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罐法

合集下载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实用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实用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灸法和拔罐法

灸法和拔罐法

第三节 灯火灸 药线灸 药笔灸
一 灯火灸法
二 艾炷灸法
(一)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部位皮肤上 烧灼的方法。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可分为 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1.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 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 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古称灸 疮。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 又称瘢痕灸。 (1)操作方法 ①灸前涂凡士林 ②灸中用手拍打 穴位周系统顽固性病症而又适合于灸 法者。 (3)注意事项 灸后不可马上饮茶,恐解火气。及食须少停 一二时。至于生冷瓜果均忌之。尤忌大怒、大劳 、大倦,受热、冒寒。
2.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 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 。又称为无瘢痕灸。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 不良及虚寒轻证等。
实按灸
四 温针灸法
温针灸是 针刺与艾灸结 合应用的一种 方法,适用于 既需要留针而 又适宜用艾灸 的病症。
五 温灸器灸法
(一)温灸架灸 可用于艾条温和灸,因无需手持移动,有 灸架支持,故作用稳定持久,安全简便。
(二)温筒器灸 温筒器的式样很多,大多底部均有数十个 小孔,内有小筒一个,可以装置艾绒和药物施 灸。
(三)温盒灸法 是用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 卷固定在一个部位施灸的方法。适用于较 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用于腰、背、臀、 腹部等处。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运用
一 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艾灸法作用特点 1 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 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2 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 络脉坚紧为宜。 3 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 4 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
三 灸法补泻

艾灸罐的使用方法

艾灸罐的使用方法

艾灸罐的使用方法
艾灸罐的使用方法如下:
1. 准备好艾灸罐和艾条。

2. 将艾条点燃,等待一段时间,使其完全燃烧。

3. 等燃烧后的艾条变成灰烬,将其放在艾灸罐内,注意不要让灰烬接触皮肤。

4. 当灰烬发出热气时,将艾灸罐放在需要进行艾灸的部位上。

5. 轻轻按压艾灸罐,使其与皮肤贴合,注意不要使罐子中的灰烬碰到皮肤,避免烫伤。

6. 如果感觉过热或不适,可以适当调整灸的位置或间隔,或者暂时停止艾灸。

7. 艾灸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8. 使用完毕后,将罐子从皮肤上取下,注意避免烫伤。

可以使用湿毛巾轻拭皮肤,清理残留的灰烬。

9. 将灰烬处理干净,注意不要让其散落,可以用纸巾包裹。

10. 注意艾灸后保持温暖,避免凉风、冷饮等刺激。

注意事项:
1. 贴灸时避免使罐子中的灰烬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2. 使用前确认皮肤没有伤口或皮肤病,特别是在皮肤敏感的部位。

3. 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有人在旁边帮助或监督。

4. 儿童、孕妇以及体弱者不宜使用艾灸。

5.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

6. 艾灸使用频率一般为每周1-3次,避免过度使用。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二、灸用的材料
(Materials for moxibustion ) 艾叶的性能
《本草纲目》 艾叶 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艾叶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 之情,能回垂绝之阳, 通十二经,走三阴,理 气血,逐寒湿----以之 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 病。
艾叶的采集与加工
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 暴晒— 捣碎--筛去梗砂— 反复----淡黄色艾绒(粗细)
1 闪火法
2 投火法
3 贴棉法
4 架火法
(二)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1 水煮法 2 蒸汽法 (三)其他拔罐法

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一)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 的病证。
(二)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 较多的病症。
(三)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臵5-15分钟。多 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 临床各科多种疾病。
温盒灸法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运用

一 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艾灸法作用特点 1 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 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2 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 坚紧为宜。 3 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 4 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 (二)适应范围 1 温经通络 2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三 灸法补泻 (一)补法 艾炷点燃臵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 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 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 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 不散。
(二)泻法 艾炷臵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 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 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 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 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 的作用。

腰部罐灸操作方法

腰部罐灸操作方法

腰部罐灸操作方法
腰部罐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缓解腰部疼痛和肌肉不适。

下面是腰部罐灸的操作方法:
1. 准备罐具:选择合适大小的罐具,可以使用玻璃或竹制的罐子,一般直径为5-10厘米即可。

2. 准备灸具:可以选择艾条或艾炷灸,艾条是将厚细相等的艾绒制作成长条状,艾炷灸则是将厚细不等的艾绒制作成短炷状。

3. 点燃艾条:使用火柴或打火机将艾条点燃,待燃烧时,将艾条快速摇动,使火势更旺。

4. 按摩局部:在罐灸前可使用双手轻轻按摩腰部,促进血液循环。

5. 罐灸操作:将燃烧艾条迅速放入罐内,迅速按在腰部或疼痛部位,然后迅速倒放在罐口,使罐与皮肤贴紧,产生负压。

可以根据个人承受能力调整罐子的数量和位置。

一般在腰部两侧各放置2-4个罐子,罐灸后注意保持身体温暖,防止着凉。

6. 灸置时间:一般罐灸时间为10-20分钟,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适当调整时间,并及时向医生询问。

7. 撤罐:在罐灸时间到达后,使用专用的铜制或竹制的罐灸器具,将罐子向上提起撤离,撤除时要注意不要使病人受伤。

注意事项:
- 罐灸过程中要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患者出汗或进水。

- 罐灸前要确保患者舒适,放松,避免剧烈运动或疲劳。

- 罐灸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撤罐。

- 罐灸后要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受凉。

- 罐灸是一种疗法,不宜过度使用,应根据个人状况和医生建议来决定疗程和频次。

请注意,在进行任何中医疗法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初级灸法:将灸草点燃后泡沐浴液或酒中,用火炙热的灸草直接熏灸患处或特定穴位,持续约5-15分钟,直到患处起红点或微泛红为止。

2. 温灸法:将灸柱点燃后,握住灸柱的一端细小的灸草,将灸草点燃后,用火照明灸疗穴位,每次照明3-5分钟,每次可照明2-3个不同的穴位。

3. 导引灸法:选定需要熏治的穴位后,将灸草点燃后,以灸头对穴位施灸,然后迅速将灸头移入另一穴位,逐一施灸。

每次灸疗时间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灵活调整。

4. 磁灸法:将灸草燃烧取灰,与磁石混合后制成磁石灸。

然后将磁石灸贴于相应穴位上,常用5-15分钟,每周1-3次。

5. 火罐法:先在患处先涂抹少许植物油,然后将玻璃罐通施火,放在患处吸附,吸到皮肤局部变红,色素深暗。

然后取下玻璃罐,擦拭干净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灸疗时应注意用火的安全,避免烧伤和火灾。

另外,对于皮肤炎症、湿疹等皮肤病患者或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灸法、拔罐疗法

灸法、拔罐疗法
瘢痕灸:
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 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 ,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 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 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 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止常情 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 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因此, 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方可使用本法。临床上常用 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拔毒泄热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 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唐 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医学入门> 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 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 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 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 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 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 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 疗。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 、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 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 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 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 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 脱,<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 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出 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 ,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 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 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 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灸法与拔罐法

灸法与拔罐法


刺血 ( 刺络 ) 拔罐法 : 先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皮 肤针等,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量要求或按 刺血法要求,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 加强刺血法的疗效。此法应用较广泛,多用于 各种急慢性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痤疮、皮 肤瘙痒症、丹毒、哮喘、坐骨神经痛。 留针拔罐法 : 此法是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 的一种方法。操作时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 针为中心,将罐拔上,留置 lO ~ 15min ,然后 起罐、起针。
拔罐的适应范围
随罐具的不断创新,吸拔方法与罐法的增多, 加之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拔罐疗法的适应证也相 应增多。除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可用于预防保 健。
①内科病: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 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 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 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 炎;尿潴留、尿失禁。
应用:感冒、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 、早泄、不孕、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痹等
(2)隔蒜灸 有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前者是将独头 大蒜横切成约3mm的薄片,用针扎孔数个,放在 患处或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蒜片中 心施灸,每施灸4-壮,须更换新蒜片,继续灸治 。后者将大蒜捣成蒜泥状,置患处或施灸穴位上, 在蒜泥上铺上艾绒或艾炷,点燃施灸。此两种隔蒜 灸法,每穴每次宜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 作用:消肿、拔毒、散结、止痛 应用:临床适用于治疗痈、疽、疮、疖、肺 痨、腹中积块及蛇蝎毒虫所伤等病证。
(3)隔盐灸
将干燥的食盐纳入脐中,填平脐孔,上置大艾 炷施灸。患者有灼痛,即更换艾炷。亦有于盐上放 置姜片施灸,待患者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提起,保 留余热至燃完一炷。一般可灸3-7壮。急性病可多 灸,不限制壮数。 作用:回阳、救逆、固脱

紫砂艾灸罐的操作方法

紫砂艾灸罐的操作方法

紫砂艾灸罐的操作方法
紫砂艾灸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理疗工具,使用方法如下:
1. 准备艾草与艾灸罐:选择干燥的艾草,并将其揉捏成团,轻轻塞入艾灸罐中。

艾草不能过满,一般填充至罐体的三分之二即可。

2. 准备工具:除了艾草和艾灸罐,还需要备好火机或蜡烛以及火源。

3. 点燃火源:使用火机或蜡烛点燃火源,待火源燃烧良好后,将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4. 使用罐体:拿起艾灸罐,让火焰轻轻接触罐体底部,等待片刻,此时罐体会产生烟雾。

5. 接触皮肤:将罐体的烟雾引导到需要艾灸的皮肤部位,可以适当按压罐体或旋转罐体,以便将烟雾充分接触到皮肤。

6. 灭火:当需要停止使用时,用手指捏住罐体底部接触火源的部分,顺利灭火。

要注意的是,使用紫砂艾灸罐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 艾草不能填充过满或过少,适量即可,避免烧伤皮肤。

- 使用火源时要小心火焰,并将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 艾灸时要注意火源与皮肤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

- 灭火时要小心火源和烟灰,避免造成火灾或伤害。

- 若有不适症状或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中医学 4、艾灸、电针与拔罐法

中医学 4、艾灸、电针与拔罐法

2. 电针方法
针刺得气
输出电位调“0”
负极接主穴,正
极接配穴
打开电源,选择波型,调节输出强度
治疗10-30分钟
结束时,先将输出电位退回到“0”
关闭电源,出针。
3. 刺激强度
痛 阈(刺痛)
感觉阈(麻刺)
0mA
2020/12/6
针灸学
二、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 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 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 腹痛、 泄泻、痢疾等。
2020/12/6
针灸学
(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 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 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 痰饮等。
Other Main Manipulations in Acupuncture Therapy
本节重点
灸法的主要治疗作用及简单分类 电针的注意事项 火罐的作用原理及简单治疗应用
2020/12/6
针灸学
针灸学
灸法 电针 拔罐
2020/12/6
针灸学
第一节 灸法 (Moxibustion Therapy)
《备急千金要方》云:“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 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 不能著人也。”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 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说明艾灸足三里有防病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 “保健灸”,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 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 刺留针又须实施艾灸的疾病。

灸法

灸法

二、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体位选择:应需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 体位选择:应需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 坚持施灸治疗的全过程。 坚持施灸治疗的全过程。 2、施灸顺序:一般宜“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 施灸顺序:一般宜“先上后下、先背后腹、 肢、先阳经后阴经”。 先阳经后阴经”
四、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 艾灸结合应用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 针刺与 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即需要留针而 的一种方法, 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五、温灸器灸 利用器具施灸的方法。 利用器具施灸的方法。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应用
一、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1、温经通络: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 温经通络: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 经闭、寒疝、腹痛等。 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之呕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 吐、胃痛、泄泻。 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脾肾阳虚的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温肾健脾:脾肾阳虚的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2、非化脓法
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 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 灸后不引起化脓。 灸后不引起化脓。 (1)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在穴位上涂凡士林,使之黏附,放置艾炷点燃,病人有温 在穴位上涂凡士林,使之黏附,放置艾炷点燃, 热或灼痛感时,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用3-7壮 。本法灼痛时间短, 本法灼痛时间短, 热或灼痛感时,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用3 约20秒钟左右。 20秒钟左右。 秒钟左右 (2)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症。 适用于气血虚弱、

艾灸刮痧罐疗法

艾灸刮痧罐疗法

艾灸刮痧罐疗法定义艾灸刮痧罐:是由砭石和紫砂经过高温烧制成罐体,将罐口设计成双层花瓣(莲花齿轮)形结构。

罐体内设有钢针用来固定专用艾饼,且罐体内点燃艾饼,既有艾灸的作用又有刮痧的效果,因此取名“艾灸刮痧罐”。

艾灸刮痧罐的种类大罐一大罐—主要作用于腰背部、臀部。

中罐一中罐—主要作用于腹部。

小罐一主要作用于头面部、胸部及四肢躯干。

特点防病治病˴养生保健˴自然疗法艾灸刮痧罐技术五法合一艾灸刮痧推拿点穴精油为经筋的理论指导。

艾灸刮痧罐与普通拔罐刮痧区别普通罐拔罐刮痧:出痧容易化痧难痛苦容易舒服难破坏容易修复难艾灸刮痧罐:1.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沿经筋循行进行刮痧治疗结合旋罐和推刮手法。

2.以旋刮碾揉为主,不可用暴力,不可走直线。

3.在艾灸的作用下痧即出即化即修补补泻兼施˴舒适度极强可以每天做4.出痧不是结果化莎才是目的即刮即化即消而且几乎无疼痛,整个治疗结束后身体会快速的自我修复,排除废旧老化细胞,生成健康细胞。

适应症1.中医的风、寒、湿所致的痹症,如类风湿关节炎等;2.骨性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3.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4.脊柱软伤类病症,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5.腰背部肌肉损伤,如上背痛、急性腰扭伤、局部肌肉拉伤、腰背肌筋膜炎等;6.胃肠类疾病,如:便秘、便溏、腹胀、消化不良;7.外伤骨折后的疼痛、水肿等;8.慢性疾病合并并发症等,如: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所致的酸麻胀痛等;9.皮肤科疾病,如痤疮、青春痘等;10.肥胖体重管理等禁忌症1患有急性疾病者慎用;2.接触性过敏或艾烟过敏者慎用;3.不明原因内出血者禁用;4.孕妇腹部和腰抵部禁用;5.糖尿病末梢神经损伤者禁用;6.严重外伤未缝合伤口局部禁用:7.传染性疾病禁用;8.情绪激动、精神病患者、醉酒者吸毒人员禁用:操作流程【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灸刮痧罐˴特质精油˴艾柱˴打火枪˴吹风机、纱布˴止血钳、治疗碗、盛有清水的治疗碟、2条毛巾、必要时备浴巾、屏风、探穴棒、记号笔;检查罐具边缘有无缺损,艾灸刮痧罐针芯固定稳妥,检查打火枪。

艾灸罐的使用方法

艾灸罐的使用方法

艾灸罐的使用方法艾灸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身体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

它是由艾叶制成的圆柱形装置,通常是用小罐子将艾叶点燃,然后放在人体上进行敷灸的。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帮助消化和吸收,增强体质等等。

但是,在使用艾灸罐之前,必须要了解它的正确用法,以免出现身体不适和其他不良反应。

艾灸罐的使用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将热水放置在灸盘内,使艾叶在放入前稍微变湿。

然后将艾叶轻轻地捏成细根,然后互相交叉叠在一起,稍微敲打,使其密实而紧凑。

最后放在容器的底部。

注意不要叠的过高,不合适的高度会影响效果。

2. 点燃艾叶和灸罐:注意点燃的时间不能太长,太短效果不佳,太长影响艾叶质量。

3. 敷灸:将艾灸罐贴在耳朵上、身体脊椎旁或其他部位上。

注意熏烧时间不能太长,以免把皮肤灼伤,一般持续10-30分钟给予轻刮或拿起再放下等动作。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艾灸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注意灸罐的温度,不要太高或太冷;第二,要注意艾叶的质量,避免艾叶受到污染或过期;第三,尽量避免在饭后与洗澡前使用艾灸罐;第四,避免在月经来潮期间使用,以免影响病情;第五,如果您有高血压、低血压或其他疾病,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之,艾灸罐虽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医疗法,但是它在身体保健和治疗上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必须要了解它的正确用法,特别是对于初次使用的人来说。

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和其他不良反应。

所以,在使用艾灸罐时,应该非常谨慎和小心。

理解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后,它会给您带来很多好处,是值得选择的一种健康保健方式。

艾灸陶瓷罐的操作方法

艾灸陶瓷罐的操作方法

艾灸陶瓷罐的操作方法
艾灸陶瓷罐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首先,准备一罐艾灸,艾绒要足够量,艾绒应该被撕成匹配罐的大小。

可以选择有香味的艾草,也可以选择无香味的艾草。

2. 准备燃烧物:艾灸陶瓷罐通常需要燃烧物来提供燃料,如酒精棉或小木条。

将燃烧物放在罐的底部。

3. 点燃燃烧物:轻轻点燃燃烧物。

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引起火灾。

等待燃烧物燃烧均匀并产生火焰。

4. 放入艾灸:将预先准备好的艾绒放入罐中,使其与燃烧物接触以点燃艾草。

5. 使用:等待一段时间以让艾灸燃烧,然后将罐口靠近身体的部位,把艾灸热气导入身体。

注意不要将罐口放在皮肤上太久,以免烫伤。

温馨提示:使用艾灸陶瓷罐时,要小心火焰或烟雾引起的火灾风险,特别是离开时务必确保火源熄灭。

另外,注意避免使用过大的火源,以免烫伤皮肤。

最好在操作时保持警觉,并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和安全规定。

中医理疗介绍

中医理疗介绍

中医理疗介绍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法;主要通过刺激人体一定的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它有一套完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疗法、放血疗法、推拿按摩疗法、膏贴疗法、药蒸疗法、药酒疗法、刮痧疗法、火罐疗法、健身气功疗法等;本文介绍常用且容易掌握的理疗方法:灸法、拔罐疗法与刮痧疗法;一、灸法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在体表的穴位上熏灼或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施灸的材料一般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灸法的种类很多,这里主要介绍间接灸、悬灸和三伏灸;1、间接灸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即将艾绒捏,紧成圆锥形艾炷,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如隔姜灸,用新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此法适用于一虚寒病症,对呕吐、腹痛、泄泻、不孕、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所隔的物品除生姜,还可用大蒜、纯净干燥的食盐、附子片等;施灸时应防止局部烫伤;2、悬灸悬灸即用艾条,将其一端点燃,与穴位或患处保持一定的距离施灸的一种方法;如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约2~3cm处进行熏烤,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皮肤红晕为宜;雀啄灸即在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回旋灸则是在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左右移动或回旋施灸;3、三伏灸三伏天是夏至之后第三、第四庚日,立秋后第一庚日;中医认为利用三伏天发热气候,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敷贴以辛温、走窜、通经的药物,利用药物对阳气的疏通,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得以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从而增加身体抗病能力,预防旧病复发;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常用的三伏灸药物有白芥子、肉桂、细辛、甘遂、生姜汁等,将其制成约××饼状,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2~5小时;该科已开展此项目多年,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施灸时应注意几点: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空腹、过饱、过度疲劳不应施灸;体弱患者施灸量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刺激量不可过大;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施灸时应防止局部烫伤;二、拔罐疗法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痛症;拔罐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玻璃罐闪火法;即用镊子夹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临床常用的拔罐法有以下几种:1、留罐拔罐后将罐吸拔留置于施治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取下,此法较常用;2、走罐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较为丰厚的地方,如腰背部、大腿部等;应选用口径较大、罐口平滑的罐,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上一些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拔起;3、闪罐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取下,取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起罐时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如罐吸附过强时,不可硬行提拨;拔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皮肤,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患者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亦不宜拔罐;三、刮痧疗法刮痧是指用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反复刮拭,使皮肤出现片状或点状淤血的刺激反应即痧痕,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适用于肠胃病、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并可用于保健;临床常用的刮痧工具为水牛角刮痧板,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所用润滑剂为植物油类、酒类和水;刮痧的基本方法: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着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2、刮试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试,胸部从内向外刮试,呈单一方向;3、补刮泻刮:一般来讲,顺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即为补刮;逆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试即为泻刮;4、刮痧时间: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3~5分钟;用补刮手法每个部位刮试时间为5~10分钟,刮痧无严格的时间限制,以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但不应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以自我感觉舒服为原则;5、刮痧部位:多选用脊背、颈部、胸腹、肘窝、腘窝; 刮痧疗法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但应注意: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需慎刮; 皮肤高度过敏,局部有感染、溃疡或有肿瘤禁刮;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四、牵引疗法机械牵引是临床经常用于颈椎、腰椎牵引的治疗方法,但也有部分病例需要特殊的牵引装置;我科牵引装置为进口设备,分为颈椎、腰椎牵引;1、颈椎牵引疗法适用于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颈椎间盘病变、颈椎间盘膨出、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等;2、腰椎机械牵引疗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患、腰椎关节功能障碍或退行性骨关节炎、腰部肌肉痉挛等;五、各种针疗法应用电针、梅花针、头皮针、火针、耳针、小针刀和艾灸等中医传统手法进行针灸治疗六、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七、熏洗疗法熏洗疗法是指将药物煎汤,趁热熏洗患处的方法;此法具有疏通腠理,疏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故多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痛、阴阳带下、肛门疾病等;八、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疗法;“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作用:1、疏通经络;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9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穴位注射施行针麻的在五官科中用的最多,用穴有体穴、耳穴,用药有生理盐水,维生素B1注射液及洋金花等中药制剂;九、敷贴将药物调成糊状,敷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治疗头痛、呕泻、自汗盗汗、脱肛、眩晕、面瘫、风湿痹病、疮痈癣疹、扭挫伤、口腔糜烂、烫伤等的方法;十、导引是患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道教根据古人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灸法罐法实验心得

灸法罐法实验心得

灸法罐法实验心得不可滥用灸法。

三阳病证,需少灸。

即使灸,亦当壮数少些,勿贪大壮猛火之灸。

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梢重灸,而体瘦之人,皮浅肉溥,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

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灸后当戒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

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

灸后阳事易旺,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阳动,耗损真精。

当戒房事数日,以助阳气内敛。

灸后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或灸后伤阴,出现失眠心烦,或者烦躁不安。

当急服黄连阿胶汤一两付即可,药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阴敛降之功即可。

如果灸后出现亡阳之象,病人惊扰狂动,起卧不安,这是因为灸火扰动太阳,导致大汪广阳,当用仲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之意,敛降亢阳。

艾灸伤阴为轻为缓,而广阳为重为急,灸疗者当加以注意。

学会针灸,一枝在手,可以自己养生保健,可以活人于顷刻,其功之大,孰与可比。

一般来说,救急之时,药物或者其他疗法皆不如针灸之速效。

以我的经验,针灸其手到病除,应手而效之功,经常令旁观者叹为观止。

拔罐法是以陶罐、玻璃罐或竹筒等工具,用热力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子吸附于体表,引起皮肤充血、血瘀,产生刺激性,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中国古代称为角法。

拔火罐法排除罐内空气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滴酒法、贴棉法、架火法;操作法有坐罐、闪罐、走罐、刺血拔罐、药罐等。

拔罐法是盛行于民间和基层中医医疗单位的一种外治中医疗法,俗话说:针灸、拔罐子,不好也去一半子。

拔罐法历史悠久,效果显著,大家都认为拔罐法操作简单,近些年除了基层中医机构大力开展,在一些保健机构也开展此法,不过存在一些应用方法上的不足。

莲花艾灸罐操作方法

莲花艾灸罐操作方法

莲花艾灸罐操作方法莲花艾灸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中。

它是通过利用艾草的特殊功效,配合适度的温热刺激,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下面是莲花艾灸罐的具体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1.选择好艾草:莲花艾灸罐主要使用艾叶,应选择新鲜、无杂质和异味的优质艾叶。

2.准备艾灸罐:莲花艾灸罐和传统的艾灸罐有所不同,它的形状如同莲花,可以容纳艾叶,并且有特殊的底座用于点火。

3.点燃炭片:将炭片放置在底座上,然后用火点燃,等待炭片完全燃烧后,将火苗扑灭,使炭片燃烧红热。

操作步骤:1.准备艾罐:将艾花放在艾罐的中央位置,然后用夹子夹住艾罐的边缘,以免烫伤。

2.点火:用炭片点燃罐底座上的炭片,待炭片燃烧红热之后,用夹子将炭放置在艾罐的底部,确保炭的热量可以传递到艾花。

3.移动艾罐:用手持夹子将艾灸罐放置在被需灸治疗的部位上,或者可以请他人帮助。

4.调节温度:根据个人的感受和需要,可以调节炭的位置或添加更多的艾花来控制温度,以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开始灸疗:让艾花贴紧皮肤,可以采用轻轻按摩或转动艾灸罐的方式,以增加刺激效果。

注意事项:1.避免皮肤烫伤: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艾灸罐与皮肤直接接触,使用夹子来夹取和移动艾灸罐,以防止烫伤。

2.掌握艾灸时间: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受灸部位的情况,掌握艾灸的时间,通常建议每次艾灸不超过30分钟。

3.注意个人体质:对于体质较虚弱或者孕妇、小孩等特殊人群,应减少灸疗的时间或者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

4.适当休息:过度的艾灸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或过度刺激,因此灸疗后应注意休息,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平衡。

总之,莲花艾灸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操作方法相对简单。

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使用优质的艾草,正确点火并控制艾灸时间,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需求来调整温度和灸疗时间。

使用莲花艾灸罐时要注意避免烫伤,保持艾灸过程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灸用材料—艾
艾叶与艾绒 1 艾叶:陈艾—挥发油质散发,火力温和 2 艾叶的性能: 味辛气味芳香具有走串之力(通)、 微苦、性温热(热力)--散寒。 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由上直达下窜透皮 肤,直达体表深部—刺激经络腧穴。 温散寒邪、温通经脉、刺激穴位 3 艾绒的制备: 艾炷 4 艾绒的储藏: 艾叶
贴棉法 1、材料: 95%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中段 2、易出现的问题: 棉块太大太小,易脱落
贴棉法
酒精太多,火势太大, 火苗串至罐口烧伤皮肤
3、用处:
身体侧面横向拔罐
4 架火法
1、材料:
95%的酒精棉球,胶木瓶盖
2、易出现的问题: 棉块太大、 酒精太多烧伤皮肤、扣拔要准,不要撞翻架火 3、作用: 吸附力强
1、定义
2、操作方法: (1 )艾炷:大艾炷 (2)局部涂蒜汁:粘附和刺激 (3)每壮:燃尽 (4)壮数:皮肤烫伤起泡 (5)灸后局部贴淡膏药,每隔 1-2天换 (5)数日后局部组织产生无菌 性化脓现象(灸疮) (6)7天左右结痂,形成灸疮。 (6)1个月后因灸疮愈合永久性 瘢痕形成。
注意事项
穴位位置准确 “孔穴不正,徒破好皮” 减轻疼痛:拍打或局麻药 防止感染:创可贴或淡膏药 无菌性化脓现象:色白、质清、无臭 促进灸疮透发:吃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 食物

临床应用
烧灼、化脓整个过程刺激穴位和经络 形成永久性瘢痕---对穴位产生永久性的 刺激---慢性顽固性疾患 常见慢性顽固性疾患 慢性腹泻 哮喘 发育障碍

非化脓灸法(无瘢痕灸)

艾炷:中、小
涂凡士林:无刺激 每壮:燃至灼痛 壮数:皮肤潮红为止 临床应用: 艾(药)+火(温)=温散寒邪 一般寒证、透表邪外出


温灸器灸法
温灸架灸 1 操作方法 2 临床应用
1 2 3 4
温筒器灸 温筒器结构 操作方法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温盒灸法
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 定在一个部位施灸的方法。 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用于 腰、背、臀、腹部等处。位,并在皮肤上作出标记。取灯芯草10- 15cm长一根,蘸麻油少许,约浸3-4cm左右,用右 手拇、食指捏住灯芯草下1/3处。点燃灯芯草浸油端, 迅速敏捷地向选定的腧穴或部位烧灼,一触即提起。 可听见清脆的爆响声,如无爆响声,可重复一次。 动作方式:点灸、指压灸
灸用材料----艾绒制品
1、艾炷:艾绒做成锥形 单位

(1)艾炷规格: 小炷:麦粒大 中炷:黄豆大(高1cm,底直径 约0.8cm) 大炷:蚕豆大
(2)艾炷制作方法:要求:搓捻紧实 ① 手工制作法: ② 艾炷器制作法: 2 艾条 (1)无药艾条: (2)有药艾条:常用 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
灸法补泻
补法 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 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 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一会施灸穴 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 泻法 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其快 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觉局部 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 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其 穴,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 艾灸法注意事项
隔附子灸
附子饼的制作 操作方法: (1)艾炷:中 (2)间隔物:附子饼(不换) (3)每壮:燃至灼痛 (4)壮数:皮肤潮红为止 临床应用: 艾火:温阳 附子:温补脾肾之阳 ------用于脾肾阳虚 1、脾肾阳虚所有病症:顽固性腹 泻,肾虚 慢性骨髓炎窦道久不收口
隔胡椒饼灸
胡椒饼的制作 操作方法:同隔附子饼灸 临床应用 艾火----温阳散寒 胡椒----行气止痛 寒邪凝滞的痛证----胃寒腹痛、风寒湿痹
常用罐具
(二)新型罐具 1 挤压排气罐 (1)挤压排气橡胶罐 (2)挤压排气组合罐 2 抽气排气罐 (1)连体式抽气罐 (2)注射器抽气罐
常用罐具-------抽气罐
操作方法 一、火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
(一) 闪火法 操作常见的问题:
1、95%的酒精---蘸过多—火过大灼伤皮肤
走罐法 一、操作注意事项 1、被拔皮肤和火罐口涂无刺激润滑剂 2、拔罐:火力不宜太大,拔伤皮肤 3、手握罐底,稍倾斜后半边用力(倾斜太小或太大) 4、皮肤潮红或有痧点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 整的部位。不宜在骨突处走罐
三、临床应用举例:背部:感冒、中暑背部上下刮痧。 肾俞左右走罐补肾壮腰。

间接灸
定义 分类:根据间隔物的不同

隔姜灸
操作方法: (1)间隔物:姜片(不换) (2)艾炷:中 (3)每壮:燃至灼痛 (4)壮数:皮肤潮红为止 临床应用: 艾火---温散寒邪 姜-----温热:解表、温胃、散寒 寒证:风寒感冒 胃肠寒证 痹症: (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痛) 伏灸:每日一次,在三伏天施灸) 哮喘:冬病夏治
纯艾条
其他灸用材料
火热类:灯芯草
非火热类:附子、细辛、白芥子---刺
激发热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艾炷灸法
(一)直接灸: 1、定义: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的方法,称为直接灸。 2、分类: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 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化脓灸(瘢痕灸)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化脓灸:(瘢痕灸)
(二)临床运用:小儿疾患多用 1 功用:疏风解表,行气化痰,开窍熄风 2 主治:小儿惊风、脐风、抽搐、昏迷、腮 腺炎、急性扁桃腺炎等。 3 处方示例: (1)腮腺炎(角孙) (2)急性扁桃腺炎 (3)小儿腹泻 (4)鼻衄 (5)多发性疖肿
天灸(药物发泡疗法)
定义:用有较强刺激性的中草药敷贴后,使皮肤 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皮肤如火燎而得 名。 (1) 斑蝥灸:斑蝥是一种甲虫。灸治时,将 斑蝥浸于醋或酒精中,擦抹患部,能脱发。 (2) 哮喘灸:甘遂 细辛 白芥子各15克用生 姜汁调成糊状 宣肺化痰止咳 冬病夏治
针罐法
一、操作方法: 1、针刺留针期间 2、拔罐 二、注意事项 1、罐的高度大于针的长度 2、胸背部注意针刺深度 三、临床应用 既需针刺又需拔罐的所有病症(节约时间:如感冒风 门针后加拔罐)
刺血(络)拔罐 一、定义: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 二、操作:三棱针或皮肤针法或毫针+拔罐 三、适应症: 1、拔在表邪气 外感 皮肤病(神经性皮炎) 2、瘀血:活血化瘀通络---跌打损伤 -----久病入络:慢性病--慢性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腰肌风湿等)

灸感
温热刺激 灼痛
灸量
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不同地灸量可产生不同的 治疗效果。 (一)灸量使用原则 1 艾炷、壮数:灸量一般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来 计算;艾条灸、温灸器灸则以时间计算,太乙针、雷 火针是以熨灸的次数计算。 2 疗程:疗程长灸量大,用于慢性病;疗程短灸量小, 多用于急性病。 (二)灸量灵活掌握的方法 1 施灸方法 2 体质和年龄 3 施灸部位 4 病情
灸法宜忌
禁灸病症:阴虚阳亢、里热炽盛 禁灸部位: 化脓灸:颜面五官大 血管 关节活动处 孕妇的小腹部和腰骶部 禁灸穴位
灸后处理 水泡的处理 1、小水泡:自行吸收 2、大水泡:刺破,消毒。 施灸时注意安全 1、注意通风 2、艾火脱落烧伤 3、火灾
拔罐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 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 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 的方法。古称“角法”、“吸筒法”、 “火罐气”。
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1、水煮沸2-3分钟、甩干热水,以免烫伤。
2、罐口朝下
3、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
4、乘热按压在皮肤上
其他拔罐法
1、挤压排气法 2、抽气法
挤 压 排 气
起罐方法
一般罐的启法:放入 空气 火罐: 抽气罐: 易出现的问题:硬拔, 损伤皮肤

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一)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 病证。 单 罐 法
灸疗仪灸
电热灸 红外线热灸: 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是光波中波长最长的 部分,可穿透真皮和皮下组织,作用于 人体组织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产生热效 应,促进组织血循环。 艾灸仿灸仪

保健灸
灸百会: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灸大椎:解表,防治感冒 灸关元:大补元气,振奋精神 灸足三里:1、健脾益胃、补益正气、提 高抵抗力2、引火下行3、风市(悬钟)、 足三里降血压预防中风 灸涌泉 解除紧张焦虑疲乏,增强抵抗力 灸肾俞补益肾气,壮腰健脑


中医热疗法
灸法的概念
灸:点燃 燃烧 灸法:是一种治疗方法 灸材: 可燃烧的材料:艾绒 作用方式:点燃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烧灼、温慰 作用机理 :1、火力透达于经脉穴位之中 发挥温通经脉 经脉穴位作用 2、透邪外出 作用功效:预防和治疗疾病

灸法的特点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针灸并用
实按灸
纸或布垫在穴位或病变处
药用灸条用力按在穴位或病变处
热力透过覆盖物达于组织深层
1、太乙针 实按灸 2、雷火针 操作方法:按在布上或包在布里 临床运用:1、与艾条灸的区别 (1)药物可透过纸或布接触皮肤达到 药物的治疗作用,而艾条灸药力挥发。 (2)热力更强 2、艾条灸(强)+药力=寒证
----在瓶口按压一下 2、棉球大小不适中:
过大—火大、火下落
过小—火力不足,无法拔稳 3、罐口离所拔部位太远、罐口斜向上—空气进入 4、火在罐口绕---罐口烫伤皮肤---罐底或中下端 5、吸附力不强---标准:用手拔不下来
投火法
1、材料: 纸或95%的酒精棉球 2、易出现的问题: 纸或棉球太大, 火势太大, 火苗串至罐口烧伤皮肤 3、用处: 身体侧面横向拔罐
隔蒜灸
操作方法: (1)艾炷:中 (2)间隔物:蒜片(换?) (3)每壮:燃至灼痛 (4)壮数:痛至不痛 不痛至痛 临床应用: 艾火:透邪外出 蒜: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在表的病症: 疮疡初期、毒虫咬伤初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