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导学案自主主创作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矛盾和冲突,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英国侵略中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果及评价。

4. 戊戌变法: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5. 辛亥革命: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的主要内容、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各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各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鸦片战争讲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课时:太平天国运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分析运动失败的原因。

3. 第三课时:洋务运动讲解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果及评价,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 第四课时:戊戌变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5. 第五课时:辛亥革命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地位。

六、教学内容6. 五四运动: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7. 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成立背景、过程、意义。

8. 抗日战争: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中国近代史教案6个(2019年思源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中国近代史教案6个(2019年思源版)

编写时间:2019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课题: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课型:复习课第课时主备人:何灵山【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部分2.学会用表格或简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清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考标要求】内容识记理解运用【知识网络】要点一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侵略战争时间条约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点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比较批注:【练习题】1.[广东中考] 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

综合下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 .虎门销烟B .鸦片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A2.[邵阳中考] 史载,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因丢失了老祖宗留下的土地而抱恨终身。

曾遭道光帝丢失的“土地”是( )A .钓鱼岛B .香港岛C .台湾岛D .辽东半岛[解析] B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3.[贵阳中考]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解析] A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作业】剑指中考对应练习题教学反思:编写时间:2019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课题: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课型:复习课第课时主备人:雷海瑶【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部分2.学会用表格或简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清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复习导学案 【第2课时: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复习导学案 【第2课时: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复习导学案【第2课时: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辛亥革命第8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知道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温馨提示:反复阅读教材 P28—46【第二环节:预习展示】一、积极参与,总结知识(一)洋务运动(二)戊戌变法(三)辛亥革命【第三环节:探究和展示活动】1、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与中国近代化有关的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并回答问题。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图1 师夷长技图2 变法图强图3三民主义图4 民主科学请回答:(1)图1——图4相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请写出事件名称。

(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请评价其指导思想。

(3)图2、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4)图2、图3、图4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5)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4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各有什么不同?(6)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这两个事件与图1、图4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7)请你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经历了哪些步骤?3、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第四环节:中考训练】1、“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

”这一评价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 B.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2、某同学要研究洋务运动发展情况,可作为史料的是()①京师同文馆②江南制造总局③南通大生纱厂④筹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3、“中国梦”是历代中国人不懈的追求动力。

近代史第一阶段复习导学案

近代史第一阶段复习导学案

城厢中学2011级文科艺体生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中国近代史§考纲要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一、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社会性质:三、两对主要矛盾:和四、革命性质五、革命对象(任务)六、分期(两个时期七个阶段):以年为界,按革命性质分为两个时期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近代前期(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2)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完全形成时期(3)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深化时期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近代后期(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2)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3)抗日战争(4)人民解放战争七、基本线索1、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并与中国的反动势力相勾结,逐步把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史2、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抗争史和各阶级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3、中国近代化的缓慢发展史(近代化史)八.两大主题(1)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2)实现近代化和国家富强★通史概览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1、政治(1)列强侵略: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主要方式:商品输出为主,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3、思想文化: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方式开始传入中国通商口岸。

一、政治上:列强侵华与人民抗争(一)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1840~1842年间,英国为打开和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结果:《南京条约》(1)割给英国。

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教师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稳步提升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教研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扎实进行校本教研,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规范教学常规,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打造我校的语文教学品牌。

继续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以学校工作为主线,以县局教学工作大检查为契机,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目标一致,方法灵活,张扬个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职业要求。

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学期相关工作,全力确保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中国近代史复习导学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导学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一)中国近代史复习(二)世界近代史复习(三)A.京师大学堂B.两江师范 C.商务印书馆 D.北洋水师学堂4、下图邮票中的人物是福州籍科学家侯德榜,他的主要成就是()A.研制“两弹一星”B.发明“联合制碱法”C.主持修建京盗铁路D.译述《天演论》5、《幼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其中追述了一位中国近代杰出铁路工程师的留学生涯。

这位工程师是()A、张謇B、詹天佑C、侯德榜D、严复6、将西方进化论演说介绍到中国来的思想家是()A、魏源B、康有为C、李大钊D、严复7、以下对科举产生、发展、废止的脉络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朝,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B、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C、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D、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新中国成立后8、冼星海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他的代表作是A.《义勇军进行曲》B.《毕业歌》C.《黄河大合唱》D.《铁蹄下的歌女》9、“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傲骨”是近代哪些著名画家的名言?()A、张大千B、徐悲鸿C、齐白石D、郑板桥10、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B、牛顿的科学理论C、达尔文的科学理论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11、被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A、聂耳B、冼星海C、田汉D、郑律成。

必修专题三一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必修专题三一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主编人:陈丽芳 审稿人、协编人:高二历史备课组一、课题: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学习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知识回顾1.何谓民主革命?• 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 以五四运动为界,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5.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6.主要阶段: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民主革命的先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失败)----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二)专题框架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各种救国方案的曲折发展历程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才能就中国(三)知识梳理(导学菜单)Ⅰ. 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

(3)主观原因: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2.过程:(1)前期:①1851年初,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②1851.9,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③1853.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2)全盛:北伐、西征和东征(天京突围)──军事上全盛(1856)3.文献:《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内容:①土地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②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革。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3. 鸦片战争的结果和签订的条约。

4.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革。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3.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思想。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3.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和失败原因。

4.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5.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思想。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3. 掌握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3.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结果和影响。

4.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5.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历史评价。

第四章: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3. 掌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物和思想。

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戊戌变法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3.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4.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5. 戊戌变法and 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物和思想。

第五章: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教学目标:1. 了解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特点和问题。

3. 掌握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势力。

教学内容:1. 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案【复习目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自主复习:(一)洋务运动1、背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

2、目的:。

3、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4、代表:中央:地方:曾国藩、、、张之洞。

5、主要内容:A以“”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最大的军工)B以“”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C创建新式海军――、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5、局限:洋务运动没有使,作用:。

是中国的开端。

(二)、戊戌变法1、序幕: 1895年《》签订,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

2、代表: 康有为、、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3、发展: 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和组织。

4、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光绪皇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

新式学堂(北京大学)5、结果:为代表的顽固派发动政变,镇压了变法运动。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6、作用:。

(三)、辛亥革命1、兴起: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

1905年创办(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平均地权。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主义3、高潮:1911年10月10日起义1912年,正式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4、性质: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5、评价:成功:推翻了,结束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

失败的原因:因为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

(四)、新文化运动1、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2、标志: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3、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口号:、。

4、代表:陈独秀、、胡适、。

5、主要内容:前期:提倡反对专制;提倡反对迷信;提倡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6、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二、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探索复习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探索复习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探索复习导学案课题:近代化的探索(4.6.9.12课)一、明标:1、知道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了解洋务运动的口号、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师引领,重点突破:考点1: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目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性质:失败的标志:失败的原因:作用/评价:1.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以下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C.汉阳铁厂D.轮船××局2.材料1:“他们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枪炮… …维护封建统治。

”(1)材料1是哪个政治派别的政治主张?请指出他们的代表人物?(2)他们是怎样开展这一运动的?(3)从材料可见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实现这一目的?考点二:短暂的改良——戊戌变法()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发展:维新变法的高潮:变法失败的标志:材料:“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他们”是哪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②针对上面思想,当时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3.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①说出大事年表对应的历史事件?②萍浏醴起义的历史地位?安庆起义中因歹徒告密遇难的革命党人是谁?广州起义又称?武昌起义的时间?主力?武汉三镇是指?材料:“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根据所学结合材料说说辛亥革命的意义。

材料2.图1的企业是在什么运动中创办的?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创办的另外两大军事工业是什么?(2)图2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图3起义成功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什么?(3)图4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四运动后,该运动主要宣传的思想是什么?(4)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学生用的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导学案

学生用的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导学案

历史导学案年级:课时:课型:主备人:日期:课题: 6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内容个性笔记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复习学案一、自主复习(一)、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学习西方,维护。

3、时间:19世纪年代——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4、代表人物:中央)、---------------------------(地方)5、主张:------------------------------6、内容:(1)前期:口号“”,以创办为主;军事工业有:、、(2)后期: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有:、(3)设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4)筹建近代海军,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7、失败标志:-----------------------------------------------------8、性质:9、评价:10、失败的根本原因是:11、作用(二)、政治领域的近代化A、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运动1、背景⑴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⑵《------------------》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2、目的:3、代表人物: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进行,以挽救民族危机5、经过:(1)、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康有为、梁启超创办《》,后改名为《》宣传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组织,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2)、兴起:①时间:年6月至9月(3)、高潮(内容):戊戌变法―――政治上:改革,裁撤,任用;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思想文化上:开办(),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4)、失败标志:6、失败原因:(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2)变法触犯了以慈喜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受到顽固派的阻挠破坏7、性质:8、意义:--------------------------------------------------------------------------------------------B、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1、准备(1)革命团体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创建人:孙中山。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3)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3)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3)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课标: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

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学习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课主要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中国近代史专题二)

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中国近代史专题二)

花海中学历史导学案 编号:HHZXLS9F09 使用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学生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课题: 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编制:胡成新 校对:胡成新 审查:胡成新 审批:- 1 -【中国近代史】专题二 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专题解读】本专题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主要指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要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主要指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学习目标】1、记忆本专题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疯狂背诵,自主检测,独立思考,合作探究;3、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思想意识。

【基础检测】 ★考点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目的: 。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前期(60年代)以“ ”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 ”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②、创办 (轮船招商局); ③、筹建海军(创建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6、失败的根本原因: 。

7、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客观上为 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考点二:戊戌变法(1898年) 1、发起者: 、2、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3、结果: 发动戊戌政变,囚禁 ,废除变法法令,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4、意义:有利于 的发展和 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5、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考点三:辛亥革命(1911年)1、武昌起义: 年 月 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专题复习导学案《侵略、反抗与近代化的探索(1840-1919)》

专题复习导学案《侵略、反抗与近代化的探索(1840-1919)》

专题复习导学案《侵略、反抗与近代化的探索(1840-1919)》蓟县侯家营镇三岔口中学武宏亮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本节专题所处的历史阶段;
2、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掌握西方列强在近代初期侵华的主要史实,归纳理解中国人民所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基本史实与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大屏幕演示,教师引导,师生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列强侵华的暴行,铭记历史,记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学习民族先辈的爱国精神、探索精神、牺牲精神。

◆引入:回忆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知识梳理
◇一、列强侵略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一)列强侵略史
2、结合列强发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尤其是上述相关条约的签订,简要说说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历程。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请列举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壮举(至少列举三例)?
2、知识延伸:你觉得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近代化的探索史
1、回忆并说出中国人民进行近代化探索的重大历史事件。

3活动探究:纵向观察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思考其中表现的思想主张与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巩固练习(幻灯片)
◆课堂收获:通过《侵略、反抗与近代化的探索(1840-1919)》这个专题的学
习,你有哪些收获(提示:掌握了哪些知识、认识上有何启示)?
◆知识拓展: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但始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7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导学案

2017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导学案

单元复习课1.两次鸦片战争可归纳为“一、两、三、四、四”一个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两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大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四项侵权:割地、赔款、开埠、特权。

四大变化:主权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冲击了自然经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开始向西方学习;社会习俗日趋近代化。

2.运用图表、数字归纳法把握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的发展过程(2)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两、五”一个阶级:农民阶级。

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五个阶段:开始——金田起义;发展——定都天京;全盛——北伐和西征;由盛转衰——天京变乱;失败——天京陷落。

3.浓缩法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

(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4)“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4.用五个“第一”归纳辛亥革命5.巧用三个词语概括《临时约法》的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1)主权在民即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自由平等包括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国民享有基本的权利。

(3)三权分立包括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

6.运用图示法掌握辛亥革命7.五四运动可归纳为“一、两、两、三、四”一个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学生是主力军;第二阶段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主力。

两个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三点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四点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中国近代史总复习导学案

中国近代史总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起步导学案考点分析:近三年来,中国近代化考点涉及的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教学任务:对考标上近代史要求分析、理解、综合的内容进行总复习教学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拓展联系能力自学目标一、近代探索。

1、洋务运动: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开始。

②目的: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③左宗棠。

④目标:前期以“自强”为目标;后期以“求富”为目的。

⑤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

⑤主要内容:a、六十年代以“自强”为目标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企业;)b、七十年代开始,他们又以“求富”为目的,创办了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企业。

)c、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d、建立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翻译西方书籍。

⑥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性质: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目的:救亡图存。

变法内容有:①经济上,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②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③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炼陆军,扩建海军。

影响: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教训)3、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主导思想是“三民主义”,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复习导学案一、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二、阶段:革命史观——旧民族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近代化史观——1.晚清:⑴19世纪40——60年代:近代化开端⑵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面启动2.民国:⑴1912——20年代初:重大转折(社会转型和革命转型)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府的不同——1、晚清政府(1840——1912)2、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8)3、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三、主题:一方面,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在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下,中华民族不断抗争探索,中国艰难的步入近代化;四、知识线索:【中国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考纲要求: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考纲解读:1、列举1840年至1901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原因、条约、影响),分析列强侵华的演变特点;归纳中国人民的反抗事例;2、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认识辛亥革命在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知道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了解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的召开及其意义。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国共合作抗日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5、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动的概况;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主要表现。

知道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知道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了解“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史实:6、概述近代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三、高频考点:四、知识结构(基础过关)第一章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注意从列强侵华和人民抗争两个角度构建中国近代史主线:一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形成和加深;二是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救国探索。

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南京条约》签订,标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一)列举1840年至1901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1.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40—1842):①背景: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根本原因(必然性):英国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赔款2100万银元。

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即协定关税。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南京条约》附件:A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等主权,便利了列强侵略中国。

C居住及租地权。

为列强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

法、美取得的特权:A军舰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权。

破坏了中国的领海等主权。

B外国传教士传教权。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的抗争:1841年的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辱的爱国精神。

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中国军民的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和俄国企图占领新疆,在政府支持下左宗棠采取:“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新疆。

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

3.法国挑起的中法战争(1883—1885)影响: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4.日本挑起的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①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但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

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结果:签订《马关条约》:A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德、法三国干涉未能得逞,但清政府为此支付了3000万银两作为赎辽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割让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达到长江上游)。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的要求。

表明列强对我国的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资本输出的形式:对中国政治借款、开设工厂、开矿山、修铁路等(贷款.路矿厂)。

中国军队的斗争:黄海海战: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的一次决战,丁汝昌受伤仍激励将士,定远号刘步蟾、致远号邓世昌、经远号林永升、靖远号叶祖珪英勇奋战,最终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台湾人民英勇抗敌,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英法德俄美日意奥):①原因:主要原因:扩大侵略,进一步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直接因素:义和团运动兴起。

②结果:签订《辛丑条约》: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

使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中国的工具。

D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③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人民的抗争: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

原因:根本: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直接: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兴起:山东。

发展: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义和团向北京、天津地区发展。

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失败原因:①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主观原因:“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对清政府警惕.③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④武器装备落后。

义和团口号的变化及其评价:变化:“反清复明”到“扶清灭洋”再到“扫清灭洋”。

评价:评价“扶清灭洋”:①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扶清”,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扶助清政府,它带有非常明显的扶中国、保中国的内容;“灭洋”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反映,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冲击。

②明显的局限性:“扶清灭洋”不是一个科学口号,“扶清”容易使群众丧失对清政府的警惕性。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的落后性。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态度的变化:从“剿灭”到“招抚”再到“联合列强绞杀”。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的目的是: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其中“招抚”政策的实施是因为义和团运动发展迅速,清政府被迫实施的一种缓兵之计(实质)了条件。

6.结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使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社会的国家。

中国的领土、关税、司法等主权遭到破坏,大量的赔款加剧了政府的腐败,加剧了政府对百姓的搜刮,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7.认识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伟大的抗日战争:时限: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9月抗战结束。

阶段:1931、9——1937、7为局部抗战阶段,1937、7——1945、9为全民族抗战阶段。

全民族抗战阶段的线索和阶段:线索:国共合作抗日是主流。

可分为三阶段: 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为防御阶段;1938年10月至1944年初为相持阶段;局部抗战(1931、9——1937、7):1、九一八事变(1931年)原因:A、侵华是明治维新后日本既定的政策(根本原因)B、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陷入极端困难的局面,为了摆脱危机(直接原因)C、中国国民政府正南方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趁之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