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南政法干警专业综合II: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宪法的概念和形式不断发展演变,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古代宪法。
在古代,宪法的概念和形式较为简单,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是由王室或政治统治者所颁布的规章制度,它通常规定了王权的范围、国家官员的权责、法律的内容和罚则等。
例如,中国古代的“礼乐法度”就是一个权力机构规定的行政法规和纪律制度,目的是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的目的。
近代宪法。
16-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对宪法发展演变影响深刻。
启蒙运动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权力分立、民主治理等价值观念,这些思想逐渐成为近代宪法的基础。
这时,出现了《美国宪法》、《法国宪法》等先进的宪法,这些宪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分权制度和民选官员,限制了政府的权利,成为近代宪法的典范。
20世纪宪法。
20世纪是宪法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点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宪法。
例如,美国的《人权宪章》、日本的《和平宪法》、印度的《联邦宪法》、德国的《基本法》等宪法都集中体现了各自国家的特色和民族文化。
现代宪法。
如今,随着国际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现代宪法的趋势是向国际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迈进。
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规范,各国之间的宪法越来越多地借鉴和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全球性和多元化的宪政趋势。
有些宪法已经将人权、生态环境、城市化、科技进步等新兴问题纳入考虑范围。
总之,宪法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形式和内容受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受到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对于宪法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和变化,宪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1.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产生:英、美、法等国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从现象上看它们都直接产生于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和结果。
作为一种新的法现象的产生,宪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互动的结果。
1、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只有当商品经济已处于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伴随商品经济的平等、自由观念才会成为时代精神,而平等、自由观念恰恰是近代宪法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
2、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民主政治是与君主政治(封建专制)相对的政治形态;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需要用强有力的法律固定下来。
3、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近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学的成熟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历史发展:一、近代意义的宪法近代意义的宪法,是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产物。
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宪法是英国宪法、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但在法律的形式上,英国宪法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宪法法典,而是由各个时期陆续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和形成的宪法惯例所构成的。
尽管当时的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但它揭开了世界宪政运动的序幕,无愧是近代宪法的先驱。
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宪法。
它以《独立宣言》为先导,于1787年在费城制定。
它在世界上第一次宣布了共和国制度的诞生,并确立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许多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步成文宪法,它以《人权宣言》为其序言,在宪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它实行的议会制,既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又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区别。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18年的苏俄宪法。
它把人类历史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活动起了指导的作用。
中国宪法发展史
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20 世纪初,清朝政府开始进行宪政改革,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等一系列宪法性文件。
然而,这些文件并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宪政,清朝政府很快就被推翻了。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成立,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民主性质的宪法。
此后,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政权更迭,宪法也随之不断修改和完善。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临时宪法。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正式宪法。
此后,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完善,1975 年、1978 年和1982 年分别通过了三部宪法。
1982 年宪法是现行宪法,经过了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和2018 年五次修订。
总的来说,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法治的不懈追求。
简述宪法的发展史
简述宪法的发展史
宪法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城邦时期,一些城邦开始制定一些书面的宪法规定。
然而,正式的宪法发展始于近代。
以下是宪法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
1.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宪法文件,它宣布美国独立,并确立了自由和人权的原则。
2. 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这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一部重要文件,强调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原则,并对公民自由、财产权和司法公正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3. 德国《魏玛宪法》(1919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制定的宪法,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宪法。
4. 联合国《人权宣言》(1948年):这是联合国制定的一项重要国际人权文件,确立了普遍适用的人权原则,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公平审判的权利。
5. 欧洲《罗马条约》(1957年):这是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基础文件,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6.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正式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7. 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宪法》(1977年):这
是苏联的宪法,强调了苏维埃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原则。
总的来说,宪法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演进和适应变化的过程,各国在制定宪法时都会根据自身国情、政治体制和价值观进行调整和创新。
我国现行宪法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行宪法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行宪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下是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发展历程:
1. 1954年:第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颁布实施,明确了中国是以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2. 1975年:第二部宪法
在历经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后,中国于1975年颁布实施了第二部宪法。
该宪法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突出了党的领导地位。
3. 1978年:恢复宪法秩序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政府意识到需要恢复宪法秩序。
于是在1978年通过决议,宣布第二部宪法失效,并恢复第一部宪法。
4. 1982年:现行宪法的颁布
1982年12月4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的宪法,即现行宪法,并于1983年生效实施。
这部宪法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5. 1988年至2018年:宪法修正
自1988年以来,中国多次进行了宪法修正。
这些修正主要涉及经济改革、社会进步、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重
要的修正是2004年,明确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利。
总体而言,我国现行宪法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并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4)私有财产权载入宪法。“ (4)私有财产权载入宪法。“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 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 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 征用并给予补偿。” 征用并给予补偿。” (5)把 个体户和私营经济”扩大到“非公有制” (5)把“个体户和私营经济”扩大到“非公有制”; 国家政策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变为“ 国家政策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变为“保 护、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对其“ 护、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对其“依法实行监督 和管理” 和管理”; (6)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 (6)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 (7)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7)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制度; (8)增加了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 (8)增加了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 (9)把 戒严”改成“紧急状态” (9)把“戒严”改成“紧急状态”;
三、1982年宪法的修正案 1982年宪法的修正案 (一)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的 (一)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的 修改: (1)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1)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2)允许土地使用权的依法转让. (2)允许土地使用权的依法转让. (二)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的修 (二)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的修 改: (1)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国家生活 中的指导地位; (3)提出“坚持改革开放”; )提出“坚持改革开放”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 长期存在和发展; (5)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经济立法,完善 宏观调控;
中国宪法发展历史
中国宪法发展历史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中国宪法的主要发展阶段:1.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宪法(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制定了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于1912年颁布实施。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其中包括了宪政、三权分立等基本原则。
2.蒋中正时期与“临时约法”(1931年):在国共内战时期,由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制定了“临时约法”作为国家法基础。
这一时期的宪政基础主要集中在政治协商会议及其机构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于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一宪法确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宪法将国家的领导权交给中国共产党,形成党的领导地位的宪法确认。
4.文化大革命期间宪法暂行规定(1975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原有的宪法被搁置。
在1975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暂行规定》,但这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贯彻。
5.宪法恢复与修改(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宪法的地位逐渐恢复。
在1978年后,中国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宪,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8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一宪法确认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法律地位。
6.宪法修改与发展(21世纪):21世纪以来,中国宪法进行了多次修宪,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其中,2004年对宪法进行的修改将“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7.法治建设与宪法权威(近年):近年来,中国强调法治建设,宪法权威逐渐凸显。
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加强。
总体而言,中国宪法发展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中华民国宪法到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修宪和发展一直在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宪法历史发展历程简介
宪法历史发展历程简介宪法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此我将重点介绍现代宪法的发展历程。
现代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美国。
英国的《大宪章》(Magna Carta)是现代宪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于1215年签署。
该文件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法律的普遍适用原则,为后来的宪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制定了《美国宪法》(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的现代宪法。
该宪法通过分权制衡、保障公民权利等原则,为美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联邦政府,并成为后来其他国家宪法的重要参考。
19世纪和20世纪初,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宪法。
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于1789年颁布,确立了自由、平等和法治的原则。
日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于1889年颁布,标志着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现代宪法的国家。
20世纪后半叶,随着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许多国家在脱离殖民统治后制定了自己的宪法。
这些宪法通常包括了民主原则、人权保障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例如,印度的《印度宪法》于1950年颁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宪法,强调了社会正义和平等原则。
此外,国际组织也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宪法性文件。
例如,联合国的《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签署,确立了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人权、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则。
总的来说,宪法的历史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各个国家的宪法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宪法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于权力制约、公民权利和社会进步的不断追求。
我国宪法的历史演变
我国宪法的历史演变前身:共同纲领1949年秋新中国建立前夕,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获得全国性胜利。
革命胜利后将要建立—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把革命胜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且规定建国后的大政方针,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革命和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就迫切需要制定—部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文件。
但在当时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还不能立即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且制定一部完善的正式宪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等各方面的代表635人,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取代正在行宪状态、但不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等党派承认的《中华民国宪法》,这部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政权机关的组成和新政府的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政策、外交政策。
良好开端:五四宪法1952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通知》,通知认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条件已经具备,准备制宪。
1952年12月24日,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提议起草宪法;政协通过了这一提议。
1953年1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把制定宪法列为1953年的三项任务之一。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由毛泽东等三十余人组成宪法起草委员会,即形式上制宪机关为中央人民政府。
1953年底,毛泽东率宪法起草小组入住杭州西湖国宾馆。
约有一亿五千万人参与了首部宪法的讨论,提出的意见有138万多条。
另有各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的596万多名代表也发表了意见。
根据征求所得的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原来的草案作修改后,交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临时会议讨论通过,形成了宪法送审稿。
宪法学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学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作为一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法规,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宪法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宪法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古代民主和自由的初步探索早在古代,古希腊、古罗马等社会就开始探索民主和自由的宪法制度。
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度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民主宪政制度,通过权力分立、选举制度等方式保护公民的权利。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的发展对宪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第二阶段:近代国家法的出现和宪政运动的兴起近代国家的出现标志着宪政的兴起。
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著名的“光荣革命”,废除了国王专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宪政国家。
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成为了宪政制度的典范,确立了国会主权和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
对于宪政制度的兴起,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法治精神论》、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斐逊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等重要著作在法治制度的发展和演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阶段:19世纪欧洲宪政制度的扩展和宪法学的形成19世纪,欧洲多个国家相继通过了宪法,大大扩展了宪政制度的范畴。
法国的《无尽封建》、德国的《普鲁士国家权力组织法》等都成为了宪政制度的代表。
在这一时期,宪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并快速发展,伦敦大学的巴克利爵士提出了宪法学的基本原理,马克西米连·德·布罗利厄、卡尔·斯海勒马赫等宪法学泰斗纷纷著书立说。
第四阶段:20世纪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和现代宪政理论的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和宪政实施的扩大促进了宪法学的快速发展。
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反抗过程中,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宪法制度,为世界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做出了贡献。
同时,现代宪政理论和宪法学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如美国的“过程宪政”理论、德国的“成果宪政”理论等。
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宪法》大纲
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宪法》大纲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基本要求:了解:宪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制定,宪法产生的条件,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修正内容,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与法律的关系,宪法的功能和作用,宪法渊源,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宪法效力。
理解: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及其在我国宪法上的具体表现。
熟悉: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修改内容、宪法的基本原则,并能够结合宪法文本的相关规定分析和评价有关宪法现象、宪法事例或宪法问题。
考试内容: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含义宪法的基本特征宪法与法律的关系宪法的分类宪法的制定第二节宪法的历史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第四节宪法的基本功能宪法的一般功能宪法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第五节宪法的渊源与结构宪法的渊源(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宪法典的结构(序言正文附则)第六节宪法规范宪法规范的概念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根本性最高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宪法规范的分类第七节宪法效力宪法效力的概念宪法效力的表现宪法与条约的关系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上)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内容。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我国宪法关于文化制度的规定,以及我国宪法关于基本社会制度的规定。
熟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的一般原理,并能够具体运用。
?考试内容: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与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第二节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第三节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文化制度的概念与特点我国宪法关于基本文化制度的规定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规定第四节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概念及特征我国宪法关于基本社会制度的规定第三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下)基本要求:了解: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与分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与特征,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含义和特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含义。
01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宪法 (三)帝国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宪法 (四)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五)宪法在世界历史上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五)旧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二章: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宪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法的产生和发展, 法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制度和国家 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 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了解旧中国三种不同的政治 势力为确立不同的国家制度围绕着宪法问题展开的 斗争, 斗争,从而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宪法才是符合广大 人民利益的宪法; 人民利益的宪法;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宪法发 展的曲折过程, 展的曲折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现行宪法的理论基 础和知道思想。 础和知道思想。
第三节: 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1975年宪法 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 年宪法 (五)1982年宪法 年宪法
第二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1.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是宪法产生的。
2. 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民主制度的形成。
3.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
二、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75年颁布的第二部宪法是内容很不完善并有许多错误的宪法。
1978年颁布了第三部宪法,对1975年宪法做出了修正。
1982年12月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的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除序言外,分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共4章138条。
(二)现行宪法的修改
/我国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
第二章宪法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宪法的发展历史宪法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和法律规范,但真正意义上的宪法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宪法的发展历史。
古希腊是宪法发展的重要起点之一、在古希腊,城邦制度是主要的政治组织形式。
城邦的宪法主要由各自的民众大会和一届或多届的执政官组成。
在雅典,差额选举、公正审讯、政务公开等制度逐渐成为基本原则。
《雅典宪法》是全球最早的写成宪法的法律文书之一,该宪法规定了公民权利和自由,并在内容和形式上影响了后世。
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封建制的兴起,宪法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而英国的《大宪章》则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宪法法源之一、《大宪章》规定了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同时保障了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由于其创立的早期,修正的次数较少,因此成为了成为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重要基石。
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彻底改变了宪法的发展历史。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规模的宪法,它在制度设计和权力分工方面具有创新性。
它强调了人民主权,并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进行了分立和制衡。
此外,它还确保了基本权利的保护,例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财产权。
法国大革命对宪法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宪法文件之一、该宣言确立了平等、自由和人权的理念,并鼓励了普遍选举制的实行。
法国的宪法进一步奠定了立宪民主制度的基础,对后世立宪法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以来,宪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宪法的范围不再仅局限于国家层面,还向国际组织和全球层面延伸。
联合国宪章和欧洲人权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国际宪法发展的新方向。
总结起来,宪法的发展历史是一个由古希腊、古罗马到英美宪法、法国大革命以及国际宪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各个历史时期的宪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共同构成了宪法制度的丰富多样性。
宪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为了保护人权、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护公共利益,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宪法的历史和发展
近现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 时期:18世纪末至1918年 • • 18世纪末至1848年为第一阶段 • • 1848年至1918年为第二阶段
一、英国宪法
• 1、地位: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享有“宪政 、地位: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享有 宪政 之母”的声誉 英国立宪历史久远, 的声誉。 之母 的声誉。英国立宪历史久远,是不成文法的 代表,它最先产生了议会政治,建立了代议制度, 代表,它最先产生了议会政治,建立了代议制度, 为后人所仿效。 为后人所仿效。 • 2、内容: 、内容: • (1)1215年《自由大宪章》 ) 年 自由大宪章》 • (2)1628年《权利请愿书》 ) 年 权利请愿书》 • (3)1679年《人身保护法》 ) 年 人身保护法》 • (4)1689年《权利法案》 ) 年 权利法案》 • (5)1701年《王位继承法》 ) 年 王位继承法》 • (6)1832年《改革法》 ) 年 改革法》
宪法的发展过程
宪法的发展过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发展历程与国家的历史演变紧密相关。
从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宪法诞生至今,宪法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期间,宪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从传统到现代的逐步演进。
一、早期的宪法思想与宪法的萌芽在西方,宪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探讨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权力结构以及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根本性问题。
古希腊的政治家梭伦、亚里士多德等都对宪政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欧洲各国开始出现一些基本法律文件,如英国的《自由大宪章》、法国的《人权宣言》等。
这些法律文件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宪法,但它们为宪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美国宪法与成文宪法的兴起1787年,美国宪法正式诞生,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美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府组织形式、公民权利等基本内容,为现代宪法的制定提供了范本。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制定了自己的宪法。
三、法国宪法与宪政思想的深化法国在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成为现代宪政思想的基石。
随后,法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但都致力于制定更为完善的宪法。
法国的宪政思想对世界各国宪政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现代宪法的发展与完善进入20世纪后,各国的宪法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许多国家在实践中不断对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同时,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人权保障、民主化进程等问题,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宪法改革和法治建设。
总之,宪法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对政治制度、法治和人权的不断追求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宪法将继续发挥其根本法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介绍宪法发展史
介绍宪法发展史宪法发展史是指宪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迁和演进。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政府的组织架构、职权范围和行使方式,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发展史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宪法的起源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宪法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宪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有一些规定国家制度和权力分配的文件,可以看作是早期的宪法。
在中世纪欧洲,一些国家也制定了一些宪法性文件,限制君主的权力,保护人民的权利。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发展始于17世纪的英国。
英国的《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威,保护了人民的权利,为现代宪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发生了著名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一系列宪法,规定了法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确立了法国的法治原则。
法国的宪法成为了后来很多国家宪法的典范,对宪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民族国家的崛起,宪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很多国家相继颁布了宪法,确立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
例如,美国的《宪法》和《权利法案》、德国的《基本法》、日本的《宪法》等,都成为了各国宪法的典范,为宪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范本和经验。
随着国际法的发展和国际组织的兴起,宪法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例如,联合国的《宪章》规定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另外,欧盟的《宪法条约》和《里斯本条约》等,也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总的来说,宪法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宪法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宪法的发展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宪法的本质和价值,提高对宪法的尊重和遵守,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和民主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宪法的发展史也反映了人类的法治思想和制度的发展,对法治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了解宪法的发展历程
了解宪法的发展历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国家政治、社会制度演变的缩影,反映了人们对于政治权力和公共利益的认知和需求。
宪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文献。
在中国,最早的宪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的《法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之一。
此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也相继颁布了各种形式的法典和法规,但它们与现代宪法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近代宪法的发展与欧洲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标志着现代宪政的诞生。
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的颁布,标志着法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宣布拥有宪政制度的国家。
在19世纪,宪政思想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
英国的《大宪章》(1215年)以及美国的《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和《美国宪法》(1787年)等成为现代宪法的典范。
这些宪法都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公民权利的保护有着深刻的思考。
20世纪是宪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民主政治,宪法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法律文件。
在20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成立宪法委员会,专门负责起草和修改宪法。
同时,一些国际组织也开始出台与宪法相关的法律规定,如《联合国宪章》(1945年)和《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等。
而在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也非常丰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此后几十年内,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重大修改和修订,不仅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的需要,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和实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不断完善宪法制度,加强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公民权利的保护。
有些国家还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新的领域。
同时,一些国际组织也不断加强宪法在国际法、国际人权等领域的作用和地位。
总体来说,宪法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也体现了社会进步和公民意识的提高。
宪法的发展史
宪法的发展史宪法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就开始对政治组织和法律进行规范和总结。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发展始于近代。
18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宪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宪法。
它在1787年制定和颁布,成为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石,并赋予了公民基本权利。
美国宪法的出现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范例和启示。
19世纪初,法国颁布了1804年颁布的拿破仑法典,它结合了民法和罗马法的传统,并为法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奠定了基础。
此后,许多国家采用了拿破仑法典的一些原则。
随着欧洲和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社会、经济变革,宪法的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的重要议题。
19世纪和20世纪初,许多国家相继颁布了宪法,以确立公民的权利和责任,限制政府的权力,并为社会提供基本保障。
亚洲国家也在20世纪初开始了宪法的发展。
日本在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它是亚洲最早的现代宪法之一。
之后,中国、韩国等国家也相继颁布了宪法,以确立国家的法律基础和政治制度。
二战后,全球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促使了更多国家制定和修订宪法。
许多前殖民地国家独立后,通过宪法确立了自己的国家制度和民主原则。
同时,宪法也逐渐与人权保障、社会福利、司法独立等议题相结合,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
至今,宪法的发展仍在不断进行中。
各国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宪法。
同时,世界范围内的宪法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进一步推动了宪法发展的进程。
总的来说,宪法的发展史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进步和追求公正的历史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河南政法干警专业综合II:宪法的历史发展
河南省政法干警交流群号:107557133
备考:2015河南政法干警辅导专题:2015河南政法干警专题课程 :2015河南政法干警培训课程
【华图教育 - 河南政法干警考试备考热点】
推荐:2015河南政法干警考试招考公告
2015河南政法干警考试招考公告预计在2015年8月发布,报名时间预计在8月29日至9月2日,考试时间预计在9月20日至21日,面试时间预计在11月份。
考生们应提早对2015河南政法干警笔试和2015河南政法干警面试进行准备,河南政法干警考试网(/)为你精选河南政法干警考试与面试相关的辅导资料供广大考生练习。
一、宪法的产生
1.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产物,三大条件:经济条件、政治原因和思想条件。
究其根源无非是,(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提供了物质基础;(2)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提供了政治基础;(3)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各种政治学说,提供了思想基础。
2.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
我们认为宪法是根本法是从它和部门法的关系角度来讲,若从历史上讲,则是先有法律,后有宪法,宪法的产生至今还不过二百年,世界上第一部宪法是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所以说宪法是近代的产物,有人问:古代有没有宪法?古代有宪法这个词,等同于刑法。
(1)英国宪法是最早产生的宪法,英国也是最早实现宪政的国家(确立宪政体制的是1215年《自由大宪章》),英国的宪法有两个特点:不成文的宪法,没有宪法法典(形式上的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内容上的特点)。
三大构成部分: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
宪政和民主是两个对应的概念,民主是讲政权的合法性,宪政是讲不管是民主还是专制的政府,它的权力要不要受限制的问题。
英国最早对国王的权力实行限制,但是它们民主真正的普选制实际是本世纪的事情,然而它搞宪政已经搞了几百年,所以说英国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英国宪政的体制反映了两方面特点:一是内容上的特点,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一是在形式上,英国没有统一完整的宪法典。
从法律上说英国君主享有很高的
权力,但实际上英王没有实权,另外英国是世界上宪法的母国,是最早出现宪法的国家。
(2)美国宪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成文宪法,美国宪法产生之前,有些政治法律文件,如: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马克思把它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宪法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宪法典由宪法序言、宪法正文、宪法修正案(现在有27条修正案)组成;1787年美国宪法产生之前,美国还有两个著名的文件,即《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
这两个文件为美国宪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法国的宪法,1789年的《人权宣言》(提出主权在民,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资产阶级法制原则)。
1791年的宪法是第一部宪法,是欧洲大陆最早的成文宪法,其突出的弱点是把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1918年的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法国宪法以往考过一题,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是不是1791年法国宪法的组成部分?是,因为法国将《人权宣言》纳入了宪法的序言,所以它是宪法的组成部分。
二、宪法的历史发展
我们国家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的宪法,我们建国以后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中国人民共同政治协商会议纲领,是1949年9月制定的。
第一部宪法是 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干扰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第一部新民主主义宪法),后来的75、78、82宪法,其中78年宪法在 79年、80年做过两次部分修改。
1982年12月4日产生了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即1982年的宪法。
1.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2宪法在 88、93、99年三次以附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修改:
(1)88年的修改:关于土地的制度作了变动(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还有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我们在宪法中规定了私营经济的问题,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国家保护私营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他们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他们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补充)。
(2)1993年修改的内容较多。
A.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在宪法中第一次把初级阶段理论纳入宪法;
B.我们国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这两个制度,也是93年纳入宪法的;
C.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果,我们把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济形势为主确定下来了;
D.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定纳入宪法;
E.县级人大的任期调整到5年;
(3)1999年的修正案,是6个方面:
A.发展阶段方面,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指导思想中增加了邓小平理
论;
B.在我国法制建设中规定,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化国家;
C.基本经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制度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也相应变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D.农村的经营体制又发生变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E.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形式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F.反革命的称谓改成了叛国和危害国家安全。
(4)2004.3.14修正案
A.三个代表入宪;
B.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C.国家保护私有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
D.重新阐释爱国统一战线,认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
E.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同时出于公共利益之需要,国家可依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F.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建立同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G.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有梦想,就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你才会成功。
河南人事考试网祝考生们备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