
2. 卫生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每月或者每季度组织专门的卫生管理检查,对CT室的卫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3. 对于发现重大卫生问题的CT室,要及时立案处理,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医学影像科护理工作的现状及管理方法.doc
医学影像科护理工作的现状及管理方法江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陈妤护师21400【1探讨医学影像科护理工作的现状及管理方法。
加强医疗工作、教学工作及人才管理才是加强影像科质量控制的核心。
医院影像科需强化管理制度,管理者要及时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医院整体的发展需求。
建立影像科护士工作流程、加强影像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实施微笑服务,才能更好地加强影像科的护理工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医院的全面管理。
【关键词1医学影像科;护理管理加强影像科质量控制的关键是要做好影像科仪器规范化。
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影像科的诊疗技术及护理水平,是加强影像科护理工作的关键。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科室己逐步由辅助科室慢慢转变为支撑科室,有些医院将医学影像科直接划归为临床科室,在医院科室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各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的分科也越来越细,各种检查、诊断、治疗室逐渐递增,而在一般性医院管理体制中,除临床科室及手术室、供应室等科室护理工作已经形成严格的组织体系和规范管理外,医学影像科等有其独特的技术操作特点和工作流程,需要相对独立的护士的参与和护理工作的支持。
因此,合理配置护理技术人员到岗任职,严格对其进行综合护理质量控制,是医院高层护理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将其纳入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范畴。
1医学影像科护理工作现状分析:?医学影像科护丄•年龄偏大在一般的医院中认为影像科工作相对轻松,特别是护理工作,所以领导安排的都是在临床从事工作时间较长、年龄较大、专业知识相对老化、接受新技术和新思想比较慢的护士。
因为年龄较大,往往自以为是,加之影像科很少对护士进行培训学习,所以导致知识不能更新、观念过于陈旧,与现代影像学的发展差距甚远。
木身年龄的特点也是学习新技术、新项目接受较慢,自己主观认为到影像科就是混日子,等待退休。
?医学影像科护丄•职责不明确,临床科室的护丄•有明确的职责,如护理质量规范及标准,常用护理操作规程的规章制定,护士的职责和分工非常明确,工作制度比较规范,而影像科护士国家相关部门没奋明确的工作职责规范,医院也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影像检查管理制度
影像检查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影像检查管理制度。
影像检查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规范影像检查的操作流程,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影像检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管理范围影像检查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诊所、影像中心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影像检查操作。
三、管理目的1. 确保影像检查操作规范化,减少操作失误;2. 提高影像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保障患者的隐私和安全;4. 降低医疗事故和误诊率;5. 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声誉。
四、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影像检查操作必须以患者的身体安全和隐私安全为首要原则;2. 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任意操作;3. 协同配合: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共同完成影像检查任务;4. 质量控制: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影像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5. 持续改进:定期进行影像检查操作流程的审核和改进,保持管理制度的适应性和科学性。
五、管理内容1. 质量控制(1)设备检测:定期对影像检查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2)科室评估:定期对影像检查科室进行评估,确保影像检查操作规范化和质量稳定;(3)质控流程:建立质量控制流程,确保影像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影像检查前,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2)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影像检查操作,避免任意操作或失误;(3)急救处理:对于突发状况,医务人员必须能够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3. 安全管理(1)设备安全:定期对影像检查设备进行安全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性;(2)辐射防护: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辐射防护规定,保障自己和患者的身体健康;(3)隐私安全:医务人员必须严格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隐私信息泄露。
4. 意外事故处理(1)记录报告:对于影像检查中的意外事故,必须及时记录并报告,开展事故处理;(2)责任追究:对于因医务人员过失导致的意外事故,必须追究相关责任。
影像科安全管理制度
影像科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影像科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影像科内进行的所有医疗影像学检查、诊断和治疗等工作,以及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和设备。
第三条影像科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采取预防、控制、应急处理等措施,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条影像科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五条影像科安全管理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核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强质量管理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六条影像科应配备合格的医师、技师和护理人员,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技师证书和护士执业证书,并定期进行培训。
第七条影像科应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评价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确保其工作符合标准和规范。
第八条影像科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危机处理技能。
第九条影像科工作人员应遵守部门规章制度,服从领导指挥,严守工作纪律,保护患者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第十条影像科应建立科室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奖惩机制,激励优秀员工,惩罚违规行为,提高整体工作绩效。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十一条影像科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排除故障,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影像科设备应定期检测和校准,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影像科设备应加强保密措施,确保患者信息和医疗资料不被泄露、篡改和窃取。
第十四条影像科设备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和装备,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免受辐射伤害。
第十五条影像科设备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使用方法,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使用设备。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六条影像科应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减少操作失误。
第十七条影像科应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需要,安排合适的检查时间和顺序,避免交叉感染和重复检查。
第十八条影像科应建立健全的检查申请、影像采集和影像报告系统,确保每一道程序的质量和准确性。
放射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预防
放射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预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快速发展,临床影像诊断技术在不断革新,放射护理专业也随之有所发展。
放射科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辅助患者进行X线、CT及数字胃肠造影等各项检查,其工作质量与放射诊断结果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
但是由于放射科就诊病患数量大、患者病情种类多且杂、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使放射的护理任务难度升高,导致放射科成为了医患矛盾和医疗事故的高发区。
因此,在实际中要重视放射科护理的安全性,注意加强管理措施和预防手段,提升放射科的护理水平。
放射科护理工作管理不到位是主要的安全隐患之一。
放射科主要的护理工作是帮助患者进行各类项目的检查,并协助医生获得诊断资料,其难度和规范性要求相对不高,这就导致了医院的护理部门对于放射科护理护士的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导致护士的护理知识无法及时更新、业务能力不足、对于放射机器的操作也不熟练,影响检查行为的安全性。
但是放射科是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之一,其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于一体,且放射科的设备大部分都是通过特殊的射线来穿过人体组织来观察到病变部位,若防护不到位这些射线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成为放射科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由于放射科患者数量非常庞大,疾病种类较多,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繁琐,在工作时易出现烦躁、不耐烦等不良情绪,这就可能使其在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出现语气强硬、态度不好等情况,忽略了患者的感受,造成医患纠纷和安全隐患。
部分患者由于对检查项目和治疗程序的了解程度不够,等待时间较长等因素也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不配合检查工作,造成医患矛盾。
在放射科检查的急重症患者数量较多,其在等待检查的过程中病情可能发生变化,还有部分患者对于检查使用的造影剂过敏,导致其出现休克等不良反应。
以上情况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均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事故,造成安全隐患。
此外,放射科仪器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若放射科医护人员的使用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安全事故。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
[参 考 文 献 ]
必要 时 注射 适量 的镇静 剂 。 2.2 检查 和治疗 中
(1)嘱患者 在 检 查过 程 中按要 求 配 合 检查 。如 : 胸 部 CT扫描时病 人 要配 合 医生 口令作 吸气 、呼气 、 闭气等动作;MRI扫描则平静呼吸;(2)检查过程 中护
[1] 马素贞 ,刘 静 ,李 楠.老年患 者 CT检查 的心理护 理 [J].医学影 像学 杂志 ,2005,15(4):351—352.
系好 约束 带 ,以防虚脱 或晕 倒 ,或 因躁 动从检 查床摔
检查或 治疗后 患 者脱离 检查床 时护理 不及 时而 下 ;危 重病人 搬动 时 要 小 心 ,防止 加 重 病 情 ;做增 强
摔倒 、对危重 病人 搬动 时方式 不 当均 可加重 病情 ;或 检查 的病人应 休息 片刻 ,观察其 是 否有不 良反应 ;患
[2] 刁国宣 ,蔺习凤 ,柴 静.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 隐患的防范[J].重庆 医学 ,2008,37(7):773—774. [收稿 日期 】2010—03—12
理人 员应该 密 切观察病 情 ,随时观察 病人 状况 ,及 时
(本 文编辑 :孙 万群 )
科 安全 管理经 验介绍 如下 。
血压计、小瓶装氧气或氧气袋 、负压吸引器等 ;(3)做
1 安 全 隐 患
增强 扫描 时必须 耐心 向患者 和家属 详细介 绍增 强 的 目的、过 程 、安 全性 、术后 可 能出现 的不 良反 应等 ,以
检查 和 治疗 前 因患 者 等候 时 间过 长 ,护理 人 员 消除紧 张恐 瞑等不 良心理 ,取 得 患 者 的理 解 和 充分 人数不足 ,护理人员能力与岗位不配 ,或因对患者病 配合 ,保证 扫 描 顺 利 进 行 ¨ ;(4)过 敏 反 应 者 应 立 即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医疗机构护理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各病区护士长为成员,负责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全面工作。
2.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各病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为成员,负责具体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三、护理安全管理职责1.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定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2)定期检查、评估护理安全管理工作;(3)对违反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4)组织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培训。
2.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具体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2)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3)组织开展护理安全自查、互查活动;(4)收集、整理护理安全信息,上报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3. 护士职责:(1)遵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2)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确保操作准确无误;(3)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护理安全隐患;(4)做好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2. 规范操作流程:对各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风险防范措施。
3. 加强设备管理:定期对影像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4. 严格药物管理: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5. 落实感染控制措施:加强手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院内感染。
6. 加强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
7. 提高护理技能:定期开展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
8. 严格值班制度: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护理工作正常进行。
影像科护理中的辐射安全:保护患者和护士
影像科护理中的辐射安全:保护患者和护士影像科护理在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疗影像如X 射线、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确诊疾病,还可以引导外科手术和治疗过程。
然而,这些影像技术通常伴随着辐射暴露的风险,因此在影像科护理中必须高度重视辐射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像科护理中的辐射安全问题,包括辐射的类型、风险评估、保护措施以及对患者和护士的重要性。
辐射的类型在影像科护理中,主要涉及两种类型的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1.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从原子中剥离电子,导致原子电离。
X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发射的粒子(如伽马射线、贝塔射线和阿尔法射线)属于电离辐射。
这种辐射对生物体组织具有一定的损害性,因此需要谨慎应用和保护。
2.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不足以引起原子电离。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无线电波。
在医学影像中,医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属于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应用是医学影像中最常见的,因此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在使用电离辐射时确保辐射安全。
辐射风险评估了解辐射的风险是影像科护理的基本要求。
以下是进行辐射风险评估的关键因素:1. 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辐射能量的测量单位。
医学影像设备会记录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以确保它在安全范围内。
2. 辐射暴露时间:辐射暴露的时间越长,患者和护士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高。
因此,在医学影像中,控制曝露时间至关重要。
3. 距离:患者和护士离辐射源的距离也会影响辐射剂量。
保持足够的距离可以减少辐射的直接影响。
4. 防护设备:穿戴辐射防护设备,如铅背心、铅眼镜和手套,有助于减少辐射的散射和吸收。
辐射安全的保护措施为了确保患者和医疗人员的安全,影像科护理中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包括:1. 设备校准:定期校准医学影像设备,以确保其辐射剂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限制曝露时间:在进行X射线或CT扫描等检查时,医生会尽量限制患者的曝露时间,以减少辐射暴露。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影像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主要负责各种医学影像的拍摄和诊断。
但是,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其安全管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安全隐患的防范。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工作事项的责任分工以及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确保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2.加强培训并建立安全管理档案。
开展针对影像科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并在每次工作前对职工进行安全再培训,以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保障设备安全。
影像设备较为复杂,且大型、昂贵,而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因素容易影响其正常运转,职工应依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加强日常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4.注意环境安全。
影像科工作环境应保持干燥、整洁、通风,防止管线泄漏,以防止污染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5.注意药品管理。
在影像检查中,钨靶、碘剂等药品均有一定的毒性,应加强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品能够按照规定使用,避免药品误用或者误溶导致的危害性。
二、安全隐患的防范1.电磁辐射。
影像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强烈的辐射,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护理人员应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的身体,如非必要情况下尽量远离设备辐射区域,必须进入区域时应佩戴防护装备。
2.设备操作规范。
影像设备是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医疗设备,操作规范能够保障检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妥善保管设备,不可随意操作。
3.项目筛查和使用范围。
在进行影像检查前,必须进行项目筛查并明确使用范围,避免无效或重复检查,同时避免使用过多辐射进行检查而导致健康损伤。
4.应急措施。
应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包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有关人员的职责,必要时应当安排专责人员,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的处理事故。
总之,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安全问题,积极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避免对患者及职工造成伤害或者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影像科护士职责范文
影像科护士职责范文影像科护士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批护理人员,也是医疗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们在医学影像科中负责照顾和监护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协助医生进行各种影像检查和诊断,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影像科护士的主要职责。
1.患者照顾和监护:影像科护士负责照顾和监护患者,在影像检查前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观察,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提供合适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影像检查准备:影像科护士需要与患者沟通,解释影像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帮助患者了解各项检查的准备工作,如空腹、禁食或服用特定药物等。
他们还需要确认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情况,以便安全进行影像检查。
3.辅助医生操作:影像科护士协助医生进行各种影像检查和操作,如X光、CT扫描、MRI、超声波等。
他们负责放置患者在正确的位置,并确保患者的身体部位得到适当的照射或扫描。
他们还需要掌握各项设备的操作方法,如果需要进行调整或修理,可以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设备操作和维护:影像科护士需要熟悉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并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他们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清洁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校准,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影像结果的评估和记录:影像科护士需要对影像结果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析,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他们需要将这些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医生,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6.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影像科护士需要在影像检查过程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解答他们的疑问,减轻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感。
他们还需要向患者提供有关检查结果和后续治疗的相关信息,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7.护理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影像科护士需要遵守医院的各项护理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他们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以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总之,影像科护士在医学影像科中承担着重要的护理职责,他们的工作涉及到患者照顾和监护、影像检查准备、辅助医生操作、设备操作和维护、影像结果的评估和记录、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护理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等多个方面。
影像护理工作制度
影像护理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影像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影像护理工作的管理和操作。
第三条影像护理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确保护理工作安全、高效、优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影像护理管理部门,负责影像护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价。
第五条影像护理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组织影像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学习。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配备充足的影像护理人员,确保影像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七条影像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一)严格执行医嘱,认真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护理安全;(二)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三)参与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四)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五)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第八条影像护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护士资格证书;(二)具有影像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三)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四)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九条影像护理工作流程:(一)接诊:接受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初步评估;(二)准备:准备影像设备、药品、器械等物品,确保检查顺利进行;(三)检查:按照医嘱和操作规程进行影像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四)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确保患者安全;(五)整理:整理检查现场,收拾器械,确保环境卫生;(六)记录:记录患者检查情况,包括病情、检查结果、护理措施等。
第五章质量管理第十条影像护理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影像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一条影像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提高护理质量。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影像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不良事件。
影像科护理个案
影像科护理个案
影像科护理个案是指在医学影像科中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个案。
医学影像科是一种利用放射线、超声波、核磁共振等技术来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专科。
影像科护理个案是针对在影像科接受检查或治疗的患者进行的专业护理。
影像科护理个案的工作内容包括:
1. 患者接待和沟通: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患者对影像科检查或治疗的疑问。
2. 患者准备:根据医生的要求,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和消毒身体部位,获取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史等。
3. 设备操作: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进行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如调节设备参数、对患者进行放射线或超声波检查等。
4. 安全控制:负责确保影像科的安全操作,包括正确使用护具、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避免辐射对患者和自己造成伤害。
5. 紧急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如出现意外事故或患者突发状况,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6. 数据记录和报告:及时记录影像科检查或治疗的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准备相关的影像报告,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7. 患者抚慰和安抚:在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放松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影像科护理个案需要具备医学影像科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常见的影像设备操作和患者护理流程。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医生、患者和其他护理人员共同合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放射科护士岗位职责
放射科护士岗位职责引言概述:放射科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在放射科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护士的岗位职责,包括患者照护、设备操作、辅助医生等方面。
一、患者照护1.1 患者接待和安抚放射科护士负责接待患者,向他们解释放射科检查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减轻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护士需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病史和症状,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放射科检查。
1.2 患者准备和安全措施在放射科检查前,护士需要确保患者的身体准备工作完成,包括服用特定的药物、饮食限制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手套、穿戴防护服等,以确保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1.3 患者监护和病情观察在放射科检查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他们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指标,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放射科检查结果,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二、设备操作2.1 放射设备操作放射科护士需要熟练操作各类放射设备,如X光机、CT扫描仪、核磁共振仪等。
他们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准确地设置设备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放射影像。
护士还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以提供可靠的诊断工具。
2.2 放射剂注射在某些放射科检查中,护士需要为患者注射放射性药剂。
他们需要准确计算和配制药剂,确保正确的剂量和注射途径。
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对药剂的反应,并及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
2.3 放射防护放射科护士需要遵守放射防护原则,确保自身和患者的辐射安全。
他们需要正确佩戴防护用具,如铅衣、眼镜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护士还需要对辐射防护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有效性。
三、辅助医生3.1 协助放射科医生进行诊断放射科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放射影像的解读和诊断。
他们需要熟悉常见的放射影像学表现,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疾病类型和程度。
护士还需要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提供全面的诊断结果。
影像科护理规章制度内容
影像科护理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影像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影像科护理工作,包括CT、MRI、X光等影像检查。
第三条影像科护理工作必须遵守医院相关规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四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设备操作流程。
第五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工作,确保影像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第二章护理人员管理第六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按照医院规定佩戴工作服和工作证,不得私自更换。
第七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得酗酒、吸烟或使用药物。
第八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提升专业水平。
第九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其他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第十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不得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准备检查设备和药品,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按照规定消毒设备和器具,保证清洁卫生。
第十三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正确安排检查顺序和时间。
第十四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检查情况和结果,保留相关资料和影像。
第十五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和患者保持沟通,解释检查目的和要求。
第四章特殊操作第十六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在进行放射性检查时,应严格遵守放射防护规定。
第十七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在接触化学药品时,应遵守防护措施,保护皮肤和呼吸道。
第十八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在操作磁共振设备时,应检查患者身体内是否有金属物。
第十九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在进行CT检查时,应遵守造影剂注射的操作规范。
第二十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在检查结束后,应对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洁消毒。
第五章应急措施第二十一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在突发情况下,应冷静应对,妥善处理。
第二十二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熟悉急救措施,做好患者抢救工作。
第二十三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遵守医院应急预案,协助医生处理突发事件。
第六章教育培训第二十四条影像科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 (1)
临床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10月第10期—230 —对56例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何晓翠 孙卓超 柏 丹(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 四川 南充 637000)【摘 要】肠梗阻是指食物不能通过肠腔或肠道本身的疾病,造成肠道狭窄形成阻塞【1】。
表现:1腹疼,2腹胀,3恶心呕吐,4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其病情复杂多变,发展迅速,不仅会出现肠坏死.腹膜炎,还可危急生命,其治疗及护理至关重要,现将其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中图分类号】R4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30—01为了更能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肠梗阻患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与各位医疗同行一起分享自己是如何在护理岗位上来护理患者的,希望能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般资料: 选取肠梗阻患者共56例。
保守治疗12例,年龄在8个月——85岁之间,住院时间3-11天;手术38例,其中肠扭转9例,肠粘连5例,肠套叠12例,嵌顿疝8例,结肠癌4例,肠造口回纳6例。
手术后有6例未在术后5天排气排便,2例在术后24小时内出现腹胀,1例因感染高烧不退(38.5℃以上),19例白细胞计数居高不下,6例伴呕吐,不解大便,腹部膨隆,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1【病因及分类】1.1肠梗阻发生的基本病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行肠梗阻1.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1.3按梗阻部位可分为高位性肠梗阻(空肠上段段)低位性肠梗阻(回肠末端和结肠)1.4按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1.5按病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2【处理原则】处理原则是解除肠道梗阻和纠正全身生理紊乱的同时,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应根据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3治疗3.1非手术的治疗3.1.1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措施3.1.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3.1.3 预防感染3.2手术治疗1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物.肠套叠肠扭转复位术2肠切除肠吻合术见于肠肿瘤.炎症性狭窄或肠坏死病人4肠造口术见于病情重,或局部病变所限,不能耐受和进行复杂手术的病人 4护理4.1非手术的护理4.1.1一般护理(1)体位:取半卧位,有利于减轻腹部张力,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休克病人应改成平卧位【2】,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影像科护理规章制度
影像科护理规章制度
《影像科护理规章制度》
影像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进行各种影像检查,如X光、CT、MRI等。
在这个部门工作的护士们需要严格遵
守各种规章制度,以确保影像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影像科护理规章制度要求护士们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各种影像设备的操作技术和相关知识。
此外,他们还需要熟悉各种影像检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帮助医生完成各种检查,并且确保患者的安全。
其次,影像科护理规章制度还要求护士们必须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要求,以确保影像设备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他们需要定期对影像设备进行消毒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影像检查的准确性。
此外,影像科护理规章制度也要求护士们必须严格遵守患者隐私的保护规定,不得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影像资料泄露给外人。
而且,在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时,护士们还需要尽量减少辐射剂量,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影像科护理规章制度的实施对于保证影像检查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护士们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以确保影像科的良好运转和患者的满意度。
放射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处理
放射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处理放射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诊断和治疗部门,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各种放射性技术为病人提供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服务。
然而,由于放射技术的特殊性,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方法,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保障病人的安全。
一、放射科护理安全隐患1.1 放射源安全隐患放射科常用的放射源包括X射线、γ射线、质子束等,这些放射源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危害,可能导致放射性损伤。
因此,在使用放射源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造成危险。
1.2 病人及家属安全隐患病人在接受放射科检查时,可能出现不适、焦虑等情绪,影响检查效果。
此外,病人及家属可能对放射科检查的注意事项了解不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护理人员应加强病人教育,确保病人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
1.3 护理操作安全隐患放射科护理工作涉及多种操作,如静脉输液、导管插入等。
操作不当可能引发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安全风险。
1.4.环境安全隐患放射科环境中可能存在辐射、电磁、化学等多种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遵守放射防护规定,预防职业暴露。
二、放射科护理安全隐患处理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引导护理人员需要从心底提升自己的职业感和责任感,不仅要做到知识储备到位,技术实施规范,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一定的人文关怀,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患者带病进行检查,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波动,护理人员应提供更强的耐心,在进行言语沟通时更多地提供微笑服务,为患者舒缓内心的情绪和压力,消除与患者的距离感,提高患者的信任程度也有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
2.2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必不可少会存在言语和身体接触,尤其是放射科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护理人员应明确患者与自身的权益归属,保护自己也保护患者,因此,法律意识的提高必须纳入日常的工作规范中,护理人员需要知法懂法,并且依法进行医疗检查,也以此规范自己的工作。
科普 放射检查护理
科普放射检查护理
放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通过使用放射线和其他影像学方法来获取患者体内的详细图像,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放射检查护理是指在进行放射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护理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射检查护理内容:
1. 患者准备:在进行放射检查之前,护士会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询问过敏史、孕妇状态等重要信息。
根据检查的要求,可能需要要求患者服用造影剂或器械,护士需要确认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这些物质。
2. 辐射保护:放射检查需要使用辐射,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不受到辐射的伤害,护士需要确保患者正确穿戴防护设备,如铅衣、颈护甲等。
还需要确保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好。
3. 体位调整:放射检查时,患者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调整身体姿势,如抬高、转动或支撑不同的部位。
4. 保持安静:为了获得精确的图像,患者在检查期间需要保持安静。
护士需要告知患者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以免影响图像的质量。
5. 心理安慰:有些患者可能会对放射检查感到紧张或焦虑。
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并解答患者可能有的疑问和担忧。
6. 记录维护:护士需要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如患者的身份、检查时间、放射剂量等,以便医生进行诊断。
7. 检查后的护理:在放射检查后,护士需要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头痛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放射检查护理是保证放射检查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始终关注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22 期2019 Vol.6 No.22
106
分析影像科患者的安全护理
陈菲
(习水县人民医院影像科,贵州遵义 564600)
【摘要】目的 对安全护理方法应用于影像科患者护理中取得的效果分析。
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影像科患者158例资料,将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79例纳入对照组,配合安全护理的79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表现,并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护理满意情况。
结果 负性心理测评,干预前所有患者均存在有明显焦虑抑郁表现,评分结果介于中度焦虑抑郁评分之间,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评分结果提示有轻度焦虑抑郁表现,而观察组无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明显。
满意率结果对照组86.08%(68/79),与观察组97.47%(77/79),组间有明显差异。
结论 影像科患者临床检查期间,出现负性心理可能性较大,影响配合度,出现安全事件可能性高,需采取安全护理干预工作,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影像科;安全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2.106.01
作为患者临床检查诊断的主要科室,影像科可帮助患者诊断疾病与临床治疗效果,特别近年来医疗影像学技术发展下,更为介入治疗与诊断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影像学检查中涉及的设备较多,可能出现辐射、噪音等问题,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检查依从性[1]。
对此,考虑在检查期间做好安全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将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影像科患者158例资料为对象,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取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影像科患者158例资料,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疾病诊断、手术治疗后检查;②无影像学检查禁忌症情况;③患者及其家属确认同意知情。
对158例患者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平均(49.6±5.0)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2例、37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50.8±4.9)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3例、36例。
基线资料对比较为相近。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检查期间,均做相关准备,如基础药物应用、对比剂应用等,由护理人员做相关的教育指导,对患者疑惑问题进行解答。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配合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要点:①心理干预,部分患者对影像学检查知识了解较少,对各类仪器设备易出现恐惧焦虑心理,需在护理期间做好心理指导,如告知各类仪器设备操作流程与原理,讲解影像学检查优势,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提高检查依从性;②针对性安全护理,主要结合患者病情,做相应的护理干预,如部分患者危重型,因携带各类插管、吸氧管等,检查前应做好预约工作,并将相关抢救药品与器械准备,检查期间对患者各项指标与管道情况观察。
再如对于步行患者,检查中需配合心理安慰与指导,对患者呼吸情况与面部表情关注,而平板车型患者,保证氧气连接合理,注意患者体位控制,满足检查要求的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另外注意若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异常,需及时停止检查。
1.3 观察指标
以焦虑抑郁评价量表SAS、SDS对患者负性心理表现评价[2],同时利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结果利用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负性心理测评结果、护理满意调查结果分别利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描述,组间对比结果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负性心理测评结果
负性心理测评,干预前所有患者均存在有明显焦虑抑郁表现,评分结果介于中度焦虑抑郁评分之间,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评分结果提示有轻度焦虑抑郁表现,而观察组无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明显。
如表1。
表1 负性心理测评结果观察对比(x±s)
组别
(n=79)
SAS评分(分)SDS评分(分)
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60.4±4.644.6±5.7*60.2±5.643.3±5.7*对照组61.2±5.058.0±5.561.9±6.750.6±7.4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护理满意调查结果
护理满意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对照组79例患者中满意与基本满意例数分别为39例、29例,观察组患者满意与基本满意例数分别为42例、35例,满意率结果对照组86.08%(68/79),与观察组97.47%(77/79),组间有明显差异。
3 讨 论
影像学检查作为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方式,对帮助患者诊断疾病有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影像学检查中,大多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且因担忧疾病,易有负性心理问题出现,导致检查依从性降低,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提高。
对此,考虑在护理期间引入安全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提升护理干预效果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雪,郑淑梅,屈梅香.影像科碘对比剂输注安全专家共识[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08):707-712.
[2] 余华良,魏坤,俞锴.临床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管理[J].医疗
卫生装备,2017,38(12):142-145.
本文编辑:吴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