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合集下载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

王阳明观花,拉美特利谈人,实际上体现了 哲学上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阅读书本 37页“恩格斯的名言”回答: ①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各是什么? ②两者在哪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上产 生分歧? ③两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承认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根本观点:认为世界的 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 缺陷:混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 分割的原子组成的,不同的原子按不同的 比例结合起来就构成万事万物。 •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 缺陷:把事物的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缺少辩证法思想; 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辩正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

王阳明,明朝哲学家,称自己的哲学为“心 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即天地万物的 主宰,“心”决定并产生一切。 • 一天,王阳明同朋友去观花。朋友指着一棵 花树问:“按先生所言,世界上没有心外之物, 那棵花树自开自落,与我们的心没有什么关系, 它到底存在不存在?”王阳明笑着答到:“你未 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 外。”
2、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 质,万事万物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王阳明“心外无物”;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1教学设计授课日期:课题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 正确熟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从古今中外闻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从现实生活中的详细事例推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力量目标:(1)提高超辨是非的力量;(2)比较、分析的力量;(3)抽象思维力量。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进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会考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高考考点考点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考点5主观唯心主义考点6客观唯心主义教学难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使用教具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方法点津列举古代思想家的闻名言论,进行分析、推断。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学问进行归类、总结。

课型讲授分析授课时数2教学过程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学活动:“同学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同学在收集资料,仔细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学问,老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闻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一)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打算意识2.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制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珍贵的猜想,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详细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简单问题简洁化了。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立场,它们有何区别?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立场,它们有何区别?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立场,它们有何区别?一、宇宙观1.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灵魂是世界的本质,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意识所构成的产物。

唯心主义者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相信思维能够创造和塑造现实。

2.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是宇宙的基础,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唯物主义者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决定性,认为意识只是物质的产物。

二、思维方式1.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倾向于用自身的意识和体验来理解和认识世界,注重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唯心主义者更多地采用推理和直观的思维方式,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知。

2. 唯物主义:相比之下,唯物主义更加注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研究,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

唯物主义者在认识世界时,更多地依赖观察和实验,追求客观的、可重复的结果。

三、科学性1. 唯心主义:由于唯心主义强调主观意识的作用,它通常无法进行科学上的验证或实证。

唯心主义常常涉及信仰、哲学推理和个人主观经验等领域,在科学研究中的适用性较有限。

2.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强调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更适合于科学实践和研究。

唯物主义者通过实践、观察和实验证据来验证研究结果,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可证伪性。

四、实用性1.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倾向于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体验,重视心灵的平衡和个人的价值观。

它在哲学、宗教和艺术等领域中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提供心灵抚慰和情感安慰。

2. 唯物主义:相对而言,唯物主义更注重实际问题和现实情况,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的应用。

唯物主义者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等领域中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虽然是哲学的两个基本立场,但在宇宙观、思维方式、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深入理解这两个立场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探索人类的本质。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刘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运用:联系个人成长的几个事例,讲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体会。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①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创造、决定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事先。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宗教:上帝、神创造和支配世界唯心主义两种形式,虽有某些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都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真实关系,背离了自然科学和人们的实践经验。

2、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原因:①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②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派别;③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知识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通常说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是指,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目标】1、识记并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基本形态。

2、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自主学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和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是本原的,_______是派生的,先有后有,决定;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的。

但是,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认为是世界的本原,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和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是无产阶级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世界和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义1.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是本原,依赖于,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唯心主义----一朵无实之花唯心主义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

4.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的意义。

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哲学基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

哲学基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①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运用:联系个人成长的几个事例,讲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体会。

能力方面⑴鉴别能力:本框题的内容涉及两方面的界限,一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一是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对某一哲学命题作出鉴别,知道它为什么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为什么是旧唯物主义的。

⑵抽象思维能力:本框题运用了大量哲学史资料,许多命题都是抽象的,可以选择几个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⑶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⑷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能力。

觉悟方面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概括介绍,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⑵进一步消除有神论的影响。

教学重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学难点⑴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方法⑴运用正反比较的方法讲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对概念以及二者的根本对立与分歧。

⑵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从唯物主义的发展中,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联系学生实际,讲述为什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做?导入新课以上,是我们在这一课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客观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根据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以上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正确的。

那么,唯心主义世界观又是怎样认识世界本原的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第三节第三框。

高三总复习政治课件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高三总复习政治课件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 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推进党的自我革 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 史伟业。
1934年,苏区居民生活极其困难。苏维埃临时政府土地副部长,带头自带伙 食到机关办公。江西省苏维埃主席,叫爱人从兴国老家步行百里送米给他做口粮。 他向妻子讲:共产党人当官不是为个人发财,而是为老百姓谋利益。在他们的带 领下,苏区干部自带干粮来办公的崭新风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称赞。
♦一则通知,一份情怀
1949年2月,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一则通 知彰显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新修或大修的房子,除适当给房东、地东一部分和留一部分公用外,应进 行调剂,分给无房或少房的贫苦的农民……如有损坏可以拿自己置的其他家具用 具赔偿,但其价值应较原有的家具用具稍许高一点……”
——《关于转移中处理房子家具规定的通知(转字第二号)》节选 ♦百年征程,百年初心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的知识,分析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 提示: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挑战。②中国共产党自觉站 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的标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群 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
展的决定力量。人类 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讲究世界的本质是物体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讲究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

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1684年—1753 年),德国的费希特(1762年—1814年),中国的孟轲(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以及王守仁(1472年—1528年)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 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0 世纪80年代,中国称自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

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

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尽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

这些观点违背事实,违反科学,是根本错误的。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世界不是由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的、按规律熄灭的永恒的活火、,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五行杂以成百物”,天地万物是由土、金、本、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在古印度则有地、水、火、风沟成万物之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持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老子《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 对精神 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 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宗教观念、神创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
明子,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 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
唯物主义观点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惠能(638—713年) 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非风与幡之动,仁者心动耳
客 宗教观念 观 唯 神创论 心 主 义
(三)哲学的两个“对子”:
1、是什么? 一个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另一个是指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两个“对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存在从属Biblioteka 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 争,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 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2)存在交织关系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共同点 是什么,三者对物质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1)共同点: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于同物 质的具体形态(水、火、气、电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把原子等自然科学 的物质等于同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 域中,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 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这个世界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哲学层面关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这一块知识是考试的常考知识点,今天我们归纳了一些关于区分这两者的一些小窍门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

在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又划分为三种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一种或几种实物。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水是万物之源”。

他把世界的本原简单的归纳为“水”。

这就具有一种古朴性。

所以在考试中我们可以去抓住一些关键词去迅速进行判断。

关键词法: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气、阴阳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随着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它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原子。

但是它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在考试中通常以直接记忆的方式考察。

缺陷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归结为“原子”。

但历史观是唯心的,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个人意识决定的。

因此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被称作半截子唯物主义。

例如:“如果没有李世民就没有贞观之治”。

这句话就历史唯心了。

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全凭借个人的意志决定,忽略了社会历史人物的活动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又分为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这是考试中的易错知识点。

1.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人的精神。

关键词法:我、心、吾、人例如: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人是万物的尺度2.客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脱离物质世界的“客观精神”。

关键词分类法:神与宗教:上帝创世界、女娲造人老子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学:理在事先宿命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神的旨意【例题】下列选项中,与成语“听天由命”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不一致的是:A. 各安天命B. 上帝创造了世界C. 我思故我在D. 理生万物答案: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百科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百科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百科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二,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它们分别解释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的意识和行为。

唯物主义主张,人的意识是客观的,受客观的实践条件确定,是实践形式的思维反映,依赖物质世界和人的经历创造而成。

它把人的思维和物质客观实体联系在一起,认为客观面前的物质是思维的唯一根据,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理解应向物质客观现实探求。

唯心主义则理论中以来激烈反对唯物主义,它认为人的意识是出于精神本质的独立存在,并具有主宰客观性的能力。

它强调心灵的力量,在进行物质世界的解释时,关注的重点并不是实质的物质状态,而是抽象的心理过程,强调心灵的力量和意识的主宰作用。

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论述中,凡是涉及到人类意识,以及它对物质世界的解释影响力方面,二者异曲同工,互补对接。

它们无不充分体现了为哲学史上的意义深远。

二者的观点决定了它们的解释的世界会有截然不同的,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生活实践角度,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历史上的影响便是充分说明了此。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高三政治教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高三政治教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高三政治教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政治教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新课导航学习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各自的根本观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二、课前自学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二者的根本分歧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后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其表现形态有: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们都主张物质第一性。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其表现形态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它们都主张意识第一性。

(3)和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以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对物质与意识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义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又是。

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

4.青年学生应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思想、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之上。

(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三、课堂互动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想一想】(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2)二者的根本分歧(3)方法论意义:2.旧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比一比】试比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荀子:"天地合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认为:"理性""意见"支配着社会的状态,支配着历史的发展把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缺少辩证法思想: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点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质,谁决定谁。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问题,也是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内容。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个哲学派别。

凡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属于可知论,是正确的;凡否认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思维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属于不可知论,是错误的。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和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是不同的,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情况。

一般来说,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大多数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只有少数唯心主义者主张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可知论,反对不可和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资本主义的发展充分暴露了社会历史本身物质的和辩证的性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出了历史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这绝不是偶然的。

第一,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资本主义固有的内部矛盾日益加深,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暴露在人们面前。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社会发展的辩证性比以前更加明显地被揭示出来。

所有这些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第二,19世纪30至40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第三,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发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具体事例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具体事例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具体事例1.引言1.1 概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在认识世界、解释事物的本质和原因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存在和运动是世界的根本,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思想和观念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基础,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一切都是由意识创造的。

本文旨在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重要性。

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历史事件、科学发现和社会现象,探讨唯物主义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的指导作用以及其与唯心主义的冲突之处。

通过这些具体事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认识到唯物主义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和原则,明确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示唯物主义的有效性。

这些事例将包括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等。

通过对这些具体事例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唯物主义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的应用,以及它在认识世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威力。

同时,我们也将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以及唯物主义通过批判唯心主义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重要性,并强调坚持唯物主义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唯物主义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与展示,旨在阐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在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始终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展示文章内容的组织和逻辑关系,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2.正文2.1 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原则- 对唯物主义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即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为什么中国禁止唯心主义

为什么中国禁止唯心主义

为什么中国禁止唯心主义
如果唯物是对的,当然就要反对唯心主义了,唯心主义最大的危害是不尊重事物的规律,不按规律办事,不从实际出发,这样做事往往达不到目的,实际与目标背道而驰,最后可能损害个人与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好的生活,好的工作,尽量多的收入,提高自已的生活水平,也希望自己有美好的爱情,但是光有美好愿望而不去努力学习,提高自已的能力,这些愿望可能就遥遥无期,当行动付出跟不上愿望的时候,就是空想主义和唯心主义了。

唯心主义最常见的毛病与危害,就是空想主义,脑子里有许多想法与美好愿望,但是不愿努力,不付诸行动,靠空想,靠默念,靠祈祷,是很难实际自己的目标的,我们的愿望越美好,其实往往是因为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很大,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与汗水,而且方法得当,才可能去实现,没有这些付出,愿望就成了只会折磨人的东西,脱离了实际的想法就是唯心主义,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尽量不让自己做这样的人,反对唯心主义,不让空想主义与唯心主义占据自己的头脑,努力去做一个行动力强大的唯物主义者。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核心理论原则,下面就介绍一下它的内容。

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认为物质是唯一存在的,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例如灵魂、宗教、艺术等都是物质的产物或反映,不存在有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存在。

唯物主义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强调“物质第一”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脱胎于英国康德和法国伏尔泰的现实主义哲学,但它强调人类社会中阶级斗争的必然存在,认为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中。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对唯物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它基于对事物的矛盾分析,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力量。

辩证法关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也强调事物的一对矛盾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同时存在,挑战彼此,达到事物发展的目的。

三、基本原理1、物质决定精神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和文化、宗教产物都是物质社会的产品。

物质世界是人类活动的客观基础,精神世界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物质对精神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存在一对矛盾面。

这个矛盾面的挑战和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解决矛盾面的斗争,本身就能推动事物的前进。

3、质变的来源是量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变来源于量变。

事物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会形成新的质变和新的状态和质地。

这个转变是从一定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的突然的、自发的、不可逆转的转化。

四、应用唯物辩证法不仅对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指导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可以很好地理解社会现象、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生产实践的本质和趋势,为改造世界服务。

比如,深入分析经济学中的经济矛盾和发展趋势,针对这些矛盾和发展趋势,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在自然科学领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验基础和逻辑原则,帮助人类改善生活和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论题:联系个人实际,说明为什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老先生曾经做过一对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作为经典的励志名句千古流传,父母老师也经常拿“有志者事竟成”来激励我们。

可是回过头想一下,这句话真的是完全正确的吗?
这个观点本身就带有唯心主义的性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只要我们心之所向,就一定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任何行为活动都和周围环境密不可分。

换句话说,我们任何意识行为和其造成的结果,归根到底都是以客观条件为基础的。

何为意识?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在内的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最高级的认识活动。

心理学中,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

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现象。

它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综上所知,意识是客观物质的产物,人的所有意识都源自于已经存在的物质,然后再大脑里通过思维的形式加以判断和改造。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这显然是违反事实常理的。

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汉代的王充人物没有有形的物质,就没有精神、智慧。

南北朝的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代后期的王夫之更是提出了:“气者,理之依也。

”他们都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仅仅要探索各种日常活动与客观问题的相统一,更重要的事坚持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因为众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这就是意识的能动性。

就是通过这样,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指定详细的规划,并按照这些规划决定自己的行为观念,能充分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而且能够在依赖于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利用意识的能动性,发展处新的思维创造出新的观念,进而指导我们实践并改造客观世界。

人类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现在电子信息快速传播,征服陆地海洋甚至天空的现代社会,种种进程无一不在验证着这个真理。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更好的学习知识,创造新生事物,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新的升级和活力。

但是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必定会在客观实践中失败。

蚍蜉撼树固然勇气可嘉,但是显然没有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注定失败。

正如列宁说的,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目的。

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最终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
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所以我们在有好的意识的同时还得严格遵循客观事实,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并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实现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是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

才能更加有序高效的完成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事物,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使自己的思想境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若想真正发挥出主观的能动作用,还必须一开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必须掌握好能抓到的一切条件来实现自己的实践活动。

万有引力在牛顿发现之前就存在着并起着作用,只是牛顿通过研究认识到了这一规律。

他一生成果无数当人们问及他的成就时,他只是淡淡的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就是善于发掘和利用正确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采用已有的正确事实,加以自己的观察总结,进而完善或者扩展成新的理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社会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从反面看来,若是一味的坚持唯心主义,不以客观事物本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而凭主观想象去认识它,肯定是不行的。

不仅仅会使自己容易形成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还会陷入自我意识的怪圈,愈发之不能自拔,失去工作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使自己越来越沉沦。

由上可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联系客观实际,遵守客观规律,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给自己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