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3 经济地带学案 文档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教案.讲述培训资料

经济地理学教案.讲述培训资料

经济地理学教案.讲述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方向;经济地理学与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及本书的编排情况。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重点:(1)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概况(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3)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课时:4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特点(一)史志描述(公元2000年前)——地理学发展的初级阶段以散记为主。

当时的没有专门的地理学,散记于历史、风俗、物产、医学、哲学、游地中。

与非地理内容混杂在一起。

(1)内容丰富,涉及到许多经济地理学的内容,累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2)记述性。

记录、描述性的地理知识的堆砌。

最早出现于中国、古希腊、阿拉伯等古代文明国家,多地理志、游记等。

(3)以区域为基本框架,以地理为主要内容(4)开创地理科学所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二)商业地理研究(1)随着第一、第二、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简单的商品交换(部落之间)具有范围小的特点,之后随着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的资本积累,需要广阔的资源、市场,为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同时地理大发现、欧、美、非三角贸易使商品交换扩大到了世界范围。

(3)为了寻找更理想的海外市场、资源,对海外地区的资源市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因而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推动了商业地理学的形和发展。

所以,商业地理学是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最早的研究内容之一。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1)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全球经济出现了局部范围的分工,英、美、法、意等率先进入了工业化生产,使工业区位的选择、市场选择、资源供给分工更加明确。

(2)这样农业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向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多方面发展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发展速度加快(1)经济本身的研究——结构:第一、二、三、朝阳、夕阳;跨国公司的研究、发展理论和模式的研究(市场、生产要素、需求等)。

最新经济地理学电子教案第1章

最新经济地理学电子教案第1章

3.特色与缺陷
苏联学者强调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地 域生产综合体”、“经济区”、“生产力的配
置”、 “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地域组织”等,加强了
生 产关系和政府的作用,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 空间结构规律研究。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1.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观点的发展
(1)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两派观点传入我国, 并形成相应的争论。
2.实证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 ◆特点: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 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3.行为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 ◆特点: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 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 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4.结构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 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 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 联系和协调发展。
(2)其它区域研究
◆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 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
涓 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
等。 ◆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
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 多个区域。
3.全球化研究
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 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工业、商业、交通地理 专门研究组织,均设专题对此加以讨论。英 语国家的一些经济地理教科书也冠以“全球经 济”、“世界经济”、“国际经济”之类的书
名。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一章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明确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认识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不同学者和学派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

重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指导:提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多读一些经济地理学导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教学方法: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主。

时间安排:3课时。

推荐的参考文献和阅读材料:1.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杨万钟等.经济地理学导论(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学报,2003年1月第58卷第1期.5. 郑度.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地理研究,2001,21(1):9-14.6.Nigel Thrift.The future of geography. Geoforum, 2002,33: 291–298.7.“新经济地理学”在哪里?--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5-6月出版.8. 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showarticle.php?id=500&class=69.顾朝林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showarticle.php?id=51&class=610.吕拉昌,魏也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2005,25(4):437-442.11.Caterina Marchionni.Geographical economics versus economic geography:towards a clarification of the disput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4, 36: 1737 -1753.12.《经济地理》杂志,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13.Economic Geography.14.The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史志描述1.时期 17世纪以前。

高中地理 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教案(1) 旧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教案(1) 旧人教版选修2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六、教学步骤:[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措施、税收政策等。

希望同学们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电视片或到有关网站查询。

[叙述]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内容。

第三节学案 文档

第三节学案 文档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编制:李建民 日期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第1课时 东、中、西差异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掌握我国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

学习重点 掌握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的基本内容。

预习案一、参考P13图,在右图中画出三个经济地带的界线,明确范围。

(省区)二、阅读P13,明确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根据是什么?三、读教材P14-19页,结合地图,填表比较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基础达标练习1.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A.北京、上海、南宁B.重庆、武汉、南京C.天津、大连、合肥D.沈阳、长春、哈尔滨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密度B.自然条件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地理位置3.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较快的社会经济原因有()①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②东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③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④改革开放在沿海起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4.中、西部经济地带不利于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矿产资源短缺B.能源资源短缺C.水资源短缺D.人才、技术和资金匮乏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图”,完成5~6题。

5.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占到较大比重6.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7.右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意义。

解释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1.2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经济地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者和理论。

分析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影响。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讲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常用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1 区位论解释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区位论的代表性理论,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胡佛的农业区位论等。

2.2 空间分析与空间组织讲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探讨空间组织的规律和模式,如中心地理论、产业链空间组织等。

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和影响。

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三章:农业地理3.1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农业发展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讲解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3.2 农业生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介绍农业生产的经济因素,如农业资本、农业劳动力等。

讲解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如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

3.3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与农业遥感介绍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讲解农业遥感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工业地理4.1 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如原料、市场、交通等。

讲解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4.2 工业结构与工业布局介绍工业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和模式。

4.3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分析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探讨区域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五章:服务业地理5.1 服务业的概念与发展特点解释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讲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5.2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与空间分布分析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人口密度、消费水平等。

探讨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导学案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导学案

№___ _2012__学年_二__学期____高二年级__地理__学科 主备__柯峰____审批__________ _____班级_____小组 _______姓名 评价:□非常适合 □适合 □不适合《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东、中、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优势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学习树立起因地制宜的思想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学习重点难点: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 认真阅读课本P143——145页勾画出主要知识,特别注意分析图、表、分析、相关拓展等栏目提供的信息.学习过程:一.东、中、西部的差异(阅读教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并记忆) 1、三大经济地带: ; ; 。

填图.描出三大经济地带。

结合教材p140-141复习并记忆:2、三个地带经济差异:3、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4、三个地带经济发展的特征: 二、课堂巩固练习:1.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A.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D.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2.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的产业是( )①资金密集型 ②资源密集型 ③技术密集型 ④劳动密集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关于我国东部地区建设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B.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C.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D.商品粮及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基地 4.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B.大力发展农、林、渔业,使其成为商品粮和农林渔业的生产基地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 5.关于我国东、中、西部出现的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自然条件优越,三个地带经济差异主要是自然原因差异造成的B.主要是社会原因,因为东部早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C.主要是经济原因,因为东部地区生产力水平高D.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2002年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分析回答6、甲、乙、丙图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搭配正确的是:( )A 、甲图是东部经济地带B 、乙图是西部经济地带C 、丙图是中部经济地带D 、丙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7、由图可知:( )A 、甲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较乙、丙高B 、甲、乙、丙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因为它们的产业结构比重相差不大C 、丙的产业结构优于乙D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8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带的划分依据是 ( )A .数量和人口密度 B. 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C. 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 D. 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9. 下列省区不在沿海,但却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 )A. 北京B.天津C. 上海D. 河南10.关于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东部较中、西部具有区位优势 ②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③东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较中、西部快 ④中、西部吸纳外资的能力较东部强 A. ① 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高中地理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2

1. 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考点搜索】中国存在不同发展地区的原因和主要特征。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知识纲要◆重要图释1、图1.9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图”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地理分布,学习时要结合中国政区图及其区位特征加以记忆。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包括了沿海所有的省、市、区,西部和中部的分界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2、图1.10 “三个经济地带GDP 的增长图”该图反映的是各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回答图下的问题来理解这种变化。

三个地带的GDP 都在增长,但东部地带增长最快,西部地带增长最慢;1980—1999年,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直在拉大,说明了各个地带发展速度不一致。

【学习策略】通过阅读、使用专题地图,比较、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和导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表1-8: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社会原因 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三个经济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影响因素自然原因经济原因划分 依据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图1-10表1-9: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经典例题4](2001年上海卷)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图1-11和下表回答:图1-10(1)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①②③。

(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1998年期间,东部和西部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变化是。

(3)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

在开发西北地区时应以铁路干线为重点,该铁路干线将西部的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串起来,它们分别是:、、。

经济地理学教案-(精选)

经济地理学教案-(精选)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经济地理学?○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3学科体系是怎样的?○4学习经济地理学的意义何在?○5本教材将要学习的内容和特么?○色有哪些?1明白经济地理学的概念;○2认识学习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2经济地理学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

【教学内容】(一)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三)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四)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讲授纲要】§1-1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地理”和“地理学”1、“地理”:◆《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唐·孔颖达:“地有山川原隰,各具条理,故称理也。

”理:玉石之纹理也。

◆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诗人埃拉托色尼(约前276-前194)创用“地理学”一词:geographia。

故被誉为“地理学之父”。

geo:大地/地面;graphia:描写/描述。

2、“地理学”:◆从“地理”的含义上说,地理学乃研究“地之理”的科学。

◆geographia→geography.见图1-3(p12)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发生?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发生?◆不同企业、产业部门,不同区域之间,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其空间组织关系经济地理学要研究之。

◆研究与环境的关系:微观上,企业区位与环境的关系;中观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宏观上,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

三、经济地理学的发展1、20世纪以前:◆史志描述(→“graphia”)多出于史家之手。

对本学科知识的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等;古希腊:斯特拉波(b.c.63-b.c.20)著17卷《地理学》,对欧洲人所了解的欧、亚、非所一些地区,按政治单元进行了区域描述,内容涉及自然特征、物产、居民风俗习惯等,并试图以自然因素解释人文现象。

[精选]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学案资料

[精选]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学案资料

精品文档1.3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东北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3教师版)编写人孔立平审核人:地理组[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课前预习]一、东、中、西、东北部四大地区经济地带1 •划分依据:①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②对外开放程度。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2•1•下列四组省区中全部属于中部地带的是( B )A.吉林、安徽、湖南、海南B.山西、河南、安徽、江西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D.河北、山东、辽宁、天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 2 —4题:2•东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D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的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A.①②③ E.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3 •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 C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4•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B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E.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5.下列是四个地带划分依据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发展速度 C .经济发展潜力 D .经济结构特征答案:A[课上探究]探究点一四大经济地带的差异精品文档 1、读“我国2002年东、中、西、东北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 ”,探究下列问题。

隹re 1〜3题。

1 •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是 ()A •点、线、面开放格局同步发展B. 沿边省区的省会与沿海城市同步发展C. 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发展D. 内陆省会城市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 比较 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差异:东部以轻型或⑥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西部以⑧重型产 业为主,东北以重型产业为主 原因: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带》教案 旧人教版选修2.doc

高中地理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带》教案 旧人教版选修2.doc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2、使学生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3、使学生了解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4、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

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提问] 请同学回答一下我国三大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可找同学回答,也可同学们集体回答)。

[承转] 对。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依据,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那么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来划分的。

[板书] 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活动] 取出教学挂图《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设疑] 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经济地带的划分和自然地域的划分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何联系呢?(留5分钟让同学们讨论)。

[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1、划分依据不同。

(前面已说)2、界线不同,自然区的界线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而经济区是以省级行政区界限划分的。

3、范围不同,(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经济区的区域大致和东部季风区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干旱半旱区的一部分),西部经济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和整个青藏高寒区。

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教案(旧人教选修二)

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教案(旧人教选修二)

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东部地带1.东部地带的优势东部地带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和科技水平最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集中了我国的主要农业基地(2)集中了我国的主要工业区(3)交通便利:铁路网、公路网密度大,集中了全国所有的海港,与东流入海的大江、大河连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还拥有部分陆上边界线,易于与国内外联系,集中了目前大多数高速公路。

(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均占全国很大份额。

(5)科技文化水平高:东部科技文化水平高,人均受教育程度最高,高素质人才比例高。

(6)城市分布密集2.主要问题(1)能源、原材料不足;(2)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3)有些人口、城镇密集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4)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比较严重3.发展方向(1)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使其对内成为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对外逐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料不足、北方缺水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

加强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农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二、中部地带1.中部地带的优势中部地带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煤炭、石油、铝土、硫铁矿、铜、铅等资源的储量在全国均占第一位,其中山西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4,黑龙江省石油储量占全国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导学案
编制人:王燕审核人:高二地理组使用时间:9月编号:03 姓名:班级:
课程标准
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学会分析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区域差异,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增强因地制宜的思想。

预习案
基础预习
要求:预习课本,根据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将答案画在课本上,并将关键词整理在预习案上)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的差异以及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1)东部经济地带:。

(2)中部经济地带:。

(3)西部经济地带:。

2、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发展速度:>>。

3、区域位置差异
(1)东部经济地带,具有便利的优势,再加上,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

(2)中、西部经济地带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4、历史背景和开放程度
(1)历史上:中国文化、政治、经济中心移。

(2)1840年后:资本主义工业、商业首先在部兴起。

(3)改革开放:从向逐步开放。

预习自测
1、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我的疑问
探究案
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科组长组织讨论,最后,选出发言
人代表本组展示探究成果,组长做好点评准备。

读课本13页—14页,完成下列问题。

1、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发展速度:>>。

2、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
我的收获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三大经济地带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A、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条目:东部〉中部〉西部
B、面积:东部〉中部〉西部
C、人口:东部〉中部〉西部
D、国内生产种植:西部〉中部〉东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

据此回答2~4题。

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①资金不足②地形地势复杂③自然资源不足④技术人才匮乏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3、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人才②向西部地区提供巨额补贴③保护西部地区的产品不受外部地区的竞争④增加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工业发展应()
①根据地区特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②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③依靠国家大量财政补贴,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④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