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1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A
B
C
D
陆地自然带:
具有一定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景观。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低纬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松鼠、黑熊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黄羊
荒漠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褐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草原
双峰驼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驯鹿
灰化土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极地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TITLE
演讲人姓名

地理环境各要素
土壤

相互联系
地貌

相互制约
生物

相互渗透
点击添加正文

大气
点击添加正文


点击添加正文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含义: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内部的整体性特征
表现:
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发展变化着。所以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地理中图版配套课件:第9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中图版配套课件:第9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3.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B.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③②① C. 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D. 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一致的是②③ B.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C.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D.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解析: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丰富。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 11~12题。
1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 的作用( A ) A.① C.③ B.② D.④
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坦桑尼亚地处东非高原,受
地形影响而形成热带草原带。
课外能力检测(十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 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当地经度。读图完成1~3题。
1.①处所属的大洋与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B ) A.太平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第9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
分异
走进高考
第一体性
1.
气候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________、水文、 地貌 土壤 ________、________等。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不是 孤立 作用 ________存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________、相互 影响 整体性 ________,构成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
(3) 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
温带荒漠 乙 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 温带草原 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形成基础成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纬线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非洲大陆沿20°E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或沿海→内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中纬度的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水分热量随海拔的变化,由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形成正确的差异性观点:如“差异”和“分异”,“差异”是一 个名词,而“分异”则是一个动词,地域差异表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现 象,而地域分异则表示地域差异现象背后的形成机理、演变过程以及一 般规律。所以在学习时可遵循“差异现象—地域差异性—地域分异的原 因—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思路。
2.学习技法
矿产资源;②改
质和化学元素的
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变了地表形态,
迁移运动,以及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
塑造了各种自然
能量的流动、转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
景观;③实现了
化;②联系自然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地区之间、圈层
地理环境中的有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之间的物质交换
机界和无机界
和能量传输
3.对比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两种新功能
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中
C.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迁移导致流水地貌的演化,其过程如下: □13 流__水__侵__蚀__→高原的峡谷不 断拓宽→高原面萎缩→□14 _山__地___→丘陵→平原。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 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 环境要素组合。
(3)读图分析法: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理解陆地水平地带性 分异规律;结合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典型山脉的垂直分异示意图, 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 结合实例, 分析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 规律。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我国西北、青藏等典型区域,解释区域内 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理解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 [综合思维]以植物光合作用、碳循环为例,分析自然环境 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 [人地协调观]联系藏羚羊数量的变化、森林的过度采伐等 案例,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明确人类活 动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树立人地协调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整体性在我国最早提出整体性概念的李春芬教授,他在?南美洲地理环境的构造?〔科学出版社,1962〕一书的前言部分指出:“所谓地理环境构造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的联络性,它们互相联络、互相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此后,广阔学者对这一概念不断充实和补充,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好的理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

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联络性。

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根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互相作用、互相联络,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该属性是整体性最根本的内容。

〔2〕空间组合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展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构造。

该属性是内在联络性在空间上的反映。

〔3〕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开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开展的过程中。

该属性是内在联络性在时间上的反映。

现以澳大利亚大陆为例来加以说明。

在澳大利亚大陆,首先,南回归线中贯的纬度位置以及东西长、南北窄的大陆轮廓等原因,使大陆各组成要素均导致气候具有干热的特点,因此,感热就成为各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络性。

其次,山地偏于东侧沿海的地形构造以及降水量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递减等原因,使该大陆自然带呈半环状〔或马蹄状〕构造,即空间组合性。

第三,作为原冈瓦纳古陆的组成部分以及所经历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形式,遂使该大陆的生物界具有古老性、原始性和特有性,总的可视为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之所以具有整体性,这是因为:①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发生的事物〔或现象〕,依普遍联络的法那么而发生的互相作用那么是事物开展的真正原因之一。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结合示意图,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综合思维)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组成及关系是什么?2.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有哪些?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3.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图表点拨] 教材P117图5-1-3,该图展示出:(1)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土壤、地貌和生物等要素组成。

(2)任何两个要素之间都是双向箭头,这个箭头表示二者之间发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正是通过这种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阳光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独立,彼此不发生任何联系的。

( )3.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只影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

( )4.“大河滔滔、泥沙俱下”反映的是能量交换过程。

( )[提示] 1.×阳光是太阳辐射的重要表现形式,不断为地球提供能量,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甚至整体都会发生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泥沙俱下反映了物质的迁移而不是能量的交换。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表现(1)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中图版必修1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中图版必修1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东西方向上或南北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上或东西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2)基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和因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

2.自然带(1)概念:自然景观地区差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形成自然带。

(2)表现⎩⎪⎨⎪⎧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 类型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条状分布(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 典型地区 表现形式 图示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热量低纬度、高纬度地带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经度地带性水分 中纬度大陆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垂直地带性水热 海拔较高的山地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非地带性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荒漠的绿洲无固定形式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1.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2)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哪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答案(1)C (2)C解析第(1)题,各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地理特征是由该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是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2)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这说明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考向立意】结合实例,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思维过程】阅读题干→准确把握其信息,特别是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选择项判断结论。

〖2021年整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名词解释

〖2021年整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名词解释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名词解释岩石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厚约60~12021,为地震高波速带。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对岩石圈的认识,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岩石圈与地壳是同义词,而与下部软流圈即上地幔有区别,但岩石圈与上地幔系过渡关系而无明显界面;有人认为岩石圈至少应包括地壳和地幔上层。

大气圈:(atmohere),地质学专业术语,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氧气占%;氩气占%;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水圈:Hdrohere,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

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它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

生物圈:(bio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成土母质:或称土壤母质,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质):泛指土壤中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热带雨林带: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由热带种类组成的,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高大茂密而终年常绿的乔木植物群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区域差异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1、列表比较法:地域分异规律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

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①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引导式教学法: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

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3、归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4、联系法:地理环境由气候、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和土壤六大要素所构成,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

因此,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首先要抓住气候要素的特殊性,再结合具体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复习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要联系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记忆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名称及相应的动物与土壤。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温带草原带温带大温带荒漠带陆性温带草原带气亚候亚热温热带带温带常落带季绿叶季风阔阔风气叶叶气候林林候带带355000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250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理 想 大 陆 自 然 带 分 布 图
练习: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从有文字记载,黄土高原就属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
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流量
也较大。但随着人口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
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明清 后,
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
A.整体性特征 不稳定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
——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 的两片叶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2.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基本特征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什么景观
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直接影响土壤 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下,哪个更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温暖条件下,化合物的分解速度远大于寒冷条件。 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温暖 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 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多)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土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土壤

亚热带地区_大__陆__东__岸___湿润__季__风__气__候__ 地区,主要分布在__亚__欧__大陆东岸
常绿 硬叶林
亚热带荒漠 草原
__地__中__海__气__候__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 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
主要由硬叶的常绿 乔木和灌木组成
主要由旱生灌木和 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
类型 落叶阔 叶林
A.气候
B.地貌 C.岩石 D.水文
解析 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耕地类型是旱地,土壤含水量较低,表
现为沙土,南方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土壤含水量较高,因此有“江南泥
土,江北沙土”之说,故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气候,A正确;地貌、岩石、水文的差异不是其主要原因。
3.“江南水田冷,宜火粪;江淮以北,宜苗粪”,从现代科学角度解释正确的
【素能升华】
1.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2.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与土壤
(2)生物与土壤
(3)气候与土壤 (4)地貌与土壤
(5)时间: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 (6)人类活动
【对点精练】
(2022·福 建 漳 州 三 检 ) 古 人 对 各 地 土 壤 的 差 异 深 有 认 识 , 如 明 代 的 《 广 志 绎》:“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清代的《皇朝经世文》: “江南水田冷,宜火粪(草木灰);江淮以北,宜苗粪(绿肥)。”据此完成1~3题。 1.“ 江 南 泥 土 , 江 北 沙 土 , 南 土 湿 , 北 土 燥 ” 说 明 , 与 “ 南 土 ” 比 , “ 北
(2)植被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对点精练】
(2022·北京朝阳一模)索科特拉岛石灰岩广布, 岛上生长着独特的植物——龙血树,叶片为蜡质, 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读图,完成 第4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三文科科目:地理授课人:课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2 课时课标及高考要求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了解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含义、表现和成因。

重点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综合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心发言人王延军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复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法学法个人主页教学过程基础回顾:第一课时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所谓内涵即其本质,它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通过四大循环,彼此间进行不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表现在三方面: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右图南方低山丘陵区。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2.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物质——大气、水、岩石、生物彼此渗透,在不停的运动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或系统)。

见图1.3-2-1:(1)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间的物质交换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基础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课时考点2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因纬度位置、距海远近及海拔高度不同引起的热量、水分条件的变化是地域分异现象产生的基础,其规律性表现如下表中所示:主导因素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大尺度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在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热量为主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水分条件垂直分异规律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水热状况地方性分异规律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较小尺度的地域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2.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图解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植被的生长需要特定的光、热、水条件,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对应性。

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案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案第一册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

(区域认知)2。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合理性。

(地理实践力)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1.差异性:地球表面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区域.2.自然带[图表点拨]教材P125图5-2-2,该图展示出:(1)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大陆位置等规律。

(2)热带雨林带大陆的东部向南北延伸,主要受暖流影响.(3)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的东部受寒流影响,纬度较低;大二、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及整体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性作有规律的更替高,垂直自然带越丰富3。

非地带性分异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4.实践意义: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布局。

[图表点拨]教材P127图5-2-4,该图展示出:(1)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形成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寒草甸带、高寒荒漠带和冰川积雪带。

(2)南坡是迎风坡,基带是热带雨林带,雪线海拔低于北坡;北坡是背风坡,基带是热带疏林草原带,雪线高于南坡.[易误点拨]实际上,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都是在热量和水分共同作用下引起的。

只不过前者是以热量为基础,后者是以水分为主导.(1)相邻自然带之间的差异很明显。

()(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反映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3)所有山地都存在垂直地域分异. ()(4)赤道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复杂. ()(5)右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热带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提示](1)×自然带之间的差异是渐变的,模糊的,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自然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什么是地理环境的结构呢?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但是整体性不等于均一性,由于地球是一个球形。

它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能,各部分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又不是均质的。

因此,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差异性”《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李春芬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综合体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而成的一个整体。

整体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然综合体洪堡提出了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言将会产生一门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前苏联地理学家建立严格的地理体系自然地理系统概念: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下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自然整体。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卡列斯尼克认为,“自然地理结构”是指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互相联系的性质。

伊萨钦科把自然地理结构定义为:建立在景观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动态系统基础上的空间-时间组织(《现代地理学》,1997年)。

索恰瓦(1976年)则认为,每个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应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空间结构是时间上稳定的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时间结构是维持着空间结构的地理综合体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局。

•根据上述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地球表层这个物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整体功能及其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3)(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3)(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明白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彼此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明白得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缘故;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不同是普遍存在的。

(2)进程与方式: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散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进程中培育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熟悉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教学方式:采纳读图分析、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探讨的方式五、教学进程:【新课导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讨:(出示阅读材料)某一地域自然环境中的植被受到大规模破坏以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洗加重,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转变。

(学生试探)(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2)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学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师归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彼此阻碍、彼此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称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出示案例增强学生的明白得)案例1:进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份进展转变着,在景观上老是力求维持和谐一致,与环境的整体特点相统一;(2)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转变会致使其它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学生活动)尝试动手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阻碍链图(情景活动)假设你是旅行爱好者,从酷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何不同?(教师点拨)从整体上看,全世界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是那个整体的不同地域却常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不同,能够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2
教学设计
观澜中学黄璐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规律;能举例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索:
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
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讲授新课】
第二节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称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
化着,在景观上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尝试动手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
假如你是旅游爱好者,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何不同?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吗?2、什么是自然带?
全球陆地分为多少个自然带?2、这些自然带的更替有什么规律?
世界气候有冷热、干湿等地区差异,陆地上反映各地气候特点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构成了自然带。

自然带的名称看似复杂,只要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相结合,并联系代表性的植被和土
壤,是有规律可循的。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

那么,地域分异具有哪些规律呢?
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分别以北半球的非洲大陆和亚欧大陆为例,从赤道向北,依次呈现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以及温带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的景观图和录像视频,使学生在感观上形成明显的对比。

从赤道到两极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明显?
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也从赤道向两极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规律叫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的产生是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的,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以陆地为主;在低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辽阔。

使得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同一纬度地区的水分差别较小,受热量影响较大,因此,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更明显。

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图片,让学生从土壤、动植物等方面对比,思考: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有什么不同?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分异规律: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
基础: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在高纬度和低纬度表现更明显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使学生明确,随着离海岸距离的增加,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我国降水逐渐减少的事实。

出示:《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西北塔克拉马干沙漠》的景观图,让学生思考:两种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从沿海到内陆分别分别呈现,温带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的自然景观图,是学生在感观上形成对比。

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明显?
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这种景观变化是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而更替的,所以称为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的产生是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的,同时也受一定温度条件的影响。

在中纬度地区,既有面积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别很大,因而自然带表现出很强的经度地带性现象。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基础: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的地域分异
表现:中纬度大陆表现更明显
出示:《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引导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南坡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高山上表现明显?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这种地域分异称为垂直地带性。

并不是任何一个山体都具有垂直地带性,只有它达到一定的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才有可能出现。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的山脉,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越明显。

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
地的垂直基础:以水热状况的变化为基础
地域分异
表现: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的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
出示:《安第斯山脉南段的非地带性分布》和《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非地带性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西两侧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
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西半部景观有何差异?
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差异?这种分异现象是地带性分异吗?
地球表面不是所有的地理事物都有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带性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叫做非地带性分异。

非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互相作用,使地带性规律不很完整或不恨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课堂小结兼板书设计】
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

整体性
表现
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
垂直地带性:以水热状况为基础
非地带性: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