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祥记(南齐王琰)
晋阳王氏的家世门风与《冥祥记》的创作(一)
晋阳王氏的家世门风与《冥祥记》的创作(一)六朝时期,官僚士大夫是弘扬佛法的一支主要力量,现存的很多的宣佛小说,很多是具有佛教信仰的士大夫所创作的。
《冥祥记》是现存较多的一部宣佛小说,原书10卷,现在辑录有130多则,基本上是佛教灵验传说。
从此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佛教信仰流行的一般状况;同时,它又可以视为是志怪小说的一种,在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传奇的形成有着相当重大的影响;另外,它又是在征实的原则下构撰的,所以其人物、背景、细节等均具有相当程度的真实性,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
《冥祥记》的作者王琰,出于太原王氏。
东晋时期曾在政坛活跃一时的一流高门太原王氏,自从王国宝伏诛后,其事迹就不为史家所重视。
我们结合对王琰生平经历的讨论,可以略略窥见此一家族在宋齐时期的活动状况。
除此之外,我们拟就此书与其他宣佛小说、僧尼传记以及正史之间的关系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晋阳王氏的家世门风与宗教信仰《冥祥记》的作者,各类目录均作南齐王琰。
《隋书·经籍志》杂传类:“《冥祥记》十卷,王琰撰。
”两〈唐志〉同。
王琰此人,史书无传。
关于王琰的生平,最重要的材料就是《冥祥记·自序》,其云:琰稚年在交趾,彼土有贤法师者,道德僧也。
见授五戒,以观世音金像一躯,见与供养……琰奉以还都。
时年在龆龀,与二弟常尽勤至,专精不倦。
后治改弊庐,无屋安设,寄京师南涧寺中……于时幼小,不即题记,比加撰录,忘其日月;是宋大明七年(463)秋也。
至泰始末(470或471),琰移居乌衣,周旋僧以此像权寓多宝寺。
琰时暂游江都,此僧乃适荆楚;不知像处,垂将十载……宋升明末(479),游踬峡表,经过江陵,见此沙门,乃知像所。
其年,琰还京师,即造多宝寺访焉……时建元元年七月十三日(479)也1]。
根据其自序,再补充其他材料,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王琰的出身、家世门风、为官经历。
首先,我们来讨论王琰的出身。
王琰的郡望,《高僧传·序》与〈破邪论〉都云是太原2]。
中国古代,鬼怪奇谈,书记推介
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归藏》《黄帝说》(40篇)《汲家琐语》《穆天子传》《山海经》(郭璞注)《禹本纪》《伊尹说》(27篇)……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括地志》《列仙传》《神仙记》《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蜀王本纪》《徐偃王志》《玄黄经》《虞初周说》(943篇)《异闻记》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博物志》(张华著,400卷)《集灵记》(颜之推著)《旌异记》(侯白著)《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灵鬼志》(荀氏著)《灵异记》《冥祥记》(王琰著,10卷)《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神仙传》《神异记》(王浮著)《拾遗记》(王嘉著,10卷)《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搜神记》(干宝著,20卷)《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宣验记》(刘义庆著)《研神记》《异林》(陆氏著)《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冤魂志》《甄异传》(戴祚著)《志怪》(祖台之著)……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博异志》《补江总白猿传》(1卷)《传奇》(裴铏著)《独异志》《古镜记》(王度著)《河东记》《集异记》《秦梦记》(沈亚之著)《湘中怨》(沈亚之著)《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宣室志》《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异梦录》(沈亚之著)《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周泰行记》(韦瓘著)……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乘异记》(张君房著)《括异志》(张师正著)《洛中纪异》(秦再思著)《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睽车志》(郭彖著,5卷)《夷坚志》(洪迈著,420卷)《唐太宗入冥记》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潮海新闻夷坚续志》《诚斋杂记》《续夷坚志》《子不语》……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汴京勼异记》《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后西游记》(6卷40回)《剪灯新语》《剪灯余话》《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涉异志》《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松窗梦话》《西游补》(董说著,16回)《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续西游记》《庚巳编》《语林》……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遁窟谰言》(王韬著,12卷)《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耳邮》(俞樾著,4卷)《后聊斋志》(王韬著)《蕉轩摭录》《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31篇)《里乘》(许奉恩著,10卷)《六合内外琐言》(黍食余裔孙,20卷)《觅灯因话》《平妖记》《三异笔谈》(许元仲著,4卷)《淞滨琐话》(王韬著,12卷)《淞隐漫录》(王韬著,12卷)《挑灯新录》《闻见异辞》(许秋垞著,2卷)《昔柳摭谈》(冯起凤著,8卷)《洗愁集》(邹徶??卷)《谐铎》(沈起凤著,10卷)《新齐谐》(袁枚著,24卷,续10卷)《夜谭随录》(和邦额著,12卷)《夜雨秋灯录》(宣鼎著,16卷)《翼驹稗编》(汤用中著,8卷)《蟫史》(屠绅著)《印雪轩随笔》(俞鸿渐著,4卷)《萤窗异草》(浩歌子著,3编12卷)《影谈》(管世灏著,4卷)《右合仙馆笔记》(俞樾著,16卷)《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纪昀著,《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里面都有一些比较有用和有趣的知识,个人比较推荐《山海经》,除了时代较早外,对鬼怪的性格,外貌,来历都有较多介绍,另外,《搜神记》也是不错的。
鬼书
我和这位朋友一样,也在找这类书,这是我罗列的书名,很多书已经很难找到了你可以去电驴搜一下,也许能淘到宝也说不定。
鬼怪故事也被称为“齐谐”故事或者“夷坚”故事。
“齐谐”和“夷坚”分别语出《庄子·逍遥游》和《列子·汤问》。
可以说中国很早就有了写鬼怪之人。
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归藏》《黄帝说》(40篇)《汲家琐语》《穆天子传》《山海经》(郭璞注)《禹本纪》《伊尹说》(27篇)……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括地志》《列仙传》《神仙记》《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蜀王本纪》《徐偃王志》《玄黄经》《虞初周说》(943篇)《异闻记》……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博物志》(张华著,400卷)《集灵记》(颜之推著)《旌异记》(侯白著)《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灵鬼志》(荀氏著)《灵异记》《冥祥记》(王琰著,10卷)《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神仙传》《神异记》(王浮著)《拾遗记》(王嘉著,10卷)《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搜神记》(干宝著,20卷)《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宣验记》(刘义庆著)《研神记》《异林》(陆氏著)《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冤魂志》《甄异传》(戴祚著)《志怪》(祖台之著)……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博异志》《补江总白猿传》(1卷)《传奇》(裴铏著)《独异志》《古镜记》(王度著)《集异记》《秦梦记》(沈亚之著)《湘中怨》(沈亚之著)《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宣室志》《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异梦录》(沈亚之著)《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周泰行记》(韦瓘著)……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乘异记》(张君房著)《括异志》(张师正著)《洛中纪异》(秦再思著)《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睽车志》(郭彖著,5卷)《夷坚志》(洪迈著,420卷)《唐太宗入冥记》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潮海新闻夷坚续志》《诚斋杂记》《续夷坚志》……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汴京勼异记》《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后西游记》(6卷40回)《剪灯新语》《剪灯余话》《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涉异志》《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松窗梦话》《西游补》(董说著,16回)《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续西游记》《庚巳编》《语林》……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幽冥夜谈》余问天《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遁窟谰言》(王韬著,12卷)《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耳邮》(俞樾著,4卷)《后聊斋志》(王韬著)《蕉轩摭录》《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31篇)《里乘》(许奉恩著,10卷)《六合内外琐言》(黍食余裔孙,20卷)《觅灯因话》《平妖记》《三异笔谈》(许元仲著,4卷)《淞滨琐话》(王韬著,12卷)《淞隐漫录》(王韬著,12卷)《挑灯新录》《闻见异辞》(许秋垞著,2卷)《昔柳摭谈》(冯起凤著,8卷)《洗愁集》(邹弢著,8卷)《谐铎》(沈起凤著,10卷)《新齐谐》(袁枚著,24卷,续10卷)《夜谭随录》(和邦额著,12卷)《夜雨秋灯录》(宣鼎著,16卷)《翼驹稗编》(汤用中著,8卷)《蟫史》(屠绅著)《印雪轩随笔》(俞鸿渐著,4卷)《萤窗异草》(浩歌子著,3编12卷)《影谈》(管世灏著,4卷)《右合仙馆笔记》(俞樾著,16卷)《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纪昀著,《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聊斋>>。
唐代有意识的口述历史著作范本:《冥报记》
唐临仍具杂史笔记小说等类中的口述史料多数只是在序陈所受及闻见由缘言不饰文事专扬榷庶后人见文开首或正文中约略交代其来源或途径像冥者能留意焉不但忠实地记述了有关条目内容是报记这样自始至终基本贯穿记述材料来源的人物由当事人口述还是由他人转述有的还记录了口途径及背景的体例并且是为了使佛教因果报应的述者的宦位或口述的途径环境或场景
口述历史 在中国有悠久 的发展历史。汉代 的司马迁 ,为了真实而完整地记录历史 ,曾亲 自采访 ,所 获 取 的口述历史材料 ,成 为他 撰写 《 史记 》的诸多史料之一 。司 马迁 以后 ,中国口述 历史的传统不 断发展。 到唐初 ,唐临撰 写的 口述 历史著作 《 冥报记》 ,成为重 要的口述历史专 门著作 。 唐 临,字本德 ,京 兆长 安人。武德初 ,隐太 子讨王 世充 ,临以策进说 ,太子 引为直典书坊 ,授右 卫率
尚书 。显庆 四年,因反对 立武则天为皇后贬潮州刺史,卒。终年六十岁 。∞ 《 冥报记 》具有 作为 口述历史著作的一些特 点,不 是一般 的访谈 录,而是作者 抱有 明确 目的,通 过一 系列有 意识的采访撰 写而成。《 旧唐 书 ・ 唐临传》说 :“ 唐 临 )俭 薄寡欲 ,不 治第 宅 ,服用 简素 ,宽于待 ( 物 。尝欲吊丧 ,令家童 自归家 取 白衫 ,家僮误将余衣 ,惧未敢进。临察 知之 ,使召谓 日:‘ 日气逆 ,不宜 今 哀泣 ,向取 白衫 ,且止之 也。 ’又尝令人煮药 ,失制。潜知其故,谓 日:‘ 阴暗不宜服药 ,宜即弃之。 ’竟不扬
的名姓或身份 ,有 的还记录 了口述者的宦位或 口述的途 径、环 境或场 景。我们 可 以根据这些条 件, 比较详 细地考察 《 冥报记 》的 口述材料来源,并 由此评估 《 冥报记 》在 口述历 史方面 的价值 。 兹据 《 冥报记 》所 记事件的来源,将其粗 略分作 当事人 口述及他人转述两类 ,分别考 述其相关情 由。
论志怪小说中的佛教思想及其世俗化倾向--以《冥祥记》和《冤魂志》为例
世, 在每一世的善事 或恶事在下一世都会有响应的报应。 随着佛
教传播 , 这一思想有所发展 , 即在当世也会有报 应。《 冤魂志》 即 是宣扬 这一报应 。 其中一篇 《 诸葛元崇》 , 言恶人贪诸葛元崇之财 而将其 杀害 , 诸葛冤魂不散托梦于母 , 母 告官而将恶人绳之于
小说作者附会历史现实无非是使世人相信 ,以达到宣扬其教 的 目的, 因此而 出现世俗化倾 向。
( 二) 细 节描 写
和人 民的苦难 , 欲借《 冤魂志》 表达佛教 的冤魂相报思想 。 两部小
说 中佛教思想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
( 一) 释 家幻 术 , 佛 教 说 法
既为志怪小说 , 其 中 自然免不了许 多奇闻怪事 , 佛教小说 中
作为 中国古代小说 的发轫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已具备小 说的基本要素 , 有情节 , 有虚构 , 还有人物刻画 。尤为重要 的是 , 它不再像《 山海经》 那样 单一记载奇 闻怪 事 , 而 是已包含 了作者 的思想 。如鲁迅所说 : “ 秦汉以来 , 神仙之说盛行 , 汉末 又大畅巫 风, 而鬼道愈炽 ; 会小乘佛教亦人 中土 , 渐见流传 。” 可见整个 魏
的倾 向主要有 以下两方面 :
( 一) 附会 历 史现 实
晋六朝佛道盛行 , 佛教尤在南北朝时期繁盛。 本文 以《 冥祥记》 和 《 冤 魂志》 为例, 从志 怪小 说中的佛教思想及其 世俗化倾 向两个
方面展开论述 。
一
首先 , 志怪小说 为了附会现实 , 往 往出现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出孙元弼 的怒火与刚正不 阿 ,二是道 出桃英被发现后 的羞愧 与
《冥祥记》校读札记
t e o l e iin v ia l n w i t o e d td y u u h n y d t a al b e o o s he n e ie b L x n. As n mp ra t “Bud h s a i o t n d im a x l r u i a y” i
Ke o d : n in i L x nj uG j C n b n au nZ ui ; u io u o ce y w r s Mi a gj ; u u i u og i ;F y a h l G xas oG uhn x l i a n h
Ab ta t h rgn le io fMixa g J o ssso n v lme ,w ih h v e n ls,a d sr c :T e oiia dt n o n in ic n it ft ou s hc a e b e o t n i e
望 能对后来 研 究者 有些许 帮助 。
1 衡 心念 言 , 井 自然 。井 边有 人谓 日 : 不 自 . 此 “ 然者 , 何得 成井? 虽见法柱 , ” 故倚 望之 。(2 页 ) 31
鲁迅据《 高僧传》 《 、法苑珠林》 以下简称《 ( 珠林》 、 ) 《 太平广 记 》 《 平 御 览 》 《 正 论 》 《 宝 感 通 、太 、辨 、三 录》 《 房 四谱 》 书 辑 录 出 11则 , 则 10则 , 、文 等 3 实 3 因为 “ 长舒 ” 竺 录有 两则 , 内容相 同 , 字 略有不 同 。 文
mit r f e u d n h r ce s n mb g o sme n n sc u i gmi n e sa d n sa d ec h r f r , x u e o d n a t a a t r ,a d a iu u a i g a s s d r tn i g n t .T e eo e r c n u
关于谢敷的介绍
关于谢敷的介绍谢敷(313-362):字庆绪,会稽人(今浙江绍兴),隐士,佛、道大师,性沉静寡欲,入太平山修行。
1人物简介谢敷(322-363),字庆绪,会稽人(今浙江绍兴),隐士,佛教、道教大师,性沉静寡欲,入太平山(位于江西省武宁县境内的道教名山,又名丝罗山)十余年。
郗愔召他为主簿,后来又召征博士,皆不就。
子谢颙能世袭其业。
2处士星(少微星)下凡晋哀帝隆和元年(362),月亮犯少微星(处士星),算命者以隐士当死。
谯国(安徽亳州)的隐士戴逵有美才,人或忧之。
不久,谢敷死,故会稽人士以嘲吴人(当时吴地包括亳州)云:“吴中高士,便是求死不得死。
”意思是,谢敷才是名符其实的隐士,老天爷不承认戴逵是处士星下凡。
《史记·天官书》云:“延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南第一星为处士,第二星为议士,第三星为博士,第四星为星大夫。
3典籍记载《艺文类聚》卷三十六之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谢敷隐居会稽山。
初,月犯少微星,一名处士星,时戴逵名重于敷,时人忧之。
俄而敷死,故会稽士人嘲吴人云:“吴中高士,求死不得。
”《冥祥记》《晋书》南齐王琰之《冥祥记》:晋谢敷,字庆绪,会稽山阴人也,镇军将军谢輶(337-403)之兄子也。
少有高操,隐于东山,笃信大法,精勤不倦。
《晋书》卷74《桓冲传》:谢安曾推荐谢輶代王荟为江州刺史,不为桓冲所许。
又《晋书》卷100《孙恩传》:孙泰为孙恩叔父,仗司马元显之势,有叛乱之图,利用道术眩惑士民,声势正盛之时,无人能奈何得了他,唯谢輶此时发其阴谋,遂得以除去当时之一大祸患。
《宋书》卷92《良吏传》:王镇之初为琅邪王卫军行参军,出补剡、上虞令,并有能名。
内史谢輶请为山阴令,复有殊绩。
又《宋书》卷64《裴松之传》:晋孝武太元中革选名家以参顾问,始用琅邪王茂之、会稽谢輶,皆南北之望。
《晋书》九十四《隐逸列传·谢敷》谢敷,字庆绪,会稽人也。
《王琰-冥祥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王琰-冥祥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琰-冥祥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三国两晋南北朝王琰冥祥记南朝梁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中的冥游世界
收稿日期:2020-09-16作者简介:皮宇航(1995—),女,湖北黄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人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在前人记载和民间口头传说的基础上,记叙了大量的狐鬼神仙精魅的故事,其中多篇故事都涉及到的冥界游历的情节,建构了一个亦正亦邪的幽冥世界,以此作为现实世界时空的延伸。
一、冥游故事的来源“冥游,换句话说就是人经历了死亡入冥府之后又返回阳世,其成行的前提是魂魄与肉体分离的观念。
”[1]冥游故事则是生者进入冥界后,回到人世间讲述见闻的传奇故事。
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前,就有冥界信仰存在,《左传》中有“不及黄泉,无相见也”[2]之语,即用“黄泉”代表死后世界。
古人相信亡魂有灵,而亡魂所居住的地方,称谓繁多,有黄泉、幽都、幽冥、蒿里、泰山等。
战国时《韩非子·十过》中就有“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3],这应该是较早将泰山和鬼神联系起来的文献。
秦汉后“泰山治鬼”之说逐渐流传开来,《古乐府·怨诗行》中有“齐度游四方,各系泰山录。
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4]的诗句,东岳和人间是相对的两个空间。
《三国志》中有管辂谓其弟曰:“但恐至太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如何!”[5]《博物志》:“太山,天帝孙也,主招人魂;东方万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长短。
”[6]这两则文献将泰山与人魂联系起来,可知泰山是人死魂归之所,泰山之神应是主管冥界,这是佛教传入中土之前的冥界观。
两汉时佛教传入中土,影响逐渐扩大,冥界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
“地狱”一词源自古印度佛教,梵语为“nara⁃ka ”或者“niraya ”,原本意义是不乐、可厌、苦等。
地狱分为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孤地狱三种。
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译经师往往以中土已有的概念相比附,为了便于理解,将“地狱”与泰山治鬼混合起来。
署名曹丕的《列异传·蔡支》是较早出现“冥游”故事的文本,此时冥游的地点还是在泰山,冥界也只是作为死后生活场所存在。
《古小说钩沉·冥祥记》校勘商榷七则
作者: 朱成华
作者机构: 陕西省渭南市朝阳路中段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714000
出版物刊名: 鲁迅研究月刊
页码: 90-9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古小说钩沉》;《中国小说史略》;校勘;《太平广记》;释氏辅教之书;《唐书》;法苑珠林;经籍志
摘要:�隋书·经籍志》载:“《冥祥记》十卷,王琰撰。
”而新旧《唐书》同,之后不见著录,盖当佚于宋。
鲁迅《古小说钩沉》④(下文简称《钩沉》)从《法苑珠林》、《三宝感通录》、《太平广记》等古籍中辑得《冥祥记》佚文一百三十一则及自序一篇,其所记多为佛像瑞应、经塔显效、高僧神迹、鬼魂地狱等佛事,旨在宣扬佛之灵异,劝导信奉佛教,故《中国小说史略》吲将之列为“释氏辅教之书”一类。
琅琊榜上的香事
琅琊榜上的香事作者:聂玮庭冯航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03期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这首诗是今年大热的电视剧《琅琊榜》中,江湖人士对梅长苏的评价。
恐怕是他一袭“暗香”的风骨,才使得故事愈加隐晦而优美。
不过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是这个处女座剧组的良心细节,大到剧情的伏笔和情节架构,小到服饰、器具、习俗和礼节都十分考究。
《琅琊榜》的小说虽是架空历史,但影视剧所设定的大梁、萧氏、金陵等元素,却都符合六朝时期南梁大通年间的背景,那就让我们透过电视一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用香风貌吧。
关于香囊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这是汉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可见香囊的出现是很早的,马王堆就有西汉香囊出土,而战国时代风雅的贵族更是喜爱佩戴各种香草。
一般香囊中大多装着白芷、藁本、苍术、细辛、菖蒲、丁香和雄黄之类的香药,有化浊散瘀、逼虫驱蚊、提神醒脑的功效,于端午前后缝制,经过一年香气浅淡,来年再为亲友制作。
剧中宫羽姑娘求见宗主不得,只能托十三先生转交香囊给梅长苏,此时的香囊不仅表达了宫羽的爱慕之意,更可能是担心长苏的病情,而制作香囊起到祛疫避瘟之用。
不过如果宫羽姑娘是南梁人,那么她会怎么做香囊呢?据《肘后备急方》所载:虎头杀鬼方虎头骨五两,朱砂一两半,雄黄一两半,雌黄一两半,鬼臼一两,皂荚一两,芜荑一两上为末,蜡蜜为丸,如弹丸大,绛囊贮之,男左女右。
又方菖蒲、藜芦,无虎头、鬼臼、皂荚,作散带之。
单行方术捣女青屑,三角绛囊贮,系户上帐前,大吉。
马蹄木,捣屑二两,绛囊带之,男左女右。
取东行桑根,大如指,悬门户上,又人人带之。
这些香方从名称和用法看,体现了道家方术的阴阳思想,多是避秽除瘴之用,对香囊的形状颜色也做了描述。
三角绛囊,道家以三为尊,又以黄色为贵,绛色次之。
根据使用的不同,香料也有散装,捣之如屑或蜡蜜成丸的区别,在此以前香药的混合还没有明确使用蜜作粘合剂,大多也是散烧,但当时的人已经具备了朴素的合香思维,这些细节对后世的香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冥祥记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冥祥记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
念“冥祥记”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冥祥记
十卷。
南朝齐王琰(约454-?)撰。
王琰字号不详,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幼年在交趾,从贤法师受五戒。
还都。
泰始末移居乌衣,曾游于江都、峡表,齐建元元年
复还京师,卒年不详。
王琰是佛教徒,据书前自序称:幼时从贤法师处得一座观世音菩萨金像,后金像常放光显灵,于是“循复其事,有感深怀,沿此征觌,缀成斯记”。
谓之“冥祥”。
此书所记皆善恶报应之事,旨在宣扬佛的灵异,劝导人们信奉佛教。
是六朝志怪小说中“释氏辅教书”的代表作。
在艺术手法上,《冥祥记》篇幅较长,语言简炼,情节离奇,叙事具体生动,较之以往志怪小说有很大跃进。
书中有记隋唐人事,当系后人窜易,非王琰所作。
此书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冥祥记》十卷,王琰撰。
”
两《唐志》同,唐以后不见着录。
宋时唯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苏易简《文房四谱》征引,盖佚于南宋。
《说郛》、《古今说部丛书》各有辑佚本,一卷。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一百三十一条与自序一篇,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聊斋艳谭续集五通神(共10篇)
聊斋艳谭续集五通神(共10篇)聊斋艳谭续集五通神(一): 形容野竹的词语竹报平安竹:竹简.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指平安家信.唐·段成式《酋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竹苞松茂根基象竹那样稳固,枝叶象松树那样繁茂.用作视长寿或宫室落成时的颂词,也比喻家族兴盛.《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彦《磨忠记》:“祝寿享,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的感情.唐·李白《长千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晋·王羲之《兰序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势如破竹形势如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下面就随着刀刃分开了.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挡.也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晋书·杜预传》:“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九回: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竹林七贤魏晋年间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称七贤.松竹梅——岁寒三友松竹越冬而不雕,梅耐寒而开花谓岁寒三友.明程敏政有《寒岁三友图赋》.竹山词词集名.宋未蒋捷(号竹山)作.竹坡词词集名.宋周紫芝作.紫芝字少隐,号竹坡居士,曾媚事秦桧,时论簿之.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称为《竹枝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有时词曲合称《竹枝》.原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此后各代诗人写《竹枝词》的很多,也多咏当地风俗和男女爱情.竹坞听琴全名《秦攸然竹坞听琴》.杂剧剧本.元石子章作.写道姑郑彩鸾在竹坞弹琴,同秀才秦修然相遇,两人互相爱慕而结合的故事.竹书纪年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因原本写竹简而得名.竹林精舍梵文意译.古代印度最初的寺院,在中印度迦兰陀村.竹溪六逸据《新唐书·李白传》,唐诗人李白客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文、韩淮(旧唐书作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人共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竹叶亭杂记书名.清姚元之撰.所记有清代掌故、清宫仪制、科场典事、东北西北地区风土习俗、名人轶事等.并反映了兵制、盐政、吏治等腐败的情况. 竹香斋象戏谱清张乔栋辑.与《百局象棋谱》同一类型.竹打中空即两条伤痕,中间有长条形空隙.丝竹管弦泛指音乐.也作“管弦丝竹”.是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斛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类乐器.也指各种乐音.《庄子·骄拇》:“多于聪者,乱五声,谣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也.”品竹弹丝品:吹乐器.泛指吹奏乐器.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哀丝豪竹形容音乐悲壮动人.哀丝:悲哀的弦声.豪竹:巨大的竹管.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衷丝动豪竹.”宋·陆游《长歌行》诗:“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破竹之势见“势如破竹”钻鱼上竹钻音(年),鱼名,身滑元鳞.钻鱼粘滑,难于上行.旧比喻求进艰难.宋·殴阳修《归田录》:“(梅圣俞)其初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钻鱼上竹竿耶!’”. 芒鞋竹杖芒鞋:一种草鞋.竹杖:手杖.比喻随身使用的东西.宋·陈师道《绝句四首》:“芒鞋竹杖最关身.”成竹在胸与“胸有成竹”同.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原指画竹子之前,因反复观察,胸中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画起来才得心应手.比喻临事有定见或事前已有全面考虑安排,因而显得清静而有把握.宋·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告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宋·晃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肉竹嘈杂肉:指从口出的歌声.竹:管乐.肉竹:泛指音乐.嘈杂:声音喧闹,杂乱.形容音乐杂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主》:“旱雷聒耳,肉竹嘈杂,不复可闻言笑.”罄竹难书罄:用尽.竹:古代用竹制成竹筒,用以写字.书:动词,写.用尽所有的竹子也难于写完.原喻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完.也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枯竹空言竹:竹简.指毫无实用价值的陈旧的古书和空泛的议论.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无能出奇计,远图匈奴安边境之策,抱枯竹,守空言.” 抱鸡养竹旧比喻宫僚坐地盘剥,不择手段.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载,唐新昌县县令夏侯彪之,一到任就叫里正代他抱小鸡种竹子,自己坐受其利.聊斋艳谭续集五通神(二): 请问出去《山海经》、《大荒东经》、《百物语》还有什么描写东方古代神话的书籍吗我知道和看过的的包括《神异经》,《齐谐》,《聊斋志异》,《滦阳消夏录》,《庄子》等,连《史记》都有,我在网上给你查了一下,很多很多,历朝历代都有: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归藏》《黄帝说》(40篇)《汲家琐语》《穆天子传》《山海经》(郭璞注)《禹本纪》《伊尹说》(27篇)……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括地志》《列仙传》《神仙记》《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蜀王本纪》《徐偃王志》《玄黄经》《虞初周说》(943篇)《异闻记》……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博物志》(张华著,400卷)《集灵记》(颜之推著)《旌异记》(侯白著)《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灵鬼志》(荀氏著)《灵异记》《冥祥记》(王琰著,10卷)《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神仙传》《神异记》(王浮著)《拾遗记》(王嘉著,10卷)《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搜神记》(干宝著,20卷)《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宣验记》(刘义庆著)《研神记》《异林》(陆氏著)《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冤魂志》《甄异传》(戴祚著)《志怪》(祖台之著)……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博异志》《补江总白猿传》(1卷)《传奇》(裴铏著)《独异志》《古镜记》(王度著)《河东记》《集异记》《秦梦记》(沈亚之著)《湘中怨》(沈亚之著)《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宣室志》《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异梦录》(沈亚之著)《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周泰行记》(韦瓘著)……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乘异记》(张君房著)《括异志》(张师正著)《洛中纪异》(秦再思著)《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睽车志》(郭彖著,5卷)《夷坚志》(洪迈著,420卷)《唐太宗入冥记》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潮海新闻夷坚续志》《诚斋杂记》《续夷坚志》《子不语》……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汴京勼异记》《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后西游记》(6卷40回)《剪灯新语》《剪灯余话》《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涉异志》《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松窗梦话》《西游补》(董说著,16回)《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续西游记》《庚巳编》《语林》……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幽冥夜谈》余问天《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遁窟谰言》(王韬著,12卷)《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耳邮》(俞樾著,4卷)《后聊斋志》(王韬著)《蕉轩摭录》《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31篇)《里乘》(许奉恩著,10卷)《六合内外琐言》(黍食余裔孙,20卷)《觅灯因话》《平妖记》《三异笔谈》(许元仲著,4卷)《淞滨琐话》(王韬著,12卷)《淞隐漫录》(王韬著,12卷)《挑灯新录》《闻见异辞》(许秋垞著,2卷)《昔柳摭谈》(冯起凤著,8卷)《洗愁集》(邹弢著,8卷)《谐铎》(沈起凤著,10卷)《新齐谐》(袁枚著,24卷,续10卷)《夜谭随录》(和邦额著,12卷)《夜雨秋灯录》(宣鼎著,16卷)《翼驹稗编》(汤用中著,8卷)《蟫史》(屠绅著)《印雪轩随笔》(俞鸿渐著,4卷)《萤窗异草》(浩歌子著,3编12卷)《影谈》(管世灏著,4卷)《右合仙馆笔记》(俞樾著,16卷)《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纪昀著,《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聊斋艳谭续集五通神(三): 形容花美丽的词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形容花之盛放" 百花绽放争妍斗丽花团锦簇百卉含英英 = 花百卉千葩葩 = 苞璀璨如锦聊斋志异˙卷十一˙香玉:牡丹高丈余,花时璀璨如锦.灼灼其华《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多指桃花) 灼灼芬华《种桃歌诗》白居易(多指桃花) 恣意盛放含苞欲放 "形容凋零之美" 落英缤纷落英即是落花落花冉冉香消玉殒玉碎香残风住尘香《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 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草木茂密繁盛而花朵枯萎凋谢."形容眼前一亮" 绚烂夺目绚丽多姿艳丽耀眼灿烂夺目奇花异卉珍奇罕见的花草艳美绝俗容貌艳丽,超凡绝俗.艳美脱俗奇葩逸丽纷葩烂漫珍贵稀少的花卉.语出司马相如妖娆艳态娇艳动人美不胜收 "形容花香" 暗香盈袖指香气浓郁,久久不散.兰薰桂馥指香气浓郁,久久不散.花香扑鼻月满花香明月正圆,百花飘香.指良辰美景."形容颜色不单调" 七彩缤纷五色缤纷斑驳陆离形容色彩无限姹紫嫣红形容花开得鲜艳娇美聊斋艳谭续集五通神(四):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题目。
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有什么
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有什么奇闻怪事是国内奇异类最大的分享平台。
网页一直保持着简单、清爽、便利的风格,并从专业、规模、功能、视觉四大方面要求出发,以稳定、快速、丰富这些优点使得奇闻怪事在同类站中起到了引导和楷模作用,并通过良好的口碑在广大奇异爱好者中传阅。
那么说到“奇闻怪事”,那就不得不谈谈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了。
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有什么中国古代记录奇闻怪谈的小说多了去了,我在这里列举一二,仅供参考。
(按年代排名)《山海经》、《淮南子》、屈原的《楚辞》、列寇的《列子》、庄周的《庄子》、《绎史》、《诗经》……(先秦时代。
这个时期的文学是指中国从远古时代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前。
外国人称这个时期为神话时代。
中国神话是很丰富的,但因为是口耳相传,许多已经失传。
今天所见到的,多是以上文献里的零星资料。
) 干宝的《搜神记》、东方朔(托名)的《神异经》和《十州记》、班固(托名)的《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曹丕(旧题)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陶潜(托名)的《搜神后记》、晋王嘉的《拾遗记》、宋东阳无疑的《齐谐记》、宋刘义的《幽冥录》、齐王琰的《冥祥记》、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录》……(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的小说可分志怪和志人小说,其中志怪小说数量很多,但大多已散佚,现存三十余种。
它们记述神仙方术、鬼怪巫妖、殊方异物、佛教灵异等非现实的故事,也记载了一些野史轶闻和民间传说,充满着新奇诡异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中不乏《干将莫邪》、《宋定伯》、《李寄》等流传甚广的故事) 王度的《古镜记》、佚名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沈既济的《枕中记》和《任氏传》、陈玄佑的《离魂记》、李朝威的《柳毅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白行简的《三梦记》、薛调的《无双传》……(以上为隋唐时期作品。
这个时期特别是唐代,由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发展出了传奇小说。
“恶狗村”传说的起源与演变
“恶狗村”传说的起源与演变作者:谷峰来源:《寻根》2018年第03期旧时人们认为亡魂在前往阴间的路上必经“恶狗村”,为避免恶狗撕咬,在小硷时,家属预先将小棒和狗食放入死者衣袖或手中。
小棒就是“打狗棒”;对于狗食,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华北和华东地区叫“喂狗饼”或“打狗饼”(陈德光、潘治武:《漫谈老北京人的丧俗》,《文史资料选编》第41辑,北京出版社,1991年),东北一些地方叫“打狗悖悖”(吴杰平:《汉族旧丧事种种》,《白城文史资料》第4辑,2005年),浙江湖州称为“转床塔饼”(张廷兴:《中华民俗一本全》,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从形制上看,华北的打狗饼是面团或面饼,江苏的打狗饼“以龙眼七枚悬于手腕”(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东北一些地方用馒头,安徽省宁国市的畲族用粽子(吕立汉、蓝伶俐编:《畲族文化研究论丛2》,民族出版社,2015年)。
这些民间信仰和习俗,在萧红小说《呼兰河传》和李碧华小说《命中之棺》中都有反映。
栾保群在《扪虱谈鬼录》“阴山八景”一章中考证过“恶狗村”的传说(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其观点是:1.“恶狗村”只见于清人小说;2.汉文学中地狱恶狗的形象始见于南宋,洪迈《夷坚志补》载有“两犬极狞惡,迎吠河津,不容人过”;3.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提到冥王阎摩身边有两只四眼狗,它们就是“恶狗村”传说的源头。
奕先生的考证颇具启发性,对于上述观点,本文有两点补充:首先,“恶狗村”的说法至少在明代就已见于文献记载,明人张大复的戏剧《醉菩提传奇》第十四折“魂游”讲述毛太尉巡游地狱的见闻,其中出现了“恶犬邨(村)”:[小生]那边哀声震地是什么所在?[净」此处名为恶犬邨,如狼如虎万千群,恶人到此魂惊落,带骨连皮一并吞。
其次,倘若继续追溯,六朝志怪小说《冥祥记》早就描述过地狱恶狗撕咬亡魂的情景:晋程道惠,字文和,武昌人也……太元十五年,病死,心下尚暖,家不殡脸,数日得稣,说初死时,见十许人缚录将去……惠欣然辞出,导从而行。
大腿的古文
大腿的古文1. 大腿在古文里是怎么表达的「股」、「髀」是大腿.「胫」、「胻」是小腿.「跖」、「跖」是脚掌. 大腿指人下肢从臀部到膝盖的一段,也叫股。
大腿,是腿部的上半部分,与膝盖连接小腿。
反过来说小腿,是腿部的下半部分,与膝盖连接大腿。
别名:股:《诗经·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 口:《法苑珠林》卷三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居于昭德佛图,服缕粗弊,背口恒袒。
”脾(bi)通“髀”:《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脾崔跃而游。
” 腿股:《水浒传》第四三回:“那汉那里抵当得住,却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
”髀:《说文·骨部》:“髀,股也。
从骨,卑声。
”2.泛指其他动物的相似部位。
3.时下对网络上一些怀有扭曲纠结心理的文青的统称,特指SRW某精神领袖。
4..在魔兽世界台服版本中,大腿一词又指的是强力MT。
由于在台服魔兽中MT排随机FB几乎是秒排,所以很多刚刚80级的新号或是正处于练级中的小号都会在交易频道中寻求强力MT带排带打随机FB。
5.现代体育运动中,“抱大腿”特指实力不强的运动员在团队项目中攀附实力强劲的队友以获得胜利。
如乔丹、奥尼尔、加索尔、韦德、波什等。
在娱乐圈中,“抱大腿”是指一些刚刚出道或未出道的艺人依靠其他有一定名气的明星上位,获得名气。
2. 大腿在古文里是怎么表达的「股」、「髀」是大腿.「胫」、「胻」是小腿.「跖」、「跖」是脚掌.大腿指人下肢从臀部到膝盖的一段,也叫股。
大腿,是腿部的上半部分,与膝盖连接小腿。
反过来说小腿,是腿部的下半部分,与膝盖连接大腿。
别名:股:《诗经·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口:《法苑珠林》卷三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居于昭德佛图,服缕粗弊,背口恒袒。
”脾(bi)通“髀”:《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脾崔跃而游。
”腿股:《水浒传》第四三回:“那汉那里抵当得住,却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齐]王琰《冥祥记》自序琰稚年在交阯。
彼土有贤法师者,道德僧也。
见授五戒,以观世音金像一躯,见与供养;形制异今,又非甚古,类元嘉中作。
镕镌殊工,似有真好。
琰奉以还都。
时年在龆龀,与二弟常尽勤至,专精不倦。
后治改弊庐,无屋安设,寄京师南涧寺中。
于时百姓竞铸钱,亦有盗毁金像以充铸者。
时像在寺,已经数月。
琰昼寝,梦见立于座隅;意甚异之。
时日已? ,即驰迎还。
其夕,南涧十余躯像,悉遇盗亡。
其后久之,像于曛?闲放光。
显照,三尺许地,金辉秀起,焕然夺目。
琰兄弟及仆役同睹者十余人。
于时幼小,不即题记;比加撰录,忘其日月;是宋大明七年秋也。
至泰始末,琰移居乌衣,周旋僧以此像权寓多宝寺。
琰时暂游江都,此僧仍适荆楚;不知像处,垂将十载。
常恐神宝,与因俱绝。
宋升明末,游踬峡表,经过江陵,见此沙门,乃知像所。
其年,琰还京师,即造多宝寺访焉。
寺主爱公,云无此寄像。
琰退虑此僧孟浪,将遂失此像,深以惆怅。
其夜,梦人见语云,像在多宝,爱公忘耳,当为得之。
见将至寺,与人手自开殿,见像在殿之东众小像中,的的分明。
诘旦造寺,具以所梦请爱公。
爱公乃为开殿,果见此像在殿之东,如梦所睹。
遂得像还。
时建元元年七月十三日也。
像今常自供养,唐释道宣三宝感通录卷二引像今常自供养至末庶必永作津梁。
循复其事,有感深怀;沿此征觌,缀成斯记。
夫镜接近情,莫踰仪像;瑞验之发,多自此兴。
经云,镕斲图缋类形相者,爰能行动,及放光明。
今西域释迦弥勒二像,晖用若冥,一引作真盖得相乎。
今华夏景楷,一引作东今夏景摸感通彔冥作真楷作模神应亟着,亦或当年群生,因会所感,假冯木石,以见幽异,不必克由容好,而能然也。
故沈石浮深,实阐闽吴之化;尘金泻液,用舒彭宋之祸。
感通录作用绵彭宋之福其余铨示繁方,虽难曲辨;率其大抵,允归自从。
感通录作允归日从若夫经塔显效,旨证亦同;事非殊贯,故继其末。
法苑珠林十七又十四引像今常自供养已下冥祥记汉明帝梦见神人:形垂二丈,身黄金色,项佩日光。
以问群臣。
或对曰:“西方有神,其号曰佛,形如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发使天竺,写致经像,表之中夏。
自天子王侯,咸敬事之。
闻人死精神不灭,莫不惧然自失。
初使者蔡愔,将西域沙门迦叶摩腾等赍优填王画释迦佛像;帝重之,如梦所见也。
乃遣画工图之数本,于南宫清凉台及高阳门显节寿陵上供养。
又于白马寺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 之像,如诸传备载。
法苑珠林十三三宝感通录二晋羊太傅祜,字叔子,泰山人也。
西晋名臣,声冠区夏。
年五岁时,尝令乳母取先所弄指环。
乳母曰:“汝本无此,于何取耶?”祜曰:“昔于东垣边弄之,落桑树中。
”乳母曰:“汝可自觅。
”祜曰:“此非先宅,儿不知处。
”后因出门游望,迳而东行。
乳母随之。
至李氏家,乃入至东垣树下,探得小环。
李氏惊怅曰:“吾子昔有此环,常爱弄之。
七岁暴亡。
亡后不知环处。
此亡儿之物也,云何持去?”祜持环走。
李氏遂问之。
乳母既说祜言。
李氏悲喜;遂欲求祜,还为其儿。
里中解喻,然后得止。
祜年长,常患头风。
医欲攻治。
祜曰:“吾生三日时,头首北户,觉风吹顶,意其患之,但不能语耳。
病源既久,不可治也。
”祜后为荆州都督,镇襄阳,经给武当寺殊余精舍。
或问其故,祜默然。
后因忏悔,叙说因果。
乃曰,前身承有诸罪,赖造此寺,故获申济,所以使供养之情偏殷勤重也。
法苑珠林二十六晋沙门仕行慧皎高僧传作士行者,颍川人也。
姓朱氏。
气志方远,识宇沈正,循心直诣,荣辱不能动焉。
时经典未备,唯有小品;而章句阙略,义致弗显。
魏甘露五年,发迹雍州,西至于阗,寻求经藏。
踰历诸国。
西域僧徒,多小乘学,闻仕行求方等诸经,咸骇怪不与。
曰,边人不识正法,将多惑乱。
仕行曰,“经云,千载将末,法当东流。
若疑非佛说,请以至诚验之。
”乃焚柴灌油。
烟炎方盛,仕行捧经涕泪,稽颡誓曰:“若果出金口,应宣布汉地。
诸佛菩萨,宜为证明。
”于是投经火中,腾燎移景。
既而一积煨尽,文字无毁,皮牒若故。
举国欣敬。
因留供养。
遣弟子法饶,赍送梵本,还至陈留浚仪仓垣诗寺。
高僧传云陈留仓垣水南寺出之,凡九十篇,二十万言。
河南居士竺叔兰,练解方俗,深善法味,亲共传译,今放光首品是也。
仕行八十乃亡,依阇维之火灭。
经日尸形犹全。
国人惊异,皆曰,若真得道法,当毁坏。
应声碎散。
乃敛骨起塔。
慧志道人先师相传。
释公亦具载其事也。
法苑珠林二十八晋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也。
祖父京兆广记引作清河太守。
泰,郡举孝廉;公府辟,不就。
精思典籍,有誉乡里。
当晚乃膺仕,终于中散大夫。
泰年三十五时,尝卒心痛,须臾而死。
下尸于地,心暖不已,屈伸随人。
留尸十日。
平旦,喉中有声如雨。
俄而稣活。
说初死之时,梦有一人,来近心下。
复有二人,乘黄马。
从者二人,夹扶泰腋。
径将东行,不知可几里。
至一大城,崔嵬高峻。
城色青黑,状锡。
广记引作城邑青黑色将泰向城门入。
经两重门。
有瓦屋可数千间;男女大小,亦数千人,行列而立。
吏着皂衣。
有五六人条疏姓字,云当以科呈府君。
泰名在三十。
须臾,将泰与数千人男女,一时俱进。
府君西向坐,简视名簿讫,复遣泰南入黑门。
有人着绛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问生时所事:“作何孽罪,孽字依广记引补行何福善?谛汝等辞以实言也。
此恒遣六部使者,常在人间,疏记善恶,具有条状。
不可得虚。
”泰答,“父兄仕宦皆二千石。
我少在家修学而已,无所事也,亦不犯恶。
”乃遣泰为水官监作使,将二千余人运沙裨岸。
昼夜勤苦。
后转泰水官都督,知诸狱事。
给泰马兵,令案行地狱。
所至诸狱,楚毒各殊。
或针贯其舌,流血竟体。
或被头露发,裸形徒跣,相牵而行。
有持大杖,从后催促。
铁床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
赴即焦烂,寻复还生。
或炎炉巨镬,焚煮罪人。
身首碎堕,随沸翻转。
有鬼持叉,倚于其侧。
有三四百人,立于一面,次当入镬,相抱悲泣。
或剑树高广。
广记引有此字不知限量。
根茎枝叶,皆剑为之。
人众相訾,自登自攀,若有欣意。
广记引作欣竞而身首割截,尺寸离断。
泰见祖父母及二弟,在此狱中。
相见涕泣。
泰出狱门,见有二人赍文书来,语狱吏,言有三人,其家为其于塔寺中县旛烧香,救解其罪,可出福舍。
俄见三人,自狱而出;已有自然衣服,完整在身。
南诣一门,云名开光大舍;有三重门,朱采照发。
见此三人,即入舍中。
泰亦随入。
前有大殿珍宝周饰,精光耀目。
金玉为床。
见一神人,姿容伟异,殊好非常,坐此座上。
边有沙门立侍,甚众。
见府君来,恭敬作礼。
泰问此是何人,府君致敬。
吏曰,号名世尊度人之师,有愿令恶道中人皆出听经。
时云有百万九千人,皆出地狱,入百里城。
在此到者,奉法众生也。
行虽亏殆,尚当得度,故开经法。
七日之中,随本城作善恶多少,差次免脱。
泰未出之顷,已见十人,升虚而去。
出此舍,复见一城,方二百余里,名为受变形城。
地狱考治已毕者,当于此城,更受变报。
泰入其城,见有土瓦屋数千区,各有坊巷。
广记引作房舍正中有瓦屋高壮,阑槛采饰。
有数百局吏,对校文书云,杀生者当作蜉蝣,朝生? 死;劫盗者当作猪羊,受人屠割;淫泆者作鹤鹜獐麋,两舌者作? 枭鸺鹠,捍债者为驴骡牛马。
泰案行毕,还水官处。
主者语泰,“卿是长者子,以何罪过,而来在此?”泰答,“祖父兄弟,皆二千石。
我举孝廉;公府辟,不行。
修志念善,不染众恶。
”主者曰:“卿无罪过,故相使为水官都督。
不尔,与地狱中人无以异也。
”泰问主者曰:“人有何行,死得乐报?”主者唯言:奉法弟子,精进持戒,得乐报,无有滴罚也。
泰复问曰:“人未事法时,所行罪过,事法之后,得以除不?”答曰:“皆除也。
”语毕,主者开縢箧,检泰年纪,尚有余算三十年在。
乃遣泰还。
临别,主者曰:“已见地狱罪报如是,当告世人,皆令作善。
善恶随人,其犹影响,可不慎乎?”时亲表内外○视泰者,五六十人,同闻泰说。
泰自书记,以示时人。
时晋太始五年七月十三日也。
乃为祖父母二弟延请僧众,大设福会。
皆命子孙改意奉法,课劝精进。
时人闻泰死而复生,多见罪福,互来访问。
时有太中大夫武城孙丰,关内侯常山郝伯平等十人,同集泰舍,款曲寻问,莫不惧然,皆即奉法也。
法苑珠林七太平广记三百七十七晋沙门支法衡,晋初人也。
得病旬日亡。
经三日而稣活。
说死时,有人将去,见如官曹舍者数处,不肯受之。
俄见有铁轮,轮上有铁爪,从西转来;无持引者,而转驶如风。
有一吏呼罪人当轮立;轮转来轹之,翻还;如此,数人碎烂。
吏呼衡道人来当轮立。
衡恐怖自责,悔不精进,“今当此轮乎?”语毕,谓衡曰:“道人可去!”于是仰首,见天有孔,不觉倏尔上升。
以头穿中,两手搏两边,四向顾视,见七宝宫殿,及诸天人。
衡甚踊跃,不能得上。
疲而复还下所。
将衡去。
人笑曰:“见何等物,不能上乎?”乃以衡付船官。
船官行船,使为柂工。
衡曰:“我不能持柂。
”强之。
有船数百,皆随衡后。
衡不晓捉柂,跄沙洲上。
吏司推衡,汝道而失,以法应斩。
引衡上岸,雷鼓将斩。
忽有五色二龙,推船还浮。
吏乃原衡罪。
载衡北行。
三十许里,见好屯岸,有数万家,云是流人。
衡窃上岸。
屯中饶狗,牙欲啮之。
衡大恐惧。
望见西北有讲堂,上有沙门甚众,闻经呗之声。
衡遽走趣之。
堂有十二阶。
衡始蹑一阶,见亡师法柱踞胡床坐。
见衡曰:“我弟子也,何以而来?”因起临阶,以手巾打衡面,曰,“莫来!”衡甚欲上,复举步登阶。
柱复推令下。
至三乃止。
见平地有井一口,深三四丈,塼无隙际。
衡心念言,此井自然。
井边有人谓曰:“不自然者,何得成井?”虽见法柱,故倚望之,谓衡“可复道还去,狗不啮汝!”衡还水边,亦不见向来船也。
衡渴欲饮水,乃堕水中,因便得稣。
于是出家,持戒菜食。
昼夜精思为至行。
沙门比丘法桥,衡弟子也。
珠林七晋安罗江县,有霍山,其高蔽日。
上有石杵,高僧传石杵作石盂疑杵是杅字之讹面径数丈。
杵中泉水,深五六尺,经常流溢。
古老传云,列仙之所游饵也。
有沙门释僧群,隐居其山,常饮此水,遂以不饥,因而绝粒。
晋安太守陶夏,高僧传云陶夔闻而求之。
群以水遗陶,出山辄臭。
陶于是越海造山。
于时天景澄朗。
陶践山足,便风雨晦暝。
如此者三,竟不得至。
群所栖营,与泉隔一涧。
旦夕往还,以一木为梁。
后旦将渡,辄见一折翅鸭,舒翼当梁,头逆唼;僧群永不得过。
欲举锡拨之,恐其坠死。
于此绝水,俄而饥卒。
时传云,年百四十。
群之将死,为众说云:“年少时尝打折一鸭翅,将或此鸭因缘之报乎?”珠林六十三晋沙门耆域者,天竺人也。
自西域浮海而来,将游关洛,达旧襄阳,欲寄载船北渡。
船人见梵沙门衣服弊陋,轻而不载。
比船达北岸,耆域亦上。
举船皆惊。
域前行,有两虎迎之,弭耳掉尾,域手摩其头,虎便入草。
于是南北岸奔往请问,域日无所应答。
及去,有数百人追之;见域徐行,而众走犹不及。
惠帝末,域至洛阳。
洛阳道士悉往礼焉。
域不为起。
译语讥其服章曰,“汝曹分流佛法,不以真诚,但为浮华,求供养耳。
”见洛阳宫,曰,“忉利天宫,仿彿似此。
当以道力成就,而生死力为之,不亦勤苦乎!”沙门支法渊竺法兴。
并年少,后至。
域为起立。
法渊作礼讫,域以手摩其头曰:“好菩萨,羊中来。
”见法兴入门,域大欣笑,往迎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