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研制说明--课程主题

合集下载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必修课程(A1、A2)二、选修课程(B1~B6)1.化学与生活(B1)2.化学与技术(B2)3.物质结构与性质(B3)4.化学反应原理(B4)5.有机化学基础(B5)6.实验化学(B6)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说明

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说明
学期开始前,备课组成员结合本期教学科目,合作解 析内容标准.<认真阅读相关内容>
共同解读所教年级科目学期课程纲要,明确课程纲 要的基本内容及编写方法.
分组进行课程纲要的修订完善〔比如:所教班级 学生学情分析,编写单元课程纲要.
结合课例,初步认识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结构和方 法,撰写本学科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程标准的分解和对学情、教材的分析. 具体要求是:叙写规范,一般按三个维度陈 述;相类似的陈述方案如:通过什么方式 学习什么,理解或会做什么,提高或体会什么.
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学习者〔学生描述的应是学生行为,书面可 以省略,思想要牢记.
行为动词:描述的是可测、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条件:达成目标的手段、工具学
生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 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课程纲要编制操作要领
二、课程内容: 依据课程目标对学材的内容及相关的
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与组织,教师要从总体 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依据课程标 准、学材及现场学习资源进行设置. 〔注意体现:第一课时分享课程纲要;复习 时间和内容的安排.
题型; 考察每道题目隐藏的价值取向; 最后再确定测试时间和制定各个题目的评
分细则.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
1、课程纲要及其意义 2、编制要素及过程 3、如何叙写课程目标
课程纲要的认识
为什么叫"纲要": 以提纲形式一致性地呈现一门课程的目
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 课程目标——为什么教 课程内容——教什么 课程实施——怎么教 课程评价——教到什么程度
《课程纲要》就是对本册教材所进行的系统的前期 规划,也可以说是整册教材的课程计划与安排.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概述及解释说明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概述及解释说明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是针对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教育规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该课程标准旨在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份全面而有效的指导,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第二部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及其历史与发展情况,强调了它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重点介绍该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意义以及其内容组成与概要。

第四部分详细解释了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关键要点,包括学习目标、核心要求、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回顾了该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思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和解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标准,并且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它。

通过研究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义、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和重要性,并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案。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对该课程标准相关要点的解释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最后,本文还会总结回顾该课程标准,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思考与展望。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概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这些任务包括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决策制定等。

人工智能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开发出具备某种程度智能的计算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处理速度的提升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2002年11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3)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4)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4)3.有利于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6.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双基” (5)7.返璞归真,注意适度的形式化 (5)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5)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5)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5)三、课程设计思路 (5)高中数学课程框架 (6)1.课程框架 (6)2.必修课程 (6)3.选修课程 (6)4.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 (7)学生的6种最基本的选择和课程组合的基本建议 (8)《标准》中使用的主要行为动词 (8)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1)一、必修课程 (11)A1 (11)内容与要求 (11)说明与建议 (13)参考案例 (13)A2 (14)内容与要求 (14)说明与建议 (15)参考案例 (16)A3 (16)内容与要求 (17)说明与建议 (18)参考案例 (19)A4 (19)内容与要求 (20)说明与建议 (20)参考案例 (21)A5 (22)内容与要求 (22)说明与建议 (23)参考案例 (23)二、选修课程 (24)B,C系列课程 (24)B系列课程 (25)B1 (25)内容与要求 (25)说明与建议 (26)参考案例 (26)B2 (27)内容与要求 (28)说明与建议 (29)参考案例 (30)C系列课程 (32)C1 (32)内容与要求 (32)说明与建议 (33)参考案例 (33)C2 (34)内容与要求 (34)说明与建议 (35)参考案例 (35)C3 (36)内容与要求 (36)说明与建议 (37)参考案例 (38)D,E,F系列课程 (39)D系列课程 (40)数学史选讲 (40)内容与要求 (40)说明与建议 (41)现实社会中的数学问题 (41)内容与要求 (42)说明与建议 (42)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43)内容与要求 (43)说明与建议 (43)数学问题集锦 (44)参考选题 (44)说明与建议 (44)E系列课程 (44)优选法 (44)内容与要求 (45)统筹法 (45)内容与要求 (45)F系列课程 (46)几何证明 (46)内容与要求 (46)说明与建议 (47)参数方程与摆线 (47)内容与要求 (47)(二)说明与建议 (49)矩阵与变换 (49)内容与要求 (50)说明与建议 (50)数列与差分 (51)内容与要求 (51)说明与建议 (51)初等数论初步 (52)内容与要求 (52)说明与建议 (52)对称变换与群 (52)内容与要求 (53)说明与建议 (53)欧拉定理与曲面曲线分类 (53)内容与要求 (53)说明与建议 (54)三、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 (54)数学建模 (54)内容与要求 (55)说明与建议 (55)数学探究 (56)内容与要求 (56)说明与建议 (56)数学文化 (57)内容与要求 (57)说明与建议 (57)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9)一、教学建议 (59)1.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59)2.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59)3.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60)4.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60)5.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60)6.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60)7.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61)二、评价建议 (61)1. 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62)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2)3. 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62)4. 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63)三、教材编写建议 (63)1.反映课程内容的素材应体现数学的本质、联系实际、适应学生的特点 (63)2.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64)3.体现相关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 (64)4.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教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 (64)5.渗透数学文化,体现人文精神 (65)6.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65)7.反映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 (65)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科学。

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精选版

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精选版

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2017年修订(一)必修课程地理1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内容标准】1.1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4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8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10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1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

【教学提示】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

充分利用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

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循环、海水、土壤、生态系统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解读

2、解决合法性的出路:回归生活 、解决合法性的出路: 德育课程要想为自己的存在辩护,就必须解决 好重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 (1)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向:培养有道德的人而不 是“道德研究者”(道德知识的学习者) (2)课程的逻辑: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 (3)德育课程与儿童生活的关系:不能涵盖儿童 的整体生活,但力求反映儿童的整体生活
(二)以生活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1、建立在知识逻辑上的德育课程没有合法性 杜威与涂尔干的质疑:
杜威:“能够影响行为,使行为有所改进和改 善道德观念”是通过学校整体生活才能获得的。
涂尔干:“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 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某时某刻的事 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
这种质疑非常有力: 道德确实不是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确实 与人的行为和内在品质没有直接关系。“道德 上的不作为”现象、“故意失德”现象就是例 子。 “道德不能放假”:道德确实不是“某时 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 品德确实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与学校整体 生活都有关。 品德不单是“教”出来的,而且是自己 “学”出来的。
• 学法用法: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功能
维护合法权益 自我防范
我与他人
• 交往与沟通:懂礼仪、会交流、善合作 • 交往的品德:孝敬、诚信
心中有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 权利与义务:了解宪法、法律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
•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认识周遭环境、提高适应能力 认识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
与原政治课内容的比较(心理为例子)
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保留的教学内容
原课标教学内容
新课标教学要求
锻炼心理品质,加强品格修养。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磨砺坚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高尚情操,勇于面对挫折。 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 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 待人真诚热情,建立真挚友谊。 融入社会生活,陶冶高雅情趣。 培养爱国情操,树立崇高理想。 培养健康人格。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解读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解读

(3)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
※三级语法知识内容要求:
级别
内容要求
三级
1.初步意识到语言中使用的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 一体,明确学习语法的目的是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 达意义; 2.了解句子的结构特征,如句子的种类、成分、语序和主谓一致; 3.在口语和书面语篇中理解、体会所学语法的形式和表意功能; 4.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描述、叙述和说明等。
(3)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
※三级词汇知识内容要求:
级别
三级
内容要求
1.了解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形式; 2.理解和领悟词汇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和语篇中的 意义、词性和功能; 3.识别词根、词缀理解生词,辨识单词中的前缀后缀的意义; 4.在特定语境中,根据不同的主题,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 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表达主要信息和观点; 5.围绕相关主题学习并使用约1600个单词进行交流和表达, 根据实际情况接触并学习相关主题范围内100-300个单词, 以及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者固定搭配。
0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为三级: 预备级和三个级别+,级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择
预备级
一级/一级+
二级/二级+
三级/三级+
1-2年级 视听说为主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
以一级二级为基础,主要了解三级要求。
二.英语课程的内容要求:
课程内容六个要素的学习范围和学习要求按照三个基本级别进行描述:
(3)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2021年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程结构及必修课程内容》(北师大王磊)

2021年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程结构及必修课程内容》(北师大王磊)

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化学与社会发展
新课程结构方案的实施建议
(1)必修化学可以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整体安排 (2)必修化学可以进行分类分班教学 (3)合理安排选必化学三个模块的学习顺序 (4)统筹安排时间完成选必课程的修习 (5)每周固定时间平行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课程内容的修订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 学科大概念统领 明确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 删减、调整、整合部分内容 规定学生必做实验 提供主题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情景素材建议
A3 说明论证 A2 概括关联 A1 辨识记忆
学生发展层级:无机物核心知识、认识发展和能力表现的学习进阶
学段
认识发展
基于结构和价健认识物质世界
核心知识
化学键、物质结构、性质等
能力表现
解释、论证 比较、预测
基于反应原理认识物质性质 基于位构性认识物质性质 基于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
电化学、平衡、电离、水解等 解释、预测
• 学科知识是学科能力的必要经验基础,但并不充分,能否 成为学科能力还依赖于知识能否转化为学生自觉主动的认 识角度、认识思路和相应的认识方式。
王磊,教育研究,2016.9
学科能力活动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途径
• 学科素养是学生经过学科学习逐渐形成的,面对陌 生不确定的问题情境所表现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 格,对应知识经验的迁移创新能力表现水平。
质。
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物质结构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
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氯为例了
实认识元素周期律。
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
质的递变规律
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增加对空间结构的认识
必修课程的内容主题
主题一:认识化学科学与科学探究 主题二: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 主题三: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 主题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幼儿园课程标准设定方案

幼儿园课程标准设定方案

幼儿园课程标准设定方案一、前言幼儿园课程标准设定方案旨在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确保幼儿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本方案依据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结合国际幼儿园教育发展趋势,对幼儿园课程标准进行设定。

二、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标准设定方案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幼儿在身体、情感、智力、社交和道德等方面的平衡发展。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1.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2.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意识。

3.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提高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5. 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6. 塑造幼儿的健康心理,提高幼儿的情感管理水平。

三、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分为六大领域,分别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自然。

每个领域下设有具体的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具体如下:1. 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动作发展、心理健康等。

2. 语言领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故事、诗歌、儿歌等文学作品。

3. 社会领域:自我认知、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等社会关系。

4. 科学领域:自然现象、科学技术、数学认知等。

5. 艺术领域: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

6. 自然领域:动植物、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四、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通过趣味性、互动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 探究式教学: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4. 分组合作: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5. 个性化教学: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五、评价体系1. 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终结性评价:对幼儿在课程学习结束时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 括专家评审、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等,综合评估实 验教材的优缺点。
推广策略
通过示范引领、培训指导 等方式,推广优秀的实验 教材,促进义务教育课程 改革的深入发展。
0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问题 与对策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挑战
课程结构单一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固定,缺乏灵 活性和多样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 发展的需求。
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适应社会、 经济、科技发展需求,需要对义务教育课程进行改革。
目标
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评价机 制,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02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内容标准
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原则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应遵循科学、全面、实用、有特色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为目标,以学科体系为基础,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重点。
更新课程内容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 和社会的联系,增加实践 性和应用性内容,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课程评价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 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师培训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包括数字化 资源、实验设备等,提高课程实施的 效果和质量。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 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操作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 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 础素质。
主要学科实验教材的编写与修订
语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具有时代特点、适合学生发展的 语文教材,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 高。
数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引言语文是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编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本文将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这一主题展开,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与探讨,旨在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课程标准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解决当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内容与现实社会脱节等。

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旨在提高语文课程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

1.2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

其中,听、说、读三个方面是语言的基本技能,写和译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1.3 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核心要求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具体而言,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和表达意思,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交流和合作。

二、教材内容2.1 教材的设计原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的设计秉承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经典文学作品,也包括现代论文和报告。

教材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2.2 教材的组织方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的组织方式注重生活化和实践性。

教材顺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学习环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更多的真实情境和沟通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 教材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包括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使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和课程大纲

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和课程大纲

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和课程大纲
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和课程大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它
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首先,课程标准是指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制定的一套规定
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是针对不
同学段和学科制定的,旨在明确学生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和范围。

课程标准是课程设计的依据,对教学
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保证教育教
学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课程方案是指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学校或教师根据实
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的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课程方案
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内容。

课程方案是课程标准的具
体实施方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
紊地进行教学工作。

最后,课程大纲是课程方案的具体体现,它是对课程内容、教
学目标、教学安排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课程大纲通常包
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准备、作业和考核安排等内容。

课程大纲是教师备课和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和指导,课程方案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而课程大纲是课程方案的具体体现,它们三者共同构成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
01 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
主要变化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 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 优化课程设置。
7.删除了 2011版附录中的“有关行为动词中的分类”,即在目标的制定 中用到的“知道、记住、说出、认识、了解”等这些行为动词。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 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三个育人的根本性问题,主要从育人功能、 发展核心素养、大概念统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和发展性评价等方 面凝练了五个课程新理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解读
(一)“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是统摄性理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注重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突出强调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 全面育人功能,从化学课程目标(化学课程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化学课程 内容(大概念统领)、化学课程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和化学课程评价(发展 性评价)等化学课程要素,系统地表达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价值追求。 这五个新理念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二是 三是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 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 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 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背景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教育改革的浪潮,科学教学的改革是其中心内容之一。

各国对科学教育的改革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进展是革命性的。

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的、计划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的科学教育的系统改革,提出了“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的口号和目标。

这些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委托于2000年初正式启动并实施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01年3月已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几经小范围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期获得更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各科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是完成的众多课程标准之一。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大学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学专家等8人)在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郝京华博士的带领下,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还有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广泛比较研究(支撑性研究——①国际比较②国内现状调查③国内需求④小学科学教育理论新进展研究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趋势,并广泛调查国内自然教学状况和社会需求,总结50年来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在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征求自然教学专家学者对小学自然课程改革的建议的情况下,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开展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联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主题及具体要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主题及具体要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主题及具体要求来源:锡山区教育局点击数:150 日期:2009年10月10日生物十大主题及具体要求推荐一、科学探究1、理解科学探究(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

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

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

收集数据。

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描述现象。

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

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中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变化)。

生物的特征课程标准解读 概述说明

生物的特征课程标准解读 概述说明

生物的特征课程标准解读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生物的特征课程标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它主要涵盖了生物特征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掌握生物特征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对于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认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逐一介绍生物的特征课程标准解读。

首先,我们将在第二节中详细解读该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包括标准概述、标准内容解析以及学习目标与评估方法。

接着,在第三节中,我们将讨论生物特征在犯罪侦查、医学诊断和个人身份认证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四节将描述生物特征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在第五节中,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并提出对于生物特征课程实施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解读生物特征课程标准,并说明其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对于生物特征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为相关教育和研究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兴趣,培养并提高他们在这一领域中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 生物特征课程标准解读2.1 标准概述生物特征课程标准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了解生物特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生物特征,如指纹、面部图像、虹膜等,并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2.2 标准内容解析生物特征课程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指纹识别:学习指纹的形成原理、种类以及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 面部识别:了解面部特征在个体识别中的作用,学习面部图像处理技术和面部亮点定位算法。

- 虹膜识别:研究虹膜的结构与形成机制,介绍虹膜图像采集和匹配技术。

- 声纹识别:探讨声音信号在人体中产生及传递的原理,并学习语音处理和声纹分析方法。

- 角膜映射:了解角膜表面形态测量原理,以及角膜曲率半径和角膜厚度的测量方法。

- DNA分析:介绍基因组学和DNA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以及DNA在个人识别和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为了确保义务教育的质量,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标准。

其解说如下:1. 课程性质:强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立足素养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 课程理念: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以及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3. 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

具体到各个学科,课程目标也有所不同,例如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4. 课程内容:根据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

同时,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5. 课程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6. 课程评价: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总的来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同时也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通过制定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标准编制 - 优质核心课程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课程标准编制 - 优质核心课程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2021/7/23
6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一)在编写框架上的比较
前言
教学大纲没有 《前言》
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
2021/7/23
7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二)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着眼于学 生的学习 过程
2021/7/23
课程标准
知过情


感 态


度 和
技方价


值 观
着眼于教师的教,关 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具
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公
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
选课、专业任选课),对该课程设置的目
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课程的
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
课程。
2021/7/23
15
(一)前 言
1.2课程基本理念
2021/7/23
16
4444444444444444 4
hhhjkjkj
斤斤计较就
2021/7/23
40
兓韈啸臟氳乮賒韁顈罅粛鱽绮 巠厰靶覒徲伋斶娒爔娖蝔蟰耹 暲琚
2021/7/23
天 天
的 琐

呵 呵
天 琐 44

天 碎 48

天 碎 88






41
錣闝悖擘礒瞐紪賝蘇湌咒倁阦 寛頰榙輹嚻晝邀薲賅脻壡勂雷 誰簒
教学大纲: 所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
一。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考核。忽 略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降低教学评价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9交互多媒 体环境下的 学科教学
• 主题描述 • 内容要点
课程规划与 设计
课程设计开 发
Page 22
四、课程建设要求-课程的设计(形成课程体系)
最终显现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教师面前的是一个课程“超市”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技术素 养课程 综合类 课程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技术素 T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养课程 T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T5多媒体课件制作 T6学科软件的使用
T18适用于移动设备的软件应 用
T7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Page 14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 帮助教师整合信息技术 与课堂教学 • 系统掌握适应的教学模 综合类 式 课程 • 优化课堂教学 • 重点关注多媒体教学环 境下的讲授、启发教学 等
Page 16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关键 环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重 点关注网络和移动学习环 境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支持学习任务设计、学习 小组的组织与管理、学习 过程监控、学习评价等环 节。
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关 键环节合理利用信息技 术,提升教育教学有效 专题类 性。重点关注在多媒体 课程 教学环境下,合理利用 信息技术优化导入、讲 解、技能训练、总结与 复习、评价等教学环节
Page 18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帮助教师利用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等,有效 教师专 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协同备课、经验分享、课例研 业发展 究、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校本及区域研修活动, 类课程 立足岗位,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Page 19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专题类 课程 教师专 业发展 类课程
Page 27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组织与管理
教师专 T2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业发展 T26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发展 类课程 T27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
Page 20
四、课程建设要求-课程的设计
课程主题
• 主题描述 • 内容要点
课程规划 与设计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 开发
Page 21
四、课程建设要求-课程的设计
学习 与实 践活 动
案例研讨
校本实践 活动设计 资源制作
交流互动 ——
考 核 评 价
教学设计方案 作品 教学反思 实践反思报告 课堂教学实录 ——
专题资源 ——
平 台
网络社区 资源聚合 评价 工作坊
个人空间
Page 24
————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需求的确定
调查获得
教师正在或近期可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专题类 课程 教师专 业发展 类课程
Page 23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四、课程建设要求-课程的开发
课 程 资 源
典型案例 生成性资源 微课程 专家资源
培训者队 伍建设与 培训
培训机构 培训过程 监控
组织 管理
校长作用 的发挥
校本实践 与研修的 有效开展
Page 28
县级教研 与管理队 伍的支撑
谢 谢!
Page 29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 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 件、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有效 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 等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 育教学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移 动学习等信息化环境中,合理利用通 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 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 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 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
测评获得
教师的能力差异性与不同起点与发展水平
确定 培训 需求
Page 25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课程的遴选
平台
功能 考核评 估有效 性 资源
适合
课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践
活动 学习 活动
Page 26
智力
资源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课程的组合
通过遴选形成课程“超市”,根据需要形成培训课程菜单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技术素 养课程 综合类 课程
一、总则-混合培训模式
针对国培训计划的改革与发展,教育部连续出台文件,推进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 以实现培训质量的提升。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 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 关于印发《“国培训 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国中小学教师信息 计划”-教师工作坊 2014年中小学幼儿 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研修实施指南》的 园教师车培训计划实 工程的意见(教师 通知(教师司函 施工作的通知(教师 [2013]13号 [2014]12号) 司厅[2014]1号)
专题类 课程
教师专 业发展 类课程
Page 10
一、总则-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
能力标准 课程标准
信息素养
计划 组织 评估
与准

与管

与诊

技术素养类课程 应用信息 应用信息 技术优化 综合类 技术转变 专题类 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课程 课程
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
学习与发展
Page 11
二、课程目标
Page 8
一、总则-能力标准为依据
基本要求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发展性要求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五个维度: 1. 技术素养 2. 计划与准备 3. 组织与管理 4. 评估与诊断 5. 学习与发展
差异性、多起点、多学科
Page 9
一、总则-课程框架的形成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技术素 养课程 综合类 课程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 交互式白板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 1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 .交互式电子白板内置资源与学科 交互式白板环境下的物理教学 软件的教学应用; 交互式白板环境下的化学教学 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通过 2本主题学习,提升教师在以交互式 .外部数字教育资源与软件在交互 交互式白板环境下的生物教学 式电子白板中的教学应用; 交互式多媒体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电子白板为主的多媒体环境下,采 3. 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 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恰当 交互式多媒体环境下的地理教学 的数字教育资源与软件的策略; 交互式多媒体环境下的品德教学 堂教学的能力。 • 课程名称 4.采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 • 课程目标 堂教学时,有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 • 课程内容 板的交互功能的方法和策略; 5.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采 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堂 教学的常见问题与应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标准研制说明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标准研制小组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郭绍青教授 一guosq1995@

一、总则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主题
四、课程建设要求 五、课程实施要求
Page 2
一、总则-实现按需培训
差异性:
• 网络接入 • 多媒体教学环境 • 技术资源(是指通用软件、 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 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 • 学科的不同 • —— “菜单式 课程”体 系的建设 自主选学 (至少是 组合式课 程推荐) 满 足 按 需 培 训 的 需 要
Page 17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专题类 课程
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T13 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 与指导 T1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T15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T21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 计 T22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 与管理 T23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监控 T24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
Page 7
一、总则-混合培训模式
教师工作坊(研修工作室):由专家或专家小组(名师、 学科专家、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员,在文件中被称为“种 子”教师))建立课程资源与平台环境,组建学科教师学 习共同体,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研修与教学实践活动、实 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的教师研修环境。 目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生成性研修、专家引领的研修 活动的开展
• 帮助教师整合信息技术 与课堂教学 • 系统掌握适应教学模式 • 转变学习方式 • 重点关注网络和移动学 习环境下的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
Page 15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T8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 科教学 T19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 综合类 T9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 作探究学习 课程 学 T20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 T10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 作探究学习 程教学
• 树立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 识 • 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 • 运用常用软件,使用网络教 学平台 • 能够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获 取、加工和制作等 • 重点关注网络教学环境和移 动学习环境下常用设备与资 源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